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起訴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公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訴字第1406號 原 告 李賡鋕 上列原告因公司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1項規 定:「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 一、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機關或其他 團體者,其名稱及所在地、事務所或營業所。二、有法定代 理人、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其姓名及住所或居所。三、有訴 訟代理人者,其姓名及住所或居所。四、應為之聲明。五、 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述。六、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 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 因事實,同法第105條第1項亦有明文。以上為必須具備之程 式。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 ,而未遵期補正者,依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本院收文日)起訴時, 未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亦未依 同法第105條、第57條規定記載被告及其代表人姓名、表明 訴訟種類、應為之聲明、訴訟標的、檢具原處分書及訴願決 定,經本院審判長於113年12月24日以裁定命於7日內補正前 開事項,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27日合法送達原告,有送達 證書(本院卷第29頁)在卷可稽。惟原告迄未繳納裁判費, 亦未補正前開事項,有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臨櫃繳 費查詢清單及收文明細表可稽(本院卷第31-41頁)。原告 逾期未補正,其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結論: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郭淑珍 法 官 張瑜鳳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李宜蓁

2025-02-05

TPBA-113-訴-1406-20250205-1

南小
臺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南小字第3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被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即吳清輝之遺產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蔡奇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起訴不合法或不備其他 要件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 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 6款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僅繳納支付命令裁判費新臺幣(下同)500元 ,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6日以114年度南小字第3號裁定限 原告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1,050元,該裁定已於11 4年1月8日送達原告,然其逾期迄未補正等情,有送達證書 、本院臺南簡易庭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卷可稽。依 前揭法條規定,原告之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 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施介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怡嘉

2025-02-05

TNEV-114-南小-3-20250205-2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1號 抗 告 人 彭秀菊 相 對 人 孫鉦硯 上列抗告人因與孫鉦硯間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6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990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雖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收受原法院所為 補繳新臺幣(下同)11,494元裁判費之民事裁定,惟因伊已 聲請訴訟救助,直至同年11月7日方遭駁回;而伊聲請之訴 訟救助遭駁回時,上開補費裁定所定繳費期限即113年11月4 日早已逾期而無法繳款。伊有於113年11月4日先電聯書記官 經書記官告知訴訟救助仍在調查中,待調查後再回覆逾期繳 款處理方式,又因伊不諳法律,直至113年12月11日收受原 裁定方知仍需依前揭補費裁定繳納裁判費用,伊仍願意繳納 上揭裁判費用,並將竭力籌足前述裁判費數額,爰先依法抗 告希望能求得一個公平審判之機會等語。 二、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2節之相   關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定有明文。而原告起訴同時聲請訴訟救助,於駁回其訴訟救 助聲請裁定經合法送達後,如已逾相當期間,仍未繳納裁 判費,自可不另酌定期間命其補繳裁判費,而逕行駁回原告 之訴(最高法院70年台再字第194號民事判決先例略同此旨 )。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起訴,請求相對人應給付其106萬元本息 ,經核上開訴訟標的金額應繳納裁判費11,494元,惟未據抗 告人繳納。經原審於113年10月21日以113年度補字第917號 裁定命抗告人於收受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抗告人已於113年 10月23日收受上揭補費裁定。抗告人雖於113年10月29日聲 請訴訟救助,惟業經原審以該院113年度救字第50號裁定, 於113年11月5日駁回其訴訟救助之聲請確定。既抗告人於原 審駁回其訴前仍未補繳上開裁判費,有原審送達證書、查詢 簡答表、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可稽,並有 訴訟救助事件卷宗可供核對,其訴難認合法,應予駁回。是 原審以抗告人未依限繳納裁判費,所提訴訟因欠缺必備程式 ,以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所提之訴,核無不合,抗告人提起本 件抗告,自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抗告人所稱本件原起訴 之請求如遭駁回,可能因時效消滅無法求償等情,因此為實 體審酌及抗辯事項,在抗告人所為起訴不合法之情形下,非 本院可得審究;又抗告人非不得再尋其他請求權基礎另向相 對人為主張請求,故抗告人此部分之主張,難為其有利認定 之處,併敘明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宜芳                   法 官 徐彩芳                   法 官 李怡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梁雅華

2025-02-05

KSHV-114-抗-31-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字第140號 原 告 賀聖淯 住○○市○里區○○路00○0號3樓 上列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函轉起訴狀於本院,核有下列程式上之欠缺,茲依行政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之,逾 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本件訴訟,特此裁定。 應補正事項: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1款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 臺幣三百元(如有起訴不合法而不能補正之情形,例如未經 裁決而提起撤銷訴訟,縱使繳費仍將予駁回,請妥適考量) 。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105條、第237條之1規定,應具狀 表明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裁決書」文號),並附具裁決書 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法 官 劉正偉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季吟

2025-02-05

TPTA-114-交-140-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領事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923號 原 告 廖本祺 被 告 外交部 代 表 人 林佳龍(部長) 訴訟代理人 王歧正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領事事務事件,原告不服行政院中華民國113 年5月10日院臺訴字第1135008460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106條第1項前段規定,提起同法第4條、第5 條之訴訟,除別有規定外,應於訴願決定書送達後2個月之 不變期間內為之;起訴逾越法定期限者,依同法第107條第1 項第6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緣原告與越南籍DINH THI NHAI(丁氏桂)於民國112年7月1 1日在越南辦理結婚登記,嗣丁氏桂持結婚證書向我國駐胡 志明市辦事處(下稱駐處)申請來台依親居留簽證,並與原 告共同申請結婚文件證明及結婚面談;駐處鑒於該等文件申 請驗證之目的係為辦理戶籍登記及據以申請依親居留簽證, 爰就簽證及文件驗證申請案併予審查。經駐處與原告及丁氏 桂面談並查核相關文件後,因雙方對於結婚重要事實陳述不 一或作虛偽不實陳述,難以判斷申請來台目的之真實性,駐 處認有違我國利益之虞,乃以112年11月23日胡志字第11212 835920號函駁回丁氏桂簽證申請,並以同日胡志字第112128 35920A號函(下稱原處分)不予受理文件證明申請。原告不 服原處分,向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下稱領務局)提出異議, 經該局函轉駐處後,駐處認原告所提異議無具體新事證,乃 於113年1月8日以胡志字第11312800430號函維持原不予受理 之決定。原告不服,提起訴願,經遭駁回,乃提起本件行政 訴訟。 三、本院查:  ㈠原告於113年5月23日收受訴願決定,有送達證書(訴願不可 閱卷第2頁)可稽;訴願決定明白教示如不服訴願決定,得 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有訴 願決定書可稽(本院卷第45頁),則原告於收受訴願決定書 之次日起算2個月,其住所在桃園市加計在途期間3日,並因 期間末日113年7月27日為週六而以次一工作日代之,故原告 至遲應於113年7月29日(週一)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惟原 告不服訴願決定,遲於113年7月31日始寄發「訴願書」予本 院,有普通掛號郵件信封可稽(本院卷第17頁),經本院於 113年8月1日收受(本院卷第11頁),本院於同年月5日以電 話向原告確認無訛,有電話紀錄可憑(本院卷第19頁)。綜 上,原告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已逾起訴法定不變期間,其起訴 自非合法,且其情形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㈡按現行訴願法第91條規定:「(第1項)對於得提起行政訴訟 之訴願決定,因訴願決定機關附記錯誤,向非管轄機關提 起行政訴訟,該機關應於10日內將行政訴訟書狀連同有關資 料移送管轄行政法院,並即通知原提起行政訴訟之人。(第 2項)有前項規定之情形,行政訴訟書狀提出於非管轄機關 者,視為自始向有管轄權之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第1 項規定就訴願決定機關之附記錯誤所定之補救辦法,第2項 規定依錯誤之教示所為之行為,視為自始向有管轄權之機關 提起行政訴訟,以保障行政訴訟人之權益(立法理由參照) 。是於訴願機關教示錯誤時,始有上開法條意旨之適用。是 以,原告雖曾於113年6月24日以「訴願書」向領務局表示不 服訴願決定之意思(本院卷第13頁),惟訴願法第91條第2 項規定,須訴願決定附記錯誤,致人民誤向非管轄機關提出 行政訴訟書狀者,始得視為自始向有管轄權之行政法院提起 行政訴訟,有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裁字第1819號裁定可資參 照。經查,本件訴願決定書之末記載「如不服本決定,得於 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 訴訟庭提起行政訴訟」本件訴願決定有附卷之訴願決定書影 本可稽,是訴願機關之教示並無錯誤,自無訴願法第91條之 適用。又原告之訴,既經本院從程序上以駁回,其實體上之 主張,自毋庸審究,併此敘明。 四、結論: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2-05

TPBA-113-訴-923-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字第312號 原 告 何圃獻 上列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核有下列程式上之欠 缺,茲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之 日起7日內補正之,第1項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本件 訴訟,特此裁定。 應補正事項: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1款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 臺幣三百元(如有起訴不合法而不能補正之情形,例如未經 裁決或對於舉發通知單提起撤銷訴訟,縱使繳費仍將予駁回 ,請妥適考量)。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57條、第237條之1第1項規定,應 以訴狀陳明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裁決書」日期文號),並 附具裁決書影本。如對於非屬裁決之申訴函文提起撤銷訴訟 ,屬不備起訴要件,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法 官 劉正偉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季吟

2025-02-05

TPTA-114-交-312-20250205-1

簡抗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營業稅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4年度簡抗字第2號 抗 告 人 李家有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財政部臺北國稅局間營業稅法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0月29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稅簡字第41 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 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經依訴願法提 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或提起訴願逾3個月不為決定,或延 長訴願決定期間逾2個月不為決定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 銷訴訟。」第106條第1項前段規定:「第4條及第5條訴訟之 提起,除本法別有規定外,應於訴願決定書送達後2個月之 不變期間內為之。」第107條第1項第6款規定:「原告之訴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六、起訴逾 越法定期限者。」準此,人民如對行政處分提起訴願,應於 訴願決定書送達後2個月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而訴願機關若 未於提起訴願3個月內作成決定,或延長訴願決定期間逾2個 月不為決定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人民既然得以 訴願逾期不為決定,逕行提起行政訴訟,故訴願機關逾期決 定雖有違訴願程序迅速性原則,惟並不損及訴願人行政救濟 之權利。 二、次按訴願法第85條第1項規定:「訴願之決定,自收受訴願 書之次日起,應於3個月內為之;必要時得予延長,並通知 訴願人及參加人。延長以1次為限,最長不得逾2個月。」此 規定為避免訴願久懸不決,影響人民訴訟權之行使,為促令 訴願機關迅速執行職務,其違反之法律效果是行政訴訟法第 4條所稱提起訴願逾3個月不為決定,或延長訴願決定期間逾 2個月不為決定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又此規定 僅屬督促訴願機關妥速進行訴願程序之訓示規定,違反之效 果為人民得以訴願逾期不為決定逕行提起撤銷訴訟,惟逾此 期限始作成之訴願決定效力並不因此受影響(最高行政法院 109年度判字第204號判決理由參照)。申言之,人民如於提 起訴願後3個月未接獲訴願決定,或於訴願機關延長訴願決 定期間2個月後仍未接獲訴願決定,固得依前揭規定提起行 政爭訟;若訴願機關逾訴願作成期限後始作成訴願決定,而 斯時人民尚未提起行政訴訟,即仍應依前揭規定與說明,於 訴願決定送達後2個月之不變期間內提起行政訴訟,否則即 屬起訴逾越法定期限,且其情形無從補正,行政法院應依行 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6款規定,以裁定駁回之。 三、緣抗告人持蝦皮公司、樂天公司、PCHOME等於民國110年3-6 月、110年9-10月及111年1-2月開立之中獎統一發票計72張 ,兌領中獎獎金共新臺幣(下同)30,200元;嗣相對人依據 通報及查得資料,以抗告人係取得之兌獎發票,係其前妻未 辦理稅籍登記即擅自於網路營業而取得之統一發票,不適用 給獎規定,乃分別以112年6月27日財北國稅中正營業字第11 20255052號函(下稱處分一)、第1120255055號函(下稱處 分二)及第1120255056號函(下稱處分三)請抗告人於文到 10日內繳回110年3-6月期統一發票中獎獎金14,000元、110 年9-10月期統一發票中獎獎金5,900元,以及111年1-2月期 統一發票中獎獎金10,300元,合計30,200元。抗告人不服處 分一、二、三,於112年7月14日提起訴願,經財政部於113 年3月21日作成台財法字第11213934960號訴願決定,撤銷處 分一關於追回字軌號碼LR02810537號及LR02856739號統一發 票中獎獎金部分,並駁回抗告人其餘之訴;訴願決定於113 年3月27日寄存送達於臺北南陽郵局,抗告人迄至113年6月1 1日(本院收文日)始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本院地方行政訴 訟庭113年度稅簡字第41號裁定(下稱原裁定)乃以抗告人 起訴逾越法定不變期間,駁回抗告人之訴,抗告人不服,提 起本件抗告。 四、抗告意指略以:   抗告人於113年3月收受訴願機關來函通知延長訴願決定期間 1個月,抗告人乃安排預定收件時程為2個月後,詎料訴願機 關旋於113年3月21日作成訴願決定,致抗告人誤判而錯過提 起行政訴訟之時效(晚5天),抗告人起訴逾期有部分應歸 責於訴願機關財政部,原裁定不應逕以抗告人起訴逾期裁定 駁回抗告人之訴。況依訴願法第85條及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 定,訴願機關應於5個月內作成訴願決定,抗告人於112年7 月14日提起訴願,訴願機關遲至113年3月21日始作成訴願決 定,抗告人原本即可因訴願機關怠為作成訴願決定而提起行 政訴訟,且提起時程並無明文規定,抗告人自得提起本件行 政訴訟,本院應採寬容認定原則續行審理本案等語。並聲明 求為廢棄原裁定。 五、本院查:  ㈠抗告人於收受處分一、二、三後,旋於112年7月13日於線上 提起訴願,有訴願書可稽(訴願可閱卷第1頁);訴願機關 並未於抗告人提起訴願後3個月內(即112年10月12日以前) 作成訴願決定,而於113年3月8日以台財法字第11313910010 號函通知抗告人,為審理之必要,依訴願法第85條規定延長 訴願決定期限2個月(訴願可閱卷第67頁)。嗣訴願機關於1 13年3月21日作成訴願決定(訴願可閱卷第2-10頁),並於1 13年3月27日將訴願決定書寄存送達於臺北南陽郵局,有送 達證書可稽(訴願可閱卷尾頁)。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 項規定,本件訴願決定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依首 揭規定及說明,抗告人應自113年4月6日起2個月內,至遲於 113年6月5日前(抗告人居住於臺北市內,毋須扣除在途期 間)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惟抗告人遲至113年6月11日始提起 本件行政訴訟,其起訴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且其情形無從補正 ,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訴,並無違誤。  ㈡抗告人雖以前詞主張其遲誤起訴不變期間非可完全歸責云云 。惟行政訴訟法第91條第1項所謂不應歸責於己之事由,係 指依客觀之標準,以通常人之注意,而不能預見或不可避免 之事由,且該事由之發生與訴訟行為逾期有相當因果關係者 而言(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裁字第2499號判例要旨參照)。 經查,本件訴願機關雖未於抗告人提起訴願後3個月內(即1 12年10月12日以前)作成訴願決定,而於113年3月8日以台 財法字第11313910010號函通知抗告人延長訴願決定期間2個 月,惟前揭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規定之訴願決定作成期限僅 屬訓示規定,逾此期限始作成之訴願決定效力並不因此受影 響,即逾此期限作成之訴願決定仍屬有效,已如前述。依首 揭規定及說明,訴願機關已於延長訴願決定作成期限內之11 3年3月21日作成訴願決定,並於同年4月6日發生送達效力, 抗告人依規定應於訴願決定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本院提 起行政訴訟;且訴願決定書已經明白教示,得於訴願決定書 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以一般以通常 人之注意,應可預見或避免提起訴訟遲誤法定不變期間,抗 告人主張其遲誤起訴期間非可完全歸責,核與行政訴訟法第 91條第1項規定不符,要難憑採。從而原裁定以其起訴不合 法,予以駁回,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核無違誤。 六、結論: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2-04

TPBA-114-簡抗-2-20250204-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處分權等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號 原 告 盧筆亞倫(Roubi Alain Elie) 被 告 吳元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處分權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除別有規定外, 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判力;原告之訴 若其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效力所及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380條第1項、第400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7 款分別定有明文。所謂訴訟標的,係指原告為確定其私權, 所主張或否認之法律關係,欲法院對之加以裁判者而言(最 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586號判決意旨參照);而該法律 關係為何,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規定,須依原 告起訴時所表明之原因事實特定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 字第2435、1558號判決意旨參照);是所謂訴訟標的,乃經 原告主張並以原因事實特定後請求法院審判之實體法上法律 關係(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129號判決意旨參照); 故於判斷既判力之客觀範圍時,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以原因事 實所特定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為據,凡屬確定判決同一原因 事實所涵攝之法律關係,均應受其既判力之拘束(最高法院 106年度台抗字第1271號裁定意旨參照)。訴訟法上所謂一 事不再理之原則,係指同一事件已有確定之終局判決者而言 ;而所謂同一事件,則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訴訟標的法律關 係為同一請求而言(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719號判決 意旨參照)。準此,確定終局判決既判力所及之當事人,就 該確定終局判決同一原因事實所涵攝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 應受其既判力之拘束,不得再以同一原因事實所涵攝之訴訟 標的法律關係,另行提起新訴,否則,即違反一事不再理原 則,法院應以裁定駁回該新訴。 二、本件原告主張略以:  ㈠原告於民國101年9月間出資購買坐落南投縣○○鎮○○○段0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並與被告約定借名登記於被告名 下,惟系爭土地仍由原告處置、使用(下稱系爭借名登記契 約)。嗣原告有意出售系爭土地,已於111年1月覓得買方簽 約 ,被告卻不配合辦理授權,原告有意終止系爭借名登記 契約,而於111年12月6日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 院)起訴,經臺北地院裁定移轉管轄,由本院以112年度訴 字第249號損害賠償等事件審理(下稱前案訴訟),兩造達 成訴訟上和解,約定:⒈系爭土地係原告於101年9月間一人 出資所購買,僅借被告之名登記,原告為系爭土地實際所有 人;⒉被告同意於原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0萬元後,將系 爭土地移轉登記至原告名下...。原告依約給付被告10萬元 ,詎於113年9月30日至南投縣埔里地政事務所辦理系爭土地 之和解移轉登記,該所依土地法第19條第1項第8款規定,要 求原告提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之證明文件,原告無 從提出,該所遂於113年10月29日以登記駁回字第000104號 通知書駁回原告之申請,原告只得再次提起訴訟。  ㈡既兩造對於終止系爭借名契約並不爭執,原告本得依民法第5 41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將系爭土地之所有權利移轉於 原告,惟受限土地法第19條第1項第8款規定之限制,系爭土 地所有權無法移轉至原告名下,故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返還系 爭土地之處分權、交付認證有效之土地處分授權書。  ㈢又被告既與原告間存在系爭借名登記契約,理應配合、協助 原告處理系爭土地之相關事宜,原告於111年1月有意出售系 爭土地時,竟遭被告刻意阻撓,拖延辦理授權書,並脅迫原 告同意將土地交易委由訴外人即被告友人房福慶全權代理, 又授意房福慶不斷抬高開價,終致系爭土地交易一事無果而 終。被告上開行為,係對原告背信、詐欺之不法侵害,致原 告無法返回法國,滯留臺灣達3年之久,無法申請每月1,012 歐元之法國居民低收入家庭補助,因而受有120萬元之損害 ;並因被告上開不法侵害行為,導致原告身心痛苦,精神上 受到極大傷害,夜不能寐、無法安居,受有50萬元之非財產 上損害,爰依民法第541條第2項、第184條第1項及第195條 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㈣並聲明:⒈被告應將系爭土地之處分權返還原告,並交付認證 有效之土地處分授權書予原告;⒉被告應給付原告170萬元。 三、經查:  ㈠原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土地之處分權、交付認證有效之土地 處分授權書及給付25萬元之非財產上損害部分:  ⒈原告於前案訴訟中起訴聲明:⑴被告應將系爭土地交易一案交 予原告全權代理,並將認證有效之授權書交予原告;⑵被告 及訴外人即前案訴訟共同被告許天智應給付原告50萬元。依 民法第271條規定,原告於前案訴訟係請求被告給付25萬元 ,並表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為:原告於101年9月買受系 爭土地,並借名登記於被告名下;嗣原告有意出售系爭土地 ,已於111年1月尋得買家簽約,惟被告及許天智先是無故拖 延出具授權書予原告,嗣脅迫原告將土地交易委由房福慶全 權代理,又與房福慶串通,不斷抬高開價,致系爭土地無法 順利出售,被告及許天智明知原告生活困難,急需回法國, 讓女兒接受法國義務教育,並得以申請法國居民低收入家庭 補助(每月約1,000歐元)、安心生活,竟不願伸援,令原 告遭受冷暴力欺凌、背信、詐欺、勒索之不法侵害,精神上 受有極大傷害,夜不能寐、心悸胸悶、身心痛苦異常及依民 法第541條第2項、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判決如聲明所示等 語,經本院調取前案訴訟卷宗內所附起訴狀、民事補正狀、 民事準備書狀審核無訛(見臺北地院111年度訴字第5825號 卷第11頁至第27頁、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49號卷第19頁至第 21頁、第115頁至第133頁)。嗣兩造於前案訴訟113年5月2 日審理中達成訴訟上和解,約定:「⒈系爭土地係原告於101 年9月間一人出資所購買,僅借被告之名登記,原告為系爭 土地實際所有人;⒉被告同意於原告給付10萬元後,將系爭 土地移轉登記至原告名下,系爭土地移轉登記所需繳納之土 地增值稅及規費由原告負擔;⒊原告應於113年8月2日前將前 項同意給付之金額直接匯入被告指定之帳戶...;⒋原告其餘 請求拋棄;⒌訴訟費用各自負擔」等內容(下稱系爭和解) ,有前案訴訟和解筆錄足佐(見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49號卷 第239頁)。足見兩造於前案訴訟中,就:⑴原告基於101年9 月間將系爭土地借名登記於被告名下之原因事實,依借名登 記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系爭土地處分權、交付認證有效之 土地交易授權書及⑵基於自111年1月起兩造協商系爭土地出 售過程中所生之紛爭,而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25萬元之非財產上損害之事件,已達成訴訟上和解,與確定 判決有同一之效力,而發生既判力。  ⒉原告於本件訴訟中,復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對同為前案訴訟 之被告,就同一法律關係為同一之請求,揆諸上開說明,本 件與前案訴訟屬同一事件,其訴訟標的為前案訴訟之系爭和 解效力所及,依民事訴訟法第380條第1項、第400條第1項及 第249條第1項第7款之規定,其起訴不合法,且性質上無從 補正。  ㈡原告請求被告給付120萬元之財產上損害及25萬元非財產上損 害部分:  ⒈至原告於前案訴訟起訴時,固未表明併請求被告給付120萬元 之財產上損害及僅請求被告給付25萬元之非財產上損害,惟 究其本件主張之原因事實,仍係基於其與被告間自111年1月 起協商系爭土地出售一事所生之紛爭,因被告上開不法侵害 行為,致原告受財產上及非財產上損害,且原告於前案訴訟 中本已有請求被告給付非財產上損害及業已具狀表明:被告 明知原告急需返回法國,讓女兒接受法國義務教育,並得以 申請法國低收入戶家庭補助(約每月1,000歐元)、安心生 活等語,有原告提出之112年12月4日民事準備書狀可參(見 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49號卷第131頁),益徵原告前案訴訟 主張之侵權行為事實,實已包含被告未配合辦理系爭土土地 之處分權返還及交付認證有效之交易授權書,致原告無從出 售系爭土地返回法國請領低收入家庭補助之原因事實。  ⒉除原因事實同一外,原告於本件所主張之請求權,與前案訴 訴訟亦均屬侵權行為法律關係,且本件被告亦為前案訴訟之 被告,而原告於前案訴訟成立之系爭和解,業已明示拋棄其 餘請求,已如上述,則兩造既就相同之原因事實曾成立系爭 和解,即均應受系爭和解之拘束,原告不得再就同一事實, 重行起訴;縱原告此部分請求之金額、項目與前案訴訟不同 ,亦無礙本件與前案訴訟核屬同一事件之認定。況且,倘在 前、後兩案之原因事實及請求權基礎均屬相同之情形下,僅 因原告主張兩案之請求賠償項目及數額不同,即認定兩案不 屬同一事件,將導致當事人得就法院已據以為判斷訴訟標的 權利或法律關係存否之基礎資料,無限次要求法院另行確定 或重新評價,而與既判力之規範目的有違。  ⒊是以,揆諸上開說明,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120萬元財產上 損害及25萬元非財產上損害部分,亦屬就同一當事人、同一 原因事實及請求權之訴訟標的,再行提起本件訴訟,同屬就 同一事件重行起訴,依民事訴訟法第380條第1項、第400條 第1項及第249條第1項第7款之規定,其起訴亦不合法,且性 質上無從補正。 四、綜上所述,原告提起之本件訴訟,均為前案訴訟之系爭和解 既判力所及之同一案件,已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具程序上 違法事由,且性質上無從補正,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第7款規定,本院自毋庸定期命原告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 之。 五、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第7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徐奇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黃子真

2025-02-03

NTDV-114-訴-7-202502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642號 原 告 張志嘉 住嘉義縣○○鄉○○○00○0 號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1月13日 嘉監裁字第70-SYJH40230號裁決書,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六、起訴逾越法定期限者。」,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 6款定有明文,復依同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規定,於交 通裁決事件適用之。又「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 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同法第237 條之3第2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1月13日嘉監裁字第70-SYJH 40230號裁決書,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惟上開裁決書於113年 11月13日由原告親自簽收在案,此有被告送達證書1紙在卷 可稽(本院卷第41頁)。原告提起行政訴訟之期間,應自該 裁決書送達翌日即113年11月14日起算,加計在途期間6日, 至113年12月19日止即行屆滿。詎原告遲至113年12月24日始 向本院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此有本院地方行政訴庭加蓋於行 政訴訟起訴狀上收文戳記所載日期可考(本院卷第11頁), 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且其情形無從補正,則原告提起本件訴 訟,依首開法條規定,顯非合法,應予駁回。另本件已因原 告起訴逾期,應予程序上駁回,自無從就原告起訴主張之實 體上理由為審究,附此敘明。 三、結論:原告起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法 官 蔡牧玨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地方 行政訴訟庭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告狀(需按他造人數附 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駱映庭

2025-02-03

KSTA-113-交-1642-202502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142號 原 告 劉永涵 住○○市○○區○○街000巷00號 劉永傑 被 告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6月6日高 市交裁字第32-B00000000、32-B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六 、起訴逾越法定期限者,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6款定 有明文。而上開規定依同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規定, 於交通裁決事件適用之。又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 ,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同法第237條 之3第2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2人不服被告民國113年4月29日高市交裁字第32- B00000000號、113年6月6日高市交裁字32-B00000000號裁決 ,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惟上開裁決書分別於113年5月2日、6 月14日送達於原告劉永涵(寄存送達)、原告劉永傑(本人 簽收),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9、63頁)。 原告2人提起行政訴訟之期間,應各自從送達之翌日起,即1 13年5月12日(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寄存送達, 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6月15日起算,加計在 途期間4日,分別至113年6月15日(星期六),故順延至休 息日之次日即6月17日(星期一)止屆滿(原告劉永涵部分 ),及113年7月19日止屆滿(原告劉永傑部分)。詎原告2 人遲至113年8月29日始向本院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此有本院 加蓋於行政訴訟起訴狀上收文戳記所載日期可考(見本院卷 第11頁),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且其情形無從補正,則原告 2人提起本件訴訟,依首開法條規定,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另本件已因原告起訴逾期,應予程序上駁回,自無從就原 告起訴主張之實體上理由為審究,附此敘明。 三、結論:原告起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法 官 李明鴻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地方 行政訴訟庭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告狀(需按他造人數附 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吳 天

2025-02-03

KSTA-113-交-1142-20250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