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潘明彥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89號 原 告 王郡貽 被 告 莊美真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金簡字第13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原案號114年度金訴字第349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 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魏呈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附民-289-20250227-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06號 原 告 李辰俞 被 告 莊美真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金簡字第13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原案號114年度金訴字第349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 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魏呈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附民-206-20250227-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118號 原 告 祝語彤 年籍詳卷 被 告 郭永郁 年籍詳卷 上列被告郭永郁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訴字第126 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 法 官 鄧希賢 法 官 潘明彥 法 官 陳本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如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附民-118-20250227-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原 告 鄭雅文 被 告 莊美真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金簡字第13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原案號114年度金訴字第349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 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魏呈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附民-304-20250227-1

金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簡上字第12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家輝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不服本院113年度 金簡字第548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2日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 :112年度偵字第32804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 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所處之刑及沒收部分,均撤銷。 吳家輝處有期徒刑肆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參萬元,有期徒刑如易 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柒萬伍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第1項之上訴,準用刑事訴訟法第三編第一章及第 二章除第361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 3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 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亦定有明文。 則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本案簡易判決之上 訴第二審程序,自得準用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 定。 二、查本案檢察官未提起上訴,被告吳家輝上訴意旨,則係認其 業與告訴人蘇靜如成立和解,並已依約給付告訴人完畢,原 審量刑過重,並於本院審判期日陳明僅對量刑及沒收上訴( 見本院簡上字卷第89頁),且對於原判決(如附件)認定之 犯罪事實及所引用之證據、理由、法條、罪名均同意,並無 不服,檢察官及被告並均同意本院依照原審所判決之犯罪事 實、證據、理由、引用法條及罪名為基礎,僅調查量刑、沒 收證據及就刑度、沒收辯論(見本院簡上字卷第89頁)。依 據前述規定,本院僅就原判決量刑及沒收妥適與否進行審理 ,至於原判決其他部分(含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名) ,則非本院審理範圍,先予指明。 貳、上訴論斷之理由: 一、被告上訴意旨主張:被告已業與告訴人成立和解,並已依約 給付告訴人完畢,原審量刑過重,請求從輕量處輕於原審之 刑等語。 二、量刑及沒收撤銷改判之理由:   原判決以被告罪證明確,因而予以論罪科刑及對其犯罪所得 宣告沒收、追徵,固非無見。惟查:㈠、被告於原審判決後 ,已於民國114年1月24日與告訴人成立和解,約定被告願給 付告訴人新臺幣(下同)5萬元,且已如數給付完畢,告訴 人則原諒被告所為之本案犯行,並請法院對被告予以輕判等 情,有和解書、郵局匯款單及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見本院簡 上字卷第67、75、77-83頁)在卷可稽。㈡、被告已因前述和 解給付告訴人5萬元,此部分應屬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之犯 罪所得,不應併予宣告沒收、追徵(詳如後述)。原審未及 審酌上情,因而量處被告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4萬元,並 諭知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所 為刑之量定,稍嫌過重,容有未洽;另原審未及扣除前述被 告已給付之5萬元,而宣告未扣案之全部犯罪所得12萬5,000 元應予沒收、追徵,亦有違誤。被告上訴意旨,據此認為原 審量刑不當,為有理由。原審量刑及沒收既有上開違誤,自 屬難以維持,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所處之刑及沒收部分 ,均予以撤銷改判,期臻妥適。 三、量刑:   爰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所需,佯以申辦貸款之方式 ,騙取告訴人之金錢,使告訴人受有財產損害,所為實有不 該;復考量被告犯後於偵查中否認,至原審審理時始坦承犯 行之態度,且於原審審理時聲稱會將所得款項返還告訴人, 然分毫未給付,嗣被告於提起上訴後,始與告訴人成立和解 ,約定被告願給付告訴人5萬元,且已如數給付完畢,告訴 人則原諒被告所為之本案犯行,並請法院對被告予以輕判等 情,詳如前述;另兼衡其品行(前有詐欺、偽造文書等刑事 前案紀錄,見本院簡上字卷第103-110頁之法院前案紀錄表) 、犯罪之目的、手段、詐騙之金額、犯罪所生危害,及其自 陳高職肄業之智識程度,受雇於環保公司從事清除廢棄物之 工作,月收入約3萬元,未婚,有1年僅6歲之小孩,現與女 友、父親同住,需要扶養小孩及父親之家庭生活狀況(見本 院簡上字卷第97頁),暨其犯罪後於本院審理時亦坦承犯行 等一切情狀,就被告所犯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 段之一般洗錢罪,量處如主文欄第2項所示之刑,並就有期 徒刑及併科罰金部分,分別諭知易科罰金及易服勞役之折算 標準,以示懲儆。 四、沒收:   按為避免被告因犯罪而坐享犯罪所得,顯失公平正義,而無 法預防犯罪,且為遏阻犯罪誘因,並落實「任何人都不得保 有犯罪所得」之普世基本法律原則,刑法第38條之1明文規 範犯罪利得之沒收,期澈底剝奪不法利得,以杜絕犯罪誘因 。惟由於國家剝奪犯罪所得之結果,可能影響被害人權益, 基於利得沒收本質為準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應將犯罪所得 返還被害人,為優先保障被害人因犯罪所生之求償權,並避 免國家與民爭利,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犯罪所得已 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以不法利 得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作為封鎖沒收或追徵之條件,此亦 能避免被告一方面遭國家剝奪不法利得,另一方面須償還被 害人而受雙重負擔之不利結果。反之,倘利得未實際合法發 還被害人,縱被害人放棄求償,法院仍應為沒收之宣告,藉 以避免修法前不法利得既不發還被害人,亦未經法院宣告沒 收,而使犯罪行為人繼續保有不法利得之不合理現象。故倘 若犯罪行為人雖與被害人達成民事賠償和解,惟實際上並未 將民事賠償和解金額給付被害人,或犯罪所得高於民事賠償 和解金額者,法院對於未給付之和解金額或犯罪所得扣除和 解金額之差額部分等未實際賠償之犯罪所得,自仍應諭知沒 收或追徵,始符合澈底剝奪不法利得之立法本旨(最高法院 刑事判決113年度台上字第1074號)。查本案被告之犯罪所 得為12萬5,000元,而被告雖已與告訴人以5萬元成立和解, 被告並已如數給付完畢,然被告之犯罪所得高於和解金,依 前揭說明,對犯罪所得扣除和解金額之差額部分,即7萬5,0 00元(計算式:12萬5,000元-5萬元=7萬5,000元)此未實際賠 償之犯罪所得,自仍應諭知沒收、追徵,始符合澈底剝奪不 法利得之立法本旨,是就被告此7萬5,000元之犯罪所得,應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369條第1 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 條第1項後段,刑法第11條前段、第339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 段、第42條第3項前段、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 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沈昌錡提起公訴,檢察官黃齡慧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魏呈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 幣一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 以下罰金。

2025-02-27

TNDM-113-金簡上-125-20250227-1

金訴緝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金訴緝字第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楷傑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營偵字第3 3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楷傑應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起撤銷羈押。   理 由 一、按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撤銷羈押,將被告釋放,刑事 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案被告黃楷傑因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涉犯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嫌、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嫌、刑法第216條、 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犯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被 告有逃亡之虞,有羈押之原因與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1款規定,自民國114年1月20日起執行羈押在案。 三、被告因另案詐欺等案件,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以113年度金 訴字第54號判處罪刑確定,並自114年2月21日送監執行等情 ,有法院前案紀錄表、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4年2月24日南 檢和壬114執助232字第11490132430號函所附臺灣臺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執行指揮書各1份在卷可稽。被告既另案送監 執行,原羈押原因即於前開執行之日起消滅,參考上開規定 ,則應自被告另案執行之日即114年2月21日起撤銷羈押。又 被告既於另案受執行,即無釋放必要,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第220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潘明彥                   法 官 張郁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陳冠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金訴緝-5-20250227-2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26號 原 告 朱靜美 被 告 莊美真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金簡字第13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原案號114年度金訴字第349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 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魏呈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4-附民-226-20250227-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515號 原 告 郭靜宜 被 告 陳冠宇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3058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 (如附件)。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刑 事訴訟法第488條定有明文。次按所謂「附帶民事訴訟」原 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程 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程 序可資依附,是以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若在辯論終 結後,已無「訴訟」可言,自不得再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須待提起上訴後,案件繫屬於第二審時,始有「訴訟」程序 可資依附,始得再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前開刑事訴訟法第 488條規定其故在此。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 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同法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定。 四、查本件被告被訴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經本院以 113年度金訴字第3058號受理,業於民國114年2月5日依簡式 審判程序審理,並辯論終結,定於114年2月26日宣判。惟原 告於114年2月25日始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有 其所提出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所蓋本院收狀章在卷 可憑。原告於上開刑事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 逕向本院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依據前揭說 明,原告之訴,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 之聲請即失其依據,應併予駁回。 五、原告之訴雖經駁回,然原告仍得依法另向本院民事庭提起民 事訴訟,或於被告被訴詐欺等之刑事案件提起上訴後,第二 審辯論終結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附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潘明彥                   法 官 張郁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均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冠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NDM-114-附民-515-20250226-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明裕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0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明裕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明裕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 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 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 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分別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均已確定在案,有該等案件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其中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所 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 科罰金,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 惟受刑人業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向本院聲請 合併定應執行刑,有受刑人之數罪併罰聲請狀在卷可憑,自 仍有刑法第51條數罪併罰規定之適用。茲檢察官以本院為上 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 院審核各案卷無誤,認其聲請為正當,爰斟酌受刑人所犯各 罪,均非屬偶發性之行為,及考量所犯各罪均為詐欺之犯罪 ,於併合處罰時,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顯然為高,刑罰效果 予以遞減,俾較符合以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 、重複評價禁止原則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並審酌受刑 人其犯數罪所反映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所犯數罪之犯罪類 型、所侵犯者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之程度、實現刑罰 經濟的功能、受刑人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 程度,暨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量刑因素,依法就所 處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雖屬得易科罰金之罪, 惟因本案合併定應執行刑之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不得易科罰 金,則上開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之結果,自亦不得易科罰金 ,無須再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余玫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附表:受刑人李明裕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 罪 日 期 111年3月25日 111年3月25日 113年8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0615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0615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22878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1451號 112年度易字第1451號 113年度易字第1672號 判決日期 113年8月19日 113年8月19日 113年10月8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同上 同上 同上 案  號 同上 同上 同上 確定日期 113年9月24日 113年9月24日 113年12月2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是 備     註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8016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8017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901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2388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編號1至2)

2025-02-26

TNDM-114-聲-271-20250226-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45號 原 告 黃子華 被 告 王旻薇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金訴字第18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 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潘明彥 法 官 張郁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冠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NDM-114-附民-245-20250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