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補充判決

共找到 242 筆結果(第 51-60 筆)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5年度重訴字第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東閔 被 告 吳東翰 上列被告等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4年度偵 字第22346號、第24486號),本院於民國108年12月31日所為之 判決(105年度重訴字第2號),就上列被告等所涉如理由欄公訴 意旨二、三部分所示之犯行漏未判決,茲補充判決如下:   主 文 吳東閔被訴附表二編號38部分無罪。 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1至54部分無罪。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以: 一、犯案手法說明:  ㈠被告吳東閔(下以姓名稱之)自民國95年11月15日登記成為 明鴻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址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10 樓,下稱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址設桃園市○○區○○○路0段 000巷00號10樓)經理,並於101年5月24日變更登記為明鴻 公司負責人,惟明鴻公司及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之實際負責 人自始係由同案被告即其父吳添壽(下以姓名稱之)擔任並 統籌管理一切事項,且吳添壽於吳東閔於102年8月30日實際 離職後之103年8月25日、同年月13日,分別辦理變更登記成 為明鴻公司及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之負責人。被告吳東翰、 同案被告端木靖、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張子仁、NGO QUOC PHUONG(中文名為吳國鳳,前開人等以下均以姓名稱 之)則分別於附表一所示任職期間,擔任明鴻公司桃園分公 司位在桃園市○○區○○○路0○0號工廠如附表一所示職務,均為 從事廢照明光源回收清除處理業務之人。  ㈡而照明光源經使用後廢棄者,屬於廢棄物清理法第15條第1項 第3款規定,含有害物質成分之一般廢棄物,責任業者及回 收、處理業,依廢棄物清理法第18條第5項規定,得向資源 回收管理基金申請回收清除處理補貼,經資源回收管理基金 審核符合設施標準及作業辦法之規定後,予以補貼。明鴻公 司桃園分公司自100年10月起,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 處理補貼申請審核管理辦法」申請成為受補貼機構之廢照明 光源處理業,應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 業手冊(廢照明光源類)」,接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 環保署)所委託之稽核認證團體定期稽核認證,並提送稽核 認證量證明單予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下稱「基管 會」)依「廢照明光源處理效能及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表 」,決定補貼費之發放標準,並自資源回收管理基金中支付 受補貼機構補貼費。又依「廢照明光源處理效能及回收清除 處理補貼費率表稽核作業手冊」規定,廢直管日光燈資源回 收再利用比率須達90%以上,且汞回收比率須達40%以上,始 得領取補貼;非直管日光燈之廢照明光源資源回收再利用比 率須達60%以上,汞回收比率須達20%以上,始得領取補助。 且受補貼機構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 手冊(廢照明光源類)」規定,應於環保署或稽核認證團體 指定之地點設置攝錄監視系統(以下簡稱CCTV)連續攝錄, 並負責操作與維護,而汞蒸餾設備投料口、汞蒸餾設備出料 口等處為主要攝錄監視區域,如作業人員未經許可進入,即 屬可能導致潛在稽核認證風險或弊端之異常事件。  ㈢詎吳添壽、吳東閔於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自100年10月成為受 補貼機構之廢照明光源處理業後,明知應依上揭規定處理回 收之廢照明光源,並如實回收有害之物質汞,始得請領補貼 費,惟因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之廢照明光源回收處理設備於 第一階段即無法有效收集螢光粉,於第二階段蒸餾螢光粉時 亦無法取出應回收之汞,自始即未能達到得以請領補貼費之 汞回收比率,竟意圖為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不法之所有,與 吳東翰、端木靖、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張子仁、吳國 鳳共同基於詐欺取財、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及行使變造準 私文書之犯意聯絡,分別於其等任職期間,依吳添壽與吳東 閔之指示,各自分擔實施下列犯行:  ⒈吳添壽、吳東閔分派吳東翰負責前往各地資源回收場或工廠 回收廢照明光源運回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上址工廠進行回收 處理,並指示端木靖、鍾筱苑、張子仁於其等任職期間,負 責計算應收集之螢光粉重量,再由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於其等任職期間,負責將添加其他不明之粉塵及雜質之回收 桶與螢光粉集中桶進行對換,將摻有雜質之回收桶交由稽核 認證單位(100年10月至103年12月為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104年1月為財團法人臺灣產業基金會)過磅後再存放 於規定之儲存區。吳添壽與吳東閔另指示徐金祿、葉斯森、 吳國鳳及不知情之徐盛鑫等作業人員,將非屬應回收項目之 事業廢棄物高汞燈所取出之汞裝於玻璃瓶中存放,再交由吳 添壽或吳東閔自行保管。  ⒉復於附件二「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欄所示日期之前1至3 日,吳添壽、吳東閔即指示端木靖、鍾筱苑與張子仁以已設 定回收比率計算式之EXCEL程式,手動於該EXCEL程式之「粗 汞產出」欄位輸入約略之粗汞產出重量,該EXCEL程式即自 動計算出當期之汞回收比率,如未達可請領第一級距補助之 標準,便再行輸入更高之粗汞產出重量,至達到可請領第一 級距補助之標準為止,再由吳東閔、端木靖自行或指示徐金 祿、葉斯森、吳國鳳負責將前述自高汞燈取出之汞,量秤取 出上揭經計算後可請領第一級距補助之應回收汞重量,以人 工添加方式加入蒸餾設備再流入經彌封之汞回收鋼瓶內。  ⒊又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所設置之CCTV系統,每一小時會自動 產生一錄影檔案,吳添壽、吳東閔為掩飾上揭以人工添加汞 於蒸餾設備之作假犯行,遂指示端木靖以修改CCTV設備系統 時間之方式,於前揭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人員進入汞蒸餾設 備區倒汞完成後,將原本作為備用主機之第二部CCTV主機之 作業系統時間回調至未倒汞前之整點時段,再續錄1小時後 ,將第二部主機所產生之該整點時段檔案,複製並轉存於第 一部主機中,而覆蓋第一部主機於同一時段所攝錄作業人員 進入汞蒸餾設備區倒汞之檔案,以此方式變造完成屬於準私 文書之CCTV電磁紀錄,待變造完成後再告知鍾筱苑由第一部 主機進行燒錄光碟之動作,並要求鍾筱苑複檢檔案確認無誤 後,於隔週將光碟送交稽核認證單位判讀,嗣端木靖於103 年5月離職後,吳添壽遂指示端木靖將上開CCTV影像變造技 術教授予吳東翰,由吳東翰接手變造CCTV電磁紀錄之工作。 迄於104年1月起,CCTV改以網路即時連線方式,由稽核認證 人員自行上線監看後,始告停止。  ⒋嗣於附件二「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欄所示日期之蒸餾程 序完成,產出之粗汞經淨化後便交由稽核認證單位過磅,而 獲得如附件二「汞及其化合物產出重量」欄所示之不實重量 ,端木靖、鍾筱苑等行政人員明知上開「汞及其化合物產出 重量」為造假得來之不實數據,仍依吳添壽、吳東閔為遂行 詐領補貼費之指示,而登載於業務上所製作「廢照明光源汞 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並於附件二「申報日期」欄 所示日期,送交稽核認證單位而行使之,使稽核認證單位核 定此不實之稽核認證量,並於附件二「認證核發日期」欄所 示之日期,核發「稽核認證量證明單」,進而使基管會不知 情之承辦人員誤信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確有如實回收廢照明 光源所產出之汞而陷於錯誤,遂依「稽核認證量證明單」所 載之汞回收比率及補貼級距,以附件二「補貼費率」欄所示 金額計算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當月份處理廢照明光源認證量 應補貼之費用,而於附件二「實際匯款日期」欄所示日期, 核發撥款如附件二「補貼金額(實際撥付金額)」欄所示金 額之補貼費。  二、吳東閔被訴部分:   吳東閔就附表二編號38之取汞作業過程以如前述人工倒汞方 式作假,並行使業務登載不實之文書,向環保署基管會請領 補助,認吳東閔此部分涉犯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 務登載不實文書罪、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 又於附表二編號38共同變造CCTV監視錄影畫面,涉犯同法第 216條、第210條、第220條第2項之行使變造準私文書罪。 三、吳東翰被訴部分:   吳東翰於附表二編號1至54之取汞作業過程共同以如前述人 工倒汞方式作假,並行使業務登載不實之文書,向環保署基 管會請領補助,認吳東翰此部分均涉犯刑法第216條、第215 條之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 欺取財罪;又於附表二編號1至54、55共同變造CCTV監視錄 影畫面,涉犯同法第216條、第210條、第220條第2項之行使 變造準私文書罪等語。 貳、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 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第161 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 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 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 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 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 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8號判決足 資參照)。 參、訊據吳東閔、吳東翰均堅詞否認有何公訴意旨二、三所示犯 行,吳東閔辯稱:我於102年8月30日就已經離職,離職之後 的事情我不清楚等語;吳東翰辯稱:我是103年5月才調回來 新屋倉庫負責回收燈管等語。經查: 一、有關前揭公訴意旨二、所示部分,經查:  ㈠查吳東閔雖自95年11月15日起登記為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之 經理,於101年5月24日登記為明鴻公司負責人,但於102年8 月30日離職,業據吳東閔於偵查中供述在卷(偵22346卷二 第179-180頁),核與證人徐盛鑫、徐金祿於偵查中證稱: 吳東閔於102年間離職等語(偵22346卷二第160-161、282-2 83頁)相符,並有有限公司分公司變更登記表、明鴻公司桃 園分公司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勞保投保資料可憑 (他卷第110頁、偵22346卷一第21至28頁、卷二第239頁) 。復參以吳東閔於「102年9月2日」到職於「福盈科技化學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吳東閔提出之在職證明書、投保單 位網路申報及查詢作業可佐(他71卷第111-113頁),益徵 ,吳東閔確於102年8月30日於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離職,堪 以認定。而附表二編號38之「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及「 申報日期」均為102年9月5日,斯時吳東閔既已離職,卷內 亦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吳東閔就附表二編號38部分有共同 以如前述人工倒汞方式作假,並行使業務登載不實之文書, 向環保署基管會請領補助之行為,自應為吳東閔無罪之諭知 。  ㈡按刑法上之文書、準文書,乃以文字或符號記載具有思想或 意思表示內容之有體物,刑法第220條準文書之規定亦以「 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為要件。查「應回收廢棄物回 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手冊(廢照明光源類)」雖有受補 貼機構應於環保署或稽核認證團體指定之地點設置攝錄監視 系統(CCTV)連續攝錄,並負責操作與維護,且於每週三前 將前一週之影像媒體(光碟)交予稽核認證團體之規定,然 依證人蔡雅如(環保署職員)於臺灣高等法院審理時證述: 當時在推自動連線,如監看過程發現有異常,可以用來回溯 確認是否有類似狀況,業者自備之錄影光碟是留存一段時間 備查的紀錄等語(上重訴31卷三第169頁)。足見,該CCTV 錄影光碟內容本身僅為影像紀錄,並不具有表彰思想或意思 表示效果之文書性質,非屬準私文書等旨。且蔡雅如於該次 審理中另證述:「(問:光碟送給稽核認證團體備查,稽核 團體認證時是否需要依據備查的光碟進行認證?)不需要」 等語(上重訴31卷三第170頁),又本件CCTV錄影光碟僅係 呈現鏡頭前人員進出之實況,攝像目的在於避免業者以人工 作偽之弊端,而為存證備供日後發覺有異時,作為回溯比對 查察之用途,與稽核認證團體或環保署於認證汞回收數量時 之憑據無關。是該CCTV錄影光碟之錄影或電磁紀錄影像與明 鴻公司桃園分公司據以向稽核認證團體申請環保署補貼之審 核所須回收汞數量之證明資料無關,於申領補貼之程序,僅 係作為稽核認證團體或環保署日後有必要時回溯確認是否有 異常、作為備查紀錄之用,並不具可表示其依規定產出R類 汞之數量認定之證明用意,非屬刑法之準文書,是公訴意旨 認剪輯畫面成立行使變造準私文書云云,容有違誤。故就吳 東閔被訴附表二編號38涉犯行使變造準私文書部分亦應為無 罪諭知。 二、有關前揭公訴意旨三、所示部分,經查:  ㈠關於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1至54之取汞作業過程共同以如前 述人工倒汞方式作假,並行使業務登載不實之文書,向環保 署基管會請領補助,涉犯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務 登載不實文書罪、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部分 :  ⒈依端木靖於本院審理證稱: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的汞回收設 備無法有效回收汞。在我103年5月離職之前,是直接計算出 需要多少汞,從冷凝器下方汞回收鋼瓶上的一個氣孔加進去 ;倒汞時會被監視器拍到,我會針對13、14號鏡頭拍攝的畫 面去剪接,方式為有二套錄影設備,因為攝錄是以每小時作 為1個檔案區間,將另一台的BIOS時間往回調整到倒汞前的 時間點,再把該時段畫面複製取代另一台設備的該區段,以 檔案複製的方式替換。我離職後,由吳東翰去做,他有打電 話問我怎麼做時間的調整、如何替換檔案;「汞及其化合物 當月產出紀錄表」上記載的汞重量,是經過計算加到回收設 備後取出來的重量。在產出記錄表取汞日期前1至3天會有加 汞行為,並修改剪輯監視器畫面等語(本院卷七第81至88頁 )、鍾筱苑於偵查中證述:明鴻公司取汞部分都是假的,因 為數據是我算給他們,數據都是吳東閔、吳添壽事先要求我 算好大約的量,計算公式是稽核單位給我們的EXCEL檔,原 本是給我們計算取出汞達到多少比例,但我們利用公式輸入 所欲達到之比例,計算出應該要取出多少汞。我知道明鴻公 司CCTV有剪接作假,端木靖告訴我的。吳東閔、吳添壽指示 修改CCTV,負責修改是端木靖,端木靖離職後,由吳東翰負 責修改,交給我燒錄及檢查畫面有無明鴻公司的人員出現在 回收設備等語(偵22346卷一第89-90頁),參以端木靖之離 職申請書上記載之離職日期為「103年5月20日」(偵22346 卷二第225頁),可認上開證人所述屬實。  ⒉依上足見,吳東翰係自端木靖於103年5月20日離職後,始接 手端木靖負責之工作,而開始參與本案犯行。而附表二編號 1至54部分之「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及「申報日期」均 在「103年5月20日」之前,斯時吳東翰既尚未接手端木靖負 責之工作,卷內亦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吳東翰就附表二編 號1至54部分有共同以如前述人工倒汞方式作假,並行使業 務登載不實之文書,向環保署基管會請領補助之行為,自應 為吳東翰無罪之諭知。  ㈡關於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1至54共同變造CCTV監視錄影畫面 ,涉犯同法第216條、第210條、第220條第2項之行使變造準 私文書罪部分:   查CCTV錄影光碟之錄影或電磁紀錄影像,並不具可表示其依 規定產出R類汞之數量認定之證明用意,非屬刑法之準文書 ,業如前述。故就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1至54共同變造CCT V監視錄影畫面,因而涉犯行使變造準私文書部分應為無罪 之諭知。  ㈢關於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55共同變造CCTV監視錄影畫面, 涉犯同法第216條、第210條、第220條第2項之行使變造準私 文書罪部分:    ⒈就吳東翰附表二編號55之被訴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加重 詐欺部分業經本院、臺灣高等法院判決有罪在案,不在本件 補充判決範圍,先予敘明。  ⒉就吳東翰被訴附表二編號55共同變造CCTV監視錄影畫面,而 涉犯行使變造準私文書部分,本因CCTV錄影光碟之錄影或電 磁紀錄影像非準文書,而應為無罪之諭知,然此部分與附表 二編號56經高等法院判決行使業務登載不實、加重詐欺之有 罪部分,有裁判上一罪關係,爰不另為無罪之諭知,附此敘 明。       肆、綜上所述,公訴意旨認吳東閔、吳東翰涉犯前開罪嫌,所提 出之證據仍存有合理懷疑,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 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自不得僅憑推測或擬制之 方法,即率為吳東閔、吳東翰有罪之論斷,而其等之犯罪既 不能證明,基於無罪推定原則,自應依法諭知無罪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千瑄提起公訴,檢察官詹佳佩、許振榕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鄧瑋琪                    法 官 侯景勻                    法 官 蔡逸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秋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附表一:明鴻公司人員任職期間及職務 編號 姓名      任職期間  職務      證據 1 吳添壽 95年11月15日迄今(103 年8 月13日登記為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負責人、同年月25日登記為明鴻公司負責人) 實際負責人登記負責人 1、經濟部商業司公司資料查詢(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9-10、19頁) 2、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變更登記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38-72 頁) 2 吳東閔 95年11月15日起至102 年8 月30日離職(95年11月15日登記為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經理、101 年5 月24登記為明鴻公司負責人) 登記負責人兼經理 1、有限公司分公司變更登記表(103 他字第6166號卷第110 頁) 2、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 頁) 3、勞保投保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39 頁) 3 吳東翰 96年6月迄今(於103 年5 月20日端木靖離職後始開始參與本件犯行) 業務人員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 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 104偵 22346 號卷一第 21-28頁 ) 2、明鴻公司 103 年 10 月份薪資明細表、員工名冊(104 偵 22346 號卷四第 50-51頁) 3、勞保投保資料( 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 242 頁) 4 端木靖 100年9月17日至102年11月 主任   明鴻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桃園分公司員工辭職申請書(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25 頁) 102年11月至103年5月20日 廠長 104年8月1日至同年月31日 兼職 5 鍾筱苑 100年10月4日迄102年11月19日 行政人員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頁) 2、勞保投保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47 頁反面-248頁) 103年5月16日迄103年10月21日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 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 104偵 22346 號卷一第 21-28頁 ) 2、明鴻公司 103 年 10 月份薪資明細表( 104 偵22346 號卷四第 50 頁) 3、勞保投保資料( 104 偵22346號卷二第248頁) 6 徐金祿 98年2月26日迄今 廠務員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 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頁) 2、明鴻公司員工名冊(104偵22346 號卷四第51頁) 3、勞保投保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53 頁反面) 7 葉斯森 101年6月8日迄104年3月20日 作業人員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頁) 2、明鴻公司103 年10月份薪資明細表、員工名冊(104偵22346 號卷四第50-51頁) 3、勞保投保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57 頁反面) 8 張子仁 103年10月29日迄104年11月26日 董事長特助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 頁) 2、明鴻公司員工名冊(104偵22346 號卷四第51頁) 3、勞保投保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60 頁) 9 吳國鳳 102年1月7日迄今 作業人員 1、明鴻公司桃園分公司 100年至103 年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104 偵22346 號卷一第21-28 頁) 2、全國外籍勞工動態查詢系統資料(104 偵22346 號卷二第261 頁) 3、明鴻公司103 年10月份薪資明細表(104 偵22346號卷四第50頁) 附表二(編號1至85均同本院一審判決附表二【將起訴書附件二 按「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欄重新排序編號1至85】,另就相 對應之各次得款(環保署撥款)共36次,列載取款編號為①至㊱, 及未予核發之4次,分別編為取款編號❶至❹) 編號 汞及其化合物產出日期 汞及其化合物(不含水)產出重量(公斤) 申報日期 認證核發日期 補貼費率(元/公斤) 取款編號 補貼金額(實際撥付金額)/扣除破損燈管後之金額 實際匯款日期 共犯 證據 1 100年12月20日 1.598 101年2月15日 101年3月14日 29 ① 2,657,442 / (略) 101年4月13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4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2頁) 2 101年2月15日 1.535 101年2月15日 101年3月14日 29(原判決誤載為15,應予更正)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4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2頁) 3 101年2月24日 1.368 101年3月21日 101年4月13日 29 ② 2,982,020 / (略) 101年5月15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4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3頁) 4 101年3月21日 2.389 101年3月21日 101年4月13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4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3頁) 5 101年4月23日 3.217 101年4月23日 101年5月14日 29 ③ 5,120,625 / (略) 101年6月15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5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4頁) 6 101年4月30日 1.859 101年4月30日 101年5月14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5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4頁) 7 101年6月5日 5.264 101年6月5日 101年6月14日 29 ④ 4,997,270 / (略) 107年7月13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6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5頁) 8 101年7月10日 0.983 101年7月20日 101年8月14日 29 ⑤ 1,049,182 / (略) 101年9月14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6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6頁) 9 101年7月18日 0.873 101年7月20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6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6頁) 10 101年7月20日 0.480 101年7月20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6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6頁) 11 101年8月3日 3.295 101年8月6日 101年9月14日 29 ⑥ 7,194,628 / (略) 101年10月16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7頁) 12 101年8月6日 0.01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7頁) 13 101年8月28日 3.993 101年8月28日 101年9月14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7頁反面)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7頁) 14 101年9月19日 4.492 101年9月19日 101年10月15日 29 ⑦ 7,408,298 / (略) 101年11月13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8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8頁) 15 101年9月25日 2.253 101年9月25日 101年10月15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8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8頁) 16 101年9月28日 1.197 101年9月28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9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8頁反面) 17 101年10月4日 1.109 101年10月4日 101年11月15日 40 ⑧ 6,132,844 / (略) 101年12月10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9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0頁) 18 101年10月17日 1.938 101年10月17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0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9頁反) 19 101年11月1日 2.664 101年11月1日 101年11月15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0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39頁反面) 20 101年12月3日 1.350 101年12月3日 101年12月14日 29 ⑨ 1,391,898 / (略) 102年1月14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1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1頁) 21 101年12月24日 0.364 101年12月24日 102年1月14日 40 ⑩ 1,910,401 / (略) 102年2月5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1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2頁反面) 22 102年1月2日 1.472 102年1月2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2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1頁) 23 102年1月11日 0.091 102年1月11日 102年2月8日 40 ⑪ 2,290,250 / (略) 102年3月15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2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4頁) 24 102年1月29日 2.219 102年1月29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3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3頁反面) 25 102年3月4日 2.938 102年3月4日 102年3月14日 29 ⑫ 2,898,826 / (略) 102年4月9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3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5頁) 26 102年3月21日 0.470 102年3月21日 102年4月12日 40 ⑬ 3,211,394 / (略) 102年5月14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4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6頁反面) 27 102年4月1日 2.614 102年4月1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4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6頁) 28 102年4月24日 0.450 102年4月24日 102年5月13日 40 ⑭ 2,688,156 / (略) 102年6月14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5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8頁) 29 102年5月3日 2.040 102年5月3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5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7頁反面) 30 102年5月24日 0.367 102年6月4日 102年6月14日 40 ⑮ 2,804,729 / (略) 102年7月15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6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9頁反面) 31 102年6月4日 2.361 102年6月4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6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49頁) 32 102年6月24日 0.377 102年7月4日 102年7月12日 40 ⑯ 2,621,983 / (略) 102年8月9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6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1頁) 33 102年7月4日 2.356 102年7月4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6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0頁反面) 34 102年7月17日 0.123 102年8月2日 102年8月15日 29 ⑰ 2,054,254 / (略) 102年9月16日(原判決誤載為102年11月8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2頁) 35 102年7月24日 0.300 102年8月2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2頁反面) 36 102年8月2日 1.723 102年8月2日 29 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7頁) 37 102年8月23日 0.266 102年9月5日 102年9月14日 40 ⑱ 2,687,310 / (略) 102年10月9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7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4頁) 38 102年9月5日 2.376 102年9月5日 29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7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3頁反面) 39 102年10月2日 1.968 102年10月4日 102年10月14日 29 ⑲ 2,187,625 / (略) 102年11月8日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8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5頁) 40 102年10月4日 0.208 102年10月4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8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5頁反面) 41 102年11月4日 2.464 102年11月5日 102年11月14日 29 ⑳ 2,642,856 / 2,588,061 102年12月6日 吳添壽、端木靖、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8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7頁反面) 42 102年11月5日 0.262 102年11月5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8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7頁) 43 102年12月3日 2.613 102年12月5日 102年12月13日 29 ㉑ 3,110,944 / 3,035,704 103年1月9日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9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8頁) 44 102年12月5日 0.363 102年12月5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9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8頁反面) 45 102年12月27日 0.511 103年1月3日 103年2月14日 40 ㉒ 6,577,125 / 6,437,715 103年3月12日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9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0頁) 46 103年1月3日 2.707 103年1月3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19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9頁反面) 47 103年1月27日 1.787 103年2月5日 103年2月14日 29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0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59頁反面) 48 103年2月5日 0.631 103年2月5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0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0頁) 49 103年2月25日 0.533 103年3月5日 103年3月14日 40 ㉓ 2,759,931 / 2,704,311 103年4月9日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0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1頁反面) 50 103年3月5日 1.831 103年3月5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0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1頁) 51 103年3月26日 0.496 103年4月3日 103年4月14日 40 ㉔ 2,964,129 / 2,885,349 103年5月8日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1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3頁) 52 103年4月3日 2.125 103年4月3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1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2頁反面) 53 103年4月28日 0.477 103年5月5日 103年5月14日 40 ㉕ 2,759,940 / 2,707,740 103年6月5日 吳添壽、端木靖、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1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4頁反面) 54 103年5月5日 1.834 103年5月5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1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4頁) 55 103年5月20日 0.482 103年6月5日 103年6月13日 40 ㉖ 2,759,656 / 2,675,776 103年7月3日 吳添壽、吳東翰、端木靖、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2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6頁) 56 103年6月5日 1.718 103年6月5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2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5頁反面) 57 103年6月18日 0.555 103年7月7日 103年8月14日 40 ㉗ 3,649,554 / 3,483,879 103年9月15日 吳添壽、吳東翰、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2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7頁反面) 58 103年7月7日 1.559 103年7月7日 29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2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7頁) 59 103年7月18日 0.568 103年7月18日 103年8月14日 40 吳添壽、吳東翰、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3頁至23頁反面)(23頁僅列7/18,23頁反面有7/18、9/15)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7頁反面至68頁) 60 103年9月15日 2.397 103年9月15日 103年10月14日 24.4 ㉘ 3,930,475 / 3,888,265 103年11月6日 吳添壽、吳東翰、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3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8頁反面) 61 103年9月19日 0.268 103年9月19日 103年10月14日 40 吳添壽、吳東翰、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4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9頁) 62 103年9月29日 0.486 103年10月3日 103年10月14日 40 吳添壽、吳東翰、鍾筱苑、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4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9頁) 63 103年10月3日 0.896 103年10月3日 24.4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4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68頁反面) 64 103年12月5日 2.461 103年12月15日 103年12月15日 16.8 ㉙ 1,573,680 / 1,554,000 104年1月7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5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0頁) 65 103年12月11日 0.157 103年12月11日 104年1月14日 0 ❶ - - (略)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5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1頁) 66 103年12月29日 2.740 103年12月31日 104年1月14日 24.4 ㉚ 3,455,403 / 3,343,818 104年2月6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6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1頁反面) 67 103年12月31日 0.649 103年12月31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6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2頁) 68 104年1月27日 3.031 104年2月3日 104年2月13日 24.4 ㉛ 3,208,159 / 3,112,309 104年3月12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4頁) 69 104年2月3日 0.413 104年2月3日 104年2月13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7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3頁) 70 104年2月26日 1.69 104年3月5日 104年3月13日 24.4 ㉜ 2,035,354 / 1,962,604 104年4月9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7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5頁反面) 71 104年3月5日 0.418 104年3月5日 104年3月13日 4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7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5頁) 72 104年3月13日 0.6 104年4月7日 104年4月15日 40 ㉝ 2,921,368 / 2,826,253 104年5月14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葉斯森、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8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6頁) 73 104年4月7日 2.479 104年4月7日 104年4月15日 24.4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8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7頁) 74 104年4月27日 0.236 104年5月5日 104年5月15日 40 ㉞ 675,656(102年9月25日、同年12月18日違規扣款143834元,實際撥付675656元) / 605,486 104年6月12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8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8頁) 75 104年5月5日 1.248 104年5月5日 104年5月15日 0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8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8頁反面) 76 104年5月15日 0.505 104年6月5日 104年6月15日 40 ㉟ 2,729,858 / 2,637,368 104年7月13日 吳添壽、吳東翰、徐金祿、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9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79頁) 77 104年6月5日 2.275 104年6月5日 104年6月15日 24.4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9頁)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80頁) 78 104年6月16日 0.499 104年7月13日 104年8月14日 40 ㊱ 2,193,420 / 2,131,890 104年9月10日 吳添壽、吳東翰、 張子仁、 徐金祿、吳國鳳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9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81頁) 79 104年7月13日 2.374 104年7月13日 104年8月14日 24.4 1、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29頁反面) 2、稽核認證量證明單(104偵22346卷三第81頁反面) 80 104年8月26日 2.227 104年10月5日 尚未核發 40 ❷ 尚未核發 - (略) 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30頁) 81 104年10月5日 1.944 104年10月5日 24.4 - 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30頁) 82 104年10月27日 2.595 104年11月5日 尚未核發 24.4 ❸ 尚未核發 - (略) 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30頁反面) 83 104年11月5日 0.795 104年11月5日 40 - 廢照明光源汞及其化合物當月產出紀錄表(104偵22346卷三第30頁反面) 84 104年11月16日 0.216 104年11月20日 尚未核發 40 ❹ 尚未核發 - (略) - 85 104年11月20日 0.528 104年11月20日 24.4 - -

2025-02-20

TYDM-105-重訴-2-20250220-5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8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王寶華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陳信凱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16日所宣 示之判決,有應補充部分,爰補充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正本之主文欄第2項關於「併科罰金新臺幣壹萬 元」部分,均補充「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按罰金應於裁判確定後2個月內完納。期滿而不完納者,強 制執行。其無力完納者,易服勞役。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 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刑法第42條第1項前段、第3項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上訴人即被告王寶華(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10月16日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82號判決諭知 其所犯2罪之宣告刑,其中關於被告所犯一般洗錢罪所處併 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部分,漏未於主文第2項諭知如易服勞役 之折算標準,爰依上述規定,依法補充判決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42條第3項前段, 補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楊智守                    法 官 毛妍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宜錚

2025-02-20

KSHM-113-金上訴-482-20250220-2

最高行政法院

聲請補充裁定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652號 聲 請 人 林睿駿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間有關教育事務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7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74號裁定,聲 請補充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向本院提起之事件,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 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 如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 者,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聲請人於民國113年11月6日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74號裁 定提出「行政訴訟聲請回復原狀暨聲明異議狀」,內容則稱 係聲請補充判決(裁定)而非聲請再審。經查,聲請人於11 2年8月15日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提出本件聲請,未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提出相關釋明,經本院以裁定命其於 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補正裁定已於113年11月27日寄 存送達於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有送達證書在 卷可稽,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自寄存之日起, 經10日發生送達效力。聲請人雖另對前揭補正裁定提出「行 政訴訟聲明異議狀」,惟該補正裁定乃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 之裁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殊無允許聲請人得為 不服之表示。聲請人迄今仍未補正,其聲請自非合法,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高 愈 杰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章 舒 涵

2025-02-20

TPAA-113-聲-652-20250220-1

最高行政法院

聲請補充裁定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653號 聲 請 人 林睿駿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間有關教育事務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7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47號裁定,聲 請補充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向本院提起之事件,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 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 如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 者,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聲請人於民國113年11月6日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47號裁 定提出「行政訴訟聲請回復原狀暨聲明異議狀」,內容則稱 係聲請補充判決(裁定)而非聲請再審。經查,聲請人於11 2年8月15日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提出本件聲請,未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提出相關釋明,經本院以裁定命其於 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補正裁定已於113年11月27日寄 存送達於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有送達證書在 卷可稽,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自寄存之日起, 經10日發生送達效力。聲請人雖另對前揭補正裁定提出「行 政訴訟聲明異議狀」,惟該補正裁定乃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 之裁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殊無允許聲請人得為 不服之表示。聲請人迄今仍未補正,其聲請自非合法,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高 愈 杰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章 舒 涵

2025-02-20

TPAA-113-聲-653-20250220-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聲請補充判決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90號 抗 告 人 賀姿華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陳猛等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聲請 補充判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4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裁 定(104年度上易字第251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裁判有脫漏者,法院應依聲請或 依職權以判決補充之,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 當事人聲請補充判決,以法院對於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 裁判有脫漏者為限,不包括為裁判所持之理由在內。 抗告人聲請意旨略以: 伊所提示民國78年11月華民診所合作條 款於80年3月1日變更為華民安養中心合夥契約,及80年8月3日 結束華民外科診所營業協議內容,只出現3次華民外科診所, 而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1515號判決因認80年8月3日結 束華民外科診所營業協議內容只出現2次華民外科診所及1次華 民診所,認伊父賀光勛所有2股華民安養中心因結束華民外科 診所營業協議而退夥。然相對人陳猛自80年8月4日不定期經營 華民外科診所及不法無因管理賀光勛所有2股華民安養中心合 夥,賀光勛仍有2股華民安養中心合夥等情,聲請就原法院104 年度上易字第251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脫漏部分為補充判 決等語。 原法院以:抗告人不服系爭判決上訴第三審,經本院以107年度 台上字第1248號裁定駁回確定,抗告人提起再審之訴,亦經原 法院110年度再易字第11號判決駁回,系爭判決並無訴訟標的 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脫漏之情形,抗告人於聲請狀中所載各節, 核屬其請求有無理由之問題,非屬裁判脫漏,其聲請補充判決 ,與首開規定不符,爰裁定駁回其聲請,於法並無違背。抗告 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魏 大 喨 法官 李 瑜 娟 法官 胡 宏 文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林 玉 珮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李 佳 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19

TPSV-114-台抗-90-2025021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確認行政處分無效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2年度訴字第605號 原 告 黃典隆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市長) 送達代收人 張淑萱 被 告 衛生福利部 代 表 人 邱泰源(部長) 被 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代 表 人 許仕楓(院長) 訴訟代理人 黎文德 被 告 最高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吳東都(院長) 被 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侯東昇(院長)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本件原告起訴後,被告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代表人 由王梅英變更為許仕楓,被告衛生福利部代表人由薛瑞元變 更為邱泰源,被告最高行政法院代表人由吳明鴻變更為吳東 都,茲據被告現任代表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第145- 146頁、第169頁、第177頁),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事實概要: (一)原告之父黃萬得於民國86年間,因新北市(改制前為臺北縣 )○○區○○路○○巷○○弄○○號之違章建築(下稱系爭違建),由 被告新北市政府(改制前為臺北縣政府)強制拆除。為顧及 黃萬得之安全,被告新北市政府暫時安置在愛德養護中心, 依行為時老人福利法第30條第1款規定,以87年2月3日臺北 縣政府87北府社五字第025283號罰鍰處分(下稱罰鍰處分) 處原告3萬元罰鍰。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改制前行 政法院87年度判字第2761號判決(下稱確定裁判1)駁回確 定。 (二)原告仍不服,以罰鍰處分有無效等情事,請求被告新北市政 府更正廢棄,經被告新北市政府以108年11月7日新北府社老 字第1082048603號函(下稱108年11月7日函)復無其所稱情 事。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請求確認108年11月7日函無效及 賠償800萬元之訴,經本院109年度訴字第637號判決駁回確 定,另以裁定駁回部分,經最高行政法院110年抗字第244、 245、246號裁定駁回確定(合稱確定裁判2)。 (三)原告又對被告新北市政府向本院起訴請求確認罰鍰處分無效 ,並請求賠償1,519萬5,600元暨遲延利息,經本院110年度 訴字第81號判決認為確定裁判1效力所及,與請求賠償部分 均駁回,嗣原告再就確認罰鍰處分無效部分聲請補充判決, 經本院該案裁定駁回後,經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40 號裁定駁回確定(合稱確定裁判3)。 (四)原告復對被告新北市政府向本院起訴請求確認罰鍰處分無效 ,並請求賠償800萬元暨遲延利息,經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0 5號裁定駁回,經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353號裁定, 廢棄本院前裁定,應由本院更為裁判,現由本院112年度訴 更一字第53號審理(合稱前事件)。 三、原告主張略以:被告新北市政府欺騙原告父親,強制拆除建 築物,且強制安置伊父親在養護中心,被告認罰鍰處分有效 ,應負舉證責任,違反行政程序法第96條、土地法第215條 ,有行政程序法第111條規定之無效情形。原告申請更正罰 鍰處分,被告新北市政府以108年11月7日函回復,違反民法 第71條及第148條、行政程序法第101條、第112條、第113條 規定,為無效,依訴願法第2條第1項規定,視同行政處分, 是原告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為合法,被告衛生福利部(下稱 衛福部)、本院及最高行政法院以確定裁判1、2詐騙原告該1 08年11月7日函非行政處分敗訴,得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 ,請求賠償精神損失及名譽損失。並聲明:「1.確認罰鍰處 分為無效行政處分、被告詐騙為有效行政處分。2.確認108 年11月7日函視同行政處分,被告新北市政府、衛福部、本 院、最高行政法院,詐騙不存在行政處分。3.回復罰鍰處分 及108年11月7日函為無效行政處分。4.回復被告衛福部應賠 償原告精神損失新臺幣300萬元,並自109年4月7日起以年息 5%計算之利息。5.回復被告新北市政府應賠償原告名譽損失 新臺幣800萬元,並自87年2月4日起以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至賠償止。」 四、被告新北市政府答辯略以:罰鍰處分已無法執行,經確定裁 判1維持,自屬合法有效。108年11月7日函為觀念通知,無 行政程序法第111條規定之情形,亦經確定裁判2維持。故原 告訴請確認罰鍰處分及108年11月7日函無效均應駁回,所附 帶提起之損害賠償訴訟亦應一併駁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 回。 五、被告衛福部答辯略以:原告向被告新北市政府請求確認罰鍰 處分無效,由被告新北市政府以108年11月7日函回復罰鍰處 分有效,原告提起訴願,經被告衛福部認108年11月7日函為 觀念通知,而決定不受理,原告提起行政訴訟,經確定裁判 2駁回在案。 六、本院之判斷: (一)按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前(即112年8月15日前)已繫屬於高 等行政法院之通常訴訟程序事件,於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 ,尚未終結者,由高等行政法院依舊法審理;所謂舊法,係 指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前之行政訴訟法;為行政訴訟法施行 法第1條、第18條第1款規定所明文。修正前行政訴訟法第10 7條第1項第7款、第9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七、當事人就已向行政法院或 其他審判權之法院起訴之事件,於訴訟繫屬中就同一事件更 行起訴。……九、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或和解之效力所及。」 第3項規定:「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 理由者,行政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第 213條規定:「訴訟標的於確定之終局判決中經裁判者,有 確定力。」蓋同一事件於確定終局判決後,其訴訟標的法律 關係經確定終局判決而有確定力者,即成為該訴訟事件當事 人間法律關係之基準,相同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關係更行 起訴,此為一事不再理之原則,違背此原則者,即為法所不 許。而前後兩訴是否為同一事件,應依前後兩訴之當事人、 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是否相同、相反或可以代用等三個因素 決定之。又關於訴訟標的之涵義,則須與原因事實相結合, 以使訴狀所表明請求法院審判之範圍更加明確。故於判斷前 後兩訴之訴訟標的是否相同,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 所特定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為據,凡屬同一原因事實所涵攝 之法律關係均為相同訴訟標的。其中,確認行政處分無效訴 訟之訴訟標的,是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上請求,訴訟標 的之內容包括標的為行政處分且該處分之有效性。另提起任 何訴訟,請求法院裁判,均以有訴訟權能,即當事人適格為 前提,是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欠缺訴訟權能,不具 備當事人適格,其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參考修正後行政訴 訟法第107條第3項規定理由指明: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事實, 若無證據尚待調查審認,亦無法律上問題待釐清,在法律上 顯然不能獲得勝訴判決,即足以判斷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且 受理訴訟之行政法院得在訴訟進行中之任何階段,依據訴訟 兩造無爭議且有充分證據足以證明其真實性之客觀事實,對 之為法律涵攝,若涵攝結果已足確認對該客觀事實所為之規 範評價,無法獲致原告起訴主張之權利,即屬在法律上顯無 理由,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二)有關原告聲明確認、回復罰鍰處分為無效行政處分    1.查原告前認罰鍰處分違背法令,有無效之情形,以新北市政 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聲明:「確認被告自認87年2月3日 臺北縣政府北府社五字第025283號罰鍰處分書、為無效行政 處分。」,經本院前裁定駁回,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廢棄本 院前裁定,發回本院更為裁判,原告之聲明:「確認被告87 年2月3日臺北縣政府87北府社五字第025283號罰鍰處分書( 下稱系爭罰鍰處分書)為無效行政處分。」,經本院調取前 事件卷查閱屬實。經核與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聲明第1項相同 ,且聲明第3項回復罰鍰處分為無效部分係可代用,並均以 新北市政府為被告,皆主張罰鍰處分有無效之情形,應認係 同一事件。故原告就已向本院起訴之事件,於訴訟繫屬中就 同一事件更行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於法不合,依行政訴訟法 第107條第1項第7款規定事由,其情形無從補正,應以裁定 駁回之。  2.至改制前臺北縣政府以原告違反行為時老人福利法第30條第 1款規定,作所成罰鍰處分,則改制前臺北縣政府為原處分 機關,而改制後為被告新北市政府。依現行老人福利法第3 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是被告新北市政府為老人福利法的主管機關,則原告併以 衛福部、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本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為被告, 有當事人不適格之情形,而顯無理由,逕以判決駁回之。  (三)有關原告聲明確認108年11月7日函視同行政處分及該回復函 為無效行政處分    1.查原告對被告新北市政府訴請確認108年11月7日函為無效之 行政處分,經本院109年度訴字第637號判決以該函為行政處 分,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101條及第112條,其訴請確認該函 為無效,顯無理由駁回確定(本院卷第75-82頁)。則本院1 09年度訴字第637號判決之確定力(既判力)自及於108年11 月7日回復函為行政處分與該回復處分有效性之確認。依前 述規定及說明,原告所提本件訴之聲明2確認108年11月7日 函視同行政處分,暨訴之聲明3回復108年11月7日函為無效 行政處分之訴訟,為本院109年度訴字第637號判決效力所及 ,後者訴之聲明與訴訟標的與此部分聲明、標的相同並可包 含、代用,當事人也同一,自為同一事件。是此部分即有行 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9款所定起訴不合法之情形,且不 能補正,應以其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  2.至原告前因向被告新北市府申請更正罰鍰處分,經被告新北 市府以108年11月7日函回復否准上開申請,原告不服,提起 訴願,經被告衛福部以訴願決定不受理(本院卷第33-36頁 ),向本院提起確認108年11月7日函無效及合併請求損害賠 償之訴訟,經被告衛福部答辯在卷,並有原告申請更正狀及 該函在卷可稽(本院卷第51-53頁),嗣本院109年度訴字第63 7號判決駁回原告之訴確定,如上所述。則原告提起此部分 訴訟,應以原處分機關即新北市政府為被告,始有當事人適 格外,其餘併列訴願機關衛福部及非行政機關之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本院、最高行政法院為被告,也為當事人不適格, 而顯無理由,逕以判決駁回之。 (四)原告聲明確認被告詐騙罰鍰處分為有效行政處分及確認被告 詐騙108年11月7日函不存在(非)行政處分  1.被告新北市政府依行為時老人福利法第30條第1款規定,以 罰鍰處分處原告3萬元罰鍰,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 法定行政訴訟程序審理後,為確定裁判1駁回確定(本院卷第 47-49頁),是該罰鍰處分並無違法,難認經法院依法審理有 何詐騙情事,原告對本件全部被告依其所訴此部分事實,應 認在法律上顯無理由,逕以判決駁回之。  2.本院109年度訴字第637號判決理由明載108年11月7日函為行 政處分,惟原告主張處分無效事由顯無理由而駁回其訴確定 ,已如上述,則並不存有詐騙原告該函為非(不存在)行政處 分情事。雖被告衛福部認該函非行政處分,然係依訴願之法 定程序所為法律見解之決定,尚難認有何詐騙之情。是原告 對本件全部被告依其所訴此部分事實,應認在法律上顯無理 由,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原告聲明第4項及第5項  1.末按「提起行政訴訟,得於同一程序中,合併請求損害賠償 或其他財產上給付。」固為行政訴訟法第7條所明定;然倘 所提起之行政訴訟本案請求,經行政法院審理結果,並無理 由,則其合併提起之損害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之請求,即 應認因欠缺請求之依據而無理由。  2.本件原告聲明第1至3項部分,經本院審理結果,認為不合法 暨顯無理由,業如前述,則原告基於損害賠償法律關係,依 據前揭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附帶合併起訴請求被告衛福 部賠償其精神損失、被告新北市政府賠償其名譽損失,亦顯 屬無據,不應准許。又因依民事訴訟程序提起國家賠償訴訟 時,應依國家賠償法第10條第1項規定,先行以書面向賠償 義務機關請求協議,故本院無從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 用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定,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 送至有受理訴訟權限之地方法院民事庭,附此敘明。 (六)本件原應分別以裁定、判決駁回之,惟為求裁判卷證齊一及 避免救濟途徑歧異,爰併以程序較為慎重之判決駁回之。 七、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分不合法,一部分無理由,爰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吳坤芳                    法 官 羅月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又慈

2025-02-19

TPBA-112-訴-605-20250219-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252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健凱 選任辯護人 張淑琪律師 被 告 黃正揚 選任辯護人 陳武璋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1年度偵字第44152號、第50656號),本院於民國113年1月16 日判決,茲因上開判決就沒收部分漏未判決,補充判決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應於原確定判決之附表二編號1洪健凱、 黃正揚部分,均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按民國105年7月1日修正施行之沒收新制規定,沒收係刑罰 及保安處分以外具有獨立性之法律效果,已非刑罰(從刑) ,具有獨立性,而得與罪刑部分,分別處理。因之法院就沒 收部分,如漏未判決,應屬補行判決之問題。又查獲之第一 、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於113年1月16日以111年度訴字第2529號判決( 下稱本案原判決),針對事實欄一部分,認為被告洪健凱共 同犯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罪(即該確定判決附表二編號1所示 之罪),處有期徒刑2年10月。扣案如該確定判決附表一編號 20所示之物,沒收之。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3,000元沒 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 額。(於該案中,被告洪健凱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沒收 部分併執行之),後於113年2月26日確定;被告黃正揚共同 犯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罪,處有期徒刑2年8月。扣案如附表 一編號12、13、21所示之物,均沒收之(於該案中,被告黃 正揚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6月。沒收部分併執行之),後被告 黃正揚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上訴 字第686號判決駁回上訴,並於113年10月24日確定,此有法 院前案紀錄表可證。而扣案如附表所示之大麻1包(偵卷441 52號第645頁),為被告2人於事實欄一中,販賣予員警而未 遂之物,業據被告2人供承在卷,且經確認含有第二級毒品 大麻成分等情,有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1年6月20日草療 鑑字第1110600199號鑑驗書在卷可憑(偵卷44152號第403頁 ),即係違禁物,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之 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應於被告2人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 項下宣告沒收銷燬之;又盛裝上開扣案大麻之包裝袋1只, 因殘留微量大麻,無析離之實益,應視同毒品,併依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收銷燬之;至鑑 驗耗用之毒品既已滅失,自無庸宣告沒收銷燬。而本案原判 決漏未於被告2人所犯之共同犯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罪項下( 即附表二編號1部分)宣告沒收銷燬,則依上開判決意旨,爰 補充判決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補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芳潔                   法 官 林皇君                   法 官 蕭孝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振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單位及數量(備註) 22 大麻 1包(含包裝袋1只) (備註: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1年6月20日草療鑑字第1110600199號鑑驗書,【鑑定結果:含第二級毒品大麻,驗餘淨重2.7367公克】,偵卷44152號第403頁)

2025-02-17

TCDM-111-訴-2529-20250217-3

金訴緝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4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方士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165 25號、111年度偵字第21327號、111年度偵字第22894號),於民 國114年1月24日所為之判決,有部分漏未判決,爰補充判決如下 :   主 文 方士維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事 實 方士維(暱稱「俊哲」)明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暱稱「三哥」等 成年人所屬之詐欺集團(下稱系爭詐欺集團)為3人以上,以實 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之犯罪組織 ,仍自民國110年6月16日前某不詳時間起,加入系爭詐欺集團( 方士維參與犯罪組織部分,業經判決),並擔任收簿手之工作。 方士維與該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 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去向、所在 之犯意聯絡,先透過綽號「雯雯」之成年人取得滕奕翔(涉犯詐 欺等部分,業經另案判決)申設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00000 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再將該帳戶資料交予系爭詐欺 集團其他成員。復由身分不詳之系爭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5月 17日14時36分許,陸續以「投資股票獲利」之詐騙手法,使陳介 正下載「金泰資產APP」,並因此陷於錯誤,而於110年8月9日8 時54分、57分許先後匯款5萬元、5萬元至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號帳戶,該帳戶於同日9時許經轉帳10萬元至合作金 庫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該合作金庫帳戶再於同日9時 2分許經轉帳10萬元至系爭帳戶,隨即遭提領一空,而以此方式 掩飾、隱匿詐欺所得之去向及所在。   理 由 壹、本判決依司法院「刑事判決精簡原則」製作。證據能力部分 因當事人均不爭執,得不予說明。 貳、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方士維於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核 與證人陳介正、同案被告滕奕翔證述情節大致相符,並有臺 灣中小企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存款交易明細查詢單、合 作金庫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歷史交易明細查詢結果、國 泰世華銀行帳號000000000000客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在卷 可稽,足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從而,本案事證 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自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新舊法比較: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於113年7月31日修正 公布,於同年8月2日起生效施行。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第1項係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 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洗錢防 制法第19條第1項係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月以上 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 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就「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之法定最重本刑降低為5年以下有期徒 刑,經為新舊法比較,認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規定對被告較 為有利(刑法第35條第2項參照),而應一體適用修正後規 定加以論處。 二、所犯法條: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 同詐欺取財罪及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第19條第1項 後段之一般洗錢罪。   (二)告訴人陳介正雖有2次匯款行為,然此係被告基於詐欺取財 之單一目的,接續詐使同一被害人2次匯款之行為,各該行 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 ,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實行,合為包括之 一行為予以評價,而論以接續犯之一罪。 (三)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前述2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 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  (四)被告就本案犯行,與系爭詐欺集團之成員間,有犯意聯絡及 行為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三、量刑審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現今社會上詐欺 風氣盛行,詐欺集團已猖獗多年,無辜民眾遭詐騙之事時有 所聞,不僅使受害者受有財產法益上之重大損害,對於社會 上勤勉誠實之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更有不良之影響。而被告 正值青壯,竟不思以正途賺取所需,加入詐欺集團從事詐騙 ,並負責擔任收簿手之工作,除造成被害人辛苦累積之財產 瞬間喪失外,更使詐欺集團得透過洗錢之方式,輕易遂行其 犯罪,並躲避追查,而助長詐騙歪風之盛行,嚴重影響社會 之治安。惟念及被告於系爭詐欺集團中之地位並非高階,本 案告訴人之損失亦非甚鉅,且被告犯罪後坦承犯行,犯罪後 態度尚可,然並未與告訴人成立調解或為任何賠償,而未能 填補其造成之損害;兼衡被告本案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 ,及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述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經濟, 暨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示之無前科素行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沒收: (一)按沒收適用裁判時法,刑法第2條第2項定有明文。113年8月 2日修正施行之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規定「犯第19條、第 20條之罪,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 與否,沒之。」參酌該條項之立法理由載明:「……為減少犯 罪行為人僥倖心理,避免『經查獲』之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 益(即系爭犯罪客體)因非屬犯罪行為人所有而無法沒收之 不合理現象……」,依上開說明,該條項所沒收之財物,應以 經查獲之洗錢財物為限。經查,觀諸系爭帳戶之交易紀錄, 告訴人遭詐騙之款項於110年8月9日9時2分許匯入系爭帳戶 後,旋即於同日上午10時47分許至57分許遭提領殆盡。故依 據卷內事證,無法證明本案洗錢之財物(原物)仍然存在, 自無從依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規定於本案對被告宣告沒 收。 (二)另被告雖擔任收簿手與系爭詐騙集團成員遂行本案詐欺取財 等犯行,惟卷內尚無證據證明被告因本案犯行獲有不法利益 ,自無就其犯罪所得宣告沒收或追徵之問題,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補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鄭舒倪提起公訴,檢察官李文和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謝昀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楊竣凱                所犯法條:          113年7月31日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 幣一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 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2-17

KSDM-113-金訴緝-42-20250217-2

板簡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2年度板簡字第2670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洪玉芬 代 理 人 黃靖芸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唐翊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 113年11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聲請人就本院114年1月23日所為 之第一審判決,聲請補充判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鈞院漏未就聲請人民事準備(一)狀訴之聲 明第1項「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之訴訟標的為判決。為此依民事 訴訟法第233條第1項規定,聲請補充判決等語。 二、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裁判有脫漏者,法院始應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判決補充之;駁回補充判決之聲請,以裁定 為之,同法第233條第1項、第5項亦有明文。所謂裁判有脫 漏,係指法院應於主文表示裁判結果之事項,實際上未為裁 判之表示而言(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624號裁定意旨參 照)。 三、經查,兩造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經本院於 民國114年1月23日以112年度板簡字第2670號判決。聲請人 於112年2月23日本院刑事庭111年度審交易字第1405號案件 之簡式審判程序中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訴之聲明為「被告應 給付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並未請求利息。本案移送 至民事庭後,聲請人雖於112年11月2日所提出之民事準備( 一)狀,訴之聲明第1項有新增「暨自起訴狀(按:聲請人 未曾提出過起訴狀,附此敘明)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之記載;惟於113年11 月12日民事陳述意見狀中又表示其得向被告請求賠償之損害 賠償金額為1,999,129元(本院卷第484頁);經本院於113 年11月25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向代理人確認,代理人表示訴 之聲明仍為之前簡式審判筆錄主張之200萬元(本院卷第497 頁),足認聲請人並未聲明請求利息,聲請人聲請就利息部 分為補充判決,並非有據,不應准許,自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時瑋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詹昕容

2025-02-14

PCEV-112-板簡-2670-20250214-3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民事判決 109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號 上 訴 人 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曾智勇 訴訟代理人 臺東縣金峰鄉公所 法定代理人 蔣爭光 訴訟代理人 黃仕翰律師 游弘誠律師 被上訴人 洪明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民國112年8 月25日所為之判決聲請補充判決,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再開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除確定部分外廢棄。 被上訴人應將臺東縣○○里鄉○○段000○00地號土地上之地上物(占 用面積為2,616平方公尺)清除,並將該土地返還予上訴人。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參仟玖佰貳拾肆元,及自民國104 年10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 國104年10月16日起至被上訴人返還上開土地予上訴人之日止, 按年給付上訴人新臺幣柒佰捌拾伍元,及各自次年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第一、二審及發回前第三審之訴訟費用(除確定部分外)由被上 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裁判有脫漏者,法院應依聲 請或依職權以判決補充之。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1項定有明 文。本院於民國112年8月25日所為之判決就下開貳、一、之 訴漏未判決,上訴人業於113年12月2日聲請為補充判決,合 先敘明。 二、上訴人法定代理人於113年5月20日已有異動,已據新任法定 代理人曾智勇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六第59至67頁、 第69頁),合於民事訴訟法170條、第176條等規定,應予准 許。 三、被上訴人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無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上訴人聲請,准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長期在伊管理之臺東縣○○里鄉○○段00 0○00地號國有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以種植農作物方式無 權占用(占用範圍為該土地面積全部,該地上物下稱系爭地 上物),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清除系爭地 上物並將該土地返還。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 給付自104年10月15日回溯前5年起算至返還土地之日止相當 於租金不當得利。並求為:㈠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地上物清除 ,並返還系爭土地予伊。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伊新臺幣(下同 )3,924元,及自104年9月29日民事訴之變更㈡狀(下稱系爭 書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暨自104年10月16日起至被上訴人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按 年給付伊785元,及各自次年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 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伊自86年間起受讓並長期合法使用系爭土地 種植農作物,縱使該土地為原住民保留地,伊使用權利仍應 受保護置辯,並聲明:上訴人之訴駁回。 三、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上開之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就此 範圍部分聲明:原判決除確定部分外廢棄及判如上開聲明所 示;被上訴人則答辯:上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地上物清除並返還系爭土地:  1.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山坡地 範圍內原住民保留地,除依法不得私有外,應輔導原住民取 得承租權或無償取得所有權。政府依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規 定承受之原住民保留地,除政府機關依法撥用外,其移轉之 受讓人以原住民為限。為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第1、4 項所明定。  2.經查,系爭土地(面積為2,616平方公尺)為上訴人管理之 原住民保留地,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1份附卷可參(見原審 卷一第25頁),依上開規定,依法僅原住民得予承租、使用 或取得所有權,被上訴人固辯稱其自86年間起即合法占用系 爭土地並種植農作物(見本院105年度重上字第5號民事卷三 第38頁、卷四第23至24頁、本院卷三第20頁)而有現場照片 在卷為佐(見本院卷六第83至93頁),然其既不具原住民族 身分(見本院卷六第37頁戶役政資料),迄亦未提出任何正 當占用權源,是其應屬無權占用系爭土地,故上訴人依民法 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將系爭地上物清除並返還 系爭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不當得利予上訴人: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無正當權源使用他人土地 ,可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應依不當 得利之法則將所得利益返還土地所有人(最高法院61年度台 上字第1695號判例意旨參照)。又建築房屋之基地租金,依 土地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第1項規定,以不超過該土地 申報價額年息10%為限。至於所謂年息10%為限,乃指土地租 金之最高限額而言,並非必須照申報價額年息10%計算之, 尚須斟酌基地之位置、工商繁榮程度、使用人利用基地之經 濟價值、所受利益、彼等關係及社會感情等情事,以為決定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094號判決意旨參照)。  2.經查,被上訴人既自86年間起即無權占用系爭土地,上訴人 依上開規定,自得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又審酌系爭土地地處偏遠之山坡地(見本院卷六第83至93 頁現場照片),與主要幹道並未直接相鄰,附近鮮有工商活 動,生活機能甚為不便,且被上訴人占用該土地係從事農作 等情,認上訴人主張以系爭土地於97年申報地價6元之年息5 %(見本院卷六第78頁、第95頁)計算本件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應為適當。據此,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自104 年10月15日回溯前5年占用系爭土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共3,924元(計算式:面積2,616平方公尺×申報地價6元×0.0 5×5年=3,924元),及自104年10月16日起至返還系爭土地之 日止,按年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785元(計算式:面 積2,616平方公尺×申報地價6元×0.05=785元,小數點後位4 捨5入),為有理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上開規定,請求:㈠被上訴人應將系爭 地上物清除,並返還系爭土地予上訴人;㈡被上訴人應給付 上訴人3,924元,及自系爭書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04年10月16 日(見原審卷五第10頁送達回證)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暨自104年10月16日起至被上訴人返還系爭土 地予上訴人之日止,按年給付上訴人785元,及各自次年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原審就此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自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原 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 改判如主文第1至3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補充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補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雪惠                 法 官 廖曉萍                法 官 鍾志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蔣若芸

2025-02-14

HLHV-109-重上更一-3-20250214-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