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難以回復之損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81號 抗 告 人 陳畇錚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王珀良、王健德等人間停止執行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43號 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 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民法第758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第 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得於強制 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債 務人亦否認其權利時,並得以債務人為被告。強制執行法第 15條定有明文。故該條所謂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 強制執行之權利者,係指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所有權、典 權、留置權、質權存在情形之一者而言,並不包括事實上之 處分權在內(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721號、68年台上字第3 190號民事判決先例、107年度台上字第906號民事裁定意旨 參照)。再按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程序開 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明示以不停止執行 為原則。同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回復原 狀等訴訟,如果勝訴確定,債務人或第三人之物已遭執行無 法回復,為避免債務人或第三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必於 認有必要時,始得裁定停止執行。如無停止執行必要,僅因 債務人或第三人憑一己之意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 不僅與該條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 防止債務人或第三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致害及債權人權 益。故受訴法院准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擔保停止執行,須於 裁定中表明有如何停止執行之必要性,始得謂當。而有無停 止執行必要,更應審究提起回復原狀或異議之訴等訴訟之債 務人或第三人之權利是否可能因繼續執行而受損害以為斷。 倘債務人或第三人所提訴訟為不合法、當事人不適格、顯無 理由,或繼續執行仍無害債務人或第三人之權利者,均難認 有停止執行之必要(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787號民事裁 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原法院110年度司執字第1 5545號求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查封之 執行標的即坐落宜蘭縣○○鄉○○○段0000、0000地號土地上之 暫編000建號即門牌號碼宜蘭縣○○鄉○○路0段000巷0號之第3 層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一旦拍賣,勢難回復原狀,伊之 婆婆游寶玉因此事煩惱中風住院,伊亦已對相對人提起第三 人異議之訴,經原法院以113年度訴字第546號案件(下稱系 爭第三人異議之訴)受理在案。為此伊願供擔保,聲請裁定 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原裁定駁回伊之聲請, 顯有未當,爰提起本件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 三、經查,抗告人以其業已向原法院提起系爭第三人異議之訴為 由,聲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情,固據 其提出原法院開庭通知書、自行收納款項收據為證(見本院 卷第37頁至第39頁)。惟依原法院民事執行處113年12月15 日宜院深110司執強字第15545號通知可知,系爭建物係未辦 理建築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不動產(見原審卷第13頁), 僅有事實上處分權,並無所有權,且抗告人並未證明其為系 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依前揭規定及說明,抗告人自無 足以排除系爭執行事件強制執行之權利,系爭執行事件尚難 認有停止執行之必要。是抗告人稱已向原法院提起系爭第三 人異議之訴,故有停止執行之必要云云,尚不足採。從而, 原裁定駁回抗告人停止執行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 旨仍執陳詞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邱 琦               法 官 邱靜琪               法 官 高明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郭彥琪

2025-02-03

TPHV-114-抗-81-20250203-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號 抗 告 人 楊弘名 代 理 人 鄭文龍律師 相 對 人 臺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黃偉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17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222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執本院107年度上易字 第224號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向原 審法院聲請對第三人劉秀緞強制執行遷讓返還臺南市○○區○○ ○段0000○號即永樂市場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之1樓編號00 號、000號舖位(下合稱系爭舖位)予相對人,經原審法院 以109年度司執字第73863號返還攤舖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 行)受理在案。惟抗告人業以系爭建物及系爭攤位為抗告人 所有為由,對相對人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經原審法院分案 113年度補字第1182號(下稱系爭訴訟)審理中,且抗告人 於系爭舖位經營超過30年成為國華街著名小吃,若繼續系爭 執行,將導致抗告人之客戶流失而倒閉,造成抗告人難以回 復之損害,詎原裁定竟以抗告人之損害尚可回復為由,駁回 抗告人停止系爭執行之聲請,應有不當,為此提起抗告,請 求廢棄原裁定,並准抗告人供擔保,於系爭訴訟終結前,停 止系爭執行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又聲請提供擔保為停止執行之 裁定,均須在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之,始有停止強制執行 程序之實益,如強制執行程序業已終結,自無再予裁定停止 執行之必要(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621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執系爭執行名義,向原審法院聲請系爭執行後 ,抗告人提起系爭訴訟審理中等情,雖據本院核閱系爭執行 、系爭訴訟卷無訛,惟系爭執行程序業經原審法院民事執行 處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對劉秀緞執行點交系爭舖位予相對 人完畢而執行終結等情,有系爭執行卷附之是日執行筆錄可 稽,依上開規定及說明,系爭執行程序既已終結而無停止執 行之實益,自無再予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之必要,原裁定駁回 抗告人停止執行之聲請,理由雖有不同,但結論並無二致, 仍應予維持。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並 准停止執行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洪挺梧                    法 官 施盈志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 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1-24

TNHV-114-抗-7-20250124-1

投簡聲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聲請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投簡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林孟蘋 張金能 相 對 人 袁維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 起異議之訴;如以裁判為執行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實 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者,亦得主張之,強制執行法 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同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 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明示以不停 止執行為原則。同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 回復原狀等訴訟如果勝訴確定,據以強制執行之執行名義將 失其效力,為避免債務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故於受訴法 院認有必要時,得裁定停止執行。如果受訴法院認無必要, 僅因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亦須裁定停止執行,無異許可債 務人僅憑一己之意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 條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 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故應認為縱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 仍須受訴法院認有必要者,始得裁定停止執行(最高法院民 國98年5月19日98年度第3次民事庭會議(二)決議參照)。 二、經查,聲請人以相對人執本院113年度投簡字第53號判決( 下稱系爭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4 1649號執行事件對其強制執行,其並已提起本院114年度投 簡第39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下稱系爭異議之訴)為由,聲請 停止執行程序云云。惟聲請人係認系爭判決未審及兩造間成 立默示分管契約之事實,於審判程序上難謂無認事用法上之 瑕疵為由,提起系爭異議之訴,經核該等事由於系爭判決言 詞辯論終結前即已存在,系爭判決已詳為論述何以不予採信 之理由(見系爭判決第10頁至第11頁),則聲請人以系爭執 行名義成立前之事由提起系爭異議之訴,顯與強制執行法第 14條第1項債務人異議之訴所定要件不符,自難僅憑聲請人 已提起系爭異議之訴,逕可認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有裁定 停止之必要,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爰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規 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陳怡伶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洪妍汝

2025-01-24

NTEV-114-投簡聲-1-20250124-1

南簡聲
臺南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南簡聲字第4號 聲 請 人 郭素貞 相 對 人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光華 上列當事人間因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已向鈞院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 訴(114年度南簡字第87號),而鈞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56206 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係執行聲請人於中華郵政股份有限 公司新化郵局之存款,然執行後勢難回復原狀,爰依強制執 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陳明願供擔保請求系爭執行事件於 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語。 二、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固有明文。惟按強制執行程序開 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同法第18條第1項 亦有明定。準此,可知強制執行法明示以不停止執行為原則 ,而該法第18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回復 原狀等訴訟如果勝訴確定,據以強制執行之執行名義將失其 效力,為避免債務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故於受訴法院認 有必要時,得裁定停止執行。如果受訴法院認無必要,僅因 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亦須裁定停止執行,無異許可債務人 僅憑一己之意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條所 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人濫 行訴訟以拖延執行。故應認為縱債務人聲明願供擔保,仍須 受訴法院認有必要者,始得裁定停止執行(最高法院108年 度台抗字第519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所謂必要情形,由法 院依職權裁量定之,法院為此決定時,應就強制執行法第18 條第2項所列訴訟在法律上是否顯無理由,以及如不停止執 行,將來是否難於回復執行前之狀態,暨倘予停止執行,是 否無法防止債務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使債權人之權利無 法迅速實現等各情形予以斟酌,資以平衡兼顧債務人與債權 人之利益(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59號裁定意旨足參) 。 三、經查,相對人執本院民國94年2月18日94年度執吉字第6870 號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對聲請人為強制執行,經本院 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56206號事件受理,又系爭強制執行程 序尚未終結;另聲請人已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由本院114 年度南簡字第87號審理中等情,業經本院調取上開執行事件 、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卷宗查明無訛。次查,系爭執行事件 之執行標的為聲請人對第三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新化郵 局之存款債權,惟存款債權乃消費寄託金錢債權,本質上為 可替代物,縱令不予停止執行,相對人於取得該存款債權後 ,仍得以加計利息償還等額金錢予聲請人之方式回復原狀。 從而,聲請人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核無 必要,其聲請停止執行,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吳金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崇文

2025-01-24

TNEV-114-南簡聲-4-202501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號 聲 請 人 廣豐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景睿 代 理 人 邱筱涵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李秀琴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緣相對人前持本院113年度北聲字第2號確定 訴訟費用額裁定(下稱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對聲請人 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4 6807號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惟相 對人對聲請人是否確有本票債權存在等情,仍有所疑義,是 聲請人已向本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為救濟,經本院以11 4年度重訴字第112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債 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因聲請人所提出之系爭債務人異議之 訴事件如為有理由,則系爭裁定有關訴訟費用額之認定即有 變更之可能,是聲請人爰依法聲請本院裁定系爭強制執行事 件之執行程序應暫予停止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 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明示以不停止執行為原則。同 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回復原狀等訴訟, 如果勝訴確定,債務人或第三人之物已遭執行無法回復,為 避免債務人或第三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必於認有必要時   ,始得裁定停止執行。如無停止執行必要,僅因債務人或第 三人憑一己之意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條 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人 或第三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致害及債權人權益。故受訴 法院准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擔保停止執行,須於裁定中表明 有如何停止執行之必要性,始得謂當。而有無停止執行必要   ,更應審究提起回復原狀或異議之訴等訴訟之債務人或第三 人之權利是否可能因繼續執行而受損害以為斷。倘債務人或 第三人所提訴訟為不合法、當事人不適格、顯無理由,或繼 續執行仍無害債權人或第三人之權利者,均難認有停止執行 之必要。 三、查,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卷宗查明,聲 請人應已向本院提起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應無疑義。 惟查,聲請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聲明,應係請求確認臺 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03號判決所載債權不存在,惟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03號判決應係消極確認之訴   ,難認有執行力可言;又前開判決應已由最高法院以112年 度台上字第2241號裁定駁回確定,已有既判力,是聲請人應 無從於債務人異議之訴中就前開判決之認定再為爭執,從而   ,聲請人據以主張系爭裁定應有妨礙或消滅相對人請求之事 由發生,依卷內現有資訊觀之,難認為有理由。因本件如准 許聲請人提供擔保後停止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將 無異使聲請人得憑一己之意思即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 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   ,且將有拖延執行致損害債權人權益之虞,揆諸前開最高法 院裁定意旨,聲請人本件停止執行之聲請,於法尚有未合, 為無理由,自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5-01-24

TPDV-114-聲-40-202501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1號 聲 請 人 廣豐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景睿 代 理 人 邱筱涵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李秀琴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緣相對人前持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22245號 本票裁定(下稱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對聲請人之財產 為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09年度司執字第73983號 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惟相對人之 本票債權是否確實存在等情,仍有所疑義,是聲請人已向本 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為救濟,經本院以114年度重訴字 第112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債務人異議之 訴事件)。因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倘未暫予停止而 就聲請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將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 ,是聲請人爰依法聲請本院裁定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 序暫予停止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 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明示以不停止執行為原則。同 條第2項所以例外規定得停止執行,係因回復原狀等訴訟, 如果勝訴確定,債務人或第三人之物已遭執行無法回復,為 避免債務人或第三人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必於認有必要時   ,始得裁定停止執行。如無停止執行必要,僅因債務人或第 三人憑一己之意思,即可達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該條 所定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無法防止債務人 或第三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致害及債權人權益。故受訴 法院准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擔保停止執行,須於裁定中表明 有如何停止執行之必要性,始得謂當。而有無停止執行必要   ,更應審究提起回復原狀或異議之訴等訴訟之債務人或第三 人之權利是否可能因繼續執行而受損害以為斷。倘債務人或 第三人所提訴訟為不合法、當事人不適格、顯無理由,或繼 續執行仍無害債權人或第三人之權利者,均難認有停止執行 之必要。 三、查,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卷宗查明,聲 請人應已向本院提起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應無疑義。 惟查,聲請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聲明,應係請求確認臺 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03號判決所載債權不存在,惟 查,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03號判決應係消極確認 之訴,應難認有執行力可言;又前開判決業由最高法院以11 2年度台上字第2241號裁定駁回確定,已有既判力,是聲請 人應無從於債務人異議之訴中就前開判決之認定再為爭執   。因本件依卷內現有資訊依形式觀之,尚無從得有利聲請人 之初步心證,是本件如准許聲請人提供擔保後停止系爭強制 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將無異使聲請人得憑一己之意思即達 到停止執行之目的,不僅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所定原則上不 停止執行之立法意旨有違,且將有拖延執行致損害債權人權 益之虞,揆諸前開最高法院裁定意旨,聲請人本件停止執行 之聲請,於法尚有未合,為無理由,自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5-01-24

TPDV-114-聲-41-20250124-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公共危險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142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陳泰融 代 理 人 張銘珠律師 張進豐律師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對於本院112年 度上訴字第2231號,中華民國112年7月27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 一審案號: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896號,起訴案號: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0831、10832、11376、1644 0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確定判決關於再審聲請人犯刑法第190條之1第6項、第2項之事 業場所負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部分,開始再 審,並停止刑罰之執行。 其他再審及停止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即原確定判決關於水污染防 治法第36條第5項、第3項第2款、第1項事業負責人非法繞流排放 於地面水體之廢水所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管制標準罪部分)。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除有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2項、第3項之情形 外,由判決之原審法院管轄,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26條規定 甚明。所謂判決之原審法院,係指為實體判決之法院而言。 又再審係為排除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違誤所設之非常救濟制度 ;而有罪之判決確定後,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其目 的乃在推翻原確定判決認定之罪與刑,非以該案之罪刑全部 為再審之標的不能克竟全功,是以再審程序之審判範圍自應 包括該案之犯罪事實、罪名及刑。而在上訴權人依刑事訴訟 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刑提起上訴, 第二審為實體科刑判決確定之情形,雖未表明上訴之犯罪事 實、罪名部分,不在第二審法院之審判範圍,惟因第二審應 以第一審判決關於上開部分之認定為基礎,就經上訴之量刑 部分予以審判有無違法或不當,且需待論罪及科刑均確定後 始有執行力。是就該有罪判決聲請再審時,應以第二審法院 為再審之管轄法院,及就第一、二審判決併為審查,否則無 從達再審之目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219號裁定意 旨參照)。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陳泰融(下稱聲請人)因 公共危險等案件,經第一審法院即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1年 度訴字第896號判決聲請人犯刑法第190條之1第6項、第2項 之事業場所負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及水 污染防治法第36條第5項、第3項第2款、第1項事業負責人非 法繞流排放於地面水體之廢水所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管制標 準罪,各判處有期徒刑7月、1年8月,應執行有期徒2年,緩 刑5年,並應向公庫支付新臺幣100萬元後,檢察官僅就第一 審判決關於量刑部分上訴,經本院審理後,以112年度上訴 字第2231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撤銷緩刑之宣告,其餘 駁回上訴,其中事業負責人非法繞流排放於地面水體之廢水 所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管制標準罪部分,嗣經最高法院以11 2年度台上字第4510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聲請人以原確定 判決有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定情形,聲請再審 ,依上開說明,本院為再審之管轄法院,先予敘明。 二、聲請再審意旨略以:  ㈠原確定判決關於刑法第190條之1第6項、第2項之事業場所負 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部分:  ⒈原確定判決固認定聲請人有「疏未注意三德精密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三德公司)之除膜槽蒸氣管年久失修,未定期 維護、檢修或更換管線」之犯罪事實,惟經聲請人事後查詢 結果,發現自民國107年迄今,三德公司設備管理人員每半 年均會同檢查人員檢查廠內設備、拆除、清洗及檢查除膜槽 蒸氣管,且三德公司自107年1月間至112年5月間,以每月1 至2次之頻率,委由專業之維修保養廠商即均輔有限公司( 下稱均輔公司)派專業人員前來定期維修保養鍋爐、除膜槽 蒸氣管等設備,倘發現零件破損,亦由均輔公司更換後向三 德公司請款,有三德公司之設備定期保養紀錄表、均輔公司 出具之切結書、統一發票、陳述書、出貨單、請款明細、應 收帳款等資料可為證。三德公司除膜槽蒸氣管係使用不鏽鋼 材質,抗蝕性強,不易生鏽,且為一般電鍍同業共同使用之 材質,不知何以破裂,聲請人既非專業之鍋爐加熱管、除膜 槽蒸氣管維修保養人員,且委由專業廠商人員保養維護及更 換零件,已盡注意之義務,並無疏未注意之過失。  ⒉聲請人於偵訊時陳稱:過去未曾發生破裂,所以未定期更換 管線等語,然經書記官誤載為:過去未曾發生破裂,所以未 固定維護等語,此有偵訊錄音逐字譯文可證,原確定判決引 用偵訊筆錄之記載,誤認聲請人已經自白,其判斷基準自有 錯誤。   ㈡原確定判決關於水污染防治法第36條第5項、第3項第2款、第 1項事業負責人非法繞流排放於地面水體之廢水所含有害健 康物質超過管制標準罪部分:  ⒈聲請人所經營之三德公司,於110年3月11日因管線破裂而使 除膜槽內藥水外洩約「200公升」,經檢驗其水質所含總鉻 值(1210mg/l)及其他重金屬之數值,竟大於聲請人於111 年1月1日至同年3月15日間,每次排放含有重金屬鉻(46.3m g/l)及磷酸鋁廢液約「500至800公升」之數值,可見其排 放廢水量與受污染水質所含金重屬數值成反比,顯與經驗法 則不符,水質採驗之儀器、方法及過程並非無疑,數值並非 正確,並請函詢主管機關前開檢測數值不符經驗法則之原因 。  ⒉又依環境部「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水質監測歷史數據下 載」及新竹市政府「新竹市自來水供水系統直接供點(民眾 端)監測數據」所示,於111年1月5日及10日、2月9日及22日 、3月9日及15日、4月7日及11日、5月5日及10日、6月13日 及18日,於頭前溪流域湳雅取水口之水質採驗,均未檢出總 鉻、六價鉻,可證聲請人所排放水之總鉻值、六價鉻數值, 並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㈢綜上,原確定判決未審酌前開新事實、新證據,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聲請再審,並停止刑罰之執 行云云。 三、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為受判決人之利 益,得聲請再審:六、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 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 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項第6款、第3項亦有明定。該條(項、款)規定於104 年2月4日修正公布,主要乃為鬆綁實務往昔認為,所謂「新 事實或新證據」,必須具有「新規性」及「確實性」之要件 ,修法後,再審制度不再刻意要求受判決人(被告)與事證 間關係之新穎性,而應著重於事證和法院間之關係,亦即祇 要事證具有「明確性」,不管其出現係在判決確定之前或之 後,亦無論係單獨(例如不在場證明、頂替證據、新鑑定報 告或方法),或結合先前已經存在卷內之各項證據資料,予 以綜合判斷,若因此能產生合理之懷疑,而有足以推翻原確 定判決所認事實之蓋然性,即已該當。申言之,各項新、舊 證據綜合判斷結果,不以獲致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 應是不存在或較輕微之確實心證為必要,而僅以基於合理、 正當之理由,懷疑原已確認之犯罪事實並不實在,可能影響 判決之結果或本旨為已足(即不必至必然翻案、毫無疑問之 程度);反面言之,倘無法產生合理懷疑,不足以動搖原確 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仍非法之所許。至於事證是否符合 明確性之法定要件,其認定當受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 法則所支配。   四、經查:  ㈠本件業經通知聲請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聲請人及代理人 之意見(見本院卷一第259至267頁、卷二第41至43頁),先 予敘明。  ㈡開始再審之部分(即原確定判決關於刑法第190條之1第6項、 第2項之事業場所負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 罪部分):  ⒈原確定判決認定聲請人犯刑法第190條之1第6項、第2項之事 業場所負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係依憑 聲請人之自白,核與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111年8月19日環 水字第113301389號函暨附件二110年3月11日鉻酸疏漏事件 等證據相符,因認聲請人犯此部分犯行,固非無見。   ⒉聲請人於本件聲請再審程序,業提出三德公司之設備定期保 養紀錄表、均輔公司出具之切結書、統一發票、陳述書、出 貨單、請款明細、應收帳款等證據資料,據為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6款發現之新證據。聲請人之代理人於本院訊 問時陳稱:因第一審判處聲請人緩刑,並命聲請人支付公益 金,聲請人原本認為可罰錢了事,經原確定判決撤銷緩刑後 ,才回去找維修紀錄等語(見本院卷一第260頁),可知原 確定判決未審酌上開設備定期保養紀錄表、均輔公司出具之 切結書、統一發票、陳述書、出貨單、請款明細、應收帳款 等證據,衡以聲請人係三德公司負責人,本非專職除膜槽蒸 氣管維修、保養之技術人員,倘其確有責令三德公司人員、 委由均輔公司定期維修保養本案除膜槽蒸氣管,是否仍有「 未定期維護、檢修或更換三德公司除膜槽蒸氣管」之疏失, 即非無疑,經與原確定判決據以認定聲請人犯事業場所負責 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之舊證據綜合判斷結 果,確實有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事實之高度可能性, 影響判決之結果,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 之再審要件。是聲請人此部分所提再審理由,揆諸前揭再審 要件之說明,為有理由,應為准予開始再審之裁定。  ⒊法院認為有再審理由者,而為開始再審之裁定後,得以裁定 停止刑罰之執行,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2項亦有明文。本件 此部分既經裁定開始再審,為避免聲請人因刑之執行而受有 難以回復之損害,爰裁定聲請人就原確定判決關於事業場所 負責人過失犯放流有害健康物質污染水體罪部分宣告之刑罰 ,應併予停止執行。    ㈢再審及停止執行之聲請駁回部分(即原確定判決關於水污染 防治法第36條第5項、第3項第2款、第1項事業負責人非法繞 流排放於地面水體之廢水所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管制標準罪 部分):  ⒈原確定判決認聲請人犯水污染防治法第36條第5項、第3項第2 款、第1項事業負責人非法繞流排放於地面水體之廢水所含 有害健康物質超過管制標準罪,係審酌聲請人之供述、新竹 市政府111年3月31日府授環水字第1110054252號函文暨附件 、111年7月25日府授環水字第1110114153號函、111年8月18 日府授環水字第1110126490號函暨附件、新竹縣政府環境保 護局111年8月19日環水字第113301389號函暨附件、111年9 月2日環業字第1113402633號函、新竹市警察局偵查報告、 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勘驗 筆錄、現場照片暨示意流向圖、車牌辨識系統、道路監視器 畫面、基地台位置統整表暨附件、監聽譯文、車輛詳細資料 報表、行政院環保署111年9月26日環署督字第1111125098號 函文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竹縣竹北市三德公司竹北廠棄置 廢業案查處報告等證據資料,依憑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本 其自由心證對證據予以取捨及綜合判斷,據以認定確有原確 定判決所載此部分犯罪事實,此俱有卷內資料及原確定判決 在卷足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2度上訴字第2231號 全卷核閱無訛。三德公司於110年3月11日因「除膜槽」管線 破裂,導致鉻酸流入管線再隨蒸氣排出管一併流至「現場雨 水溝」(見偵10831卷二第85頁),與聲請人於111年1月間 ,刻意將原存放於「除膜槽」、「鈍化槽」之廢水,抽取、 輸送、排放至排水溝,再順流至「柯子湖溪」(見偵10931 卷二第12頁),其等廢水來源、排放程序及採樣地點均迥然 有別,二者所含金重屬數值,本難互相比擬,況聲請人刻意 排放之廢水,於111年1月30日順流至「柯子湖溪」經採檢時 ,其排放數量縱較110年3月11日為多,然水中所含重金屬業 經柯子湖溪大量溪水稀釋,因而於每公升水中測得較低之重 金屬數值,亦與事理無違,聲請人徒憑己見,任意以此指摘 檢驗數值有誤、原確定判決不當,並無理由。聲請人以前開 數值不符經驗法則為由,請求函詢主管機關,亦無調查之必 要。    ⒉聲請人以「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水質監測歷史數據下載 」及新竹市政府「新竹市自來水供水系統直接供點(民眾端) 監測數據」,作為足生影響判決之重要證據、新證據。此等 事證雖未經原確定判決斟酌,然其採驗時間(111年1月5日 及10日、2月9日及22日、3月9日及15日、4月7日及11日、5 月5日及10日、6月13日及18日)、地點(頭前溪流域湳雅取 水口),與本案「111年1月30日」於「柯子湖溪下游」採樣 之時間、地點,俱不相同,縱頭前溪流域湳雅取水口之水質 採驗均未檢出總鉻、六價鉻,此客觀事證亦無足以反推聲請 人所排放水之總鉻及六價鉻數值,未超過放流水標準。是上 開事證,不論單獨或結合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均無法產生 合理懷疑,尚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而為聲 請人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確實新事證 。  ⒊綜上所述,聲請人所引上開諸項證據及主張,係就原確定判 決已明白論斷審酌之事項再為爭執,或所提出之證據資料, 即使經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均不足以動搖原確定 判決,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之要件均有 不符,從而此部分再審及停止執行之聲請,均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1項、第2項、第434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楊明佳                    法 官 潘怡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思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4

TPHM-113-聲再-142-20250124-1

勞抗
臺灣高等法院

定暫時狀態處分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抗字第92號 抗 告 人 艾睿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Leung Shuk Kam Jacqueline 代 理 人 江孟貞律師 蔡宇峰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林彩鈴間定暫時狀態處分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1月25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勞全字第30號裁定 提起抗告,並聲請停止執行原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及聲請均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於原法院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自民國92年1月1日起 受僱於抗告人,擔任○○○○○一職,每月薪資為新臺幣(下同 )20萬1483元。詎料抗告人於113年5月7日以勞動基準法( 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2項業務緊縮為由,違法資遣相對人 ,相對人已向原法院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訟,業經原法 院以113年度重勞訴字第21號受理(下稱本案訴訟)。抗告 人於113年2月迄至9月間,縱使暫不計入委由人力仲介中勤 公司所聘用人員,至少仍陸續新聘多名員工,可見抗告人以 業務緊縮為由,資遣相對人,顯不合理,相對人所提本案訴 訟有勝訴之望;又抗告人之資本額高達39億8614萬9720元, 繼續僱用相對人並無重大困難;且相對人以抗告人給付之薪 資為唯一收入來源,遭抗告人違法資遣,經濟來源中斷,勞 健保效力併為停止,所受損害重大,足見相對人有持續工作 維持生計之需求;爰依勞動事件法(下稱勞事法)第49條規 定,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等語。原裁定命抗告人於本案訴訟 確定前,應繼續僱用相對人,並按月給付相對人20萬1483元 。 二、抗告及聲請意旨略以:  ㈠原裁定作成前並無給予抗告人任何陳述意見之機會,而准許 相對人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聲請。原裁定顯未充分賦予抗 告人程序保障,有突襲性裁判之情事而有所不當。又相對人 與抗告人已合意終止勞動關係,相對人自不得再向抗告人主 張資遣違法而欲恢復僱傭關係,故相對人所提本案訴訟無勝 訴之望。原裁定未調查相對人是否有維持生計之需求,即驟 認如抗告人停止支付相對人薪資,則相對人便將陷入不能生 活之急迫危險,顯有不當。再者,相對人原職務已因部門裁 撤、人員整編等組織扁平化措施而不復存在,抗告人於資遣 相對人後,係依法令之要求而補充如護理人員、職安人員等 依法應配置之人員,並基於所代理產品之原廠要求,不得不 徵人填補離職人力,否則即會喪失更多之業務,此等乃維繫 相對人業務所不得不為之措施,抗告人繼續僱用相對人實有 困難。爰提起本件抗告,求予廢棄原裁定,駁回相對人定暫 時狀態處分之聲請。  ㈡另因相對人提起本案訴訟,兩造間之信賴關係已然裂解,且 相對人於調解前出具陳報狀要求抗告人提出財報資料,如依 原裁定執行即抗告人繼續僱用相對人,將致生抗告人公司業 務機密外流之難以回復之損害,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2 項規定,請准予於本件抗告事件裁定前,先停止原裁定之執 行。 三、按法院為民事訴訟法第538條第1項及第3項裁定前,應使兩 造當事人有陳述之機會,但法院認為不適當者,不在此限, 民事訴訟法第538條第4項定有明文。其立法意旨在於定暫時 狀態之假處分,往往係預為實現本案請求之內容,為期法院 能正確判斷有無處分之必要,明定法院為裁定前,應使兩造 當事人有陳述之機會。然如法院已得為正確判斷,或認兩造 當事人陳述意見為不當時,依同條項但書規定,亦得不使兩 造當事人有陳述之機會。是於定暫時狀態之處分裁定前,應 否使兩造當事人有陳述之機會,屬法院職權判斷,縱未使之 有陳述之機會,亦難指為違法。本件原法院於為原裁定前, 固未予抗告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惟此應係其已得為正確判斷 ,且考量本件具時效性使然,乃屬其職權之行使,且本件經 抗告後,抗告人業已於其抗告狀內充分陳述其意見(見本院 卷第13至21頁),是抗告人指摘原裁定違反民事訴訟法第53 8條第4項前段規定云云,為無理由,先予敘明。 四、復按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法院認勞工有勝訴之 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得依勞工之聲請, 為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之定暫時狀態處分,勞動事件法第49 條第1項定有明文。揆諸立法理由明載:勞動事件之勞工, 通常有持續工作以維持生計之強烈需求,基於此項特性,於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訟進行中,如法院認勞工有相當程度 之勝訴可能性,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時,宜依保 全程序為暫時權利保護。其規範旨趣非僅暫時性滿足勞工生 活上之急迫需求,尚寓有使勞工繼續工作以維持其職業上技 能及競爭力,涉及其工作權、人格權之保護。上開規定係斟 酌勞動關係特性之特別規定,性質上屬民事訴訟法第538條 第1項所定爭執法律關係及必要性等要件之具體化,法院應 就個案具體狀況,審酌勞工勝訴之望,及對雇主客觀上得否 期待其繼續僱用之利益等情形,為自由之裁量(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抗字第1014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勞動事件審理細 則第80條第2項規定,勞工為勞動事件法第49條第1項之聲請 ,就其本案訴訟有勝訴之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 難,應釋明之。再按所謂釋明,係指法院就某項事實之存否 ,得到大致為正當之心證,即為已足,此與證明須就當事人 所提證據資料,足使法院產生堅強心證,可確信其主張為真 實者,尚有不同。 五、經查:  ㈠關於本案訴訟是否有勝訴之望部分:    相對人主張其自92年1月1日起受僱於抗告人,擔任○○○○○一 職,每月薪資為20萬1483元,嗣抗告人於113年5月7日以業 務緊縮為由,終止兩造間僱傭關係,相對人遂提起本案訴訟 等情,業據相對人提出113年2月27日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 解紀錄、離職/服務證明書、離職證明、被資遣人名單、113 年1月迄今抗告人公司新到職人員名單、抗告人於113年5月7 日寄予相對人之存證信函、113年8月26日艾睿電子總裁暨首 席執行長Sean Kerins專訪報導等件為憑(見原法院卷第17 至35頁),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案訴訟卷宗核閱無訛,堪 認抗告人終止兩造間契約之合法性非無疑義,是相對人就其 本案訴訟有勝訴之望一節已為相當之釋明。抗告人雖稱其與 相對人已合意終止勞動關係,相對人自不得再向抗告人主張 資遣違法而欲恢復僱傭關係,故相對人所提本案訴訟無勝訴 之望等語,抗告人主張兩造係合意終止是否可採,兩造間僱 傭關係是否仍然存在,均屬本案訴訟之實體爭執,尚非本件 保全程序所得審究,附此敘明。  ㈡關於抗告人繼續僱用是否顯有重大困難部分:  1.所謂「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係指繼續僱用勞工 可能造成不可期待雇主接受之經濟上負擔、企業存續之危害 或其他相類之情形(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437號裁定意 旨參照)。  2.相對人主張抗告人為知名國際大企業,財力雄厚,資本額為 39億8614萬9720元,並同時百分之百控制知名企業奇普仕股 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23億元,實收資本額13億1524萬6920 元),聚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20億元,實收資本 額15億3938萬1000元),三間公司法定代理人均為同一人。 以抗告人之資力而言,抗告人繼續僱用相對人並無重大困難 等情,業據其提出相對人、奇普仕股份有限公司、眾興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為憑(見原法院卷 第37至44頁),足徵抗告人屬具相當規模、資金龐大之企業 。而相對人之月薪為20萬1483元,有其所提離職/服務證明 書可稽(見原法院卷第19頁),該薪額與抗告人之營運資金 相較,尚非鉅額。據上,堪認相對人就抗告人於本案訴訟審 理期間以每月20萬1483元之薪資繼續僱用相對人非顯有重大 困難一節,已為釋明。  3.抗告人復稱其係因業務緊縮而進行部門整併,相對人原職務 已因部門裁撤、人員整編等組織扁平化措施而不復存在,抗 告人之所以於資遣相對人後,係依法令之要求而補充如護理 人員、職安人員等依法應配置之人員,並基於所代理產品之 原廠要求,不得不徵人填補離職人力,抗告人繼續僱用相對 人實有困難云云。惟依抗告人上開所言,抗告人已自承其有 徵人填補離職人力之情,又縱相對人原職務因抗告人裁撤部 門等措施而不存在,惟依相對人聲請狀所載,相對人任職期 間曾擔任OO○○、○○○○○○、○○○○○○、○○○○○○、○○○○○○○○、○○○○ ○OOO○○○○○○○○○○○○○,且曾經管理領導之部門除了○○○○外, 亦曾帶領過○○○○/○○○○○○(000/00)、○○○○○○(000)、○○○○○○(0 0000000 00000000)等(見原法院卷第9至10頁),所得提供 勞務之部門應不限於○○○○。參以113年8月26日艾睿電子總裁 暨首席執行長Sean Kerins專訪報導記載:「…艾睿自1980年 代進入台灣市場以來,透過2005年併購奇普仕、2015併購聚 興科技,豐富了更廣泛的本地供應商與客戶組合,推動台灣 市場營收的持續成長。…他表示,通路市場將持續整併,艾 睿未來將以互補或加速公司的成長為考量來進行併購,特別 是在設計服務或IP&E業務方面能為公司提供加值的」等語( 見原法院卷第33、34頁),則以抗告人公司業務持續成長, 甚至有繼續併購他公司之計劃之情為判斷,抗告人暫時繼續 僱用相對人,並未造成不可期待抗告人接受之經濟上負擔。 抗告人上開所辯,為無可採。  4.抗告人再辯稱原裁定未調查相對人是否有維持生計之需求, 即驟認如抗告人停止支付相對人薪資,則相對人便將陷入不 能生活之急迫危險,顯有不當云云。惟按勞事法第49條第1 項所定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之定暫時狀態處分,僅須勞工提 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有勝訴之望,及雇主繼續僱用非顯 有重大困難,即應准許,不得以勞工生活未陷於困難而否定 勞工此項權利。抗告人此部分抗辯,亦無足取。  5.綜上,本院斟酌抗告人因定暫時狀態之處分,雖須支出薪資 之人事成本,及有人員配置及工作事項調整等不便,然相較 於相對人因失去工作將可能造成之人格及經濟上損害而言, 輕重仍屬有別。且相對人已就本案訴訟有勝訴之望及抗告人 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為相當釋明之情,認相對人請求抗 告人於本案訴訟終結確定前,繼續僱用相對人,並按月給付 相對人薪資20萬1483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另按「抗告,除別有規定外,無停止執行之效力」、「原法 院或審判長或抗告法院得在抗告事件裁定前,停止原裁定之 執行或為其他必要處分」,為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1項、第 2項所明定。然該規定係以原裁定執行之結果將導致抗告人 受不易回復之損害時,始應兼顧其利益,許法院或審判長斟 酌情形而為停止原裁定執行之裁定(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 第504號裁定意旨參照)。抗告人稱相對人提起本案訴訟, 兩造間之信賴關係已然裂解,且相對人於調解前出具陳報狀 要求抗告人提出公司財報資料,如依原裁定執行即抗告人繼 續僱用相對人,將致生抗告人公司業務機密外流之難以回復 之損害,故聲請於本件抗告事件裁定前,先停止原裁定之執 行等語。惟相對人提起本案訴訟,本係其憲法訴訟權之合法 行使,至抗告人所稱相對人索取其公司之財報資料一節,依 抗告狀所載「…相對人前於113年9月18日於本案訴訟提出民 事陳報狀表示:『在進行調解程序之前,被告(按:即抗告 人)至少應先提出……(略)等財報資料,供原告(按:即相 對人)檢視,在財務報表已完整提出,未有所隱匿情況下, 衡情兩造始能公平、合理進行調解程序』」等語(見本院卷 第14頁),可知相對人係為因應調解程序而要求抗告人提出 公司財務報表,而本案訴訟前之調解程序業已終結,目前進 行訴訟程序中,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可按(見本院卷第87頁 ),即無所謂提出財報資料以進行調解程序之問題。抗告人 稱其繼續僱用相對人,將致生公司業務機密外流之難以回復 之損害,而聲請於抗告事件裁定前停止原裁定之執行,核未 可取。 七、綜上所述,相對人已釋明就本案訴訟有勝訴之望,且抗告人 繼續僱用相對人非顯有重大困難,則原裁定准許相對人之聲 請,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抗告人聲請於抗告事件裁定前停止原裁 定之執行,亦無理由,應併予駁回。 八、據上論結,本件抗告及聲請均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雯惠               法 官 宋泓璟               法 官 戴嘉慧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莊昭樹

2025-01-24

TPHV-113-勞抗-92-202501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23號 聲 請 人 湯家凱(原名:湯健東) 相 對 人 劉文娸 劉家豪 上 二 人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劉謹萱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壹拾玖萬元後,本院一百一十三年度司執字 第四一六九號給付扶養費等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 院一百一十三年度訴字第七二一三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 定或因和解、撤回起訴而終結前,應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再法院定擔保金額而 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 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故應斟酌該債權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 受之損害,以為衡量之標準,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 為依據,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在執行名義 命為金錢給付之情形,係指債權人因停止執行延後受償,未 能即時利用該款項所可能遭受之損害而言(最高法院108年 度台抗字第940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4169號給付扶養費等 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名義所憑債權有 消滅事由,聲請人業另行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而系爭執行 事件查封之財產一旦遭收取,勢難回復原狀。為此,聲請人 願供擔保,聲請准予裁定系爭執行事件於上開債務人異議之 訴判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語。 三、經查:  ㈠相對人前執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05年度家親聲抗字第12號裁定 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對聲請人為強制執行,聲請執行之 債權額為新臺幣(下同)83萬4,592元(計算式:7萬4,353 元+9萬1,564元+1萬9,204元+2萬9,881元+18萬9,765元+29萬 9,385元+5萬604元+7萬9,836元=83萬4,592元),經系爭執 行事件受理在案,且該執行程序尚未終結,另聲請人所提債 務人異議之訴,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7213號案件受理在 案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案卷、該債務人 異議之訴卷宗核閱無訛;而聲請人所提起前揭債務人異議之 訴事件,依形式觀之,難認有顯無理由情形,系爭執行事件 倘未暫予停止執行,確將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是聲 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核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可能損失,應係其未能即 時就上開執行標的債權83萬4,592元取償之此期間利息損害 ,而本件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經本院於11 4年1月20日裁定核為83萬4,592元,未逾150萬元,為不得上 訴第三審之案件,參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 一、二審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辦案期限分別為2年、2年6個 月,共計4年6個月,再加計各審級之送達、上訴及分案等期 間,據此推估聲請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獲准停止執行,因 而致相對人之執行延宕期間約為4年8個月即56個月,故相對 人因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所受可能損害額約為19萬4,738元 【計算式:83萬4,592元×5%÷12×56=19萬4,738元,元以下四 捨五入】,是本院認聲請人供擔保金額以19萬元為適當,爰 酌定如主文所示之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宛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李品蓉

2025-01-23

TPDV-113-聲-723-202501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10號 聲 請 人 朱紀周 代 理 人 林聖鈞律師 相 對 人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光華 相 對 人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貳佰貳拾柒萬陸仟元後,本院一百一十三年 度司執字第一四一九六六號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含併案之本 院一百一十三年度司執字第一七一一八五號執行事件),對於聲 請人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百一十三年度重訴字第一二一七 號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判決確定或因和解、撤回起訴而終結前 ,應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再法院定擔保金額而 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 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 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 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 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要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41966號清償借款強 制執行事件(另有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71185號執行事件 併案執行,下合稱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名義所憑債權業已 消滅,聲請人並另行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而系爭執行事件 查封之財產一旦遭執行,勢難回復原狀。為此,聲請人願供 擔保,聲請准予裁定系爭執行事件於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判 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語。 三、經查:  ㈠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尚未終結,另聲請人所提債務人異 議之訴,經本院以113年度重訴字第1217號案件受理在案等 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案卷、該債務人異議 之訴卷宗核閱無訛。另聲請人所提起前揭債務人異議之訴事 件,依形式觀之,難認有顯無理由情形,而系爭執行事件倘 未暫予停止執行,確將造成聲請人難以回復之損害。是聲請 人聲請停止執行,核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可能損失,應係其未能即 時就執行標的物受償之此期間利息損害,查聲請人於系爭執 行事件遭扣押如附表所示標的物,總計為新臺幣(下同)73 8萬3,035元,業經本院調取系爭執行卷宗核閱無訛。而本件 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經本院核定為1億8,494 萬2,408元,已逾150萬元,為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參考各 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一、二、三審通常程序審 判案件之辦案期限分別為2年、2年6個月、1年6個月,共計6 年,再加計各審級之送達、上訴及分案等期間,據此推估聲 請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獲准停止執行,因而致相對人之執 行延宕期間約為6年2個月即74個月,故相對人因聲請人聲請 停止執行所受可能損害額約為227萬6,436元【計算式:738 萬3,035元×5%÷12×74=227萬6,436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是本院認聲請人供擔保金額以227萬6,000元為適當,爰酌定 如主文所示之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宛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李品蓉 附表:(以下金額未表明幣別者均為新臺幣) 編號 種類 金額 備註 1 臺北體育場郵局存款 355元 未達最低執行金額,無從扣押。 2 保單 保單編號 保單名稱 預估解約金數額 備註 0000000000 新光人壽美利好鑽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還本保險 468萬8,755元(14萬3,343.16美元) (以起訴日即113年12月5日臺灣銀行牌告美元兌換新臺幣現金賣出匯率32.71元計算,元以下四捨五入) AG00000000 新光人壽防癌終身壽險 23萬1,618元 AT00000000 新光人壽年年如意終身壽險 182萬7,459元 00000000 凱基人壽壽險_限期繳費終身壽險乙型 63萬5,203元 總計 738萬3,035元

2025-01-23

TPDV-113-聲-710-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