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美芳

共找到 100 筆結果(第 41-50 筆)

簡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38號 上 訴 人 洪湘富 被上訴人 黃苡瑄 訴訟代理人 蔡承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6月20日本院彰化簡易庭第一審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28號) 提起上訴,本院合議庭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為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 意,不得為之,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 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 用同法第446條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3款、第256條亦有明 文。查上訴人上訴聲明第一項原為:原判決關於利息起算日 及喪失工作能力與精神慰藉金部分廢棄,其餘均不爭執;上 訴聲明第二項原為: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45萬8,400,及自 侵權行為日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 於民國(下同)113年10月29日以民事上訴補充理由狀(二) 陳明就利息起算日及最低基本薪資部分不再爭執(見本院卷 第99頁),並於本院113年12月17日言詞辯論程序中,變更上 訴聲明第一項為:原判決關於喪失工作能力與精神慰藉金部 分廢棄,其餘均不爭執;上訴聲明第二項為:被上訴人應給 付上訴人45萬1,500(見本院卷第145至146頁)。經核係屬減縮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據前開說明,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上訴人起訴及上訴審補充:  ㈠被上訴人於民國(下同)111年11月16日14時35分許,駕駛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彰化縣○○鄉○○村○○路0段○ ○○○○○○○○○○路0段000號前時,原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 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當時客觀情狀,並無不能注意之情 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行駛,適上訴人騎乘車牌號碼00 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同向行駛前,為閃避訴外人廖志勇所 騎乘之電動三輪車而煞停,被上訴人竟自後方追撞上訴人上 開普通重型機車,致上訴人車倒地,受有頭部外傷、雙膝及 臀部挫傷、左手肘及左手擦傷、腦震盪後症候群、右側坐骨 神經痛、腰薦扭傷併右側坐骨神經痛等傷害。爰依侵權行為 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賠償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2萬4 ,030元、就醫交通費用2萬8,767元、不能工作損失15萬8,40 0元、車輛維修費用3萬9,080元、安全帽損壞2,000元、強制 險及任意險所受損害1,121元、換發行車執照規費150元及精 神慰撫金30萬元,共計55萬3,548元。  ㈠就不能工作損失部分,因上訴人之傷勢未痊癒前,不能為復 健,故原審認定上訴人應休養日數僅為7天、2週所憑之診斷 證明書,係專指傷勢痊癒之休養日,且由彰化基督教醫院於 111年12月30日及112年1月10日之診斷證明書所載內容「患 者因上原因應避免久坐、久站及腰部負重活動,宜繼續積極 復健治療三個月」、「患者因上原因應使用可調式頸圈、下 背支撐帶、治療性電極片,並避免久坐、久站及腰部負重活 動,宜繼續積極復健治療三個月」,可知上訴人需有傷勢癒 合期21日及復健三個月,且每次復健時間幾乎要3小時,方 能完全康復,致上訴人此段時間無法工作,縱使康復,仍無 法勝任需久站或負重之工作,就業條件已然受有限制,故上 訴人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6個月工作損失,並無過當,原審 認上訴人僅有21天之不能工作損失,過於苛刻。就精神撫慰 金部分,伊因上開事故所受之上開傷害,需接受肌腱神經復 健3個月,且為倘自行使用復健器材為肌腱伸展復健,易發 生二度傷害,須物理治療師隨同輔助,復健過程受有一定程 度之痛苦,伊因此多次不敢復健,惟為避免間斷復建產生肌 腱萎縮之風險,致永久性行動障礙,伊仍積極接受復健治療 ,上訴人自受傷之日即111年11月16日起至復健完成日即112 年3月23日止,長達四個月有餘,伊所受肉體上及精神上之 折磨與壓力,此種痛苦何以金錢衡量實難評斷,並非原審認 定之精神撫慰金12萬元所能輕輕帶過,且被上訴人之車輛有 保全險,懇請本院准予精神撫慰金30萬元等語。 二、被上訴人除爰引第一審之陳述外,另補稱:      就利息起算部分,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所應負之損害賠償之債 ,係屬未定期限之債,依民法229條第2項之規定,自受催告 時起,負遲延責任,是被上訴人應以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即112年6月20日起,始對上訴人就上開債務負遲 延責任,上訴人自認本件非屬給付無確定期限之債,容有誤 會。就不能工作損失部分,依據上訴人於原審提出彰化基督 教醫院及漢銘基督教醫院所出具之診斷證明書,其內容均載 明上訴人之傷勢應休養7天、2週等情,上訴人空言指陳上揭 記載係專指傷勢癒合期之休養日等語,咸有違誤,上訴人就 其所受之上開傷勢,需接受6個月以上治療,待完全康復後 ,始能從事工作,應妥切舉證說明。就精神慰撫金部分,原 審酌定12萬元,衡屬客觀公允等語。 三、原審斟酌兩造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認被上訴人對 於上訴人之損失應負賠償責任,判命上訴人應賠償被上訴人 16萬4,081萬元及利息。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聲明:㈠原判 決關於喪失工作能力與精神慰藉金部分廢棄,其餘均不爭執 ;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45萬1,500;㈢第一、二審訴訟費 用由被上訴人負擔;㈣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被上訴人則聲明:㈠上訴人之上訴駁回;㈡第一、二審訴訟費 用由上訴人負擔。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 意見及法律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454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程序之 第二審亦有準用,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復有規定。原審判 決理由欄之記載,除下列所述者外,均為本院所認同,並予 引用,另補充理由如下。  ㈡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汽車 、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害於 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發生 ,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 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 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 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 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 當之金額;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 毀損所減少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 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前項情形, 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 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 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8 4條第1項、第191條之2、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 、第196條、第213條第1項及第3項、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分 別定有明文。復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 產上損害,請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 慰撫金之量定,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 人所受精神上痛苦之程度、雙方之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及 其他各種情形,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 1221號、51年台上字第223號及76年台上字第1908號判決參 照)。  ㈢經查,上訴人主張因被上訴人疏未注意車前狀況,貿然行駛 ,而自後方追撞上訴人上開普通重型機車,致其受有頭部外 傷、雙膝及臀部挫傷、左手肘及左手擦傷、腦震盪後症候群 、右側坐骨神經痛、腰薦扭傷併右側坐骨神經痛等傷害乙情 ,業經本院調閱本院112年度交易字第119號刑事歷審卷宗核 閱無訛,亦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堪 信為真實。是被上訴人疏未注意車前狀況,貿然行駛,導致 上開事故發生,並使原告受有身體上之傷害,係過失不法侵 害原告財產權及身體健康權。原告據以主張被告應負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責任,核與上開規定相符,自屬有據。茲就本件 爭執事項,分述如下:  ⒈不能工作損失部分:上訴人主張由彰化基督教醫院之診斷證 明書所載內容,可知其需有傷勢癒合期21日及復健3個月, 且每次復健時間幾乎要3小時,方能完全康復,致上訴人此 段時間無法工作,縱使康復,就業條件亦受限制,故請求被 上訴人應給付6個月工作損失等情。查原審依原審卷附彰化 基督教醫院及漢銘基督教醫院出具之診斷書,認定需休養21 日,故上訴人所受不能工作損失日數為21日,並認上訴人於 上開期間所受不能工作之損失應為17,675元,上訴人另於本 院提出前開2紙診斷書,稱上訴人宜繼續積極復健治療3個月 等情,惟本院細究前開2紙診斷證明書所載內容,僅稱上訴 人應「避免久坐、久站及腰部負重活動,宜繼續積極復健治 療三個月」等語,而非應休養或有其他不能工作之事由,雖 上訴人稱其每次復健治療時間達3小時,有影響其工作云云 ,然前開診斷書亦未就上訴人之復健治療時間為任何限制, 上訴人自得自行選擇其適於進行復健治療之時間進行,尚難 憑此認定上訴人於復健治療之期間屬不能工作期間,從而, 上訴人此部分主張,尚難憑採,原審認定上訴人不能工作期 間為21日,顯屬妥適。  ⒉精神慰撫金部分:上訴人因被上訴人疏未注意車前狀況,貿 然行駛,而自後方追撞上訴人上開普通重型機車,致上訴人 受有上開傷害,對上訴人勢將造成相當肉體上及精神上之痛 苦,則上訴人請求精神慰撫金,洵屬有據。查上訴人於事故 發生時為學校約聘人員,大學肄業,被上訴人為夜市自營商 ,高職畢業,兩造財產如到庭或具狀之陳述內容等情,業據 兩造於原審及本院審理中供陳在卷(見原審卷第161頁、本 院卷第147頁)。本院審酌上訴人受傷之經過、所受傷勢, 兼衡兩造身份、地位及經濟能力、加害程度等一切情狀後, 認原審酌定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賠償精神慰撫金以12萬元為 適當,尚屬合理,上訴人僅空言泛稱其於復健治療3個月期 間,承受肉體上之痛苦與精神上之壓力,原審所判決之金額 欠缺同理心云云,惟此部分原審已於酌量上訴人所受傷害之 程度時所慮及,並為精神慰撫金12萬元之決斷,上訴人復未 提出其他具體事證,以陳明有何得以酌增精神慰撫金之事由 ,其主張自不可採。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 21日工作損失1萬7,675元及精神慰撫金12萬元,合計13萬7, 675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原審判決核無違誤,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並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   第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鏡明                  法 官 李 昕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4-12-31

CHDV-113-簡上-138-20241231-1

勞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訴字第38號 原 告 薛淑燕 被 告 高動力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連興 訴訟代理人 賴協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 所為裁定,其原本及正本均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所示之原裁定應更正處原記載內容, 應更正如附表所示之更正內容。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於裁定亦準用之,同法第 239條亦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裁定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所示原裁定應更正處原 記載內容有顯然之錯誤,應予更正如附表所示之更正內容。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附表: 編號 原裁定應更正處原記載內容 更正內容 1 原裁定當事人欄被告高動力國際有限公司地址記載:「設彰化縣○○鄉○○村○○路0段000巷00號1樓。」。 應更正為:「設彰化縣○○鄉○○村○○路0段000巷00號1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交抗告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4-12-31

CHDV-113-勞訴-38-20241231-2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4年度重訴字第199號 原 告 潘政芳 被 告 蕭道夫 蕭仲智 蕭振三 蕭振基 洪彩美(即蕭峯一承當訴訟人兼蕭振道承受訴訟人 蕭正熹(即蕭振道承受訴訟人) 蕭翊展(即蕭振道承受訴訟人) 蕭明瑗(即蕭振道承受訴訟人) 蕭幸娟(即蕭振道承受訴訟人) 蕭劉碧霞(即蕭振南承受訴訟人) 蕭佩娟(即蕭振南承受訴訟人) 蕭榮傑(即蕭振南承受訴訟人) 蕭㨗修(即蕭振南承受訴訟人) 住○○市○○區○○路0段000○0號00 樓 蕭淑婷(即蕭振南承受訴訟人) 林助信即蕭振哲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05年10月5日所為 判決,其原本及正本均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主文欄第四項中關於「蕭道南」之記載,應更 正為「蕭振南」。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 更正。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交抗告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4-12-26

CHDV-104-重訴-199-20241226-3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957號 原 告 鄧成財 訴訟代理人 黃瑋俐律師 被 告 鄧如旭 訴訟代理人 鄧詠昇 被 告 鄧東河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張家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㈠緣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面積99.61平方公尺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及彰化縣○○鎮○○段000○號即門牌號碼彰化 縣○○鎮○○巷00號(下稱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建物,皆為兩 造所共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各為3分之1,系爭建物 2樓即彰化縣○○鎮○○段000○號為原告之大哥即被告鄧如旭所 有,系爭建物3樓即彰化縣○○鎮○○段000○號為原告之三哥即 被告鄧東河所有,系爭建物4樓即彰化縣○○鎮○○段000○號為 原告所有,均供渠等居住使用,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 騎樓均無訂不分割之期限,亦無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 形,惟因不能協議分割,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 本院准予裁判分割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關於分 割方法,考量被告鄧如旭之妻鄧張顧治不時於路上撿拾物品 ,並將其家庭、個人物品及自路上撿拾之垃圾、紙箱等物品 ,任意堆放於系爭土地及系爭房屋,倘採原物分配,難期待 兩造能夠共同使用供兩造共有之區域、門廳或走道空間,而 顯有原物分割之困難;倘採變價分割併付拍賣,將可使系爭 土地及系爭建物之產權歸於一致,有利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 之使用及處分,且共有人中倘對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有使用 規畫或特殊感情而有意取得,亦得於變價拍賣程序參與競標 買回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縱由共有人以外之第三人得標, 兩造亦得以相同條件優先承買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 樓,且變價拍賣之價額係委由市場機制決定,較能公平兼顧 全體共有人之利益,亦較符合分割共有物應徹底消滅共有關 係及公平合理之本旨,主張採變價拍賣之方法分割系爭土地 、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  ㈡系爭土地原為兩造之父親鄧全所有,系爭建物1樓、2樓、3樓 、4樓於建造完成後,均於81年6月9日為第一次登記,兩造 對於系爭土地並無任何應有部分存在,嗣於兩造之父親鄧全 過世後,於93年7月6日繼承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3分之1 。系爭土地原為兩造之父親鄧全一人所有,系爭建物於第一 次登記時,法令並無民法第799條第5項專有部分與所屬部分 不得分離之限制,且依原始規劃設計之目的及非兩造共有, 應無民法第799條第5項規定之適用。又系爭建物1樓係 ㄧ單 獨之建號,對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7條之規定,系爭建物 除1樓通往2樓之樓梯、主要樑柱、承重牆壁等為共用部分外 ,其餘部分均可單獨使用,系爭建物2樓、3樓、4樓內亦各 自設置上下樓之樓梯,故系爭建物應非民法第799條第5項規 定所指之專有部分所屬之共有部分,而無該條項之適用,爰 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第82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請求 變價分割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等語。  ㈢並聲明:⒈兩造共有如民事起訴狀附表所示之不動產准予變價 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各按3分之1之比例分配;⒉訴訟費用 由兩造各按3分之1比例負擔。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當初將系爭建物協議為兩造產權各自持分3分之1目的即是將 系爭建物作為類似公寓大廈之公設概念,由兩造共有,使兩 造可藉由系爭建物之室內樓梯各自通行至各自之建物樓層, 依民法第799條之規定,系爭建物係屬區分所有建築物,參 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58號解釋、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 第1593號判決、109年度台上字第1403號判決意旨,區分所 有建築物之共同使用部分,為各區分所有人利用該建築物所 不可或缺,屬民法第823條所稱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 ,故原告訴請分割系爭土地,於法不符。  ⒈被告鄧如旭補述略以: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為伊父親辛苦傳 承之祖產,秉承薪火相傳之祖訓,只有內傳不外賣,伊身為 長子以守護祖產為宗旨,不願意易價變賣先父遺留之系爭土 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且被告闔家生活於此數十年,此 處為伊妻兒唯一之居所,無他處容身,伊之妻雖拾荒度日, 惟定時定日必清除並變賣回收物,無惡臭之情事。又依土地 法第34條之1第1款之規定,欲變價分割兩造所共有之系爭土 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須經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 樓之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兩造持 有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之產權部分,各為3分之1 ,僅原告同意變價分割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1樓,原告對系 爭土地及系爭建物1樓之應有部分未逾三分之二,亦未經共 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故變價分割系 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於法不符等語。  ⒉被告鄧東河補述略以:系爭土地為伊父親留下之祖產地,兩 造於共同繼承應有部分各3分之1後,起造目前之房屋,兄弟 各住一樓層,因係祖產,已共同居住多年,捨不得出售,且 倘採變價分割,將使被告鄧如旭及其家人無處可居而不同意 變價分割。系爭建物為公寓式建築,2樓、3樓、4樓皆為獨 立門戶,且產權各自分別所有,1樓、騎樓、樓梯均提供2樓 、3樓、4樓之住戶行走,應可認定為係公設,依民法第823 條之規定,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屬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故原告不得將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全部變價拍賣,倘 被告執意拍賣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請本院判決拍賣原告所 有之系爭土地3分之1應有部分、系爭建物之4樓全部、1樓及 騎樓各3分之1應有部分等語。  ㈡並聲明:⒈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⒉訴訟費用由原 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 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 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共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除法令另 有規定外,共有人得請求合併分割。民法第823條第1項   、第824條第2項及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稱區分所有建 築物者,謂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專有其一部,就專有部分 有單獨所有權,並就該建築物及其附屬物之共同部分共有之 建築物。前項專有部分,指區分所有建築物在構造上及使用 上可獨立,且得單獨為所有權之標的者。共有部分,指區分 所有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屬於專有部分之附 屬物。專有部分與其所屬之共有部分及其基地之權利,不得 分離而為移轉或設定負擔,民法第799條第1項、第2項、第5 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共有人請求分割之共有物,倘係區分所 有建築物,因依民法第799條第5項規定,專有部分與其所屬 之共有部分及其基地之權利,不得分離而為移轉,共有人自 應請求就該專有部分與其所屬之共用部分及其基地之權利合 併分割(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666號判決意旨參照)。 從而,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一部分者,謂之建築物之 區分所有。就其專有部分,在構造上及使用上具有獨立性, 於該專有部分固成立區分所有權,但就專有部分以外之建築 物即共同部分,其與區分所有部分,在使用目的上有密不可 分之關係,不得與區分所有建物分離,而個別成為單獨所有 權之客體,依民法第七百九十九條前段規定,應推定其為各 區分所有人所共有。至區分方法或為縱的分割,或為橫的分 割,或為二者交互運用,無論分間、分層抑分套,在所不問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593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為兩造共有, 應有部分比例各為3分之1,系爭建物2樓為被告鄧如旭單獨 所有,系爭建物3樓為被告鄧東河單獨所有,系爭建物4樓為 原告單獨所有等情,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土地登記第二 類謄本、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地籍 異動索引、建築物改良登記簿、使用分區證明書、地籍圖謄 本、房屋稅繳款書、房屋稅稅籍證明書暨稅籍記錄表在卷可 稽(見本院卷第23至35頁、第43頁、第55至67頁、第73至11 9頁),亦為被告2人所不爭執,堪信原告此部分之主張為真 實。本院審酌系爭建物為4層樓之獨棟房屋,2樓、3樓、4樓 皆為獨立門戶,被告鄧如旭、鄧東河及原告分別為系爭建物 2樓、3樓、4樓之所有權人,兩造均須藉由系爭建物之室內 樓梯通行至各樓層,且兩造僅能利用系爭建物之騎樓及1樓 空間出入系爭建物,此有系爭建物現場照片、系爭建物1樓 平面圖在卷可憑。足見居住於系爭建物之原告及被告2人出 入各自樓層,均需透過系爭建物之騎樓與1樓室內空間及樓 梯,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均係供全體區分所有權人進出之用 ,核屬區分所有建築物公共設施之一,於構造上及使用上並 無獨立性,自屬共同使用部分,揆諸上揭說明,系爭建物自 與一般公寓大樓之區分所有建物無異;而系爭土地既屬於系 爭建物之共有基地,系爭土地因繼續供系爭建物使用,為系 爭建物利用所不可缺,從而,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 樓,皆屬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所規定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之情形,原告上開請求,自屬無據。  ㈢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第824條第1項、第2項 規定,請求變價分割系爭土地、系爭建物1樓及騎樓,為無 理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爭點、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4-12-25

CHDV-113-訴-957-20241225-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06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李勝伍 被上訴人即 原 告 謝健龍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謝健龍間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3年11月27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本件訴訟 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0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150 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 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逕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未 繳,駁回上訴,特為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書記官 楊美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CHDV-113-訴-1060-20241225-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變價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1049號 原 告 高魁志 訴訟代理人 林嘉祥 被 告 劉光華 劉伯岳 劉嘉文 劉岳城 劉偉珉 陳群仁 謝善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廖志堯律師 被 告 劉昆昇 洪源宗 訴訟代理人 洪正明 被 告 洪源隆 鄭素卿 邱桂枝 訴訟代理人 洪禎遠 被 告 陳劉豔豔 劉秋月 劉能謀 劉鴻珷 劉鴻振 劉鴻圖 劉麗玉 郭劉麗卿 劉誌諭 劉眞鳴 劉夢銮 劉雅慧 謝雪 劉玉萍 張炳堂 張瑋仁 張燕如 張佳琪 張鳳蘭 張秀玉 洪堯永 訴訟代理人 兼 被 告 洪良心 洪堯和 洪堯陽 洪麗萍 洪麗玲 受告知人 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吳例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變價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 1日所為之判決,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所示之原判決應更正處原記載內容, 應更正如附表所示之更正內容。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所示原判決應更正處原 記載內容有顯然之錯誤,應予更正如附表所示之更正內容。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附表: 編號 原判決應更正處原記載內容 更正內容 1 原判決主文第二項記載:「被告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應協同原告就被繼承人劉靴所遺公同共有如附表一編號10所示之遺產,辦理繼承登記。」。 應更正為:「被告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劉光華、劉岳城、劉嘉文應協同原告就被繼承人劉靴所遺公同共有如附表一編號10所示之遺產,辦理繼承登記。」。 2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0備註欄記載:「繼承人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尚未辦理繼承登記。應有部分比例由上列繼承人公同共有。訴訟費用由上列繼承人連帶負擔。」。 應更正為:「繼承人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劉光華、劉岳城、劉嘉文,尚未辦理繼承登記。應有部分比例由上列繼承人公同共有。訴訟費用由上列繼承人連帶負擔。」。 3 原判決附表二備註欄第1格記載:「繼承人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公同共有受補償金額。」。 應更正為:「繼承人陳劉豔豔、劉秋月、劉能謀、劉鴻珷、劉鴻振、劉鴻圖、劉麗玉、郭劉麗卿、劉誌諭、劉真鳴、劉夢銮、劉雅慧、謝雪、劉玉萍、張炳堂、張瑋仁、張燕如、張佳琪、張鳳蘭、劉光華、劉岳城、劉嘉文公同共有受補償金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交抗告費新臺幣壹仟元。                 書記官 楊美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CHDV-112-訴-1049-20241224-2

簡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0號 上 訴 人 賴坤祥 訴訟代理人 蔡佳燁律師 視同上訴人 朱文鏲 朱鴻洋 朱盈泓 劉美月(視同上訴人賴坤義之繼承人) 賴珮如(視同上訴人賴坤義之繼承人) 賴盈至(視同上訴人賴坤義之繼承人) 賴盈傑(視同上訴人賴坤義之繼承人) 被上訴人 朱李淑鳳 訴訟代理人 黃茂松律師 複代理人 盧錫銘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民國113年1 月23日112年度員簡字第289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經本院於11 3年12月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如共同訴 訟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 ,此參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即明。分割共有物之訴 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 合一確定,而提起上訴從形式上觀之,係有利於其他同造共 同訴訟人之行為,是上訴人中之數人提起上訴,依前揭規定 ,其效力及於同造之其他當事人。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於 原審判決後,上訴人賴坤祥提起上訴,上訴效力應及於未上 訴之其餘原審同造之共有人,即其餘原審共同被告朱文鏲、 賴坤義(歿)、朱鴻洋、朱盈泓,爰併列渠等為視同上訴人。 二、次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 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依前開 規定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 ;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 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原視同上訴人賴坤義於第二審審理 時之民國(下同)113年7月5日死亡,有死亡證明書、戶籍 謄本(除戶部分)在卷足稽(見本院卷第203、257頁),經 賴坤義之繼承人賴盈至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聲明由賴坤義之 繼承人劉美月、賴珮如、賴盈至、賴盈傑承受訴訟(見本院 卷第275頁),故列劉美月、賴珮如、賴盈至、賴盈傑為視 同上訴人即賴坤義之承受訴訟人,併予敘明。 三、本件視同上訴人劉美月、賴珮如、賴盈傑、朱鴻洋、朱盈泓 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依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第2項規定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起訴及於上訴審補充略以:  ㈠坐落彰化縣○村鄉村○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 所共有,兩造應有部分如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所 示,並無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亦無契約訂有不分割之 期限,因兩造未能協議分割,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 4條第2項等規定訴請裁判分割。又系爭土地為特定農業區之 農牧用地,屬農業發展條例規定之耕地,其分割應受農發條 例第16條規定之限制,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但書第4款之 規定,自得分割為單獨所有。被上訴人之配偶即視同上訴人 朱文鏲於78年10月30日以買賣為登記原因,取得系爭土地70 分之41之所有權,嗣於112年5月2日以配偶贈與為登記原因 ,移轉系爭土地70分之1之所有權予被上訴人。系爭土地上 有未保存登記之建物,如原審民事補正狀現況圖所示編號甲 部分,有視同上訴人朱文鏲所有之農舍及基地,目前出租予 第三人使用;編號乙部分,為賴坤義、視同上訴人賴坤祥2 人種植水稻之用。分割方法主張依彰化縣員林地政事務所收 件日期112年9月15日員土測字1453號複丈成果圖所示之方法 分割。  ㈡依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54號民事裁定意旨,農業用地 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至第4項之規定,其目的在規範已 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之套繪及解除套繪管制事項,以落實農 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4項「已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不得 重複申請」之查核規定,此觀內政部103年4月29日台內營字 第1030804511號函文自明,故本件裁判分割自與農業用地興 建農舍辦法之適用無涉。且彰化縣員林地政事務所113年7月 11日員地二字第1130004475號函載明:「因該函內容係針對 農業用地所作之規範,而本案旨揭地號土地為特定農業區農 牧用地,係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所稱之耕地,故不受該令之 限制。」,並參本件案情相似之案件即本院108年度訴字第1 349號民事判決意旨,已興建農舍之耕地,如符合農業發展 條例第16條得辦理分割之條件者,得依該規定辦理分割,以 套繪管制註記於已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即可,並無不得分割 之限制,由此可知,系爭土地縱受套繪管制註記,於已興建 農舍之農業用地,並無不能分割之限制。又系爭土地屬農業 發展條例第3條第11款所指耕地,系爭土地上有被上訴人之 配偶即視同上訴人朱文鏲,向前所有權人即訴外人賴森鎮購 買領有農舍使用執照之農舍,致系爭土地有套繪管制,惟因 該農舍套繪管制範圍並未及於全部之系爭土地,而未違反農 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規定,並符合農業發展條 例第18條第4項、第16條第2項後段規定,且上開農舍使用執 照為彰化縣大村鄉公所於77年7月20日核發予訴外人賴森鎮 之彰化縣大村鄉公所實施都市計畫以外地區自用農舍使用執 照,故縱系爭土地受農舍套繪管制,惟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 法係於90年4月26日發布施行,訴外人賴森鎮領於上開辦法 施行前即已取得彰化縣大村鄉公所核發之上開使用執照,基 於信賴保護原則、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及依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110重上更一字第103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2838號民事裁定意旨,系爭土地並無農業用地興 建農舍辦法及內政部105年4月27日台內營字第10508049062 號函釋之適用,而不受套繪管制,得為裁判分割。考量系爭 土地使用現況、原物分配相關位置、整體經濟效用及共有人 之利益等情,原審判決之分割方法並無違誤等語。 二、上訴人及視同上訴人則以:  ㈠上訴人除援引第一審之陳述外,另補述略以:   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5項授權訂定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 法於102年7月1日修正發布。依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0 94號判決意旨,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係屬民 法第823條第1項本文所稱不得請求分割之法令。系爭土地載 有農舍套繪管制註記,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 項規定,未經解除套繪管制前,不得辦理分割。又內政部10 3年4月29日台內營字第1030804511號函釋要旨固揭示:「已 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經法院判決共有物分割者,申請人得檢 附法院確定判決書項地政機關申辦分割,惟仍須依據農業用 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至第4項等規定辦理解除套繪管 制事宜。」,惟該函釋業於105年4月27日經內政部以台內營 字第1050804906號令停止適用,從而,地政司自該日起,就 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經法院判決分割共有物確定者,已 不受理分割登記,故系爭土地之分割共有物事件,縱經法院 判決確定,地政機關亦不受理分割登記。原審所採之分割方 案,上訴人與賴坤義二人所分得之系爭土地,仍有農舍套繪 管制註記,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3項之規定, 系爭土地是否得解除因該農舍而生之套繪管制註記,容有疑 義。且依彰化縣員林地政事務所112年10月3日員地二字第11 20006696號函所載內容「…本案如經貴院判決確定,農舍相 關註記將轉載於分割後各筆土地。」,準此,倘依原審所定 分割方案,上訴人與賴坤義二人所分得之系爭土地,將仍有 農舍套繪管制註記,且該農舍套繪管制註記恐因不符合農業 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3項之除外規定,而無法解除套 繪管制,對上訴人之權益影響甚鉅。上開函文固未明確回覆 本件分割是否符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及農業發展 條例第18條之規定,惟依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上字第286號 判決意旨,系爭土地未經解除套繪管制前,地政機關無法辦 理分割登記。另倘本院認為系爭土地依法得分割,聲請由專 業機構鑑價以釐清原審所定原物分割方案是否公平,有無互 為金錢找補之情形等語。  ㈡視同上訴人朱文鏲除援引第一審之陳述外,另補述略以:毋 庸送鑑價等語。  ㈢視同上訴人賴盈至到庭表示意見略以:是否鑑價,沒有意見 ,如果可以就鑑價等語。  ㈣視同上訴人劉美月、賴珮如、賴盈傑、朱鴻洋、朱盈泓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審斟酌兩造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判決兩造共有 之系爭土地,准予分割如原判決附圖方案所示,其中編號A ,面積4,687.34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上訴人及視同上訴人 朱文鏲、朱鴻祥、朱盈泓共同取得;編號B,面積1,076.56 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賴坤義單獨取得;編號C,面積1,076.5 6平方公尺土地,分歸上訴人單獨取得,並按原判決附表二 所示分割後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 ,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㈢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被上訴人則聲明:㈠ 上訴駁回;㈡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已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直轄市、縣(市)主 管建築機關應於地籍套繪圖上,將已興建及未興建農舍之農 業用地分別著色標示,未經解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分割,分 別於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定有明文。 而民法第823條第1項所謂依法令或因使用目的、契約不能分 割,自當包括原物分割(含分歸一人及價格補償)與變價分 割在內。而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明定已申請興建農舍之農 業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應於地籍套繪圖上 ,將已興建及未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分別著色標示,未經解 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分割,即屬民法第823條第1項所稱因法 令不得分割之限制。又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規定,係內政 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已改制為農業部)依農業發展條 例第18條第5項所會銜訂定之行政命令,其目的除在落實農 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4項規定,確保農舍與其坐落農地面積 及比例符合法令(即農舍用地面積不得超過農地面積10%) 外,亦在使已興建農舍所餘農業用地仍確供積極農業生產使 用,保障基本農業經營規模及農地完整性,避免農舍與農業 用地分由不同人所有,造成農地未確供農業經營利用、過度 細分問題,達成農業發展條例第1條所定確保農業生產環境 及農村發展之立法目的,依整體規定之關聯意義為綜合判斷 結果,並無逾越母法之授權範圍。另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 後段「未解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分割」之規定,雖係民國10 2年7月3日修正時所增訂,但該項規定並無類如同辦法第16 條規定:101年12月14日前取得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或其他主管機關依同辦法第2條或第3條核定文件之申請興建 農舍案件,於向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申請建造執 照時,得適用102年7月1日修正施行前規定辦理,而不適用 修正後農舍辦法等語,且依89年1月修正施行之農業發展條 例第18條第4項規定,限定農舍應與其坐落之農地併同移轉 或抵押,既係因農舍與農業經營有不可分離之關係,甚且在 此之前,規定興建農舍僅限於自耕農身分(實施區域計畫地 區建築管理辦法第6條第1項規定參照),避免發生以分割或 買賣方式造成農地無法農用、細分等有違國策之情形,則依 不真正溯及既往原則,關於修正施行前已興建農舍之農業用 地,自仍有該項規範之適用(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48 5號民事判決參照)。  ㈡經查,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應有部 分比例」欄所示乙情,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43至45頁),堪信為真實。復系爭土地為特定農業 區農牧用地,並供坐落彰化縣○村鄉村○村○○○路00號建物( 即領有彰化縣○村鄉○○○○鄉○○○0000號農舍使用執照之農舍, 下稱系爭農舍)使用,目前系爭土地及系爭農舍套繪管制等 情,亦有彰化縣○村鄉○○000○0○00○○○鄉○○○0000000000號函 暨所附系爭農舍使用執照及興建之文件、圖資等相關資料及 彰化縣員林地政事所地籍圖謄本等件在卷可憑(見原審卷第 169至187頁),亦堪信為真實。本院依職權函詢彰化縣政府 系爭土地有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即系爭土地辦理分割登記是 否須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解除套繪後辦理分割登 記,業據彰化縣政府113年7月9日府建管字第1130260887號 函覆略以:倘須辦理分割須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 第2項、第4項之規定,解除套繪管制後始得辦理分割等語, 並審酌系爭土地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屬農業發展條例第 3條第11款所稱之耕地,雖無登記建物,惟其登記簿謄本載 有農舍套繪管制註記建照、執照各1筆,且該建造、執照均 由訴外人賴森鎮向彰化縣大村鄉公所申請,並經彰化縣大村 鄉公所核發,為興建系爭農舍使用,而屬已申請興建農舍之 農業用地,自受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規定所定之分割限制 ,於未經解除套繪管制前,不得辦理分割。且因農舍辦法第 12條第2項規定,揆諸前揭說明,屬民法第823條第1項所稱 因法令不得分割之限制,不得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從而, 被上訴人訴請原物分割系爭土地,自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系爭農地因申請興建系爭農舍經套繪管制,迄未 解除套繪管制,受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規定所定之分割限 制,而屬民法第823條第1項所稱因法令不得分割之情形。被 上訴人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判決准予原物分割系爭土地, 容有違誤,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廢棄並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爭點、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鏡明                  法 官 李 昕                  法 官 姚銘鴻 附表: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備註 1 朱李淑鳳 70分之1 2 朱文鏲 70分之40 3 賴坤義(歿) 4200分之661 繼承人劉美月、賴珮如、賴盈至、賴盈傑,尚未辦理繼承登記。應有部分比例由上列繼承人公同共有。 4 賴坤祥 4200分之661 5 朱鴻洋 4200分之209 6 朱盈泓 4200分之209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4-12-24

CHDV-113-簡上-50-20241224-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8號 聲 請 人 柯凱文 代 理 人 林珍芸 王毓謙 相 對 人 柯幼辰 代 理 人 陳世煌律師 洪婕慈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柯幼辰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本院113 年度建字第6號),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又持有法庭錄音、 錄影內容之人,就所取得之錄音、錄影內容,不得散布、公 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 項前段、第90條之4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及依法 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 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 之裁定;法院受理前項聲請,如認符合聲請人要件,並在聲 請期間內提出,且就所主張或維護法律上之利益已敘明者, 除法令另有排除規定外,應予許可。其聲請經法院裁定許可 者,每張光碟應繳納費用新臺幣50元,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 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1項至第3項亦定有明文。從而,聲請人 依上開規定聲請法院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光碟,法院仍應就 具體個案審酌有無聲請人所敘明「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 益」之理由,若聲請人未敘明理由或敘明內容與法律規定不 合者,法院自應駁回其聲請。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交付本院民國113年10月16日、113年12月11 日言詞辯論期日之法庭錄音光碟,然聲請人僅於本院閱卷聲 請書中勾選交付數位錄音光碟,並未具體敘明有何維護法律 上利益之理由,亦未具體指陳本院何次開庭法庭筆錄有何錯 誤或遺漏之處,究與當日真實法庭活動有何不符,為何不能 以閱卷方式影印言詞辯論筆錄以達到維護法律上利益之目的 ,依上開說明,其聲請即屬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書記官 楊美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CHDV-113-聲-138-20241223-1

勞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訴字第38號 原 告 薛淑燕 被 告 高動力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連興 訴訟代理人 賴協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㈠ 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㈡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㈢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經 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後仍未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 文。次按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勞動事件法之規定;該法 未規定者,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勞動事件法第15條分別 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本件起訴狀未記載訴之聲明,亦未具體表明請求 法院裁判之事項、訴訟標的及其請求之具體原因事實,其起 訴程式顯有欠缺,經本院於民國(下同)113年10月14發文 請求補正請求權基礎及請求金額之計算標準,於11月7日送 達(見本院卷67頁),惟本院未獲原告補正;本院復於113 年11月27日言詞辯論期日再諭知原告應於7日內補正訴之聲 明、請求權基礎及請求金額之計算標準,逾期未補正即予駁 回訴訟(見本院卷第161至162頁),原告固以民事補正狀( 二)補正上開事項,惟原告前開補正內容仍無法具體正確說 明其請求金額之計算基準及請求權基礎為何,且被告復於11 3年12月18日於民事答辯三狀具狀要求本院依法駁回原告之 訴,從而,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本院於113年11月27日言詞辯 論期日之諭知事項,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 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書記官 楊美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CHDV-113-勞訴-38-20241223-1

勞補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108號 聲 請 人 柴御清 相 對 人 中州學校財團法人中州科技大學 法定代理人 陳盈妃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20,562元,逾 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 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 核定;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 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 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77 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復按因定期給付涉訟,其訴訟標 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因確認僱傭關 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 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勞動事件法第11條前段、第12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及給付薪 資(包含年終獎金)、勞工退休準備金部分,雖為不同訴訟 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 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最高法 院102年度台抗字第978號、100年度台抗字第10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經查,原告訴之聲明為:「㈠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㈡被 告應自民國109年8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給付原告 新臺幣102,030元及自應給付日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周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本件原告為民國(下同)00年00 月00日生,自109年8月1日起至其強制退休65歲為止,已逾5 年,依上開規定存續期間以5年,及原告主張其每月薪資為 新臺幣(下同)102,030元計算,是第2項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為6,121,800元(計算式:102,030元/月×12月×5年=6,121,8 00元);而原告聲明第2項請求薪資,係以聲明第1項僱傭關 係存在為前提,該二項之訴訟目的一致,亦即原告確認兩造 間僱傭關係存在所有之利益,即其繼續受僱於被告期間內按 月可得之工資,故訴訟標的價額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即該部 分以原告繼續受僱被告期間可得工資總數定之。是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核定為6,121,800元,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1,687 元,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應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 之2,即應先徵收裁判費20,562元(計算式:61,687元×1/3= 20,56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書記官 楊美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CHDV-113-勞補-108-202412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