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鍾志雄

共找到 123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袋地通行權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字第45號 聲 請 人 陳順吉 代 理 人 傅爾洵律師 上列聲請人就上訴人高天生與被上訴人蘇旺澄間請求確認袋地通 行權事件,聲請承當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准由聲請人代被上訴人蘇旺澄承當訴訟。   理 由 一、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移轉 之當事人承當訴訟;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 人得聲請第二審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 第463條準用第254條第1、2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被上訴人蘇旺澄於本件訴訟繫屬後,將其所 有坐落臺東縣○○鄉○○段○○○○○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伊已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具狀 聲請代被上訴人承當訴訟並送達兩造,上訴人迄未表示同意 與否,爰聲請裁定准伊代被上訴人承當訴訟。 三、查上訴人高天生於112年10月18日起訴主張其所有○○段OOO土 地為袋地,請求確認對於被上訴人所有之系爭土地上有通行 權存在及應容忍通行及鋪設道路、不得為妨礙通行之行為( 見原審卷第5頁起訴狀)。又被上訴人於訴訟繫屬中之113年 4月18日已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聲請人,有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及地籍異動索引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07、1 25、126頁)。本院於113年12月20日發函請兩造5日內表示 是否同意聲請人上開聲請,僅被上訴人具狀表示同意(見本 院卷第57、59頁),上訴人於113年12月27日收受後迄未表 示意見(見本院卷第49、51頁函文及送達證書),然本件訴 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既已移轉於聲請人,其聲請准由其承當訴 訟,揆諸上開規定,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廖曉萍                法 官 鍾志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蔣若芸

2025-03-06

HLHV-113-上-45-20250306-2

家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上易字第1號 上 訴 人 林○○ 訴訟代理人 黃子寧律師 被上訴人 林○○ 林○○ 林○○ 林○○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張秉正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因分割遺產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臺 灣花蓮地方法院113年度重家繼訴字第2號第一審判決不服,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訴利益各核定為新臺幣柒佰參拾玖萬肆 仟零貳拾壹元。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七日內,補繳第一審、第二審裁 判費各新臺幣伍萬捌仟伍佰零玖元、新臺幣捌萬柒仟柒佰陸拾 參元。逾期未繳納,即駁回訴訟。   理 由 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 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 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 訴訟法(下稱民訴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 項定有明文,依同法第466條第4項規定準用於計算上訴利益。 遺產分割係屬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3項第6款、第37條所定丙類 家事訴訟事件,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上開民訴法規定。另 ,土地倘無實際交易價額,得以原告起訴時土地當期公告現值 為交易價額,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 第983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 割,既係以遺產為一體,整個的為分割,並非以遺產中個個財 產之分割為對象,則於分割遺產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訴 利益額自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所佔應繼分 比例定之(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800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 本件上訴人於原審主張:被繼承人張○○遺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 ,由伊、被上訴人林○○、林○○、林○○繼承,每人應繼分各為4 分之1。張○○將附表一編號1、3所示遺產全部遺贈被上訴人林○ ○,其中編號1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地)侵害伊、林○○及林○○之特 留分(8分之1),伊等行使扣減權,業經另案判決確定。伊與張 ○○生前就系爭地曾協議,按伊繳納地價款期數,移轉相當比例 之應有部分所有權予伊(下稱系爭協議),伊共繳納17期地價款 ,張○○依系爭協議負有移轉系爭地所有權應有部分30分之17予 伊之義務;為此,於原審聲明:㈠林○○、林○○及林○○應將系爭 地所有權應有部分30分之17移轉登記予伊(下稱聲明㈠)。㈡兩造 就張○○所遺如附表二所示之遺產,准按附表二分割方法欄所示 方法予以分割(下稱聲明㈡)。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聲明㈠,另就 張○○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判決分割如原判決主文第1項所示 ,上訴人不服,全部提起上訴,上訴聲明:原判決廢棄;請求 判准如其上開聲明。 經查: ㈠系爭地總面積6,615.44平方公尺,於上訴人民國112年7月24日 起訴時公告現值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1,800元,有該地 謄本及公告現值網路查詢資料可參(本院卷第79、115頁)。上 訴人於聲明㈠請求移轉系爭地所有權應有部分30分之17,核其 訴訟標的價額為6,747,749元(6,615.44×1,800×17/30《四捨五 入至個位數,下同》)。 ㈡聲明㈡部分,附表二編號1所示系爭地所有權應有部分30分之13 ,其價額為5,160,043元(6,615.44×1,800×13/30)。編號2所示 建物,因屬未保存登記建物,所坐落花蓮縣○○鄉○○段00地號土 地為他人所有,屋齡已50多年,構造為雜木、磚石,現值5,00 0元,有地籍圖資查詢資料、房屋稅籍證明書及上開土地謄本 可參(本院卷第67、95、117頁),現存價值有限,認宜依房屋 稅籍所載現值,核其於起訴時之價額為5,000元。循此,上訴 人請求分割如附表二所示遺產,經按附表二編號1所示遺產, 依特留分比例8分之1,及其餘遺產部分,按應繼分比例4分之1 ,核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應為646,272元(5,160,043×1/8+《5,000 +67》×1/4)。 ㈢綜上,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7,394,021元(6,747,749+646,2 72),上訴人對原判決不服,全部上訴,上訴利益亦為7,394,0 21元。因此,本件應徵第一審、第二審裁判費各74,260元、11 1,390元,扣除其已繳納之第一審、第二審裁判費各15,751元 、23,627元,尚應補繳第一審、第二審裁判費各58,509元、87 ,763元。 茲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7日內,如數補繳到院,逾 期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家事法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附表一: 編號 遺產內容 1 花蓮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6,615.44平方公尺,權利範圍:全部) 2 花蓮縣○○鄉○里○街00號房屋(權利範圍:全部,未辦理保存登記) 3 ○○○○○○○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67元 附表二: 編號 遺產內容 分割方法 1 花蓮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6,615.44平方公尺,權利範圍:30分之13 ⒈按林○○、林○○、林○○各8分之1;林○○8分之5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⒉林○○、林○○、林○○、林○○各應給付林○○22,483元。 2 花蓮縣○○鄉○里○街00號房屋(權利範圍:全部,未辦理保存登記) 由林○○、林○○、林○○、林○○依應繼分4分之1比例分別共有。 3 ○○○○○○○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67元 由林○○單獨取得。

2025-03-06

HLHV-114-家上易-1-20250306-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高天生 相 對 人 蘇旺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袋地通行權事件(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5號) ,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 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指 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 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判例意旨 參照)。而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 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並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 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 應將其聲請駁回,無依職權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8年度 台抗字第164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聲請人即原告對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6號( 下稱本案)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固 提出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稱法扶基金會)台東分會 准予扶助證明書為證(見本院卷第7頁)。惟查,上開證明 書記載准予扶助之內容為「民事簡易程序第一審」,且聲請 人於本案已繳納第一審裁判費(見本案卷第4頁背面)而未 曾於第一審聲請訴訟救助。又經詢問法扶基金會台東分會聲 請人有無聲請第二審法律扶助並獲准許,該會回覆:沒有。 此有法扶基金會113年12月5日法扶東字第1130000070號函文 及本院114年2月27日公務電話紀錄可佐(見本院113年度聲 字第14號民事卷第11頁、本院卷第17頁),可見其並未通過 本案第二審事件之法律扶助。何況,聲請人亦已於114年1月 7日繳納本案第二審裁判費(見本案卷第3頁),足認其非無 資力支付第二審訴訟費用,是其聲請訴訟救助,不應准許。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廖曉萍                法 官 鍾志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蔣若芸

2025-03-05

HLHV-114-聲-1-20250305-1

家上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上字第14號 上 訴 人 王○○ 被上訴人 張○○ 張○○(COOOO COOOO-COOO) 張○○ 王○○ 黃○○ 王○○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遺產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8日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家繼訴字第9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不經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事實及理由 上訴人起訴主張:被繼承人王○○○於民國OOO年OO月O日死亡,遺 有如原判決附表一(下同)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其配 偶王○○於OOO年O月OO日先於被繼承人死亡,被繼承人育有王○○ 、養女王○○、被上訴人王○○、黃○○、上訴人王○○及被上訴人王 ○○等6名子女。其中王○○於OO年O月OO日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無 子嗣,王○○於OO年O月OO日先於被繼承人死亡,被上訴人張○○ 、張○○、張○○為王○○之子女,代位繼承王○○之應繼分;從而, 系爭遺產即應由兩造依如原判決附表二(下同)之比例共同繼承 。又兩造雖無法達成分割協議,惟張○○、張○○已具狀表示無意 參與其中,張○○已提出拋棄繼承聲明,其餘被上訴人則均同意 依上訴人主張之分割方案,爰依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 第1項、第2項及第1164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請求 就系爭遺產分割如原審卷第5-6頁附表1上訴人方案所示。 原審於113年9月27日依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上訴人提起上訴略以:張○○、張○○均表示無意願獲得系爭遺 產,張○○亦提出「拋棄繼承權聲明書」,原審審理過程,均有 通知上開3人,顯然對伊所主張之分割方案沒有意見,原審分 割方案違反上開3人之意願,顯有違誤,並上訴聲明:原判決 廢棄,請判准如其主張之分割方案。 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廢棄原判決 ,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制度認為必要時為 限,民事訴訟法(下稱民訴法)第451條第1項定有明文。送達於 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行之。但在他處會晤應 受送達人時,得於會晤處所行之。民訴法第136條第1項定有明 文。 經查: ㈠被上訴人於原審113年9月27日言詞辯論期日均未到場,經原審 依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上訴人對原判決提 起上訴。 ㈡惟張○○於OOO年O月OO日即出境迄無入境紀錄,於OOO年O月O日於 戶籍資料註記「遷出國外」,已未設籍「苗栗縣○○鎮○○里○○00 0○0號」,有其個人戶籍、基本資料及入出境資料查詢結果可 參(本院卷第39至43頁);原審送達上訴人書狀繕本、調解及歷 次開庭通知(含113年9月27日言詞辯論期日)與判決書,均向上 址為寄存送達,有送達證書可參(原審卷第115、135、203、23 9、279頁);經本院依上訴人於原審所提出駐○○○○○○經濟文化 辦處證明文件所載張○○○○住所送達,經其收受在案,有駐○○○○ 辦事處OOO年O月OO日○○字第OOOOOOOOOO號函附資料可參;足知 張○○現居國外,並未居住「苗栗縣○○鎮○○里○○000○0號」,堪 認原審送達張○○之地址顯有錯誤,則張○○未於113年9月27日言 詞辯論日到場,有民訴法第386條第1款所定未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通知之事由。原審依上訴人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原審卷第262頁),所踐行之訴訟程序自有重大瑕疵。經本 院函詢兩造意見,被上訴人逾期均未表示意見,應視為不同意 由本院就本件訴訟為裁判(本院卷第47至59頁)。審酌附表一所 示系爭遺產價額達新臺幣00,000,000元,其中包括多筆○○,有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可參(原審卷第23頁);原 判決認定張○○簽具之「拋棄繼承權聲明書」未符規定致不生拋 棄繼承效力,則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張○○於系爭遺產分割所 涉利益難認輕微;因張○○對系爭遺產範圍、價額及原判決分割 方案皆無所知,甚至未經合法送達判決,為維持審級制度及保 障當事人之程序權,自不適逕由第二審辯論而為實體判決,有 將本件訴訟發回原審更為裁判之必要。上訴人指摘原判決不當 ,聲明廢棄,非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將原判決廢棄,發 回原審更為審理。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l項 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附 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2025-02-27

HLHV-113-家上-14-20250227-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陸巧琳 送達代收人:何淑芳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陸進光等人間請求移轉土地所有權登記等 事件(本院114年度原上易字第1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依民事訴訟法(下稱民訴法)第1 07條規定,法院固應依聲請准予救助,惟此項請求救助之事由 ,依同法第109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 之證據以釋明之。又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 經濟信用者而言。申言之,若非取給於自己或家族所必需之生 活費不能支出訴訟費用,且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之信用 技能,方能謂之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最高法院89年度台聲 字第164號裁定參照)。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 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 ,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11年 度台簡聲字第34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 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 ,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訴法第108條規 定之限制。法律扶助法第63條定有明文,考其立法理由:法律 扶助之申請人,既符合本法所定無資力之要件,而經分會准許 法律扶助,其再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法院就其有無資力, 允宜無庸再審查,參考民訴法第107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定除 有顯無理由之情形外,法院應准予訴訟救助等旨;換言之,倘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稱法扶基金會)分會未依法律扶助 法審核申請人資力,而係基於受託或其他原因准予扶助者,法 院當仍需就法律扶助申請人之資力進行審查。 聲請意旨略以:伊不服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原訴字第14號 判決(下稱原判決),已提起上訴。伊為無資力之人,業經法扶 基金會臺東分會准予扶助在案。爰依民訴法第107條規定,聲 請訴訟救助等語。 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具原住民身分,其對原判決不符提起上訴並申請第 二審法律扶助,因未符合法律扶助法之無資力標準,經法扶基 金會臺東分會改依推動原住民族法律服務要點第2、3點准予扶 助,有該分會OOO年O月OO日○○○字第OOOOOOOOOO號函可參,足 認本件聲請人並非依法律扶助法申請扶助,自應回歸民訴法第 107條規定審查。 ㈡聲請人主張無資力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惟未提出證明;經本院 依職權調查,查無聲請人中低收入戶資料;本件經原審裁定聲 請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275,318元,應徵第二審裁 判費20,508元(原審卷二第84頁),金額非鉅。審酌上情,尚難 認聲請人有窘於生活,且欠缺經濟信用籌措本件訴訟費用,致 無資力支出第二審訴訟費用等情事,揆諸上開說明,其聲請即 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表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出 抗告書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2025-02-26

HLHV-114-聲-2-20250226-1

原訴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號                          第23號                          第24號 原 告 林兒萱 葉亭芸 劉毓雯 被 告 嚴偉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12 、16號),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合併言詞辯論終結,合併判 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林兒萱新臺幣貳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五月三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葉亭芸新臺幣參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七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劉毓雯新臺幣陸萬參仟玖佰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九月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分別提起之數宗訴訟,其訴訟標的相牽連或得以一訴主張者, 法院得命合併辯論;命合併辯論之數宗訴訟,得合併裁判,民 事訴訟法(下稱民訴法)第205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 告林兒萱、葉亭芸及劉毓雯(合稱原告)均以嚴偉凱為被告, 由本院分別以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23、24號事件受理,原 告均主張被告將其所有○○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XXXX號帳 戶(下稱○○帳戶)之提款卡、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下 合稱○○帳戶資料)交予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經詐欺 集團成員持向原告施以詐術,致其等匯款至被告○○帳戶而受有 損害,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經核,原告 之訴訟標的具相牽連關係,依前揭規定,本院113年度原訴易 字第22、23、24號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爰予合併辯論及裁判 。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訴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原告主張:被告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掩飾、隱匿特定犯罪 所得去向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9月27日前某日,在不詳 地點,將其所有○○帳戶資料交予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 ;嗣該詐欺集團成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共同基於詐欺取 財及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絡,向伊等施以詐 欺,致伊等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至○○帳戶,以此方式掩飾詐 欺犯罪所得,伊等因而受有損害(詐欺時間、方式、匯款時間 及金額詳如附表所示)。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求 為命:被告應給付林兒萱、葉亭芸、劉毓雯各新台幣(下同)20 萬元、30萬元、63,900元,及均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 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利息之判決。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書狀 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同自 認,但因他項陳述可認為爭執者,不在此限;當事人對於他造 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 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但不 到場之當事人係依公示送達通知者,不在此限,民訴法第280 條第1、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於上開時、地,提 供○○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幫助詐欺集團遂行詐欺取財及 洗錢之犯罪行為,致原告受詐欺而為如附表所示匯款,有本院 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13號刑事判決(下稱刑案)在卷可稽(本院 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號卷《下稱22號卷》第7至17頁),復經本 院調取刑案卷宗核閱無訛。被告於刑案坦承不諱,並未爭執, 原告並主張援用刑案卷證資料為據(22號卷第37、57頁),而 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準備 書狀爭執,依民訴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 同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自認,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則原告依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應就其等所受損害負賠 償責任,洵屬有據。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 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 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 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 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 ,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 明文。本件原告依侵權行為所為請求無確定期限,被告經原告 起訴請求賠償上開損害而未為給付,原告自得依上開規定,請 求被告加付法定遲延利息。查,林兒萱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 本於113年5月20日寄存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可參(本院113年 度原附民字第6號卷第7頁),經10日即113年5月30日發生效力 ;葉亭芸、劉毓雯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各於113年7月9 日、113年9月3日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可參(本院113年度原 附民字第12號卷第9頁、113年度原附民字第16號卷第15頁), 則原告各請求自上開送達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延利 息,自應准許。 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林兒萱2 0萬元、葉亭芸30萬元、劉毓雯63,900元,及各自113年5月31 日、113年7月10日、113年9月4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附表: 編號 原告 詐欺方式 匯款時間及金額 (新臺幣) 1 林兒萱 於111年8月19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林兒萱佯稱:可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云云,致林兒萱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9月30日16時7分許,匯款20萬元至○○帳戶。 2 葉亭芸 於111年10月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葉亭芸佯稱:可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云云,致葉亭芸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10月3日17時18分許,匯款15萬元至○○帳戶。 111年10月3日17時19分許,匯款15萬元至○○帳戶。 3 劉毓雯 於111年9月中旬某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劉毓雯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劉毓雯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10月3日14時24分許,匯款2萬7,600元至系爭帳號。 111年10月3日19時32分許,匯款3萬6,300元至系爭帳號。

2025-02-25

HLHV-113-原訴易-24-20250225-1

原訴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號                          第23號                          第24號 原 告 林兒萱 葉亭芸 劉毓雯 被 告 嚴偉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12 、16號),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合併言詞辯論終結,合併判 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林兒萱新臺幣貳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五月三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葉亭芸新臺幣參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七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劉毓雯新臺幣陸萬參仟玖佰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九月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分別提起之數宗訴訟,其訴訟標的相牽連或得以一訴主張者, 法院得命合併辯論;命合併辯論之數宗訴訟,得合併裁判,民 事訴訟法(下稱民訴法)第205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 告林兒萱、葉亭芸及劉毓雯(合稱原告)均以嚴偉凱為被告, 由本院分別以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23、24號事件受理,原 告均主張被告將其所有○○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XXXX號帳 戶(下稱○○帳戶)之提款卡、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下 合稱○○帳戶資料)交予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經詐欺 集團成員持向原告施以詐術,致其等匯款至被告○○帳戶而受有 損害,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經核,原告 之訴訟標的具相牽連關係,依前揭規定,本院113年度原訴易 字第22、23、24號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爰予合併辯論及裁判 。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訴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原告主張:被告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掩飾、隱匿特定犯罪 所得去向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9月27日前某日,在不詳 地點,將其所有○○帳戶資料交予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 ;嗣該詐欺集團成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共同基於詐欺取 財及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絡,向伊等施以詐 欺,致伊等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至○○帳戶,以此方式掩飾詐 欺犯罪所得,伊等因而受有損害(詐欺時間、方式、匯款時間 及金額詳如附表所示)。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求 為命:被告應給付林兒萱、葉亭芸、劉毓雯各新台幣(下同)20 萬元、30萬元、63,900元,及均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 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利息之判決。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書狀 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同自 認,但因他項陳述可認為爭執者,不在此限;當事人對於他造 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 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但不 到場之當事人係依公示送達通知者,不在此限,民訴法第280 條第1、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於上開時、地,提 供○○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幫助詐欺集團遂行詐欺取財及 洗錢之犯罪行為,致原告受詐欺而為如附表所示匯款,有本院 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13號刑事判決(下稱刑案)在卷可稽(本院 113年度原訴易字第22號卷《下稱22號卷》第7至17頁),復經本 院調取刑案卷宗核閱無訛。被告於刑案坦承不諱,並未爭執, 原告並主張援用刑案卷證資料為據(22號卷第37、57頁),而 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準備 書狀爭執,依民訴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 同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自認,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則原告依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應就其等所受損害負賠 償責任,洵屬有據。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 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 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 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 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 ,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 明文。本件原告依侵權行為所為請求無確定期限,被告經原告 起訴請求賠償上開損害而未為給付,原告自得依上開規定,請 求被告加付法定遲延利息。查,林兒萱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 本於113年5月20日寄存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可參(本院113年 度原附民字第6號卷第7頁),經10日即113年5月30日發生效力 ;葉亭芸、劉毓雯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各於113年7月9 日、113年9月3日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可參(本院113年度原 附民字第12號卷第9頁、113年度原附民字第16號卷第15頁), 則原告各請求自上開送達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延利 息,自應准許。 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林兒萱2 0萬元、葉亭芸30萬元、劉毓雯63,900元,及各自113年5月31 日、113年7月10日、113年9月4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附表: 編號 原告 詐欺方式 匯款時間及金額 (新臺幣) 1 林兒萱 於111年8月19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林兒萱佯稱:可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云云,致林兒萱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9月30日16時7分許,匯款20萬元至○○帳戶。 2 葉亭芸 於111年10月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葉亭芸佯稱:可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云云,致葉亭芸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10月3日17時18分許,匯款15萬元至○○帳戶。 111年10月3日17時19分許,匯款15萬元至○○帳戶。 3 劉毓雯 於111年9月中旬某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對劉毓雯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劉毓雯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1年10月3日14時24分許,匯款2萬7,600元至系爭帳號。 111年10月3日19時32分許,匯款3萬6,300元至系爭帳號。

2025-02-25

HLHV-113-原訴易-23-20250225-1

原訴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易字第12號 原 告 連武忠 被 告 許強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原附民字第13號 ),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十 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下 稱民訴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原告主張:被告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掩飾、隱匿特定犯罪 所得去向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2年6月19日前某時,在○○縣 ○○鄉某○○超商,將其申設之○○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XXXX 號帳戶(下稱○○銀行帳戶)、○○○○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XX XX號帳戶(下稱○○銀行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IG網站 傳送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嗣該詐欺集團成 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共同基於詐欺取財及掩飾、隱匿特 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絡,以通訊軟體LINE向伊謊稱可匯款 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云云,致伊陷於錯誤,於112年6月21日下午 1時29分許,依指示匯款新臺幣(下同)70萬元至○○銀行帳戶, 以此方式掩飾上開詐欺犯罪所得,伊因而受有70萬元損害等情 ,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求為命:被告應給付伊70 萬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利息之判決。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書狀 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同自 認,但因他項陳述可認為爭執者,不在此限;當事人對於他造 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 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但不 到場之當事人係依公示送達通知者,不在此限,民訴法第280 條第1、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於上開時、地,提 供○○銀行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幫助詐欺集團遂行詐欺取 財及洗錢之犯罪行為,致原告受詐欺而匯款70萬元,有臺灣花 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8671、8901號起訴書、本 院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20號刑事判決(下稱刑案)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7至31頁),復經本院調取刑案卷宗核閱無訛。被告於 刑案坦承不諱,並未爭執,原告並主張援用刑案卷證資料為據 (本院卷第116頁),而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訴法第280條第3項準 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自認,堪信原 告主張為真實。則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 告應就其所受損害負賠償責任,洵屬有據。 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 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 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 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原告依侵權行為所為請求無確定期限,被告經原 告起訴請求賠償上開損害而未為給付,原告自得依上開規定, 請求被告加付法定遲延利息。查,原告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繕本於113年7月10日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可參(本院附民卷 第9頁),則其請求自翌(11)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延利息, 自應准許。 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70 萬元,及自113年7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2025-02-25

HLHV-113-原訴易-12-20250225-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41號 上 訴 人 陳泰瑞 訴訟代理人 陳泰榮 被上訴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黃怡蓉 施志遠律師 複代理人 申惟中律師 李淑珺律師(於民國114年2月19日終止委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2 1日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45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2月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管理之臺東縣○○里鄉○○段0000地號國有土 地(下稱A地)至少於民國103年6月1日前即遭上訴人以種植 檳榔及雜木林等地上物(下稱A地上物)方式無權占用迄今 ,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17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清除A 地上物並返還A地,及給付自103年6月1日起算之相當於租金 不當得利。並求為:㈠上訴人應將A地上物清除並將A地返還 予伊;㈡上訴人應給付伊新臺幣(下同)12萬2,040元(103 年6月1日至112年10月31日《下稱系爭期間》以每月1,080元計 算之不當得利),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自112年11月1日起至返還A地之日 止,按月給付1,080元予伊;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之 判決。 二、上訴人則以:伊自82年間起已占用A地並種植A地上物而做林 地使用,嗣於108年5月2日向被上訴人申請造林地承租A地( 下稱系爭申請),卻遭其違法認定伊耕作而逕予駁回申請, 被上訴人所為違反森林法第6條、第49條及森林法施行細則 第3條第1項等規定且不符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出租管理辦法( 下稱系爭辦法)及「國有林地暫准放租建地、水田、旱地解 除林地實施後續計畫」(下稱系爭計畫)所定法定程序。另 伊未在A地上種植甘薯且無實際收益,被上訴人卻片面按甘 藷每公斤4元價格強徵補償金,違反森林法第46條規定而不 合法。上開森林法規定應優先適用於本件等語,並聲明:被 上訴人之訴駁回。 三、原審為被上訴人勝訴判決,及命兩造各供擔保分別為准免假 執行之宣告,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判決廢棄;被 上訴人在原審之訴及假執行聲請均駁回。被上訴人則答辯: 上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被上訴人就系爭申請不負與上訴人強制締約義務,被上訴人 得請求上訴人清除A地上物及返還A地:  1.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非公 用財產類不動產之出租,『得』以標租方式辦理。但合於左列 各款規定之一者,『得』逕予出租。二、82年7月21日前已實 際使用,並願繳清歷年使用補償金者。非公用不動產除法令 另有規定外,『得』辦理出租。前項出租之方式,包括標租及 逕予出租。為國有財產法第42條第1項第2款、系爭辦法第3 條第1至2項所明定。另按國有非公用土地屬農業發展條例施 行細則第2條規定之農業用地或依法劃定專供造林之使用區 或特定專用區,已實際作造林使用者,除有不予出租之情形 外,『得』依本法第42條第1項第2款規定辦理出租,訂定造林 地租約。非公用不動產逕予出租之程序如下:一、申請。二 、收件。三、勘查。四、審查。五、通知繳交歷年使用補償 金。六、訂約。國有荒山、荒地,編為林業用地者,除保留 供國有林經營外,『得』由中央主管機關劃定區域放租本國人 造林。系爭辦法第19條第1項、第16條、森林法第49條亦有 明定。而國有非公用財產以出租方式而為收益,乃國有財產 署基於非公用財產管理之需要,代表國家與私人間成立租賃 契約,屬私經濟行為,應受契約自由原則之支配,管理機關 就非公用國有土地占用人所為承租之要約,有決定承諾出租 與否之自由,並不負承諾出租之義務。縱使有合於國有財產 法第42條第1項第2款、系爭辦法第19條第1項等規定之實際 使用人得據此申請承租,但法既未強制管理機關必須與之成 立租約,管理機關非無斟酌准駁之權,非謂一經申請,即須 負出租之義務。  2.查A地面積為16,759.7平方公尺,為被上訴人所管理之國有 非公用土地,地目編定為「林」,經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 保持署查定分類為山坡地之宜林地。上訴人以於A地上種植A 地上物方式占用等節,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查定分類資料 、原審現場勘驗照片等附卷可參(見原審卷第198、257、19 3頁),且為兩造所不爭,應可信為真。  3.上訴人主張A地為林地且其長期為造林使用,嗣提出系爭申 請,遭被上訴人違反法定審查程序違法認定其於A地從事耕 作而駁回,與應優先適用之森林法第6條、第49條及森林法 施行細則第3條第1項等規定相悖。經查,依上訴人所提出之 系爭申請書及其附件國有土地造林計畫書、以林業經營方式 造林使用切結書、實際使用至今切結書等資料內容(見原審 卷第27至30頁),可知上訴人係以造林地申租A地並切結僅 以林業經營A地方式造林使用。然上訴人自承自82年間起於A 地上長期種植「檳榔」、雜木林等A地上物迄今(見本院卷 第118至119頁、288頁),其中「檳榔」為外來樹種,因樹 冠稀疏,不利於水土保持,主管機關農業部公布之國有林事 業區租地造林樹種表並未將「檳榔」列為造林樹種,可見上 訴人於A地上並未完全為「造林」行為。被上訴人認上訴人 不符系爭辦法第19條第1項規定而以台財產南東三字第11054 032800號函註銷系爭申請(見原審卷第31至32頁函文),應 無不合。至上訴人本件所引森林法及系爭辦法相關規定或系 爭計畫(見本院卷第127至231頁)內容經核均未強制規定被 上訴人於受理國有「林」地承租申請時即需出租,出租國有 非公用不動產屬私法契約,並無特定行政目的或公益色彩, 自應受契約自由原則之支配,管理機關就申請核准與否,應 保有決定之權利。本件被上訴人既於審查後認不合申租規定 並註銷系爭申請而未同意上訴人承租A地,上訴人迄亦未提 出其他任何正當占用權源,應屬無權占用,故被上訴人依民 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人將A地上物清除並返還A地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被上訴人得請求上訴人給付占用A地之不當得利: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無正當權源使用他人土地 ,可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應依不當 得利之法則將所得利益返還土地所有人(最高法院61年度台 上字第1695號判例意旨參照)。又地租不得超過地價8%,所 稱地價指法定地價,而土地所有權人依土地法所申報之地價 即為法定地價,土地法第110條、第148條規定甚明。所謂年 息8%為限,乃指租金之最高限額而言,並非必須照申報價額 年息8%計算之,尚須斟酌土地之位置,附近繁榮程度、使用 人利用基地之經濟價值、所受利益,彼等關係及社會感情等 情事,以為決定。另森林法第46條規定「林業用地及林產物 有關之稅賦,依法減除或免除之」。  2.經查,上訴人既自82年間起即以種植A地上物方式無權占用A 地面積全部,被上訴人依上開規定,自得請求上訴人給付自 103年6月1日起算占用A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至於上訴 人雖主張依森林法第46條規定可推定其就A地從事造林並無 實際收益(見本院卷第23至29頁),然該條係有關政府徵收 林地「稅賦」方式之規範,與無權占用國有林地人是否返還 不當得利無涉,況上訴人亦長期於A地上種植具經濟價值之 檳榔,衡情應有收益,是其此部主張應屬無據。本院審酌A 地地處偏遠之山坡林地(見原審卷第191、193頁現場照片、 第215頁空照圖、第19頁使用現況略圖),與主要幹道並未 直接相鄰,附近鮮有工商活動,交通機能較為不便,且上訴 人占用A地係種植A地上物,及卷附地價資料顯示A地於106年 1月1日起至112年12月31日申報地價為22元/平方公尺、113 年1月1日起則為24元/平方公尺等情(見本院卷第95頁), 認本件以A地申報地價年息之5%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應為適當。據此,被上訴人本得請求上訴人給付系爭期間 (共9年5個月)占用A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共17萬3,603 元(計算式:面積16,759.7平方公尺×申報地價22元×0.05×《 9+5/12》年=17萬3,603元,小數點後位4捨5入,下同),及① 「112年11月1日起至112年12月31日間」、②「113年1月1日 起至返還A地之日止」,按月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金 額分別為①1,536元(計算式:16,759.7平方公尺×申報地價2 2元×0.05×1/12=1,536元)、②1,676元(計算式:16,759.7 平方公尺×申報地價24元×0.05×1/12=1,676元)。又被上訴 人本件僅請求上訴人給付系爭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12 萬2,040元,及自112年11月1日起至返還A地之日止按月給付 不當得利1,080元,即無不可,應為有理由。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上開規定,請求:㈠上訴人應將A地上 物清除並將A地返還予被上訴人;㈡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12 萬2,04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月31日(見 原審卷第59頁送達回證)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暨自112年11月1日起至返還A地之日止,按月給付1,080 元予被上訴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 判決,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 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於本件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廖曉萍                法 官 鍾志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 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 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 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第l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 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被上訴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蔣若芸 附 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2025-02-25

HLHV-113-上-41-20250225-2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返還寄託款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56號 上 訴 人 龔○○ 訴訟代理人 陳家偉律師 被上訴人 潘○○ 訴訟代理人 李文平律師 張照堂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寄託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30日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4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及該部分假執行 之聲請,並訴訟費用之裁判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伍拾伍萬陸仟捌佰伍拾肆元,及 其中新臺幣伍拾參萬肆仟玖佰零肆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月 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其餘上訴(含追加之訴)駁回。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百分之五十五,餘由被上 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上訴人於原審主張兩造間消費寄託關係,業經其合法終止, 依民法第602第1項、第603、第478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 新臺幣(下同)1,137,164元,及其中106 萬元自起訴狀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上訴後,基於兩 造間就106萬元契約關係之同一基礎事實,於本院追加依民 法第541條為相同請求;另擴張請求金額為1,217,663元,並 減縮法定遲延利息請求期間(本院卷第153頁);依民事訴訟 法第446條第1項但書、第255條第1項第2、3款規定,應予准 許。 貳、實體方面 上訴人主張:兩造為母女,伊於民國100年1月間交付106萬元與 被上訴人,約定每月利息1,210元,為未約定期限之消費寄託 契約(下稱系爭契約) ,以起訴狀作為催告被上訴人返還106萬 元本息並終止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爰依民法第602第1項、第 603條、第478條規定,於原審聲明:被上訴人應給付伊1,137, 164元,及其中106萬元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5%計算之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復於本院追加 依民法第541條規定請求,並擴張、減縮上訴聲明如前揭壹.所 述(未繫屬本院部分,不贅)。 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與父親潘○○有6名子女,父親過世後,伊 單獨照顧上訴人,上訴人於100年1月1日申請○○○○○○時,擔心 名下有財產會影響資格,便解除定存,提領106萬元現金交給 伊,以支付上訴人生活開銷;兩造未約定利息,因當時伊身上 現金尚能支付上訴人生活所需,故先將106萬元定存於伊所有○ ○帳戶,嗣伊解除定存,便以此筆款項為上訴人支出費用;依 主計處公布花蓮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上訴人每月生 活所需費用如以每月1萬元計算,100年迄今超過106萬元,已 經用罄等語。於原審答辯:上訴人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原審判決上訴人敗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於本院為前述 訴之追加、擴張與減縮,最後確認聲明為(本院卷第153至154 頁):  ㈠原判決廢棄。  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217,663 元,及其中106 萬元自113 年1 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被上訴人答辯:上訴及追加之訴駁回。 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4頁,並考量個人資料保護及依 卷證與論述方式修正): ㈠被上訴人為上訴人之長女。上訴人配偶潘○○於00年0月00日死亡 ,僅遺留花蓮市○○段X地號及其上花蓮市○○○街X號建物(下稱○○ ○街房屋)。上訴人原有0名子女,其中0名子女於000年間死亡 ,其餘0名成年子女(含被上訴人),於100年2月間迄今,均無 不能負擔扶養義務之情事。 ㈡上訴人於100年1月間,將全部積蓄106萬元交予被上訴人,被上 訴人於102年1月24日全數存入其所有○○○○帳戶(帳號00000000 00XXXX號,下稱被上訴人○○帳戶)定期儲金,每月利息1,210 元,迄103年11月10日解約。 ㈢上訴人於100年2月至113年12月間,每月領有6,000元至8,32  9 元不等之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上開老人生活津貼均由上 訴人自行管理、使用處分。 ㈣上訴人與兒子及二女兒潘○○共同居住於○○○街房屋,未曾與被上 訴人同住。 ㈤上訴人於112年1月迄今於○○○○○○○○○○○之每月照顧  費用,均由被上訴人給付。 ㈥除附表編號52號所示原審卷第187 頁收據外( 上訴人主張收據 上「○○」為嗣後加註) ,兩造對於卷附其餘證據之形式上真正 均不爭執。 本院之判斷 ㈠系爭契約之性質應為委任契約:  上訴人主張:系爭契約為消費寄託,約定利息每月1,210元等 語,並提出原證4、5錄音譯文為據(原審卷第27至32頁),為被 上訴人否認,並以前詞置辯。經查: ⒈上訴人於100年1月間,將全部積蓄106萬元交予被上訴人,被上 訴人於102年1月24日將之存入其所有○○○○定期儲金,每月利息 1,210元,迄至103年11月10日解約,為兩造所是認(見不爭執 事項㈡)。惟此僅能證明被上訴人收受106萬元後,持以辦理○○ 定期儲金之客觀事實,尚難遽認上訴人係寄託106萬元予被上 訴人並有約定利息之合意。 ⒉觀之上訴人所提原證4錄音譯文,係上訴人與其他子女之對話, 上訴人所為與利息相關之陳述,不得持以自證其主張為真。上 訴人主張原證5為兩造於107年7月15日對話,被上訴人未予爭 執,細繹原證5下列對話內容:  上訴人:沒阿,這久阿,妳應該拿定存給我看,這久阿,攏沒      看到利息。  被上訴人:利息在我簿子,我卡妳講過了,媽,我有跟妳說了       內,安那妳怎麼又想到那了。  上訴人:反正妳定存的單,拿來給我看就好了。  被上訴人:何時拿出來,利息一天,一個月1,210。  上訴人:嗯,1,210。  被上訴人:對,一個月1,210,我幫妳轉到我的簿子,利息是       1,210,不然我明天拿轉去的錢給妳看,給妳寫下       來,給妳結到這個月,這樣我都還妳,這樣好嗎。  上訴人:喔,錢都給我這樣喔。  被上訴人:不是阿,妳無緣無故突然跟我說這種話。  上訴人:不是啦,妳誤會了拉,我是想說很久沒有看到存款。  參以前述106萬元○○定期儲金利息適為每月1,210元,可知上訴 人所稱月息1,210元,實是被上訴人於102年1月24日將106萬元 存入○○定期儲金之利息,距其主張兩造於100年1月間成立系爭 契約並約定利息之日,相隔甚久,則兩造有無約定利息,已非 無疑。 ⒊被上訴人提出附表「證據出處」欄所示就醫單據、照顧服務費 收據、○○○○○○○○○等收據均為原本,且上訴人對其自112年1月 迄今於○○○○○○○○○○○之每月照顧費用,均由被上訴人給付,亦 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㈤),堪信被上訴人確有為上訴人支出費 用。兩造未曾同住,上訴人係與兒子及女兒潘○○同住○○○街房 屋(見不爭執事項㈣),然舉凡上訴人日常所需、醫療支出、○○○ 街房屋修繕及家電添購維修等生活事務,皆由被上訴人代為處 理,附表各項明細與上訴人相關者,累計金額更達數10萬元( 詳下述),被上訴人未與上訴人同住,若未得上訴人委任並同 意自106萬元支付,在其他手足均有扶養能力下(見不爭執事項 ㈠),衡情被上訴人應無長期擅自代為處理並願自負費用之理; 上訴人自承因為相信被上訴人而交付106萬元(本院卷第117頁) ,依附表所示,上訴人就醫、急診均由被上訴人陪伴,房屋修 繕等日常事務亦由被上訴人協助處理,足認兩造有相當信賴基 礎,近於委任關係性質,況附表編號44、46、48所示明細更經 上訴人簽名確認,益徵兩造間就106萬元之交付應為委任關係 ,洵堪認定,故上訴人主張系爭契約係消費寄託關係,依民法 第602第1項、第603、第478條規定所為請求,應無理由。 ㈡上訴人得依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56,854 元: ⒈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所收取之金錢、物品及孳息,應交付 於委任人。民法第541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訴人主張:伊以起 訴狀終止系爭契約,縱認係屬委任關係,附表所示明細均無法 證明係處理委任事務所生費用,不得扣除,應如數返還上開款 項等語,為被上訴人否認,辯以:伊代為處理附表所示委任事 務,加計花蓮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以1萬元為計,106 萬元已用罄等語。經查: ⑴除附表編號3至7、73所示費用,未據被上訴人提出證據,難以 採信外,其餘支出明細,有被上訴人所提收據(原審卷第123至 239頁,本院卷第77至112頁)及上訴人簽名確認之帳目(原審卷 第325頁)可參,依收據及帳目內容,與上訴人日常生活所需相 關,堪認係由被上訴人代為處理委任事務之費用,得予扣除。 經剔除附表編號3至7、73所示費用,被上訴人處理委任事務所 生費用合計525,096元,被上訴人抗辯此部分應予扣除,應屬 可採,上訴人得請求給付剩餘款項為534,904元(1,060,000-52 5,096),逾此部分,則屬無據。 ⑵行政院主計處有關國人平均消費支出之調查報告,其消費支出 項目為食品、飲料及菸草費、衣著及鞋襪類、住宅服務、水電 瓦斯及燃料、傢具設備、家務服務、保健及醫療、運輸交通及 通訊、休閒文化及教育消費,餐廳及旅館、雜項支出等項,附 表有多項符合上開消費支出項目(如附表編號9、13、15等), 故被上訴人加計國人平均消費支出,實已重複計算處理事務費 用;況兩造並未同住,上訴人自100年2月起至113年12月止, 每月領有6,000元至8,329 元不等之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見 不爭執事項㈢),是否尚需被上訴人每月代為支付1萬元費用, 顯非無疑,被上訴人既未提出證據,則其抗辯:未記帳部分, 每月代為處理事務費1萬元,亦應扣除等語,並非可採。 ⑶被上訴人陳稱:我每星期約買2次餐給上訴人吃,每餐約100元 ,平均每月載上訴人、潘○○去玩2、3次,3人每次去玩開銷合 計約1,000元;我約每2個月會給3至5千元現金給潘○○作為上訴 人生活所需。以上,都是我基於孝順之心所為,非上訴人之指 示,不用從106萬元扣除等語(本院卷第123至124頁),可知被 上訴人依自己經濟能力已另有孝親行為,與前述應扣除之處理 委任事務費用,均有意妥善保存支出憑證,顯然有別,故上訴 人主張附表多項明細係基於孝養等語,尚非可採。 ⒉依不爭執事項㈡及上開原證5錄音譯文,尚難證明兩造於系爭契 約成立時就被上訴人如何保管上開款項有所約定,被上訴人自 行將之存入○○1年定期儲金,每月利息自動轉存帳戶,本金無 限次自動轉期續存,有該定期儲金存單可參(原審卷第109頁) ,被上訴人於103年11月10日中途解除,經○○扣除提前解除定 期儲金之利損3,460元,合計於102年1月24日至103年11月10日 所生利息為21,950元(1,210X21-3,460),有被上訴人○○帳戶交 易明細可參(原審卷第275至279頁),應屬處理委任事務所收取 之孳息,於系爭契約終止後,應返還予上訴人。 ⒊基上,上訴人依民法第541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56,854 元(534,904+21,950),為有理由,逾此部分,則無理由。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 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 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 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 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 ,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上訴人依民法第541條規定所為請求無確定期限 ,被上訴人經上訴人起訴請求而未為給付,上訴人自得依上開 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加付法定遲延利息。查,上訴人起訴狀繕 本於112年12月15日寄存送達被上訴人,有送達證書可參(原審 卷第41頁),經10日即112年12月25日發生效力,則其請求534, 904元自113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延利息,未逾得 請求範圍,應予准許。 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541條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556,85 4元,及其中534,904元自113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 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則無理由,應予駁 回。原審就上開應准許部分,為上訴人敗訴判決,並駁回其假 執行之聲請,尚有未洽,上訴意旨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上開不應准許部分,原 判決為上訴人敗訴判決,並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經核於法並 無不合,上訴意旨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 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鍾志雄               法 官 廖曉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廖子絜

2025-02-25

HLHV-113-上易-56-20250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