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黎文山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宣示裁定筆錄 聲請人 內政部移民署 受收容人 黎文山LE VAN SON 上開當事人間114年度續收字第1583號續予收容事件,於中華民 國114年3月14在本院第九法庭公開宣示裁定,出席人員如下: 到庭關係人如下: 詳報到單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7第2項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至4項 宣示裁定主文如下,不另作裁定書:      主 文 甲○○LE VAN SON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5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暫予收容期間屆滿5 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弘毅           法 官 劉家昆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筆錄正本之送達,與裁定正本之送達,有同一效力。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抗告 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弘毅

2025-03-14

TPTA-114-續收-1583-20250314-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237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LE VAN VU(越南籍,中文姓名:黎文武) 中華民國境內聯絡地址:嘉義縣○○鎮○○路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122 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LE VAN VU共同犯竊盜罪,共參罪,各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 罰金,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並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 ,驅逐出境。   事 實 一、LE VAN VU(中文姓名:黎文武,下以中文姓名稱之)與DIN H XUAN THE(中文姓名:丁春世,下以中文姓名稱之,所涉 竊盜犯嫌業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另案通緝)係朋友關係, 其等竟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絡, 先由丁春世選定目標機車後通知黎文武,再由黎文武於如附 表所示之時間,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本 案汽車),搭載丁春世前往同附表所示之地點,其等再徒手 將如附表所示之機車(下合稱本案失竊車輛),搬運至本案 汽車之後車廂後,駕駛本案汽車離開現場而得手。丁春世復 將如附表編號1(下稱A車)、2(下稱B車)所示之機車車牌 互換後,再與黎文武共同以附表「本案失竊車輛去向」欄位 所示之方式,將本案失竊車輛分別轉讓或變賣予如附表所示 之人。嗣因簡嘉明、林浚安、許淳鈦均察覺機車遭竊而報警 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簡嘉明、許淳鈦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報 告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之判斷  ㈠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 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 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 適當者,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定有明 文。查本判決所引用具有傳聞證據性質之資料,業經檢察官 、被告黎文武(下稱被告)於本院審理中,均明示同意有證 據能力(見本院113年度易字第2373號卷〈下稱本院卷〉第39 頁至第40頁),本院審酌各該證據作成時之客觀環境及條件 ,均無違法不當取證或明顯欠缺信用性之情形,作為證據使 用皆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自有證 據能力。  ㈡至其餘卷內所存、經引用之非供述證據,與本件待證事實均 具有關聯性,且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 或有證明力明顯過低之情形,亦經本院於審判期日合法踐行 證據調查程序,由檢察官、被告互為辯論,業已保障當事人 訴訟上之程序權,依同法第158條之4規定反面解釋,本院均 得採為證據。 二、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訊據被告固不否認有於如附表所示之時、地,與同案被告丁 春世(下稱丁春世)一同搬運本案失竊車輛至本案汽車之後 車廂,而後載離現場,再將本案失竊車輛以如附表所示之方 式轉交或出售,惟否認有何竊盜之犯行,辯稱:我和丁春世 是朋友,我知道丁春世會修理機車,是因為丁春世請我幫他 搬運機車去修車廠,我才會照丁春世的指示去載車,我純粹 只是幫忙,也沒有向丁春世收錢等語。經查:  ㈠被告與丁春世係朋友關係,丁春世會先通知被告目標機車之 地點,再由被告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駕駛本案汽車搭載丁 春世前往同附表所示之地點,其等再徒手將本案失竊車輛, 均搬運至本案汽車之後車廂後,駕駛本案汽車離開現場。丁 春世復將A車及B車之機車車牌互換後,再與被告共同以附表 「本案失竊車輛去向」欄位所示之方式,將本案失竊車輛分 別轉讓或變賣予如附表所示之人,而本案失竊車輛確分別經 告訴人簡嘉明、許淳鈦及被害人林浚安以失竊為由報警處理 等情,為被告於本院審理時所不否認,上情核與證人即同案 被告丁春世於警詢之證述(見警卷第1頁至第10頁)、證人 屈維孟於警詢之證述(見警卷第55頁至第61頁)、證人即告 訴人簡嘉明於警詢之證述(見警卷第85頁至第87頁、第91頁 至第92頁)、證人即被害人林浚安於警詢之證述(見警卷第 109頁至第111頁、第115頁)、證人即告訴人許淳鈦於警詢 之證述(見警卷第147頁至第149頁)大致相符,並有被告與 丁春世之Messenger對話紀錄翻拍照片8張(見警卷第29頁至 第35頁)、證人屈維孟指認犯罪嫌疑人照片1份(見警卷第7 1頁)、尋獲A車(懸掛B車車牌)之現場照片及證人屈維孟 騎乘普通重型機車之監視器擷圖共12張(見警卷第73頁至第 77頁)、車牌號碼000-000車輛詳細資料報表1份(見警卷第 81頁)、告訴人簡嘉明之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善化分局東昌派 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2份(見警卷第83頁、第89頁) 、告訴人簡嘉明之民國112年8月31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 警察大隊贓(證)物認領保管單1份(見警卷第93頁)、A車 遭竊經過之現場監視器及周遭行車紀錄器擷圖共18張(見警 卷第95頁至第103頁)、B車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1份(見警 卷第105頁)、被害人林浚安之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歸仁分局 太廟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2份(見警卷第107頁、第 113頁)、被害人林浚安112年8月26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 事警察大隊贓(證)物認領保管單1份(見警卷第117頁)、 B車遭竊經過之監視器影像擷圖及藏匿地點照片共43張(見 警卷第119頁至第141頁)、如附表編號3所示機車(下稱C車 )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1份、告訴人許淳鈦之臺南市政府警 察局善化分局新市分駐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1份(見警卷 第145頁)、C車遭竊經過之監視器影像擷圖及藏匿地點照片 共11張(見警卷第153頁至第158頁)、丁春世(暱稱:The Dinh)之臉書主頁頁面擷圖1份(見警卷第11頁)、丁春世 之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1份(見警卷第13頁至第16頁)、 被告之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1份(見警卷第45頁至第48頁 )、GOOGLE街景翻拍照片4張(見警卷第79頁)、C車之失車 -案件基本資料詳細畫面報表1份(見警卷第151頁)等件在 卷可查,上開事實自均堪先予認定。  ㈡被告係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絡與丁春世一同至現場搬運機車  ⒈首就被告所述與丁春世一同前往搬運本案失竊車輛之緣由觀 之,被告於警詢時原供稱,伊有駕駛本案汽車跟丁春世一起 去搬運機車,是丁春世找伊去的,當初丁春世跟伊說這些機 車是跟別人買來的,才會請伊去載,伊是因為跟丁春世是朋 友,又剛好有車才會幫忙,伊沒有跟丁春世收錢等語(見警 卷第17頁至第25頁、第41頁),堪認被告原係稱本案遭竊機 車均係丁春世購買而為丁春世所有;然被告卻於偵訊時供稱 ,丁春世是跟伊說這些機車是客人有問題的機車,需要修理 ,所以伊有空就會幫忙把機車載運到丁春世的修車廠等語( 見偵卷第37頁至第38頁),則依被告偵查中所述,遭竊機車 僅係丁春世代為修理,並非丁春世所購得;被告嗣又於本院 審理時先供稱,是丁春世傳送定位給伊,叫伊去幫忙載車回 來,丁春世說那是朋友的車,要載回來修理等語(見本院卷 第80頁),然稍後卻又改稱,當初丁春世問伊有沒有空,有 空就幫忙載車子回去,並跟伊說車子是朋友的,壞掉了,是 否要修理伊也不知道,去的時候伊有詢問丁春世為何要去載 車,丁春世就跟伊說是朋友的機車壞掉了,要幫忙載回去新 市修理等語(見本院卷第82頁),不僅與偵查中所述係顧客 之機車因損壞需要修理之情節有異,甚至於後續改稱不知悉 丁春世有無要修理搬回之機車,顯見被告就為何會與丁春世 一同前往載運機車之緣由,說詞前後反覆,且上情亦與證人 即同案被告丁春世於警詢時所證稱,A車係伊向友人「阿紅 」購買而來、B車係有朋友跟伊說是損壞的機車,伊以為別 人已經不要才會前往載運、C車伊沒有和被告一起去搬等語 (見警卷第3頁至第6頁)大相逕庭,已難遽信。  ⒉次就本案遭竊機車之搬運情形觀之,被告與丁春世一同抵達 如附表所示之地點後,均旋將本案汽車停放在如附表所示之 機車旁,而後二人隨即下車,並將本案失竊車輛搬上本案汽 車之後車廂後離去,現場均無他人在場等候,亦無他人前往 與被告或丁春世接觸等情,有A車遭竊經過之現場監視器及 行車紀錄器擷圖共18張(見警卷第95頁至第103頁)、B車遭 竊經過之監視器影像擷圖及藏匿地點照片共43張(見警卷第 119頁至第141頁)、C車遭竊經過之監視器影像擷圖及藏匿 地點照片共11張(見警卷第153頁至第158頁)在卷可查,被 告亦於本院審理程序時坦承上情,復供稱丁春世並無機車鑰 匙,在現場亦未發動機車,伊和丁春世手頭上也沒有車主證 件或任何資料等語(見本院卷第80頁、第82頁、第84頁), 然機車並非價值甚微之物,亦非單純交付、無須過戶即可完 成買賣之動產,如係正常之機車交易,於交付機車之現場, 理應有機車賣家前往現場指明欲交易之車輛,出示與機車所 有權相關之證明文件,並與買家一同確認機車狀況後,再向 買家點交鑰匙及車輛,並交付相關證明文件,甚至相偕至相 關政府單位辦理過戶,賣家豈可能全未至現場確認,即任由 買家將機車載運離去,被告雖為外籍人士,然於案發時已年 逾28歲,於本院審理時自承國中肄業,且有在臺工作經驗等 語(見本院卷第91頁),自不可能對上開機車交易之常情一 無所悉;而倘行為人僅至某一地點,於車主不在現場,且未 有車輛之證明文件、甚至並無車鑰匙之情況下,即將機車搬 運載離現場,客觀上顯可疑為竊取車輛之行為,而有涉及竊 盜犯行之高度風險,此亦係一般具通常智識及社會經驗之人 可輕易了解之事;復參以本案失竊車輛原均停妥在路旁,衡 諸常理,應屬他人臨時停放之車輛,且證人即被害人簡家明 於警詢時證稱,伊最後停放A車之時間為112年4月20日16時3 3分許等語(見警卷第85頁),而A車遭竊時點為同日20時56 分許,業據認定如前;證人即被害人林浚安則於警詢時證稱 ,伊最後停放B車之時間為112年4月24日5時45分許等語,而 B車遭竊時點為同日13時25分許,亦據認定如前;證人即被 害人許諄汰另於警詢時證稱,伊最後停放C車之時間為112年 5月2日5時20分許等語,而C車遭竊時點為翌(3)日20時33 分許,復據認定如前,顯見上開機車遭竊之時點,均係原車 主使用完畢當日或隔日,而可認係功能無損、可使用之機車 ,再觀A車為警尋獲時之外觀,亦明顯係外觀正常、無明顯 損壞情形之機車,有A車尋獲之照片4張在卷可參(見警卷第 73頁至第74頁),被告實不可能未對本案搬運機車之詭異過 程心生懷疑;自另一方面而言,丁春世亦無可能偕同對於上 開竊盜計畫均一無所知之人前往現場搬運機車,使該人歷經 客觀上具一般通常智識能力之人均會心生懷疑之過程,徒增 自己竊盜犯行遭他人察覺之風險;甚且後續被告亦有配合將 車輛載運出售或轉讓與他人,而其中一人即係被告胞兄黎文 山等情,亦據認定如前,被告並於本院審理時供稱,伊哥哥 騎的機車是伊去新市載回來的,伊哥哥的機車之前壞掉,伊 就跟丁春世講說,要另外載1台機車去跟伊哥哥的交換,然 後把壞掉那台機車載回來給丁春世修理,丁春世就跟伊說C 車可以騎,叫伊載走,伊沒有付錢給丁春世,伊和丁春世手 頭上都沒有車主的證件或其他資料等語(見本院卷第82頁、 第88頁至第89頁、第84頁),顯見C車自最初之搬運,至後 續載送與被告之胞兄黎文山、與其胞兄黎文山原有之機車進 行交換等過程,均係被告經手,倘被告欲將C車交付胞兄使 用,理應向丁春世索要C車所有權或使用權之相關證明文件 ,豈可能在未取得證明文件之情況下,將可正常使用之機車 ,無償與被告胞兄黎文山已損壞、無法使用之機車進行交換 ,而均未察覺有異,反而可徵被告實際上均知悉搬運之車輛 均係遭竊之車輛,而與丁春世一同為後續之處分,被告實自 始至終均知悉A車、B車及C車均非丁春世購入或代為修理, 而係他人所有之機車,堪可認定。  ⒊被告雖辯稱僅係單純聽從丁春世之指示行事,伊認為丁春世 應該什麼都知道,故未加懷疑等語,然被告亦於本院審理時 供稱,伊案發時大概與丁春世認識6個月左右,伊會認識丁 春世,是因為伊偶爾會去丁春世居所附近的越南美食店吃飯 ,所以才會認識丁春世,丁春世看到伊有開車,才叫伊去載 車,伊不知道當時丁春世在臺灣做什麼,伊只知道丁春世有 在做車子或農業養殖之相關工作,但丁春世之正職伊也不記 得等語(見本院卷第41頁、第91頁),顯見被告與丁春世原 先素不相識,而係來臺後,偶然在餐飲店認識,且認識時間 僅短短6個月,被告甚至不清楚丁春世在臺之工作情形,難 認有何堅強之信賴基礎,何況證人即同案被告丁春世於警詢 時自承係於104年間入境臺灣,為越南籍失聯移工等語(見 警卷第2頁),被告亦於偵訊時供稱丁春世已歸國,且丁春 世滯留在臺並非合法等語(見偵卷第38頁),堪認被告應已 知悉丁春世在臺並無合法賺取金錢之管道,則對於丁春世前 往路邊載運車輛之指示,自應更加小心謹慎,然被告竟未為 之,反而僅因丁春世片面之詞,即對丁春世之說法言聽計從 ,對於丁春世之指示全力配合,甚至於丁春世需要載車時均 隨傳隨到,實有違常理,益徵被告本即知悉本案失竊車輛均 非丁春世所有,而係依丁春世之指示,與丁春世共同前往竊 取機車。  ㈢綜上觀之,被告實際上均知悉整體之竊車計畫,而與丁春世 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絡,前往搬 運上開機車並為後續之處分,被告所辯均無可採之處,犯行 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罪名及罪數  ⒈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⒉被告與丁春世本案竊盜之犯行,均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 應論以共同正犯。  ⒊被告與丁春世共同竊取A車、B車及C車之犯行,即竊盜計3罪 間,各次犯意有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⒋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或同法第321條第1項之罪,於竊盜得 逞後,將竊得之物品讓售與他人,乃竊盜之當然結果,該單 純處分贓物之行為不另論罪(最高法院96年度台非字第24 號判決意旨參照)。被告與丁春世共同竊得A車、B車及C車 後,復以如附表所示之方式出售或轉讓與他人之行為,乃先 前竊盜行為後之當然結果,此等單純處分贓物之行為,不另 論罪,併此敘明。  ㈡量刑之依據   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來臺工作之外籍移工 ,現亦值青年,非無謀生能力,竟不思憑己力獲取所需,反 貪圖己利,恣意竊取他人之機車,顯然缺乏尊重他人財產法 益之法治觀念,且始終否認並推諉犯行,未見悔意,犯後態 度難認為佳;並考量A車車身、B車車牌、C車已分別發還告 訴人簡嘉明、被害人林浚安、告訴人許淳鈦,有告訴人簡嘉 明之112年8月31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贓(證) 物認領保管單1份(見警卷第93頁)、被害人林浚安112年8 月26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贓(證)物認領保管 單1份(見警卷第117頁)、車牌號碼000-000失車-案件基本 資料詳細畫面報表1份(見警卷第151頁)、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113年度簡字第438號判決各1份在卷可查,其餘遭竊物品 被告則均未賠償;兼衡被告徒手竊取車輛之犯罪手段、本案 失竊車輛之價值等節;暨被告於本院審理時所陳述之教育程 度、職業、身體及家庭經濟狀況、無前科之素行(因涉及個 人隱私,故不揭露,詳如本院卷第91頁、被告之法院前案紀 錄表),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  ㈢定應執行刑   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 考量,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 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 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 原則下,採取限制加重原則,資為量刑裁量權之外部界限, 並應受比例原則等內部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以區別 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查被告本案3次竊盜犯行之犯 罪時間集中於112年4月至5月間、竊盜手法相類、被害人不 同,其所為犯行實質侵害法益之質與量,未如形式上單從罪 數所包含範圍之鉅,另考量因生命有限,刑罰對被告所造成 之痛苦程度,係隨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依刑法第51條第 5款規定,就其所犯前揭各罪,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沒收部分  ㈠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 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 前段、第3項、第5項定有明文。次按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 收、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之數為之。所謂各人「所分得」 之數,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而言。 因此,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內部間,對於犯罪所得分配明確時 ,應依各人實際所得宣告沒收;若共同正犯對犯罪所得無處 分權限,與其他成員亦無事實上之共同處分權限者,自不予 諭知沒收,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111號判決意旨可資 參照。  ㈡經查:  ⒈A車車身(懸掛B車車牌)為警尋獲後,業已分別將A車車身及 B車車牌發還告訴人簡嘉明、被害人林浚安等情,有告訴人 簡嘉明之112年8月31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贓( 證)物認領保管單1份(見警卷第93頁)、被害人林浚安112 年8月26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贓(證)物認領 保管單1份(見警卷第117頁)在卷可查;C車部分亦已為警 尋獲,並發還與告訴人許淳鈦,有車牌號碼000-000失車-案 件基本資料詳細畫面報表1份(見警卷第151頁)、臺灣臺中 地方法院113年度簡字第438號判決各1份在卷可查,堪認上 開物品均已發還被害人;且就變賣A車車身(懸掛B車車牌) 部分,丁春世雖於警詢時稱,伊將懸掛B車車牌之A車以新臺 幣(下同)1萬3,000元出售後,有將其中1,000元分給被告 等語(見警卷第8頁),然被告始終稱伊並未取得上開1,000 元或分得任何金錢等語(見警卷第19頁至第20頁、偵卷第37 頁、本院卷第41頁),卷內亦無其他證據可認被告有因竊取 A車獲有其他利益或有自丁春世處獲得款項,爰不就A車車身 、B車車牌及C車宣告沒收。  ⒉次就B車車身(懸掛A車車牌)部分,業經被告與丁春世一同 交付某越南籍女子乙情,亦據認定如前,丁春世並於警詢時 證稱,伊有一個失聯移工朋友,伊覺得該朋友很可憐,就將 B車車身(懸掛A車車牌)送給該朋友騎乘等語(見警卷第5 頁至第6頁),堪認實際處分B車車身(懸掛A車車牌)之人 係丁春世;被告並於偵訊時稱伊該次沒有獲得報酬,丁春世 也不給伊錢等語(見偵卷第37頁),卷內亦無證據可證被告 有因此獲得其他利益,爰亦不就B車車身(懸掛A車車牌)部 分對被告宣告沒收,均併予敘明。 五、驅逐出境之審酌   按外國人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 赦免後,驅逐出境,刑法第95條定有明文。查被告為越南籍 之外籍人士乙情,有被告之護照影本在卷供參(見偵緝卷第 21頁),其在我國工作,本應遵守我國法律,竟未思循正當 工作及管道獲取錢財,反而罔顧我國法治,在我國境內犯竊 盜罪,經本院為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且被告犯後矢口否 認其犯行,亦未賠償被害人之損害,復參以被告之竊盜犯行 實非臨時起意,或因貪圖小利所為,而係與丁春世為有計畫 之分工,選定欲竊取之機車後即迅速前往搬運,並以轉讓或 出售之方式脫手,造成多名被害人之損害,且難以追索失竊 車輛之去向,可徵其法意識薄弱,堪認被告於刑之執行完畢 後,有強制出境之必要,以避免其於我國境內再犯他罪之風 險,爰依刑法第95條規定,諭知被告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 後,驅逐出境。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翁逸玲提起公訴,檢察官周文祥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琴媛                    法 官 陳鈺雯                    法 官 謝 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周怡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附表】(民國/新臺幣) 編號 被害人 行竊時間 行竊地點 行竊機車 本案失竊車輛去向 1 簡嘉明 (提告) 112年4月20日20時56分許 臺南市○○區○○里○○000○0號旁(台1線北上路旁)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引擎號碼:SE22BC-106776) ⑴同案被告丁春世將左列機車改掛附表編號2機車車牌「YEB-019」。 ⑵被告黎文武與同案被告丁春世於112年5月6日20至21時許,在臺南市關廟區某棒球場旁,以13,000元價格,轉售左列改掛車牌機車給同案被告屈維孟。 2 林浚安 (未提告) 112年4月24日13時25分許 臺南市○○區○○路○段000號對面人行道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引擎號碼:SG20KA-103003) ⑴同案被告丁春世將左列機車改掛附表編號1機車車牌「293-LXE」。 ⑵被告黎文武於112年4月24日後之某日,協助同案被告丁春世,將左列改掛車牌機車運至臺南市歸仁區之不詳地點,交給某越南籍女子。 3 許淳鈦 (提告) 112年5月3日20時33分許 臺南市○市區○○000號斜對面無尾巷產業道路(近路口處)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 被告黎文武於112年5月3日後之某日,將左列機車載送給其胞兄黎文山使用,並將黎文山原使用之不詳機車,載還給丁春世之事實。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2項之未遂犯罰之。 【卷目】 1.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南市警刑大偵二字第11203439 90號卷(警卷) 2.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8845號卷(偵卷) 3.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緝字第1224號卷(偵緝卷) 4.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2373號卷(本院卷)

2025-03-12

TNDM-113-易-2373-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