新光人壽

2 篇判決書中提及

相關判決書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1217號 原 告 朱紀周 訴訟代理人 林聖鈞律師 被 告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光華 被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壹億捌仟肆佰玖拾肆萬貳仟肆佰 零捌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佰伍拾肆萬 陸仟壹佰壹拾伍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以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依法定訴 訟費用徵收標準計算及繳納裁判費,此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所明定起訴之必備程式。又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 定,並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 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 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 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 價額;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 正,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24 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再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 的為債務人之異議權,法院核定此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該 債務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除強制執行所得受之利益額 為準。債務人排除強制執行所得受之利益,原則上為債權人 主張之執行債權額,然若執行標的物之價值顯然低於執行債 權額,則債務人排除強制執行所得受之利益,應以執行標的 物之價值為度(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6號裁定要旨參 照)。又原告請求之訴訟標的雖不相同,惟自經濟上觀之, 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價額即應 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04年度第8次民事庭會議 (一)決議、95年度台抗字第64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㈠確認被告所執本院98年度司執字第8 5675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所示債權請求權不存 在。㈡被告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對原告強制執行 。㈢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41966號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惟未據繳納 裁判費。就訴之聲明第一、二項部份,系爭債權憑證所表彰 被告對原告之債權本金及計算至本件起訴前一日(即民國113 年12月4日)之利息與違約金,總計新臺幣(下同)1億8,49 4萬2,408元(詳如附表一,以起訴日即113年12月5日臺灣銀 行牌告美元兌換新臺幣現金賣出匯率32.71元計算,元以下 四捨五入),是訴訟標的價額各核定為1億8,494萬2,408元 ;另就訴之聲明第三項部分,被告執系爭債權憑證聲請對原 告就如附表一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強制執行,執行 債權額合計1億8,494萬2,408元,然被告聲請強制執行之標 的為原告之薪資、存款及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扣押情形如 附表二所示,合計738萬3,035元,是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標 的物價值顯然低於上揭執行債權額,揆諸前開說明,本項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為738萬3,035元。復核原告本件係以一訴主 張數項標的,自經濟上觀之,訴訟目的皆在排除系爭債權憑 證所載被告對原告之債權,併阻卻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 程序,未逸脫終局標的範圍,揆諸前開說明,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應擇其中價額最高者即上開訴之聲明第一項之1億8,494 萬2,408元,是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億8,494萬2,408元,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154萬6,115元。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三、據上論結,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宛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李品蓉 附表一:利息及違約金計算表(以下金額部分幣別均為新臺幣)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 (請求金額1,800萬元) 1 利息 1,800萬元 98年3月5日 113年12月4日 (15+275/365) 8.14% 2,308萬1,917.81元 2 違約金 99年4月17日 113年12月4日 (14+232/365) 1.628% 428萬8,821.04元 小計 2,737萬738.85元 項目2 (請求金額5,685萬1,639元) 1 利息 810萬8,394元 97年11月8日 97年11月17日 (10/365) 3.8009% 8,443.62元 2 利息 97年11月18日 113年12月4日 (16+17/365) 8.14% 1,059萬1,113.16元 3 違約金 97年12月18日 98年6月17日 (182/365) 0.814% 3萬2,910.75元 4 違約金 98年6月18日 113年12月4日 (15+170/365) 1.628% 204萬1,551.43元 5 利息 41萬3,399元 97年8月12日 98年2月15日 (188/365) 4.10588% 8,742.6元 6 利息 98年2月16日 113年12月4日 (15+293/366) 8.14% 53萬1,699.11元 7 違約金 98年3月16日 98年9月15日 (184/365) 0.814% 1,696.36元 8 違約金 98年9月16日 113年12月4日 (15+80/365) 1.628% 10萬2,427.13元 9 利息 1,544萬2,070元 97年9月10日 98年3月18日 (190/365) 4.63473% 37萬2,555.25元 10 利息 98年3月19日 113年12月4日 (15+261/365) 8.14% 1,975萬3,597.48元 11 違約金 98年4月19日 98年10月18日 (183/365) 0.814% 6萬3,021.41元 12 違約金 98年10月19日 113年12月4日 (15+47/365) 1.628% 380萬3,325.15元 13 利息 662萬1,158元 97年9月12日 98年3月21日 (191/365) 4.51297% 15萬6,364.05元 14 利息 98年3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258/365) 8.14% 846萬5,399.02元 15 違約金 98年4月22日 98年10月21日 (183/365) 0.814% 2萬7,021.94元 16 違約金 98年10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44/365) 1.628% 162萬9,880.94元 17 利息 945萬1,882元 97年9月12日 98年3月21日 (191/365) 4.51297% 22萬3,213.9元 18 利息 98年3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258/365) 8.14% 1,208萬4,585.91元 19 違約金 98年4月22日 98年10月21日 (183/365) 0.814% 3萬8,574.55元 20 違約金 98年10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44/365) 1.628% 232萬6,699.1元 21 利息 473萬4,805元 97年9月15日 98年3月31日 (198/365) 4.51297% 11萬5,914.26元 22 利息 98年3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258/365) 8.14% 605萬3,625.91元 23 違約金 98年4月22日 98年10月21日 (183/365) 0.814% 1萬9,323.45元 24 違約金 98年10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44/365) 1.628% 116萬5,531.53元 25 利息 490萬6,500元 97年9月15日 98年3月31日 (198/365) 4.51297% 12萬117.58元 26 利息 98年3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258/365) 8.14% 627萬3,144.41元 27 違約金 98年4月22日 98年10月21日 (183/365) 0.814% 2萬24.17元 28 違約金 98年10月22日 113年12月4日 (15+44/365) 1.628% 120萬7,796.41元 29 利息 247萬2,784元 97年9月19日 98年3月23日 (186/365) 5.5585% 7萬42.86元 30 利息 98年3月24日 113年12月4日 (15+256/365) 8.14% 316萬444.23元 31 違約金 98年4月24日 98年10月23日 (183/365) 0.814% 1萬91.8元 32 違約金 98年10月24日 113年12月4日 (15+42/365) 1.628% 60萬8,486.16元 33 利息 98萬646元 97年9月19日 98年3月23日 (186/365) 5.5585% 2萬7,777.29元 34 利息 98年3月24日 113年12月4日 (15+256/365) 8.14% 125萬3,355.32元 35 違約金 98年4月24日 98年10月23日 (183/365) 0.814% 4,002.16元 36 違約金 98年10月24日 113年12月4日 (15+42/365) 1.628% 24萬1,310.81元 小計 8,261萬3,811.21元 項目3 (請求金額7萬3,832元) 1 利息 7萬3,832元 105年2月26日 113年12月4日 (8+283/366) 5% 3萬2,387.23元 小計 3萬2,387.23元 合計 1億8,494萬2,408元 附表二:(以下金額未表明幣別者均為新臺幣) 編號 種類 金額 備註 1 臺北體育場郵局存款 355元 未達最低執行金額,無從扣押。 2 保單 保單編號 保單名稱 預估解約金數額 備註 0000000000 新光人壽美利好鑽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還本保險 468萬8,755元(14萬3,343.16美元) (以起訴日即113年12月5日臺灣銀行牌告美元兌換新臺幣現金賣出匯率32.71元計算,元以下四捨五入) AG00000000 新光人壽防癌終身壽險 23萬1,618元 AT00000000 新光人壽年年如意終身壽險 182萬7,459元 00000000 凱基人壽壽險_限期繳費終身壽險乙型 63萬5,203元 總計 738萬3,035元

2025-01-21

TPDV-113-重訴-1217-20250121-1

消債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9號 聲請人即債務人 吳映珊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吳映珊自民國113年10月11日上午9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法律依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 6條第1項、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債務總額新臺幣(下同)3,173,67 1元。前向鈞院聲請債務前置調解,但無法負擔最大債權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提出每月17,534元還款方案,故調解不成立 。聲請人名下有汽、機車各兩輛,目前任職於名揚護理之家 ,與母親一同在外租屋居住。聲請人預計每月還款金額8,28 0元,還款期限6年,預計總還款金額596,160元,聲請人若 經鈞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將以薪資所得作為每月應繳納金 額及必要生活費用。爰聲請更生。 三、本院之判斷:經調閱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23號卷宗(下稱消 債調卷),依聲請人提出其財產等資料及本院依職權查得之 事證(卷21至32、39至45、57至95、191至201頁;消債調卷1 9至101頁),暨聲請人債權人陳報之債權額可知: ㈠聲請人債務總額為4,686,718元(卷123、131至133、139、153 、157、167頁;消債調卷127、133、135頁)。聲請人名下有 94年、108年出廠汽車2輛(調解卷37頁)及普通重型機車2台( 調解卷19頁),目前任職於名揚護理之家,112年12月至000 年0月間,平均每月薪資56,250元(卷57至61頁),此外別無 財產可供清償。另依本院查詢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 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卷41至45頁)及保險公司函 覆內容(卷191至201頁)可知,聲請人投保①宏泰人壽人壽保 險(於112年9月22日解約)、②富邦產物傷害保險、③新光人壽 健康保險等保險,皆無保單價值準備金。 ㈡聲請人列計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29,000元(含房租12,000元、 水電費2,000元、膳食日用品12,000元、交通費2,000元、電 信費1,000元;卷53頁、調解卷21頁);其另主張需扶養高齡 且患病的母親,每月扶養費1萬元,並提出醫療費用收據為 憑(調解卷99至101頁),考量聲請人母親現年71歲(42年間出 生;調解卷31頁),名下財產現值6,160元,於112年度所得 總額7,998元(卷29至32頁),事實上無法與聲請人一同負擔 日常生活費用,確有不能維持生活,而需聲請人扶養之情形 ,聲請人所列計必要生活費與扶養費,尚屬合理。是以聲請 人每月收入56,250元,扣除個人生活費29,000元與扶養費1 萬元後,剩餘17,250元。聲請人為00年0月間出生(調解卷29 頁),自113年1月17日聲請更生至136年4月法定強制退休年 齡65歲時期間為23年,而前開債務仍須另行累計以年利率5. 98%至16%計算之利息及違約金,聲請人尚待支付之債務總額 應屬更高,其還款年限顯然更長,實有違消債條例協助債務 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是本院審酌聲請人之財產、信用、 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聲請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 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 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聲請人主張其有 不能清償債務情事,當屬實在。 四、綜上,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已向本院聲請協商不成立,此外 ,聲請人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 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應屬有 據,並依上開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楊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汪郁棨

2024-10-11

HLDV-113-消債更-39-20241011-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