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顏淑惠

共找到 240 筆結果(第 1-10 筆)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1597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 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屏東區營業處 法定代理人 饒祐禎 相 對 人 即 債務 人 顏淑惠 送達處所:屏東縣○○鄉○○路00○0 號0樓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對債務人顏淑惠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支付命令之聲請,不合於第508條至第511條之規定,或依 聲請之意旨認債權人之請求為無理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就請求之一部不得發支付命令者,應僅就該部分之 聲請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13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顏淑惠發支付命令,經核相對人之 戶籍設於高雄市鳥松區,非本院轄區,本院對之無管轄權, 聲請人聲請對該相對人發支付命令,自係違背民事訴訟法第 510條有關專屬管轄之規定,其聲請自非適法,應予駁回。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13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2025-03-28

PTDV-114-司促-1597-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478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賴忠明律師 陳心慧律師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並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略以: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106年1月 28日結婚,並於同年5月23日在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被 告並來臺灣與原告共同生活,後因被告探親返回大陸後,拒 絕來臺與原告同居,兩造並於108年1月28日在大陸地區為協 議離婚,被告即未來臺與原告同居及辦理離婚事宜,兩造之 婚姻關係誠屬有名無實,已構成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為此,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判准兩造離婚 。並聲明:請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陳 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 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 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41條第1 項、第5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離婚之訴專屬夫妻之 住所地、夫妻經常共同居所地法院,或訴之原因事實發生地 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52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兩造間 夫妻關係現仍存續中,而原告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陸 地區人民,有戶籍謄本、結婚公證書影本等件在卷可稽,是 原告訴請與被告離婚,自應適用臺灣地區法律,且應適用家 事訴訟法前揭專屬管轄之規定。    ㈡又按夫妻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各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 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 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又該項規定本文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係 指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應依客觀之標準進行 認定,審認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 持婚姻意欲之程度(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15號判決意 旨參照)。至該項規定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就同項本文所定 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提下, 明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 一應負責之一方請求裁判離婚,如雙方對於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均應負責者,則不論其責任之輕重,均無該項但書 規定之適用(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經查,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入出 國日期證明書、戶籍謄本、公證書、結婚公證書及兩造協議 離婚等件為證。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爭執,亦未提出書狀答辯以供本院斟酌,原告主張自堪信為 真實。本院審酌被告自108年間即返回大陸地區,迄今仍未 回臺與原告共同居住,且兩造並於108年1月28日在大陸地區 為協議離婚在案,足認被告並無維持兩造婚姻之意願,依一 般人之生活經驗,兩造婚姻實難期修復,無法繼續婚姻共同 生活,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 度,兩造之婚姻顯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望,自無再強求兩造 維持婚姻之名,而無婚姻之實之必要。且就該離婚事由觀之 ,難認被告並無歸責事由。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 項之規定,主張兩造間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據以請 求判決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 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 事 法 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書狀(須附繕本),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26

TCDV-113-婚-478-20250326-1

家親聲抗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抗字第8號 抗 告 人 丙○○ 代 理 人 張昱裕律師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事件,抗 告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24日本院112年度家親聲字第558號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第二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事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原審裁定之結果,經核於法 要無不合,應予維持,並引用原裁定記載之事實及理由。 二、抗告意旨略以:對原裁定改由相對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主要照 顧者及每月所需扶養費總額為新臺幣(下同)3萬元固無意 見,惟相對人每月薪水高於抗告人2.28倍,且於原審訪視時 表示願負擔未成年子女大部分生活費用,原裁定漏未斟酌, 即逕認定扶養費應平均分擔,致生不利於抗告人。又抗告人 近日出售之臺中市○區○○街00號房地持分2000分之999之共有 人即相對人,其持分為2000分之1001,抗告人出售上開持分 予訴外人蔡慶勇並為所有權移轉登記後,經訴外人蔡慶勇對 相對人提起分割共有物訴訟,案經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96 號判決判准變價分割確定在案,相對人亦將因後續法院拍賣 之結果至少獲利750萬元,故就本件衡酌扶養費負擔比例, 兩造就原共有之不動產既均可因變價出售而獲相當之利益, 從而相對人主張抗告人資金充裕等情,應無理由。再者,未 成年子女曾筠晴目前已滿16歲,生活自理能力無虞,相對人 縱使充任主要照顧者與之同住,但所需付出之時間、心力不 高,原裁定漏未斟酌此情,遽認抗告人每月應負擔2分之1扶 養費即15,000元,顯然失衡且非公允,爰依法提起本件抗告 ,請求廢棄原裁定就扶養費金額酌定之部分等語。 三、相對人則以:原裁定就兩造間扶養費比例,業已清楚說明, 且兩造均有收入,相對人為實際負責照顧未成年子女之人, 付諸之勞力與心力非不可視為扶養費之一部,原裁定認定關 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由兩造各負擔半數,並無違誤。又抗 告人稱自己收入遠低於相對人,然抗告人近日出售門牌號: 臺中市○區○○街00號房屋2分之1應有部分,售出價格為750萬 元,資金充裕,自無需負擔較少扶養費之必要,原裁定自屬 合理等語,並聲明:抗告駁回。 四、經查:  ㈠按關於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 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故扶養費數額之多寡,亦應依 此情形而為適當之酌定,不得僅以某一唯一標準定之(最高 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888號判決同旨)。換言之,未成年子 女所得受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未成年子女之需 要,與負扶養義務者即父或母之經濟能力及身分為適當之酌 定。未成年子女應受扶養之數額及父母應分擔之比例,固應 依前揭標準定之,惟就具體個案中父母就子女實際扶養費之 支出,每因父母教養子女之觀念、子女之身體狀況、年齡、 父母工作之變動、收入之增減、社會經濟環境之變化,而有 不同。子女實際受扶養所需,隨時有變動之可能,然此非法 院為裁判時所能一一查明確定,是就現實層面言,法院僅能 盡可能參諸客觀情事,酌定一合理數額作為標準。   ㈡抗告人主張兩造薪資懸殊並非相當,扶養費之比例不應平均 分擔等語。惟查,原審參酌兩造之年齡、資力、工作能力, 及同住方即相對人所付諸之勞力與心力等一切情狀,裁定未 成年子女扶養費應由兩造各負擔半數,經核於法尚無違誤或 不當之處。再者,縱兩造薪資收入確有差距,惟抗告人對於 其出售房屋確有獲利750萬元部分並不爭執,參以未成年子 女現已年滿16歲而將屆成年,抗告人亦無因經濟能力、身分 變動而生無法負擔扶養費用之情事發生,則依抗告人之經濟 狀況及工作能力,由抗告人負擔每月15,000元之扶養費,應 屬適當。從而,抗告人徒執前詞,提起抗告,指摘原裁定不 當,請求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顏淑惠                   法 官 蕭一弘                   法 官 劉奐忱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嘉麒

2025-03-24

TCDV-114-家親聲抗-8-202503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公示催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3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尤○珠【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國民身分證統 一編號:Z000000000號,最後設籍地址:○○市○○區○○○路000 號(臺中○○○○○○○○○)】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二、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公告之翌日起七個月內,向本院陳 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19

TCDV-114-亡-30-20250319-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繼續安置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137號 聲 請 人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法定代理人 乙○○ 受安置人 甲212 (姓名年籍住所詳卷,安置中) 法定代理人 甲212M (姓名年籍住所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將受安置人甲212自民國114年3月13日起,繼續安置參個 月。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甲212為未滿12歲之兒童(依兒童 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規定「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兒 童及少年身分之資訊」,真實姓名、年籍詳卷),於民國11 4年3月10日凌晨,法定代理人甲212M帶著醉意結束工作返家 ,欲帶受安置人甲212前往太平區新家,因受安置人甲212不 願一同前往,後法定代理人甲212M自行離開時不甚跌倒,受 安置人甲212因穿褲子未即時將法定代理人甲212M扶起,而 遭法定代理人甲212M念叨,受安置人甲212不想聽而將自己 反鎖於房內,導致法定代理人甲212M心中不快,用腳踹受安 置人甲212房間房門,並取出長柄果刀威脅受安置人甲212, 經警到場處理並通知社工到場協助後,受安置人甲212表示 法定代理人甲212M酒醉情形一至二週會發生一次,社工關心 案家親屬資源,受安置人甲212表示在台中並無其他熟識親 戚,父親亦不知去向,雖有一同母異父姐姐、祖母,不知其 實際住所,無法提供立即協助,經聲請人評估受安置人甲21 2無親屬可立即提供照顧,且法定代理人甲212M帶著醉意至 派出表示要拋棄受安置人甲212,經社工與其對話無效,亦 無法簽訂安全計畫,考量受安置人甲212之受照顧情形、兒 少安危,為避免受安置人甲212有再次受暴危險,聲請人於1 14年3月10日緊急安置受安置人甲212,考量受安置人甲212 現階段安置原因尚未消滅,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將受安置人繼續安置3個月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 或為其他處置,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 之虞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 為其他必要之處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㈡、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 童及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 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 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前條 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關,並通 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或通知 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 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 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 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 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姓名對照表、臺 中市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家庭處遇建議表、受安置人甲212 之表達意願書為證,自堪信為真實。本院審酌受安置人甲21 2尚屬年幼,其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再其法定代理人目前無 法提供適切養育及照顧,是為提供受安置人安全之生活環境 及妥適照顧,認應繼續安置受安置人,妥予保護。依前揭法 條規定,聲請人上開繼續安置之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規定,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12

TCDV-114-護-137-20250312-1

中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中簡字第19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丁曼硯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5541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丁曼硯犯竊盜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   丁曼硯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犯意,於民國113 年8月24日8時58分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00巷0號之水 湳市場攤位前,趁顏淑慧(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誤載為顏淑 惠)購物時人多擁擠未注意之際,伺機徒手竊取顏淑慧所有 、置於手提包內之皮夾1個(內含現金新臺幣【下同】4,800 元、身分證1張、金融卡1張、信用卡3張),得手後隨即離 去。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  ㈠被告丁曼硯警詢及偵查時之自白。  ㈡證人顏淑慧於警詢時之證述。  ㈢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員警職務報告、車輛詳細資 料報表、和解書各1份。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普通竊盜罪。  ㈡被告為瘖啞人等情,業據被告於警詢時陳述在卷(偵卷第26 頁),並有被告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影本在卷可佐(偵 卷第41頁)。然本院審酌被告前有多次相同罪質之竊盜犯罪 紀錄,並參酌被告於警詢及偵查時供稱:我身體不便無法正 常工作,又有醫療需求,我不想叨擾晚輩開口要錢,才臨時 起意拿取別人的皮夾,我知道我錯了等語(偵卷第27、74頁 ),足認被告已經歷多次偵審程序,被告已知悉竊盜行為殊 非可取。然被告卻再為本案竊盜犯行,是本院不依刑法第20 條規定減輕其刑,附此敘明。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守法自制,恣意竊 取他人財物,顯然缺乏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惟考量被告 犯後坦承犯行,且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其所受損害, 有和解書及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表各1份附卷可佐,兼衡被告 本案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暨其於警詢時自陳之智識程及 家庭經濟狀況(事涉隱私,偵卷第25頁)及其他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㈠被告竊得之現金4,800元,雖屬被告本案犯罪所得且未據扣案 ,惟被告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完畢,已如前述,本院 考量被告賠償予告訴人之金額,已高於被告本案犯罪所得, 足認被告本案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爰依刑法第 38條之1第5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  ㈡被告竊得之身分證1張、金融卡1張、信用卡3張,固為被告本 案犯罪所得,然上開物品可隨時停用、掛失補辦,對該物品 宣告沒收,實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此部分爰依刑法第38條 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1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正本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 本庭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洪國朝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羅羽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劉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20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12

TCDM-114-中簡-195-20250312-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496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並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90年5月31日 結婚,被告並來臺灣與原告共同生活。惟被告於90年10月15 日出境返鄉探親後,即未再入境臺灣與原告同居,迄今分居 已逾23年,婚姻關係誠屬有名無實,已構成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為此,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判 准兩造離婚。並聲明:請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 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 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41條第1 項、第5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離婚之訴專屬夫妻之 住所地、夫妻經常共同居所地法院,或訴之原因事實發生地 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52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兩造間 夫妻關係現仍存續中,而原告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陸 地區人民,有戶籍謄本、結婚公證書等件在卷可稽,依前開 規定,原告訴請與被告離婚,自應適用臺灣地區法律,且應 適用家事訴訟法前揭專屬管轄之規定。    ㈡再按夫妻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各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 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 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又該項規定本文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係 指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應依客觀之標準進行 認定,審認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 持婚姻意欲之程度(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15號判決意 旨參照)。至該項規定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就同項本文所定 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提下, 明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 一應負責之一方請求裁判離婚,如雙方對於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均應負責者,則不論其責任之輕重,均無該項但書 規定之適用(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被告之入出 國日期證明書及戶口名簿、公證書、結婚公證書等件(皆為 影本)為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 ,亦未提出書狀答辯以供本院斟酌,原告主張自堪信為真實 。本院審酌被告自90年10月15日出境返回大陸地區,迄今仍 未回臺與原告共同居住,兩造分居已逾23年,依一般人之生 活經驗,兩造婚姻實難期修復,無法繼續婚姻共同生活,已 達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 兩造之婚姻顯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望,自無再強求兩造維持 婚姻之名,而無婚姻之實之必要。且就該離婚事由觀之,應 可歸責於被告。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 主張兩造間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據以請求判決離婚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附繕本),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12

TCDV-113-婚-496-20250312-1

家繼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80號 原 告 陳○益 訴訟代理人 蔡其展律師 被 告 陳○明 陳○松 陳○宏 陳○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就被繼承人陳○頂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應依附表一 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法予以分割。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均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繼承人陳○頂(下稱被繼承人)於民國113年2 月3日死亡,其留有如附表一依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 ),育有4子,其子陳○賢及配偶陳○○莧分別於79年8月9日、 110年5月24日死亡,被告陳○麒為陳○賢之子,即被繼承人陳 ○頂之孫子,代位繼承陳○賢之應繼分,原告及被告陳○明、 陳○松、陳○宏為被繼承人之子,兩造均為被繼承人之法定繼 承人,均未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兩造之應繼分比例為各1/ 5,因系爭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亦無不能分割之約定 ,而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再因被繼承人之喪葬等相關費 用,係由原告及被告陳○松、陳○明統籌分別支出,其中由原 告支出216,540元、被告陳○松支出23,860元、被告陳○明支 出7,440元,爰依民法第1164條、第1150條之規定,請求被 繼承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先返還原告及被告被告陳○ 松、陳松所支出之前開費用後,按應繼分由兩造分配等語, 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被告陳○麒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 明或陳述;被告陳○明、陳○松及陳○宏則提出書狀,對原告 所提之證據主張資料均不爭執,並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法 等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 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 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 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同一 順序之繼承人有數人時,按人數平均繼承。民法第1138條、 第1140條、第1141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及被告 陳○明、陳○松、陳○宏為被繼承人陳○頂之兒子、陳○麒為陳○ 賢之子,代位繼承陳○賢之應繼分,均為被繼承人第一順序 之繼承人,依前開說明,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各為1/5。  ㈡次按遺產管理、分割及執行遺囑之費用,由遺產中支付之, 民法第1150條定有明文。又被繼承人之喪葬費用為完畢被繼 承人之後事所不可缺,復參酌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 第10款亦規定被繼承人之喪葬費用由繼承財產扣除,則喪葬 費用應解釋為繼承費用,依民法第1150條之規定,由遺產中 支付之。經查,原告及被告陳○松、陳○明為辦理被繼承人陳 ○頂之後事,而統籌支出喪葬費用,其中由原告支出216,540 元、被告陳○松支出23,860元、被告陳○明支出7,440元,業 據原告提出喪葬費用之單據,被告陳○明、陳○松及陳○宏提 出書狀,表示對原告所提之證據主張資料均不爭執   ,而被告未提出爭執,堪信為真實,是依前揭法條規定及說 明,原告主張被繼承人陳○頂之遺產應先返還原告原告及被 告陳○松、陳○明上開所支出之喪葬費用後,始予分割,尚屬 有據。  ㈢又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公同共有物之 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分 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 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1151條 、第1164條、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2項第1款分別定有 明文。再按裁判分割共有物,屬形成判決,法院定共有物之 分割方法,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 用、共有土地之使用現況,並顧及分割後全體之通路及全體 共有人之利益等,而本其自由裁量權為公平合理之分配,但 並不受當事人聲明、主張或分管約定之拘束(最高法院70年 度台上字第3468號、93年度台上字第1797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本件被繼承人所遺留如附表之遺產均為銀行或郵局 之存款,性質係屬可分,從而,就原告及被告陳○松、陳○明 所分別墊付之216,540元、23,860元、7,440元,由渠等取得 後,餘由兩造依附表二之應繼分比例分割之,符合公允,爰 判決如附表一「本院分割方法」所示。 四、末按任何繼承人均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已如前述。本件兩 造全體既因本件訴訟而得解消繼承被繼承人所遺如附表一所 示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皆受有利益,自均應分擔本件之訴 訟費用。故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造依如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 例分擔,方屬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列。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書狀(須附繕本),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附表一:被繼承人陳○頂之遺產及分割方法    編號 遺產標示 金額 分割方法 1 臺灣銀行大甲分行存款及孳息(帳號:000000000000號) 64元 由兩造按應繼分1/5之比例分配。 2 繼承自劉陳阿莧之臺灣銀行大甲分行存款及孳息 18元 3 大甲庄美郵局存款及孳息(帳號:00000000000000號) 16,900元 4 繼承自劉陳阿莧之大甲庄美郵局存款及孳息 678,579元 由原告陳○益分得216,540元、被告陳○松分得23,860元、被告陳○明分得7,440元,餘款由兩造按應繼分1/5之比例分配。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陳○益 1/5 2 陳○明 1/5 3 陳○松 1/5 4 陳○宏 1/5 5 陳○麒 1/5

2025-03-12

TCDV-113-家繼簡-80-20250312-1

家親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96號 聲 請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甲○○間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 件,聲請人未繳納裁判費,本件聲請應徵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 000元。茲依法裁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如逾 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11

TCDV-114-家親聲-196-20250311-1

監宣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監宣字第72號 聲 請 人 廖○萍 相 對 人 林○清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林○清(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受監 護宣告之人。 二、選定廖○萍(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受監 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三、指定林○羽(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會同 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廖○萍為相對人林○清之配偶,相對人 因重度精神障礙罹病,不見起色,目前已不能處理自己生活 事物,且精神狀態已陷入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亦 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狀態,為此聲請對其為監護之宣 告,並請選定聲請人為其監護人,另請指定相對人之女林○ 羽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本院審酌下列證據,認相對人應受監護宣告,並選定廖○萍 為監護人,另指定林○羽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㈠證據:  ⒈聲請人之陳述。  ⒉親屬系統表。  ⒊戶籍謄本。  ⒋親屬團體會議說明書、同意書,同意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 指定林○羽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⒌鑑定人之書面鑑定報告。  ⒍相對人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影本。  ㈡相對人有精神上之障礙(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程度重大 ,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亦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 效果,准依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之宣告,並認選定廖 ○萍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符合受監護宣告人之最佳 利益,另指定林○羽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三、併予說明事項: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1109條 之規定,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 定會同法院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 產清冊,並陳報法院;監護人於執行監護職務時,因故意或 過失,致生損害於受監護人者,應負賠償之責。基於上面的 規定,監護人於本裁定確定後,應會同如主文第3項所示之 法院指定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顏淑惠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2025-03-11

TCDV-114-監宣-72-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