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禹任

共找到 156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台抗
最高法院

強制執行聲明異議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901號 抗 告 人 Hihgberger, Kakita, Spencer & Turner MAF Corp. 法定代理人 K.Hung 抗 告 人 一心稅務專利法律事務所 法定代理人 Paul Hsieh 抗 告 人 謝諒獲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吳陵雲即吳陵雲律師事務所間強制執行聲 明異議事件,聲請訴訟救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月22日臺灣高 等法院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2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預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此項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 之1規定,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本件抗告人對於臺灣高 等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2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預納裁判 費,雖其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該聲請業經本院以113年 度台聲字第712號裁定駁回,該項裁定已於民國113年8月23 日為公示送達,有卷附公示送達公告足稽。茲已逾相當期間 ,抗告人仍未補正,參照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條規定,可 認其明知抗告之要件有欠缺,爰不定期間命補正,逕駁回其 抗告。 二、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0

TPSV-113-台抗-901-202411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1804號 上 訴 人 榮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孫 凡 訴訟代理人 李銘洲律師 上 訴 人 中茂能資系統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漢康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志明 訴訟代理人 舒正本律師 參 加 人 致圓方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欣瀛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致緯 訴訟代理人 洪嘉祥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2年3月 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建上字第79號),各自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榮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給付及駁回上訴人中 茂能資系統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餘反訴之上訴,暨該訴訟費 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上訴人中茂能資系統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中茂能資系統 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擔;因參加訴訟所生費用,由參加人負 擔。 理 由 一、本件於第三審上訴程序中,上訴人中茂能資系統整合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茂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於民國113年8月 23日由高承本變更為羅志明,有公司變更登記表在卷可稽, 羅志明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二、次查上訴人榮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榮耀公司)主張: 伊與對造上訴人中茂公司於105年8月15日簽訂「現有空污設 備拆除暨新空污設備採購、設計、安裝及試車校正工程(下 稱系爭工程)合約」(下稱系爭合約),由伊以新臺幣(下 同)8,900萬元承攬系爭工程,並分7期施作及領取報酬,伊 已領取第1至5期款合計7,120萬元,並於106年2月16日完成 第6期之新空污設備(下稱系爭設備)安裝而申報設備竣工 ,惟中茂公司遲不完成驗收,經伊多次催告,迨至107年5月 22日始辦理,然其於當日未進行實質驗收程序,即率以系爭 設備未達「目視無白煙」之標準拒絕給付第6期款,伊得行 使同時履行抗辯,拒絕進場施作第7期項目或提出缺失改善 計畫,中茂公司於同年6月15日以伊未改善為由終止系爭合 約,自非適法,且依民法第101條第1項規定,應認已達系爭 合約一般條款(下稱一般條款)第20條第6款請款條件,自 得請求中茂公司給付第6期款890萬元等情,爰依一般條款第 20條第6款約定,求為命中茂公司給付伊890萬元,及加計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  三、對造上訴人中茂公司則以:第6期款之驗收條件乃須同時完 成系爭合約附件五所附「完工(設備)驗收」與「竣工(功 能)驗收」表各項內容。惟榮耀公司所施作工程不符「竣工 (功能)驗收」表所列「目視無白煙」之標準,伊於工程期 限106年2月20日屆至前,多次要求榮耀公司改善,榮耀公司 遲未改善,執意要求安排驗收,嗣兩造會同業主即參加人於 107年5月22日進行驗收,惟至下午2時起,間斷出現白煙, 至下午3時大約有4、5次且愈發明顯,拖煙愈來愈長,三方 合意終止驗收,伊再於同年月24日、31日、同年6月7日通知 榮耀公司提出書面改善計畫,均未獲置理,伊乃於同年6月1 5日依一般條款第15條第1項約定向榮耀公司為終止系爭合約 之意思表示。且榮耀公司所施作之系爭設備亦未能達兩造所 約定每月處理量16500噸之標準,榮耀公司不得請求第6期款 等語,資為抗辯。並於第一審提起反訴,主張:系爭工程完 成期限為106年2月20日,然於107年5月22日驗收時,系爭設 備仍因白煙問題未能驗收完成,伊多次催告請求其提出改善 計畫以修補瑕疵,榮耀公司拒不履行,迄至伊於107年6月15 日終止系爭合約為止,已逾期480日,伊自得請求榮耀公司 給付違約金2,225萬元等情,爰依一般條款第22條第1項之約 定,求為命榮耀公司給付伊2,225萬元,及加計自反訴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   四、原審以:    ㈠關於本訴部分:一般條款第20條第6、7款分別將檢驗項目區 分為「竣工完工」後之檢驗及「試車校正」之檢驗,作為第 6、7期款之付款條件,堪認檢驗之範圍有所區別。且依系爭 合約特殊條款(下稱特殊條款)第4條約定之工程內容,暨 該條第㈣項載明「試車校正」之工作包括「完工(設備)驗 收」與「竣工(功能)驗收」,可見附件五之「完工(設備 )驗收」表、「竣工(功能)驗收」表所載事項,應屬一般 條款第20條第7款之「試車校正」工作內容,同條第6款之請 款條件則應指確認系爭工程設備是否已達完工狀態,即為已 足。另中茂公司並未證明兩造有約定系爭設備全量操作之廢 氣處理量應達每月16500噸(16500MT/月)之標準,中茂公 司抗辯榮耀公司之規劃設計不符上開標準,不能認系爭設備 已經完工云云,亦無足採。榮耀公司已就系爭設備施作、安 裝完成而足以正常作動,並於106年2月16日向中茂公司申報 完工,表達已就約定之新空污設備施作完工,堪認系爭設備 已經完工。榮耀公司自得依一般條款第20條第6款之約定向 中茂公司請求給付第6期款890萬元,縱因榮耀公司施工完成 之新設備存有瑕疵,及第7期之試車校正工作尚未完成,中 茂公司亦不得憑此對榮耀公司請求第6期款為同時履行之抗 辯。    ㈡關於反訴部分:一般條款第4條明定工程期限為106年2月20日,且依特殊條款第4條第㈣項之約定,榮耀公司應於該期限前完成之工作,包含自106年1月19日起至同年月20日止進行完工(設備)驗收及自同月20日起至同年2月20日進行竣工(功能)驗收,其中附件五「竣工(功能)驗收」表並記載「煙囪與採樣平台」需符合「目視無白煙」之驗收標準。惟中茂公司及參加人於106年2月15日至同年11月3日期間多次於開會時向榮耀公司提及改善白煙缺失問題,嗣於107年5月22日驗收時,因系爭設備於運作過程間斷出現白煙,三方同意終止該次驗收,自不符「目視無白煙」之要求。中茂公司事後數次通知榮耀公司提出書面改善計畫,亦未獲榮耀公司提出,自屬可歸責於榮耀公司之事由致未能完成工作,已合於一般條款第15條第1項之約定,中茂公司於同年6月15日向榮耀公司為終止系爭合約之意思表示,榮耀公司於同年月19日收受,兩造間系爭合約於是日生終止之效力。則中茂公司抗辯榮耀公司自106年2月21日起至107年6月15日期間(共計480日)有逾期情事,其得依一般條款第22條第1項約定,請求榮耀公司給付逾期違約金,並按約定之上限即工程總價額25%計付2,225萬元,自屬有據。榮耀公司主張係因中茂公司未配合相關事項致未能如期驗收,於延宕驗收期間伊不負逾期之責云云,顯無可採,其亦不得以中茂公司遲不給付第6期款為由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拒絕進行試車校正工作及修補瑕疵。又參酌系爭合約內容並未約定中茂公司尚得另行請求賠償因遲延而生損害,第22條第1項亦無屬懲罰性文字,應認該條所定之違約金性質,屬損害賠償總額預定之違約金。考量榮耀公司未就系爭設備達成「目視無白煙」之要求且拒絕修補,衍生中茂公司須請他人修補而須支出修補費用,訴外人貝利企業有限公司並已評估修補該瑕疵所需之費用為1,951萬4,250元(含稅),復經雙方同意之訴外人周明顯教授出具書面報告認同該金額之合理性,則榮耀公司應給付之違約金金額應酌減至1,951萬4,250元,始符公平,逾此數額,即不予准許。  ㈢從而,榮耀公司依一般條款第20條第6款約定,請求中茂公司 給付第6期款890萬元本息,及中茂公司依一般條款第22條第 1項約定,反訴請求榮耀公司給付違約金1,951萬4,250元本 息,為有理由,均應准許;中茂公司反訴逾上開金額部分, 即屬無據,不應准許。爰廢棄第一審所為駁回中茂公司反訴 請求1,951萬4,250元本息之判決,改判命榮耀公司如數給付 ,及維持第一審就本訴部分所為榮耀公司勝訴之判決,駁回 中茂公司本訴及其餘反訴之上訴。 五、本院之判斷:    ㈠廢棄發回部分(即關於反訴部分):     查一般條款第22條第1項約定榮耀公司之逾期違約責任,係 以其有「因可歸責於乙方(榮耀公司)致其未能依本合約『 一般條款』第四條或『特殊條款』第四條之各工程階段期限內 完成者」之逾期情事為要件(見第一審卷一第35頁)。而榮 耀公司已於106年2月16日申報設備竣工,依特殊條款第4條 第㈣項之約定,應於106年1月19日起至同年月20日止進行完 工(設備)驗收,及同月20日起至同年2月20日進行竣工( 功能)驗收,兩造與參加人係迄至107年5月22日始進行驗收 ,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則榮耀公司於事實審一再主張:伊已 於106年2月16日申報竣工,中茂公司未依約安排驗收程序, 導致驗收延宕1年之久,自不得將驗收程序之延宕歸咎由伊 負逾期違約責任等語(見第一審卷三第195頁至第196頁、卷 四第154頁至第155頁、第292頁至第293頁,原審卷一第179 頁至第183頁、第270頁、卷二第186頁至第200頁),是否不 足採取,即不無研求之餘地。原審未詳查審認,遽謂榮耀公 司自106年2月21日起至107年6月15日期間(共計480日)有 逾期情事,已有理由不備之違誤。又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 ,應依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等情 形,以為衡量標準。而債務已履行者,亦非不得比照債權人 所受利益減少其數額。原審既認一般條款第22條第1項所約 定之違約金性質,屬損害賠償總額預定之違約金,自應審究 中茂公司因榮耀公司上開逾期情事所受損害情形,及榮耀公 司如能依約履行時,其可享受之一切利益,並審酌榮耀公司 履行債務之程度,而此與中茂公司得否請求榮耀公司給付瑕 疵修補費用,並不相同。原審見未及此,遽以榮耀公司施作 之系爭設備未達「目視無白煙」之要求且拒絕修補,衍生中 茂公司須請他人修補而須支出修補費用1,951萬4,250元,逕 酌減違約金為1,951萬4,250元,並嫌疏略。兩造上訴論旨, 各自指摘原判決關於反訴於己不利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均非無理由。   ㈡駁回中茂公司其他上訴部分(即關於本訴部分):   按當事人預期不確定事實之發生,以該事實發生時為債務之 清償期者,應認該事實發生時或其發生已不能時,為清償期 屆至之時。查榮耀公司已依一般條款第20條第6款約定完成 系爭設備竣工;嗣兩造間系爭合約於107年6月19日終止,為 原審合法認定之事實,則一般條款第20條第6款所約定中茂 公司完成檢驗並提供「新空污設備竣工完成確認書」之不確 定事實,已不能實現。原審認榮耀公司得依上開約定請求中 茂公司給付第6期款890萬元本息,爰就本訴為中茂公司敗訴 之判決,經核於法洵無違誤。中茂公司上訴論旨,指摘原判 決關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有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榮耀公司之上訴為有理由,中茂公司之上訴 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第86條 第1項本文,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2-台上-1804-202411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68號 抗 告 人 游榮三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梁文綾等間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7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家上字 第13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三審上訴,應預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為訴訟代 理人,上訴人未依規定預納裁判費及委任訴訟代理人,第二 審法院應先定期命補正,逾期未補正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 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2條第 2項、第466條之1第1項、第4項之規定自明。上開規定,依 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本件抗告 人對於原法院113年度家上字第13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 未繳納裁判費新臺幣4,500元及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經原法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於民國1 13年7月15日送達抗告人,有卷附送達證書、永和郵局郵務 股掛號函件收件紀錄及原法院公務電話紀錄表足據,且該裁 定核屬訴訟程序中所為之裁定,不得抗告。惟抗告人迄至同 年8月7日止仍未繳足裁判費及補正委任書,有原法院裁判費 或訴狀查詢表在卷可考。原法院因認抗告人之上訴為不合法 ,以裁定駁回其上訴,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 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二、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 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3-台抗-868-2024111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貨款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274號 上 訴 人 普維得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秉浩 訴訟代理人 石繼志律師 江采綸律師 被 上訴 人 九泰光電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盧泰融 訴訟代理人 趙建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 月20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48號 ),提起一部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1項規定:對於財產權訴訟之第二審 判決,如因上訴所得受之利益,不逾新臺幣(下同)100萬 元者,不得上訴。此項利益數額,業經司法院依同條第3項 規定,以命令自民國91年2月8日起,增至150萬元。次按計 算第三審上訴利益,準用關於計算訴訟標的價額之規定。訴 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因定期給付或定期收益涉訟, 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 存續期間。但其期間超過10年者,以10年計算,同法第77條 之1第1項、第77條之10亦有規定。又112年11月29日修正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施行前已繫屬之事件,仍適用修 正前該項「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 用者,不併算其價額」之規定,此觀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19 條之規定自明。 二、本件上訴人針對原判決關於駁回㈠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9 2萬2,343元本息之上訴、㈡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15萬元 本息,並自112年5月1日起至被上訴人受領第一審判決附表 一編號1B、1C、1E所示之輕鋼架2呎4燈500台、輕鋼架4呎2 燈475台、教室燈4呎2燈1,110台(下合稱系爭物品)時止, 按月給付5,000元之追加之訴部分,聲明不服,提起第三審 上訴。又上訴人於原審追加上開㈡請求時,其中關於請求被 上訴人自112年5月1日起至受領系爭物品時止按月給付5,000 元部分,業經原審以此部分請求具定期給付性質,因期間未 能確定,依113年4月24日修正前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 規定第二、三審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期限依序為2年、1年, 推定權利存續期間為36個月,核定此部分價額為18萬元,上 訴人對此亦無爭執,並按此方式繳納裁判費(見原審卷二第 192頁、第199頁),依訴訟標的價額恆定原則,上訴人提起 第三審上訴,關於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依同上標準核 定為18萬元。是上訴人上開定期給付之請求,再加計其餘㈠ 、㈡請求一次給付之金額92萬2,343元、15萬元,合計其訴訟 標的價額為125萬2,343元。上訴人因上訴所得受之利益既未 逾150萬元,自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依上說明,其上訴 自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3-台上-1274-2024111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1614號 上 訴 人 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藍偉成 訴訟代理人 陳世偉律師 上 訴 人 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阿槡 訴訟代理人 駱忠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等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 月23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重上字第714號),各 自提起上訴及一部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追加之反訴及該訴 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上訴人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之其他上訴及上訴人台塑網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之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及上訴部分,由各該上訴人 負擔。 理 由 一、上訴人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塑網公司)主張: 對造上訴人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龍公司)將其向 訴外人國防部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下稱業主)承攬「神鷗 基地新建工程—第三期工程」中機電工程之「自來水及污水 、電氣、機械設備安裝工程」(下稱系爭工程)分包予伊承 攬,並於民國104年12月25日、105年9月30日,先後就系爭 工程、電器設備安裝工程擴充採購(下稱擴充工程)簽訂工 程合約書(下合稱系爭契約),伊就系爭工程及擴充工程同 時繳交新臺幣(下同)2,165萬6,696元、842萬2,023元之定 存單作為履約保證金(下分稱系爭履保金、擴充履保金)。 伊於104年10月8日申報開工後即按工程規劃施作,正龍公司 卻於106年3月3日以伊工程進度落後為由終止系爭契約。正 龍公司尚積欠系爭工程第18、19、20期工程款各345萬3,700 元、408萬9,830元、729萬1,881元,及第1至18期工程保留 款61萬4,006元、系爭履保金2,165萬6,696元,合計3,710萬 6,113元未付。爰依系爭契約第5條第2項、民法第505條及第 179條規定,求為命正龍公司給付3,710萬6,113元,及其中3 ,695萬1,638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餘自109年10月13 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就正龍公司之反訴,則以:正 龍公司未因系爭工程遲延受有損害,縱正龍公司受有損害, 伊亦得以擴充履保金互為抵銷等語,資為抗辯。 二、對造上訴人正龍公司則以:台塑網公司未依約備齊施工材料 及送審,施工進度落後達20.15%,伊已依系爭契約第18條第 2項、第19條第3款之約定,合法終止或解除系爭契約,並得 依系爭契約第21條第1項約定沒收系爭履保金不予發還。而 第20期工程款估驗計價工項均由伊自行聘工施作,台塑網公 司不得請求給付。且台塑網公司工作逾期,伊另覓第三人完 成後續工程,伊並得以重新發包增加費用4,843萬6,474元與 台塑網公司請求金額主張抵銷等語,資為抗辯。並於第一審 提起反訴,主張:伊得依系爭契約附註4約定,請求台塑網 公司給付重新發包增加費用4,843萬6,474元,求為命台塑網 公司如數給付,加計自107年3月11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 另於原審追加反訴,依系爭契約第18條第2項之約定,求為 命台塑網公司給付重新發包增加費用729萬1,881元,及自11 0年12月21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部分, 下不贅述)。 三、原審以:  ㈠正龍公司將其向業主承攬工程中之系爭工程分包予台塑網公 司承攬,兩造先後於104年12月25日、105年9月30日就系爭 工程、擴充工程簽訂系爭契約,台塑網公司並已分別提供系 爭履保金、擴充履保金。台塑網公司於104年10月8日開工後 ,工作遲緩、作輟無常且無法配合工進,屢經正龍公司發函 催告補正施工進度,雖於105年12月19日檢附系爭工程採發 進度表、短期進度表、進度總表(下合稱系爭進度表)予正 龍公司,然台塑網公司依該進度表於105年12月、106年1月 單月預定進度本應達7%、16%,其請求105年12月1日至106年 1月31日估驗計價第18期工程款金額與系爭工程、擴充工程 總金額比例計算,實際施作進度僅有4.86%,明顯低於系爭 進度表預定進度甚多。依系爭契約第18條第2項約定,若台 塑網公司對系爭工程施工品質、進度無法達到契約要求,經 正龍公司通知後7日仍無法改善時,正龍公司可認為台塑網 公司無法獨力完成系爭工程,得重新尋覓廠商、另行發包, 相關差價及直接損失,概由台塑網公司負責等語,乃兩造約 定終止事由,故正龍公司於106年3月2日以存證信函終止系 爭契約,核屬有據。  ㈡正龍公司於系爭契約終止前尚積欠台塑網公司第18、19期工 程款345萬3,700元、408萬9,830元及第1至18期工程保留款6 1萬4,006元未付,而第20期計價工程已施作完成,正龍公司 自承無法確認有無自行於106年3月間支付給台塑網公司下包 廠商此部分費用之單據,台塑網公司得請求正龍公司給付第 20期計價工程款729萬1,881元,是台塑網公司可請求正龍公 司給付工程款、保留款合計1,544萬9,417元。  ㈢兩造不爭執系爭契約約定工程總價為2億4,464萬0,389元,正 龍公司已支付台塑網公司第1至17期計價工程款合計820萬4, 559元,及正龍公司於終止系爭契約後,就台塑網公司未施 作部分重新發包其他廠商施作,支出工程款2億7,671萬4,76 8元。故正龍公司就系爭契約須支出工程款全數為台塑網公 司已施作之第1至20期工程款、第1至18期保留款合計2,365 萬3,976元,加計重新發包支出工程款,共為3億0,036萬8,7 44元,扣除正龍公司原定應支付台塑網公司工程款後之差額 為5,572萬8,355元,即屬正龍公司因重新發包所受損害。故 正龍公司依系爭契約附註4:「甲乙雙方簽訂本工程合約後 ,乙方(即台塑網公司)若未依照約定履行合約條款,所造 成甲方(即正龍公司)任何損失,乙方均須負責賠償之責」 約定,僅請求台塑網公司賠償重新發包增加費用4,843萬6,4 74元,即屬有據。  ㈣系爭契約第21條第1項已約定如台塑網公司違約或不能履行系 爭契約等債務不履行事由,正龍公司得隨時提兌作為履約保 證金之銀行定存單,且如經提兌定存單仍不足以填補正龍公 司所受損害,台塑網公司應再為賠償。正龍公司既因系爭契 約終止受有上開重新發包增加費用損害,其依約提兌系爭履 保金之定存單以填補損害,屬有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台塑 網公司不得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返還。正龍公司雖抗辯系爭 履保金屬懲罰性違約金性質,然與系爭契約第21條約定不合 ,依該約定「甲方得隨時提兌乙方交付之銀行定存單,如有 其他損失,乙方並應賠償」等語,益徵系爭履保金應先用以 抵償正龍公司因台塑網公司債務不履行所生損害,如有不足 仍有其他損失,始由台塑網公司再負賠償責任,正龍公司以 此主張系爭履保金不得用以抵扣對台塑網公司之損害賠償債 權,尚非可採。 ㈤則以正龍公司得請求台塑網公司賠償重新發包增加費用4,843 萬6,474元,扣除系爭履保金2,165萬6,696元,再與台塑網 公司請求正龍公司給付第18至20期工程款、第1至18期工程 保留款1,544萬9,417元相抵銷後,台塑網公司已無從請求正 龍公司再為給付,正龍公司反訴得請求台塑網公司給付1,13 3萬0,361元。又正龍公司已簽發發票日為106年1月20日面額 842萬2,024元之支票交付台塑網公司兌現,台塑網公司抗辯 以擴充履保金與正龍公司反訴請求金額互為抵銷,自非有據 。從而,正龍公司反訴請求台塑網公司給付1,133萬0,361元 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台塑網公司之本訴及正龍公司 其餘反訴暨追加反訴,均無理由,因而維持第一審所為駁回 台塑網公司本訴請求,及反訴命台塑網公司給付正龍公司1, 133萬0,361元本息之判決,駁回兩造上訴及正龍公司追加之 反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廢棄發回(即原判決駁回正龍公司追加反訴)部分:   查原告於第二審程序中,在同一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下,為應 受判決事項聲明之擴張,屬訴之聲明分量上之更易,與原訴 固不失其同一性,但給付與否之原因和原訴可能相異,計付 遲延利息之起算時點又有不同者,第二審法院應就原訴未經 更易部分為上訴有無理由之裁判,另就擴張部分於主文為准 駁之諭知,並於理由中敘明擴張部分有無理由之旨。查正龍 公司於第一審反訴請求台塑網公司給付重新發包增加費用4, 843萬6,474元本息,嗣於原審審理時,本於同一契約之基礎 事實,追加請求台塑網公司給付729萬1,881元及自110年12 月21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係擴張應受反訴判決事項之聲 明,正龍公司並屢次陳明:該追加金額係要求台塑網公司給 付「重新發包增加費用729萬1,881元(即第20期工程款)」 ,伊原重新發包金額不受第20期是否計價影響,但台塑網公 司未施作金額係以系爭契約總價扣除台塑網公司已完成工作 之工程款計算,若認定第20期工程係台塑網公司施作,台塑 網公司已完成工作之工程款將增加為2,365萬3,976元、台塑 網公司未施作金額應減少為2億2,098萬6,413元,重新發包 費用應增加為5,572萬8,355元,故追加請求台塑網公司給付 重新發包增加費用729萬1,881元等語(見原審卷一第111至1 13頁、第637至639頁),惟原審逕謂正龍公司僅請求台塑網 公司賠償重新發包所增加費用4,843萬6,474元(見原判決第 13頁第31列至第14頁第1列),就正龍公司追加金額恝置未 論,卻於末段認正龍公司追加之反訴亦無理由(見原判決第 19頁第12至13列),而為不利正龍公司之判斷,依上說明, 自有可議,並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正龍公司上訴論旨, 指摘原判決上開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㈡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即原判決駁回台塑網公司上訴,及 駁回正龍公司反訴請求台塑網公司再給付2,165萬6,696元本 息之上訴)部分: 按承攬人交付履約保證金予定作人,係以擔保承攬債務之履 行為目的。此項保證金於工程終了或約定之返還期限屆至時 ,倘無應由承攬人負擔保責任之事由,或扣除承攬人應負擔 保責任之賠償金額尚有餘額者,承攬人即因條件成就,得向 定作人請求返還。且履約保證金之擔保範圍,或為定作人因 承攬人債務不履行事由所生損害之賠償,或充作違約罰,應 綜觀契約約定之內容定之。原審依系爭契約第21條第1項文義,認兩造約定系爭履保金係用以償付正龍公司因台塑網公司債務不履行所生損害,且台塑網公司應就正龍公司重新發包所受之損害負擔損害賠償之責,因認正龍公司抗辯不得以系爭履保金抵扣其對台塑網公司之損害賠償債權為不可採,即無不合。又原審本其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依調查所得之證據資料,以上述理由,認定系爭契約業經正龍公司依系爭契約第18條第2項約定合法終止,台塑網公司固得請求正龍公司給付尚未給付之工程款、保留款,然應賠償正龍公司重新發包所受之損害,系爭履保金及上開工程款、保留款經扣抵後已無剩餘可返還台塑網公司,台塑網公司尚應賠償正龍公司1,133萬0,361元本息,經核於法並無違背。兩造上訴論旨,以原審認定事實、取捨證據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暨其他贅述而與判決基礎無涉之理由,各自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為不當,聲明廢棄,均非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正龍公司之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 ,台塑網公司之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3-台上-1614-20241113-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50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江雄(即欣陸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之指定代表人 ) 訴訟代理人 陳秋華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林碧芬等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 (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373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三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3-台聲-1150-20241113-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048號 聲 請 人 洪文裕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羅淑美間請求履行契約聲請再審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28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375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不服者,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 再審外,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不服本院11 3年度台聲字第375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雖未以 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惟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序 調查裁判,合先敘明。 二、次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非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不得為之。又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 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 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 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 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聲 請人以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2款 所定事由,對之聲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內表明之再審理由 ,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惟對於 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 第2款規定之具體情事,則未據敘明,依上說明,其聲請自 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 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3

TPSV-113-台聲-1048-2024111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760號 上 訴 人 張閎期 張文欽 黃石吟 黃茂熏 黃淑卿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顏伯奇律師 上 訴 人 黃蔡粟 黃建復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昱婷律師 林健群律師 被 上訴 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嘉義區營業處 法定代理人 許墩貴 訴訟代理人 陳澤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7月 31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重上字第24號 ),提起上訴及一部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㈠上訴人張閎期之其餘上訴;㈡上訴人黃茂熏、黃 淑卿、黃蔡粟、黃建復之上訴,暨各該訴訟費用部分均廢棄,發 回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上訴人張文欽、黃石吟之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上訴人張文欽、黃石吟之上訴部分,由 各該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共同意圖竊取電能,上訴人張閎期在 嘉義縣○○鄉○○○○段603地號(用電人為上訴人張文欽)、上 訴人黃茂熏在同鄉○○○段272-4地號(用電人為原審上訴人陳 清琦)、上訴人黃石吟在同鄉○○村17-5號1樓(用電人陳清 琦)、上訴人黃建復在同鄉○○○○段1224地號(用電人陳清琦 )、上訴人黃蔡粟在同鄉○○○段588-1地號(用電人陳清琦) 、上訴人黃淑卿在同鄉○○村17-2號(用電人陳清琦)等處所 ,向伊申請供電契約裝設電表;惟裝於上開地點之電表遭撬 開封印、破壞封印鉛塊、拔除電流線排線、以螺絲抵住計量 圓盤等手法,致電表計量失準,上訴人藉此竊取電能以供24 小時日夜不停用電,運轉俗稱虛擬貨幣比特幣(數位貨幣) 之挖礦機,及供挖礦機降溫之冷氣、風扇使用。上訴人因此 獲有短付電費之利益,致伊受有短收電費之損害。爰依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79條、第468條及電業法 第56條、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條、民國108年2月18日修正 前台灣電力公司營業規則(下簡稱台電營業規則)第95條第 2項、第9條、第31條、第32條規定,求為命㈠張閎期、張文 欽(下稱張文欽等2人)應各給付新臺幣(下同)1,125萬5, 905元,及自107年11月24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其中一人 為給付時,他人於清償範圍內同免給付義務。㈡黃石吟應與 陳清琦(下合稱黃石吟等2人)連帶給付4,621萬0,721元, 及自107年11月24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㈢黃茂熏、黃建復 、黃蔡粟、黃淑卿(下稱黃茂熏等4人,與張閎期合稱張閎 期等5人)應依序給付516萬8,537元、1,552萬1,874元、169 萬3,890元、405萬7,998元,及除黃建復自107年11月27日起 ,其餘均自同年月24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並就各自之給 付與黃石吟等2人於上述㈡所命給付負不真正連帶給付責任之 判決(第一、二審判命黃石吟給付逾上開本息及命陳清琦給 付部分,未經其等聲明不服,該未繫屬本院部分,不予贅述 )。 二、上訴人則以:黃茂熏長年在國外,未曾申請用電,而台電營 業規則或其施行細則、電價表屬定型化契約,被上訴人未提 供營業規則、電價表予用電戶閱覽,或未提供消費者合理審 閱期間,該營業規則、電價表不構成契約內容,不得拘束雙 方當事人。用電計量之電度表係由被上訴人備置,被上訴人 未點交電表予用電戶保管,用電契約無保管電表之使用借貸 約定,即使用電戶對所使用電表應依使用借貸關係負善良保 管人責任,伊非竊電或違規用電行為人,不應要求伊為竊電 行為負賠償責任。又本件竊電民事賠償責任應按刑事判決認 定竊電天數、按實際用電瓦數計算,最高以1年之電費為限 ,亦不得以臨時電價計算,且竊電處所非營業處所,不應以 24小時計算賠償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以:電業法第56條第1項所指竊電行為,係針對電表計 量失準,致售電業對用電戶短收電費之規定,至用電戶是否 為竊電行為本人,在所不問;依台電營業規則第31條第2項 、第32條、該規則施行細則第146條第1項規定,用戶對所使 用之電度表應依使用借貸關係有關規定負善良保管之責,經 取得竊電或裝置契約電力用戶未申請而增加用電容量事實之 人證、物證,雖不能確認係何人所為,仍得對用戶或現場實 際用電人或其負責人追償電費及停止供電。又電業法第56條 、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條第1項第1款、第2項已明定追償電 費之損害,依電業之供電時間及電價,計算3個月以上1年以 下之電費,並就違規用電之定義、查報認定、追償電費之對 象及其賠償基準等事項,有所規範,被上訴人無須舉證違規 用電之實際行為人及被竊之確實電量,即得依上開規定,參 酌嘉市刑大實地調查用電設備資料,依所裝置之用電設備、 用電種類及其瓦特數或馬力數,按供電時間及電價,向上訴 人追償:  ㈠張文欽於刑事案件中自認有以用電戶為張閎期之00-00000000 -0電號竊電挖礦之事實,張文欽應依電業法第56條、民法第 179條、第184條等規定就被上訴人因此所受損害負賠償責任 。雖無證據認定張閎期事前知悉張文欽有竊電行為,但張閎 期係該電號供電契約用電戶,就該電表應依約負使用借貸法 律關係之善良管理人保管責任,該電號之電表封印鎖遭人撬 開再偽裝封回,致使電表計量失效不準,張閎期應就該電號 遭竊電損害負債務不履行賠償責任。二者屬不真正連帶責任 。被上訴人請求按上開電號自查獲竊電之日起,往前推算1 年,計算該電號相關營業用電電價1.6倍之電費應如原判決 附表(下稱附表)第三列所示,以張文欽已償還217萬5,567 元扣抵部分本金及法定遲延利息,尚有1,125萬5,905元本息 須清償。  ㈡電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之用電戶分別為黃石吟、黃茂熏、黃建復、黃蔡 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之用 電戶為黃淑卿,上開電號實際用電人均係陳清琦,陳清琦於 刑事偵查中自認有竊電挖礦破壞電表之事實,而黃石吟曾因 另案設置比特幣挖礦機房之竊電行為,遭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6月,並於警訊中坦承出租嘉義縣○○鄉○○○17-3、17-5號建物 予陳清琦使用,因涉嫌竊電經警查扣之挖礦機台有150台為 其所有,參以黃淑卿證稱係黃石吟等2人向其提及用其名義 申請上開電表等語,應認黃石吟等2人有共同以上開機台挖 礦竊電之侵權行為,應依電業法第56條、民法第179條、第1 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規定,就被上訴人因上開電表遭竊 電之損害連帶負賠償責任。而依黃茂熏等4人之用電過戶登 記單上載明其等已審閱用電服務契約、台電營業規則、電價 表3日以上等語,上開內容已為用戶供電契約之一部分,且 無違反平等、誠信原則,得採為損害賠償計算標準。黃茂熏 等4人雖僅為用電戶,無證據可證明其等與黃石吟之行為有 意思聯絡及行為分擔,然應就上開電表負善良管理人保管責 任,該等電表遭損壞致電表計量失效不準,黃茂熏等4人應 就該等電號遭竊電損害負債務不履行賠償責任。其中黃淑卿 係於107年6月28日始申請過戶上開3個電號,迄同年8月21日 遭查獲止共54日,應賠償被上訴人該54日電價405萬7,998元 。其餘各上訴人應負賠償責任如附表第一、二列、第四至九 列所示。黃茂熏等4人所負債務不履行賠償責任與黃石吟等2 人所負共同侵權行為責任屬不真正連帶責任,因而維持第一 審所為命張文欽等2人應各給付1,125萬5,905元本息部分之 判決,駁回其2人就該部分之上訴;並維持第一審所為命其 餘上訴人給付之判決,駁回其上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關於廢棄發回(即上訴人張閎期等5人上訴)部分:   按電業法第56條第1項已明文規定,應向違規用電者請求違 規用電損害,且於同條第2項明文授權管制機關即經濟部針 對違規用電者違規行為之查報、認定、賠償基準等事項制定 規則。復觀諸經濟部依據該法授權訂立之違規用電處理規則 第3條所規範違規用電定義,包含「私接」、「繞越電度表 或其他計電器,損壞或改動表外之線路」、「損壞或改變電 度表…或以其他方法『使其失效不準』」、「私自增加」等行 為,對照同規則第6條係規範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者對 用戶或非用戶因違規用電所致短收電費之追償,及同條第2 項規定,無論是否為臨時用電戶,再生能源發電業及售電業 訂有臨時電價者,逕以較不利之臨時電價計算求償方式,即 以法律免除供電方有關損害之舉證責任,課以不利益之法律 效力,堪認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者依上開規則求償對象 ,應係實施違規用電行為之用戶或非用戶。查張閎期等5人 僅為供電契約用電戶,無證據可證明其等與張文欽、黃石吟 等2人之行為有意思聯絡及行為分擔,其等未參與張文欽、 黃石吟等2人竊電犯行,均為原審所認定之事實,乃原審竟 謂被上訴人仍得適用電業法第56條、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 條規定,向張閎期等5人追償電費損失,所持見解,已有可 議。又稱使用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而約定 他方於無償使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借用人應以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保管借用物;借用人違反前項義務,致借用物毀損 、滅失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464條、第468條第1項 、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原審既認張閎期等5人係供電契 約用電戶,其等申請之電表已供電使用卻遭人撬開封印鎖再 偽裝封回,應負未盡保管電表注意義務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竟未釐清其等依約應負之損害賠償範圍為何?復未析辨張閎 期等5人行為與被上訴人因竊電所生損失間有何相當因果關 係,遽認被上訴人得以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條所定基準計 算張閎期等5人所應負損害賠償金額,而為其等不利之判決 ,更嫌速斷。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聲明廢棄 ,非無理由。 ㈡關於駁回上訴(即張文欽、黃石吟上訴)部分:   查電業法第56條立法理由謂:因違規用電屬侵害電業權益,爰明定再生能源發電業及售電業得依法請求損害賠償,惟為避免電業無限制要求賠償,故限制最高賠償額。又依同法條第2項授權由經濟部訂定之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條,已就追償違規用電之電費規定其計算之方式,乃考量電能為具有經濟效用價值之無體物,無法直接體認其存在,致違規用電行為所造成電能損害難以精確計量,爰立法授權電業主管機關訂定追償電費之計算基準,俾電業在追償電費時有所依憑,可認係法定特殊計算方式。故行為人若有違規用電行為,電業即得依上開規定,按其所裝置之違規用電設備,分別用電種類及其瓦特數或馬力數,依電業之供電時間之電價,計算3個月以上1年以下之電費,而向違規用電行為人追償電費。原審本其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以上開理由,認定張文欽、黃石吟有違規用電行為,並依違規用電處理規則第6條第1項規定之計算標準,計算3個月以上1年以下電費,而為張文欽、黃石吟各自不利之判決,經核並無違背法令。張文欽、黃石吟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為不當,求予廢棄,非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張閎期等5人之上訴為有理由,張文欽、黃 石吟之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 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2024-11-06

TPSV-112-台上-2760-20241106-1

台抗
最高法院

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799號 再 抗告 人 葉慶華 代 理 人 陳樹村律師 林威谷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郁喬等間強制執行聲明異議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5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裁定(113年度 抗字第188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再抗告人所有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一、二所示10 筆土地(下合稱系爭10筆土地),因相對人即執行債權人高 雄市路竹區農會(下稱路竹農會)聲請拍賣,經臺灣橋頭地 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以109年度司執字第61511號清償債 務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並委由臺灣金 融資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服公司)進行拍賣,其中 如附表一所示6筆土地於民國110年10月20日特別拍賣程序之 減價拍賣(第4次拍賣)由相對人蘇郁喬拍定(下稱系爭拍 定),金服公司於同年11月11日以110橋金職申字第23號函 撤銷系爭拍定(下稱系爭處分),蘇郁喬對系爭處分聲明異 議,經橋頭地院司法事務官以109年度司執字第61511號裁定 駁回(下稱61511號裁定),蘇郁喬再對之聲明異議、抗告 、再抗告後,橋頭地院112年度執事聲更一字第1號(下稱第 1號裁定)改將61511號裁定駁回蘇郁喬之聲明異議部分廢棄 ,再抗告人對之聲明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系爭執行 事件進行至公告應買程序時,路竹農會於110年8月4日具狀 表示附表一編號3土地(下稱系爭土地)金額有誤載情形, 聲請更正金額並減價拍賣,而依橋頭地院民事執行處(下稱 執行處)於同年1月15日函知執行債權人與債務人即再抗告 人有關系爭土地鑑定價額僅新臺幣(下同)21萬4,180元, 第一次公告所定系爭土地拍賣最低價額卻為230萬元,顯有 誤載。執行處考量以該鑑定價格定拍,至第4次拍賣減價後 約11萬5,998元,無法期待以該價格拍出有使執行債權受償 可能,為兼顧債權人及債務人利益,乃重新核定系爭土地拍 賣金額為20萬元(61511號裁定第4頁參照)。而公告應買程 序採另行估價或減價拍賣,為執行法院職權裁量範圍,所重 新核定系爭土地拍賣價格,距鑑定時僅約2年左右,價格無 大幅變動,該鑑定價格及變更拍賣條件之拍賣通知均送達再 抗告人,再抗告人未對此表示何意見,難認執行程序有何瑕 疵,執行處依更正後拍賣價格減價定拍,亦順利拍出系爭土 地,因而維持第1號裁定所為廢棄關於駁回蘇郁喬聲明異議 之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 二、按拍賣不動產,執行法院應命鑑定人就該不動產估定價格, 經核定後,為拍賣最低價額,強制執行法第80條定有明文。 而執行法院核定不動產之價額,應如何認為相當,原屬執行 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非當事人所可任意指摘。法院核定拍 賣最低價額,僅在限制投標人之出價不得少於此數額,就願 出之最高價則不受限制。拍賣物果值高價,於應買人之競價 過程中應可以合理價格賣出,而無損於債權人或債務人之權 益。查系爭10筆土地至第4次拍賣時分為附表一、二等2標, 最低拍賣價格分別定為455萬2,000元、622萬0,800元,合計 價格1,077萬2,800元,僅其中附表一之6筆土地由蘇郁喬以4 55萬5,000元拍定,附表二土地則無人應買(見金服公司110 年度橋金職字第23號卷第345至349頁),原法院因而以上述 理由而為再抗告人不利之論斷,經核於法並無違背。又第1 號裁定廢棄關於駁回蘇郁喬聲明異議之裁定,仍有待執行處 再對蘇郁喬之聲明異議為處分,且再抗告人前以系爭拍定既 經系爭處分撤銷,即不應續行拍賣為由,對系爭處分聲明異 議,業經61511號裁定、橋頭地院111年度執事聲字第73號、 原法院111年度抗字第379號裁定駁回其聲明異議及抗告確定 ,再抗告人仍執前詞,並臆測第1至3次拍賣如以正確核定價 格公告即能拍出等語,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 廢棄,難認為有理由。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2024-11-06

TPSV-113-台抗-799-20241106-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國家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35號 上 訴 人 李麗寶 林家輝 林家民 林家慶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學驊律師 上 訴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訴訟代理人 張漢榮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2年9月26 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國字第4號),各自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李麗寶、林家輝、林家民、林家慶(下稱李麗寶 4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下稱國有財產署)對 於原判決其敗訴部分,各自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各該不利 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均係 各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國有財產 署為達成塗銷坐落基隆市○○區○○段124、126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所設不定期地上權(下稱系爭地上權)之行政任 務,於訴外人即李麗寶4人之被繼承人林紘一及邵林淑茹、 許銘源、林淑卿(下稱林紘一4人)申請辦理系爭土地承租 人分戶換約時,於民國104年12月16日以台財產北基二字第0 0000000000號函文通知林紘一4人需補正塗銷地上權登記, 逾期即註銷申請等語,而結合無實質內在關連之塗銷地上權 登記,據為其就上開分戶換約申請准否之前提,已涉及對林 紘一4人財產權之干預,係居於國家地位執行職務行使公權 力,並致林紘一4人將系爭地上權協議分割由林紘一繼承, 林紘一於105年6月8日塗銷系爭地上權登記,而受有系爭地 上權消滅之財產權損害。又系爭地上權之存在,將使其後受 撥用系爭土地之機關交通部航港局(下稱航港局)不得以無 權占有為由訴請拆除系爭房屋,於辦理徵收時應合法補償系 爭房屋及系爭地上權,然系爭房屋業已拆除,堪認李麗寶4 人就林紘一所受之損害額確有證明顯有重大困難之情事,並 審酌系爭地上權得以作為系爭房屋之合法占有權源,航港局 辦理徵收時,應補償系爭房屋及系爭地上權各節,林紘一所 受塗銷系爭地上權登記之損害數額以新臺幣(下同)334萬1 ,939元為適當。從而李麗寶4人依繼承及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 2項規定,請求國有財產署給付334萬1,939元本息,應予准 許,逾此範圍,不應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 辯論或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 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 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 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 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前揭 說明,應認兩造之上訴均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2024-11-06

TPSV-113-台上-35-20241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