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發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99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陳永謙 上列抗告人即聲請人因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13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91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抗告人(下稱抗告人)陳永謙所 涉詐欺等案件,經原審法院於民國109年7月31日以106年度 金重訴字第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最終經本院以112 年度上重更一字第4號判決,並於113年6月26日確定等情, 有前案紀錄表可稽,上開案件既已脫離原審法院繫屬且判決 確定,有關本案扣押物發還事宜,法院即無從辦理,應另由 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抗告人聲請發 還扣案物,即非適法,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二、抗告意旨略以:㈠抗告人涉犯112年度上重更一字第4號案件 已三審定讞,歷審判決均認定抗告人持有之扣押物「無證據 證明與本案犯行有直接關連,且非違禁物或犯罪所得,爰不 予宣告沒收」。㈡扣押物現金新臺幣200萬1,000元部分,並 非自抗告人戶頭或抗告人公司戶頭所扣押,抗告人是持有人 ,抗告人公司係從事不動產買賣、裝潢及維修業務,扣押之 款項是抗告人公司客戶委託本公司裝修而交付之款項,用以 供本公司發放工人之薪資及材料費,案發當日無端遭扣押, 拖欠已逾10年。㈢歷審法官均查無證據證明該扣押之款項與 本案有關,均未宣告沒收,今日判決已確定,臺灣士林地方 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未遵照判決結果指揮執行,拒不發還 ,原審裁定也諸多搪塞,為此提起抗告,請求准予發還扣押 物,並敦請士林地檢依法行事等語。 三、按確定裁判之執行,以檢察官指揮執行為原則,如案件經判 決確定,該確定判決之執行含案內扣押物之發還,應由檢察 官依法辦理,非由已脫離訴訟繫屬之法院或審判長、受命法 官、受託法官為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202號裁定意 旨參照)。另確定裁判之執行,非僅限於刑罰之執行,尚包 括保安處分、罰鍰、保證金沒入及扣押物之發還等。是法院 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固應由審理法院依 個案認定之;惟案件如已判決確定而脫離法院繫屬,則有關 扣押物有無留存必要、是否發還、沒收物之處分等事項,應 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   四、經查:  ㈠抗告人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06年金重訴字第5號判 處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抗告人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09年上 重訴字第62號判決駁回抗告人上訴,抗告人提起上訴,最高 法院以112年台上字第1957號判決撤銷原判決發回本院,經 本院以112年上重更一字第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6月, 並經最高法院於113年6月26日以113年台上字第2430號判決 駁回被告上訴確定,由士林地檢於113年7月15日以113年度 執字第3489號執行結案等情,有前案紀錄表可稽(見本院卷 第33至39頁)。  ㈡本案既經判決確定,全案卷證並已移送檢察官分案執行,如 前所述,則本案已脫離原審法院繫屬,關於該裁判之後續執 行,包含案內扣押物之發還,即無再由原審法院辦理之餘地 。依前開說明,本案前經扣押之現金,有無留存之必要,或 是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處理, 抗告人應向執行檢察官聲請發還,方為正辦。是抗告人向原 審聲請發還系爭扣案之現金,原審以上開理由認其聲請並非 適法,而裁定駁回其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仍執前詞 提起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呈樵                    法 官 文家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翁伶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4-抗-599-202503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戴宜芳 選任辯護人 郭承昌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 第34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戴宜芳(下稱被告)前經扣押 如附表所示之手機,然因本案業經起訴,自無繼續扣留附表 所示手機之必要,是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規定,應予 發還或暫行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分別 定有明文。此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 保全追徵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於案件判決 確定前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 不予發還。而扣押物不以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為限,並包 括可為證據之物。且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外之第三人之物 ,亦得扣押之。再是否屬於可為證據、應沒收、得沒收或保 全追徵之物,以及扣押物有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要,均屬事 實審法院依據案件進行情形得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苟其 此項裁量、判斷與法律規定無違,並不悖乎通常一般人日常 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且無違背公平、比例及平等原則之 情形者,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107度台抗 字第107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涉嫌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調 查處於民國112年5月17日經被告同意搜索後扣得如附表所示 之物,又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偵查後,認被告犯銀 行法第125條之3第1項詐欺銀行且因犯罪獲取之財物達新臺 幣一億元以上罪、刑法第216條及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 等罪,而於113年7月11日提起公訴在案,並將附表所示之物 檢送本院,此有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機動站扣押物檢 查表、本院113年度刑保字第2111號扣押物品清單等件附卷 可參(見113年度偵字第5716號卷三第150頁、本院113年度 金重訴字第34號卷第207頁)。 ㈡、經查,因本案犯罪事實涉及被告等人是否以不實銷售合約資 料向銀行詐欺貸款,而依卷附通訊軟體對話內容截圖,同案 被告洪緯峰曾與被告商討不動產買賣相關事宜(見112年度 偵字第19822號卷二第117頁),是依本案現階段之訴訟進行 程度,前揭附表所示扣案手機是否均與本案待證事實全然無 涉,仍有不明而尚待查核審究始能釐清。而因附表所示手機 及其內所含資料非無於後續審理時調查引用作為犯罪證據, 甚或於判決確定後執行沒收之可能,於酌量國家刑事司法權 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與扣押物所有人即被告 之私益暨受限制程度,茲為確保日後審理之需要及保全將來 執行,自仍有將附表所示手機均予留存之必要,不宜先行裁 定發還。 ㈢、綜上,被告向本院聲請發還附表所示扣案手機,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程欣儀                    法 官 林幸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仕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本院扣押物品清單編號 1 IPHONE手機 1支 戴宜芳 本院113年刑保字第2111號清單編號001

2025-03-27

TPDM-114-聲-107-202503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82號 被 告 廖國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賭博案件(113年度壢簡字第2175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所涉之113年度壢簡字第2175號案件 ,經本院判決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 )1千元折算1日,並就犯罪所得13萬8,670元沒收,而聲請 人對該判決未提出上訴,應已確定,聲請人於本件偵查程序 中經查扣之現金107萬元部分,未經判決諭知沒收,扣除前 開判決諭知沒收之13萬8,670元,餘額應發還,故依刑事訴 訟法第317條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前段固有明文。惟所 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 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 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有無留存之必要,雖應由受理訴訟 繫屬之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 繫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是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 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31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賭博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壢簡字第2175 號判決後,未經提起上訴而確定,嗣於本件聲請繫屬本院之 當日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執行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本院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在卷可參。是該案既 已判決確定並移送檢察官執行而脫離本院繫屬,依上開說明 ,被告應向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執行檢察官聲請發還上開扣 押物,由執行檢察官依職權審酌相關扣案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是否應予發還被告。從而,被告向本院聲請發還上開扣押 物,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華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佑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YDM-114-聲-982-2025032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38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志明 具 保 人 蔡火中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110年度 重訴字第7號),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蔡火中於民國110年9月24為被告蔡志 明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0年度重訴字 第7號)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10萬元,現該案件經判 決無罪確定,爰聲請發還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刑 事訴訟法第119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刑 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第3項授權訂定之「刑事保證金存 管計息及發還作業辦法」第8條第1項規定:「法院或檢察機 關收繳刑事保證金之案件,經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 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 力消滅或有其他應發還刑事保證金事由者,原收繳刑事保證 金之法院或檢察機關知悉該事由時,應不待具保人聲請,即 時查卷辦理發還刑事保證金、利息」,另依同法第10條規定 ,經判決無罪、免訴、免刑、緩刑、不受理確定之案件,亦 應發還刑事保證金;是刑事被告或具保人繳納保證金後,倘 於具保責任在法律上已解免或符合上開作業辦法之規定,法 院即應將保證金及實收利息一併發還。 三、然查,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指 定保證金10萬元,由具保人於110年9月24日繳納足額現金辦 理具保後獲釋,嗣被告因該案經本院以110年度重訴字第7號 判決有罪後,經上訴,為臺灣高等法院以110年度上訴字第3 737號判決撤銷原判決改判決無罪確定等情,有國庫存款收 款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惟因本院已以113年度聲 字第229號裁定准予發還上開保證金及其利息予具保人,有 本院刑事庭士院鳴刑重113聲229字第1130205197號函及臺灣 中小企業銀行113年3月22日匯款申請書(匯款人證明聯)影 本附卷可憑,是前開案件之保證金既已裁定發還具保人具領 ,本院自無從且無必要再為裁定,聲請人前揭聲請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雷雯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SLDM-114-聲-338-20250326-1

聲更一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2號 聲 請 人 義祥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鍾宜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113年度原金訴字 第1號、113年度訴字第48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經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抗字第619號裁定撤銷發回後,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扣案之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拖車(車號00-000號)各 一輛,於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還義祥工程有限 公司。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違反廢 棄物清理法案件,為警扣得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 拖車(車號00-000號)各一輛,車上廢棄物已經清理完畢, 被告李群芳駕駛上開車輛目的並非以之為犯罪工具,而是作 為營生使用,並無宣告沒收必要,請求發還上開車輛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另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 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同法第133條第2項亦有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因被告鍾宜光、李群芳涉犯本院113年度原金 訴字第1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已 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審理完畢,上開扣案車輛, 乃係偵查階段對被告李群芳當場查扣,有扣押筆錄、扣押物 品目錄表存卷可參。聲請人亦經檢察官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7 條規定追加起訴,目前仍在審理中。上開扣案車輛雖屬犯罪 工具,原應宣告沒收,但考量義祥公司之司機、負責人非法 清理廢棄物犯行已經大致認定,且被告鍾宜光與同案被告賴 柏丞、賴思穎已共同清理上開砂石車上載運(尚未傾倒於土 地)之營建廢棄物,有清理文件、照片在卷可證(本院卷十 一113年10月25日刑事陳報狀),且聲請人本來就有合法清 運營建廢棄物之資格可以正常以砂石車營業,故本院認為上 開砂石車與車鑰匙均無宣告沒收之必要。又為同時兼顧保全 將來對被告鍾宜光所處犯罪所得沒收之追徵,及將來對聲請 人所處罰金刑之執行,參酌檢察官、被告鍾宜光之意見與經 濟能力、扣案車輛之殘值等情事,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於 聲請人或被告鍾宜光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 還聲請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梁智賢                              法 官 陳靚蓉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蔡嘉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ULDM-114-聲更一-2-2025032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2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周宗毅 選任辯護人 蔡皇其律師 魏芳怡律師 李思漢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訴 字第841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周宗毅(下稱被告)因違反組 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扣押現金新臺幣(下同)345,00 0元,惟扣案現金與本案無關,本案判決亦未宣告沒收,顯 無繼續扣押之必要,為此聲請發還扣案之現金345,000元等 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 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定有明 文。惟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 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 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 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 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又裁判一經 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 加以裁判(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以113 年度訴字第841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緩刑5年,緩刑 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於該判決確定之日起1年內,接受法 治教育課程3場次確定,有前開判決及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 稽。是揆諸上開說明,該案既已確定,即脫離本院繫屬,關 於扣案現金345,000元發還事宜,本院即無從辦理,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被告聲請發還上 開扣案物,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謝梨敏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雅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PCDM-114-聲-1028-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26號 聲 請 人 即被告 朱偉舜 上列被告即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上訴 字第185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1859號有關聲請人即 被告朱偉舜被訴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為判 決,該案扣押之車牌號碼 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系爭 車輛)在案,而該車為被告母親即第三人李美金所有,而被 告就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1859號判決,僅針對量刑部分上 訴,罪名、沒收部分均已確定,該車既未經本院該判決宣告 沒收,且屬被告母親即第三人李美金所有,請求發還扣案自 小客車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固有 明文。又扣押物除宣告沒收之物外,應發還予權利人。所謂 權利人即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固指扣押物之所有人,及扣 押時所取自之該物持有人,或保管人而言。此於所有人與持 有人或保管人相競合之情形,固無不同,但所有人與持有人 或保管人分屬不同一人時,則應發還其所有人(最高法院95 年度台抗字第138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茲查:   被告朱偉舜自承其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扣案 之系爭車輛為第三人即其母親李美金所有,而系爭車輛之登 記車主確為被告母親李美金,另系爭車輛係李美金於111年2 月間以欲購買該車為由,以該車向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設 定動產抵押辦理分期付款,並設定動產抵押,有該車車籍資 料、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12年4月13日函暨檢附之車輛設 定動產抵押、分期付款之相關資料在卷可查。是聲請人僅係 系爭車輛扣押當時之持有人或保管人,非屬所有權人。依上 開說明,難認聲請人即被告為有權向本院聲請發還系爭車輛 之人,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發還系爭車輛,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翁世容                   法 官 林坤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NHM-114-聲-226-20250326-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6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薛鏗郎 被 告 黃俊陽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黃俊陽詐欺等案件(114年度訴字第140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黃俊陽詐欺聲請人即告訴人(下稱告訴 人)薛鏗郎新臺幣(下同)25萬元,為告訴人所有物,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規定請求發還。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案件經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 現以114年度訴字第140號案件繫屬於本院,而被告為警查獲 之際,雖經警扣得25萬元,然上開款項業經告訴人於民國11 4年1月8日領回,有宜蘭縣政府警察局礁溪分局搜索扣押筆 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各1份在卷可憑。從 而,聲請人聲請發還首揭扣押物,尚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芝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誤。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信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ILDM-114-聲-186-20250326-1

城聲
金城簡易庭

聲請發還扣押物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簡易裁定 114年度城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蔡鈞竹 上列聲請人因妨害性隱私案件(114年度城簡字第21號),聲請 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蔡鈞竹被訴妨害性隱私案件, 該扣案之IPHONE 14 Pro行動電話一支(含SIM卡,下稱扣案 手機)為被告日常生活、學業及工作上不可或缺之工具,被 告願刪除手機內所有與告訴人有關之影像,並供法院或相關 單位查閱確認該手機已無任何相關影像,且扣案手機並非專 門用於犯罪之工具,認該手機無扣押之必要,爰聲請發還前 開扣押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且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述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 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扣押之物是否有繼續扣 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 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俾供 上訴審審判之用,以利訴訟之進行(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 字第44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之扣案手機1支,係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 局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15時22分許持本院核發搜索票至聲 請人位於金門縣○○鄉○○000號住處執行搜索所查扣之物,有 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113年12月10日搜索扣押筆錄、扣押 物品目錄表、本院113年度聲搜字第118號搜索票(見114年 度偵字第20號案卷,下稱偵卷,第31至37頁)附卷可稽。聲 請人嗣經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認涉犯無故攝錄他人性 影像未遂罪嫌,而以114年度偵字第20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由本院以114年度城簡字第21號受理在案,並於114年3月6 日判決在案。  ㈡扣案手機1支業經判決書認定為聲請人所有,為本案犯罪所用 之物,業據聲請人自承在卷(見偵卷第18、86頁),依刑法 第38條第2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收,本案雖已審結,但尚未 確定,基於日後訴訟進行之需要,在本案尚未確定前,為免 可能作為裁判基礎之證據逸失,本於比例原則,認仍有繼續 扣押之必要,不宜逕行發還。  ㈢綜上,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手機1支,尚難准許,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金城簡易庭                法 官 林敬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梨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KMEM-114-城聲-2-20250326-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佑儒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 年度訴緝字第2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林佑儒因違反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緝字第20號), 前經扣押聲請人所有之行動電話在案,請求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定有明文。復按扣押之物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 予發還,事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 行之程度,審酌裁量,此有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496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首揭扣押物係警方偵辦聲請人涉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案件所扣押,核屬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規定所 指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又上開案件刻由本院以113年度 訴緝字第20號審理中,雖已於民國113年8月14日進行準備程 序,惟就首揭扣押物得否為聲請人犯罪之證明,及是否為聲 請人所有供該案犯罪所用或所得之物,而得為本案宣告沒收 之物,均待本院行審判程序調查審認之。準此,依上開案件 訴訟進行之程度,既難排除首揭扣押物與該案之關聯性,自 有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首揭扣押物 ,尚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黃永勝                  法 官 李蕙伶                  法 官 劉芝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誤。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信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ILDM-114-聲-179-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