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昀儒

共找到 107 筆結果(第 21-30 筆)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清償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386號 上 訴 人 彭仁俊 訴訟代理人 申惟中律師 複 代理人 王少輔律師 被 上訴人 黃秋惠 訴訟代理人 林明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 30日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60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105萬4,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1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兩造原為同事,嗣交往而成為男女朋友。 被上訴人於民國111年5月13日以清償借款為由,向伊借款新 臺幣(下同)15萬元,伊於同日如數匯款至被上訴人帳戶後 ,被上訴人再向伊借款100萬元(與上開15萬元,以下合稱 系爭款項),伊於111年11月7日如數匯款予被上訴人。兩造 於111年12月分手後,協議被上訴人自111年12月3日起按月 於每月3日還款1萬2,000元予伊,逾期未還款視為全部到期 ,然被上訴人迄112年7月止,僅清償8萬5,000元,尚積欠10 6萬5,000元等情。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僅請求被上訴人 返還105萬4,000元本息等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 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上訴人則以:兩造本為男女朋友,同居迄至112年3月間分 手,上訴人於111年5月13日、同年11月7日贈與15萬元、100 萬元予伊,兩造間並無借貸關係。伊於112年2月1日、同年3 月3日委請伊子姚○仁轉帳1萬元、1萬2,000元予上訴人,係 因上訴人以缺錢繳納稅金、償還車貸為由向伊索取生活費, 並非清償借貸款,上訴人請求伊返還105萬4,000元,並無理 由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本院卷第78頁):  ㈠兩造於110年8月間至111年12月間為男女朋友關係。  ㈡上訴人於111年5月13日匯款15萬元至被上訴人之新竹第三信 用合作社西門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新竹三 信帳戶,原審卷第21頁)。   ㈢上訴人於111年11月7日匯款50萬元至新竹三信帳戶、同日匯 款50萬元至被上訴人之湖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 戶(原審卷第19頁)。  ㈣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1日、112年3月3日以其子姚○仁之華南商 業銀行(下稱華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匯款1萬 元、1萬2,000元予上訴人(原審卷第93頁)。 四、本院判斷:  ㈠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民事訴訟法第27 7條規定,主張消費借貸關係存在之一方,固應就消費借貸 意思表示合致,及本於借貸之意思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 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均負舉證之責任。惟證明應證事 實之證據資料,並不以直接證據為限,凡先綜合其他情狀, 證明某事實,再由某事實為推理的證明應證事實,該證明某 事實之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本件上訴人主張兩造間就系 爭款項存有消費借貸關係,被上訴人亦不爭執曾收受共115 萬元之事實(原審卷第119至120頁),惟否認有消費借貸關 係存在,辯稱係上訴人基於愛意而贈與云云,揆諸首開規定 及說明,上訴人應就其交付被上訴人上開115萬元,兩造有 消費借貸意思表示合致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㈡查,上訴人曾於111年5月13日、111年11月7日,以轉帳匯款 方式匯款予被上訴人,金額共計115萬元等情,業據其提出 上訴人新光商業銀行(下稱新光銀行)國內匯款申請書(兼 取款憑條)、華南銀行取款憑條、匯款回條聯、新光銀行存 摺存款對帳單、存證信函等在卷可稽(原審卷第19至37、87 至89頁)。被上訴人亦不爭執有收受系爭款項,此部分事實 應堪認定。上訴人另提出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截圖(下稱 系爭截圖,原審卷第133、171頁,二此頁截圖畫面內容均相 同),以茲證明兩造間就系爭款項有消費借貸關係,被上訴 人雖否認系爭截圖之真正?惟原審卷第171頁截圖顯示LINE 對話傳送時間係於西元2023年(民國112年)2月13日一(原 審卷第171頁),原審卷第131頁截圖係上訴人於112年2月15 日下午05:01:29儲存於電腦之檔案,亦有上訴人提出之電 腦儲存資料可佐證(本院卷第25頁),二者時間僅相隔2日 ,並非臨訟製作,上訴人主張系爭截圖係自伊手機截圖後下 載至電腦儲存乙節,並非虛妄,堪認系爭截圖應為真正。再 觀系爭截圖內容:「仁俊你可不可以老實跟我說你是不是交 了新女朋友.你不跟我說是因為怕我不還你錢對嗎.我跟你借 的100多萬我每個月一樣會還你.但是你要跟我說不然我心受 不了」,足認兩造間就系爭款項有消費借貸達成意思表示之 合致,否則系爭款項若真為贈與,被上訴人又何需於系爭截 圖內容中表示「借款」,卻未提及「贈與」。  ㈢又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111年12月3日、112年1月2日、同年 2月1日、同年3月3日、同年4月2日分別匯款1萬元、4,000元 、1萬元、1萬2,000元、1萬3,000元至上訴人之新光銀行帳 戶,並自112年5月起至7月止按月以現金償還借款1萬2000元 共計還款8萬5000元(原審卷第83頁),核與新光銀行集中 作業部113年2月17日新光銀集作字第00000000000號函覆檢 送之上訴人之新光帳戶交易明細資料(原審卷第103至106-5 頁)相吻合,應可信實。又兩造不爭執其等於110年8月間至 111年12月間為男女朋友關係,上訴人茍係基於對被上訴人 之感情而贈與金錢,則被上訴人既已接受贈與,即無需於分 手後依約「還款」,從而應認兩造間係消費借貸關係,始有 必須還款之情,較符合經驗法則。被上訴人既有清償系爭款 項之意,上訴人交付系爭款項予被上訴人即非本於贈與之意 ,益徵上訴人係本於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而交付系爭款項,上 訴人主張並非虛妄。  ㈣至於被上訴人雖曾於112年2月1日、112年3月3日以其子姚○仁 所申辦華南銀行帳戶匯款1萬元、1萬2000元予上訴人,但據 證人姚○仁於原審證稱: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1日、112年3月 3日打電話說上訴人要繳錢,但上訴人沒有錢,要伊先代被 上訴人幫上訴人墊錢,這兩筆錢都是上訴人向我母親(即被 上訴人)借得。兩造在交往期間,他們之間的金錢往來,我 不太清楚等語(原審卷第163頁),顯見證人姚○仁既不清楚 兩造間之金錢往來,則上開證述關於因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 款,伊始匯款至上訴人新光銀行帳戶乙節,應係聽信被上訴 人片面之詞,姚○仁之證詞應不足以作為有利於被上訴人之 判斷。  ㈤綜上,足證明被上訴人與上訴人間就系爭款項確有借貸意思 表示合致之情,則上訴人主張貸與被上訴人共計115萬元, 而被上訴人僅清償8萬5,000元,尚積欠105萬4,000元一節, 堪予信實。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應給 付105萬4,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月10日( 原審卷第53頁之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駁回上訴人之 請求,尚有未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為 有理由,應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六、本件判決之結果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審酌 均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論述。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2025-02-12

TCHV-113-上易-386-20250212-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上字第189號 上 訴 人 林進熙 林進見 林進福 林招濓(即林蔡藤之承受訴訟人) 林惠玲(即林蔡藤之承受訴訟人) 林仁傑(即林蔡藤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宗瀚律師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黃曉薇律師 林琦勝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3月 24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0年度重訴字第43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4年1月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按附表二之上訴人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 金額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管理登記為中華民國所有、坐落○○市○○區 ○○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個別逕稱地 號),然遭上訴人具有事實上處分權之如臺中市○○地政事務 所(下稱○○地政)收件日期文號:民國110年10月21日平土 測字第0000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其中,關於00 0土地之編號E2、E3、E4部分,誤載為000土地)附表一編號 B1、B2、C、D、E1、E3所示各建物、水塔、塑膠棚架、碎石 地等(下合稱系爭地上物)無權占有,占用系爭土地之位置 及面積分別如附圖及附表一所示,暨上訴人各自受有如附表 一所示占用期間之不當得利。伊未曾與上訴人就系爭土地簽 訂租賃契約及收取租金情事,上訴人所提由其等祖父○○所簽 立臺灣省河川公有耕地租賃契約(下稱系爭租約)未記載租 賃土地之地號,且面積與系爭土地亦不同,無從遽認系爭租 約之土地即為系爭土地,且就系爭土地而言,中華民國係以 第一次所有權登記而取得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管理人為伊) 不生任何效力。又依上訴人所提臺灣省臺中縣政府74、76、 77、82、83年之河川地繳納使用費代金聯單(下稱系爭聯單 ),亦無法證明與系爭土地即為相同土地,且系爭聯單之用 語既使用「使用費代金」,難以從系爭聯單所示公法上行為 ,率認兩造間就系爭土地成立不定期租賃關係。爰依民法第 767條第1項前、中段及同法第179條規定,求為命上訴人拆 除系爭地上物,將占用土地返還予伊,及各給付伊如附表一 所示占用期間之不當得利金額之判決(其餘未繫屬本院者, 不另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於日據時代即占有使用系爭土地,並於39年 間即向臺灣省政府承租河川公有地並簽立系爭租約,堪認○○ 與臺灣省政府就系爭土地成立租賃關係。又上訴人林進見、 林進福(下均略稱姓名)之父即訴外人○○○,多年來按期繳 交具租金性質之使用費代金予臺中縣政府收執,且上訴人林 進熙(下稱姓名)曾接獲被上訴人通知,進而申請將繳納土 地使用代金之人由林進熙之父○○○變更為其,堪認○○、○○○或 ○○○有持續使用系爭土地之情,未見被上訴人有所反對且不 再收租,則系爭租約期滿後,應適用土地法第109條或民法 第451條規定,另成立不定期租賃關係,故兩造間就系爭土 地既已成立不定期租賃關係,伊等為有權占用等語,資為抗 辯。   三、原審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 聲明為: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 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被上訴人答 辯聲明:如主文所示。 四、兩造於審理中不爭執及爭執事項(見原審卷第296至297頁、 本院卷一第31、145、200、201、260、453頁、卷二第10、1 02至104、238頁,本院依判決格式修正或增減文句或依爭點 論述順序整理內容):  ㈠不爭執事項:  ⒈系爭土地現登記土地所有權人為中華民國,被上訴人為管理 機關。000、000土地均係於87年5月6日辦理第一次登記(面 積分別為2,515.46㎡、58.27㎡),且000土地重測前為○○路段 00-000土地、000土地重測前則為○○路段00-000土地(自00- 000土地分割而出),000土地係於96年12月5日辦理第一次 登記(面積1,445.6㎡)。  ⒉系爭租約之上記載:「河川公有土地耕地承租人○○今依法向 臺灣省政府承租河川公有耕地」、「租賃期間:自民國39年 1月1日起至民國40年12月31日止,共計2年」等語。系爭契 約文末之承租人及出租人欄位分別記載「○○」、「訂約代表 臺中縣縣長于國禎…」,而非記載「臺灣省政府」。  ⒊系爭租約記載承租土地之等則為18、19,惟系爭聯單之繳納 人為○○○(即林進見、林進福之父),且土地等則記載為15 。  ⒋上訴人具有事實上處分權之系爭地上物,分別占用位置及面 積分別如附圖及附表一所示(上開占用範圍均未重疊),暨 上訴人占用期間各如附表一所示期間。  ⒌倘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不當得利有理由時,關於 上訴人各應給付之不當得利金額如附表一所示占用期間之不 當得利。   以上雙方所不爭執之事實,並有系爭土地之土地建物查詢資 料、現況照片圖、臺灣省河川公有耕地租賃契約、系爭土地 之使用現況略圖、原法院110年11月23日勘驗筆錄及現場圖 、勘驗現場照片、附圖、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勘查表 (林進見及林進福、林蔡藤)、系爭土地之歷年申報地價資 料為證(見原審卷第27至41、95、139、143至149、223至23 9、243、371至374、415至425頁),應堪信為真正,上開事 實,本院均採為判決之基礎。  ㈡爭執事項:  ⒈○○所簽立系爭租約所載土地是否包含000、000土地?  ⒉系爭聯單是否屬公法上單方行為,而非私法租賃契約?  ⒊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林進熙 拆除系爭地上物,將占用土地返還予伊,有無理由?  ⒋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各給付如附表一所 示不當得利,有無理由?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以無權 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 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 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 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如不能證明,則應認原告 之請求為有理由(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72 年度台上字第1552號判決要旨參照)。系爭土地既為被上訴 人所管理之國有土地,上訴人抗辯伊等占有系爭土地係有正 當權源,自應由上訴人負舉證之責,被上訴人無須舉證證明 上訴人為無權占有。  ㈡系爭租約所承租土地無從認定即為系爭土地:  ⒈系爭租約係林進熙於110年9月7日原審審理時即提出(見原審 卷第95頁),非被上訴人主動提出,此部分上訴人容有誤解 。參見被上訴人於112年11月30日民事答辯狀所述:「…足證 自○○『占有系爭土地』開始,○○及○○○均…占有系爭土地。…最 早應自○○占有系爭土地時起算…」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33至 134頁),雖可認就上訴人占有之系爭土地本即係○○租賃及○ ○○繳納代金之土地乙情,被上訴人業已自認。惟查,系爭租 約關於所承租土地之土地未記載所收租土地地號,僅記載: 「○○鄉○○路」(見原審卷第95頁),已難認定○○所承租者即 為系爭土地。另依上訴人所提出上證4之臺中縣政府83年10 月7日八三府工水字第237989號函(下稱第237989號函)所 載函文所涉相關土地(見本院卷二第141頁),經本院函詢○ ○地政關於000、000、000、000土地及同區重測前之○○路段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土地(下略 稱地號土地)之地籍異動索引,上開土地之相關異動如後開 附表三所載,此有○○地政114年1月7日平地資字第114000005 8號函及上開土地之異動索引及人工登記簿附卷足參(見本 院卷二第163至231頁),足認第237989號函所載00、00、00 、00、00、00土地均非000、000(即00-000)、000(即00- 000)、000(即00-000)土地,並足見系爭土地與系爭聯單 所載「○○鄉○○路段00地號土地(下稱00土地)」應無關聯, 是被上訴人前開自認與事實不符,並經被上訴人於本院審理 時撤銷自認(見本院卷二第239頁),依民事訴訟法第279條 規定,即無不合。上訴人稱被上訴人就此不得作相反之主張 云云,亦無可取。  ⒉上訴人既未能舉證證明系爭租約所承租土地即為系爭土地之 事實,上訴人辯稱系爭租約所承租土地即為系爭土地之辯詞 ,尚無足採。又上訴人未能證明系爭租約所承租土地即為系 爭土地乙情為真,本件自無再就系爭租約關於租賃期間2年 期滿後,是否應適用土地法第109條或或民法第451條規定而 予以論述之必要。   ㈢系爭聯單非屬私法租賃契約之性質:  ⒈按台灣省河川管理規則並無河川公地租用之規定,有關河川 地之使用,依該規則第六章之規定,須向管理機關申請許可 ,管理機關並得依規定撤銷許可。是關於河川公地之使用, 僅限於申請許可,此項許可乃行政機關基於職權所為公法上 單方行為,與雙方立於平等地位之私法上租賃行為不同。又 使用人所須負擔繳納一定之費用(即使用費),依同規則第 4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乃指管理機關因許可使用河川公地, 向使用人徵收之規費,並非基於租賃而生之使用對價,尚難 謂使用人與管理之行政機關間有租賃關係存在(最高法院83 年度台上字第2201號判決要旨參照)。  ⒉次查第237989號函之說明二業已記載:「一、依據臺中地方 法院83年9月12日中檢輝強字第55172號函及台灣省河川管理 規則之規定辦理。二、該地已變更使用行為,並搭建房屋及 種植竹類等高莖作物,已違反台灣省河川管理規則第17條第 1項第3款之規定…並自83年2期起停征使用費。」等語(見本 院卷二第141頁),且觀諸系爭聯單(見原審卷第99至105頁 )之繳納注意事項記載:「一、河川公地使用費使用人應在 上記繳納期限內繳納逾期加罰滯納金累積至50%止。…三、使 用費繳納聯單如有遺失應向當地鄉鎮公所申請補發或有數字 不清不符等情事應於十日內逕向本府建設局水利課申請更正 以免逾期受罰。四、河川公地被水流失應於水災後乙個月內 申請註銷經派員實地調查屬實後核免使用費。」等語,揆諸 上開說明,縱認○○○或○○○前經主管機關同意使用系爭土地, 惟仍屬於主管機關即臺中縣政府所為公法上單方許可行為, 其等間之法律關係係屬公法,難遽謂即有私法之租賃關係存 在。  ㈣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林進熙 拆除系爭地上物並返還占用土地返還,為有理由:   承上所述,林進熙具有事實上處分權之如附表一所示地上物 占有000、000土地無合法占有權源,已如前述,被上訴人既 為系爭土地之管理機關,其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 規定,請求林進熙拆除騰空附圖及附表一所示地上物,返還 占有之土地,自屬正當,應予准許。  ㈤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附表一所示不當得利金額,為有理 由: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 利益更有所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 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民法第179條、第181條分別 定有明文。又無權占有他人之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 利益,亦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最高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95號 原判例意旨參照)。  ⒉上訴人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已如前述,對被上訴人而言自無 正當使用權源,為屬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有利益,致被上訴 人受有損害。則如前所述,本件成立無權占有,且依前開不 爭執事項第5項所示,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如附表一所 示不當得利金額,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㈥另上訴人聲請本院為以下調查事項,基於下述理由,認為無 調查之必要,併此敘明:  ⒈請求對林進熙、林進福行當事人訊問程序(見本院卷二第108 頁),用以證明「本件不定期租賃契約之緣由來自系爭租約 之約定」,然林進熙、林進福非系爭租約之簽約當事人,亦 非系爭聯單之使用費繳納義務人,且依上所述,本院業已認 定系爭租約所承租土地無法認為與系爭聯單所載00土地係屬 相同土地,自無再依職權訊問林進熙、林進福之必要。  ⒉請求檢附系爭租約函詢臺中市政府或臺灣省政府,關於系爭 租約及相關附件資料(見本院卷二第137至138頁),然系爭 租約無地號之記載,已如前述,縱調取相關資料,仍無從認 定○○所承租者為系爭土地乙情為真。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17 9條規定,請求林進熙拆除騰空附圖所示系爭地上物,返還 占有土地予伊,及請求上訴人各給付伊如附表一所示不當得 利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就上開應准許之拆屋還 地及給付不當得利部分,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並為假執 行之宣告,經核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 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與本件 判決結果並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人之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吳昀儒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裁判費。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附表一: 占用人 占用範圍如原判決附圖編號 占用期間之不當得利 新臺幣(下同) 備註 林進熙 自民國105年7月1日起占用至返還土地之日止,無權占用○○市○○區○○段000○000○地○○○○○○○號B1建物(205.22㎡)、B2建物(50.76㎡)、C水塔(2.85㎡)、D塑膠棚架(16.88㎡)。 ①27萬9048元,及自110年10月19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②自110年7月1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4,019元。  林招濓、林惠玲、林仁傑(均為林蔡藤之承受訴訟人) 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0年7月7日止,無權占用同段000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E3碎石地(91㎡)。 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0年7月7日止,無權占用000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E1碎石地(702㎡) 1,466元,及自110年10月19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左列E3及E1碎石地自110年7月8日起則由黃奇圳占用。 林進見、林進福 自105年7月1日起至110年7月7日止,共同無權占用同段000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E1碎石地(869㎡)。 4,896元,及自110年10月22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左列E1碎石地自110年7月8日起則由黃奇圳占用。 附表二: 原審主文項次 原審被告 上訴人 訴訟標的價額(新臺幣) 上訴人訴訟費用負擔【連帶】 ②、⑤、⑥、 ⑩、⑫ 林進熙 林進熙 868萬4,865元(計算式:31,500元×【205.22㎡+50.76㎡+2.85㎡+16.88㎡】=8,684,865元) 99.93%(8,684,865元/8,691,227元,小數點後5位4捨5入) ⑦、⑬ 林蔡藤 林招濓、林惠玲、林仁傑(均係林蔡藤之承受訴訟人) 1,466元 0.01%(1,466元/8,691,227元,小數點後5位無條件捨去)【連帶】 ⑧、⑭ 林進見、林進福 林進見、林進福 4,896元 0.06%(4,896元/8,691,227元,小數點後5位4捨5入) 總額 869萬1,227元(見本院卷一第47頁) 附表三: 重測前地號 重測後地號 第一次或總登記登記日期 有無分割 所有權人 證據出處 000 96年12月5日 第一次登記 中華民國 00-000 000 87年5月6日 第一次登記 自000土地分割而出 有 原審卷第183頁 中華民國 00-000 000 原審卷第29頁 87年5月6日 第一次登記 分割增加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土地 中華民國 本院卷二第291至293、305至307頁 00-000 000 原審卷第30頁 87年5月6日 第一次登記 自000土地分割而出 有 本院卷二第227頁 中華民國 本院卷二第295頁 00 36年6月25日 總登記 有 本院卷二第167頁 林敬義等→許伯川 本院卷二第297、309至321頁 00 71年9月1日 自00土地分割而出 有 本院卷二第167、175頁 吳仲華→…→卓耀卿 本院卷二第299、325至335頁  00 51年4月26日 登記為林錫福所有 本院卷二第182頁 林錫福→巫色→林文源、林文全、林許粉 本院卷二第303、337至343頁 00 35年8月1日 總登記 本院卷二第185頁 鄭東周→蕭明哲→原臺中縣 本院卷二第253至255、345至351頁 00 49年9月22日 登記為林清籐所有本院卷二第191頁 林清籐→…→蔡榮昌、蔡協東 本院卷二第247至248、353至365頁 00地號土地查無相關資料(Ⅱ-2-P.255) 00 35年7月31日 總登記,65年5月27日登記為郭清涼所有 本院卷二第197頁 郭清涼→…→林寬厚 本院卷二第257至289、367至377頁

2025-02-12

TCHV-112-重上-189-2025021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0號 抗 告 人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劉其書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2月26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1號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應於收受本裁定5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500元,逾 期不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繳納裁判費,為必 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 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 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 。此依同法第495條之1第1項之規定,於抗告程序準用之。 二、經查,抗告人於民國114年1月8日對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3年 度執事聲字第31號裁定提起抗告,應適用114年1月1日施行 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 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繳納抗告費新臺幣(下同 )1,500元,惟抗告人僅繳納1,000元(本院卷第5頁),尚 應補繳抗告費500元。爰依首揭規定,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 定正本之日起5日內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其抗告。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CHV-114-抗-50-20250204-1

重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再字第3號 再審原告 王如春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陳錦蘭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金兆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請求損害 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2年6月7日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241 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7日內,補繳再審裁判費新臺幣59 萬9,226元,逾期不補正者,則駁回其再審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之17條第1項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乃必須具備之程式。再審原告未依法繳 納裁判費,經法院定期間命補正,逾期仍未補正者,其再審 之訴即不合法,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0 2條第1項規定即明。 二、再審原告就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241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核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 同)4,192萬9,428元,應徵再審裁判費59萬9,226元。茲限 再審原告於收受本裁定7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 繳,即駁回再審之訴,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吳昀儒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 0元。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2-03

TCHV-114-重再-3-20250203-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給付工程款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485號 上 訴 人 林洲任 訴訟代理人 鄒玉珍律師 被 上訴人 廖秋金蓮即新億龍鋼鋁企業社 訴訟代理人 廖四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30日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3年度建字第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給付新臺幣肆拾萬元本息,及該部分假執行 之宣告,暨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第一審(除確定部分外)及第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被上訴人主張:伊於民國112年2月間,承攬上訴人所有之門 牌號碼○○縣○○市○○路000號房屋1至4樓玻璃窗及格柵工程(下 稱系爭工程),原約定工程價金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含稅( 下稱系爭合約),伊已就系爭工程施作完成,上訴人僅給付6 0萬元,且於驗收時否定所有工程並拒絕支付尾款,爰依系 爭合約(承攬)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40萬元工程尾款 等語(被上訴人於原審請求上訴人給付追加工程款部分,經 原審判決駁回,遭駁回部分未據被上訴人提起上訴,已告確 定,未繫屬本院部分,不予贅述)。並上訴答辯聲明:駁回 上訴。 貳、上訴人則以:系爭工程有多處漏水、玻璃規格不符、格柵歪 斜、洩排水不良之瑕疵,且紗窗及鋁窗尚未安裝,並未完工 點交,雖經伊多次催促被上訴人進場繼續施工或修補,被上 訴人仍推托不理;另兩造於112年12月22日雖有約定驗收, 但因看法不一未完成驗收,則被上訴人既未完工,請求工程 款顯無理由;又被上訴人縱得請求剩餘工程款,亦應扣除未 完工項目款項9萬7,500元等語資為抗辯。並上訴聲明:如主 文所示。 參、兩造審理中不爭執及爭執事項(見本院卷63-64頁;本院依 判決格式修正或增刪文句,或依爭點論述順序整理內容): 一、不爭執之事實: (一)兩造於112年2月間簽訂系爭合約,由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承攬 系爭工程,約定工程價金100萬元含稅,系爭合約並無書面( 僅有估價單) ,亦未約定保留款。 (二)上訴人已依系爭合約之約定,給付其中60萬元工程款予被上 訴人。 (三)系爭工程紗窗尚未安裝(未安裝數量兩造尚有爭執)。 (四)系爭工程之鋁窗原已裝於系爭工程之工地內,但嗣後拆除( 拆除之原因,以及拆除後未裝回之數量,兩造尚有爭執)。 (五)系爭工程被上訴人請求之40萬元爲尾款,依約定應於完工後 給付。    以上雙方所不爭執之事實,並有兩造分別提出之照片(見原 審卷13-19頁.95-101頁、109-165頁、203-227頁)、工程報 價單(見原審卷103-107頁)可證,應堪信為真正,上開事實 ,本院均採為判決之基礎。 二、爭點之所在: (一)系爭工程是否已完工? (二)被上訴人得請求上訴人給付之剩餘工程款為若干?   肆、得心證之理由: 一、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 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承攬報酬,應於工作交付 時給付之,無須交付者,應於工作完成時給付;工作係分部 交付,而報酬係就各部分定之者,應於每部分交付時,給付 該部分之報酬,為民法第490條第1項、第505條所明定。足 見承攬採報酬後付原則,除當事人間另有特約外,承攬人於 工作完成後,始得請求報酬(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619 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債權人預示拒絕受領之意思,或給付 兼需債權人之行為者,債務人得以準備給付之事情,通知債 權人,以代現實之提出,民法第235條但書固定有明文。惟 依民法第234條規定,債權人對於已提出之給付,拒絕受領 或不能受領者,自提出時起債權人負受領遲延之責任,債務 人則在債權人提供給付所需之行為前,不負給付遲延之責任 而已,尚不生已為給付之效力(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242 9號、89年度台上字第139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兩造對於被上訴人承攬施作之系爭工程,尚未安裝之紗窗數 量,以及原已裝設鋁窗嗣後拆除之原因暨未裝回之數量,固 尚有爭執,然被上訴人至少自承有10扇紗窗未裝設、2扇鋁 窗未裝回(上訴人則稱有23扇紗窗未裝設、7扇鋁窗未裝回)( 見本院卷35頁、61-62頁;另依原審卷235頁所示,被上訴人 對於上訴人主張之數量並不爭執),則不論被上訴人未裝設 或拆回之原因爲何,被上訴人承攬施作之系爭工程,仍有部 分工項未完成,應屬明確。又觀諸兩造間之LINE對話內容( 見原審卷109-165頁)所示,上訴人固曾向被上訴人稱「時間 我約你來你再來?剩下的時間裡禁止進入」、「屋主沒在現 場禁止進入,若發現私自進入報警處理」等語(見原審卷12 3、129-131頁),但上訴人僅係要求需其在場時,被上訴人 始得進場施作而已,並未拒絕讓上訴人進場施作,自無被上 訴人得以準備給付之事情,通知上訴人以代現實之提出可言 ;況依前所述,縱上訴人拒絕配合讓被上訴人施作,亦僅被 上訴人不負給付遲延之責任而已,不生已為給付之效力,更 不能謂系爭工程業已完工(本院依上開事證即可認定系爭工 程尚未完工,上訴人聲請向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調取113年 度偵字第49號案件卷宗,應無必要)。執此,系爭工程既尚 未完工,依約定應於完工後給付之40萬元工程尾款,被上訴 人應尚不得請求上訴人給付。 三、綜上所述,系爭工程尚未完工,被上訴人本於系爭合約(承 攬)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40萬元工程尾款本息,為 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就該部分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 並就該部分為假執行之宣告,容有未洽,上訴人上訴意旨指 摘原判決該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自應   由本院予以廢棄改判如主文所示。 伍、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郭玄義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郭蕙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V-113-上易-485-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號 聲 請 人 陳呈峰 上列聲請人因與楊雅蘭即夜陽米商行間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 (案號:本院114年度勞上字第5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准許訴訟救助,於假扣押、假處分、上訴及抗告,亦有效 力,民事訴訟法第111條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係對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原法院)11 2年度勞訴字第39號判決提起上訴,並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 。惟聲請人於原法院起訴時,已聲請訴訟救助,並經原法院 以111年度救字第140號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並確定在案,有該 卷宗附卷可參。依上開規定,原審准許訴訟救助之效力自及 於上訴。從而,聲請人於本院提起上訴復聲請訴訟救助,即 無准許之必要,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須 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V-114-聲-20-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7號 抗 告 人 蔣敏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張素華、曾仁勇間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9月25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769號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徵收裁判費新臺 幣(下同)1,000元,此為抗告必須具備之程式。提起抗告 未依法繳納裁判費,經法院裁定命補正而未依限補正者,其 抗告即為不合法,抗告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495條之1第1項、第44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25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 訴字第2769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1,000元, 經原法院於113年11月28日裁定命抗告人於收受裁定後3日內 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5日寄存送達抗告人(自寄存之 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11頁)。抗告人迄未繳納裁判費,亦有原法院多元化案件 繳費狀況查詢清單、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卷可參(見本院 卷第15至23頁),依前揭說明,本件抗告不合法,應予駁回 。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吳昀儒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V-114-抗-37-20250122-1

金簡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簡易字第100號 原 告 王芳君 被 告 陳威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296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11 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4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依其智識程度與社會生活經驗,可預見一般 人取得他人金融機構帳戶使用,常與財產犯罪具有密切關係 ,成為詐騙集團取得詐欺贓款的利用手法,並掩飾、隱匿詐 欺犯罪所得的去向、所在,乃竟為賺取報酬,基於縱使發生 他人因受騙致財產受損、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之結果,亦 不違背其本意之詐欺取財及一般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 111年11月間提供其名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 00號帳戶(下稱本案合庫帳戶)、臺灣銀行帳號0000000000 00號帳戶(下稱本案臺銀帳戶)予訴外人「阿○」,作為人 頭帳戶,與其他詐欺份子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一般洗錢之犯意聯絡,透過線上投 資話語,以詐術向伊佯稱:可以投資FLOW TRADERS網站獲利 云云,致伊陷於錯誤,於111年11月11日上午9時34分、36分 許,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以網路銀行轉帳方式,各轉帳新 臺幣(下同)5萬元至本案合庫帳戶,復由被告依「阿○」指 示,於同日上午10時28分許,以網路銀行轉帳方式轉帳至本 案臺銀帳戶,再於同日上午11時31分許,在○○市○區○○路0段 000號臺銀復興分行,自本案臺銀帳戶臨櫃提領前述詐欺所 得款項,旋即交付予該詐騙集團所屬成員,據以隱匿上開犯 罪所得的去向,致伊受有損害。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求 為命被告給付原告10萬元,並加計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14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下 稱10萬元本息)之判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告就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已於相當 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爭執,依上開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主張之事實;參以被告上 開行為,業經本院刑事庭判處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在 案,亦有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064、1072、1073號刑事 判決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至31頁),並據本院調取上開 刑事案卷電子卷證(含刑事一、二審、警偵卷),且列印相 關影印卷宗查閱屬實,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準此,原 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0萬元本息,應屬 有據。  ㈡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0萬 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㈢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 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免繳納裁判費,其於本院審理期間, 亦未滋生其他訴訟必要費用,並無訴訟費用負擔問題,附予 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吳昀儒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V-113-金簡易-100-20250122-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上字第22號 上 訴 人 朱翠紅 訴訟代理人 饒鴻鵬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賴青柱等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322號 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上訴利益即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6071萬1392元。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49萬 4868元,逾期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起訴及提起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 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 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44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上訴人於原審係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 定,請求上訴人應將坐落○○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上之 同段0000建號、面積468.27平方公尺之建物(門牌號碼○○市 ○○區○○路○段00巷00號)及如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111年10 月31日111年興建測字第025540號收件之土地複丈成果圖所 示築有未登記增建部分、面積755.75平方公尺拆除,並將該 部分占用土地返還予被上訴人(詳原審卷第399頁)。核其訴 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6071萬1392元【計算式:占用 面積(468.27㎡+755.75㎡)4萬9600元/㎡(即上開2083地號土 地之公告現值,原審卷第183頁)=6071萬1392元】,應徵收 第一審裁判費54萬6336元,被上訴人已繳足(詳原審卷第81 頁、第439頁)。嗣原審判決被上訴人全部勝訴。上訴人不 服提起上訴,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 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詳本院卷第7頁)。是上訴人之上 訴利益與訴訟標的價額同,應徵收第二審裁判費81萬9504元 ,惟上訴人於上訴時僅繳納32萬4636元,尚應補繳49萬4868 元。茲依前開規定,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如數 逕向本院補繳,逾期即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 0元。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V-114-重上-22-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9號 抗 告 人 謝鴻煥 謝鴻讓 謝鴻謙 謝鴻銘 謝鴻欽 謝雲英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代位請求 分割遺產事件,抗告人對於臺灣苗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1 月29日113年度補字第1751號所爲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裁定不服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壹、原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意旨略以:相對人代位債務人 ○○○請求分割如原裁定附表一所示遺產,其訴訟標的價額應 以○○○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經核定如原裁定附 表一所示為新臺幣(下同)53萬7,712元等語。   貳、抗告人抗告意旨則略以:○○○與伊等間並無債權債務關係存 在,相對人代位○○○對伊等起訴,其訴訟標的之理由亦不存 在。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原裁定 等語。 參、本院查: 一、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債權人代位債務人對第三人起訴,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其主張債務人與第三人間權利義務關  係定之。請求分割遺產,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  按原告應繼分之比例計算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最高法院111 年度台抗字第58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相對人代位債務人○○○請求分割如原裁定附表一所示遺產, 依上開說明,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相對人主張○○○因遺產分 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是原裁定據此核定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為如原裁定附表一所示之53萬7,712元,經核於法並 無違背。至於被繼承人所遺之遺產爲何?○○○是否業與抗告 人分割完畢?尚未分割之遺產爲何?○○○因遺產分割得受分 配分額爲何?均係本案訴訟實體有無理由問題,與相對人代 位分割遺產之訴訟標的價額無涉,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核定 之訴訟標的價額不當,求予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肆、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郭玄義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郭蕙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TCHV-114-抗-39-202501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