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康綠株

共找到 141 筆結果(第 71-80 筆)

勞再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再字第1號 再審原告 東莞尚美紡織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宥榛 訴訟代理人 蘇士恒律師 再審被告 林良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本院112年度勞 訴字第23號事件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該條項所謂再審之訴不合法,係指 再審之訴不合程式,或已逾期間,或法律上不應准許者而言 (最高法院27年渝抗字第622號民事裁判先例意旨參照)。 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規定可知,再審之訴乃對確定終局 判決之特別救濟程序,對於未確定之判決,應循上訴程序救 濟,是如對未確定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其訴自不合法,應 以裁定駁回之。 二、再審原告主張略以:   再審被告於本院112年度勞訴字第23號給付工資事件(下稱 前案、前訴訟程序)主張自己受僱於再審原告,再審原告於 彰化縣○○市○○路000號設立辦事處,並外派再審被告至臺灣 地區遠距提供勞務等語,且於前案故意向法院陳稱再審原告 之法定代理人為林家甫,再審原告應受送達處所不明,聲請 法院為公示送達。惟再審原告之法定代理人早已於民國112 年1月11日變更為蔡宥榛,且蔡宥榛於我國境內之送達地址 為桃園市○○區○○路00號F1/23樓,此為再審被告所明知,並 於兩造另案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重上字第8號返還 款項事件(下稱另案)早已知悉。再審被告竟於前案矇騙承 審法官,以致前案遭一造辯論而判決再審被告勝訴確定(下 稱前案確定判決)。然前案之訴訟文書均未合法送達再審原 告,再審原告全然不知有前案訴訟,直至再審被告以前案確 定判決及其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再審原告收受執行命 令並聲請閱卷後,始於113年10月4日知悉上情;且兩造間實 無再審被告主張之勞動契約關係存在及於彰化縣○○市○○路00 0號設立辦事處等情。是前案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5、6款規定之再審事由,爰於知悉後30日不變期間 內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等語。並聲明:㈠、前案確定判決廢棄 。㈡、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㈢、再審及前訴訟程序之訴訟費用,均由再審被告負擔。 三、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之公司法人為送達者,應向其法定代理人 為之,此參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第1項規定自明(最高法院93 年度台上字第948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查依再審原告之 主張及前案判決之記載及相關送達回證可知,前案乃依再審 被告主張再審原告之法定代理人為林家甫,因對其大陸地址 送達未果,乃依再審被告之聲請公示送達言詞辯論通知書及 判決書,並據此發給判決確定證明書(前案判決卷第95、20 3-205、209頁)。然林家甫為臺灣人,領有國民身分證且設 籍台灣(另案一審卷第63頁,戶籍資料附本院密卷),此應 為再審被告所知悉(參另案一審卷及本院卷第81頁);又再 審原告在另案二審已於112年8月2日以再審原告之法定代理 人原為林家甫嗣後變更為蔡宥榛為由,向法院提出聲明承受 訴訟狀,並將該狀繕本於同月3日送達再審被告,此有再審 原告提出之送達回證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3-33頁),再審 被告對此亦不爭執(本院卷第82頁);且再審被告於另案二 審亦曾自行改列再審被告之法定代理人為蔡宥榛,於112年1 1月1日向該案提出民事答辯狀二(另案二審卷第139-147頁 ),此經本院調取另案卷審閱無訛(影印節本附本院卷第91 -113頁),足信再審原告主張其法定代理人早已由林家甫變 更為蔡宥榛,且再審被告至遲已於112年8月3日知悉等情, 應屬真實可信。則再審被告於前案猶以林家甫為再審原告之 法定代理人,並於前案112年12月14日期日向法院聲請對其 為公示送達,前案因此依再審被告之主張誤認再審原告之法 定代理人為林家甫,並對其為公示送達,即有違誤,其送達 自不合法。又前案判決書既未合法送達,該判決即尚未確定 (誤發之確定證明書亦應撤銷)。揆諸首開規定及說明,再 審原告理應循上訴程序救濟,其逕提起本件再審之訴自不合 法,應以裁定駁回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洪堯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4-12-31

CHDV-113-勞再-1-20241231-1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顏華萱 代 理 人 陳青來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顏華萱自民國113年12月31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本件更生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更生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定 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 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 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 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 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 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 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 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 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 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 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 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積欠債權人 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等債務 總額1555,164元,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依消債條例規 定,向最大債權銀行即中信銀行申請前置調解,惟調解不成 立。聲請人現每月領有薪資35,935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 用17,076元、扶養費用10,000元,顯不足以清償債務,若本 院准予開始更生程序,聲請人願撙節支出提出5,940元,用 以清償部分債務,爰依法向法院聲請更生程序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曾於113年9月9日向 本院聲請與最大債權銀行即中信銀行進行前置調解,調解不 成立乙節,有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51號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在卷可佐,並經本院調取上開前置調解事件卷宗核閱無 訛,堪信為真實。則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前,業經前置調 解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之要件,堪可認定 。  ㈡聲請人主張其現每月收入35,935元乙節,業據其提出相關薪 資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189頁),應屬可認。又聲請人主 張其每月生活必要費用17,076元乙節,未逾衛生福利部公告 臺灣省1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 ,應認適當。聲請人復主張二子女扶養費用各5,000元乙節 ,審酌其二子女分別為105年10月12日、000年0月0日生,確 實有受聲請人扶養必要;以上開衛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113 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扶養義 務人2人計算,聲請人主張其應負擔扶養費用各5,000元,應 屬可採。循此,聲請人每月薪資餘額應有8,859元(計算式 :35,935元-17,076元-10,000元=8,859元)。又聲請人名下 僅有自小客車1部,並無不動產,且無股票投資等節,有110 至112年度稅務T-Road資訊作業連結查詢結果(財產)、臺 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1月15日保結消字第1 130025341號函可參(見本院卷第33-37頁、第149-161頁) ,是認聲請人可供清償債務者僅有薪資餘額8,859元。  ㈢則本件依如附表所示債權人陳報資料,聲請人尚有如附表所 示債權額(含本金、利息),其債務總額為1,570,855元, 以聲請人每月餘額8,859元計算,尚須14.78年方可清償完畢 ,【計算式:1,570,855元÷8,859元÷12月≒14.78年】,確有 難以清償之虞,如不予更生重建生活,有違消債條例協助債 務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又所負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 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 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 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自應准許。至聲請人於 更生程序進行中,應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 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聲請人之薪資變 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 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 ,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附件(幣值:新臺幣): 編號 債權人 債權本金 債權利息 本院卷 1 台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8,017元 1,712元 第81頁 2 中國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55,665元 19,568元 第89-147頁 3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172,347元 6,875元 第163-169頁 4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8,936元 1,768元 第171-173頁 5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74,475元 第175頁 6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8,769元 1,455元 第177-182頁 7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8,145元 1,156元 第287-313頁 8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9,792元 2,175元 第315-342頁 合計 1,536,146元 34,709元

2024-12-31

CHDV-113-消債更-277-2024123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1161號 原 告 萬施季銮 訴訟代理人 萬子欽 盧江陽律師 被 告 蔡峯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定。經 查:原告原起訴聲明:㈠被告應將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如起訴狀附圖所示A部分面積約35 平方公尺(以地政實測為主)之地上物應予拆除,後將土地 交付給原告及其他共有人;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見本院卷㈠第11頁)。嗣於民國113年7月9日言詞辯論期 日變更聲明㈠為:被告應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即彰化縣鹿港 地政事務所(下稱鹿港地政)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月8日鹿 土測字第35號、複丈日期113年4月22日土地複丈成果圖(下 稱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結構物、編號B部分雨遮、面積共計 64.95平方公尺之地上物(下合稱系爭建物)予以拆除,並 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見本院卷㈠第305頁 )。核原告上開變更,屬更正或補充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 ,先予敘明。 二、按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事人   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當事人之不到場,可認為   有第386條各款事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前條聲請,並延 展辯論期日,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386條分別 定有明文。查被告雖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前之113年12月2日 具狀稱有公務無法到場聲請變更期日(見本院卷㈡第55頁), 然並未附具不能到場之證明,已難認其不到場具備正當理由 。是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略以:原告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原為訴外人甲○○ 所有之未保存登記建物(即門牌號碼彰化縣○○鎮○○巷00號建 物,下稱17號建物)之部分即系爭建物占有系爭土地,被告 於112年4月19日拍定取得17號建物,茲因17號建物係甲○○未 經共有人同意擅自興建,原告自得本於所有權,請求被告將 附圖所示之系爭建物予以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原告 及其他共有人等語。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中段、第82 1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如前所述。 二、被告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前以言詞、書狀抗辯以 :依35年總登記時之臺灣省彰化縣土地登記簿所示,系爭土 地斯時共有人為訴外人施王、施和團、施玉堆、郭來晉等4 人,應有部分各4分之1;施王有養女即訴外人施氏藝,施氏 藝之子為訴外人施振,施振即為甲○○之父,可認於施王死亡 後,施王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已為施氏藝繼承,施氏藝死 亡後,再為施振繼承,施振死亡後,再由甲○○繼承取得。又 17號建物係施王經系爭土地所有共有人同意後興建,後經被 告之前手甲○○輾轉自施氏藝、施振繼承取得,可見施王、施 振、甲○○均曾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或公同共有人及系爭建物 之所有權人,其嗣後拍定取得17號建物,對於系爭土地共有 人及受讓人,依民法第425條之1第1項規定即具有法定租賃 關係存在,為有權占有系爭土地,原告提起本件訴訟並無理 由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原告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原告係於109年9月18日拍賣取得 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為4分之1。  ㈡17號建物原為甲○○所有,經其債權人合迪股份有限公司等聲 請強制執行,由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17684號執行事件(下 稱第17684號執行事件)受理,後為被告於112年4月19日拍 定取得。  ㈢17號建物如附圖所示之系爭建物坐落於系爭土地。  ㈣17號建物未辦理保存登記,稅籍登記原登記為甲○○名下,後 變更登記為被告名下。  ㈤甲○○之被繼承人施氏藝為施王之養女。  ㈥施王係於35年12月13日死亡。 四、本件爭點:  ㈠17號建物係由何人、何時起造所有?  ㈡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請求被告拆除系爭 建物並返還坐落基地,有無理由?  ㈢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無權利濫用情形? 五、本院之判斷:  ㈠上開不爭執事項㈠至㈥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㈠第308頁) ,且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彰化縣地方稅務局112年11月1 4日彰稅房字第1126035944號函附房屋稅籍證明書、鹿港地 政113年4月29日鹿地一字第1130002278號函附公務用土地登 記謄本等相關地籍資料、遺產分割繼承契約書在卷可參(見 本院卷㈠第19頁至第27頁、第43頁至第51頁、第85頁至第87 頁、第179-263頁、第146-147頁),並經本院調取第17684 號執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誤,首堪認為真實。又施氏藝為施王 所收養,為施王之繼承人之一,施氏藝於82年2月26日死亡 ,施氏藝、施王之繼承人均無拋棄繼承情形,有彰化○○○○○○ ○○113年10月25日彰鹿戶字第1130004368號函暨戶籍資料、 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家事法庭113年1 0月8日中院平家家字0000000000號函可參(見戶籍卷第31-1 37頁、第21頁、第29頁),亦可認為真實。  ㈡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 ,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 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中段、第821條定有明文。又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 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 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 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 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笫1120號判決意旨參照 )。次按土地及其土地上之房屋同屬一人所有,而僅將土地 或僅將房屋所有權讓與他人,或將土地及房屋同時或先後讓 與相異之人時,土地受讓人或房屋受讓人與讓與人間或房屋 受讓人與土地受讓人間,推定在房屋得使用期限內,有租賃 關係,民法第425條之1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且無論房屋所 有人其後取得基地所有權,或土地所有人嗣後方取得基地上 之房屋所有權,均有上開法文之適用。又所稱「土地及房屋 同屬一人所有」包括「土地及房屋同屬相同之共有人」及「 土地共有人數除與房屋相同之共有人外,尚有其他共有人」 之情形在內,以符合立法之規範目的。倘土地共有人經其他 共有人全體之同意,在共有土地上興建房屋,而將土地及房 屋分開或先後出賣者,仍宜推斷土地承買人默許房屋承買人 繼續使用土地(最高法院109年度台再字第18號判決參照) 。  ㈢經查:  ⒈17號建物於35年間即有設籍資料,施氏藝、施振於35年12月2 0日申請設籍於17號建物乙節,有彰化○○○○○○○○113年5月1日 彰鹿戶字第1130001540號函暨戶籍登記申請書等件可參(見 本院卷㈠第217-221頁),堪認17號建物35年間應已興建完成 。又甲○○於本院具結證稱:17號建物係其自其父施振繼承取 得,其是57年間出生,從其出生時就已經居住於17號建物, 17號建物係其祖父所興建,但其不清楚該人姓名,係其國小 時期,施振在聊天場所時,向其表示17號建物為祖父所興建 ,施振雖有其他兄弟姊妹,但渠等均無居住於17號建物,故 由施振繼承取得17號建物,再由其繼承取得17號建物;其沒 見過施王,有見過施氏藝,施氏藝、施振均長久居住於17號 建物;17號建物之房屋稅本係施振、其母施桂香繳納,於施 桂香往生後,改由其繳納,其不清楚17號建物興建時,有無 取得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同意等語(見本院卷㈠第388-391頁) 。是依甲○○前開證述,可認17號建物係施振之被繼承人即施 振之父所興建,後經該人全體繼承人協議由施振繼承取得, 於施振死亡後,再由甲○○與其兄弟姊妹協議分割由甲○○繼承 取得。  ⒉原告主張17號建物興建時,未經系爭土地共有人同意等等, 然本院審酌17號建物係於35年間經施振之父興建完成,於該 段時間之土地總登記資料顯示系爭土地為施王、施和團、施 玉堆、郭來晉等4人共有,應有部分各為4分之1。又原告曾 於第17684號執行事件,具狀陳以:其為債務人甲○○表姑,1 7號建物為甲○○繼承而來,蓋屋前長輩秉持善良風俗,口頭 允諾租地蓋屋,約定以繳納地價方式代替租金等語,並舉證 施王、施玉堆、施和團就系爭土地之歷年地價稅繳款書為證 ;經核上開地價稅繳款書係自65年起至111年度,且以系爭 土地之原共有人施王、施和團、施玉堆為納稅義務人,並記 載使用人為施振(後記載為甲○○),有上開證據資料附於第 17684號執行事件卷宗可參。則系爭土地之原共有人施王、 施和團、施玉堆現存之地價稅長期係由施振、甲○○繳納,且 於稅單上先、後記載施振、甲○○為使用人;且17號建物自35 年間前興建完成,迄本事件起訴前,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均未 曾對施振、甲○○訴請拆屋還地之情;再佐以原告於前開書狀 已陳明系爭土地共有人有同意興建17號建物等情事。堪認施 振之父興建17號建物時已得系爭土地共有人同意,且前開使 用借貸關係未曾經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或其等繼承人合法終止 ,於施振繼承17號建物,仍經系爭土地共有人或其繼承人同 意施振使用系爭土地;嗣施振於80年5月23日死亡後,由甲○ ○繼承17號建物後,亦經系爭土地共有人或其等繼承人同意 甲○○使用系爭土地,故上開地價稅繳款單上方有使用人施振 、甲○○之紀錄。是施振、甲○○均得系爭土地之共同人或其等 繼承人同意繼續使用系爭土地,已屬可認。  ⒊則施王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4分之1,於施王35年12月13日 死亡後,由施氏藝與其他繼承人公同共有,施氏藝82年2月2 6日死亡後,因施振先於施氏藝之80年5月23日死亡,故由甲 ○○與其他繼承人公同共有。足見甲○○自施振處繼承取得17號 建物後,於施氏藝82年2月26日死亡後,亦因繼承而成為系 爭土地之公同共有人;又甲○○已得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及其等 繼承人同意繼續使用系爭土地,已如前述。依上開說明,甲 ○○繼承取得之17號建物已得系爭土地共有人同意使用系爭土 地,後其成為系爭土地公同共有人,即合於民法第425條之1 第1項前段規定「土地及其土地上之房屋同屬一人所有」情 形。則嗣後系爭土地之前開應有部分經原告買賣取得,17號 建物經被告拍定取得,依民法第425條之1第1項規定,系爭 土地、17號建物間即具有法定租賃權存在,是被告據此抗辯 其就系爭土地具有合法占有權利,即屬有據。故原告依民法 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訴請被告拆除17號建物如附 圖所示之系爭建物暨返還該部分土地,洵屬無據。  ⒋本院已認原告無權訴請被告拆除系爭建物暨返還坐落土地, 就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無權利濫用乙節,即無贅述必要。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請求 判決如訴之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 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證據調查,均與本 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審酌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4-12-30

CHDV-112-訴-1161-20241230-2

消債聲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2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黄存杰 代 理 人 陳惠玲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鄭璟浩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黄存杰准予復權。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 一、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二、受免責之裁定確 定;三、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三年內,未因第14 6條或第147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四、自清算程序終止 或終結之翌日起滿五年,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144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曾因消費者債務清理聲請清算事件, 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22號裁定免責確定(下稱 系爭免責裁定),爰依消債條例第144條第2款規定,向本院 為復權之聲請等語。 三、查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經本院職權調閱系爭免責裁 定卷宗查明屬實;本件聲請人既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則其 據以向本院聲請復權,揆諸首揭法律規定,自屬有據。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7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7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2024-12-27

CHDV-113-消債聲-25-20241227-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102號 原 告 葉素貞 訴訟代理人 劉淑華律師 被 告 許栽旺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秉衡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繳納 鑑價費用新臺幣30,000元。   理 由 一、按訴訟行為須支出費用者,審判長得定期命當事人預納之; 當事人不預納者,法院得不為該行為,但其不預納費用致訴 訟無從進行,經定期通知他造墊支亦不為墊支時,視為合意 停止訴訟程序;前項但書情形,經當事人於4個月內預納或 墊支費用者,續行其訴訟程序,其逾4個月未預納或墊支者 ,視為撤回其訴或上訴,民事訴訟法第94條之l定有明文。 又民事訴訟法第94條之1第1項但書規定之不預納費用致訴訟 無從進行者,如分割共有物之測量費、鑑定費,或當事人在 監之提解費等,當事人不繳納,致訴訟無從進行者是,辦理 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29點第4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被告所提方案係將系爭房地全數分歸1人,並由 該人以金錢補償其餘共有人,可認被告方案即有鑑定找補必 要,且經被告當庭表示同意願意墊付鑑價費用(見本院卷第 61頁)。則本院已將被告所提方案送秉衡不動產估價師事務 所鑑定找補,惟被告迄今仍未繳納,有秉衡不動產估價師事 務所113年12月18日秉衡字第113113號函可參(見本院卷第9 3頁)。爰依上開規定,命被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秉 衡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繳納鑑價費用30,000元;若不預納, 將依民事訴訟法第94條之1第1項但書、第2項規定處理。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4-12-27

CHDV-113-訴-1102-20241227-1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陳鴻中 代 理 人 黃逸哲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 繳納及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惟有如附件所示事項應予補正, 爰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三、依消債條例第8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附件: ⒈提出「家族系統表」並陳報親屬關係(受扶養人及其他扶養人 )到院。 ⒉提出所有金融帳戶之存摺封面暨「110年度迄今」完整清晰內頁 資料影本(請務必先補摺),如未尋獲存摺正本,則應向金融 機構申請交易明細。 ⒊陳報最近三個月内每月支出情形,應區分「個人支出」與「扶 養費用支出」,及就「細項」、「原因」及「金額」等項目詳 細填寫,並儘可能提出相關單據證明,若原陳報支出内容包括 受扶養親屬之支出,請重新陳報對該親屬之扶養費數額。 ⒋提出以聲請人為要保人之所有「非強制性保險」保單,並提出 由保險人出具之「現有保單價值」及「依約已可領取之保險給 付項目、金額」之證明文件(例如保單價值對帳單),且一併 陳報是否有保單質借,及陳報質借金額。 ⒌陳報聲請人有無受領任何社會救助(含租金補貼、身障補助、 老人年金、中低收入等),如有,請說明補助單位、期間及金 額為何。 ⒍陳報聲請人之更生償還計劃及更生方案到院。

2024-12-26

CHDV-113-消債更-275-2024122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99號 原 告 林錦發 被 告 莊錫滿 林明智 莊猪胚 莊老舉 莊舜琠 莊章榮 莊啓祥 莊子儀 莊錦洋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莊士瑋 被 告 莊讚復 莊榮煌 林永任 莊春夏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莊世傳 被 告 莊源堃 莊博承即莊仁欽 莊文見 莊順誠 莊政道 莊棨雄 莊堯熙 莊東浦 莊舜興 莊舜賢 莊雅媚 莊勝雄 莊瑤慶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陳麗玉 被 告 林忠信 莊弼昌(即莊秋冬之繼承人) 莊弼彥(即莊秋冬之繼承人) 兼上二共同 訴訟代理人 莊英正 被 告 莊麗紅(即莊建益之繼承人) 莊煙船(即莊建興之繼承人) 追加 被告 陳莊吉配(即莊建興之繼承人) 莊新來(即莊輝之繼承人) 莊麗娟(即莊建益之繼承人) 林沛淇(即莊建益之繼承人) 陳翠芳(即莊輝繼承人、陳莊專之承受訴訟人) 陳守璟(即莊輝繼承人、陳莊專之承受訴訟人) 陳杏梵(即莊輝繼承人、陳莊專之承受訴訟人) 黃玉嬌(即莊輝之繼承人) 莊世榮(即莊輝之繼承人) 莊仁貴(即莊輝之繼承人) 林旭如(即莊輝之繼承人) 廖巧玉(即莊建泉之繼承人) 莊寓淋(即莊建泉之繼承人) 莊雪子(即莊勝吉之繼承人) 莊竣凱(即莊勝吉之繼承人) 上列原告與被告莊錫滿等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20日內,具狀補正當事人適格, 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起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原告之訴,有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 情形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第6款、第2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再分割共有物之 訴,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 須合一確定,必全體共有人一同起訴或被訴,其當事人適格 始無欠缺。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分割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惟未列系爭土地全體共有人為本件被告 ,致當事人不適格,故請具狀補正當事人適格,並提出最新 共有人名冊,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4-12-26

CHDV-112-訴-99-2024122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220號 原 告 何緯俊 被 告 李岳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18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2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23%,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80,000元為原告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 實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略以:兩造為夫妻關係,被告明知自己為有配偶之 人,竟於民國113年9月3日起至同年月7日止,與真實姓名不 詳、暱稱「wei」之男子,利用聊天軟體line傳送如附件所 示之訊息,並於113年9月7日相約於汽車旅館為姦宿行為, 並留下親密照片,致使原告原本和樂之家庭生活受到嚴重破 壞,侵害原告之配偶權實屬情節重大,原告自得依法向被告 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 、第195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應負損害 賠償責任;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 、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 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2項 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 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第1 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婚外性行為之足以破壞 夫妻間之共同生活而非法之所許,此從公序良俗之觀點可得 斷言,不問所侵害係何權利,對於配偶之他方應構成共同侵 權行為。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其目的,配偶應互相協 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而夫妻互守誠實,係 為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必要條件,故應解為 配偶因婚姻契約而互負誠實之義務,配偶之一方行為不誠實 ,破壞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者,即為違反因婚姻契約 之義務而侵害他方之權利(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判 決參照)。再按婚姻生活之核心,在於夫妻雙方相互尊重, 則自情感層面延伸而來,夫妻對於其日常行為舉止應具有誠 實義務,亦即,於不過度箝制個人結交普通朋友等一般社交 行為之自由下,夫妻任一方對於配偶在婚姻關係中,應享有 普通友誼以外情感交往之獨佔權益。是若夫妻之一方違反婚 姻之誠實義務,與婚姻外之第三人發生婚外性行為或有逾社 會一般通念所能容忍之範圍,且達於破壞他人婚姻共同生活 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程度之行為者,該行為人(含配偶之一 方及婚姻外之第三人),即係侵害婚姻關係存續中之他方配 偶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屬情節重大。  ㈡經查:原告前開主張事實業據原告舉證戶籍謄本(現戶部分 )、被告與不詳男子wei聊天紀錄翻拍照片、親密照片為證 (見本院卷第21頁、第25-51頁、第23頁);本院將載有原 告上開主張事實、證據資料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亦未經 被告以書狀或言詞爭執,是原告前開主張,應屬真實。則被 告之逾越一般朋友間正常社交往來之親密行為,確實可能為 毀滅或惡化兩造間婚姻關係,並傷及原告身為配偶之尊嚴, 破壞基於婚姻配偶權關係之身分法益。是本件原告主張被告 上開行為侵害其配偶權且情節重大,即屬有據。  ㈢按慰藉金之賠償須以人格權遭遇侵害,使精神上受有痛苦為 必要,其核給之標準固與財產上損害之計算不同,然非不可 斟酌雙方身分資力與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 數額(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23號判決意旨參照)。則本 件被告之行為,業已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且 情節重大等情,業如前述,被告自應賠償原告非財產上之損 害。本院審酌原告為高中畢業,現擔任廚師,每月薪資55,0 00元,被告為高職畢業、其112年度薪資所得收入情形,及 兩造財產所得(見本院卷戶籍資料、第65-79頁、第92頁) 、原告所受精神上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認原告請求被告賠 償精神慰撫金18萬元,應屬適當;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無 據,應予駁回。  ㈣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 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權 ,核屬無確定期限、無從約定利息之給付,原告提起本件訴 訟並以民事起訴狀繕本催告被告給付,上開起訴狀繕本係於 113年11月18日寄存送達於被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第83頁),被告迄未給付,是原告請求自113年1 1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 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 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18萬元,及自113年11月29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本件所命被告給 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 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請求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核無必要;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至於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 請失所附麗,應予駁回。 六、按當事人聲明之證據,法院應為調查,但就其聲明之證據中 認為不必要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86條定有明文。 原告請求訊問被告該不詳男子「wei」年籍資料,欲使該男 子負擔侵權行為責任等(見本院卷第18頁),惟被告應負擔 本件侵權行為責任乙節,已經本院認定如上,原告是否能對 該不詳男子提出民事求償,與本事件認定結果無關,上開調 查核無必要。另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 方法及所提之證據,經核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自無庸逐 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4-12-24

CHDV-113-訴-1220-20241224-1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5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蔡羽柔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蔡羽柔自民國113年12月20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本件更生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更生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 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 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而該規定於更生程序亦有準用 ,此參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5條之規定 自明。經查:相對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信銀行)法定代理人經變更為陳佳文,其於民國113年11 月6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209頁),經核尚無不 合,應予准許。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 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 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 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 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 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 ,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 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 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 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 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 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45條 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三、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積欠債權人 即中信銀行等債務總額1,569,841元,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 事,前依消債條例規定,向最大債權銀行即中信銀行申請前 置調解,惟調解不成立。聲請人現每月領有收入24,000元, 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23,000元、女兒扶養費用6,000元, 顯不足以清償債務,若本院准予開始更生程序,聲請人願撙 節支出提出1,000元,用以清償部分債務,爰依法向法院聲 請更生程序等語。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曾於113年8月8日向 本院聲請與最大債權銀行即中信銀行進行前置調解,調解不 成立乙節,有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02號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在卷可佐,並經本院調取上開前置調解事件卷宗核閱無 訛,堪信為真實。則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前,業經前置調 解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之要件,堪可認定 。  ㈡聲請人主張其現每月收入約24,000元乙節,業據其提出相關 薪資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69頁),惟依聲請人現年齡、學 經歷,應可謀得最低工資職務,是以113年度最低工資27,47 0元計算其收入。又聲請人主張其每月生活必要費用23,000 元乙節,未見其提出相符合之單據佐證,認應以衛生福利部 公告臺灣省1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 76元計算為適當;聲請人復主張其女巫○恩扶養費用6,000元 乙節,審酌其女巫○恩為000年00月00日生(見本院卷第141 頁),確有受聲請人扶養必要;則巫○恩每月領有托育津貼1 6,333元,已據聲請人陳明在卷(見本院卷第113頁),經以 上開衛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1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 元之1.2倍即17,076元、扶養義務人2人計算,每月扶養費用 應為372元【計算式:(17,076元-16,333元)2人=372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是聲請人應負擔扶養費用應為372元。 循此,聲請人每月餘額應有10,022元(計算式:27,470元-1 7,076元-372元=10,022元)。再聲請人有向富邦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人壽)投保,現保單價值準備金為13 ,777元,亦有富邦人壽出具之保單資料可參(見本院卷第15 9頁),上開保單價值準備金亦屬聲請人財產。  ㈢則本件依如附表所示債權人陳報資料,聲請人尚有如附表所 示債權額(含本金、利息),其債務總額為1,580,445元, 扣除上開保單價值準備金13,777元,以聲請人每月餘額10,0 22元計算,尚須13.03年方可清償完畢,【計算式:1,580,4 45元-13,777元)÷10,022元÷12月≒13.03年】,確有難以清 償之虞,如不予更生重建生活,有違消債條例協助債務人重 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又所負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 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 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 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自應准許。至聲請人於 更生程序進行中,應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 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聲請人之薪資變 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 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 ,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附表(幣值:新臺幣): 編號 債權人 債權本金 債權利息 本院卷 1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9,178元 6,761元 第73-99頁 2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9,951元 6,545元 第101-111頁 3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13,931元 34,030元 第209-295頁 4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657,379元 24,910元 第297頁 5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38,224元 第299頁 6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9,108元 10,428元 消債調卷第217頁 合計 1,497,771元 82,674元

2024-12-20

CHDV-113-消債更-259-20241220-1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0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邱詠濬即邱冠今 代 理 人 王寶明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邱詠濬即邱冠今自民國113年12月20日下午4時起 開始更生程序。 本件更生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更生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定 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 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 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 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 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 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 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 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 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 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 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 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積欠債權人 即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南銀行)等債務總額 724,272元,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依消債條例規定, 向最大債權銀行即華南銀行申請前置調解,惟調解不成立。 聲請人現每月領有薪資29,412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7 ,076元、扶養費用11,000元,顯不足以清償債務,若本院准 予開始更生程序,聲請人願撙節支出提出4,000元,用以清 償部分債務,爰依法向法院聲請更生程序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前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曾於113年4月16日 向本院聲請與最大債權銀行即華南銀行進行前置調解,調解 不成立乙節,有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43號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在卷可佐,並經本院調取上開前置調解事件卷宗核閱 無訛,堪信為真實。則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前,業經前置 調解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之要件,堪可認 定。  ㈡聲請人主張其現每月收入29,412元乙節,業據其提出相關薪 資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125頁),應屬可認。又聲請人主 張其每月生活必要費用17,076元乙節,未逾衛生福利部公告 臺灣省1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 ,應認適當。聲請人復主張二子扶養費用各3,000元乙節, 審酌其二子分別為98年12月19日、000年0月0日生,確實有 受聲請人扶養必要;以上開衛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113年度 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扶養義務人2 人計算,聲請人主張其應負擔扶養費用各3,000元,應屬可 採。其主張應負擔母親陳寶玉扶養費用乙節,審酌其母為00 年00月00日生,於110、111、112年度均無薪資所得收入, 有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可參(見本院卷第129 頁、第49-53頁),可認陳寶玉確有受其扶養必要;惟陳寶 玉領有國保老年年金4,836元,有陳寶玉帳戶存摺內頁影本 可參(見本院卷第169頁),以上開衛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1 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扣除上 開國保老年年金,並以扶養義務人2人計算,聲請人主張其 應負擔陳寶玉扶養費用5,000元,亦屬可採。循此,聲請人 每月餘額應有1,336元(計算式:29,412元-17,076元-11,00 0元=1,336元)。  ㈢聲請人負有無擔保債務總額1,070,618元,有交通部公路局臺 中區監理所彰化監理站113年9月4日中監單彰一字第1133052 529號函、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民事陳報狀、國泰世 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狀、勞動部勞保險局113年9月 6日保國二字第11313074930號函、華南銀行民事陳報狀、本 院公務電話紀錄可佐(見本院卷第79-82頁、第83頁、第85- 97頁、第99頁、第185-188頁、第207頁、第209頁)。審酌 聲請人所負上開債務總額扣除有擔保品(第三人提供)得足 額清償之債務(見本院卷第207頁),尚有805,023元,以聲 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 總額,客觀上對上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 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 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 四、據上論結,本院綜合聲請人之清償能力,堪認聲請人客觀上 對已屆清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又其所負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復查本件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 人聲請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至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進 行中,應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 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 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聲請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 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 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 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2024-12-20

CHDV-113-消債更-209-20241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