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曾靖文

共找到 203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110號 113年度聲字第383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廖國坤 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2年度 訴字第147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廖國坤(下稱聲請人)因本院 112年度訴字第1472號之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判刑確 定,請求領回該案扣押物之現金新臺幣(下同)63,300元等 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 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 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要旨參照)。是以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審 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事證調查之必 要性,而為裁量。又如案件已經判決確定,執行裁判除有性 質特殊情形外,原則由檢察官指揮之,同法第457條第1項亦 有明文規定,故確定判決之執行,含案內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是否發還,應由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斟酌; 因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 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612號裁定 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112 年度訴字第1472號案件判決後,公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嗣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525號判決,聲請 人不服提起上訴,業經最高法院以110年度台上字第3392號 判決駁回上訴確定等情,有上開案件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揆諸上開說明,該案既經判決 確定而脫離本院繫屬,由檢察官負責指揮執行,則關於該案 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本院已不得加以斟酌並裁判,應由 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從而,聲請人向本 院聲請發還前述扣押物即現金63,300元,於法不合,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CDM-113-聲-3110-202411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110號 113年度聲字第383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廖國坤 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2年度 訴字第147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廖國坤(下稱聲請人)因本院 112年度訴字第1472號之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判刑確 定,請求領回該案扣押物之現金新臺幣(下同)63,300元等 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 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 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要旨參照)。是以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審 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事證調查之必 要性,而為裁量。又如案件已經判決確定,執行裁判除有性 質特殊情形外,原則由檢察官指揮之,同法第457條第1項亦 有明文規定,故確定判決之執行,含案內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是否發還,應由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斟酌; 因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 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612號裁定 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112 年度訴字第1472號案件判決後,公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嗣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525號判決,聲請 人不服提起上訴,業經最高法院以110年度台上字第3392號 判決駁回上訴確定等情,有上開案件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揆諸上開說明,該案既經判決 確定而脫離本院繫屬,由檢察官負責指揮執行,則關於該案 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本院已不得加以斟酌並裁判,應由 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從而,聲請人向本 院聲請發還前述扣押物即現金63,300元,於法不合,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CDM-113-聲-3839-20241127-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3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邱宥榮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3月 26日113年度簡字第475號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112年度偵 字第45319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   主  文 上訴駁回。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及證據能力部分:  ㈠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第一項之上訴,準用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36 1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361條規定提起二審上訴必須記載 上訴理由及命補正提出上訴理由,而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既 無準用該條規定,則亦無適用刑事訴訟法第367條之逾期未 提出上訴理由可逕行駁回上訴規定之餘地。是對簡易判決提 起上訴,上訴人縱未提出上訴理由,其上訴仍屬合法,二審 法院仍應予以實體審理(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 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40號研討結果參照)。查,上訴人即被 告邱宥榮(下稱被告)具狀表示對原審判決不服,就原審判 決之全部依法提起上訴,其上訴理由後補(見本院簡上卷第 9頁)。嗣被告亦未提出上訴理由,且經本院合法傳喚,於 準備程序及審理期日均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有本院之送達證 書、個人基本資料、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報 到單、準備程序筆錄、審判筆錄及臺灣高等法院前案案件異 動查證作業列印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簡上卷第43至45頁、 第49至51頁、第57至73頁)。然依上開說明,本件上訴仍屬 合法,應由本院為實體判決。  ㈡次按被告於第二審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 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71條定有明文。對 於簡易判決不服而上訴者,準用上開規定,同法第455條之1 第3項亦有明定。查,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於審判期日無 正當理由未到庭,已如前述,爰依前揭規定,不待被告陳述 ,逕由檢察官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合先敘明。  ㈢被告就原審判決所引用具傳聞性質之各項證據資料,並未敘 明對證據能力是否有所爭執(見本院簡上卷第9頁),且於 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期日,經合法傳喚後均未到庭陳述意見 ,堪認被告未於本案言詞辯論終結前就傳聞證據之證據能力 聲明異議。又本院於審理期日依法踐行調查證據程序,檢察 官就上開證據亦表示沒有意見,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 異議。茲審酌該等陳述之情況,並無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 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自均有證據能力。又認定本 案之非供述證據,均與本件事實具有自然關聯性,且查無事 證足認有違背法定程序或經偽造、變造所取得等證據排除之 情事,復經本院依法踐行調查程序,依同法第158條之4之反 面解釋,亦均認有證據能力。 二、經查:  ㈠被告上訴未敘明上訴理由,亦未具體指摘原審判決有何違法 、不當情事。  ㈡然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原審判決以被告所為係犯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項之持有第二級毒品罪,而判處有 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折算1 日,並就被告持有之第二級毒品大麻1包宣告沒收銷燬之, 其認事用法均無違誤。復原審判決審酌被告明知毒品具有成 癮性、濫用性,對人體健康及社會戕害甚鉅,竟無視國家杜 絕毒品犯罪之禁令,猶非法持有毒品,所為實屬不該,惟念 其犯後坦承犯行,尚知悔悟,另斟酌被告自陳高職畢業、入 監前在家裡幫忙從事鐵工工作,當時收入約2至3萬元、小孩 目前由家人幫忙照顧、女友現在已懷孕之智識程度、經濟及 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上開刑度,可見原審判決量 刑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被告犯罪之手段、生活 狀況、品行、智識程度、犯罪所生之危害及犯罪後態度等刑 法第57條各款事由,而為刑之量定,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 無違背公平正義之精神,復無違反比例原則或罪刑相當原則 ,客觀上不生量刑過重之裁量權濫用,自應予尊重。是原審 判決之認事用法、量刑及沒收均難謂有何違法或不當而構成 應撤銷之事由可言。  ㈢從而,原審判決應予維持,故就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論罪 ,除原審判決所引用之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一第3行「於民 國112年9月17月14時15分許」之記載,應更正為「於民國11 2年9月17日14時15分許前某時」外,其餘均引用原審判決之 記載(如【附件】,含檢察官起訴書),被告提起上訴,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4條 、第368條、第371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項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20萬元 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7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宥榮 男 民國00年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南投縣○里鎮○○路000號           (另案於法務部○○○○○○○○附設觀            察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中)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2年度偵字第45319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易字第318號),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邱宥榮持有第二級毒品,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之大麻壹包(含包裝袋壹個,驗餘淨重 零點零伍參公克)沒收銷燬之。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邱宥榮於本院審 理時之自白(見本院113年度易字第318號卷第63頁)外,其 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邱宥榮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 項之 持有第二級毒品罪。爰審酌被告明知毒品具有成癮性、濫用 性,對人體健康及社會戕害甚鉅,竟無視國家杜絕毒品犯罪 之禁令,猶非法持有毒品,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其犯後坦承 犯行,尚知悔悟,另斟酌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稱高職畢業、 入監前在家裡幫忙從事鐵工工作,當時收入約新臺幣(下同 )2至3萬元、小孩目前由家人幫忙照顧、女友現在已懷孕之 智識程度、經濟及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以1,000 元折算1 日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三、扣案之大麻1 包,經送鑑驗結果,確檢出第二級毒品大麻成 分(驗餘淨重0.053公克),有高雄市立凱旋醫院112 年10 月16日出具之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1 份在卷可憑(見11 2年度偵字第45319號卷第123頁),自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18條第1 項前段之規定,沒收銷燬之。上揭毒品之包裝 袋因直接包覆該毒品,其上顯留有該毒品之殘渣,衡情自難 與之析離,當應整體視之為毒品,亦應併予宣告沒收銷燬之 ,至鑑驗耗損之大麻既已滅失,自無庸為沒收銷燬之諭知, 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3 項、第450 條第1項、 第454 條第2 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 項、第18條 第1 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41條第1 項前段,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自判決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陳玉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6  日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之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項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20萬元 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45319號   被   告 邱宥榮 男 25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南投縣○里鎮○○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 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邱宥榮明知大麻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款所管 制之第二級毒品,不得非法持有,竟基於持有第二級毒品大 麻之犯意,於民國112年9月17月14時15分許,在不詳地點, 向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人,取得大麻(檢驗前淨重0.08公 克,檢驗後淨重0.053公克)而非法持有之。嗣因警於112年9 月17日持本署所核發之拘票至臺中市○○區○○路000巷00號4樓 之3拘提邱宥榮之女友史于甄,經史于甄同意搜索,在該處 發現邱宥榮持有大麻1袋、不明菸草1袋、不明粉末(橙色、 綠色)各1袋、吸食器1組、玻璃球7支、吸食器4支、斜尖管2 支、吸食器1個、安非他命殘渣袋3個等,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嘉義縣警察局水上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邱宥榮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邱宥榮上揭持有第二級毒品大麻而遭查獲之事實。 2 另案被告史于甄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持有上開毒品及物品之事實。 3 自願搜索同意書、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照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尿液檢驗報告。 1.被告上揭持有第二級毒品大麻之事實及持有不明菸草1袋、不明粉末(橙色、綠色)各1袋、吸食器1組、玻璃球7支、吸食器4支、斜尖管2支、吸食器1個、安非他命殘渣袋3個等之事實。 2.被告所持有之扣案毒品檢驗結果: (1)被告持有之大麻檢驗前毛重0.549公克,檢驗前淨重0.08公克,檢驗後淨重0.053公克之事實。 (2)不明菸草未檢驗出毒品成分。 (3)綠色不明粉末檢驗不出是否含有毒品成分。 (4)綠色錠劑檢驗出還有第三級毒品硝甲西泮、Mephedrone、Eutylone及第四級毒品硝西泮、2-Amino-5-nitrobenzophenone,檢驗後淨重0.085公克檢出硝西泮與、2-Amino-5-nitrobenzophenone,但無法定量其純質淨重。 (5)橘色粉末(塑膠奶瓶罐裝)檢驗前毛重12.049公克,檢驗前淨重2.070公克、檢驗後淨重1.854公克,檢驗出第三級毒品Mephedrone、Methy1-N,N-dimethy1cathinone,但因未建立相關檢測方法,無法定量其純質淨重。 (6)被告之尿液檢驗報告顯示,大麻代謝物之檢驗結果為陰性,並無施用毒品大麻之情事。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項之持有第 二級毒品罪嫌。扣案之第二級毒品大麻,請依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銷燬。又扣案 之粉橘色粉末、綠色錠劑分別檢驗出含第三級毒品Mephedro ne、Methy1-N,N-dimethy1cathinone及第四級毒品硝西泮、 2-Amino-5-nitrobenzophenone,惟依上開檢驗報告,其純 質淨重未達5公克,是不構成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款 、第6款之持有毒品罪嫌,上開所扣得之第三級毒品、第四 級毒品,另由警方依行政裁處沒入,而扣案之吸食器、玻璃 球、吸食器、斜尖管、殘渣袋等物品,另由被告施用毒品( 由本署以112年度毒偵字第2619號案件偵辦中)之案件聲請沒 收,此處不聲請沒收,又不明菸草、綠色粉末,因未檢驗出 毒品,故不聲請沒收,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2  月  20  日                檢 察 官 陳宜君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10  日                書 記 官 周晏伃 所犯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 持有第一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3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2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7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 2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四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具者,處 1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2024-11-27

TCDM-113-簡上-231-20241127-1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209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國章(原名陳冠彬) 輔 佐 人 即被告之父 陳豪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5 884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國章被訴過失傷害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國章(原名陳冠彬)於民國112年8月 10日晚間9時9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沿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4段自東向西方向直行,駛至臺灣 大道4段與福林路交岔路口,正右轉進入福林路時,轉彎車 未注意禮讓直行車先行,依當時情形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 竟疏未注意右後方之直行車而遽然右轉。適逢告訴人陳明志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妻子即告訴人 黃詩茜沿臺灣大道4段自其右後方直行通過該路口,見狀閃 避不及而撞上被告駕駛之小客車右後輪附近車身,致該機車 人車倒地滑行,告訴人陳明志因而受有左側上臂、左側手肘 、左側踝部、左側足部擦傷之傷害,告訴人黃詩茜因而受有 左側手部擦挫傷、左側手肘、左側肩膀、左側腹壁、左側膝 部擦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 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案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 告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惟犯刑法第284條 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 論。茲因告訴人陳明志及黃詩茜與被告於113年8月9日調解 成立,並具狀撤回告訴,有本院調解筆錄及聲請撤回告訴狀 各1紙附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 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洪佳業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如琳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陳韋仁                 法 官 吳逸儒                 法 官 王宥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6

TCDM-113-交易-2090-20241126-1

交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肇事逃逸罪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83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國章(原名陳冠彬) 輔 佐 人 即被告之父 陳豪麟 上列被告因肇事逃逸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 字第58840號),因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 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訴訟程序(原案號:113年度交 訴字第15號),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陳國章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處 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 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接受法治教育課程貳場次。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陳國章於本院 準備程序時之自白」、「臺中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民 國113年6月7日中市車鑑字第113000657號函檢附鑑定意見書 」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肇事致人傷害 逃逸罪。  ㈡爰審酌被告於發生交通事故且可預見被害人陳明志及黃詩茜 業已受傷之情形下,漠視其法律上所應履行之救助義務,未 停留在現場直到被害人2人得到救護,亦未報警處理,顯有 輕忽他人生命、身體法益之情事,其犯罪之情節非輕,應予 非難;惟被告坦承上開犯行,且已與被害人2人成立調解, 並賠償被害人2人所受損害,請同意法院給予被告緩刑等情 ,有本院調解筆錄及公務電話紀錄表在卷可參,犯後態度尚 可;兼衡被告自陳目前高中休學之教育程度,現無業,目前 無收入來源之經濟狀況,未婚,須由父母照顧之家庭生活狀 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審酌其年齡、職業 、收入、社會地位等節,依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㈢末查,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考量被告因一時失 慮,致罹刑典,惟犯後終能坦承犯行,且業已與被害人2人 成立調解,業經認定如前,被告經此起訴審判科刑,應已足 促其警惕,信無再犯之虞,本院因認上開宣告之刑,以暫不 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併予宣告緩 刑2年。而被告未經思慮即率爾為上開行為,法治觀念仍有 待加強,為警惕被告日後應審慎行事,避免再犯,爰依刑法 第74條第2項第8款規定,命被告應於本判決確定後1年內接 受法治教育課程2場次,俾使被告建立正確法律觀念,再依 刑法第93條第1項第2款規定,宣告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以 啟自新。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之20日內,表明上訴理由, 並附繕本,向本庭提起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洪佳業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如琳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 6 月 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 1 年以 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58840號   被   告 陳冠彬  上列被告因發生交通事故逃逸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冠彬於民國112年8月10日晚間9時9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4段自東向 西方向直行,駛至臺灣大道4段與福林路交岔路口,正右轉 進入福林路時,轉彎車未注意禮讓直行車先行,依當時情形 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右後方之直行車而遽然右 轉。適逢陳明志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 載妻子黃詩茜沿臺灣大道4段自其右後方直行通過該路口, 見狀閃避不及而撞上陳冠彬駕駛之小客車右後輪附近車身, 致該機車人車倒地滑行,陳明志因而受有左側上臂、左側手 肘、左側踝部、左側足部擦傷之傷害,黃詩茜因而受有左側 手部擦挫傷、左側手肘、左側肩膀、左側腹壁、左側膝部擦 傷之傷害。陳冠彬聽聞到車身撞擊及機車倒地之碰撞聲,可 預見已發生交通事故致機車騎士及乘客倒地受傷,竟基於駕 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之犯意,未下 車查看陳明志、黃詩茜2人之傷勢並提供救助、未報警處理 、未留下連絡方式、亦未得傷者同意,即駕車駛離現場而逃 逸。 二、案經陳明志、黃詩茜2人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報 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陳冠彬於警詢中矢口否認上揭犯行,辯稱:我都忘記了 ,我後來發生意外撞到頭部等語,於本署偵查中固不否認於 上揭時間地點駕車右轉並直接駛離等情,惟辯稱:我沒有與 告訴人2人之機車發生碰撞,我當時也不知道有車禍等語。 惟查: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證人即告訴人陳明志、黃詩茜2 人於警詢及本署偵查中證述明確,並有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 六分局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交 通事故補充資料表各1紙、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診斷證明 書2紙、車禍蒐證照片19張、現場監視器錄影光碟1片及翻拍 照片4張存卷可考。被告雖否認與告訴人2人乘坐之機車實際 發生碰撞等語,惟上情經證人即告訴人2人於警詢及本署偵 查中證述明確,證人即告訴人2人之證述互核相符,未見不 可信之處,亦與蒐證照片顯示被告上揭小客車右後車輪附近 及右後車門處、後保險桿處確有多起新、舊損傷等情相符; 且監視器翻拍照片顯示被告係全然打開駕駛座旁之車窗而駕 車,顯見被告對於機車碰撞其車輛、及機車摔車倒地之巨響 ,並無未能聽聞之理,自不能僅憑被告空言辯稱自己沒聽到 碰撞聲而不知悉有車禍云云,即認被告並無發生交通事故後 逃逸之主觀犯意。綜上,被告上揭所辯,應係事後卸責之詞 ,不足採信,其上揭犯嫌應堪認定。 二、按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102條第1項第 7款訂有明文,被告駕車時未應盡上開注意義務以致肇事, 就告訴人2人之受傷結果自有過失。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 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等罪嫌。被告係以1 個過失行為致告訴人2人受傷,致告訴人2人受傷後亦僅有1 個逃逸行為,應為1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請依刑法 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而論以1個過失傷害罪、1個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所涉2罪間, 故意及過失之主觀要素不同,且後者應係另行起意為之,請 予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2  月  22   日                檢 察 官  洪佳業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2   日                書 記 官  邱靜育

2024-11-26

TCDM-113-交簡-837-20241126-2

聲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38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江嘉豪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35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江嘉豪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受刑人江嘉豪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9月確定,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於民國113年10月20日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於其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有關文件後,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DM-113-聲保-389-20241125-1

聲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39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闕啓城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35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闕啓城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受刑人闕啓城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11月確定,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於民國113年10月20日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於 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有關文件後,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DM-113-聲保-391-20241125-1

聲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39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佳欣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執 聲付字第38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佳欣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受刑人黃佳欣前因詐欺等案件,經本院判處 有期徒刑2年3月確定,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於民 國113年10月20日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有關文件後,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DM-113-聲保-390-20241125-1

聲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38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國賢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35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國賢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受刑人蔡國賢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確定,現於法務部○○○○○○○執 行中,於民國113年10月20日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於其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有關文件後,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DM-113-聲保-388-20241125-1

聲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38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璿文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3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璿文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受刑人陳璿文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確定,現於法務部○○○○○○○執 行中,於民國113年10月20日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於其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有關文件後,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曾靖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DM-113-聲保-387-202411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