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3341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柏翔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調偵字第202
2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本院告知
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之意見後,經本院裁定進
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王柏翔犯詐欺取財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肆仟捌佰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查本案被告王柏翔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
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且非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其
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告知簡式審
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被告之意見後,經裁定進行簡
式審判程序審理,則本案證據之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之2規定,自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
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合先
敘明。
二、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下列事項應予更正、補充外,餘均
引用附件即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一)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倒數第4行「於於110年6月18日3時12分
許」之記載,應更正為「於110年6月18日3時11分許」。
(二)證據部分補充「被告王柏翔於本院準備程序、審理時之自白
」。
三、論罪科刑:
(一)罪名: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
(二)量刑:
爰審酌被告不思以正途獲取所需,為一己之私竟利用告訴人
對其之信任,以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所載之方式詐取告
訴人之財物,顯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法益之觀念,其犯罪之
動機、目的及手段均無可取,所為殊值非難;兼衡其素行紀
錄(見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智識程度(見
本院卷附被告之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於本院審理時自
陳之家庭生活與經濟狀況(見本院簡式審判筆錄第4頁)、
所詐得之款項金額、證人黃瀚鋐於偵查中已將如附表編號2
所示匯入其帳戶之款項新臺幣(下同)350元返還予告訴人
(見偵字第35306號卷第99頁之和解書、第162頁之告訴人及
證人黃瀚鋐偵訊筆錄),告訴人所受損失已獲得減輕,及被
告犯後坦承犯行,惟因與告訴人間就賠償金額無法達成共識
而未能和解賠償損害或取得諒解之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
依其規定。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
,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第5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宣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
、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
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刑法第38條之
2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查:被告向告訴人詐得如附表編號1
、3所示合計4,800元之款項部分,為其犯罪所得,未據扣案
,亦未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且無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所定
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
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等情形,為避免被告坐享犯罪所
得,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及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
,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另被告向告訴人詐得如附表編號2所示匯入證人黃瀚鋐帳
戶之款項350元部分,業經證人黃瀚鋐於偵查中返還上開款
項予告訴人乙節,有如前述,應認此部分詐得之犯罪所得已
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爰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41條第
1項前段、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
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家瑜提起公訴,檢察官陳冠穎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 法 官 白光華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應附繕本),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由
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上
級法院」。
書記官 楊貽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匯款時間 金額(新臺幣) 金融帳戶帳號 1 110年6月17日19時39分許 2,400元 徐瑋辰(所涉詐欺罪嫌部分,另由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822-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徐瑋辰中信銀行帳戶) 2 110年6月17日19時40分許 350元 黃瀚鋐(所涉詐欺罪嫌部分,另由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822-000000000000號帳戶 3 110年6月18日3時11分許 2,400元 徐瑋辰中信銀行帳戶 總計: 5,150元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調偵字第2022號
被 告 王柏翔 男 2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巷0號2樓
居新北市○○區○○街00巷0號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柏翔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詐欺之犯意,於民國110
年6月17日某時許,以通訊軟體Facebook Messenger暱稱「
張澤浩」聯繫林淑秀,佯稱:河馬巧克力有100盒現貨,如
果匯款完畢會馬上出貨等語,致林淑秀陷於錯誤,而依王柏
翔指示,於110年6月17日19時39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2,
400元至徐瑋辰(所涉詐欺犯行,另為不起訴處分)申辦之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822)000000000000號帳戶;於110年6
月17日19時40分許匯款350元至黃瀚鋐(所涉詐欺犯行,另
為不起訴處分)申辦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822)000000000
000號帳戶;於於110年6月18日3時12分許匯款2,400元至徐
瑋辰上開中信帳戶內,王柏翔再以林淑秀所匯款之金額向徐
瑋辰、黃瀚鋐購買遊戲點數供己花用。嗣經林淑秀遲未收到
河馬巧克力,且無法聯繫王柏翔,始悉受騙。
二、案經林淑秀訴由新北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王柏翔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1、坦承於上揭時、地向告訴人稱欲販賣河馬巧克力,並指示告訴人匯款至上開帳戶之事實。 2、坦承其在向告訴人販賣河馬巧克力時,並無河馬巧克力現貨可出貨予告訴人之事實。 3、被告無法提供其所稱之調貨資料,亦無法提供退款予告訴人之紀錄等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林淑秀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 1、本案遭詐騙經過。 2、被告於上揭時、地向告訴人佯稱其手邊有河馬巧克力現貨100盒,告訴人係因被告有現貨始向其購買,是否確有現貨影響告訴人之購買意願之事實。 3 同案被告黃瀚鋐於警詢中之證述 1、因被告向其購買遊戲點數,其遂提供上開中信帳戶予被告,嗣由告訴人匯款遊戲點數買賣價金至同案被告黃瀚鋐上開中信帳戶之事實。 2、被告多次使用其上開中信帳戶進行三角詐欺之事實。 4 被告與告訴人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822)0000000 00000號及000000000000號帳戶交易明細各1份 1、本案告訴人遭詐騙之經過。 2、告訴人受詐騙後匯款至上開2個中信帳戶之事實。 5 本署110年度偵字第22919號起訴書、111年度偵字第2787號起訴書、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易字第214號刑事判決及111年度審易字第1004號刑事判決各1份 被告於110年3月、7月間均曾因在網路上販賣商品涉犯詐欺罪嫌,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罪嫌。被告本案之
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
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
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15 日
檢 察 官 劉家瑜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0 日
書 記 官 楊廣翰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PCDM-113-審易-3341-202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