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佳樺

共找到 202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代墊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126號 原 告 鄭聰賢 訴訟代理人 廖湖中律師 被 告 祭祀公業鄭必陶 法定代理人 鄭昌霖 鄭進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代墊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885,122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5 30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 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77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 訟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 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亦為同法第249條第1 項第6款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18日起訴,請求被告給付原告新 臺幣(下同)651,992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依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2第2項反面解釋,應併算起訴前(即附表所示利 息起算日起至終止日止)之利息,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為885,122元(參附表,個位數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9,690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之7,160元(見本院卷 第5頁),尚應補繳2,530元(計算式:9,690-7,160=2,530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金額,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簡 如 附表: 請求金額 (新臺幣)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新臺幣) 起算日 (民國) 終止日 (民國) 計算基數 (日) 年息 (%) 訴訟標的價額 (新臺幣) 651,992元 1 利息 531,487元 106年8月24日 113年10月17日 (7+55/365) 5 190,024.8元 2 利息 50,505元 106年5月23日 113年10月17日 (7+148/365) 5 18,700.69元 3 利息 7萬元 106年10月28日 113年10月17日 (6+356/366) 5 24,404.37元 小計(個位數以下四捨五入) 233,130元 合計 885,122元

2025-01-09

TPDV-113-訴-7126-20250109-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返還代墊款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上字第5號 上 訴 人 金園大旅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鴻欽 訴訟代理人 柯淵波律師 張碧雲律師 被 上訴 人 椿萱長青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樺 訴訟代理人 陳妙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代墊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2年11月2 7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96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3年12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07年起就其應繳納如附 表編號1至3所示稅賦合計新臺幣(下同)143萬5,467元(下 合稱系爭稅款),請託伊代為繳納(下稱系爭代償契約)。 惟伊於附表所示時間代繳系爭稅款後,上訴人迄未返還等情 。爰依兩造間系爭代償契約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擇一請 求上訴人返還該款項,並聲明:㈠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143 萬5,46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並就 上訴人之反訴則以:兩造雖於107年8月10日經公證簽訂房屋 租賃契約書(下稱系爭租約),及於108年3月13日簽訂「租 賃內容補充更正協議書」(下稱系爭更正協議),惟兩造, 僅形式上簽立租約,並長照事業登記後,即於110年11月3日 經公證簽訂系爭解除房屋租賃契約(下稱系爭解除租賃契約 ),故系爭租約及系爭更正協議業經解除而溯及消滅,上訴 人不得再依據系爭租約為請求等語資為抗辯。 二、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固委託被上訴人繳納系爭稅款,並均為 被上訴人出面繳納上開款項。然其中附表編號1、2之繳款, 實係上訴人以匯款120萬元中之部分款項,供被上訴人繳納 ,自毋庸返還。另附表編號3之稅款雖應返還被上訴人(於 本院曾改稱係上訴人匯款供被上訴人繳納,見本院卷第288 頁),惟兩造經公證簽訂系爭租約,約定被上訴人向上訴人 承租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 ,租期自106年5月1日至118年5月1日,每月租金140萬元; 嗣於108年3月13日簽訂系爭更正協議,約定租約調整為每月 50萬元,因被上訴人仍積欠108年10月1日起至110年9月10日 止(下稱系爭期間)之每月各50萬元租金,自得以上開前2 個月積欠租金與第3筆稅款相抵銷,而毋庸返還該稅款等語 資為抗辯。另反訴主張:兩造公證簽訂系爭租約後,又於10 8年3月13日簽訂系爭更正協議,約定每月租金變更為50萬元 。而被上訴人於系爭期間未依約繳納租金,是除其中前2個 月積欠租金債權與第3筆稅款相抵銷外,仍得依系爭租約請 求系爭期間餘欠租金1,101萬2,906元等語。爰依系爭租約提 起反訴,聲明:㈠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101萬2,906元, 及自反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原審判決被上訴人之本訴勝訴,及上訴人之反訴敗訴,並就 本訴附條件准、免為假執行之宣告。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 ,上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 分,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㈢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 1,012,906元及自反訴起訴狀送達反訴被告之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㈣上訴人就第三項聲 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如下:  ㈠上訴人於107年起就其應繳納附表所示之系爭稅款計143萬5,4 67元,已委託被上訴人繳納,又被上訴人已出面繳納完畢( 惟兩造就被上訴人繳納第1、2筆稅款資金,是否來自上訴人 ,及就第3筆是否得以上訴人所謂被上訴人積欠租金抵銷, 則存有爭執)。  ㈡兩造於107 年8 月10日經公證簽訂系爭租約,約定被上訴人 向上訴人承租系爭建物,系爭租期自106 年5 月1 日至118 年5 月1 日,每月租金140 萬元,嗣於108 年3 月13日簽訂 系爭更正協議,約定租約調整為每月50萬元。其後於110 年 11月3 日經公證簽訂系爭解除租賃契約,該解約約定詳如系 爭解除租賃契約及公證書可參(見原審卷第203 至207 頁) 。上訴人並於同日與訴外人光燦紀念長照社團法人(下稱光 燦長照法人)經公證簽訂與系爭租約完全相同內容之租約。 五、兩造爭執事項為:㈠系爭稅款是否係被上訴人為上訴人代償 ?或上訴人已匯款予被上訴人繳納?㈡被上訴人依系爭代償 契約或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返還上開代償款,有 無理由?㈢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積欠系爭期間之每月租金50 萬元租金,有無理由?上訴人以被上訴人積欠108 年10月及 11月租金債權,與附表編號3 之稅款相抵銷後,就所餘租金 12,906元及自108 年12月起至110 年9 月10日止短欠租金1, 100萬元,反訴依系爭租約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1,1 01 萬2,906元,有無理由?茲分述如下: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本件被上訴人主張兩造成立 系爭代償契約,被上訴人並已為上訴人代繳系爭稅款乙情, 為上訴人所不爭執;惟上訴人抗辯附表編號1、2繳款款項( 或於本院辯稱包括編號3之稅款),係其先匯款120萬元予被 上訴人,且得以對被上訴人於系爭期間之前2個月租金債權 抵銷附表編號3所示稅款,毋庸再為給付系爭稅款,尚得反 訴請求餘欠租金1,101 萬2,906元云云。然為被上訴人所否 認,依前揭規定,應由上訴人就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 責。  ㈡經查:  ⒈上訴人雖抗辯被上訴人及訴外人即寶佳租賃有限公司(下稱 寶佳公司)實際負責人均為訴外人林鋼雄,又上訴人於108 年5月17日自其玉山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號)匯 款120萬元至寶佳公司之高雄銀行建國分行帳號00000000000 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已包含給付附表編號1、2所示 款項,且口頭交代被上訴人法定代理人此情云云(見原審卷 第123、392頁),並提出匯款證明及兩造法定代理人對話記 錄為證(見原審審訴卷第65頁、原審卷第124頁)。惟審酌 匯款原因多端,尚不得僅因上訴人曾匯款予寶佳公司120萬 元,即認定該匯款係含供被上訴人給付上開2筆稅款。又上 訴人雖抗辯曾以口頭交代被上訴人120萬元匯款包含附表編 號1、2款項及工程款云云,惟其就所辯口頭告知一節,未提 出事證佐證,且為被上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所否認(見本院 卷第436、440頁),亦難採信。況觀諸被上訴人就承攬上訴 人系爭建物整建工程,而另案訴請上訴人給付工程款時,上 訴人已於另案111年8月31日具狀答辯稱:已給付被上訴人系 爭工程款共計1億757萬1,596元,被上訴人均未與其就工程 款支付情形對帳及結算等語,並檢附上訴人支付予被上訴人 及其指定受款人(即寶佳公司)之金額明細表合計1億757萬 1,596元(其中給付被上訴人計7,961萬5,146元,給付寶佳 公司為2,795萬6,450元),此有上開答辯狀及明細表附卷可 稽(見原法院另案審訴卷第103、111、113頁、本院卷第449 、451、461、463頁),則上開明細表既含前開匯付寶佳公 司之120萬元,顯見上訴人另案已自承給付予被上訴人或指 定之寶佳公司之1億多元款項,均屬工程款,且未曾有將此 匯付款項表明有以口頭約定部分用以支付稅款而應扣除之情 ,自難認上訴人上開所辯屬實。至上開兩造法定代理人對話 記錄,僅顯示上訴人法定代理人鄭鴻欽將文件名稱「金園10 7年度...繳款書」以LINE傳送被上訴人法定代理人吳佳樺, 吳佳樺則回傳「上訴人股份有限公司-營所稅繳費憑證」之 檔案,有該對話內容可參(見原審審訴卷第15頁),是該內 容僅可認定鄭鴻欽指示被上訴人繳納107年度稅款,此係合 於系爭代償契約之約定,然雙方並未敘及稅款繳納之資金來 源,上訴人或鄭鴻欽更未在LINE上要求以匯予寶佳公司之工 程款項支付,且依上訴人另案答辯內容,亦無從認定匯予寶 佳公司之120萬元,已包含支付附表編號第1、2款稅款,是 無從以此對話內容,為上訴人有利之認定。並參以鄭鴻欽於 原審陳稱:我匯款給被上訴人的錢都是工程款,…有委託被 上訴人先行給付附表之107年地價稅、所得稅及108年房屋稅 ,但約定上訴人會再償還等語(見原審卷第281頁)以觀, 亦堪認兩造約定由被上訴人先代墊系爭稅款,上訴人日後再 償還。是上訴人所辯上開稅款繳款來源為其匯予寶佳公司12 0萬元中之部分款項云云,難以採信。則上訴人請求再傳訊 吳佳樺到庭證述上訴人委其提領120萬元轉匯至寶佳公司之 用途及給付何種工程款等(見本院卷第423、436頁),即無 必要。從而,兩造既成立系爭代償契約,被上訴人亦已為上 訴人繳納附表1、2所示款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 項㈠),並有被上訴人之帳戶明細表可稽(見本院卷第385、 393頁),則被上訴人依系爭代償契約關係,請求上訴人返 還附表編號1、2所示款項,自屬有據。  ⒉至上訴人雖以其與寶佳公司間之工程合約上之上訴人大小章 非其所有或授權代刻,否認該工程合約真正等語。惟不論該 合約是否真正,仍無礙上訴人已另案答辯時自承匯付寶佳公 司120萬元係工程款之事實,而難認係支付上開稅款之用, 已如前述,是自無調查該合約是否真正之必要。上訴人另辯 稱:由高雄銀行函覆被上訴人之交易細細表中,在被上訴人 稅款轉支329,753元之前,分別有訴外人進安護理之家存入 現金,此係被上訴人代收上訴人法定代理人鄭鴻欽之營業收 入784,444元,顯逾被上訴人代墊第1、2筆稅款448,373元, 故被上訴人無成立代墊款項云云。惟縱使上訴人所陳進安護 理之家之營業收入,係鄭鴻欽所有乙節屬實,然此係被上訴 人是否需就此營業收入歸還鄭鴻欽個人,仍與兩造公司間之 代墊款項無涉,自無足為上訴人有利之認定。  ⒊上訴人就附表編號3之稅款於原審辯稱:其雖應就此筆稅款返 還被上訴人,惟因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承租系爭建物,且被上 訴人於系爭期間未給付租金,故對被上訴人享有系爭期間之 租金債權,而兩造雖曾簽立系爭解除租賃契約,惟其真意係 終止系爭租約,仍得以對被上訴人之系爭期間租金債權中前 2個月租金款項,抵銷附表編號3所示之稅款,毋庸再為給付 該稅款,且得反訴請求被上訴人給付餘欠租金1,101 萬2,90 6元云云,並提出系爭租約及系爭更正協議為證(見原審審 訴卷第69至83頁、原審卷第89至97頁)。惟為被上訴人所否 認,並陳稱:兩造係因上訴人之系爭建物欲從金園飯店轉型 為長照機構,故在長照事業籌備階段,為符合長期照顧服務 機構法人條例(下稱長照條例)規定長照機構標的如非自己 建物,須有租賃契約方可申請設立,因而商請被上訴人與上 訴人形式簽訂系爭租約,迨上訴人正式在系爭建物成立光燦 長照法人時,兩造便簽訂系爭解除租賃契約,解除系爭租約 及更正協議,上訴人並於同日與光燦長照法人經公證簽訂與 系爭租約內容完全相符、租期完全重疊之新租約,故上訴人 不得請求系爭期間租金,亦無從以所謂積欠租金抵銷第3筆 稅款等語,並提出系爭解除租賃契約及上訴人與光燦長照簽 訂租約為據(見原審卷第177、178、203至207、209至217、 227至229頁)。經查:  ⑴按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互負回復原狀之義務,此為民法 第259條所明定。又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 意,不能拘泥於契約之文字,但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 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得反捨契約文字而更無曲解(最 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666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所謂探 求當事人之真意,如兩造就其真意有爭執時,應從該意思表 示所根基之原因事實、經濟目的、一般社會之理性客觀認知 、經驗法則及當事人所欲使該意思表事發生之法律效果而為 探求,並將誠信原則涵攝在內,藉以檢視該解釋結果對兩造 之權利義務是否符合公平正義(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 283號判決意旨參照)。  ⑵兩造簽立系爭租約及系爭更正協議後,又於110年11月3日在 原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楊士弘事務所再行簽訂系爭解除租賃 契約,約定「一、甲、乙雙方(按:甲方為上訴人,乙方為 被上訴人)前於民國107年8月10日,就坐落於高雄市○○區○○ ○路000號1~10樓房屋全部,雙方向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所屬民 間公證人楊士弘事務所請求辦理房屋租賃契約公證在案(案 號:107年度雄院民公士字第1044號),原訂租期自106年5 月1日至118年5月1日止。另雙方並於108年3月13日辦理租賃 內容補充更正協議書。二、現因情事變更,經雙方同意解除 以上房屋租約及協議書等全部。恐口說無憑,特立此解除房 屋租賃契約書為證」等語,有系爭解除租賃契約及公證書可 參(見原審卷第203至207頁),且為上訴人所不爭執(見原 審卷第227至229頁)。而由其上已敘明兩造前雖簽訂系爭租 約及系爭更正協議,然嗣因情事變更,合意簽立系爭解除租 賃契約(即含系爭租約及系爭更正協議),則系爭租約既經 兩造解除而溯及失效,上訴人自不得再依系爭租約主張對被 上訴人享有系爭租金債權。  ⑶上訴人雖辯稱兩造之真意為終止而非解除云云。然依被上訴 人主張系爭租約簽訂之背景,上訴人欲將系爭建物從經營金 園飯店轉型為光燦長照機構(如以光燦紀念慈善協會等書立 契約),委由被上訴人承攬系爭建物改建工程,為符合長照 條例要求長照機構標的如非自己建物,須有租賃契約方可申 請設立之規定,鄭鴻欽因而商請被上訴人以其名義,與上訴 人形式簽訂系爭租約,迨成立光燦長照法人時,兩造即簽訂 系爭解除租賃契約,以解除系爭租約及更正協議,且系爭租 約標的、期間、租金皆與鄭鴻欽為長照事業股東之契約書相 同(見原審卷第189頁),其後光燦法人設立登記後,即先 解除系爭租約及補充協議,並於同日簽立房屋租賃契約書, 其中租賃標的及租金等約定金額均與系爭租約(含補充協議 )相符,且租期重疊之新租約,足見系爭租約僅為成立光燦 長照法人所為等情(見原審卷第227至229頁、第177至178頁 ),已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系爭租約、系爭解除租賃契約、 上訴人與寶佳公司簽訂之工程合約書、上訴人與光燦長照法 人租約及公證書(見原審卷第181至185頁、第209至218頁) 暨前開股東契約書等件為證;上訴人亦不爭執前委由被上訴 人承攬系爭建物改建工程,有上開另案答辯狀可稽,及陳稱 確欲將系爭建物轉型經營長照機構,由被上訴人實際負責人 林鋼雄負責系爭建物施作以設立光燦長照法人等情(見原審 卷第229至231頁)。且參以被上訴人提出上訴人與光燦長照 法人經公證簽訂之租約,比對租約約定承租地點為系爭建物 、租期、租金,均與系爭租約原約定內容完全相同,堪認兩 造間之系爭租約確由上訴人與光燦長照法人間之租約所取代 ,益徵兩造確有解除系爭租約之真意。是被上訴人之主張均 與卷證相符,而堪採信,而上訴人此部分所辯,或辯稱:光 燦長照法人僅對上訴人就解約後之110年11月3日起負給付租 金義務,解約前之權利義務應由被上訴人負責云云,則屬上 訴人片面解讀,核與公證之解除房屋租賃契約文義及上訴人 前已向光燦法人催告含系爭期間之租金事實不符(見原審卷 第219至220頁之存證信函),所辯要難採信。至上訴人於另 案對光燦長照法人聲請強制執行時,雖僅請求執行光燦長照 法人成立後積欠之租金,惟此係上訴人選擇其請求及行使之 債權範圍,尚難以此為不利於被上訴人之論據,併予指明。  ⑷上訴人另又抗辯被上訴人既曾依系爭租約約定,給付每月租 金50萬元,足認系爭租約成立等語,然此為被上訴人以前詞 否認。而依被上訴人提出上訴人法定代理人鄭鴻欽之LINE對 話,其中顯示被上訴人之人員詢問鄭鴻欽稱:大哥(指鄭鴻 欽)要「轉給我去繳租金」嗎?。鄭鴻欽回答:是,我轉進 去了趕快去處理,要不然銀行又打電話來等語。被上訴人人 員回稱:好,…,租金已匯金園帳戶等語(見第285、287、2 93至303、323至331頁);並佐以被上訴人提出之對話記錄 及匯款證明,顯示每月租金多在上訴人匯款予被上訴人後, 再由被上訴人轉匯予上訴人等情(見原審卷第306、307頁) ,此有被上訴人提出之匯款記錄及鄭鴻欽對話記錄可佐(見 原審卷第321、331頁),顯見兩造為此租金匯款金流,係為 俾利向銀行申貸之用,故縱使鄭鴻欽與被上訴人間之LINE訊 息通知:你四個月沒有繳租金了等語,惟兩造既合意以形式 上租約及收受租金以符合申立長照事業及銀行貸款之用,自 無法僅以此等租金金流訊息,即遽認被上訴人實際上有給付 租金予上訴人及積欠系爭期間租金之情。再佐以被上訴人所 稱當時為符合設立光燦長照法人之相關規定,而由兩造簽立 系爭租約,並無給付租金等情,除與上開資料相合外,亦與 被上訴人提出其受上訴人或法定代理人鄭鴻欽委任申請許可 設立光燦長照法人及營運管理之資料大致相符(見本院卷第 166至181、182至270頁,其中第212頁記載不動產使用權利 證明須檢附租賃契約),被上訴人所陳自較屬可信。遑論系 爭租約業經兩造合意解除而溯及失效,上訴人亦不得再依系 爭租約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租金或所謂餘欠租金。  ⑸上訴人於本院雖曾辯稱:有匯款予被上訴人繳納編號3之稅款 云云(見本院卷第288頁),惟自承舉證有困難(同上卷頁 ),則其既無法舉證證明所辯之情為真,所辯即無足採。從 而,上訴人抗辯其已繳納編號3之稅款,或該稅款縱係被上 訴人代墊,惟得以系爭期間之前2個月租金債權與該稅款抵 銷云云,均屬無據。是被上訴人依系爭代償契約請求上訴人 返還附表編號3所示款項,應予准許。  ⑹上訴人另抗辯:如兩造解約成立,亦得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之損害賠償云云(見本院卷第338頁)。 惟被上訴人承攬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施作整建工程,自無受 有何占用之不當得利,且兩造為配合成立光燦長照法人及辦 理銀行貸款而簽立系爭租約等相關契約,亦難認被上訴人就 系爭建物受有何不當得利,致上訴人受有損害,故上訴人上 開所陳,亦無足採。  ⒋上訴人於本院雖又辯稱縱認被上訴人有支付系爭稅款,惟未 證明以自有資金支付,原審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顯有未洽 ;又被上訴人原審起訴後,曾因上訴人舉證寶佳公司代上訴 人繳納稅款,及鄭鴻欽以信用卡繳納稅款,即減縮訴之聲明 ,可證其明知未代墊系爭稅款,其請求無理由云云(見本院 卷第67、417頁)。惟上訴人既不爭執係由被上訴人出面繳 納系爭稅款,且系爭稅款確自其帳戶內轉支或轉帳支付,有 前開帳戶明細表可稽,自堪認係被上訴人以其帳戶內之資金 支付。至於該資金來源究係來自原有資金收入,或因其他營 利、借款或工程等各項收支而來,均無礙認定被上訴人以其 帳戶內之資金支出,即係被上訴人運用其資金支出繳納系爭 稅款,而難認係上訴人繳納。又被上訴人在原審核對其他筆 代墊稅款情形而為聲明之減縮乙事,亦與其有無為上訴人代 墊系爭稅款,係屬二事,無法以其曾為聲明之減縮,即為上 訴人有利之認定。至上訴人另辯稱被上訴人帳戶內之款項, 除上開屬鄭鴻欽所有之進安護理之家營業收入外,餘均係上 訴人匯入之工程款或備付款項,非被上訴人之自有資金,則 被上訴人以該工程備付款5,600萬元中之一部分繳納系爭稅 款,並無以自有資金代墊系爭稅款,其請求無理由云云,並 提出另案起訴狀、筆錄、另案合約、私立進安護理之家買賣 契約書、承諾書、高雄銀行存摺交易明細表、放款貸放傳票 、存摺存款類存入憑條等資料為佐,及請求向高雄銀行建國 分行調取自被上訴人開戶時起至108年4月30日止之歷史往來 交易明細,以證被上訴人未以自有資金代墊系爭稅款等情( 見本院卷第489至493、501至527頁)。惟上訴人自陳給付被 上訴人之1億多元係工程款或工程備付款,則被上訴人在收 受上訴人給付後,未結算前,既屬被上訴人所有或可支配款 項,被上訴人運用帳戶內資金墊付各項費用,於法並無不合 。上訴人上開所辯,尚無足採,亦無再向上開銀行調取被上 訴人之往來明細資料之必要,併予敘明。  ⒌綜上,被上訴人依系爭代償契約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 系爭稅款共計143萬5,46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 1年12月17日起(見原審審訴卷第53頁送達回證)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另上 訴人反訴以兩造成立系爭租約及系爭更正協議,又兩造嗣後 並非解除系爭租約,而係終止系爭租約,故仍得反訴請求被 上訴人給付餘欠系爭期間租金1,101萬2,906元云云,則屬無 據,不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代償契約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 給付系爭稅款共計143萬5,467元,及自111年12月17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另上訴人反訴請求被上訴人給付餘欠租金1,101萬2,906元 ,暨自反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判決就本、反訴請求為 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駁回上訴人就反訴假執行之聲請,於 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 上訴。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舉證, 經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論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 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能超                    法 官 李珮妤                    法 官 楊淑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條文規定辦理。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葉姿敏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之1 :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 項但書及第2 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附表: 編號 被上訴人主張代償稅款 代繳日期 項目 金額(新臺幣) 1 108年5月17日 上訴人107年地價稅 329,753元 2 108年5月27日 上訴人107年營利事業所得稅 118,620元 3 109年9月17日 上訴人108年房屋稅 987,094元 合計 1,435,467元

2025-01-08

KSHV-113-重上-5-20250108-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賸餘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242號 原 告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法定代理人 莊人祥 訴訟代理人 陳昶安律師 萬哲源律師 宋怡宣律師 被 告 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世一 訴訟代理人 鄭勵堅律師 李佳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賸餘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胡世一為被告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法第170條定有明文。次按,訴 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後當然停止者,其承受訴訟之聲明,由為 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同法第177條第3項亦有明文。 二、查,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6日為第一審判決,並於同年月22 日送達判決正本予被告訴訟代理人,被告於同年月23日變更 法定代理人為胡世一,並經其於同年9月2日提起抗告,且向 本院聲明承受訴訟,有被告所提民事抗告狀、民事陳報狀所 附經濟部113年9月18日經授商字第11330166870號函、被告 公司變更登記表、本院依職權查詢之被告公司變更登記表、 113年第1次股東臨時會議事錄、全面改選董事後之第1次董 事會議事錄(節錄本)可參(見高院卷第49、71至81頁、個 資卷),揆諸上開說明,該承受訴訟之聲明自應由本院為裁 定,其具狀向本院聲明承受訴訟,經核並無不合,爰裁定如 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簡 如

2025-01-02

TPDV-113-重訴-242-20250102-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729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江金霖 被 告 翁嘉偉即真家水產企業社 黃惠婉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第24條之合意管轄, 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 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 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 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考諸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項之立法理由,係因 「當事人之一造如為法人或商人,以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 合意管轄條款與非法人或商人之他造訂立契約者,締約之他 造就此條款多無磋商變更之餘地,為防止合意管轄條款之濫 用,保障經濟弱勢當事人之權益」,爰增訂該條項規定。 二、又該條項所謂「按其情形顯失公平」,係指非法人或商人之 當事人與法人或商人締約時,雖表面上就合意管轄條款有決 定締約與否之自由,惟實際上近乎無磋商或變更之餘地,使 渠等因契約涉訟時,必須遠赴法人或商人以定型化契約所預 定之法院應訴,致經濟上弱勢者在考量應訴不便、多所勞費 之程序上不利益情形下,被迫放棄應訴之機會,如此不僅顯 失公平,某程度並侵害經濟上弱勢者在憲法上所保障之訴訟 權。反之,對於位居經濟上強勢地位之法人或商人而言,因 組織及人員之編制,至被告住、居所所在地應訴,則無重大 不便。是以,在無其他特別審判籍管轄法院之適用時,法院 受理定型化契約非法人或商人之當事人關於移轉管轄之聲請 ,即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以原就被」原則,擇定管轄之 法院(參考本院94年度訴字第5031號民事裁定)。 三、經查: ㈠、原告主張被告翁嘉偉分別於附表所示時間,向原告借款附表 所示之借款金額,被告黃惠婉則就附表編號1-1、1-2所示借 款擔任連帶保證人,故請求被告就附表編號1-1、1-2所示借 款,連帶給付原告附表編號1-1、1-2所示請求金額及利息、 違約金,請求翁嘉偉就附表編號2-1、2-2所示借款,給付原 告附表編號2-1、2-2所示請求金額及利息、違約金等情,有 放款借據4紙、原告113年12月12日民事陳報狀可稽,上開放 款借據第23條復約定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6 、23、29、35頁),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前段規定, 本院就本事件固有管轄權。 ㈡、惟原告係經營銀行業務之法人,上開合意管轄條款為其預定 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考量被告於締約時所載之地址 均為嘉義市,有上開放款借據為憑(見本院卷第18、24、30 、36頁),堪認兩造成立消費借貸契約時,原告即已知悉被 告居住在嘉義市甚明。佐以黃惠婉於113年12月10日具狀向 本院陳明其現居地位於嘉義市,至本院路途遙遠多所不便, 有其113年12月10日民事移轉管轄聲請狀1份可參(見本院卷 第103頁),並經本院依職權查詢其個人戶籍資料確認無誤 (見個資卷),足見本件由本院管轄顯增黃惠婉應訴之煩, 且恐使其在考量應訴不便、多所勞費之程序上不利益情形下 ,被迫放棄應訴之機會,某程度侵害其憲法上所保障之訴訟 權。另原告為國內大型金融機構,於全國各地均有營業處所 ,至被告住所地應訴尚無重大不便,故綜合上開各節,堪信 上開合意管轄約款顯失公平。本件復無其他特別審判籍之管 轄法院,依上開說明,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規 定,由黃惠婉住所地之管轄法院即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下稱 嘉義地院)管轄。 ㈢、又針對原告附表編號1-1、1-2所示之請求,雖僅黃惠婉於本 案言詞辯論前,聲請將本件移送於其住所地,惟如共同被告 一人提出非基於其個人關係之抗辯有理由,對於被告各人即 屬必須合一確定,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之規定( 參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7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 5號研討結果);本院已於113年12月13日函請翁嘉偉就黃惠 婉聲請移轉至嘉義地院表示意見,且載明逾期未表示,視為 無意見等語,翁嘉偉迄今均未具狀表示意見,故為避免裁判 歧異、重複審理致司法資源之浪費,就此部分之共同訴訟自 不宜割裂審理,應一併移送於嘉義地院。 ㈣、再按,對於同一被告之數宗訴訟,除定有專屬管轄者外,得 向就其中一訴訟有管轄權之法院合併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 248條本文規定甚明。原告就附表編號2-1、2-2部分,固僅 對翁嘉偉為請求,然就附表編號1-1、1-2部分,原告係對被 告為連帶請求,堪認原告係依民事訴訟法第248條本文規定 ,對翁嘉偉提起本件客觀合併之訴。而觀諸民事訴訟法第24 8條立法理由,已載明該條設立目的係同一原告(原告一人 或共同起訴之原告數人)對於同一被告(被告一人或共同被 訴之被告數人),如有各種請求權,應使之得以併合,以一 訴提起之,以節約費用勞力及時間等語,本件原告既同時對 翁嘉偉提起附表所示之請求,且針對附表編號1-1、1-2部分 應全部移由嘉義地院審理,業如前述,如將附表編號2-1、2 -2部分由本院繼續審理,顯有違客觀合併之訴為節省勞力、 時間、費用而合併提起之目的,故就該部分之訴亦一併移由 嘉義地院審理。 四、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簡 如 附表: 聲明 被告 借款時間 (民國) 借款金額 (新臺幣) 請求金額 (新臺幣) 利息及違約金 第一項 被告 1-1 109年12月31日 100萬元 23,522元 113年12月12日民事陳報狀附表一編號1、2所示利息及違約金 447,097元 1-2 109年12月31日 50萬元 11,752元 223,541元 小計 705,912元 第二項 被告翁嘉偉即真家水產企業社 2-1 110年10月12日 50萬元 259,399元 113年12月12日民事陳報狀附表一編號3、4所示利息及違約金 2-2 110年10月12日 50萬元 265,062元 小計 524,461元

2024-12-31

TPDV-113-訴-6729-20241231-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59號 上 訴 人 張國興 被 上訴 人 黃永琦 弘鼎交通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思靜 訴訟代理人 王國華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 12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2年度北簡字第4006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及該部分訴訟費用 之裁判均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陸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 月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上訴人其餘上訴駁回。 第一(除確定部分外)、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連帶負擔二分 之一,餘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黃永琦為被上訴人弘鼎交通有限公司 (原審誤載為弘鼎交通公司,下稱弘鼎公司)之受僱人,被 上訴人黃永琦於民國111年11月23日12時25分許駕駛被上訴 人弘鼎公司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行經臺 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與復興北路地下車道往南口時,見前方 路口號誌為紅燈,本應煞車減速,卻誤踩油門,導致碰撞前 方由上訴人駕駛,正在停等紅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 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造成系爭車輛推撞更前方,由訴 外人陳證字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上訴人 所有系爭車輛因此受損,其中底盤受損嚴重,要把主體結構 後尾鈑切除後,再校正底盤結構及大樑,加上更換後尾門, 除修復費用計新臺幣(下同)133,718元(包含零件97,493 元、鈑金拆裝費用20,895元、烤漆費用15,330元)外,並導 致上訴人受有車價減損之損害12萬元,另受有營業損失共48 ,448元(自111年11月24日至112年1月10日,計算式:32日× 每日營業收入1,514元=48,448元),總計302,166元。被上 訴人黃永琦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上訴人之權利,僱用人被上 訴人弘鼎公司依民法第188條第1項與被上訴人黃永琦對上訴 人同負損害賠償責任。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 訴人給付上訴人302,166元,及自113年1月3日(即言詞辯論 筆錄送達最後一位被上訴人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上訴人均答辯略以:系爭車輛為107年出廠之營業車,在 事故發生時已使用將近4年半之久,車輛本即會磨損,且事 故後車輛受損部位均以原廠材料換新恢復原狀,復原後亦無 買賣,仍然繼續正常營業使用,且上訴人遲於事故後1年多 才就系爭車輛鑑價,估價單所載大樑校正亦即輕微可修復, 可見上訴人請求車價減損之損失,並無理由等語。 三、原審為上訴人部分勝訴、部分敗訴之判決,命被上訴人給付 上訴人70,198元,及自113年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而駁回上訴人其餘請求,並就上訴人勝 訴部分為假執行及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之宣告。上訴人提起上 訴,並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車價減損損害12萬元部分廢 棄;㈡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訴人12萬元,及自113年1月19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被上訴人答辯聲 明均為:上訴駁回(被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未提起上訴,非 本院審理範圍)。 四、不爭執之事項:  ㈠被上訴人黃永琦為被上訴人弘鼎公司之受僱人。  ㈡被上訴人黃永琦於111年11月23日12時25分許駕駛被上訴人弘 鼎公司所有車輛,行經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與復興北路地 下車道往南口時,前方路口號誌為紅燈,然被上訴人黃永琦 誤踩油門,碰撞前方由上訴人駕駛正在停等紅燈之系爭車輛 ,造成系爭車輛復推撞前方由訴外人陳證字駕駛之車牌號碼 0000-00號自用小客車,系爭車輛因此受損。 五、本件之爭點為:上訴人請求車價減損金額12萬元,及自113 年1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有無理 由?茲論述如下:  ㈠按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 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 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91條之2 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 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院應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 其數額,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亦有明定。該條項之規定 ,性質上乃證明度之降低,而非純屬法官之裁量權,負舉證 責任之當事人仍應在客觀上可能之範圍內提出證據,俾法院 得本於當事人所主張一定根據之事實,綜合全辯論意旨,依 照經驗法則及相當性原則就損害額為適當之酌定。因此,主 張損害賠償之當事人,對於他造就事實有所爭執時,仍負有 一定之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58號民事裁判 參照)。  ㈡上訴人駕駛之系爭車輛於111年11月23日12時25分許,在臺北 市中山區民族東路與復興北路地下車道往南口停等紅燈時, 遭被上訴人黃永琦所駕駛之被上訴人弘鼎公司車輛由後方撞 擊,復推撞前方陳證字駕駛之車輛,上訴人之系爭車輛因此 受有後車尾、前車頭碰撞痕,後車廂門及後尾板凹陷變形, 有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料表、車 輛照片、鴻邦汽車有限公司估價單在卷可查(見原審卷第26 頁、第33-34頁、第77-81頁)。又上訴人修車金額共計133, 718元,有鴻邦汽車有限公司出具之統一發票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83頁)。再鴻邦汽車有限公司修繕系爭車輛實際期 間自111年12月20日至112年1月10日,且系爭車輛拆開後發 現底盤受損嚴重,必須將主體結構後尾鈑切除後再校正底盤 結後及後大樑等節,業據證人鴻邦汽車有限公司廠長吳忠賢 證述在卷(見原審卷第293頁),堪認系爭車輛因被上訴人 黃永琦駕駛車輛不當加損害於上訴人之系爭車輛,系爭車輛 實際修理共16工作日,受損情形非輕。  ㈢上訴人於113年4月10日提出基隆市汽車商業同業公會於113年 3月28日做成之鑑價證明書(見原審卷第311頁),惟前開鑑 價證明書做成之時點距系爭車輛發生事故時即111年11月23 日及系爭車輛修繕完成時即112年1月20日已逾1年以上,是 否為系爭車輛經修復後之實際狀態,不能無疑,是該鑑價證 明書難據為認定系爭車輛因系爭事故受損後車輛價值減損之 依據。然系爭車輛受有前開損害已屬明確,車輛結構如遭撞 擊後不得不切除後再修復者,本即會受到市場交易價值貶損 之經濟上不利益。系爭車輛車價貶損業據上訴人提出台北市 政府警察局中山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料表、現場照片、 鴻邦汽車有限公司估價單已可認定,其損害數額雖無從再行 鑑定以證明,然依系爭車輛之買入價格約160餘萬元、上訴 人使用4年半後發生本次事故、系爭車輛受損情形觀之,本 院認系爭車輛因本次事故所造成車輛價值減損金額為6萬元 。被上訴人雖抗辯系爭車輛業經修復,且以新零件修復云云 ,惟上訴人修繕車輛零件換新業經原審扣除折舊,上訴人支 出修繕零件費用高達97,493元,被上訴人僅負擔折舊後之9, 749元,亦即零件換新係上訴人負擔,與被上訴人無涉,被 上訴人既未就零件負擔換新費用,自不能主張修繕後換新零 件而無車價減損之利益。況車輛縱經更換零件,亦未增加車 輛之使用年限及市場價值,此為一般人社會經驗所知,被上 訴人前開抗辯並無可採。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 人給付系爭車輛價值減損6萬元,及自113年1月1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逾此範圍之 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原判決駁回上訴人逾上開金額 之範圍部分,核無違誤,應予維持,就駁回上訴人請求上開 金額之部分,則有不當,應予廢棄,並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 示。 七、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本院審酌 後,認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併予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436條之1第3項、第449條第1項、第450條、第79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吳佳樺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2-31

TPDV-113-簡上-459-20241231-1

雄建簡
高雄簡易庭

給付工程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雄建簡字第25號 原 告 億滿客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姿蓉 被 告 椿萱長青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樺 訴訟代理人 陳妙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於民國113年11月28日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伊於民國108年6月26日向被告承攬「光燦護理之 家變更工程--木作裝潢工程」(下稱系爭工程),雙方約定 工程款為新臺幣(下同)959,840元,施工期間共3個月,嗣 兩造於施工期間(即108年8月9日)合意追加施作門框及腰 帶等工項(下稱追加工項),追加工程款為615,800元,合 計被告應支付工程款1,575,640元(未稅),兩造就系爭工 程及追加工項有承攬契約關係存在(下稱系爭承攬契約)。 伊業於108年8月29日向被告為完工通知,系爭工程及追加工 項所在案場(下稱光燦護理之家,嗣以「光燦紀念長照社團 法人」辦理設立登記)亦於110年6月18日獲主管機關發給使 用執照,系爭工程及追加工項已經驗收通過,詎被告迄未支 付工程尾款249,934元,經伊於109年2月12日經由LINE通訊 軟體(下稱LINE)通知被告付款,被告經1個月以上相當期 間仍未付款,再以本件支付命令送達被告促其付款,仍未獲 支付,被告即應自受催告翌日起負給付遲延責任。爰依系爭 承攬契約及承攬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249,934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於108年8月29日向伊通知完工時起,即得請 求伊給付工程尾款,並應自斯時起算2年時效期間,於110年 8月29日屆滿,原告卻遲至112年6月13日始聲請法院核發支 付命令,命被告給付工程尾款249,934元本息,原告之請求 權因罹於2年時效期間不行使而消滅,伊自得拒絕給付。又 系爭工程關於玻璃高櫃、護理站文件櫃等木作櫃體(下稱系 爭高櫃),因高度超過1.2公尺,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 施工編第88條規定,應使用耐火材料,詎原告未依約使用耐 火材料製作前開櫃體,復未提出防火建材證明,而有未依債 之本旨提出給付情事,伊自得拒絕給付工程尾款等語置辯。 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 為假執行。 三、按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 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報酬應於工作交付時給 付之,無須交付者,應於工作完成時給付之。工作係分部交 付,而報酬就各部分定之者,應於每部分交付時,給付該部 分之報酬。民法第490條第1項及第505條第1、2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承攬人之報酬請求權,因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民法第127條第7款亦有明定,同法第144條第1項復規定,時 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 四、經查,原告之承攬報酬請求權已因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被 告自得拒絕給付:  ㈠原告主張兩造間有系爭承攬契約存在,經伊於108年8月29日 完成系爭工程及追加工項,同日向被告為完工通知,於108 年9月6日向被告請款249,934元等情,業據提出兩造不爭執 真正之木作裝潢工程合約書(下稱裝潢工程合約)、估價單 及施工圖、完工照片、追加工項報價單、追加工項完工照片 、收款明細暨計算表,及LINE「金園木作裝潢」群組(下稱 LINE群組)108年8月29日、108年9月6日對話截圖編號⑥⑦為 憑(見本院卷㈠第11、19至21、23至35、37、45、39至41、4 7頁),堪信實在。  ㈡依裝潢工程合約第5條關於付款方式之約定,係按訂金30%、 進料安裝40%、驗收30%之比例付款(見本院卷㈠第13頁), 是關於工程尾款(即工程款30%)之付款期限業經雙方約定 於驗收時支付。裝潢工程合約第9條復約定,每階段工程完 工後,經原告通知,被告最遲應於2天內派員驗收(見本院 卷㈠第15頁),而原告就系爭工程已於108年8月29日向被告 為完工通知,已如前述,被告依前開約定最遲應於2天內, 即108年8月31日派員驗收,如被告未遵期辦理驗收,即屬受 領遲延。兩造陳稱系爭承攬契約未約定工程款給付期限云云 (見本院卷㈠第156、157頁),核與前開契約明文不符,為 不足採。至於原告主張兩造另約定俟系爭工程所在案場即光 燦護理之家取得使用執照後(即110年6月18日),再為請款 云云,惟被告否認之(見本院卷㈠第220頁),原告前開主張 亦與其提出LINE群組編號⑧截圖顯示,被告承辦人於108年11 月6日通知各位廠商請款備妥資料送至會計部等語(見本院 卷㈠第47頁),並無拒絕受理廠商請款乙節不符,原告復未 提出其他積極證據以實其說,要難認兩造另有約定變更工程 尾款付款期限情事。  ㈢又原告於108年8月29日向被告為完工通知後,已經雙方於108 年10月15日辦理驗收,有證人林鋼雄證稱:光燦護理之家裝 潢工程是由伊代表被告驗收,由原告將請款單交給伊之後, 伊到現場察看確認,如果一切相符,伊蓋章之後,原告才能 拿到錢。系爭工程經兩造約定於108年10月15日驗收,當天 到場之人有伊、陳姿蓉(即原告法定代理人)、林志軒(即 陳姿蓉之配偶)、吳佳樺(即被告法定代理人)、傅占岸( 即原告下包商)、傅宣舜(即傅占岸之子)、建築師林柏旭 及一名姓名年籍不詳之建築師助理,驗收當日發現原告將資 料高櫃(即系爭高櫃,下同)固定在牆面上,就必須使用防 火材料施作,伊遂要求原告將資料高櫃改以「不固定」在牆 面方式施作,也不可以將櫃頂黏在天花板上,惟原告迄未改 善等語為憑(見本院卷㈠第464、467頁),核其證詞與原告 提出之完工照片顯示,其施作3樓、5樓、6樓、7樓、8樓、9 樓、10樓之系爭高櫃均固定在牆面,且櫃頂至天花板係採封 頂方式施作等情一致(見本院卷㈠第23至35頁),亦與兩造 不爭執真正之LINE群組108年10月14日對話截圖顯示「…明天 早上10/15我(即傅宣舜)有和建築師約早上10點驗收」等 語(見本院卷㈡第83頁),及證人傅宣舜證稱:系爭工程實 際參與施工者是伊父親傅占岸,估價單則是伊寫的,伊曾到 施工現場協助傅占岸拍照,以便請款,照片所示系爭高櫃是 伊幫傅占岸拍照請款時,由傅占岸完成的其中一項工作等語 相符(見本院卷㈠第294至295頁,卷㈡第109頁),堪信實在 。至於證人傅占岸證稱:伊沒有參與驗收,及證人傅宣舜證 稱:因時間日久,伊不清楚幫傅占岸拍照請款是要向誰請款 云云(見本院卷㈠第292頁,卷㈡第109頁),均屬事後避重就 輕之詞,為不足採。  ㈣承上,兩造既於108年10月15日辦理驗收,依裝潢工程合約第 5條約定,被告即應於驗收時給付工程款30%,原告就此部分 報酬請求權即應自108年10月15日起算2年時效期間,於110 年10月15日屆滿。原告固於109年2月12日請求被告給付系爭 工程尾款249,934元(見本院卷㈠第47頁LINE群組編號⑩截圖 ),惟依民法129條第1項第1款、第130條規定,原告仍應於 請求後6個月內起訴,否則視為時效不中斷,然而原告自承 其於109年8月12日以前並未訴請被告給付前開工程款,是依 前引規定,時效期間自不因原告於109年2月12日請求付款而 中斷。又原告遲至112年6月13日始具狀聲請法院核發支付命 令,命被告給付系爭工程尾款249,934元本息,有支付命令 聲請狀首頁收狀日期條戳為憑(見本院卷㈠第5頁),可見原 告未於110年10月15日以前行使前開承攬報酬請求權,其請 求權已告消滅,被告依民法第144條第1項規定,自得拒絕給 付。  ㈤至於被告抗辯原告提出之系爭高櫃未使用防火材料施作,其 提出不符債之本旨云云,經核被告在施工期間發見原告未以 防火材料施作系爭高櫃,自得定相當期限請求原告改善工作 或依約履行(參見民法第497條第1項規定),如原告完成之 工作有瑕疵,被告得定相當期限請求原告修補之,如原告拒 絕修補,被告得自行修補,並向原告請求償還修補必要之費 用(參見民法第493條第1、2項規定),惟前開定作人之瑕 疵修補請求權、修補費用償還請求權均因瑕疵發見後1年間 不行使而消滅,民法第514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系爭高櫃未 使用防火材料施作之瑕疵,既經兩造於108年10月15日驗收 時已經發見,即應自斯時起算1年除斥期間,該除斥期間已 於109年10月15日屆滿,被告前開定作人權利即告消滅,自 無從執此再為抗辯,惟不影響本件判斷結果。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承攬契約及承攬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249,934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證據提出及攻防方法,均不影 響本件判斷結果,不另贅述。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4-12-31

KSEV-112-雄建簡-25-20241231-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承攬報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02號 上 訴 人 撼動專業演出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國霖 訴訟代理人 陳柏帆律師 被 上訴 人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 法定代理人 劉渼麗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承攬報酬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11日 本院臺北簡易庭112年度北簡字第12723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111年11月5日於桃園市南崁國小校區舉辦「2022金卓越盃全國運動舞蹈錦標賽暨中華舞總國手選拔積分賽/單人舞全國排名積分賽」(下稱金卓越盃),並由被上訴人、訴外人桃園市體育運動舞蹈全國推廣教育訓練協會(下稱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擔任主辦單位。被上訴人副會長即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昀榕宣稱其全權代表被上訴人籌辦比賽,委託上訴人承包金卓越盃現場燈光布置、控制等相關活動工程,約定承攬契約之總價為新臺幣(下同)20萬元,並要求將報價單所列客戶名稱列上訴人名稱「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以利主辦單位向體育署申請核銷補助款。上訴人依約進場施作完成後,陳昀榕以被上訴人名義向上訴人索取發票,並要求將工程款發票從20萬元更改為329,653元,上訴人遂開立場地佈置費172,653元(含稅)、燈光設備租借157,000元之電子發票2張,記載買方為被上訴人「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備註載明「111年11/5日2022金卓越盃全國運動舞蹈錦標賽暨中華舞總國手選拔積分賽/單人舞全國排名積分賽」,被上訴人亦同意付款,非向上訴人提出反對之意思表示,可見被上訴人係以自己之行為,表示將代理權授予陳昀榕,已致上訴人信賴陳昀榕具有代理權。嗣上訴人多次向陳昀榕催討承攬報酬,均未獲清償,被上訴人尚欠工程款20萬元、溢開請款單額外應負擔之營業稅6,483元(計算式:新營業稅〈329,653元×5%〉-原營業稅〈20萬元×5%〉=6,483元),總計206,483元。嗣於原審調解時,被上訴人亦授權陳昀榕為代理人,足見上訴人就陳昀榕所為係明知且均未有反對之表示。爰依民法第169條及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上訴人206,48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等語。 二、被上訴人抗辯略以:上訴人並未提出經兩造簽章之工程承攬 合約書及施工項目、施工報價單等證據,無法證明兩造間有 工程承攬契約存在。陳昀榕於111年10月、11月時為被上訴 人副會長,自112年起非副會長,惟被上訴人副會長並無對 外代表被上訴人之權限。被上訴人僅授權桃園市體育推廣協 會主辦金卓越盃時使用被上訴人名稱、LOGO,並協助向教育 部申請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發展基金補助,111年10月31日核 發報名費20萬元、補助款第1期195,770元,111年12月26日 核發補助款第2期20萬元,均匯入陳昀榕提供之主辦單位桃 園市體育推廣協會帳戶等語。 三、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本件上訴,並 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206,483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 利息。被上訴人答辯聲明則為: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㈠111年11月5日於桃園市南崁國小校區舉辦之金卓越盃由被上 訴人、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並列主辦單位。  ㈡陳昀榕於111年10、11月間為被上訴人之副會長及桃園市體育 推廣協會理事長。  ㈢陳昀榕與上訴人接洽金卓越盃現場燈光布置、控制等活動工 程,工程款總價為20萬元,上訴人已施工完成。陳昀榕向上 訴人表示報價單客戶名稱列被上訴人名稱,並向上訴人表示 開立被上訴人名義之統一發票2紙,金額分別為172,653元、 157,000元,共計329,653元。上訴人已開立上開金額之統一 發票予陳昀榕收執。  ㈣被上訴人已於111年10月31日、12月26日依陳昀榕請款,將報 名費20萬元、補助款第1期195,770元、補助款第2期20萬元 ,均匯入陳昀榕提供之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帳戶。 五、本件之爭點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是否成立承攬契約?析 言之,陳昀榕是否為被上訴人有權代表人?被上訴人有無授 權陳昀榕與上訴人簽訂承攬契約或有表見代理之情事?茲論 述如下:  ㈠按社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下:⒈目的。⒉名稱。⒊主事務 所及分事務所。⒋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設有監察人者,其姓 名及住所。⒌財產之總額。⒍應受設立許可者,其許可之年、 月、日。⒎定有出資方法者,其方法。⒏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 者,其姓名。⒐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社團之登記,由 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 附具章程備案,為民法第48條所明定。被上訴人為社團法人 ,其代表法人之董事應經登記,上訴人未舉證陳昀榕為被上 訴人經登記為代表法人之董事,陳昀榕自非被上訴人代表人 。  ㈡次按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授與應向代理人或向代 理人對之為代理行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民法第16 7條有明定。上訴人主張陳昀榕宣稱其全權代表被上訴人籌 辦比賽,委託上訴人承包金卓越盃現場燈光布置、控制等工 程,約定承攬契約報酬20萬元、要求將報價單所列客戶名稱 列上訴人名稱、以被上訴人名義向上訴人索取發票等情,均 非被上訴人向陳昀榕或上訴人表示授與代理權予陳昀榕。上 訴人另主張上訴人開立金額為172,653元、157,000元之電子 發票2張,記載買方為被上訴人「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 會」,被上訴人亦同意付款,非向上訴人提出反對之意思表 示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被上訴人抗辯伊僅授權桃園市 體育推廣協會主辦金卓越盃時使用被上訴人使用被上訴人名 稱、LOGO,及協助向教育部申請「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發展基 金補助」,且補助款已核發給金卓越盃主辦單位等語。經查 ,上訴人並未提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表示同意付款之證據, 被上訴人縱已將補助款付給陳昀榕,亦非等同於被上訴人授 權陳昀榕以被上訴人名義與上訴人簽訂承攬契約。上訴人再 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調解時委任陳昀榕為代理人,與上訴人 商討和解方案,更加強表見外觀云云,惟被上訴人固於原審 委任陳昀榕與上訴人商談調解,然上訴人、陳昀榕希望與另 二案一起調解,上訴人希望三案一起處理,共80萬元,陳昀 榕則表示三案共給付50萬元,以致協商不成,有調解紀錄表 在卷可查(見原審卷第101頁、第109頁、117頁),可見與 上訴人有眾多糾紛之人為陳昀榕,並非被上訴人。被上訴人 已於111年10月31日匯款20萬元、195,770元,及111年12月2 6日匯款20萬元予陳昀榕擔任理事長之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 ,業據被上訴人提出匯款資料(見原審卷第141頁、第143頁 、本院卷第71-75頁),上情堪以認定。被上訴人既早已付 款予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其由桃園市體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陳昀榕自行與上訴人於原審112年8月間起協商調解一事,於 常情並無不合,無從溯及回推陳昀榕與被上訴人111年10、1 1月間簽訂承攬契約時被上訴人有授權陳昀榕簽約一事。  ㈢再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 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 任,民法第169條前段有明文規定。查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 代理權授與他人者,對於第三人固應負授權人責任,但必須 本人有表見之事實,足使第三人信該他人有代理權之情形存 在,始足當之(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955號民事裁判參 照)。上訴人所稱陳昀榕宣稱其全權代表被上訴人籌辦比賽 ,委託上訴人承包金卓越盃現場燈光布置、控制等工程,約 定承攬契約報酬20萬元、要求將報價單所列客戶名稱列上訴 人名稱、以被上訴人名義向上訴人索取發票等情,均非被上 訴人之行為,亦無從得知被上訴人知陳昀榕表示為其代理人 而不為反對之表示,從而本件並無表見之事實存在,上訴人 主張陳昀榕表見代理,亦無可採。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 付206,48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之 訴,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其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本院審酌 後,認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併予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吳佳樺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4-12-31

TPDV-113-簡上-402-202412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47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張毓麟 被 告 陳冠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56,445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6,28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9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56,445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者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定有明文 。次按,對於同一被告之數宗訴訟,除定有專屬管轄者外 ,得向就其中一訴訟有管轄權之法院合併提起之,但不得行 同種訴訟程序者,不在此限,同法第248條亦有明文。查, 兩造就附表編號1所示借款部分,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 法院,有信用貸款契約書第15條為憑(見本院卷第13頁), 就信用卡契約部分兩造雖未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本院亦未因民事訴訟法關於普通審判籍、特別審判籍、專屬 管轄、合意管轄等規定取得管轄權,惟原告既對被告提起客 觀合併之訴,依前開民事訴訟法第248條規定,本院就原告 所提其餘部分之訴亦取得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㈠、被告於民國113年4月間,向原告借款新 臺幣(下同)60萬元,約定借款期間3年,利息按原告每季 調整之指數型房貸基準利率加年利率5.29%機動計算,並約 定自借款日起,依年金法按月攤還本息,如有一部遲延,即 喪失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迄今尚積欠原告如附 表編號1所示本金及利息未清償;㈡、被告於113年3月間向原 告申請信用卡(卡號:0000000000000000)使用,依約被告 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應於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償或 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詎被告迄今尚積欠610 元未給付,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主文所示 之金額,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但不到場之當事人係依公示送達通 知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項分 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客戶放款交 易明細表2份、信用貸款契約書、台幣放款利率查詢、信用 卡申請書、約定條款、信用卡客戶滯納利息款明細資料、歷 史交易明細查詢、各類存款歷史對帳單各1份為證(見本院 卷第11至29、55至59頁),而被告非經公示送達,已合法送 達起訴狀繕本及開庭通知,未於言詞辯論到場陳述意見或提 出書狀爭執,依上開規定視同自認,則原告之主張,自堪信 為真實。 ㈡、次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 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 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被告向原告借款未依約清償,經全部視為到 期,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迄未清償,揆諸 上開法律明文,被告自應負清償責任。 ㈢、綜上,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 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 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第一審裁判費6,280元,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78條之規定,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並依112年12月1日 公布施行之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諭知被告應自本 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簡 如 附表: 編號 請求金額 (新臺幣)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 計息期間(民國) 週年利率(%) 1 555,835元 554,635元 自113年7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 7 2 610元 同左 無 合計 556,445元

2024-12-31

TPDV-113-訴-6847-202412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524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林純瀅 被 告 謝豐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412,160元及如附表二所示之利息 。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25,057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臺幣81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412,16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者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兩造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有信用卡約定條 款第27條為憑(見本院卷第64頁),故本院就本件給付簽帳 卡消費款事件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前向原告申請附表一所示之信用卡使用 ,經原告於附表一所示核卡日核卡,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 記帳消費,但應於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 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詎被告至民國113年10月22日止,尚 積欠新臺幣(下同)2,412,160元(含本金2,350,545元、循 環利息61,615元)及如附表二所示之利息未清償,爰依消費 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主文所示之金額,並聲明:如 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但不到場之當事人係依公示送達通 知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項分 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卡申請 書3份、線上申辦信用卡專用申請書5份、信用卡約定條款、 信用卡消費明細各2份、信用卡消費帳款債權明細報表、歷 史消費明細表、112年7月至113年10月信用卡帳單各1份為證 (見本院卷第15至68、103、111至195頁),而被告非經公 示送達,已合法送達起訴狀繕本及開庭通知,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陳述意見或提出書狀爭執,依上開規定視同自認, 則原告之主張,自堪信為真實。 ㈡、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 質、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 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被告向原告借款未依約清償,經全部視為到期, 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迄未清償,揆諸上開 法律明文,被告自應負清償責任。 ㈢、綜上,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 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 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第一審裁判費25,057元,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78條之規定,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並依112年12月1日 公布施行之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諭知被告應自本 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簡 如 附表一: 編號 卡號 核卡日(民國) 1 0000000000000000 104年3月27日 2 0000000000000000 105年8月26日 3 0000000000000000 110年1月21日 4 0000000000000000 110年10月12日 5 0000000000000000 111年12月11日 6 0000000000000000 112年1月30日 7 0000000000000000 112年1月31日 8 0000000000000000 112年4月11日 附表二: 請求金額 (新臺幣)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 計息期間(民國) 週年利率(%) 2,412,160元 2,350,545元 自113年10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 6.75

2024-12-31

TPDV-113-訴-6524-20241231-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找補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579號 原 告 欣偉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勤 訴訟代理人 黃仕翰律師 游弘誠律師 被 告 郭廷銘 訴訟代理人 林東乾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找補款事件,本院前於民國113年11月29 日所為之判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主文欄應更正如附表「更正後主文」欄所示。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正本事實及理由欄貳之一,載明原告請 求及聲明金額為新臺幣(下同)79,813,750元及利息(參判 決第2頁),貳之五㈢、㈣及六、結論則詳述原告得請求被告 給付77,082,175元及利息,逾此部分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就敗訴部分聲請宣告假執行,亦不予准許(參判決第7至8頁 ),堪認原判決主文欄有漏未記載附表更正後主文欄所示第 二、五項之顯然錯誤,自應予以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簡 如 附表: 原判決主文 更正後主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7,082,175元,及自民國112年6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96%,餘由原告負擔。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2,570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77,082,175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7,082,175元,及自民國112年6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96%,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2,570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77,082,175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2024-12-27

TPDV-112-重訴-579-20241227-5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