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曉薇

共找到 107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3227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被 告 豪泰瀝青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豐祈 訴訟代理人 陳培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上,如臺中市大 里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8月14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A部 分面積0.21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及地基;編號B 部分面積0.87平方 公尺之鐵皮屋及地基;編號C部分面積20.15 平方公尺之水塔及 地基;編號D 部分面積201.66平方公尺之水泥土;及臺中市大里 地政事務所民國113 年10月16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A 部 分面積383.85平方公尺之柏油、土石地;編號B 部分面積180.46 平方公尺之柏油、土石地;a-b 及c-d 之鐵網圍籬除去騰空、刨 除,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198元,暨自民國112年11月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112 年10月1 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新臺幣2,099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被告同 意、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 者,不在此限。被告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 言詞辯論者,視為同意變更或追加;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 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 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7款、第2項、第 256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訴狀送達前,原告原起訴聲明第1 、2項為:一、被告應將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0 地號 第2錄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如卷附原證二略圖所示之 鐵皮棚房(含廠區抽水設施)、瀝青廠區(含建物拆除後之 水泥地基)等地上物(詳以地政機關實測為準)除去騰空, 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6,744元,暨自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112年10月1日起至 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2,248元。嗣經本院囑託臺 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就系爭土地上之占用情形及面積繪製11 3年8月14日、113年10月1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見本院卷第1 73、223頁,下稱附圖1、2)後,原告於113年11月21日當庭 更正上開兩項聲明為:一、被告應將坐落於系爭土地上,如 附圖1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0.21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及地基;編 號B 部分面積0.87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及地基;編號C部分面 積20.15 平方公尺之水塔及地基;編號D 部分面積201.66平 方公尺之水泥土;及附圖2所示編號A 部分面積383.85平方 公尺之柏油、土石地;編號B 部分面積180.46平方公尺之柏 油、土石地;a-b 及c-d 之鐵網圍籬除去騰空、刨除,並將 土地返還予原告。二、被告應給付原告4,198元,暨自本件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並自112 年10月1 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 給付原告2,099元(見本院卷第233、234頁)。乃補充原訴 之聲明關於被告應返還土地之具體位置及面積,係為事實上 之補充,核非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是中華民國所有,由原告管理,被告無 權占用系爭土地,地上物之現況為鐵皮棚房(含廠區抽水設 施)、瀝青廠區(含建物拆除後之水泥地基)等,詳如附圖 1、2所示,爰依民法第767條規定,請求被告應將前揭地上 物除去騰空,返還系爭土地予原告。又因被告無權占用系爭 土地,無法律上之原因受有利益,是依民法第179條、土地 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之規定,原告就被告如附圖1、2 所示占用系爭土地之範圍合計787.2平方公尺(0.21+0.87+2 0.15+201.66+383.85+180.46=787.2),以系爭土地申報地 價640元之年息百分之5計算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112年7月 1日起至112年9月30日止之不當得利4,198元(787.2×640×0. 05÷12×2=4,198,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應屬有理;另 原告請求被告自112年10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土地止,按月給 付原告2,099元(787.2×640×0.05÷12=2,099),亦屬有理。 並聲明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認諾原告之請求。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有土地謄本、地籍圖、土地使用現況圖、 現場照片、不當得利計算說明書、被告公司基本資料在卷可 稽(見本院卷第15-28、117頁),並經本院於113年8月14日 、113年10月16日會同兩造及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人員至 現場履勘,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可稽(見本院卷第145-17 0、205-220頁),復有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如附圖1、2所 示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可憑(見本院卷第173、223頁),且為 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234頁),自堪信為真實。  ㈡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 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定有明文。又被告對於原告依訴之聲明所為關於某法律關係 之請求,於法院行言詞辯論時為承認者,即生訴訟法上認諾 之效力,法院應不待調查原告請求之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果 否存在,逕以認諾為該被告敗訴判決之基礎(最高法院85年 度台上字第153號判決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上開請求, 業據被告於113年11月21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庭表示同意原告 之請求、本件為認諾之表示等語(見本院卷第234頁),揆 諸前開說明,本院自應本於被告之認諾,為其敗訴之判決。 四、因被告認諾,是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 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第78條、第389條第1項第1款,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附圖⑴: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113年 8月14日土地複丈成果圖 附圖⑵: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113年10月1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

2024-11-29

TCDV-112-訴-3227-20241129-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364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豆日覓 訴訟代理人 黃曉薇律師 林琦勝律師 相 對 人 李修齊 (湯呂梅之繼承人) 李修練 (湯呂梅之繼承人) 李明德 (湯呂梅之繼承人) 被 告 湯彩紅(歿)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聲請人聲請命承受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相對人李修齊、李修練、李明德為被告湯彩紅之承受訴 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嘉義縣○○鄉○○○段000○000○0地號土地之共有人湯呂梅,於原 告起訴前民國107年5月20日死亡,原告已撤回對湯呂梅之起 訴,並追加其繼承人湯金和、湯彩紅、湯國姓、湯國有為被 告(見本院卷一第187至209頁、本院卷三第13頁)。嗣被告 湯彩紅於本院審理中112年8月3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子女李 修齊、李修練、李明德,均未拋棄繼承,有除戶謄本、繼承 系統表、繼承人戶籍謄本及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二第123至133頁),自應由李修齊、李修練、李 明德為被告湯彩紅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二、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黃佩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冠學

2024-11-26

CYDV-112-訴-364-20241126-2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364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豆日覓 訴訟代理人 黃曉薇律師 林琦勝律師 相 對 人 湯永昌 (湯李碧雲之繼承人) 湯佳穎 (湯李碧雲之繼承人) 湯素娥 (湯李碧雲之繼承人) 湯淑卿 (湯李碧雲之繼承人) 被 告 湯李碧雲(歿)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聲請人聲請命承受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相對人湯永昌、湯佳穎、湯素娥、湯淑卿為被告湯李碧 雲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湯李碧雲於本院審理中民國112年9月18日死亡,其 繼承人為子女湯永昌、湯佳穎、湯素娥、湯淑卿,均未拋棄 繼承,有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繼承人戶籍謄本及家事事 件公告查詢結果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二第137至151頁),自 應由湯永昌、湯佳穎、湯素娥、湯淑卿為被告湯李碧雲之承 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二、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黃佩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冠學

2024-11-26

CYDV-112-訴-364-20241126-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袋地通行權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簡上字第246號 上 訴 人 吳添富 訴訟代理人 葉耀中律師 複 代理 人 林俊甫律師 被 上訴 人 吳吉弘(兼吳菊女之承受訴訟人) 吳勝旭 吳碩恩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賴韋捷律師 參加訴訟人 暨追加被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趙子賢 複 代理 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參加訴訟人 林靜如 林淑惠 林郁翎 訴訟代理人 吳念恒律師 受告知訴訟 江正學 人 江哲武 江育仁 江育祥 上列當事人間袋地通行權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準備程序。   理 由 一、受命法官或法院得命再開已終結之準備程序,為民事訴訟法 第274條第2項所明定;於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準用之,同法 第436條之1第3項、第463條規定甚明。 二、茲因被上訴人吳勝旭、吳碩恩於準備程序終結後又具狀減縮 及擴張訴之聲明(但擴張部分真意似為附帶上訴),並追加 備位之訴含追加被告,亟待闡明釐清之;上訴人亦具狀聲請 調查新證據,本院爰認有再開準備程序之必要。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唐敏寶                    法 官 李婉玉                    法 官 蔡嘉裕 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童秉三

2024-11-25

TCDV-112-簡上-246-20241125-2

臺灣高等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124號 上 訴 人 徐國萬 徐永威 徐國垣 徐國壤 徐國能 湯貴媖即徐東郎之再轉繼承人 萬鴻坤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鴻政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鴻文即萬維之繼承人 甘仲豪即萬維之繼承人 甘孝慈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戴笑妹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鴻樟即萬維之繼承人 羅學湘即萬維之繼承人 羅學文即萬維之繼承人 羅學武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春和即萬維之繼承人 萬美玉即萬維之繼承人 許宜宜即萬力榮之繼承人 萬鈞即萬力榮之繼承人 萬芯華即萬力榮之繼承人 萬丹華即萬力榮之繼承人 黃財福即萬桂貞之繼承人 黃曉薇即萬桂貞之繼承人 黃冠理即萬桂貞之繼承人 黃月枝即萬桂貞之繼承人 被 上訴 人 徐國夫 訴訟代理人 張仁龍律師 複 代理 人 古意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8 月10日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24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0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後開第2項之訴及訴訟費用部分廢棄。 坐落新竹縣○○鄉○○段○○○地號及同段八○九地號土地,應合併分割 為如附表一編號〈1〉及〈3〉部分土地由被上訴人取得;編號〈2〉部 分土地由上訴人湯貴瑛、徐永威、徐國垣、徐國萬、徐國壤、徐 國能按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保持共有;編號〈4〉-1及編號〈4〉 -2部分土地由上訴人萬鴻坤、萬鴻政、萬鴻文、甘仲豪、甘孝慈 、萬戴笑妹、萬鴻樟、羅學湘、羅學文、羅學武、萬春和、萬美 玉、許宜宜、萬鈞、萬芯華、萬丹華、黃財福、黃曉薇、黃冠理 、黃月枝公同共有。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三所示比例分擔。   事實及理由 、程序方面: ㈠、本件上訴後,原審共同被告彭盡妹已於民國113年5月23日以 買賣為登記原因,將其就本件共有土地應有部分均移轉登記 予被上訴人,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及異動 索引可參(見本院卷㈡第301至308頁)。因被上訴人並非民 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所定之第三人,無從依該條規定聲請 為彭盡妹承當訴訟,而彭盡妹既將其所有土地應有部分移轉 予被上訴人,即無分割共有物之權限,且因被上訴人與彭盡 妹在訴訟上居於相互對立之訴訟地位,故彭盡妹將其所有土 地應有部分移轉予被上訴人後,彭盡妹原來在訴訟上之地位 ,即因無訴訟上對立之關係而不存在,彭盡妹應已脫離本件 訴訟,不具當事人適格。先予指明。 ㈡、其次,本件為分割共有物訴訟,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人 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 ,上訴人徐國萬上訴之效力及於同造之其餘共有人即上訴人 徐永威、徐國垣、徐國壤、徐國能、湯貴媖、萬鴻坤、萬鴻 政、萬鴻文、甘仲豪、甘孝慈、萬戴笑妹、萬鴻樟、羅學湘 、羅學文、羅學武、萬春和、萬美玉、許宜宜、萬鈞、萬芯 華、萬丹華、黃財福、黃曉薇、黃冠理、黃月枝(萬鴻坤以 次20人,合稱萬鴻坤等20人),爰將之併列為上訴人,合先 敘明。 ㈢、除徐國萬、徐國垣、羅學文外之其餘上訴人,均經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經核均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被上訴人主張:兩造同為坐落新竹縣○○鄉○○段000○000地號相 鄰土地(下各以地號稱之,合稱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應有 部分如原審判決附表(下稱附表)所示。系爭土地無因物之 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共有人亦無不分割之約定,系爭 土地各筆之共有人部分相同,土地亦相鄰,依法雖得合併分 割,惟因共有人眾多致未能達成分割之協議,為促進系爭土 地之經濟利用,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6項規定 ,求為命按附圖所示分割方法,並依每坪新臺幣(下同)4 萬5,000元至6萬元計算補償費用以分割系爭土地之判決(未 繫屬本院者,以下不贅)。 、上訴人抗辯: ㈠、徐國萬、徐國垣:伊等均同意以附圖所示分割方法為分割, 惟本審鑑定金錢補償其他共有人之費用過高,請依每坪4萬5 ,000元計算等語。羅學文則稱:沒有意見等語。 ㈡、徐永威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惟據其先前到庭陳述:伊同 意以附圖方法為分割,但本審鑑定之金錢補償價格過高,應 以每坪4萬5,000元較妥等語。 ㈢、其餘上訴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 明或陳述。 、原審就本件審理範圍,判決應依原審判決附圖所示分割方法 以合併分割系爭土地。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聲明為 :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應按附圖所示分割方法為分割,並以 每坪4萬5,000元之價格計算補償費。被上訴人則答辯聲明: 同意以附圖所示分割方法為分割,並以每坪4萬5,000至6萬 元之價格計算補償費(關於原審判命湯貴媖、萬鴻坤等20人 各應為繼承登記部分,未據上訴,已告確定,非本件審理範 圍)。 、查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所示;系爭土地並 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亦無不為分割之約定,惟迄未達 成協議分割之方法;共有人徐東郎於81年2月5日死亡,由湯 貴媖繼承,另共有人萬維於45年7月13日死亡,由萬鴻坤以 次20人繼承或再轉繼承,迄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為止,均 未就系爭土地關於徐東郎或萬維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等 情,業據上訴人提出土地登記謄本、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 為證(見原審卷㈠第27、33至40、57至63、77至85、479至19 1、193至205、299至301、313至315、317至333頁、原審卷㈡ 第75至131頁、第293至299、307至321頁、原審卷㈢第107至1 73頁),並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家事事件(繼承事件)公告 查詢結果在卷可稽(見本院卷㈡第245至300頁),堪以信實 。 、系爭土地得為合併分割: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人部分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該不動產均具 應有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 意,得適用前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此觀民法第823條第1 項、第824條第6項前段規定即明。 ㈡、查000地號土地與000地號土地地界相鄰,有地籍圖謄本足參 (見原審卷㈠第33頁)。000地號土地於本案起訴時,原登記 為被上訴人與被繼承人徐東郎、徐永威、徐國垣、徐國萬、 徐國壤、徐國能、彭盡妹共有,應有部分依序為:2/5、1/1 0、3/50、3/50、3/50、3/50、4/25、1/10;000地號土地則 登記為被上訴人與被繼承人徐東郎、徐國垣、徐國萬、徐國 能、彭盡妹及萬維共有,應有部分依序為:4/15、1/15、4/ 45、1/9、1/15、1/15、1/3,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稽( 見原審卷㈠第77至85頁)。因被上訴人為相鄰之系爭土地共 有人,自有民法第824條第6項所規定之訴訟權能。又000地 號土地共有人中之徐國萬(應有部分3/50)、被上訴人(應 有部分2/5)、彭盡妹(應有部分1/10),及000地號土地共 有人中之徐國萬(應有部分1/9)、徐國垣(應有部分4/45 )、被上訴人(應有部分4/15)、彭盡妹(應有部分1/15) ,均同意合併分割系爭土地,堪認被上訴人請求合併分割系 爭土地,業已徵得000地號、000地號各該土地不動產應有部 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意(其中000地號土地同意合併分割之 應有部分共計14/25,至000地號土地同意合併分割之應有部 分合計24/45),則被上訴人請求就000地號、000地號土地 為合併分割,合乎經濟效用,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系爭土地應依本院附表一所示方法為分割: ㈠、按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應由法院依民法第824條命為適當之 分配,不受任何共有人主張之拘束(最高法院74年度第1次 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又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定其分配 ,應兼顧全體共有人之利益,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並共 有物之性質、價格、利用價值及經濟效用決之(最高法院84 年度台上字第1538號判決參照)。因之,以裁判定共有物之 分割方法時,法院即有審酌共有物各種情形,顧及共有人全 體利益而有裁量之權。 ㈡、查系爭土地上坐落門牌號碼為新竹縣○○鄉○○村○○路0段000巷0 00弄00號之三合院磚造平房建物,四周為樹林,該平房建物 之正廳及左護龍由徐國萬之祖父徐阿標興建,其餘部分則由 徐國壤等人所蓋,目前為徐國萬、徐國垣、徐國壤、徐永威 、徐國能共同居住使用等情,業據原審法官到場勘驗無誤, 並囑託新竹縣新湖地政事務所測量屬實,且據徐國萬、徐國 壤、彭盡妹之子徐國相在場陳述在卷,有原審111年5月6日 民事報到單、勘驗筆錄、照片、複丈成果圖可稽(見原審卷 ㈡第357至365、387至395頁、原審卷㈢第77頁),此部分事實 可堪認定。 ㈢、關於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經兩造於本院繫屬期間迭次主張 攻防後,經被上訴人提出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已為上訴 人徐國萬、徐國垣、徐永威到庭表示同意(見本院卷㈠第362 頁、本院卷㈡第233頁),羅學文則表示無意見(見本院卷㈡ 第399頁),而其餘上訴人則均未到庭表示反對意見(見本 院卷㈡第85、89至153頁),堪認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法,應 與系爭土地多數共有人之意願相符。其次,分割後之系爭土 地地形方整,非但有助於各該分得土地之人為整體規劃使用 ,亦有利維護原有建物之完整性以避免遭拆除之風險,且系 爭土地分割後,兩造各自所取得之土地面積,經計算後核與 各該共有人原始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亦屬相當,本院乃斟酌 上情,由本院將相鄰之系爭土地合併計算後,各按共有人之 應有部分計算,並依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1款前段、同條第6 項前段之規定,各按應有部分以計算兩造各分得土地之一部 ,應足以發揮系爭土地之最大使用價值,並兼顧全體共有人 之意願、土地整體利用價值以及兩造間之價值平等均衡等原 則,故認本件於彭盡妹脫離訴訟後,以附表一所示分割方案 而為分割系爭土地,應屬公平、妥適。 ㈣、再者,依本院囑託力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出具估價報告書 ,斟酌估價前提、條件、他項權利設定紀錄,並參考相關因 素分析後,採取比較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評估,確定系爭土 地經以附圖所示分割方案為分割後,各共有人就所分得系爭 土地應有部分之價值,並無金錢找補之必要,有出件日期為 113年8月29日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可參(見外放鑑定報告書第 68頁),堪認本件尚無因裁判分割系爭土地,以致共有人中 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所受分配之不動產,其價格不 相當而需命為金錢補償之情事。至被上訴人與上訴人雖一再 爭執上開鑑定報告以每坪7萬7,555元計算系爭土地價格,顯 與市價不合云云,惟因鑑定報告業已清楚載明:「依附件之 分割方案圖為分割後,各共有人無為金錢找補之必要」等語 ,並逐一列出分割後各該編號土地面積、土地總價、分得人 所應分得之應有部分價值、分割後土地價值,並藉由比較分 割前、後土地價值之增減,而確認本件分割後並無金錢找補 之必要性(見外放鑑定報告函、摘要、報告內文第68頁)。 鑑定報告書內所計算之每坪7萬7,555元,無非僅係鑑定人就 勘估系爭土地後所為合併後土地價格之評定(見上開報告書 內文第65頁),並非以此決定金錢找補之標準,被上訴人及 徐國萬、徐永威、徐國垣就此所為主張及聲明,顯係出於對 上開鑑定結論之誤解,尚無可取。至被上訴人再以本件如須 為金錢補償,請求本院一併查明並裁示土地增值稅之負擔數 額云云,惟按分別共有土地分割後,各人所取得之土地價值 與其分割前應有部分價值相等者,免徵土地增值稅;其價值 減少者,就其減少部分課徵土地增值稅,此觀平均地權條例 施行細則第65條第1項、土地稅法施行細則第42條第2項規定 即明。本件經送請鑑定後既已確認系爭土地分割後各共有人 取得之土地與依原應有部分比例所計算之價值相當,即與上 開規定相符,免徵土地增值稅。是被上訴人就此所為證據調 查之聲請,既與本案判斷如何公平分割系爭土地之爭點無關 ,亦無必要,應予駁回。 、綜上所述,本件被上訴人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6 項規定,請求裁判合併分割系爭土地,應屬有據,惟本院認 以採附表一所示之分割方案為當,亦即將附圖所示〈1〉及〈3〉 部分土地分歸徐國夫取得,〈2〉部分土地分歸湯貴媖、徐永 威、徐國垣、徐國萬、徐國壤、徐國能等6人按附表二所示 比例保持共有,〈4〉-1及〈4〉-2則歸萬維之繼承人即萬鴻坤等 20人公同共有。原審此部分判決之分割方案既有未洽,上訴 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 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又裁判分割共有物之形 成訴訟,法院決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時,應斟酌何種分割方 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 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之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 有不同,則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後段規定 ,由兩造依如附表三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訴訟費用,始為 公平,爰諭知如主文第3項所示。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經本院斟酌 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予逐一論列,附 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50條、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後段、第463條、第385條第1項前段,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進柳                法 官 楊惠如                法 官 呂綺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書記官 蔡宜蓁

2024-11-19

TPHV-113-上-124-20241119-1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677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被 告 李玉芳 上列當事人間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 ,依其情形可以補正者,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該法條第1項所明定。復按, 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 二、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868萬3807元,應徵 第1審裁判費8萬7031元,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3日以113 年度補字第213號裁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如數補繳, 該項裁定業於同年月19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 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收費答詢表附卷可參,其訴訟程 式即有未合,應予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熊祥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書記官 朱名堉

2024-11-18

TCDV-113-重訴-677-20241118-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中簡字第3696號 原 告 即 反訴 被 告 鳳山禪寺 法定代理人 胡正利 訴訟代理人 魏恊政 被 告 即 反訴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即胡玉瑕之遺產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複 代理 人 黃曉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6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新臺幣121, 882元,及自民國112年1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新臺幣285, 000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負擔百分 之88,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21,882元 、285,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反訴原告之訴駁回。 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 ㈠、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或因情 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 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2款至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 起訴時原聲明:⑴被告應給付原告自民國110年1月1日起至11 1年4月30日止每月新臺幣(下同)10,000元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共計160,000元,並於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支付原 告每月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10,000元,及自110年12月6日 受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並應給付遲 延利息5%計算之利息;⑵被告應自110年12月6日給付原告電 梯維護費每月400元,公共用電每月1,000元【見臺灣彰化地 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員林簡易庭111年度員簡字第299號 卷(下稱第299號卷)第11-13頁】,嗣迭經變更並因另事件 訴訟即彰化地院員林簡易庭112年度員簡字第277號確認所有 權存在事件終結後,於113年8月28日具狀變更訴之聲明為: ⑴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160,0 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⑵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 範圍內給付原告285,000元;⑶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 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17,438元(含電梯維修分攤費10,999 元及共用部分公共用電分攤費6,439元,見本院卷㈢第31頁) ,核屬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 初之聲明、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前開規定,先予 敘明。 ㈡、按被告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在本訴繫屬之法院,對於原告 及就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之人提起反訴;反訴之標的,如 專屬他法院管轄,或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不相牽連者 ,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59條、第260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所謂反訴之標的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有牽連關 係者,乃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與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兩者 之間,或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與本訴被告作為防禦方法所主 張之法律關係兩者之間,有牽連關係而言。即舉凡本訴標的 之法律關係或作為防禦方法所主張之法律關係,與反訴標的 之法律關係同一,或當事人雙方所主張之權利,由同一法律 關係發生,或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與反訴標的 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其主要部分相同,均可認兩者間有 牽連關係(最高法院70年度台抗字第522號裁定意旨參照) 。經查,本件原告主張訴外人胡玉瑕所有門牌號碼彰化縣○○ 市○○路○段00號(共1-6樓,其中1-5樓已辦理所有權地1次登 記,下稱系爭大樓)第6層建物(下稱系爭房屋),無權占 用原告所有坐落彰化縣○○市○○○段○○○○段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胡玉瑕死亡後,遺產無人繼承而由被告擔任胡 玉瑕之遺產管理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原告請求被告給 付相當租金及電梯維護費、公共用電等不當得利,起訴請求 被告給付160,000元、285,000元、10,999元、6,439元,被 告於113年9月10日具狀提起反訴(見本院卷㈢第37頁),主 張因原告即反訴被告曾發文請求被告即反訴原告給付代墊系 爭房屋108至109年之房屋稅19,302元,被告即反訴原告於11 1年9月22日號返還上開款項,又被告即反訴原告代管胡玉瑕 遺產期間代墊110、111年房屋稅9,468元、9,348元,合計代 墊108至111年房屋稅38,118元,因系爭房屋經彰化地院112 年度簡上字第184號判決(下稱系爭確定判決)確認為原告 即反訴被告所有,上開房屋稅應由原告即反訴被告繳納,卻 由被告即反訴原告代墊,原告即反訴被告而有不當得利之情 形,請求原告即反訴被告應給付被告即反訴原告38,118元本 息,經核與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及其防禦方法有 牽連關係,是其提起反訴,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本訴部分:   ㈠、原告主張:   訴外人胡玉瑕所有系爭房屋係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無權占用 原告所有系爭土地,胡玉瑕於死亡後,遺產無人繼承而由被 告擔任胡玉瑕之遺產管理人,系爭房屋前經被告以109年12 月10日台財產中彰一字第10913015270號函逕收歸國有,嗣 系爭房屋經系爭確定判決確認所有權為原告所有,被告於11 3年8月16日返還,被告應自110年1月1日(即被告拒絕變更 系爭房屋納稅義務人為原告)起,至111年4月30日止,以每 月10,000元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160,000元(計算式 :10000×16=160000),及111年5月1日起至113年8月16日返 還系爭房屋止,以每月10,000元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285,000元(計算式:10000×28.5=285000);另依公寓大廈 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第21條之規定,被告自110年12月6 日起至113年8月16日止,應分攤之電梯維護費10,999元【計 算式:每月2,000元除以6層樓,每層每月應分攤電費為333. 3元,每月333.3元乘以33個月=10,99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下同)】;另被告自110年2月6日起至113年6月止,應分攤 共用部分之公共用電為6,439元【計算式:電費38,635元除 以42個月除以6層樓,每層每月應分攤電費為153.3元,每月 153.3元乘以42個月=6,349元】。爰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⑴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 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16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⑵被 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285,000 元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⑶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 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電梯維護費10,999元及分攤共用部份 公共用電6,439元。 ㈡、被告答辯:   對系爭確定判決不爭執,惟被告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 而管理系爭房屋,並未占用系爭土地,亦無不當得利,縱認 原告得請求不當得利,惟原告之計算標準已逾土地法規定之 法定上限。又系爭房屋為頂樓加蓋,原告應舉證證明公共設 施之用電有無包含到6樓。另系爭確定判決於113年6月12日 確定,系爭房屋自該時起為原告所有,被告並未占用系爭房 屋,原告自該時起即可管理系爭房屋。再依原告所提出之胡 玉瑕與周桂福間工程契約,當時委託興建5樓及電梯係規劃 與1樓至5樓使用,且胡玉瑕從未登記為系爭房屋之所有權人 ,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請求,自屬無據。 加以電梯維護費及公共電費均係系爭大樓1-5樓所使用,被 告未曾管理使用系爭房屋,自不需分攤。況被告曾繳納108 至111年房屋稅38,118元,系爭房屋既經系爭確定判決確認 為原告所有,上開被告所繳納之房屋稅,被告自得主張與原 告之請求予以抵銷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㈢、法院之判斷:   ⒈、原告主張系爭房屋係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無權占用原告所有 系爭土地,而被告經本院以107年度司繼字第914號裁定選定 為胡玉瑕之遺產管理人,系爭房屋前經被告於109年12月10 日以係胡玉瑕之遺產而收歸國有,嗣系爭房屋經系爭確定判 決確認所有權為原告所有,被告於113年8月16日返還系爭房 屋與原告,業據提出系爭房屋房屋稅稅籍證明書、系爭土地 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地號全部)、地籍圖謄本、鳳山禪寺 土地辦理過戶登記清冊、被告所屬彰化辦事處函、系爭確定 判決為證(見第299號卷第19-28頁、本院卷㈡第355-366、42 1-422頁),被告對此並不爭執,且兩造亦不爭執被告已於1 13年8月16日返還系爭房屋與原告(見本院卷㈢第14頁),堪 信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正。   ⒉、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不當得利之受領人,如其所受利益依其性質或其他情形 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民法第179條及第181條但書分 別定有明文。又無權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 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念;其依不當得利之法則請求返還不 當得利,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為其 要件,故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 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最高法院61年度台上字第1695 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自拒絕變更系爭房屋納稅義 務人為原告時起(見299號卷第28頁),即被告基於胡玉瑕 之遺產管理人身分管理及占有系爭房屋,即自110年1月1日 起,至被告於113年8月16日返還系爭房屋與原告止,管理系 爭房屋而無權占用系爭土地,係無法律上原因,而受有占有 使用系爭土地之利益,致原告未能利用其應有部分而受有損 害,原告自得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因無權 占有所受利益,且此一利益依其性質顯難以返還,揆諸前揭 規定,自應償還其價額。則原告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於管理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3 年8月16日止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自屬有據。 ⒊、再按城市地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 價額年息10%為限;第97條之規定,於租用基地建築房屋準 用之。土地法第97條第1項、第105條定有明文。所謂土地及 建築物之總價額,依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規定,土地價額依 法定地價;建築物價額則依該管市縣地政機關估定之價額而 言。又所謂法定地價,依土地法第148條規定,係土地所有 權人依該法規定所申報之地價;舉辦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 價時,土地所有權人未於公告期間申報地價者,以公告地價 百分之80為其申報地價,平均地權條例第16條前段亦有明文 。此外,基地租金之數額,除以基地申報地價為基礎外,尚 須斟酌基地之位置,工商業繁榮之程度,占有人利用基地之 經濟價值及所受利益等項,並與鄰地租金相比較,以為決定 (最高法院68年度台上字第3071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土 地法第97條之立法意旨為「城巿房屋供不應求,為防止房屋 所有權人乘機哄抬租金,造成居住問題,特設本條限制房屋 租金之最高額,超出部分得由政府強制減定之,以保護承租 人」,是土地法第97條限制房屋租金之立法政策係基於居住 乃人民生存之基本條件,為生存權之內涵,現代福利國家應 滿足人民居住之需求,而立法當時之我國經濟環境,城巿房 屋供不應求,為保護經濟上弱者之承租人,使其能取得適當 之居住空間,以避免造成居住問題,則該條之規定,應僅限 於城巿地方供住宅使用之房屋,始有其適用。至營業用房屋 ,承租人用以營業獲取利潤,並非供居住安身,即與人民安 居之基本需求及生存權之保障無涉,自無立法介入加以限制 之必要。又營業用房屋類皆座落在商業區,不僅其建造、維 修成本及應繳納之稅捐高於一般住宅房屋,並享有營業房屋 所形成商圈之商業利益,自非一般居住用房屋可比。且營業 用房屋之承租人原非經濟上之弱者,尤以連鎖企業,挾其龎 大資金、巿場優勢,已為經濟上之強者,又可獲取相當之利 潤,更無立法限制租金額之必要;況租屋營業,租金之支出 ,原屬營業成本之一部,倘立法限制租金額,營業利潤並未 相對受限,任其享有鉅額利潤,要非立法之原意;復就土地 法第三章房屋及基地之立法結構觀之,土地法第94條第1項 、第96條規定所稱之房屋類皆指住宅而言;再我國經濟現屬 已開發國家,房屋之供需與往昔不同,營業用房屋租金之多 寡,自應本諸契約自由之原則,回歸巿場機制,方能促進都 巿之更新與繁榮。故土地法第97條所指房屋,應解為不包括 供營業使用之房屋,以兼顧租賃雙方之利益,契合本條之立 法本旨(最高法院92年度台簡上字第20號判決意旨參照)。 ⒋、經查,系爭土地位於彰化縣員林市,地處員林市大同路與建 國路交叉路口,距員林火車站1.3公里,附近公園、商店林 立,近大同國中、員林國小、臺中銀行、上海銀行、中國國 際商銀、小北百貨、書局、蔬食美食等,附近商業活動頻繁 ,發展蓬勃且交通便利,又系爭大樓1-5樓均出租經營商業 使用,1樓為經營早餐店,2樓及4樓經營洋酒公司、3樓出租 與律師事務所、5樓出租與保險公司,系爭房屋目前為空屋 ,未出租亦未作其他使用等情形(見299號卷第53頁、本院 卷㈠第307、309頁、本院卷㈡第380頁),係爭大樓既非作為 住家使用,而係出租做為商業使用,即與土地法第97條所指 房屋不符,自不受土地法第105條、第97條規定之限制。次 查,原告自陳系爭大樓第2、4層租金為每月15,000元、第3 層租金為15,000元、第5層租金為12,000元(見299號卷第95 頁),第1層租金為每月22,000元、第5層租金為12,000元( 見本院卷㈡第417頁)等,此有原告提出之系爭大樓各樓層之 租賃契約書為證(見299號卷第37-51、117-131頁),被告 對此亦不爭執(見本院卷㈢第14頁),復與當地租金行情大 致相符,原告以每月10,000元作為計算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 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應屬適當。是原告依不當得利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 付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4月30日止,共計16個月,按月 給付原告10,000元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160,000元(計算 式:10000×16=160000),及自111年5月1日起至113年8月16 日返還系爭大樓第6層建物止,共計28.5個月,按月給付原 告10,000元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285,000元(計算式:100 00×28.5=285000),均屬有據,應予准許。 ⒌、又按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 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 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公寓大廈管理條 例第10條第2項前段固有明定。惟查,系爭大樓1-6樓全部為 原告所有,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所規定之數人區分一建築物 而各有其專有部分,並就其共用部分按其應有部分有所有權 不同,自無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適用。又原告請求被告應分 攤之電梯維修費及公共電費,係原告將之拆分為1-5樓之承 租戶負擔,系爭房屋既確定為原告所有,則被告於管理系爭 房屋期間本應分攤之電梯維修費及公共電費,已分由1-5樓 承租戶分攤並繳納,並非原告所繳納,被告雖獲有不當得利 ,惟受有損害者並非原告,而係1-5樓之承租戶,則原告請 求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分擔給付電梯 維護費10,999元、公共用電6,439元等不當得利,即無理由 。 ⒍、末按,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 ,各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抵銷,應以意 思表示,向他方為之。其相互間債之關係,溯及最初得為抵 銷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民法第334條第1項本文、第33 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抵銷應以意思表示向他方為之, 其性質為形成權之一種,為抵銷時既不需相對人之協助,亦 無經法院裁判之必要(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355號判例參 照)。查本件被告即反訴原告對原告即反訴被告有108至111 年房屋稅38,118元之債權(詳後述反訴),是原告即反訴被 告對被告即反訴原告負有債務;而原告對被告先後有160,00 0元及285,000元之債權存在,業如上述,是被告對原告負有 債務,故其雙方所負之債務均已適於抵銷之情狀,而抵銷係 以意思表示向他方為之,其性質為形成權,為抵銷時無待相 對人協助之情,則被告主張抵銷,自應准許。又本件被告用 以抵銷之主動債權為38,118元,尚不足以清償原告之債權全 部(被動債權),自應依民法第342條規定準用同法第322條 抵充順序定其抵充之標準。依民法第322條第1款、第2款規 定,上述先後2筆被動債權於抵銷時均已屆清償期,且均無 擔保,自應以債務人因清償而獲益最多者,儘先抵充,即應 先抵銷被動債權中先屆期之160,000元後,尚不足121,882元 (計算式:000000-00000=121882),故原告對被告之債權 ,尚餘121,882元、285,000元。 ㈣、綜上所述,原告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⑴被告應於管理 被繼承人胡玉瑕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121,882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⑵被告應於管理被繼承人胡玉瑕 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285,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反訴部分: ㈠、反訴原告主張:    反訴原告於111年9月22日返還系爭房屋108至109年之房屋稅 19,302元與反訴被告,又於代管系爭房屋期間繳納系爭房屋 110、111年之房屋稅9,468元、9,348元,合計繳納系爭房屋 108至111年房屋稅38,118元,因系爭房屋經系爭確定判決確 認為反訴被告所有,上開房屋稅應由反訴被告繳納,反訴被 告受有不當得利,致反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不當得利之法 律關係,提起本件反訴等語,並聲明:反訴被告應給付反訴 原告38,11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㈡、反訴被告答辯:   系爭房屋經系爭確定判決確認為反訴被告所有後,反訴原告   至113年8月16日始返還與反訴被告,彰化縣地方稅務局員林 分局並於113年9月3日更正系爭房屋納稅義務人為反訴被告 ,於此之前,108年納稅義務人登記為胡玉瑕,109-112年均 登記為被告管理,系爭房屋之房屋稅自應由胡玉瑕及反訴原 告繳納,與反訴被告無涉,反訴原告之請求,繼屬無據。 ㈢、本院之判斷:     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次按房屋稅向房屋所有人徵收 之,房屋稅條例第4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定。經查,反訴原告 於111年9月22日返還系爭房屋108至109年之房屋稅19,302元 與反訴被告,又於代管系爭房屋期間繳納系爭房屋110、111 年之房屋稅9,468元、9,348元,合計繳納系爭房屋108至111 年房屋稅38,118元等事實,業據提出反訴被告函、系爭房屋 108至111年度房屋稅繳款書、反訴原告函、反訴被告出具之 款項入戶證明在卷可佐(見本院卷㈢第69-81頁),反訴被告 就此並不爭執,又系爭房屋既經系爭確定判決確認為反訴被 告所有,業據前述,則上開房屋稅自應由反訴被告繳納,反 訴被告抗辯,難認可採。系爭房屋既為反訴被告所有,反訴 原告無法律上原因而繳納上開房屋稅,反訴被告則獲有免繳 上開房屋稅之利益,反訴原告得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 反訴被告返還房屋稅38,118元,為有理由,惟反訴原告於本 訴已主張以上開房屋稅與原告之不當得利債權予以抵銷,並 經本院認定如前,反訴原告已無餘額可得請求,是反訴原告 請求反訴被告給付38,118元,即屬無據。 ㈣、從而,反訴原告請求反訴被告應給付反訴原告38,118元,並 自反訴起訴狀繕本送達反訴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周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許家豐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 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依職權為被告供擔保免為假 執行之宣告。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反訴原告之 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李立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2024-11-15

TCEV-111-中簡-3696-20241115-3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597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被 告 張武忠 梁張水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 21日內,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補正下列事項, 逾期不補,即駁回其訴。 應補正事項: 一、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 合併計算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 項本文、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被 告應將如附表所示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上如原證二略圖 所示之鐵皮棚房等地上物除去騰空,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 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經核定如附表所示為新臺幣(下同)18 2,000元;訴之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給付2,203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並自民國113年8月1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 原告175元部分,其中自113年8月1日起至同年月20日止之不 當得利為起訴前所生,共計587元【計算式:175元×20/30=1 1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併算其價額;至起訴後方發生 之不當得利請求,依上開規定不併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經核定為184,320元【計算式:182,000元+2,203元+1 17元=184,32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990元。 二、依原告提供被告梁張水妹現戶戶籍謄本記載,上開被告之現 居住址為250巷,原告於起訴狀中誤載為2520巷,原告應具 狀陳報更正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國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附表: 編號 原告主張被告占用土地 (苗栗縣通霄鎮五里牌段五福小段) 被告占用面積 (㎡) 公告土地現值 (元/㎡) 價 額 (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1 236地號土地 28 6,500元 182,000元 合 計 182,000元

2024-11-14

MLDV-113-補-1597-2024111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993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被 告 林玟蘭 訴訟代理人 涂朝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於臺中市○里區○○段○○○○○地號土地及臺中市大里區 福大段三二、三一之一、三一、二九之一、二九之二地號土地, 如附圖編號A、B、C、D、E、F所示之水泥地面及其上之圍籬、鐵 捲門除去騰空,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肆仟陸佰陸拾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 五月十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自民國一一三年五月一日起至返還第一項所示之土地之日 止,按月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仟參佰壹拾壹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玖拾萬元為被告預供擔保 後得假執行。若被告以新臺幣貳佰陸拾壹萬捌仟伍佰參拾伍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三項於判決確定前清償期已屆至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 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 法第256條亦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其訴之聲明為:㈠被 告應將坐落於臺中市○里區○○段0000地號第6錄、29-2地號第 2錄、31地號第3、4錄、31-1地號、32地號第4錄土地上,如 原證二略圖所示之鐵皮圍籬內水泥地、土石地、水泥地出入 口、電動門等地上物除去騰空,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㈡被 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4,516元,及自本件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 112年9月1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129元。 嗣變更為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第5項至第6項所示(見本院 卷第165頁至第167頁、第189頁)。原告特定返還土地並拆 除地上物之範圍,核屬更正事實上之陳述;另擴張相當於租 金之不當得利數額聲明,均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臺中市○里區○○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內新 段土地)、大里區福大段29-1、29-2、31、31-1、32地號土 地(下稱系爭福大段土地,與內新段土地合稱系爭土地)為 國有土地,並由伊擔任管理機關。被告無權占有系爭土地經 營停車場,並在其上鋪設水泥地及架設鐵皮圍籬、鐵捲門範 圍如附圖所示。伊本於管理機關之地位,訴請被告騰空系爭 土地之地上物並返還各該土地。另依土地法第97條之規定, 以系爭土地申報地價之年息5%計算,請求被告給付系爭內新 段土地自108年5月起、系爭福大段土地自112年5月起,均至 113年4月間所受之不當得利共計24,660元,及自113年5月1 日起至返還占用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計算相當於租金1,31 1元之不當得利(計算式如附表所列)。爰依民法第767條第 1項前段、中段、第179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第5項至第6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原告於106年度辦理非公用不動產標租時,伊已 標得系爭福大段31、31-1地號土地,並繳納訂約權利金42,0 00元及履約保證金20萬元,共計242,000元。然原告遲未辦 理簽約,亦未退還權利金及履約保證金,經多次交涉,原告 始同意以上開權利金及履約保證金,扣抵伊使用系爭福大段 土地之補償金,經扣抵後尚餘135,959元。伊既已向原告標 租系爭福大段土地,原告亦以伊所繳納之權利金及履約保證 金扣抵使用補償金,即應認伊係有權使用系爭福大段土地。 伊並非無權占有系爭土地,原告主張伊受有不當得利即無理 由等語置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為不利判決,願 供擔保請求免予假執行。 參、得心證之理由: 一、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  ㈠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以無權 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所有物之訴,被告對原告就其物有所 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原告 於被告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被告應就其取得占有 ,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  ㈡經查,系爭土地為中華民國所有,並為原告所管理,有系爭 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69頁至第78頁、第16 9頁),而被告以如附圖所示之地上物占用系爭土地,亦有 本院勘驗筆錄、現場照片、臺中市○里地○○○○000○0○0○里地○ ○○0000000000號函暨檢附如附圖所示之土地複丈成果圖附卷 可參(見本院卷第39頁至第41頁、第119頁至第133頁),堪 信屬實,先予認定。  ㈢被告辯稱其曾於106年間向原告標租系爭福大段土地等情,原 告就此雖不爭執,惟主張因系爭福大段土地均為農牧用地, 被告擅自施設圍籬及鋪設水泥使用,致土地狀態與標租公告 不同,兩造因此無法簽立租賃契約等語,而被告亦自承兩造 尚未完成標租手續(見本院卷第83頁、第107頁、第159頁) ,足認兩造並未就系爭土地成立租賃關係。被告雖以原告業 將其所繳納之權利金及履約保證金,用以扣抵系爭土地之使 用補償金,且抵扣後尚餘135,959元等情,辯稱其非無權占 有,並提出原告106年2月22日台財產中改字第10650002082 號函、112年5月10日台財產中改字第11250007170號函及被 告之陳情函為憑(見本院卷第89頁至第97頁)。惟查原告已 於109年間催告被告返還系爭土地及繳納占有期間之使用補 償金,有原告109年2月21日台財產中改字第10900018490號 函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61頁至第162頁)。再據被告108 年7月24日陳情函之說明內容:「二、本人(即被告)同意 自105年8月起重新計算使用補償金,應將權利金及履約保證 金抵沖」等語(見本院卷第91頁),足認上開使用補償金係 經被告同意用以給付無權占有系爭土地之不當得利,難認被 告就此即為有權占有。被告復未能提出其他有權占有系爭土 地之說明及舉證(見本院卷第189頁至第190頁),答辯意旨 ,自屬無據。 二、被告占有系爭土地受有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㈠次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 第179條定有明文。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以無法律上之原因 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為其要件,故其得請求返還之範 圍,應以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 準。又無權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 社會通常之觀念(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911號裁定意旨 參照)。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業如前述,是依前揭說明 ,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無權占用系爭土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 利,核屬有據。  ㈡原告主張依土地法第97條之規定,以系爭土地申報地價年息5 %計算占用系爭土地之不當得利,依附表所示被告應給付原 告系爭內新段土地108年5月至113年4月之不當得利為11,124 元、系爭福大段土地自112年5月(112年4月前之不當得利業 以權利金及履約保證金抵扣)至113年4月之不當得利為13,5 36元,共計24,660元(計算式:11,124元+13,536元=24,660 元),並應自113年5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 給付原告1,311元(計算式:183元+754元+48元+135元+25元 +166元=1,311元),被告對此數額亦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9 0頁),本院逕採認之。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系爭內新 段土地自108年5月起、系爭福大段土地自112年5月起,均至 113年4月間所受之不當得利24,660元,及自113年5月1日起 至返還占用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計算相當於租金1,311元 之不當得利,即屬有據。 肆、綜上所述,被告無權占有系爭土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 項前段、中段及第179條之規定,請求被告將如附圖編號A至 F所示之水泥地面及其上之圍籬、鐵捲門予以刨除、拆除, 並將系爭土地返還原告,並請求被告給付原告24,660元,及 自民事更正聲明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即113年5月17日(見本 院卷第16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暨自113年5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 ,311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伍、兩造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核無不 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宣告之。又將來給付訴訟之判決, 可於債務清償期屆至前,宣告附條件之假執行,即於主文宣 告於判決確定前如清償期已屆至,債權人預供擔保若干金額 後得假執行(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89年法律座談會民事 類提案第37號研討結果參照)。本判決主文第6項部分,係 有關財產權之將來給付訴訟之判決,爰宣告於清償期屆至時 ,得假執行。 陸、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附此敘 明。 柒、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承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許宏谷 附表:                   一、系爭內新段110-1地號土地之不當得利 被告每月所受不當得利金額之計算式:占用面積申報地價年息5%12月(元以下無條件捨去,下同) 附圖編號 計算期間 申報地價 占用面積 每月不當得利金額 占用月數 被告應繳金額 A 108年5月至108年12月 1,100元 44㎡ 201元 8月 1,608元 109年1月至110年12月 1,000元 44㎡ 183元 24月 4,392元 111年1月至112年12月 1,000元 44㎡ 183元 24月 4,392元 113年1月至113年4月 1,000元 44㎡ 183元 4月 732元 合計 11,124元 二、系爭福大段32、31-1、31、29-1、29-2地號土地之不當得利 附圖編號 計算期間 申報地價 占用面積 每月不當得利金額 占用月數 被告應繳金額 B 112年5月至112年8月 900元 201.3㎡ 754元 4月 3,016元 112年9月至113年4月 8月 6,032元 C 112年5月至112年8月 900元 13.06㎡ 48元 4月 192元 112年9月至113年4月 8月 384元 D 112年5月至112年8月 900元 36.25㎡ 135元 4月 540元 112年9月至113年4月 8月 1,080元 E 112年5月至112年8月 900元 6.77㎡ 25元 4月 100元 112年9月至113年4月 8月 200元 F 112年5月至112年8月 900元 44.47㎡ 166元 4月 664元 112年9月至113年4月 8月 1,328元 合計 13,536元 附圖: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113年2月5日土地複丈成果圖

2024-11-14

TCDV-112-訴-2993-2024111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522號 反訴 原告 即 被 告 彭建瑛 訴訟代理人 莊婷聿律師 反訴 被告 即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林琦勝律師 黃曉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反訴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447萬8,842元。 反訴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4萬5, 352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 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因租賃權涉訟,其租賃定有期間者,以權利存續期間之 租金總額為準;其租金總額超過租賃物之價額者,以租賃物 之價額為準;未定期間者,動產以2個月租金之總額為準, 不動產以2期租金之總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 、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9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地上權 價額之計算,以1年租金15倍為準;無租金時,以1年所獲可 視同租金利益之15倍為準;城市地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 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年息10%為限;土地法第97條、第9 9條及第101條之規定,於租用基地建築房屋均準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4、土地法第97條第1項、第105條亦分別規 定甚明。 二、復按本訴與反訴之訴訟標的相同者,反訴不另徵收裁判費,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5第1項亦有明定。所謂訴訟標的相同 ,係指經原告或反訴原告主張並以原因事實特定後請求法院 審判之實體法上權利同一者而言,凡反訴主張之權利與本訴 不同者,即為不同之訴訟標的,應另徵收裁判費最高法院98 年度台抗字第123號裁定意旨參照)。又訴訟標的法律關係 之性質,非對於親屬或身分上之權利有所主張者,自應屬因 財產權而起訴(同院76年度台抗字第151號裁定意旨參照參 照)。倘若原告訴請移除噪音源、熱氣等侵害,係請求除去 侵害;若是請求不得再製造噪音、禁止有熱氣侵入等,則係 請求被告不得為一定之行為,屬於預防侵害,並非回復人格 權之適當處分。兩項請求均得以金錢衡量,且非對於親屬關 係及身分上之權利有所主張,自屬財產權訴訟。如訴訟標的 價額在客觀上不能核定者,則依民事訴訟法法第77條之12規 定,以同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 0分之1即165萬元核定之(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1年法 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7號研討結果意旨參照)。 三、本件反訴原告對反訴被告提起反訴,惟未據繳納裁判費,茲 就本件反訴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分述如下:  ㈠關於反訴聲明第1項部分:  ⒈反訴原告請求確認兩造間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有「租賃關係」及「地上權」存在。經核反 訴被告提起之本訴係依民法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 反訴被告拆除系爭土地上之地上物,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 請求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反訴原告提起之反訴則係 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請求確認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之 租賃關係存在,並因時效取得地上權。是本訴之訴訟標的為 「反訴被告對系爭土地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及不當得利給付 請求權」,反訴之訴訟標的為「反訴原告對系爭土地之租賃 權及地上權」,訴訟標的並不相同,反訴應另徵收裁判費, 且反訴原告欲請求確認存在之租賃關係及地上權,法律關係 各別,屬數項訴訟標的之訴,亦非「互相競合或為選擇」, 故本項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 規定合併計算。  ⒉就反訴原告請求確認租賃關係存在部分,據其起訴主張之原 因事實以觀,兩造就租賃關係為未定期間(見本院卷第88頁 至第89頁),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9規定,訴訟標的應以系 爭土地二期租金總額為準,惟反訴原告未特定其租賃權係存 在於系爭土地何一具體特定部分,僅辯稱其所有地上物占用 系爭土地第1錄部分,故暫以反訴被告於本訴主張此部分占 用面積70.27平方公尺計算(見本院卷第12頁),而反訴原告 陳報此部分每月租金為新臺幣(下同)1,317元,二期租金總 額即為2,634元,爰核定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2,634元。  ⒊就反訴原告請求確認地上權存在部分,既係依地上權起訴, 訴訟標的價額自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4規定核定之, 而非如反訴原告所主張適用同法第77條之9之規定,且反訴 原告請求確認地上權存在,係主張「因時效取得地上權」( 見本院卷第89頁),顯無約定租金之可能,依上開規定,其 訴訟標的價額以1年所獲可視同租金利益之15倍為準,如其 利益之15倍超過其地價者,以地價為準。而系爭土地於民國 113年1月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為3萬5,100元(見本院卷 第15頁),然反訴原告未特定其地上權係存在於系爭土地何 一具體特定部分,此部分同前所述,暫以反訴被告於本訴主 張反訴原告所有地上物占用系爭土地第1錄部分之面積70.27 平方公尺計算,則系爭土地之地價為246萬6,477元(計算式 :每平方公尺公告土地現值3萬5,100元×70.27平方公尺=246 萬6,477元);又系爭土地113年1月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4, 600元,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5頁), 併參酌土地法第97條第1項規定,以申報地價年息10%計算其 視同租金之利益,則1年所獲可視同租金利益之15倍為48萬4 ,863元(計算式:4,600元×70.27平方公尺×10%×15=48萬4,8 63元),既未超過公告土地現值所計算之地價,衡情亦較系 爭土地之市價為低。準此,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48萬 4,863元。  ⒋從而,反訴原告反訴聲明第1項之訴訟標的價額合計為48萬7, 497元(計算式:2,634元+48萬4,863元=48萬7,497元)  ㈡關於反訴聲明第2項部分:   反訴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反訴被告返還溢付 之租金39萬1,345元,並依民法第18條、第184條、第195條1 項前段等規定,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慰撫金30萬元,核無互相 競合或應為選擇之關係,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 規定,本項訴訟標的金額合計為69萬1,345元(計算式:39萬 1,345元+30萬元=69萬1,345元)。  ㈢關於反訴聲明第3項部分:   反訴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條、第184 條、第195條第1項、第 213條第1項、第793條前段規定,聲明請求「反訴被告應將 埋設於臺中市○○區○○段00地號土地如原證二略圖所示錄號③( 面積約為20平方公尺,實際以地政機關測量為準)下之污水 下水道分之管拆除」,核反訴原告非以其所有土地遭反訴被 告占用,請求返還土地,故本項訴訟標的價額應以預估之拆 除費用定之,然反訴原告未陳報拆除費用之估價單,亦未具 體特定預估之拆除費用數額,致本院無從核定本項訴訟標的 價額,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暫以同法第466條 所定不能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數額加10分之1即165萬元定 之。  ㈣關於反訴聲明第4項部分:   反訴原告主張依民法第793條規定,聲明請求「反訴被告不 得將臺中市○○區○○段00地號土地如原證二略圖所示錄號③下 埋放之污水下水道分之管所生臭氣排放侵入同段51地號土地 及其上1549建號建物」,核係為維護其不動產所有權圓滿狀 態而對於鄰地所有人請求預防侵害,乃本於不動產物權提起 氣響侵入禁止權之訴訟,非對於親屬關係及身分上之權利有 所主張,屬因財產權涉訟,然反訴原告上開請求之交易價額 ,經命補正而未陳明,且卷內無可供本院認定反訴原告於本 項聲明如獲勝訴判決所受之客觀利益為何之資料,故應認屬 不能核定,爰就反訴聲明第4項訴訟標的價額以165萬元定之 。  ㈤綜上,本件反訴之訴訟標的價額合計為447萬8,842元(計算 式:48萬7,497元+69萬1,345元+165萬元+165萬元=447萬8,8 4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萬5,35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 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反訴原告於主文第二項所示期間 內補繳上述裁判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佩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 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其餘部分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盈呈

2024-11-13

TCDV-113-訴-1522-20241113-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