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家莉

共找到 45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返還不當得利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上字第473號 上 訴 人 蔡麗華 訴訟代理人 林軍男律師 楊博任律師 被 上訴 人 何惠美 訴訟代理人 慶啓羣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8月27日本院111年度上字第473號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上訴人所提㈠第三審上訴利益核定為新臺幣280萬6,729元、 ㈡第二審上訴利益為新臺幣252萬9,467元。 被上訴人所提㈠第一審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408萬6,367元;㈡ 第二審上訴利益為新臺幣66萬2,533元。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七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1 萬5,741元及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1萬5,147元,逾期未補正第 三審裁判費,即駁回第三審上訴。 被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七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1萬2,078元及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7,425元。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又按起訴及提起民事第 二審、第三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 16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當事人起訴或 提起第二審、第三審上訴,若未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者, 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81條準用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復按因定期給付或定期收益涉訟,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 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但其期間 超過10年者,以10年計算,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著有規定 。 二、經查:  ㈠被上訴人何惠美在原審聲明請求:㈠上訴人蔡麗華應給付何惠美新臺幣(下同)286萬3,700元,及自民事準備五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蔡麗華應自民事準備五狀送達之翌日起至兩造共有關係消滅止,按月給付何惠美2萬8,000元等語(見原審卷第330頁),嗣經原審為何惠美部分勝訴、部分敗訴之判決,即判命蔡麗華應給付何惠美146萬4,000元,及自民國111年6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暨自111年6月14日起至兩造共有關係消滅止(下稱系爭期間),按月給付何惠美2萬4,400元(下稱系爭期間不當得利債權,見原審卷第344至345頁),並駁回其餘之訴。兩造就其敗訴部分各自提起一部上訴及上訴,何惠美並為追加聲明,其中,何惠美上訴及追加聲明為: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何惠美後開第2項之訴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暨該部分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⒈蔡麗華應給付何惠美21萬6,000元,及加計自111年6月14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下稱21萬6,000元本息);⒉蔡麗華應於系爭期間再按月給付何惠美3,600元。㈢蔡麗華應再給付何惠美7萬2,493元;蔡麗華應再給付何惠美28萬9,333元。蔡麗華之上訴及答辯聲明部分:㈠原判決不利於蔡麗華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何惠美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㈢駁回何惠美之上訴及追加之訴(見本院卷第411至412頁)。再由本院以111年度上字第473號判決何惠美之上訴及追加之訴,均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蔡麗華之上訴為無理由,即判命: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何惠美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暨除確定部分外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蔡麗華應自111年6月14日起至兩造共有關係消滅止,再按月給付何惠美450元。㈢蔡麗華應再給付何惠美6萬3,173元。㈣蔡麗華應再給付何惠美25萬7,612元。㈤何惠美之其餘上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㈥蔡麗華之上訴駁回(見本院卷第417至419頁)。蔡麗華仍不服,提起第三審上訴。  ㈡何惠美於原審所為第1、2項聲明雖均係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 係請求,然此2項聲明請求並無主從依附關係,不適用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不併算其價額之適用。又系爭期 間不當得利債權係屬以「共有關係消滅日」為期限之給付, 且與前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所定,因定期給付或定期收 益涉訟而須確定其權利存續期間之情況類似,自得類推適用 該項規定。而何惠美業已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 下稱執行法院)聲請拍賣共有物,經執行法院以113年度司 執字第21416號事件繫屬在案(分案日:113年2月5日),有 該強制執行事件卷宗足參,則審酌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 點第2條所規定辦案期限為2年,足認該強制執行事件預計於 115年2月4日前結案,復考量何惠美係於110年6月1日向原審 提起本件訴訟,至111年6月13日將民事準備五狀繕本交付予 蔡麗華訴訟代理人收受止(見原審卷第11、331、336頁), 本件關於系爭期間不當得利債權之權利存續期間推定為3年7 月又20日(起迄時間自111年6月14日起至115年2月4日), 據此核定此項訴訟標的價額為122萬2,667元(計算式:2萬8 ,000元×【43+20/30】=1,222,66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故何惠美提起本件訴訟之標的價額應核定為408萬6,367元( 計算式:2,863,700元+1,222,667元=4,086,367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4萬1,491元。  ㈢承前,何惠美追加聲明請求6萬3,173元部分為利息,應屬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之附帶請求,不併計費。而關於何 惠美之上訴聲明第2項之權利存續期間依上所述,推定為3年 7月又20日,據此核定該項上訴利益為15萬7,200元(計算式 :3,600元×【43+20/30】=157,200元),故何惠美之上訴及 追加聲明之上訴利益共計為66萬2,533元(計算式:216,000 元+157,200元+289,333元=662,533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 1萬0,905元。復關於蔡麗華之上訴聲明第2項之權利存續期 間依前所述,推定為3年7月又20日,據此核定此項上訴利益 為106萬5,467元(計算式:2萬4,400元×【43+20/30】=1,06 5,46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則蔡麗華之上訴利益共計為2 52萬9,467元(計算式:1,464,000元+1,065,467元=2,529,4 67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萬9,070元。  ㈣再如上所述,蔡麗華所提本件第三審上訴,其上訴利益共計 為280萬6,729元(計算式:252萬9,467元+450元×【43+20/3 0】+257,612元=2,806,729元),應徵第三審裁判費4萬3,22 8元。  ㈤基上所述,何惠美在原審及提起第二審上訴時,各僅繳納第 一、二審裁判費2萬9,413元(計算式:15,850+1,782元+11, 781元=29,413元,見原審卷第61、224、343頁)、3,480元 (見本院卷第45頁);蔡麗華提起第二審上訴、第三審上訴 各繳納裁判費2萬3,329元、2萬8,081元(見本院卷第35頁) ,均有未足。茲限蔡麗華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 補繳第二審裁判費1萬5,741元(計算式:3萬9,070元-2萬3, 329元=1萬5,741元)、第三審裁判費1萬5,147元(計算式: 4萬3,228元-2萬8,081元=1萬5,147元),逾期未繳納,即駁 回其第三審上訴。何惠美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 補繳第一審裁判費1萬2,078元(計算式:4萬1,491元-2萬9,4 13元=1萬2,078元)、第二審裁判費7,425元(計算式:1萬0, 905元-3,480元=7,425元)。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千 元。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TCHV-111-上-473-20241211-3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314號 上 訴 人 李宗憲 被 上訴 人 張承傑 張承恩 週日午後餐飲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湯巧伶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呂旺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5月22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406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一部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張承傑、張承恩(下分別以姓名稱之 ,合稱張承傑2人)為被上訴人週日午後餐飲有限公司(下 稱週日公司)之員工,伊於民國111年1月11日,因勞資爭議 問題,與張承傑約在○○市○區○○路000號0000、由週日公司所 經營之「Sunday in the Park」店(下稱系爭商店)內協商 ,詎張承傑2人竟基於傷害故意,由張承恩以其左手環繞緊 扣伊頸部、張承傑則緊跟其後並架住伊右手,將伊強拉至店 外,且至店外公共廣場時,將伊往地上重摔,並壓制於地面 數秒,致伊受有頭鈍傷、下背和骨盆挫傷等傷勢(下稱系爭 傷害),導致伊因此受心理創傷而須定期治療,另伊所有眼 鏡亦受損而不堪使用。張承傑2人不法侵害伊之身體健康權 及財產權,致伊受有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5,560元、交 通費用1萬8,781元、眼鏡受損2,480元、精神慰撫金20萬元 ,合計22萬6,821元等損害。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88條第1項、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 段、第196條等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應連帶給付伊22萬6,8 2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下稱22萬6,821元本息)之判決(原審判決上訴 人敗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一部上訴,其餘未繫屬本院部分 ,不予贅述)。並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 第二項之訴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暨除確定部分外 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㈡被上訴人應連帶給付上訴人22萬6 ,821元本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原擔任週日公司之廚師,因故遭週日 公司資遣,卻未將個人物品即廚房刀刃一把一併攜離,乃於 111年1月11日下午3時許之營業時間,至店內拿回該刀刃後 ,逕將該刀刃放在桌上不願離開,且經其餘員工請其離開, 仍拒不離開且大聲咆哮,影響其餘員工及顧客,張承傑2人 出面請其不要亂來,嗣後出於正當防衛之意思,與上訴人互 相拉扯衣服來到店外空間,並無過當之情。伊等否認上訴人 所受系爭傷害及眼鏡損壞乙情,為張承傑2人所致,張承傑2 人於本件衝突過程中時,自始自終未碰到上訴人頭部,且上 訴人於另案偵訊中均未敘述其身體健康受有傷害之事實,報 案紀錄及到場員警之證述亦未有提及相關情事。況本件衝突 係其自行挑起,其對損害之發生與有過失等語,資為抗辯。 並答辯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兩造於審理中不爭執及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85至286、35 4頁,本院依判決格式修正或增減文句或依爭點論述順序整 理內容):  ㈠不爭執之事實:  ⒈上訴人於111年1月11日與張承傑2人,在週日公司所經營系爭 商店內因故發生口角,張承傑2人共同將上訴人拉至店外。  ⒉週日公司係張承傑2人之僱用人。  ⒊上訴人對張承傑2人提傷害等告訴,業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下稱臺中地檢)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案列:111年度偵 字第15197號,下稱15197號處分書),經再議後,復由臺灣 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下稱臺中高分檢)駁回再議確定 (案列:112年度上聲議字第1680號,下稱1680號處分書) 。  ⒋倘上訴人請求有理由時,關於法定遲延利息起算日自113年2 月8日起算。   以上雙方所不爭執之事實,並有週日公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民權派出所蒐證用紙照片(下 稱監視器截圖照片)、原法院送達證書(見原審卷第47、61 至68、139至143頁)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5197號處 分書及1680號處分書等案件卷宗核閱無訛,應堪信為真正, 上開事實,本院均採為判決之基礎。  ㈡爭點之所在:   上訴人依民法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88條第1項、 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196條等規定,請求 被上訴人連帶給付上訴人22萬6,821元本息,是否有理由?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 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 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即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929號原判例要旨參 照)。本件上訴人以上開事實告訴張承傑2人涉犯傷害等罪 嫌,經臺中地檢檢察官偵查後,以15197號處分書為不起訴 處分,上訴人不服,聲請再議,經臺中高分檢以1680號處分 書駁回再議確定,是本院自得調查刑事訴訟程序中原有之證 據,引為本件民事訴訟之判決基礎,先予指明。  ㈡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 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 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所謂「不法」,係指侵權行為違反法律強制或 禁止規定。換言之,即無阻卻違法或免責事由。關於阻卻違 法事由,一般認為包括行使權利、正當防衛、緊急避難、自 助行為、無因管理、得被害人承諾、正當業務行為等。再按 對於現時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利所為之行為 ,不負損害賠償之責;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 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 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 民法第149條前段、第150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  ⒈上訴人主張其於前揭時、地,遭張承傑2人故意傷害,致其受 有系爭傷害,導致其因此受心理創傷而須定期治療,且其所 有眼鏡亦受損而不堪使用等事實,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 前詞置辯。查,上訴人提出監視器截圖照片之說明欄已敘明 :「張承恩以徒手將李宗憲帶離店家,張承傑在旁陪同協助 」、「張承恩與張承傑將李宗憲徒手帶離店外」、「張承恩 與李宗憲跌坐在地上」、「張承恩與張承傑將李宗憲壓制在 地」、「李宗憲發現眼鏡遭毀損」、「李宗憲向張承恩表示 眼鏡架遭毀損」等語(見原審卷第61至68頁);參以上訴人 於111年1月11日下午4時17分許,即至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下稱臺中醫院)急診就診,且經診療醫院於診斷欄載明: 「頭鈍傷(以下空白)。下背和骨盆挫傷(以下空白)。」 等語,有臺中醫院診斷證明書為證(見原審卷第69頁)。復 參見警員黎祐成於111年2月8日所製作職務報告敘明:「…報 案人向巡邏員警告知將自行前往醫院驗傷後至本所提告,職 遂電詢本案相對人張承傑案發情形及有無和解意願,張承傑 告知李宗憲當(11)日下午至餐廳因離職事宜在餐廳咆嘯並 摔椅子,造成店內員工及客人恐慌遂出手制止…」等語(見1 5197號卷第17頁),則上訴人主張其受有系爭傷害及眼鏡受 損乙情,與張承傑2人上開肢體動作行為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一節,堪信為真實。  ⒉證人○○○於偵訊時證稱:伊與上訴人有共事過,本件爭執過程 當下,伊都有在場,上訴人有在餐廳內叫囂,且刀具原本放 在桌上,後來上訴人收進去改放在袋子內等語,有111年12 月9日詢問筆錄足參(見15197號卷第132至133頁)。佐以監 視器截圖照片之說明(見15197號卷第77至87頁),足認上 訴人掙脫起身後,即與張承恩對視,並多次嘗試進入店內, 然經張承恩多次以身體阻擋,方由張承傑2人將上訴人個人 物品交還予上訴人,上訴人因不滿非自願離職書格式而將離 職書丟棄,並趁隙再度進入店內等情為真,且臺中地檢111 年度偵字第4985號不起訴處分書(下稱4985號處分書)亦記 載:「…○○○於本署偵辦111年度偵字第4985號案中證稱:當 時張承傑與李宗憲在拉扯,椅子是由李宗憲甩飛出去,好像 是其中1支椅腳壞掉,摔過椅子後,張承傑有硬將李宗憲拉 出去,但李宗憲又回來,在店內大吼說我就是不走,看你們 要怎麼樣等語…」等語(見15197號卷第149頁),益徵上訴 人於上開時、地,確有情緒失控,並大聲咆囂之情,故張承 傑2人辯稱:因上訴人情緒失控且在店內亂摔椅子嚇著客人 ,伊等始合力將上訴人拉出店外等語,堪可採憑。而張承傑 2人基於維持系爭商店安寧、秩序之職責,在上訴人大聲咆 哮、受退去之要求而仍留滯行為時,由張承恩以其左手環繞 緊扣伊頸部、張承傑則緊跟其後並架住伊右手,強制將上訴 人強拉至店外,顯係為制止上訴人繼續喧鬧,且為防衛自己 權利及其他員工與客人之安全與安寧所為之行為,又其等制 止行為在將上訴人帶離店外並制止上訴人抗拒動作後即終了 ,行為時間短暫,顯未逾越防衛權利之必要程度,故張承傑 2人雖形式上短時間侵害上訴人之身體健康權及財產權,然 未逾越上訴人咆哮、受退去之要求而仍留滯行為所可能導致 損害程度,此亦與15197號處分書所認定:「…被告2人(即 張承傑2人,下同)係於攔阻告訴人進入店內未果之情形下 ,主動報警處理,顯然被告2人應無傷害之意,主觀上應認 為正遭受告訴人之不法侵害行為,而為排除現在不法侵害之 防衛行為,且未逾必要之程度,縱使造成告訴人受傷及過程 中造成告訴人眼鏡毀損,應係符合正當防衛之阻卻違法事由 ,其行為應屬不罰。…」等語相符(見15197號卷第161頁) 。則參酌前揭民法第149條規定,張承傑2人自不負侵權行為 之連帶損害賠償之責。是以,週日公司亦毋須負民法第188 條第1項之連帶賠償責任,彰彰甚明。  ㈢綜上,依上訴人所提證據無法證明被上訴人有侵害其權利, 則其依民法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88條第1項、第1 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196條等規定,請求被上 訴人連帶給付上訴人22萬6,821元本息,即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連 帶給付22萬6,821元本息,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 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並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俱無不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 不當,聲明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詳予 論駁,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TCHV-113-上易-314-20241211-1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返還犯罪被害補償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易字第47號 再審原告 陳稔婷 再審被告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法定代理人 張介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犯罪被害補償金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 對於中華民國112年5月23日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73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 定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 項定有明文。又提起再審之訴,應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 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其未表明者無庸命其補正 (最高法院60年台抗字第538號原判例意旨參照)。 二、經查,兩造間請求返還犯罪被害補償金再審之訴事件,經臺 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以110年度訴字第1868號 判決判命再審原告應與同案被告徐德益等6人連帶給付再審 被告新臺幣(下同)813,607元,及自民國110年8月10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再審原告不 服,提起上訴,復經本院於112年5月23日以112年度上易字 第73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諭知上訴駁回確定,有 原確定判決附卷足參(見本院卷第23至38頁)。 三、再審原告雖主張:原確定判決所據本院111年度少上訴字第5 號刑事判決,原判處伊犯殺人罪,經伊提起上訴,由最高法 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1798號刑事判決發回更審,另由本院1 12年度少上更一字第56號刑事判決(下稱第56號刑事判決) 撤銷原罪名並改判伊無罪,再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 54號刑事判決(下稱第454號刑事判決)駁回檢察官之上訴 而定讞,足認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1款 規定之再審事由,且本件提起再審之訴之不變期間起算點, 應以伊收受臺中地院111年度訴字第2192號民事判決(下稱 第2192號民事判決)之期日即113年10月28日為準,伊於同 年11月20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云云。 惟查,第56號刑事判決係於112年11月29日宣判,諭知撤銷 原罪名並改判再審原告無罪,再審原告復於同年12月4日收 受,此有本院送達回證足參(見第56號卷宗第232、235頁) ;另第454號刑事判決係於113年3月6日宣示駁回檢察官之上 訴確定在案,業經再審原告於同年月19日收受,亦有最高法 院送達回證可稽(見本院卷第77頁)。是再審原告於前開刑 案審理過程、收受第56號刑事判決及第454號刑事判決後顯 已知悉其主張之前開再審事由,其延至113年11月20日始提 起本件再審之訴(本院卷第3頁),復未能表明、舉證係於 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前30日期間內,始知悉上開2份刑事判決 判決結果,是就再審原告主張之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 11款之再審事由而言,其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亦顯逾其知悉 後30日之不變期間無疑,揆之首揭說明,本件再審之訴為不 合法,應逕予裁定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CHV-113-再易-47-20241210-1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重上更一字第55號 上 訴 人 陳淑華(即莊金水之承受訴訟人) 莊永鼎(即莊金水之承受訴訟人) 莊永澈(即莊金水之承受訴訟人) 莊永勳(即莊金水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葉東龍律師 複 代理 人 陳慈筠 古富祺律師 被 上訴 人 莊艾恩 李麗櫻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涂芳田律師 複 代理 人 蔡昆宏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因兩造有調解之意願,故命 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1月20日下午2時30分許,在 本院第26調解室另行調解程序,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9

TCHV-111-重上更一-55-20241209-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533號 上 訴 人 吳青龍 被 上訴 人 葉俊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9月26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046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未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事實及理由 一、按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廢棄原判決,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制度認為必要時為限。前項情形,應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如兩造同意願由第二審法院就該事件為裁判者,應自為判決。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按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所謂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係指依原告於訴狀內記載之事實觀之,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者而言。申言之,必須依據原告所訴之事實「不經調查」,即可認其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而應受敗訴之判決者,始足當之(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51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本件上訴人主張原法院112年度司執字第18921號執行事件之 執行標的即門牌號碼為○○縣○○鎮○○路000號房屋(下稱系爭 房屋),乃屬被繼承人吳○雄之全體繼承人(即上訴人、訴 外人吳○峰、吳○玲、吳○如及執行債務人即潘○雪,【下稱上 訴人等5人】)公同共有,惟該執行事件誤將上訴人等5人所 公同共有系爭房屋列入執行,因此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原 判決雖以: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為伊等5人公同共有,與另 案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即原法院106年度重訴字第152號、 本院108年度重上字第84號、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062 號)之確定判決主文有違,上訴人提起本件之訴自非合法; 且系爭房屋縱為上訴人等5人公同共有,亦因系爭房屋未辦 理保存登記,無從辦理繼承登記及分割登記,僅有事實上處 分權,上訴人不得主張有事實上處分權而提起本件訴訟;而 上訴人於另案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所為證述內容,與本件主 張事實前後矛盾,另案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之判決併敘明系 爭房屋之納稅義務人為潘○雪,並由潘○雪以龍角銅器社管理 人名義使用,上訴人以證人身分作證時卻未提出異議,自不 得翻異其證詞而主張系爭房屋非潘○雪所有,遂認上訴人所 提本件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不經言詞辯論而駁回上訴人 之訴。然原審係經職權調閱系爭執行事件卷宗後,始查知系 爭執行事件之執行標的即系爭房屋之所有權人為潘○雪,並 未包括上訴人、吳○峰、吳○玲、吳○如等情,業經原判決於 事實及理由欄第三之㈠點論述明確,已非不經調查,即可認 上訴人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又上訴人表明之證據是否足 以證明其主張之事實,乃屬事實認定及證據調查問題,而非 屬「起訴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列。原審經前述調查證 據及認定事實程序後,猶以上訴人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為 由,未經言詞辯論即逕以判決駁回,訴訟程序顯有重大之瑕 疵。而上訴人已具狀表明希望將本件訴訟發回原法院審理( 見本院卷第50頁),是本件無從經由兩造同意由本院自為實 體裁判,而補正原審訴訟程序之重大瑕疵。為維持審級制度 ,並保障當事人之程序權,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將原 判決廢棄,發回原法院重行審理。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裁判費。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2024-12-05

TCHV-113-上-533-2024120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115號 上 訴 人 徐志焜 訴訟代理人 謝勝隆律師 被 上訴 人 邱聰明 邱松豐 邱惠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凱翔律師 上開當事人間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因兩造有調解之意願,故命 再開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TCHV-113-上易-115-2024120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74號 抗 告 人 蔣敏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楊嵎琇等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9月12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補字第1625號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裁判費新臺 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抗告有應繳而 未繳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 間內補正者,其抗告為不合法,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 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查抗告人不服民國113年9月12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 補字第1625號裁定,提起抗告,未繳納抗告費1,000元,經 本院於113年11月1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正,該 裁定已於同年月7日寄存送達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 合作派出所。惟抗告人僅於同年月11日遞送民事再審狀到院 ,迄今已逾相當期間仍未補繳抗告裁判費,有送達證書、民 事再審狀、本院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可稽 (見本院卷第15、17至29頁),依上開說明,抗告人之抗告 即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但得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異議(須按 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元。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CHV-113-抗-374-20241127-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假扣押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417號 抗 告 人 和安救護車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采芳 相 對 人 郭成益 郭鳳娟 郭家宏 郭渝琳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歐嘉文律師 施竣凱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13 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刑全字第6號裁定,提起抗告,經本 院刑事庭移送前來(113年度抗字第59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原審同案相對人陳華強、項鈞澤分別 為抗告人之中南區業務兼主管(亦同時為原審同案相對人和 安事業有限公司之負責人)、聘僱擔任接送洗腎病患之司機 ,詎項鈞澤於民國111年1月18日下午4時55分許,因有疏失 之處,駕駛未符合規定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下稱系爭事故車輛),自清泉醫院載送相對人郭成益之妻( 即相對人郭鳳娟、郭家宏、郭渝琳之母)謝英蘭返回清泉護 理之家時,致使謝英蘭向前傾倒在地成傷,經送醫急救,仍 不治死亡,復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案號 :112年度偵字第271、53215號),現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以112年度訴字第2029、2248號事件(下稱系爭刑事事件) 繫屬在案。又伊等業已對抗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向 抗告人及陳華強、項鈞澤、和安公司請求連帶賠償新臺幣( 下同)344萬7,585元、150萬元、150萬元、150萬元,合計 共794萬7,585元,惟抗告人於調解程序中辯稱無資產可賠償 ,復將系爭事故車輛予以出售完畢,足見抗告人無清償能力 ,並有脫產情事,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爰 僅聲請就抗告人之財產於794萬7,585元之範圍內予以假扣押 ,經原法院裁定准其供擔保後得為假扣押(下稱系爭假扣押 裁定)。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資產雖有限,但無積極增加負擔或就財產 為不利處分之行為存在,而伊會將系爭事故車輛予以處分, 僅係改換運勢,非積極脫產;況伊非項鈞澤之僱用人,與系 爭事故無關,原裁定遽認相對人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並 誤認伊將用於經營業務之車輛全數出售完畢,容有未洽。另 原裁定命相對人所提供擔保金額過低,難認適法,本件聲請 並無理由,請求廢棄系爭假扣押裁定等語。 三、按債權人聲請假扣押,就其請求及假扣押之原因,應釋明之 。前項釋明如有不足,而債權人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 當者,法院得定相當之擔保,命供擔保後為假扣押,民事訴 訟法第526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故債權人就其請求及 假扣押之原因,倘已釋明,僅係釋明不足,法院仍得命債權 人供擔保以補其釋明之不足,准為假扣押。又稱釋明者,僅 係法院就某項事實之存否,得到大致為正當之心證,即為已 足,此與證明須就當事人所提證據資料,足使法院產生堅強 心證,可確信其主張為真實者,尚有不同。是依當事人之陳 述及提出之相關證據,倘依一般社會通念,可使法院得薄弱 之心證,信其事實上之主張大概為如此者,自不得謂其毫未 釋明。且同法第523條第1項所稱「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 難執行之虞」之「假扣押之原因」者,本不以債務人浪費財 產、增加負擔或將其財產為不利益之處分,致達於無資力之 狀態,或債務人移住遠方、逃匿無蹤或隱匿財產等積極作為 之情形為限,祇須合於該條項「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 執行之虞」之條件,即足當之。經查:  ㈠相對人聲請本件假扣押,就其請求原因業已表明:查相對人 主張陳華強、項鈞澤分別為抗告人之中南區業務兼主管(亦 同時為和安公司之負責人)、司機,因有過失行為致謝英蘭 受傷死亡,而應連帶賠償其等共計794萬7,585元本息等情, 業據提出起訴書、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原法院112年度訴 字第2248號準備程序筆錄附卷可考(見原審卷第11至54頁) ,堪認相對人就本件假扣押之請求已為釋明。    ㈡抗告人固否認其非項鈞澤之僱用人,與系爭事故無關,相對 人對伊無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云云。惟按假扣押為保全程序 ,非確定私權之訴訟程序,相對人所欲保全之系爭794萬7,5 85元債權,乃屬抗告人之實體上理由是否足採範疇,有待本 案訴訟調查認定,非本件假扣押保全程序所應審究。抗告人 據此抗辯相對人就假扣押之請求未釋明云云,並無可採。  ㈢又關於假扣押原因部分,相對人主張抗告人將系爭事故車輛 予以出售完畢行為,實有隱匿財產、對其財產為不利益之處 分,可推認其已陷於無資力狀態,抗告人將來縱獲勝訴判決 ,亦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等情,業經相對人提出 抗告人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系爭事故車輛 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為證(見原審卷第57、59頁)。觀之抗 告人之資本總額僅為600萬元,且相對人持原法院所核准之 假扣押裁定予以執行後,關於抗告人部分所查扣之存款僅為 19萬6,867元,亦有相證一之資料足參(見本院113年度抗字 第597號卷宗第19至25頁),堪認抗告人前開所得及現有財 產之價額,顯低於系爭794萬7,585元債權數額,依一般社會 通念,堪認將來確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之情事。  ㈣另陳華強於系爭刑事事件之準備程序中陳稱:已將系爭事故 車輛移轉所有權與他人等語(見原審卷第51至52頁),並有 相對人所提上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為證,是相對人就本件假 扣押之原因所提出之證據,雖未能使法院產生堅強之心證, 可以完全確信其主張為真實,而僅使法院產生薄弱之心證, 信其事實上之主張大概為如此,堪認相對人就假扣押之原因 確已提出證據釋明其假扣押請求及假扣押之原因。縱其釋明 仍有不足,然相對人既已陳明願供擔保以補釋明之不足,仍 應准許其假扣押之聲請。  ㈤按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依民事訴訟程序向犯罪行為人或依法 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犯罪被害 人或其家屬為保全強制執行而聲請假扣押或假處分者,法院 依民事訴訟法所命供之擔保,不得高於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 之十分之一,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25條第1、2項定有明 文。原法院裁定審酌相對人請求損害賠償金額各為344萬7,5 85元、150萬元、150萬元、150萬元,衡以上開法條規定, 酌定郭成益請求部分以35萬元,及郭鳳娟、郭家宏、郭渝琳 請求部分,各以15萬元做為聲請假扣押擔保金額,並宣告抗 告人於提供與債權數額相同之擔保金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 押,已兼顧其權益,自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相對人就其主張之請求及假扣押原因,俱已舉證 釋明,雖其釋明尚有不足,然經其陳明願供擔保以補釋明之 不足,則其假扣押之聲請,應屬有據。從而,原裁定命相對 人供相當擔保後,准對抗告人之財產於794萬7,585元範圍內 予以假扣押,核無不合。抗告意旨空言指摘原裁定不當,聲 明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 元,同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CHV-113-抗-417-20241127-1

重家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家上字第24號 上 訴 人 張晁瑀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張茂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不服民國 113年6月6日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3年度重家繼訴字第4號判決( 下稱原審判決),提起上訴,自應依法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查原 法院已於113年4月30日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 667萬9,819元,命上訴人繳納第一審裁判費6萬7,132元,業經上 訴人繳納完畢在卷(見原審卷一第10、225至226頁)。又原審判 決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經上訴人不服,就敗訴部分全部提 起上訴(見本院卷第7至9、59至64頁),是本件上訴利益即為66 7萬9,819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0萬0,698元。茲限上訴人於收 受本裁定正本送達翌日起3日內,逕向本院補繳第二審裁判費10 萬0,698元,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CHV-113-重家上-24-20241125-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90號 聲 請 人 歐衍村 訴訟代理人 鄭世脩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劉茜文間請求返還投資款事件(本院113 年度上字第32號),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予交付聲請人本院113年度上字第32號請求返還投資款事 件之民國113年5月10日、同年6月21日及同年8月9日準備程 序期日,暨同年10月9日言詞辯論程序期日之法庭數位錄音 光碟。 二、聲請人就第1項所示法庭數位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公 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 三、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又持有法庭錄音、 錄影內容之人,就所取得之錄音、錄影內容,不得散布、公 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 項前段、第90條之4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及依法 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 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 之裁定;第一項聲請經法院裁定許可者,每張光碟應繳納費 用新臺幣50元,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1、 3項亦定有明文。 二、聲請人主張:因伊為本院113年度上字第32號請求返還投資 款事件(下稱系爭事件)之當事人,為核對確認民國113年5 月10日、同年6月21日及同年8月9日準備程序期日,暨同年1 0月9日言詞辯論程序期日筆錄記載之內容是否有所遺漏,維 護其法律上利益,爰聲請交付該等準備程序期日之法庭數位 錄音光碟等語。 三、查聲請人為系爭事件之上訴人即被上訴人,依法得聲請閱覽 卷宗之當事人,復已敘明其聲請交付法庭錄音以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之理由,經核與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之規定尚無不 合,應予准許(聲請人並應依前開規定支付費用)。又聲請 人取得法庭數位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為 非正當目的使用,爰依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4第1項規定,併 予裁示,以促其注意遵守。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杭起鶴                  法 官 郭玄義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家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2024-11-22

TCHV-113-聲-190-20241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