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61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周聚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114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伍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詐欺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
附表;數罪中雖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列情形,惟受刑
人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刑
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份在卷
足稽,應依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是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
裁定等語。
二、本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如附表所示之刑事判決及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憑。其中如附表編號1
、2、4至6所示之部分,均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部分,為不得易科罰金、得
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而檢
察官依受刑人之聲請,就如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
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份在卷可佐,本院審核後,認檢察
官之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刑。
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又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刑法第51條第5款分別
定有明文。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並非概無法律性
之拘束。自由裁量係於法律一定之外部性界限內(以定執行
刑言,即不得違反刑法第51條之規定),使法官具體選擇以
為適當之處理;因此在裁量時,必須符合所適用之法規之目
的。更進一步言,須受法律秩序之理念所指導,此亦即所謂
之自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關於定應執行之刑,既屬自由裁
量之範圍,其應受此項內部性界限之拘束,要屬當然(最高
法院80年台非字第473號判例意旨參照)。而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所示之各罪,其中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部分,業經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220號刑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
刑1年3月確定;其中如附表編號6所示之部分,業經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以110年度原金訴字第51號、111年度原金訴字第
11號刑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嗣經本院以111年
度金上訴字第2803、2815號刑事判決上訴駁回確定等情,有
上開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存卷可
按;上開刑事判決所定應執行之刑,雖將因本院所為之本案
定應執行刑裁定而當然失效,惟揆諸前揭說明,經本院審核
相關案卷、考量自由裁量之範圍應受內部性界限之拘束(即
法律秩序之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性界限)及不利益變更禁
止原則,避免本案定應執行刑後反較定應執行刑之前更不利
於受刑人。又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
受刑人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
法院於裁定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
陳述意見之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本院因而發函請受刑
人於文到5日內具狀陳述意見,受刑人回覆就本件定刑無意
見等情,有本院刑事庭民國113年12月9日113中分慧刑和113
聲1614字第12030號函(稿)、送達證書、本院陳述意見調
查表各1份在卷可憑(見本院卷181、187至189頁),並審酌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4至6所示之部分均係犯詐欺相
關案件,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部分係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
條第1項之洗錢罪等犯罪態樣、犯罪時間間隔、侵犯法益,
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及比例原則、罪刑相當原則
等自由裁量權限等情,而為整體評價後,就有期徒刑部分合
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於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
3所示之罪,其宣告刑之併科罰金新臺幣3000元部分,因無
宣告多數罰金刑情形,不在本件定執行刑之列,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意 聰
法 官 蘇 品 樺
法 官 周 瑞 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涂 村 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表:受刑人甲○○定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罪 名 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未遂罪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1年1月(共3罪) 犯 罪 日 期 110年7月30日 ①110年3月4日至 110年3月9日 ②110年3月間某日至 110年3月9日 ③110年3月9日 【聲請書誤載為110年3月9日(3次),應予更正】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27784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少連偵字第137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0年度訴字第963號 111年度訴字第220號 判 決 日 期 110年9月22日 111年5月11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0年度訴字第963號 111年度訴字第220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10年11月2日 111年6月1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執字第12802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3243號 附表編號2所示之部分,業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220號刑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3月確定。
編 號 3 4 罪 名 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犯3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3000元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 罪 日 期 109年7月間之不詳時間至 109年7月10日 【聲請書誤載為109年7月10日,應予更正】 110年3月16日前某日至 110年5月25日 【聲請書誤載為110年3月16日至110年5月25日,應予更正】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09年度偵字第36327號;移送併辦案號:110年偵字第3242、13348、3239、20993號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634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金簡上字第2號 110年度訴字第456號 判 決 日 期 111年5月25日 111年7月8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金簡上字第2號 110年度訴字第456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11年5月25日 (不得上訴) 111年8月2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7367號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2138號
編 號 5 6 罪 名 犯冒用公務員名義犯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之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①有期徒刑1年9月 ②有期徒刑1年6月 犯 罪 日 期 110年3月26日 ①110年6月21日至110年6月30日 ②110年6月1日至110年6月3日 【聲請書誤載為110年6月21日、110年6月25日、110年6月30日、110年6月3日,應予更正】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1年度少連偵字第231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24166、24847、25974號、110年度少連偵字第371、418、435號;追加起訴案號:110年度少連偵字482號、111年度少連偵字第5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 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288號 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803、 2815號 判 決 日 期 111年9月7日 112年4月26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 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288號 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803、 2815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11年10月12日 112年5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111年度執字第8683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112年度執字第8539號 附表編號6所示之部分,業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0年度原金訴字第51號、111年度原金訴字第11號刑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嗣經本院以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803、2815號刑事判決上訴駁回確定。
TCHM-113-聲-1614-2024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