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難以回復之損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547號 抗 告 人 李榮泉 相 對 人 陳明源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 月11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92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本件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兩造間拆屋還地事件,經原法院108 年度重訴字第478號民事判決(下稱478號判決)、本院111年 度上移調字第254號(下稱系爭調解事件)作成調解筆錄(下 稱系爭調解筆錄)確定在案,相對人持系爭調解筆錄為執行名 義向原法院聲請強制執行,經原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30244 號執行事件受理中(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伊於民國112年9月 6日閱覽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他字第3181號卷宗時,檢 閱淡水地政事務所105年淡清字第100號申請案之全卷資料,發 現第三人張坤山取得新北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下各 稱000、000號土地,合稱系爭土地)之法律行為有絕對無效情 形,核與近日詐騙集團偽造假遺囑盜領無親屬死者不動產之犯 罪行為如出一轍。依478號判決理由論斷可知,係因伊未就「 黃吳寶珠等35人並非張傳繼承人」為舉證,而無從為有利於伊 之認定,故伊以上開刑案調查之事證,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 議之訴,經原法院以113年度補字第473號受理在案(下稱本案 訴訟),並主張「相對人之前手(即張坤山等35人)在105、1 06年間申請繼承登記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及在108年間將 系爭土地出售之債權行為、過戶登記之物權行為等,均屬無效 ,故相對人並非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就系爭土地之法律關係 並無訴訟實施權,及非適格之當事人」等情,與478號判決認 定「相對人確有買受系爭土地,並依法登記為系爭土地共有人 ,而得行系爭土地所有權能」之訴訟標的、爭點及請求權基礎 均不相同,上開實體事項在478號判決中並未審認,為保障伊 法律上利益乃提起本案訴訟。倘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不停 止,系爭建物可能因繼續執行而遭拆除完畢,縱伊日後本案訴 訟勝訴確定,亦將難以回復執行前之狀態,而認有難以回復之 損害,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規定聲請停止執行,惟原裁定駁 回伊之聲請,顯有違誤,爰提起抗告,聲明廢棄原裁定等語。 按提起異議之訴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 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 有明文。是依此規定,於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債務人或第三 人因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或第三人異議之訴而聲明願供擔保, 聲請裁定停止強制執行,受訴法院認有必要者,得酌定相當並 確實之擔保,而為停止執行之裁定。所謂必要情形,係由法院 就異議之訴在法律上是否顯無理由,以及如不停止執行,將來 是否難以回復執行前之狀態,及倘予停止執行,是否無法防止 債務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致債權人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等 各種情形予以斟酌裁量定之,以平衡兼顧債務人、第三人及債 權人之利益,於債務人或第三人聲明願供擔保時亦然(最高法 院98年度台抗字第375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倘受訴法院認無 必要,僅因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即須裁定停止執行,無異許 可債務人僅憑一己之意思,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 條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人 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故當事人因提起異議之訴而聲請停止強 制執行者,有無停止執行之必要,仍應由受訴法院依職權裁量 之(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850號裁定亦同此意旨)。 經查: ㈠兩造於本院系爭調解事件作成系爭調解筆錄,其內容第一、二 項為:○○○○○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 ○○○○○○○○○○○○○○○○○○○○○○○○○○○○○○○○○○○○○○。○○○○○○○○○○○○○ ○○○000○○○○○○○○○○○○○○00○○○○000○0○0○○○○○○○○○○00○○○○000○0 0○00○○○○○○○○○○000○○○○○○○○○○○○○○○○○○○○○○○○○○○○○○○○○等情 (見本案訴訟卷第26-28頁)。 ㈡相對人持系爭調解筆錄為執行名義,向原法院聲請以系爭執行 事件對債務人即抗告人為系爭調解筆錄第一項內容之強制執行 ,抗告人前以就系爭調解事件已請求繼續審判為由,聲請停止 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經本院112年度聲字第577號事件審理後 ,認其請求繼續審判,已經本院112年度續字第11號判決駁回 ,因此於113年2月27日以裁定駁回抗告人停止執行之聲請,抗 告人不服提起抗告,亦經最高法院於113年7月11日以113年度 台抗字第507號裁定駁回抗告確定等情,已據本院調系爭執行 事件(含本院112年度聲字第577號、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 第507號)卷宗核閱無訛。 ㈢抗告人於113年4月8日向原法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現由本案 訴訟即原法院以113年度補字第473號事件審理中之事實,業經 本院調閱該案卷宗查閱無誤。是抗告人既已提起債務人異議之 訴,則依上說明,其聲請停止強制執行,自應斟酌有無停止執 行之必要,茲分述如下: ⒈系爭調解筆錄之內容係兩造經法院調解而合意成立,依民事訴 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380條第1項規定,調解成立之系爭調解 筆錄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故相對人以系爭調解筆錄為執行 名義時,抗告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提起債務人異 議之訴,必須異議原因之事實,發生於調解成立後為限(最高 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06號裁定意旨參照)。依抗告人所提本 案訴訟主張之事實觀之,抗告人主張其以「相對人之前手(即 張坤山等35人)在105、106年間申請繼承登記為系爭土地之所 有權人,及在108年間將系爭土地出售之債權行為、過戶登記 之物權行為等,均屬無效,故相對人並非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 ,就系爭土地之法律關係並無訴訟實施權,及非適格之當事人 」等事由(下稱系爭事由)提起本案訴訟,惟系爭事由形式上 觀之,係發生於執行名義即系爭調解筆錄「成立前」之事由, 並非執行名義成立後之消滅或妨礙債權人即相對人請求之事由 ,且相對人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業經478號判決認定在案, 並經兩造成立系爭調解筆錄,則系爭調解筆錄與確定判決既有 同一效力,關於相對人是否為系爭土地共有人之主張與抗辯, 形式上均已為系爭調解筆錄之既判力所遮斷,抗告人尚難執系 爭調解筆錄成立前之系爭事由,據以作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即本案訴訟之理由。又抗告人於本案訴訟主張:系爭房屋係以 租地自建方式,自66年陸續興建,迄今屋齡近50年之老屋,價 值甚微,請審酌以系爭房屋113年度課稅現值2萬0,400元,或 囑託鑑定機關進行鑑定後,核算本件應納之訴訟費用等語,並 提出113年房屋稅繳款書為證(見本案訴訟卷第96-100頁)。 原法院復於113年10月25日囑託鑑定系爭地上物於起訴時之市 場客觀交易價值等情(見同上卷第104-105頁)。故抗告人起 訴時雖未繳納第一審裁判費,致其起訴合法要件有所欠缺,惟 本案訴訟既就訴訟標的價額尚未核定確定,則在核定確定並定 期命抗告人繳納裁判費前,尚難認此得補正之合法要件欠缺, 屬法律上顯無理由之情事,附此敘明。 ⒉本件如不停止執行,系爭房屋將有因遭拆除而難以回復執行前 之狀態,惟系爭房屋係屋齡近50年之老屋,價值甚微,113年 度課稅現值2萬0,400元一節,已據抗告人於本案訴訟陳述如前 。另抗告人於系爭執行事件調查時,陳稱:伊有收到相對人給 付之150萬元,伊因為還有跟輪胎行、汽車美容廠、檳榔攤都 有租約在,所以不想自行拆除,伊想要等到租約到期再拆除, 與輪胎行的租約到期期限為113年12月31日,與檳榔攤租約期 限為114年8月31日等語(見本院卷第83-85頁之訊問筆錄)。 是以抗告人與輪胎行之租約,現已到期,另與檳榔攤租約尚約 有半年之期限。準此,本件如不停止執行,系爭房屋將有因遭 拆除而難以回復執行前之狀態一節,應堪認定。 ⒊000、000號土地之102年公告現值均為每平方公尺3萬6,900元( 見本院卷第87-89頁之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抗告人依系爭 調解筆錄應返還予抗告人及其他共有人之上開兩筆系爭土地面 積合計為707.25平方公尺(計算式:278.04+82.61+258.41+88 .19=707.25),以102年公告現值計算價值合計為2,609萬7,52 5元(計算式707.25×36,900=26,097,525)。又抗告人依系爭 調解筆錄之約定,應於112年3月31日前拆除系爭地上物,返還 系爭土地予相對人及其他土地共有人,既如前述,則相對人及 其他土地共有人本可自112年3月31日起就系爭土地為使用收益 ,然因抗告人拒絕履行,致相對人提起系爭執行事件對抗告人 為系爭調解筆錄第一項內容之強制執行,抗告人復以就系爭調 解事件已請求繼續審判為由,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 經本院112年度聲字第577號事件審理後,認其請求繼續審判, 已經本院112年度續字第11號判決駁回,因此於113年2月  27日以裁定駁回抗告人停止執行之聲請,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亦經最高法院於113年7月11日以113年度台抗字第507號裁定 駁回抗告確定;抗告人復於113年4月8日向原法院提起本案訴 訟,均如前述,本院審酌抗告人先就系爭調解事件請求繼續審 判,並以此為由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後法院判決駁 回繼續審判之請求,及裁定駁回其停止執行之聲請確定後,抗 告人旋於113年11月1日再以提起本案訴訟為由,為本件停止執 行之聲請等情(見原法院卷第6頁),且抗告人於本案訴訟所 主張之系爭事由,形式上觀之,係屬發生於系爭調解筆錄成立 前之事由,為系爭調解筆錄之既判力所遮斷,業如前述,則系 爭執行事件倘准予停止執行,顯無法防止抗告人濫行訴訟以拖 延執行,且致相對人於依約給付抗告人150萬元後,仍就系爭 調解筆錄第一項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迄今長達逾10個月無法 就價值高達2,609萬餘元之系爭土地為使用收益。 ⒋本院審酌抗告人所提本案訴訟在法律上雖非顯無理由,惟斟酌 裁量本件如不停止執行,抗告人固將因系爭房屋遭拆除而受有 難以回復執行前狀態之損害,但系爭房屋屋齡近50年,價值甚 微,113年度課稅現值僅2萬0,400元,及倘予停止執行,顯無 法防止抗告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並致相對人在已依約給付 150萬元之情形下,就價值高達2,609萬餘元之系爭土地為使用 收益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等各情,則經衡量債務人及債權人之 利益,認抗告人因不停止執行所受之前揭不利益,顯然小於相 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前揭不利益,自難認有應予停止執行之 必要,則揆諸前揭說明,抗告人聲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 執行程序,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綜上所述,原裁定審酌無停止執行的必要,駁回抗告人之停止 執行聲請,理由雖有不同,然其結論並無二致,仍應予以維持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鄭貽馨                法 官 謝永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王增華

2025-02-08

TPHV-113-抗-1547-2025020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號 聲 請 人 林宇倢即林素菁 訴訟代理人 林泰良律師 相 對 人 林秀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貳拾柒萬柒仟元後,本院一一四年度司執字 第六○六號清償債務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一四年 度審訴字第九五號(包含其後改分之案號)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 件判決確定、調解成立、和解或撤回起訴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清償債務事件,經本院91年度訴字 第2559號、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262 號判 決(下稱系爭確定判決)判命應給付相對人新臺幣(下同) 975,000 元,及自民國91年7 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 %計算之利息(下稱系爭債權)確定;嗣相對人於95 年間即持系爭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聲 請人財產,因無財產可供執行,本院乃核發95年度執字第36 739 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予相對人。又聲請人 於105 年2 月間就就系爭債權與相對人商議債務清償事宜, 相對人同意聲請人分期並以975,000 元作為系爭債權全部清 償之和解方案,聲請人遂自105 年2 月起開始履行上開和解 方案,並於108 年7 月8 日將最後一筆分期款項29萬元匯入 相對人指定帳戶,是聲請人業已清償系爭債權全部債務。詎 相對人竟於113 年12月27日再持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 向本院聲請對聲請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4 年度 司執字第606 號清償債務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 理,並定於114 年2 月18日現場執行查封聲請人所有之不動 產,而相對人在系爭執行事件之聲請狀稱:聲請人雖於105   年2 月至108 年7 月間清償部分款項,惟依民法第323 條規 定,聲請人所為給付之款項抵償利息猶有不足,遑論本金云 云,但由兩造於臉書Messenger 之對話內容可知,相對人係 同意以975,000 元作為系爭債權全部清償之和解方案並同意 聲請人分期,不再向聲請人請求利息,因此系爭債權業經兩 造和解且清償完畢而消滅,就此聲請人業已另行具狀提起債 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經本院以114 年審訴字第95號債務人 異議之訴等事件(下稱系爭訴訟)受理,為免聲請人財產遭 執行後受有難以回復之損害,爰依法聲請准予於系爭訴訟判 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次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 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 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以裁判為執 行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實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 後者,亦得主張之,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 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件相對人持系爭債權憑證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對聲請人 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而系 爭債權憑證之原始執行名義係系爭確定判決等節,此經本院 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暨其內所附系爭債權憑證等證據核閱 屬實。而聲請人主張相對人之債權已因清償而消滅,故系爭 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相對人不得持系爭確定 判決及系爭債憑證為執行名義對聲請人之財產強制執行為由   ,於114 年1 月23日向本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經 本院以系爭訴訟審理中,亦經本案調取系爭訴訟卷宗審閱無 訛,並有聲請人提出之起訴狀在卷可參;又系爭執行事件之 原始執行名義雖為系爭確定判決,然聲請人所提債務人異議 之訴之原因事實係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亦即兩造 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和解且聲請人已為清償,則揆諸前 引規定,聲請人以上開事由聲請供擔保停止強制執行,於法 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聲請強制執行金額為975,0 00 元,及自108 年12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暨取得執行名義之費用、執行費用,則迄至 聲請人於114 年1 月23日聲請停止執行前一日止,共計約1, 230,116 元【計算式:975,000 元+(975,000 元×5 %×5 ) +(975,000 元×5 %÷365×27日)+系爭債權憑證所載執行費 用7,760 元=1,230,116 元,元以下4 捨5 入】,而聲請人 所提系爭訴訟之訴訟標的價額未逾150 萬元,不得上訴第三 審事件,參酌司法院頒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 一、二審辦案期限合計4 年6 月(113 年4 月24日修正後, 辦案期限於民事通常程序第一審審判案件為2 年,民事第二 審審判案件為2 年6 個月,合計4 年6 月),以之預估為獲 准停止執行因而致相對人延宕受償之受損期間,並以上開可 能獲償債權金額按法定週年利率計算,復酌以相對人資金運 用所受影響、債權受償風險等一切情狀,認聲請人應供擔保 金額以277,000 元為適當,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 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陳仙宜

2025-02-08

KSDV-114-聲-16-20250208-1

簡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28號 上 訴 人 即被上訴人 蘇陽仁 蘇金菊 兼前二人共 同訴訟代理 人 蘇陽生 被上訴人即 上訴人 李文秋 被上訴人 李文河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洪大明律師 複代理人 朱怡瑄律師 洪法岡律師 被上訴人 李文江 訴訟代理人 洪維煌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等事件,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對 於民國113年7月30日本院新竹簡易庭113年度竹簡字第122號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聲請就假執行部分,先為辯論及裁判,本院於 114年2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給付部分,於被上訴人即 上訴人李文秋以新臺幣捌拾貳萬零貳佰陸拾肆元為上訴人即被上 訴人蘇陽仁、蘇金菊、蘇陽生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原判決命伊應給付被上訴人新臺幣(下同)18 萬元,及自民國(下同)97年8月28日起至110年7月19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利息,及自110年7月2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暨自97年8月2 8日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3計算之違約金,並 依職權就前開給付宣告假執行。惟伊已就原判決提起上訴, 因伊於原審未聲請免為假執行之宣告,而上訴人即被上訴人 蘇陽仁等人已執原判決聲請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8879號 事件對伊所有不動產為強制執行,並預計於114年2月   13日進行第一次拍賣,為免因假執行致生難以回復之損害,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55條、第463條準用第392條第2項規定,   聲請就假執行之上訴部分先為辯論及裁判,並願提供擔保金 以免為假執行。又原判決命伊給付本息、違約金及訴訟費用 約共計83萬5,796元(計算式180,000+464,153+100,682+88, 501+4,100×0.6=835,796),依實務見解關於假執行之供擔 保金額應以原判決所命伊給付金額3分之1為適當。爰聲請以 27萬8,599元(計算式:835,796/3=278,598.6,四捨五入至 整數位為278,599)為蘇陽仁等人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 行等語。並聲明:就本件命被上訴人李文秋給付部分,於被 上訴人以27萬8,599元為上訴人即被上訴人蘇陽仁、蘇金菊 、蘇陽生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二、上訴人即被上訴人蘇陽仁、蘇金菊、蘇陽生則以:對被上訴 人即上訴人李文秋聲請供擔保免為假執行部分,沒有意見, 但主張擔保金額應為原判決主文之全額等語,資為抗辯。並 聲明:請求駁回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之聲請。 三、按簡易程序之第二審法院應依聲請,就關於假執行之上訴, 先為辯論及裁判;且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 ,或將請求標的物提存而免為假執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1第3項準用第455條、第463條準用第392條第2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法院定擔保金額而為准許免為假執行者,該項擔 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免為假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自應 斟酌該債權人因免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以為衡量之標準, 依職權裁量之。經查,本件經原審依職權宣告上訴人即被上 訴人蘇陽仁、蘇金菊、蘇陽生勝訴部分得假執行,其等並聲 請假執行查封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之不動產,該執行事 件尚未拍賣及受償,假執行強制執行程序尚未終結等情,業 據兩造各自陳明在卷,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38879號返還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核閱無訛。又假執行 裁判之執行本質仍為終局執行,一旦實施假執行程序,其效 果與確定判決之強制執行程序相同,故對上訴人權益確生重 大影響,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對原判決命其給付被上訴 人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之宣告,已提起上訴,則其聲請就 關於假執行之上訴,先為辯論及裁判,准其為上訴人即被上 訴人蘇陽仁、蘇金菊、蘇陽生預供擔保後,免為假執行,揆 諸前揭規定,自無不合。又本件考量上訴人即被上訴人蘇陽 仁、蘇金菊、蘇陽生於判決確定前暫不為執行,日後可能受 有無法獲償、難於抵償之損害,審酌上開情節,認被上訴人 即上訴人李文秋提供擔保金以原判決所命給付之本金、利息 、違約金、應負擔之一審裁判費全額即82萬264元(計算式1 80,000+464,153+88,057+86,134+3200×0.6=820,264)為適 當,爰酌定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額准許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就被上訴人即上訴人李文秋聲請供擔保免為 假執行之宣告,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孟芳                   法 官 林麗玉                   法 官 楊明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郭家慧

2025-02-07

SCDV-113-簡上-128-2025020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32號 聲 請 人 李夏淑芬 相 對 人 洪宗信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 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明示以不停止執行為原則。同 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回復原狀等訴訟如 果勝訴確定,據以強制執行之執行名義將失其效力,為避免 債務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故於受訴法院認有必要時,得 裁定停止執行。如果受訴法院認無必要,僅因債務人聲明願 供擔保,亦須裁定停止執行,無異許可債務人僅憑一己之意 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條所定原則上不停 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人濫行訴訟以拖延 執行。故應認為縱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仍須受訴法院認有 必要者,始得裁定停止執行。次按所謂必要情形,固由法院 依職權裁量定之。然法院為此決定,應就異議之訴在法律上 是否顯無理由,以及如不停止執行,將來是否難於回復執行 前之狀態,及倘予停止執行,是否無法防止債務人濫行訴訟 以拖延執行,致債權人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等各種情形予以 斟酌,以資平衡兼顧債務人及債權人雙方之利益(最高法院 112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相對人執本院109年度中簡字第2914號判決、本院110年 度簡上字第362號判決暨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 請對坐落臺中市○區○○○段00地號土地上之聲請人所有地上物 (面積共4平方公尺)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133199號拆屋交地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 理,強制執行程序尚未終結,且聲請人已對相對人提起債務 人異議之訴,經本院以113年度簡上字第625號事件(下稱系 爭訴訟事件)審理等情,固經本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及訴訟 事件卷宗查閱屬實。惟聲請人所提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因 不符合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人之訴為無理 由,而經本院於114年2月7日以113年度簡上字第625號判決 駁回其上訴確定,亦經本院核閱系爭訴訟事件卷宗查對無訛 ,是本件顯無停止系爭執行事件強制執行程序之必要,聲請 人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李悌愷                   法 官 黃崧嵐                   法 官 李宜娟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李噯靜

2025-02-07

TCDV-113-聲-332-2025020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停字第8號 聲 請 人 張治誠 相 對 人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代 表 人 陳世偉(局長)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行政執行事務事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785號 ),聲請人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規定:「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 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 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 有重大影響,或聲請人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不得為之 。」準此,倘因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對聲請人將發生難於 回復之損害且情況急迫,並其停止於公益無重大影響且當事 人之訴在法律上非顯無理由者,始合於停止執行之要件。所 謂「難於回復之損害」,是指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依一般 社會通念,如為執行可認達到回復困難的程度,而且其損害 不能以相當金錢填補者而言,至於當事人主觀認知上難於回 復的損害,並不屬於該條所指難於回復的損害(最高行政法 院109年度裁字第1958號裁定意旨參照)。所謂「急迫情事」 ,則指原處分已開始執行或隨時有開始執行之虞,其執行將 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情況緊急,非即時由行政法院予以處 理,則難以救濟而言(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2011號 裁定意旨參照)。 二、事實概要:  ㈠聲請人、訴外人黎○煌受未領有清除廢棄物相關許可之訴外人 陳○榮及王○富的委託,分別駕駛各自所有車牌號碼000-00號 、000-00號營業用曳引車,載運事業廢棄物傾倒在坐落桃園 市蘆竹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重測前為桃園市蘆竹 區○○○段○○小段00-000、00-000、00-000地號,下稱系爭土 地),門牌號碼為桃園市蘆竹區○○○路000-0至000-0號之廠房 。相對人接獲民眾檢舉,於民國106年3月1日派員檢查,發 現現場堆置大量廢木材混合物(D-0799)共計698立方公尺、 土木或營建廢棄物混合物(D-0599)共計202.5立方公尺、廢 玻璃纖維(D-2410)共計400立方公尺、含銅污泥(C-0110)共 計40立方公尺、有機性污泥(D-0901)共計500立方公尺、其 他易燃性事業廢棄物混合物(C-0399)共計23桶50加侖鐵桶及 27桶1噸貝克桶等(下稱系爭廢棄物),經採集50加侖鐵桶、 貝克桶樣品及污泥檢測後,萃出液中總鉻、總銅、總鉛及廢 棄物之氫離子濃度指數、閃火點檢測均未符合標準,屬有害 事業廢棄物。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其 中聲請人部分,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7年度訴字第1135號 刑事判決(下稱刑事第一審判決)處聲請人有期徒刑1年6月 ,沒收追徵犯罪所得及價額1萬5,000元,再經臺灣高等法院 108年度上訴字第3440號刑事判決(下稱刑事第二審判決) 駁回聲請人上訴,宣告聲請人緩刑3年,經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上字第3473號刑事判決(下稱刑事第三審判決,與刑事第 一審判決、刑事第二審判決,合稱刑事確定判決)駁回聲請 人上訴而告確定。另系爭土地之所有人對聲請人及訴外人黎 ○煌、陳○榮、王○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臺灣桃園地 方法院108年度訴字第1863號、109年度訴字第1201號民事判 決(下稱民事第一審判決)其等應負共同侵權行為責任,應 連帶將棄置在系爭土地內外系爭廢棄物清除,並將土地返還 聲請人,並自107年3月1日起至履行前開義務止,按月連帶 給付系爭土地之所有人一定金額暨利息。  ㈡相對人依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規定,以109年8月12日桃環事 字第1090071005號函(下稱第1次處分)命聲請人及陳○榮、王 ○富、黎○煌於109年9月30日前完成系爭土地廢棄物清理作業 ,清理前應提送棄置場址廢棄物清理計畫報經核可後,始得 清理,聲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110年度訴字第1 78號裁定駁回聲請人之訴確定。相對人復依廢棄物清理法第 71條第1項、行政執行法第29條等規定,以110年9月23日桃 環事字第1100076228號函(下稱第2次處分),命聲請人及陳○ 榮、王○富、黎○煌於110年10月31日前向相對人繳納本件預 估代履行廢棄物清理費用各897萬650元(共3,588萬2,600元) 。聲請人不服第2次處分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111年度訴字 第537號判決撤銷第2次處分關於聲請人部分,該案且於112 年6月7日確定。嗣相對人再依前開刑事確定判決、第1次處 分、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第1項及行政執行法第27、29條規 定,以113年2月2日桃環稽字第1130010007號函(下稱原處分 ),命聲請人及陳○榮、王○富、黎○煌於文到30日內繳納本案 預估代履行廢棄物清理費用(下稱代履行費用)897萬650元( 共3,588萬2,600元),如屆期未繳,依法移送強制執行。聲 請人向相對人聲明異議,經桃園市政府駁回,聲請人遂向本 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113年度訴字第785號)並聲請停止執 行。 三、聲請意旨略以:  ㈠本件聲請人得到勝訴判決的蓋然性極高,蓋相對人作成原處 分前,未踐行行政執行法第27條第2項之「告戒」程序,於 法有違,並與本院前案判決之見解有所扞格,且尚存有諸多 合法性疑義,故有撤銷原處分之高度可能性:   ⒈相對人所為第1次處分,前經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37號判決 明確認定:「被告所為之基礎處分(即第1次處分),僅 記載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之規定,並無 載明如原告逾期不履行將採取代履行之間接強制方法或行 政執行法第27條規定,亦無告知其所預估代履行之費用」 ,是以相對人作成原處分前,「未」踐行行政執行法第27 條第2項之告戒程序已臻明確。相對人今以第1次處分為基 礎,仍於「未」踐行行政執行法第27條第2項之「告戒」 程序下,又再次依原處分逕命聲請人繳納估算之代履行費 用,則依前開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37號行政判決所為認定 、行政執行法第27條第2項規定及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上 字第443號行政判決意旨,顯可認定原處分於法不合,應 予撤銷。   ⒉再查,本案於本院113年12月24日準備程序中,相對人已自 承基礎處分為第1次處分,而該函業經本院111年度訴字第 537號判決明確認定未踐行告戒程序,堪認於相對人作成 本件113年2月2日原處分前,均未合法告戒。縱相對人辯 稱於原處分中援引行政執行法第27、29條規定即屬告戒, 或主張聲請人應依相關程序知悉法令規定云云。惟行政機 關作成行政處分本應依法行政,自不得跳脫法定程序,任 意省略告戒程序。從而,本件原處分既係在未經合法告戒 程序下作成,自有重大明顯之違法瑕疵,而有極高之撤銷 可能性。   ⒊原處分除存有上開違法性外,尚有其他諸多適法性之爭議 ,而應予撤銷:    ⑴原處分同時援引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第1項及行政執行法 第29條作為法令依據,惟廢棄物清理法第1條第1項應屬 行政執行法第29條之特別規定,兩者有其不同之法律效 果與適用要件,相對人竟同時援引,已有法規適用之違 誤。    ⑵相對人迄今尚未實際支付任何代履行費用,甚至尚未實 際委託任何業者執行清理,即已預先命聲請人繳納預估 之鉅額代履行費用,此與行政執行法第29條規定之代履 行機制顯有扞格。    ⑶原處分僅籠統填載合格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未具體載 明代履行之標的、代履行之數額等事項,亦未見原處分 就代履行費用相關計算公式及方法有何詳細說明,顯已 違反明確性原則。    ⑷此外,原處分認定聲請人應負清理責任係依照最高法院1 10年度台上字第3473號判決為基礎,然事實審法院即臺 灣高等法院108年度上訴字第3440號刑事判決業已認定 ,聲請人僅載運3車次之廢木材,則其涉案程度與其他 行為人顯有差異,然相對人未區分個別行為人之責任大 小、情節輕重及樣態,亦未依卷證資料調查各該行為人 違規情節之輕重與態樣逕命聲請人與其他行為人平均負 擔清除及處理責任,已違反比例原則、公平原則。    ⑸綜上可知,本件原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核屬一望即知 之顯然違法,即應先暫予停止執行。又聲請人已提起本 件行政訴訟,倘在本件爭訟確定前,逕對聲請人之財產 執行,實有未洽。  ㈡原處分若未停止執行,將造成聲請人無法彌補之重大損失, 已達回復困難之程度:   ⒈本件原處分之標的共計897萬650元之天價,並非數萬元可 一次繳清之費用,然相對人卻命聲請人在短短30天內繳納 代履行費用,單憑聲請人之資力,根本無力在顯不合理之 極短期間內繳納天價代履行費用,顯然欠缺期待可能性, 況本件相對人作成之原處分係違法處分,聲請人得到勝訴 判決的蓋然性極高,已如前述。   ⒉聲請人名下不動產已遭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囑託地政事務 所辦理查封登記且已於113年5月13日進行現場勘測,於聲 請人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後,又接獲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11 4年1月17日函,命相對人於文到5日內繳納鑑定費用,且 鑑定人亦應於相對人繳費後10日內作成鑑定結果,顯見拍 賣程序即將展開。若聲請人仍無法繳納本件代履行費用, 名下之不動產勢將遭到拍賣,而不動產經拍定後依強制執 行法第98條之規定,拍定人即取得該不動產所有權,即便 將來原處分經撤銷,對於已遭拍賣之不動產已無任何回復 可能。尤以系爭不動產為聲請人及家人自住房屋,具有安 身立命之重要性,若遭拍賣後,聲請人及家人將陷入居無 定所之困境,此種喪失居住權之損害自非僅係單純金錢上 損失可彌補。況且,司法實務上,不動產遭強制執行拍賣 時,所得拍定價金往往遠低於市場行情,縱使原處分事後 遭撤銷,聲請人亦難以該拍賣價金另購得相同條件之不動 產,而造成無可彌補之損害。   ⒊縱認聲請人因本件原處分之執行所受損害,在性質上雖有 以金錢為填補之可能,惟因本件金額過鉅,為了避免將來 國家負擔過重的金錢支出或延伸出耗費社會資源的不必要 爭訟,籌應認本件仍屬「難以回復損害」之情形。 ㈢本件原處分已開始執行,確有急迫情事:   本件執行程序早已展開,相對人於113年間即將全案移系送 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執行,該分署並已於113年4月12日查封 登記聲請人所有之系爭不動產、於113年5月13日現場勘測。 嗣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復於114年1月17日以竹執平113年廢 費執特專字第00145084號函,進一步命移送機關即相對人於 文到5日內繳納鑑定費用,並請鑑定人於收受鑑定費用後10 日內就系爭不動產進行估價鑑定並提出鑑定結果,顯見不動 產拍賣之強制執行程序已進入最後階段。又依不動產強制執 行程序,不動產經鑑定估價後,執行法院即應核定底價並定 期拍賣,故待行政執行署新竹分署收到鑑定結果後,將盡速 進入定期拍賣程序,堪認本件已屬急迫情形。是以,倘不即 時裁定停止執行,系爭不動產隨時可能遭公告拍賣,一旦進 入拍賣程序,將導致聲請人所有權及居住權之喪失,所生損 害勢將無法回復。 ㈣本件如停止執行,對於公益並無重大影響:   承上說明,本件原處分不予暫時停止之執行結果,可能立即 限制聲請人財產之重大私益,然若暫予停止執行,僅係執行 期間延後,而在何時執行,於公益並無重大影響,且本件原 處分是否合法,實存有重大爭議,尚待透過行政訴訟予以審 認。是以,本件宜俟訴訟確定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執行,除 有助於事件爭議之釐清,亦可避免後續不必要爭訟之後果, 於公益顯無重大影響。爰聲請於本案訴訟確定前,停止原處 分之執行。     四、本院查:  ㈠按行政處分停止執行乃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一環。 由於暫時的權利保護程序係緊急程序,因此有關事實之調查 ,限於現存及可即時調查之證據,而且有關裁判的重要事實 是否存在,僅需由聲請人釋明(具有可信性)即為已足,不 須至證明(可以確信)之程度。然「釋明」雖降低聲請人就 待證事實之證明程度,行政法院就聲請仍應依職權為必要之 調查,但停止執行既係為提供快速之救濟,故於審查密度上 ,並無須如同本案訴訟一般做全面深入之審查,而僅為略式 審查即可。(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聲字第707號裁定參照 )  ㈡經查,相對人於作成原處分之前,已先以第1次處分限聲請人 於109年9月30日前完成系爭土地之廢棄物清理作業,清理前 應提送「棄置場址廢棄物清理計畫」報相對人審核,因聲請 人屆期未完成系爭土地廢棄物之清理作業,相對人遂依行政 執行法第29條規定,以原處分預估代履行費用共3,588萬2,6 00元,限期命聲請人向相對人繳納代履行費用之25%即897萬 650元,並載明如屆期未繳,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等情,有第1 次處分(本院卷第21頁至第22頁)、原處分(本院卷第23頁至2 5頁)可參,形式觀察原處分,尚無不待調查即足以懷疑其合 法性之情形。聲請人雖主張原處分未合法踐行行政執行法第 27條第2項之告戒程序,且有援引法律依據錯誤,相對人並 未實際支付清除費用,其求償權尚未發生,未具體載明代履 行之標的及數額,違反明確性原則,以及逕命聲請人與其他 行為人平均負擔清除及處理責任,違反比例原則、公平原則 等,惟前述各節核屬實體爭議事項,猶待本案訴訟調查認定 ,客觀上並非不經實質審理即能判斷,自無從僅憑聲請人所 述即遽謂原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  ㈢再查,原處分係命聲請人繳納代履行費用897萬650元,聲請 人如屆期未繳交,相對人即依行政執行法第34條移送所在地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分署強制執行。而該代履行費用之繳 納,於一般社會通念,核屬財產上之損害,亦不至有金額過 鉅、難以計算,或甚為複雜的情形,難認已達回復困難的程 度,自非不能以金錢賠償或回復之。聲請人雖主張其所有不 動產若遭拍賣,已拍賣之不動產即無回復可能,將導致聲請 人及家人陷入居無定所,有喪失居住權之損害等情,然強制 執行之拍賣係屬換價程序,執行標的並不會因拍賣而滅失, 又住民與所使用之住居間固然會有主觀情感上的連結,但僅 就居住之客觀需求而言,尚非無可取代,故聲請人主張其不 動產遭拍賣將喪失居住權云云,仍不採取,亦不認將致聲請 人受有難以回復之損害。 五、綜上,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 項所定要件,應予駁回。爰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 訟法第95條及第78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許麗華       法 官 吳坤芳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何閣梅

2025-02-07

TPBA-114-停-8-2025020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星昶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地址:臺中市○區○○路○段000號2樓之1 法定代理人 曾儀庭 通訊地址:臺中市○區○○路○段000號2樓之1 相 對 人 新拓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登雄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第三人創詰國際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創詰公司)為執行債務人,並認如附表所示之動 產(下稱系爭動產)為債務人創詰公司所有,向臺灣臺中地 方法院聲請為強制執行,經該院以系爭動產位在桃園市楊梅 區而囑託本院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助字第4525號給 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並查封在案 ,惟系爭動產為聲請人所有,並非債務人創詰公司所有,聲 請人已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經本院以114年度訴字第42號 事件受理,為免將來有難以回復之損害,其願供擔保,請准 裁定系爭執行事件就系爭動產部分之強制執行程序,於前開 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終結前,停止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而有無停止執 行必要,更應審究提起回復原狀或異議之訴等訴訟之債務人 或第三人之權利是否可能因繼續執行而受損害以為斷。倘債 務人或第三人所提訴訟為不合法、當事人不適格、顯無理由 ,或繼續執行仍無害債權人或第三人之權利者,均難認有停 止執行之必要(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787號裁定意旨參 照)。 三、經查,系爭動產固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囑託本院以113年度 司執助字第4525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查封在案,經本院調取上開執行卷宗查閱屬實,然聲請 人前向本院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並經本院以114年度訴字第4 2號案分案受理,惟未據聲請人繳納裁判費而經本院於114年 1月17日裁定命補繳裁判費,聲請人未繳納,並於同年2月4 日具狀撤回起訴,亦經調取114年度訴字第42號卷宗查明無 誤。聲請人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時未繳納裁判費而不合程式 有待補正,之後其訴又因撤回而訴訟繫屬消滅,揆諸首揭說 明,聲請人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為由而為本件停止執行之 聲請,與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曉微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董士熙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單位 物品所在地 鑑定價格(新臺幣) 備註 1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 台 桃園市○○區○○路000號1樓 650,000元 型號:PC-700HSC 品牌:AKIRA SEIKI 2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 台 650,000元 型號:PC-700HSC 品牌:AKIRA SEIKI 3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 台 500,000元 型號:AV-650 品牌:亞崴 序號:18008 4 聯贏激光 1 台 180,000元 型號:HWLCHY01 5 聯贏激光 1 台 180,000元 型號:HWLW-300A 6 不斷電系統 1 台 8,000元 型號:YTAM-40GKG YEATAY 7 冷水機 1 台 35,000元 型號:PH-LW85-THP/03B

2025-02-07

TYDV-114-聲-1-20250207-1

地停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地停字第3號 聲 請 人 朴贊默 相 對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蘇福智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聲請人不服相對人民國114年1月20 日北市裁催字第22-A01L35175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提起交通裁決撤銷訴訟,並聲請停止前開裁決書之執行,就停止 執行部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 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 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重大影響,或聲請人之訴在法 律上顯無理由者,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定 有明文。按停止執行制度在提供人民暫時之權利保障,避免 在經過訴訟救濟程序後,人民縱然獲得勝訴判決,也因不利 之下命或確認處分之執行完畢(效力發生),無法回復原狀 而造成損害,而妨害行政救濟之功能;復為兼顧對於公權力 效能之維護,故有如上之要件,包括如予執行將發生難於回 復之損害、有急迫情事、於公益無重大影響等要件。至於得 以課予義務訴訟之型態,實現人民公法上之請求權者,乃以 行政機關之否准處分為爭訟之程序標的,即使准予停止執行 ,也無法使人民暫時獲得其申請所欲獲得之行政處分。故對 於申請事件之否准處分,尚無法以停止執行之程序提供暫時 之權利保障,解釋上應循行政訴訟法第298條假處分或定暫 時狀態之方式為之,(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1504號 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原告為外國人,本件原處分有違反正當 程序,且原告於領裁決書時,不知悉可以提起訴訟停止執行 而將駕照繳回,原告於此時間無法駕車,但需要長期使用車 輛,對生活影響甚鉅,被告未考量本件違規情節及原告情狀 ,逕予吊扣駕照24個月,顯有裁量怠惰。且依據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65、66、67條規定,提起訴訟實質上等同於停 止執行,是本件未經法院判決確定,被告自不得以原處分執 行吊扣原告駕照,且因時間急迫,若沒有停止執行,等到本 案提起訴訟且至裁判確定時,兩年時間業已完成,請准予停 止執行。並請求被告所為之北市裁催字第22-A01L35175號裁 決(即原處分)於本案訴訟確定前,停止執行。 三、經查: ㈠、行政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原則上不因行政爭訟而停止,俾以 提高行政效率,並防杜濫訴;例外允許停止執行,則以其執 行具有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急迫之積極要件,並無於公 益有重大影響及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等消極要件,始 得為之。換言之,行政法院對於行政訴訟繫屬中所為原處分 或決定停止執行之聲請,必停止執行於公益無重大影響,原 告之訴在法律上又非顯無理由,而原處分之執行在客觀的相 當因果關係上,復可以預期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情況 緊急,不能等待本案判決之作成,非即時由行政法院予以停 止,則難以救濟者,始得准予停止執行。聲請人並應就構成 上述停止執行之要件事實負其釋明之責。倘停止執行之聲請 ,經審查結果,於上揭法定要件欠缺其一,即屬要件不備, 而應駁回(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405號裁定參照)。 ㈡、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但書將「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 由」列為「不得停止執行」之態樣,乃基於停止執行制度, 原則上係對獲得撤銷訴訟勝訴判決確定之受處分人,提供有 效法律保護之基本精神。從而,行政法院於審查停止執行之 聲請時,本案權利存在之蓋然率或本案勝訴可能,固應併予 納入審酌。惟停止執行係屬暫時權利保護程序,對於構成停 止執行要件之事實,應由聲請人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 實,且性質上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為釋明,同如前述。 ㈢、所謂難以回復之損害,係指不能回復原狀或不能以金錢賠償 之情形,或雖得以金錢賠償,但依損害之性質、態樣等,如 僅以金錢賠償,於社會一般觀念不能謂已填補之情形而言。 至當事人主觀上難於回復之損害即非謂該條所稱之難於回復 損害(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1126、1119、1101號裁 定參照)。 ㈣、本件聲請人聲請對原處分停止執行,然其內容係對於吊扣駕 駛執照部分陳明有難以回復之損害,除吊扣駕駛執照部分外 即罰鍰與道路交通講習部分,聲請人並未陳明有難以回復之 損害。聲請人雖對於吊扣駕駛執照部分,陳明因其需長時間 使用車輛,對其生活影響甚鉅,被告未考量本件違規情節及 原告情狀,顯有裁量怠惰。此一陳述亦僅陳明其生活將因吊 扣駕照而受影響,但仍並未具體說明難以回復之損害為何, 致使本院無從審酌,況本件聲請人所指之吊扣駕駛執照部分 ,若其駕駛執照吊扣係屬錯誤,尚非不得以金錢賠償之,尚 不符合所謂之難以回復之損害。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核與首揭聲請停 止執行之要件不符,應予駁回。又本件聲請程序費用為300 元,由經駁回之聲請人負擔,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法 官 唐一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抗 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陳達泓

2025-02-07

TPTA-114-地停-3-2025020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2號 聲 請 人 星昶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儀庭 相 對 人 新拓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登雄 上列聲請人因對相對人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114年度 訴字第465號),聲請停止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肆拾柒萬柒仟參佰壹拾柒元為相對人供擔保後, 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06117號給付票款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 含囑託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助字第4525號給付票款事 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4年度訴字第465號第三人異議之 訴事件終結(裁判確定、和解、調解成立、撤回)前,應暫予停 止執行。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因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業 經另行具狀起訴在案,如附表所示之動產現已鑑價完畢,即 將定期拍賣,一旦遭拍賣,勢必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 。為此,聲請人願供擔保,請求准予停止本件強制執行程序 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 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 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 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 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5年 度台抗字第104號、92年度台抗字第480號、91年度台抗字第 429號裁定參照)。 三、本件聲請人以其向本院提起114年度訴字第465號第三人異議 之訴為由,聲請停止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06117號給付票 款強制執行事件囑託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助字第4 525號之執行程序。經查: (一)聲請人以相對人執其與訴外人創詰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創詰公司)間112年度司票字第10070號民事裁定及 確定證明書,聲請對創詰公司為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 度司執字第106117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並於民 國113年7月23日囑託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以113 年度司執助字第4525號執行在案,惟因聲請人主張如附表 所示之動產為其所有而向本院提起114年度訴字第465號第 三人異議之訴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前開卷宗確認屬 實。 (二)系爭執行事件現尚未終結,而聲請人已對相對人提起第三 人異議之訴,現由本院114年度訴字第465號受理等情,業 經本院調取前開卷宗確認屬實。依前開卷證資料,聲請人 所提第三人異議之訴並無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情形,且系 爭強制執行事件已就如附表所示之動產為查封,並經鑑價 完畢,待定期拍賣,如不停止執行,將來確有難於回復執 行前狀態之危險,本院認本件確有停止執行之必要,聲請 人之聲請,於法尚無不合。 (二)至聲請人應提供之擔保金部分,本院審核上開強制執行案 卷結果,相對人聲請執行之債權金額雖為新臺幣(下同) 400萬元,惟聲請人請求排除強制執行之標的即如附表所 示動產價額僅為2,203,000元。倘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停止 執行,可能造成相對人受到之最大損害,應係前揭債權未 能提前受償,而受有該債權額依法定利率計算之損失。又 本案訴訟標的價額逾150萬元,係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 考量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條規定,民事第一、 二、三審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辦案期限原則上分別為1年4 月、2年、1年,參酌本件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之繁簡程度 ,預估該事件自起訴時迄判決確定時止,約需4年4個月。 則相對人因本件停止執行未能即時受償所受之損害,應為 在該民事訴訟程序進行期間,延後取得此部分債權額2,20 3,000元依法定利率年息5%計算之利息損失477,317元【計 算方式:2,203,000元×年息5%×(4年+4/12年)≒477,317 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本院因認聲請人所應供之擔保應 以477,317元為適當。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巫淑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吳克雯 附表: 編號 查封物品名稱 數量 鑑定價格 備註  1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台 650,000元 型號PC-700HSC、品牌AKIRI SEIKI  2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台 650,000元 型號PC-700HSC、品牌AKIRI SEIKI  3 CNC立式綜合加工機 1台 500,000元 型號AF-650、品牌亞葳、序號18008  4 聯贏激光 1台 180,000元 型號HWLCHY01  5 聯贏激光 1台 18,000元 型號HWL-300A  6 不斷電系統 1台 8,000元 型號YTAM-40GKG YEA TAY  7 冷水機 1台 35,000元 型號PH-LW85-THP/03B

2025-02-06

TCDV-114-聲-32-20250206-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定暫時狀態處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字第197號 聲 請 人 郭萬清 張志清 何建鋒 何蕙蘭 相 對 人 臺北市士林區農會 法定代理人 葉文忠 代 理 人 陳昌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理事,於民國113 年5日間由第三人即相對人會員陳美壽陳情,並經清查發現 如附表所示之會員(下稱系爭會員)已不符相對人會員資格 ,仍持續作為相對人之會員。上揭情事雖先後經臺北市議會 市民服務中心分別於113年5月7日、同年8月23日召開協調會 處理,及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共發函5次要求相對人清查 會員資格,然相對人仍置若罔聞而刻意不針對系爭會員進行 會員資格之清查,以致系爭會員長期領取相關補助資源,不 僅嚴重侵蝕相對人及政府各項資源,亦可能導致有心人士得 以透過利用系爭會員之方式,影響相對人選舉名冊公告與會 員代表數額計算員額之正確性,以及會員代表、理事、監事 、上級農會代表、理事長、常務監事等選舉之公平、公正性 ,以致於徒生後續選舉結果是否有效之爭議,對相對人全體 會員權益影響甚大且具有急迫性,故有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 之必要。爰依民法第538條之規定,請求:㈠確認系爭會員資 格不存在。㈡相對人應將如附表所示會員之會籍予以剔除。㈢ 聲請人願供擔保以代釋明。  三、相對人抗辯略以:聲請人雖為相對人之理事,然依農會法第 29條規定之反面解釋,聲請人於會議以外與一般民眾並無不 同,並無何理事職權或會員職權得加以行使。而聲請人於請 求1與2中,請求確認系爭會員之會員資格並不存在,並同時 請求剃除系爭會員資格,然就會員資格是否存在之爭議與法 律關係,應係存於相對人與系爭會員間,聲請人自無從就此 部分加以請求,其請求㈠與㈡之部分顯然有當事人不適格之情 事,且亦不具備權利保護之必要;又按農會法第49條之2規 定,農會選舉或罷免訴訟及總幹事聘、解任程序,除有關假 處分之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如將上揭條文之文 義為反面解釋,農會選舉訴訟,並不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定 暫時狀態處分之規定。本件聲請人聲請之主因既涉及農會選 舉,則自應有上揭規定之適用,其就本件聲請定暫時狀態假 處分之請求即非適法;況聲請人亦未就本件有何定暫時狀態 處分之原因及必要性加以釋明,其聲請亦難謂有理由,並聲 明:聲請人之假處分聲請予以駁回。 四、按起訴請求確認他人之某法律關係存在或不存在,須以該法 律關係之雙方當事人為共同被告一同起訴,始為當事人適格 。若僅以其中一方當事人為被告,即非適格之當事人(最高 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17號民事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又當 事人適格有無欠缺,係依原告起訴所主張之事實為斷。次按 暫時性權利保護之目的,僅在於確保本案判決的利益存在, 保障當事人在取得終局判決後能夠實現訴訟利益。因此,法 院不得以暫時性權利保護取代本案判決,亦即事先裁判禁止 原則,故不得以暫時性權利保護措施,取代本案判決;末按 當事人於爭執之法律關係,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依民 事訴訟法第538條第1項之規定,須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 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始得為 之。依同法第538條之4準用第533條、第526條第1項規定, 聲請人應就其主張兩造間有爭執之法律關係及定暫時狀態處 分之原因加以釋明,兩者缺一不可。倘聲請人未予釋明,法 院即不得命供擔保後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所謂定暫時狀態 處分之原因,即保全必要性,係指為防止發生重大損害,或 為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它相類似之情形發生,必須在判 決確定前先予制止而言。聲請人就此必要性情事應釋明至何 種程度,始得以擔保金補足其釋明,應就具體個案,透過權 衡理論及比例原則確認之,亦即法院須就聲請人因許可定暫 時狀態之處分所能獲得之利益與因不許可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所可能發生之損害、相對人因定暫時狀態之處分之許可所可 能蒙受之不利益,及是否影響公共利益為比較衡量。倘聲請 人不能釋明必要性情事存在,即無就爭執之法律關係定暫時 狀態之必要(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535號民事裁定意旨 參照)。又所稱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通常係指如使聲請人 繼續忍受至本案判決時止,其所受之痛苦或不利益顯屬過苛 。其重大與否,須視聲請人因定暫時狀態處分所應獲得之利 益或防免之損害是否逾相對人因該處分所蒙受之不利益或損 害而定。聲請人因處分所應獲之利益或防免之損害大於相對 人因該處分所受之不利益或損害,始得謂為重大而具有保全 之必要性。 五、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系爭會員已不符農會法及基層農會會員資格審查 及認定辦法所定之會員資格,相對人卻仍將系爭會員登記在 會員名冊內,復經聲請人及相關單位要求相對人依法清查系 爭會員之會員資格,惟遭相對人置之不理,爰將另向本院提 起向確認系爭會員之會員資格不存在之訴訟等情事,業經聲 請人提出臺北市議會市民服務中心會議記錄2份、臺北市政 府產業發展局113年11月15日函文、臺北市士林區農會第14 屆理事會第21次會議議程及會議紀錄、臺北市士林區農會第 14屆理事會第21次會議討論事項審議意見書、臺北市士林區 農會第14屆理事會第22次會議議程及會議紀錄、臺北市士林 區農會第14屆理事會第22次會議討論事項審議意見書各1份 (見本院卷第18至75頁),是聲請人就兩造間有爭執之法律 關係存在,已提出初步證據資料為釋明。  ㈡就本件聲請事項㈠部分,判斷認定如下:  ⒈查本件聲請人就請求㈠部分之聲明,係為確認系爭會員對相對 人之會員資格不存在,核屬前揭意旨所稱確認他人法律關係 不存在之請求,則聲請人自應以該法律關係之雙方當事人為 共同被告一同起訴,始為當事人適格,合先敘明。復觀諸農 會法第2條之規定意旨,農會為法人,此意謂農會於法律上 具有獨立之法人格,而得享有法定之權利義務,自得與他人 間成立法律關係。本件相對人為農會,其為一享有權利能力 之法人,自應認為相對人與系爭會員間就會員資格所憑之法 律關係,係屬存在於兩者間之法律關係。係爭執相對人與系 爭會員間之法律關係不存在,依前揭意旨,自應以兩造(即 相對人與系爭會員)作為當事人一同聲明,然聲請人僅以相 對人為當事人,已屬當事人不適格。  ⒉以聲請人聲明㈠內容,係以系爭會員之資格不符,而請求確認 如附表所示系爭會員之會員資格不存在,此部分請求即是透 過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暫時性權利保護程序聲明,用以實 踐本案判決的結果,顯然違反事先裁判禁止原則。再者,聲 請人僅泛稱:相對人刻意不就會員資格詳加清查,勢將直接 影響各項補助資格認定,更影響選舉名冊公告正確性,會員 代表數額計算員額、會員代表、理事、監事、上級農會代表 、理事長、常務監事選舉之公平、公正性、嚴重侵害會員及 社會權益云云,惟未具體釋明該等會員資格認定如何具體影 響選舉進行與結果以及關於因該資格補助之具體情形,以及 該等情形未予回復下,有何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 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存在,是此部分聲請,亦難認 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  ⒊綜上,聲請人就請求㈠部分,除有當事人不適格情形外,亦有 已透過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暫時性權利保護程序聲明,實 踐本案判決的結果情形,是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請求㈠部 分,已違反事先裁判禁止原則。且亦無法認定有為防止發生 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之必要性 存在,則尚難認該請求為有理由。  ㈡就本件聲請事項㈡部分,判斷認定如下:  ⒈觀諸聲請人之於請求㈡聲明內容與理由,亦係以系爭會員資格 不符,請求將系爭會員之會員資格剔除,此部分亦係透過本 件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暫時性權利保護程序之聲明,實踐本 案判決的結果,是本件請求事項㈡之聲請已違反事先裁判禁 止原則,是該請求,已難認有理由。  ⒉又系爭會員對相對人是否具備會員資格,仍待受理本案訴訟 之法院調查審理,無法僅以有前開爭執之法律關係,即臆測 容許系爭會員繼續享有會員資格,已對聲請人或其他會員之 權益造成急迫危險而致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況聲請人尚未提 起其所述之本案訴訟,且聲請人所提之資料,至多僅得已證 明兩造間就系爭會員是否具備會員資格一事有所爭執,聲請 人未釋明倘繼續容許系爭會員保有相對人之會員資格,將有 何重大損害或急迫危險或其他相類之情形而無法事後回復之 情形存在存在,已難認本件有為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  ⒊聲請人主張如未於公告選舉名冊前剔除系爭會員之會員資格 ,將影響後續選舉之公平及公正性,並使相對人之全體會員 權益、政府補助資源之合理分配受到影響,更有可能因後續 之紛爭產生訴訟成本等損害等情,然聲請人並未說明容許系 爭會員保有會員資格,其等將如何可能造成損害,僅泛言如 容許系爭會員保有會員資格即會造成上開損害,亦未提出可 供即時調查之證據釋明可能造成該等損害,自無從比較如不 准許定暫時狀態處分之損害是否重大,是依聲請人之釋明, 亦難認本件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  ⒋綜上,聲請人就請求㈡之聲明既係違反事先裁判禁止原則,且 其所陳各節,亦未能釋明本件有何「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 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定暫時狀態處 分之必要,屬釋明欠缺,非為釋明不足,依上開說明,縱其 於請求㈢陳明願提供擔保,亦不得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從 而,聲請人就請求㈡之聲請,於法尚難認有據,不應准許, 應予駁回。  ㈢綜上所述,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聲請,尚難認有理由,應 予駁回。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方鴻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傅郁翔 附表: 編號 姓名 1 王元山 2 王怡文 3 王政明 4 王炳貴 5 王秋霖 6 王陽正 7 王慶郎 8 何品萱 9 何清榮 10 李大鵬 11 李老松 12 李秀容 13 李明仲 14      李阿年 15 李阿昌 16 李阿讚 17 李窈臺 18 李素娥 19 李樟成 20 柯文鴻 21 柯明宗 22 柯凱翊 23 柯慧雯 24 洪志漢 25 洪秀蘭 26 洪宥坤 27 胡玉鳳 28 胡承祖 29 曹四米 30 曹全富 31 曹俊維 32 陳世文 33 陳世強 34 陳世興 35 陳永川 36 陳玉市 37 陳李美女 38 陳李滿 39 陳秀春 40 陳秀祝 41 陳季鵬 42 陳怡帆 43 陳林阿月 44 陳冠昀 45 陳美安 46 陳美長 47 陳美盛 48 陳美雄 49 陳英織 50 陳順和 51 陳裕明 52 陳詩 53 陳暤 54 陳德發 55 陳蔡妙子 56 陳龔秋子 57 楊心怡 58 楊秋葵 59 楊德源 60 楊龍泉 61 劉郁蘭 62 蔡馨儀 63 鄭文隆 64 賴國龍 65 蘇阿桃

2025-02-05

SLDV-113-全-197-20250205-2

地停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地停字第31號 聲 請 人 陳塏婷 代 理 人 黃煒迪律師 楊雅婷律師 邱暄予律師 相 對 人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代 表 人 湯志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經過:   聲請人任職國防部資通電軍指揮部平安新村職場互助教保服 務中心期間,經調查認有對幼生不當管教,被告於民國113 年11月21日以北市教前字第11331120152號函(下稱原處分 )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第13條第4款、第5款認定聲請人不得 聘任、任用或進用為教保服務人員,並依同條例第40條第2 款規定,裁處聲請人罰鍰新臺幣(下同)40萬元、公告姓名 及教保服務機構名稱,另應於文到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主管 機關開設之幼兒輔導管教課程12小時。聲請人不服提起訴願 ,並向訴願機關申請停止執行(嗣經訴願機關即臺北市政府 認無停止執行之情事而未予准許),並依行政訴訟法第116 條第3項前段規定,向本院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 二、聲請意旨略以:   相對人業已依原處分將聲請人之姓名公布於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幼兒園不適任人員公告專區」,可能導致社會大眾對聲 請人之專業能力及名譽產生質疑,對聲請人工作權及名譽權 有難以回復之損害,故本件確實有急迫情事,縱使將來原處 分經撤銷,上開損害業已造成而顯無回復之實益,況原處分 既已認定聲請人不得聘任、任用或進用為教保服務人員,已 使聲請人暫無從任職於幼教體系,公布聲請人姓名並無助於 公益之實現。至就罰鍰部分,若原處分經訴願機關或行政法 院認定違法,則聲請人預先繳納恐生國家賠償之問題,待訴 願及行政訴訟確定後再為執行,對國家財政並無顯著影響。 是就原處分關於裁處罰鍰40萬元及公布行為人姓名部分,對 聲請人之財產權及名譽權影響甚鉅,且對聲請人具有難於回 復之損害且急迫之情事,爰聲請停止執行。 三、按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原處 分或決定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 停止。……(第3項)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定之 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行政法院亦 得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之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 重大影響者,不在此限。」是原處分或決定原則上不停止執 行,必其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情況緊急,非即時由 行政法院予以處理,否則難以救濟,始得為之。所謂「難於 回復之損害」係指其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在一般社會通念 上,如為執行可認達到回復困難之程度,且其損害不能以相 當金錢填補者而言(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142號裁定 意旨參照)。 四、經查,就聲請人主張原處分對其裁處罰鍰部分,倘執行後獲 得判決撤銷原處分之結果,就該罰鍰之繳納亦屬經濟上之財 產損失,依客觀情形及一般社會通念,並非不能或難以回復 ,亦非不能以金錢估價賠償,難認會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 至公布聲請人姓名部分,名譽權本身受損,在一般社會通念 上,尚非不能藉由金錢賠償獲得救濟,況關於名譽等人格權 之侵害,民法或其他相關法令,亦訂有各種回復原狀之方法 ,亦難認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至聲請人主張原處分既已 認定聲請人不得聘任、任用或進用為教保服務人員,已使聲 請人暫無從任職於幼教體系,相對人於本件爭議釐清前公布 聲請人姓名並無助於公益之實現云云,惟此乃屬本案實體上 爭執,仍有待法院審酌兩造之主張並依相關證據綜合判斷, 而依現有事證,尚無法於本件聲請停止執行程序中,僅憑聲 請人主張就足以認定原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從而,本件 聲請核與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3項停止執行要件不符,不應 准許。 五、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雪玉    法 官 葉峻石    法 官 郭 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2025-02-05

TPTA-113-地停-31-202502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