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發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號 聲 請 人 朱珮華 上列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本院113年度重訴字第1號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案件被告陳傳展之配偶,因該案扣押之車牌號碼00 00-00號車輛為其所有,且為其家庭日常生活所需之物,爰 請求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具體發展、事實調查結果,予以審酌。 三、經查,本院113年度重訴字第1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被告 陳傳展經偵查機關扣押前揭車輛在案,有海巡署偵防分署澎 湖查緝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附 卷可稽。因上開案件目前尚在審理中,前揭車輛是否會成為 該案證據、是否會另行宣告沒收,均無定論,而有隨訴訟程 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是為確保日後審理之需及保 全證據,仍有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不得先行裁定發還。從 而,聲請人本件聲請,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王政揚                  法 官  費品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杜依玹

2025-02-26

PHDM-114-聲-9-20250226-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49號 聲 請 人 張長發 代 理 人 曾大殷 相 對 人 陳益智 簡玉芬 陳孜亘 陳晁陽 上 二 人 共同監護人 沈宏懷 相 對 人 沈言安即沈廷柔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 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 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 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返 還擔保金。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陳益智等五人間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前遵鈞院106年度重訴字第1018號 民事判決,為免為假執行,曾提存擔保金新臺幣(下同)12 ,298,154元,並以鈞院108年度存字第848號提存事件提存在 案;茲因兩造間之訴訟業經判決確定,復經聲請人定20日以 上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等情,爰聲請發還擔保 金等語。 三、查本件聲請人雖於訴訟終結後,以郵局存證信函催告相對人 就其因免為假執行所受損害行使權利,惟催告行使權利函送 達相對人陳孜亘、陳晁陽、沈言安即沈廷柔之戶籍址分別為 「新北市○○區○○○街00號」、「臺北市○○區○○街0○0號3樓」 ,嗣均經招領逾期退回,此有郵局存證信函及退件信封為證 ,復經本院函請警局查明前開相對人之居住事實,均經警局 函復前開相對人並無居住於現址,此亦有警局查訪紀錄表附 卷可稽。是以,該催告函並未合法送達前開相對人,難認聲 請人已合法催告前開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又據聲請人 所陳,本件復無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或供擔保人證明受擔 保利益人同意返還之情形,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請發還 擔保金,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五庭 司法事務官 李思賢

2025-02-25

PCDV-113-司聲-49-20250225-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0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呂志鵬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本院案號:113年度重 上更一字第3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7號案件所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准 予發還呂志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呂志鵬業經判 決無罪確定,於本案偵查中為警所扣押之如附表所示之物, 與本案無關,未經法院諭知沒收,信無繼續扣押之必要,為 此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其係贓物 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317 條前段、第1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犯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涉犯貪污治罪 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項之對於違背職務行為交付賄賂罪嫌 ),前於民國107年9月10日,經調查局調查人員依法執行搜 索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一情,有法務部調查局嘉義縣調查站 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及本院贓 證物品保管單可稽。而聲請人業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8年 度訴字第755號判決判處無罪,經上訴本院109年度上訴字第 1078號駁回檢察官此部分上訴後,經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 字第724號駁回上訴確定(同案被告黃敬植部分則尚未確定 );附表所示查扣之上開扣案物,上述判決未認與本案有涉 ,而未宣告沒收;是上開扣押之物非違禁物、供犯罪所用或 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 收,已無留存之必要,且無其他第三人出面對該等扣押物主 張權利,揆諸前揭規定,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 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張 震                    法 官 黃裕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翁倩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附表:

2025-02-25

TNHM-113-聲-1203-20250225-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4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李姍芸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金 訴字第2188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iPhone15 pro手機壹支(含SIM卡壹張)准予發還李姍芸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李姍芸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 例等案件,經扣押iPhone15 pro手機1支(含SIM卡1張), 未經法院判決諭知沒收,爰請求准予發還上開扣案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317條前段、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歸仁分局查扣iPhone15 pro手機1支(含S IM卡1張),有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歸仁分局搜索扣押筆錄、 扣押物品目錄表附卷可稽。嗣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起訴,並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以113年度金訴字 第2188號判決有罪在案,後經被告李姍芸提起上訴。而上開 手機未經檢察官作為本案證據之用或聲請宣告沒收,有本案 起訴書1份附卷可佐,另上開手機經本院審理後亦認無證據 顯示該手機與聲請人被訴犯行具直接關聯,而不予宣告沒收 ;復經本院徵詢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意見結果,檢 察官亦回覆對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物無意見等語,有本院11 4年2月18日徵詢意見書1紙附卷可稽,是上開扣案物即無於 本案沒收之法定事由,亦無可供作本案證據使用之情形,故 本案雖尚未確定,然因上開扣案物已無留存之必要,聲請人 聲請發還,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黃毓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歐慧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NDM-114-聲-249-20250225-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威麟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4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Iphone 7 PLUS手機1支、Iphone 12 Pro手機1支,准予發還 劉威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劉威麟(下稱被告)因本院11 3年度原金訴字第4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 第三分局扣押其所有之Iphone 7 PLUS手機1支、Iphone 12 Pro手機1支,案經無罪判決確定,該2支手機未經諭知沒收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係指非屬本案得沒收之物,或該扣押物作為證據之必要性不足,或不能證明與行為人之犯罪行為有關者而言;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於民國110年8月16日為警扣 得其所有之Iphone 7 PLUS手機1支、Iphone 12 Pro手機1支 機)1支,有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扣押筆錄暨扣押物 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在卷可稽(偵一卷第167-173頁)。 被告所涉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4號判決無 罪後,該案件判決書業於113年9月11日送達由檢察官收受, 上訴期間已於113年9月30日屆滿,檢察官並未提起上訴,是 上開加重詐欺等案件已經確定,有各該判決書及送達證書附 卷可憑。被告上開案件既經判決無罪確定,扣案手機亦未經 諭知沒收,難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被告聲請發還扣案手機 2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17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欽賢                  法 官 盧鳳田                  法 官 王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張怡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5

TNDM-114-聲-179-2025022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7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郭明翰 被 告 余梓崗 上列聲請人即具保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21 8號),聲請返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明翰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貳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具保人郭明翰因被告余梓崗所涉11 1年度訴字第1218號詐欺等案件,於民國112年7月12日繳納 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萬元,該案業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 年度上訴字第1973號判決確定在案,被告現已入監執行中, 請准予發還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 發還;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 依前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刑事訴訟法 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所謂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參酌刑事訴訟法第31 6條前段規定,乃指經諭知無罪、免訴、免刑、緩刑、罰金 或易以訓誡或第303條第3款、第4款不受理之判決而言。 三、經查,本件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於民國112年6月16日通緝到 案,經本院訊問及審酌全案卷證後,裁定被告羈押,嗣於11 2年7月12日辯論終結後當庭命被告以2萬元交保,並由聲請 人於同日出具現金保證後,將被告釋放,有本院112年7月12 日審判筆錄、刑事被告保證書、本院當庭釋放被告通知書在 卷可參(見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218號卷第261至281頁)。 而被告所涉上開案件經被告上訴後,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 度上訴字第1973號判決確定在案,並入監執行,有上開刑事 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並經本院調 閱該案卷宗核閱無訛,是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 即應免除具保之責任。 四、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已繳納之保證金,核無不合,應予准 許,並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就其實收 利息,併發還之。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2-25

TYDM-114-聲-577-20250225-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34號 聲 請 人 李奧貝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真 相 對 人 吳美瑩 許碧如 許珮甄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803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600,000元,就相對人吳美瑩、許碧如、許珮甄之部分 准予返還。 聲請費用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 條準用第104 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 利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 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 返還擔保金。次按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 所供擔保之場合,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該假扣 押或假處分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 裁定為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 假處分之執行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 損害額既尚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必待供擔保人已 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 87年度台抗字第234 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遵鈞院109年度司裁全字第979 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 並以鈞院109年度存字第1803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嗣因相 對人許碧如、許珮甄同意聲請人取回前開擔保金,聲請人並 已具狀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復經聲請人定20日以上期間催 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吳美瑩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等情,為 此提出提存書、相對人出具之同意書及印鑑證明書,爰聲請 發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依本院109年度司裁全字第979號民事裁定提存 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相對人即受擔保利益人許碧如、許珮 甄已同意聲請人取回前開擔保金等情,其證據如前所述,並 經調閱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803號提存卷宗查明屬實。另聲 請人已撤回對相對人吳美瑩之假扣押執行,按諸上開說明, 應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結 」情形,又聲請人亦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以臺北信維郵局 第020652號存證信函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相對人吳美瑩行 使權利,而吳美瑩收受後迄未行使權利,復有存證信函暨回 執正影本、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4年1月23日士院鳴文字第11 47005521號函、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4年2月8日北院縉文查 字第1149016157號函及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附卷足憑,經 調閱本院109年度司裁全字第979號、109年度司執全字第413 號等相關卷宗審核,揆諸首開說明,聲請人之聲請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吳嘉雯

2025-02-25

PCDV-114-司聲-34-20250225-2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8號 聲 請 人 鄭姿婷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沅學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113年度訴 字第28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吳沅學、聲請人鄭姿婷曾經臺 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扣押所有扣押聲所有之ACER電腦、行動硬 碟、iPhone手機、vivo手機等物,因該案已確定,並未諭知 沒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 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 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事訴 訟法第142條規定意旨,案件既經判決確定,全案卷證已移 由檢察官依法執行,則其扣押物是否有留存必要,自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12號裁判意旨參照)。再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 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 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經本院 於民國114年1月7日以113年度訴字第28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6月,於同年2月19日確定、同年2月20日送執行等情,有 本院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可參,且全案卷證已移由檢察官執行 ,即脫離法院繫屬。依上開說明,扣案之ACER電腦、行動硬 碟、iPhone手機、vivo手機等物,是否有留存或發還之必要 ,本院已無從辦理,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 理。是本件聲請發還扣押物,即非適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羅貞元                              法 官 洪振峰                                        法 官 郭世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呂 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MLDM-114-聲-78-202502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05號 聲請人 即 選任辯護人 許博森律師 陳羿蓁律師 被 告 呂紹宇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 金訴字第165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物,准予發還呂紹宇。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如附件)。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 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 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 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呂紹宇因涉嫌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即 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656號,經警方於民國113年9月27日 ,在桃園市○○區○○街00巷00號執行搜索並查扣如附表所示之 物,此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搜索筆錄、扣押筆錄、 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參。上開案件業經本院言詞辯論終結 ,本院審酌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物,非屬違禁物,亦非供本 案犯罪之用或有作為證據使用之必要性,且未經本院上開判 決宣告沒收,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依前揭規定及說明 ,此部分聲請為有理由,應予發還被告。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七庭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林欣儒                   法 官 林莆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數量 備註 1 iPhone手機1支 IMEI碼:000000000000000 2 點鈔機1臺 3 代購數位資產契約書16份(其中15份為空白) 4 Lexus汽車1輛 5 耳機1副

2025-02-24

TYDM-113-聲-4205-2025022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號 聲 請 人 陳永盛 被 告 施文香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905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陳永盛。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永盛(下稱聲請人)遭扣押如附表 所示之物,經法院審理後未宣告沒收該等物品,自無留存上 開扣押物之必要,爰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 訟法第317條前段、第1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為警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有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及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等在卷可 稽。聲請人所涉詐欺等案件,業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0年度偵字第9884號、109年度偵字第20496號、109年 度偵字第20497號為緩起訴處分,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在卷 供參。又本案經原審判決時,並未諭知沒收如附表所示之物 ,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682號判決附卷可憑。 上開扣案物既未經原審諭知沒收,且非違禁物,應無留存作 為證據之必要。又除聲請人外,並無第三人就上開扣押物主 張權利。是以,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之物,經核於法 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李東柏                    法 官 鍾佩真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備註(卷證出處) 1 行動電話門號0000000000號 1台 陳永盛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原審111年度審訴字第672號卷第155頁) 2 電腦主機 2台 同上 同上 3 監視器螢幕 2台 同上 同上 4 監錄系統主機 1台 同上 同上 5 鴻安中醫診所病歷表 20張 同上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原審111年度審訴字第672號卷第157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洪孟鈺

2025-02-24

KSHM-114-聲-16-20250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