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154號 異 議 人 韓金館餐飲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鄧筑双 上列異議人就與相對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本院 110年度司執字第83567號請求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司法 事務官於民國114年2月14日所為之裁定(實為處分)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 項 至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所準用。 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4年2月14日,以110 年度司執字第83567號裁定(實為處分,下稱原處分)駁回 異議人之聲明異議,異議人於原處分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 上開規定相合,合先敘明。 二、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原處分不服,聲明異議,惟 未附異議理由。 三、異議人聲明異議未附理由,僅表明對原處分有異議,異議理 由同前所述,本院自無從審酌。從而,異議人提起本件聲明 異議,求予廢棄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處分駁回異議人之聲明異議 暨聲請,於法應無違誤。從而,異議人執前詞指摘原處分有 所不當,求予廢棄等語,為無理由,自應予駁回。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5-03-20

TPDV-114-執事聲-154-2025032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544號 原 告 許原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 居所;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 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又 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 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 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 第119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第244條第1項第2款、第3款 、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次按民事訴訟程序旨在決定當事人間私法上權利義務之存否 及範圍,與刑事訴訟程序目的在行使國家追訴權與刑罰權有 別,本不受刑事判決認定事實之拘束,此有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2617號判決要旨可資參照。揆諸前開說明,民事 法院就兩造所爭執之事實,應自行調查審理,依職權獨立認 定。故原告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至第3款   法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 三、本件原告未於起訴狀表明本件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致本院無法特定原告請求裁判之具體內容   ,是本院無從據以確認原告於本件請求之真意為何。基前,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10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另本件命原告補正之事項,請按民事訴訟法第 116條及民事訴訟書狀規則規定提出合於規格之書狀,以確 保當事人權利。如當事人不諳法律,宜諮詢合格之律師,附 此敘明。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附件 一、原告對各被告之損害賠償請求,請求權基礎係依據民法之何   項條文? 二、各被告分別係以何項具體之行為,侵害原告之權利? 三、各被告之前開行為,與原告之權利受有損害間,何以具有相   當因果關係?(應視請求權基礎進行論述) 四、各被告就前開行為,何以具有故意或過失?(應視請求權基礎   進行論述) 五、原告所請求各被告賠償之金錢數額,具體計算方式為何? 六、另依現行實務見解,民法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成立,應   以各共同侵權行為人各自該當侵權行為之構成要件為前提,   此與刑事案件共同正犯之要件有所區別,是以,原告自應分   別就「各」被告之侵權行為進行具體之論述,理由方得謂完   備,附此敘明。 七、如提供相關證據,請依下列方式:  ㈠前開主張所憑之事實,如有證據調查之聲請,請逐項敘明證 據方法、待證事實、必要性及關連性,以供本院審酌調查之 必要性,並避免有所闕漏。  ㈡已提出之證據部分,請參照附表所示之格式,整理證據清單 表俾供本院整理相關事證。證據清單格式如下: 編號 待證事實 證據名稱 證據出處 備註 1

2025-03-19

TPDV-114-訴-544-20250319-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193號 原 告 王士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 居所;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 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又 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 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 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 第119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第244條第1項第2款、第3款 、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次按民事訴訟程序旨在決定當事人間私法上權利義務之存否 及範圍,與刑事訴訟程序目的在行使國家追訴權與刑罰權有 別,本不受刑事判決認定事實之拘束,此有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2617號判決要旨可資參照。揆諸前開說明,民事 法院就兩造所爭執之事實,應自行調查審理,依職權獨立認 定。故原告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至第3款   法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 三、本件原告未於起訴狀表明本件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致本院無法特定原告請求裁判之具體內容   ,是本院無從據以確認原告於本件請求之真意為何。基前,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10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另本件命原告補正之事項,請按民事訴訟法第 116條及民事訴訟書狀規則規定提出合於規格之書狀,以確 保當事人權利。如當事人不諳法律,宜諮詢合格之律師,附 此敘明。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附件 一、原告對各被告之損害賠償請求,請求權基礎係依據民法之何   項條文? 二、各被告分別係以何項具體之行為,侵害原告之權利? 三、各被告之前開行為,與原告之權利受有損害間,何以具有相   當因果關係?(應視請求權基礎進行論述) 四、各被告就前開行為,何以具有故意或過失?(應視請求權基礎   進行論述) 五、原告所請求各被告賠償之金錢數額,具體計算方式為何? 六、另依現行實務見解,民法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成立,應   以各共同侵權行為人各自該當侵權行為之構成要件為前提,   此與刑事案件共同正犯之要件有所區別,是以,原告自應分   別就「各」被告之侵權行為進行具體之論述,理由方得謂完   備,附此敘明。 七、如提供相關證據,請依下列方式:  ㈠前開主張所憑之事實,如有證據調查之聲請,請逐項敘明證 據方法、待證事實、必要性及關連性,以供本院審酌調查之 必要性,並避免有所闕漏。  ㈡已提出之證據部分,請參照附表所示之格式,整理證據清單 表俾供本院整理相關事證。證據清單格式如下: 編號 待證事實 證據名稱 證據出處 備註 1

2025-03-19

TPDV-114-重訴-193-202503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246號 原 告 陳晴鈺 被 告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訴訟代理人 羅盛德律師 複代理人 徐敏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並將繕本 逕送對造,如逾期未依限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及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 2、3款有所規定。次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 所或居所,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期間命其 補正,為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及第121條所明定。 再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依 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所提之起訴狀並未明確記載本件訴之聲明及分配 表之異議原因事實、法條依據,致使本院無從特定本件訴之 聲明及異議標的,揆諸首揭條文說明,本院自有命原告補正 之必要。 三、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附件: ⒈分配表異議之原因事實、理由及法律依據:  請原告詳述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之分配表年度、時間及聲請強 制執行之執行名義、強制執行事件年度及案號為何、異議原因 事實及理由、法律依據及異議原因事實發生時間點為何。  ⒉證據調查與證據清單:  前開主張所憑之事實,如尚有證據調查之聲請,請逐項敘明證  據方法、待證事實、必要性及關連性,以供本院審酌調查之必  要性,避免有所闕漏。 ⒊如有相關實務見解,請一併檢附供參。

2025-03-19

TPDV-114-訴-1246-20250319-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22號 上 訴 人 陳薇淇 被 上訴 人 陳泳潔(原名陳佳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 2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金上字第31號),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民事第三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 段規定預納裁判費,並依同法第466條之1第1項本文規定委 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上訴人對於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金上字第31號判決,提起 第三審上訴,未預納裁判費,亦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雖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暨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惟業經 本院以113年度台聲字第1253號裁定駁回,並於民國114年2 月3日送達,有送達證書足據。其復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 金會桃園分會申請法律扶助,亦遭駁回確定,有該分會函可 憑。茲已逾相當期間,上訴人仍未補正,參照民事訴訟法施 行法第9條規定,可認其明知上訴要件有欠缺,爰不定期間 命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官 鍾 任 賜 法官 黃 明 發 法官 呂 淑 玲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林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金 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19

TPSV-114-台上-422-20250319-1

司促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4667號 債 權 人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代 理 人 林品諾 債 務 人 遠東齒輪工廠(合夥商號) 兼 法定代理人 趙玫貞 債 務 人 陳慶和 債 務 人 陳臆帆 債 務 人 陳薇羽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連帶清償新臺幣柒萬陸仟肆佰玖拾捌元, 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 之三點八七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六日 起至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五日止,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 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上開利率百 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 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務人應向債權人連帶清償新臺幣陸拾捌萬捌仟伍佰壹拾肆 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三點八七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 六日起至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五日止,按上開利率百分之 十,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上開利 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並連帶賠償程序費用新臺幣伍 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異議。 三、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聲請狀所載。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張哲豪 附記: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債權人應於收受支付命令後十五日內,提出『債務人其他可 供送達之地址』;如債務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 資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 現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 事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 確定證明書) 三、債務人如已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 十日內向本院提出異議,若未提出異議,則本命令確定後 本院仍將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予債權人。 四、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債權人 勿庸另行聲請。 五、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 權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接獲本院之裁定 後,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 本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2025-03-19

TNDV-114-司促-4667-20250319-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11號 上 訴 人 陳漢東 陳楊滿 視同上訴人 向玉香 余奇勳 余哲善 余政擇 余華宗 余政慧 陳阿甚 陳綢 陳怡蓁 陳美華 陳美珍 陳信宏 陳怡文 陳宣妤 陳郭錦雀 陳羿君 陳建夆 陳一誠 陳漢揚 吳吉田 吳金成 吳志華 吳貴媛 孫郁智 孫素貞 孫西卿 孫文樹 孫清松 孫永源 兼上三人之 訴訟代理人 孫永哲 視同上訴人 陳寶鑾 孫琇琪 孫建達 孫育勝 薛金蘭 黃勝傑 黃筱茹 黃坤城 蔡妙嬰 蔡佳洲 蔡翠玲 蔡惠米 林黃宗珍 黃宗香 黃宗華 蘇子溎 蘇眉宇 蘇嘉絮 兼上二人之 訴訟代理人 吳惠英 視同上訴人 賴富明 張賴玉美 賴富松 許賴秀香 陳謝金蝦 陳純義 陳麒云 陳泓序 陳世明 陳宥溱 陳怡甄 余陳月娥 郭陳月女 李綦震 李慧心 陳秀鳳 賴乃對 賴鼎文 余蔡美珠 余彩綿 被上訴人 陳惠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余蔡美珠、余彩綿為視同上訴人甲○○之承受訴訟人,續 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承受訴訟 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 聲明承受訴訟;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 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第17 8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視同上訴人甲○○於訴訟程序進行中之民國113年1 2月4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余彩凰、余明娟、余侑珊業已聲 請拋棄繼承,經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准予備查,法定繼 承人余蔡美珠、余彩綿則未於法定期間聲明拋棄繼承,有戶 役政資訊網站查詢戶籍資料、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各1份 可稽。茲被上訴人及余蔡美珠、余彩綿均未為承受訴訟之聲 明,爰依職權命余蔡美珠、余彩綿為視同上訴人甲○○之承受 訴訟人,續行本件訴訟。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審判長 法 官 林勳煜                   法 官 陳 薇                   法 官 王參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沈佩霖

2025-03-19

TNDV-113-簡上-11-20250319-3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819號 聲 請 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 定代理 人 劉佩真 代 理 人 陳薇宇 相 對 人 翊暉汽車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宋淑君 相 對 人 黃桾祐即黃承彥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連帶賠償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壹萬零伍佰 柒拾元整,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 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一項確定之 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 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經本院113年度訴字 第850號判決確定,訴訟費用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三、經調卷審查後,聲請人所繳納之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570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故相對人應連帶賠償聲請 人上開金額,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加給自裁 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五庭 司法事務官 李思賢

2025-03-18

PCDV-113-司聲-819-20250318-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63號 聲 請 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訴訟代理人 陳薇宇 相 對 人 鍾方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伍仟柒佰參拾元 ,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又該確定之訴訟 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 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 項及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經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2124號判決確定,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三、經調卷審查後,聲請人所繳納之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5,730元,由相對人負擔,是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上開金額 ,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 項規定,加給自裁定確定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二庭  司法事務官 吳嘉雯

2025-03-18

PCDV-114-司聲-63-20250318-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3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金永昌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414 號、114年度偵字第24號),被告於偵查中自白犯罪,本院裁定 改行簡易程序(原案號:114年度易字第89號),並判決如下:   主 文 金永昌犯如附表各編號「宣告罪刑」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各 編號「宣告罪刑」欄所示之刑及「沒收」欄所示之沒收。附表各 編號所示之各罪,所處各如附表各編號所載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柒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並就犯罪事實欄一第1列之「族體」,更正為「足體」。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金永昌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被告所犯上開3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 (三)爰審酌被告不思依循正當途徑賺取所需,竊取他人財物,造 成他人財物損失,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及守法之觀念,自應 予非難。復考量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竊盜標的之 種類、數量與財產價值、所竊取之腳踏車1輛遭警方扣得, 並由被害人柯綉美領回,兼衡其犯後於警詢時否認犯行,偵 訊時已坦承犯行之態度,前有竊盜、不能安全駕駛之公共危 險、施用毒品等前科,暨被告於警詢時自陳國中畢業之教育 程度,無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以 被告責任為基礎,本於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分別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又本院斟酌 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之刑罰體系平衡、受刑人之 犯罪傾向、犯罪態樣(相同)、各犯罪行為間之關聯性、侵害 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侵害不同財產法益)、數罪對法益侵 害之加重效應、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刑罰之一般預防功能、 矯正受刑人與預防再犯之必要性,及社會對特定犯罪處罰之 期待等因素,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及諭知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 三、沒收 (一)查被告就犯罪事實一、二部分,分別竊取告訴人朱念慈所有 之新臺幣1萬元、被害人陳進超所有之滑板車1輛,核屬被告 犯罪之所得,均未經扣案,亦未歸還告訴人及被害人,且依 卷內資料,並無被告賠償告訴人及被害人之事證,依刑法第 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分別於各罪項下予以宣告 沒收,及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 徵其價額,以澈底剝奪被告之不法利得,並防杜僥倖。 (二)又被告竊得之腳踏車1輛,已發還被害人柯綉美,有贓物認 領保管單1紙存卷為憑(見114年度偵字第24號卷第29頁),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應不予宣告沒收及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陳薇婷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犯罪事實 宣告罪刑 沒收 1 即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所載犯罪事實 金永昌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萬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2 即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二所載犯罪事實 金永昌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無) 3 即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二所載犯罪事實 金永昌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滑板車壹輛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附件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414號                    114年度偵字第24號   被   告 金永昌 男 5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臺東縣○○市○○路0段000巷00弄              0號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              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金永昌於民國113年10月19日23時2分許,行經址設臺東縣○○ 市○○路0段000巷0號之「金點族體養生館」,見該店已打烊 無人看管而有可趁之機,竟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 之犯意,徒手推開玻璃大門,進入店內徒手竊取該店負責人 朱念慈置於辦公室抽屜內之現金新臺幣(下同)1萬元,得手 後離去。嗣朱念慈發現後報警處理,始查悉上情。 二、金永昌於113年11月14日5時許,行經臺東縣○○市○○路0段000 ○0號前,見四下無人而有可趁之機,竟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徒手竊取柯綉美所有,停放於該處之腳 踏車1輛(已發還),得手後離去。復於同日5時31分許,意圖 為自己不法所有,另基於竊盜之犯意,至臺東縣○○市○○路0 段000號前,徒手竊取陳進超所有,停放於該處之滑板車1輛 ,得手後離去。嗣柯綉美、陳進超發現後報警處理,經警調 閱監視器畫面,並循線於臺東縣○○市○○路0000號前尋獲金永 昌棄置之上開腳踏車1輛,始查悉上情。 三、案經朱念慈訴由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金永昌於偵查中供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朱念慈於警詢之指訴、被害人陳進超、柯綉美於警詢之 指述情節大致相符,並有贓物認領保管單1份、刑案現場測 繪圖2份、現場暨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45張、現場監視器光 碟2片在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罪嫌應堪 認定。 二、核被告就犯罪事實一、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 嫌;就犯罪事實二、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 嫌。其所犯上開3罪,其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予數罪併 罰。未扣案之現金1萬元及滑板車1輛,為被告犯罪之違法行 為所得之物,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宣告沒收之,如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法第38條之1第3 項追徵其價額;至腳踏車1輛既已發還被害人柯綉美,依刑 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爰不予聲請宣告沒收或追徵,併予 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檢 察 官 陳薇婷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 記 官 張馨云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18

TTDM-114-簡-35-202503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