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8781號
原 告 陳奕榮
被 告 林美宏
訴訟代理人 李美娟
上列當事人間遷讓房屋等事件,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9日言詞
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陸萬陸仟陸佰陸拾柒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萬零柒佰零壹元,其中新臺幣壹仟柒佰零壹元
,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
,由被告負擔。其中新臺幣壹萬玖仟元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被告如以新臺幣陸萬陸仟陸佰陸拾柒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12年7月23日向原告承租坐落於臺北市○○區○○路0
00號3樓房屋(下簡稱系爭房屋),雙方約定租期1年,即自11
2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每月租金新台幣1萬6000
元,於每月24日給付(下簡稱系爭租約)。按民法第450條第1
項規定租賃定有期限者,其租賃關係期限屆滿時消滅。詎被
告於租期屆滿後竟拒絕遷讓,並積欠4月租金6萬4000元。11
3年7月24日起租賃期滿,被告對租賃物屬無權占有,應按月
賠償原告未收租金之損害迄交屋之日止,此部分併予請求。
㈡並聲明:被告應將坐落臺北市○○區○○路000號3樓房屋全部遷
讓返還原告,並給付租金6萬4000元及自113年7月24日起至
遷讓之日止按月賠償1萬6000元。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3月多繳納房租到4月,原告說被告找到房屋就可以搬家
,3月份就沒有住,因為水管、水槽爆裂,連客廳都沒有地
方放。房屋狀況糟原告不修理,找到房屋後,原告才說要搬
回來,說租約沒有到,押金抵房屋,原告又要求清運東西,
但是因為淹水造成的,被告找清運公司處理,被告付款,原
告也不肯賠償。
㈡6年前都沒有照片,後來淹水有照片。水槽是去年過年被告請
人清運,7月29日被告花費4萬清運費用就是表示是近期淹水
,連窗簾都是被告買的。被老鼠弄到去看醫生,原告卻用契
約時間沒有到來壓被告。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定有明文,是民事訴訟如係由原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
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
法院17年上字第917 號判例意旨參照)。又事實有常態與變
態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
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6
年度台上字第891 號判決意旨參照)。主張法律關係存在之
當事人,須就該法律關係發生所具備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
任,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自明。且同法第244條第
1項第2款及第195條並規定,原告起訴時,應於起訴狀表明
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當事人就其提出之事實,應為真實
及完全之陳述。故主張法律關係存在之原告,對於與為訴訟
標的之法律關係有關聯之原因事實,自負有表明及完全陳述
之義務(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458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本院已對被告闡明如附件所示,因兩造皆已行使責問權(本院
卷第91頁第28、30行),自應尊重兩造之程序處分權,以達
當事人信賴之真實、並符合當事人適時審判之權利;況且,
兩造均認成立證據契約即113年10月26日及之後提出之證據
或證據方法,本院均不斟酌(本院卷第92頁第3至5行);退步
言,原告已行使責問權(本院卷第91頁第28行),自應尊重
原告之程序處分權(民事訴訟法第197條),則被告於113年
10月26日後提出之證據及證據方法,除經原告同意或本院依
民事訴訟法第160條、第163條第1項、第2項予以延長提出證
據或證據方法之期間者外,本院皆不審酌(民事訴訟法第19
6條第2項、第268條之2、第276條、第345條):
⒈按「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因重大過失,逾時始行提出攻
擊或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法院得駁回之。攻擊或
防禦方法之意旨不明瞭,經命其敘明而不為必要之敘明者,
亦同。」、「當事人未依第267條、第268條及前條第3項之
規定提出書狀或聲明證據者,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該當
事人以書狀說明其理由。當事人未依前項規定說明者,法院
得準用第276條之規定,或於判決時依全辯論意旨斟酌之。
」、「未於準備程序主張之事項,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
於準備程序後行言詞辯論時,不得主張之:一、法院應依職
權調查之事項。二、該事項不甚延滯訴訟者。三、因不可歸
責於當事人之事由不能於準備程序提出者。四、依其他情形
顯失公平者。前項第3款事由應釋明之。」、「當事人無正
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法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
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民事訴訟法第
196條第2項、第268條之2、第276條、第345條分別定有明文
。
⒉第按「民事訴訟法於89年修正時增訂第196條,就當事人攻擊
防禦方法之提出採行適時提出主義,以改善舊法所定自由順
序主義之流弊,課當事人應負訴訟促進義務,並責以失權效
果。惟該條第2項明訂『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因重大過失
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法院得
駁回之』,是對於違反適時提出義務之當事人,須其具有:㈠
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防禦方法;㈡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
因重大過失;㈢有礙訴訟終結之情形,法院始得駁回其攻擊
或防禦方法之提出。關於適時性之判斷,應斟酌訴訟事件類
型、訴訟進行狀況及事證蒐集、提出之期待可能性等諸因素
。而判斷當事人就逾時提出是否具可歸責性,亦應考慮當事
人本人或其訴訟代理人之法律知識、能力、期待可能性、攻
擊防禦方法之性質及法官是否已盡闡明義務。」、「詎上訴
人於準備程序終結後、111年8月23日言詞辯論期日前之111
年8月15日,方具狀請求本院囑託臺大醫院就上情為補充鑑
定…,顯乃逾時提出,非不可歸責於上訴人,且妨礙本件訴
訟之終結,揆諸前開說明,自無調查之必要。」、「系爭房
屋應有越界占用系爭74地號土地,而得據此提出上開民法第
796條之1規定之抗辯,乃被告及至111年7月29日始具狀提出
上開民法第796條之1規定之防禦方法,顯有重大過失,倘本
院依被告上開防禦方法續為調查、審理,勢必延滯本件訴訟
之進行而有礙訴訟之終結,是被告乃重大過失逾時提出上揭
防禦方法,有礙訴訟終結,且無不能期待被告及時提出上揭
防禦方法而顯失公平之情事,依法不應准許其提出,故本院
就前述逾時提出之防禦方法應不予審酌」,最高法院108年
度台上字第1080號民事判決意旨、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上
字第318號民事判決意旨、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111
年度基簡字第36號民事判決意旨可資參酌。
⒊一般認為,當事人之促進訴訟義務,基本上,可分為2種,亦
即一般促進訴訟義務與特別促進訴訟義務。前者,係指當事
人有適時提出攻擊防禦方法(當事人之「主動義務」),以
促進訴訟之義務。後者,則係當事人有於法定或法院指定之
一定期間內,提出攻擊防禦方法之義務(當事人之「被動義
務」,需待法院告知或要求後,始需負擔之義務)。前揭民
事判決意旨多針對一般促進訴訟義務而出發,對於逾時提出
之攻擊防禦方法,如當事人有重大過失時,以民事訴訟法第
196條第2項之規定予以駁回。然現行解釋論上區分當事人主
觀上故意過失程度之不同來做不同處理,易言之,在違反一
般訴訟促進義務時,須依當事人「個人」之要素觀察,只有
在其有「重大過失」時,始令其發生失權之不利益;反之,
若係「特別訴訟促進義務」之違反者,則必須課以當事人較
重之責任,僅需其有輕過失時(違反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即需負責,蓋「特別訴訟促進義務」本質上係被動義務
(法院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已經具體指示當事人在幾天內需
要完成什麼樣的動作),若當事人仍不理會法院之指示要求
的話,則使其發生失權之效果亦不為過,此種情形下即毋須
依個人之因素加以考量,而直接使其失權,如此一來,始能
確實督促當事人遵守法院之指示(詳見邱聯恭教授,司法院
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615次及第616次會議之發言同
此意旨)。
⒋又「簡易訴訟程序事件,法院應以一次期日辯論終結為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433條之1定有明文,簡易訴訟程序既以一
次期日辯論終結為原則,從而,如原告對本院命補正事項(
包括:原因事實及證據、證據方法…),如當事人未依法院之
指示於期限內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者,則可認為此種情形下
即毋須依個人之因素加以考量,而直接使其失權,如此一來
,始能確實督促當事人遵守法院之指示,從而,對於逾時提
出之攻擊防禦方法,為可歸責於當事人之情形,依民事訴訟
法第276條之規定應予駁回;退步言之,當事人並無正當理
由,亦未向法院聲請延緩該期間,明知法院有此指示而不遵
守,本院認在此情形為「重大過失」,亦符合民事訴訟法19
6條第2項之重大過失構成要件要素。簡易訴訟程序既以一次
期日辯論終結為原則,從而,逾時提出當然會被認為有礙訴
訟之終結,此點為當事人有所預見,依據前民事判決意旨及
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2項、第268條之2、第276條、第345條
、第433條之1之規定意旨,法院自得以其逾時提出駁回其聲
請調查之證據或證據方法,或得依民事訴訟法第345條審酌
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應予敘明。
⒌本院曾於113年9月30日以北院英民壬113年北簡字第8781號對
被告闡明如附件所示,前揭函本院要求被告補正者,除前述
原因事實外,亦需補正其認定原因事實存在之證據或證據方
法,但被告於113年10月7日收受該補正函(本院卷第69頁),
然迄113年10月29日言詞辯論終結時止,被告對於本院向其
闡明之事實,除當庭(113年10月29日)逾時所提出之照片(本
院卷第99頁至165頁)、估價單(本院卷第171頁)等證據外,
被告皆未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供本院審酌及對造準備。責問
權雖為當事人對於訴訟程序規定之違背,提出異議之一種手
段(民事訴訟法第197條本文參照),該條並未明示其法律效
果,但法院已闡明當事人應於一定之日期提出證據或證據方
法時,此時,一造仍不提出或逾期提出,另造自得行使責問
權責問法院為何不依照闡明之法律效果為之,此即為當事人
程序處分權之一環,當事人一旦行使,法院即應尊重當事人
之責問權。如果為了發現真實而拖延訴訟,完全忽略了另一
造行使責問權之法律效果(即未尊重一造之程序處分權),當
一造行使責問權時,自應尊重當事人在證據或證據方法的選
擇,法院即應賦予其行使責問權之法律效果,據前民事判決
意旨及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2項、第268條之2、第276條、
第345條、第433條之1之規定意旨,法院自得以其逾時提出
駁回其聲請調查之證據或證據方法,或得依民事訴訟法第34
5條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
實為真實;倘若此時法院完全忽略當事人已行使責問權,猶
要進行證據或證據方法之調查,致另造需花費勞力、時間、
費用為應訴之準備及需不斷到庭應訴,本院認為有侵害另造
憲法所保障之訴訟權、自由權、財產權、生存權之嫌。詳言
之,當事人自可透過行使責問權之方式,阻斷另造未遵期提
出之證據或證據方法,此即為當事人程序處分權之一環,法
院自應予以尊重,才能達到當事人信賴之真實。當事人並有
要求法院適時終結訴訟程序的權利,另造如果未遵期提出攻
擊防禦之方法,另造當事人自不得以發現真實為名,不尊重
已行使責問權之一方之程序處分權,也不尊重法院之闡明(
司法之公信力)之法律效果,無故稽延訴訟程序,此即為該
造當事人有要求法院適時審判之權利(適時審判請求權係立
基於憲法上國民主權原理其所保障之自由權、財產權、生存
權及訴訟權等基本權。當事人基於該程序基本權享有請求法
院適時適式審判之權利及機會,藉以平衡追求實體利益及程
序利益,避免系爭實體利益或系爭外之財產權、自由權或生
存權等因程序上勞費付出所耗損或限制。為落實適時審判請
求權之保障,新修正之民事訴訟法除賦予當事人程序選擇權
、程序處分權外,並賦予法院相當之程序裁量權,且加重其
一定範圍之闡明義務。參見許士宦等,民事訴訟法上之適時
審判請求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5期)。本院已
如附件對其為相當之闡明,被告未依本院之闡明提出證據或
證據方法,若允許被告可再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致使他造
需花費勞力、時間、費用為應訴之準備,亦對當事人信賴之
真實、當事人適時審判的權利及法院之公信力有所戕害。在
兩造均行使責問權之下,自應解為雙方已成立證據契約,約
定彼此均不得再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因此,被告若日後再
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應予駁回。被告為思慮成熟之人,對
於本院前開函之記載「…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
不審酌其後所提出之證據或證據方法…」、「…前開期日均為
該項證據或證據方法提出之最後期限…」應無誤認之可能,
從而,被告逾時提出前揭事項,除違反特別促進訴訟義務外
,基於司法之公信力及對他造訴訟權之尊重,法院自得以其
逾時提出駁回其聲請調查之證據或證據方法,或得審酌情形
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㈢兩造既對被告曾於113年7月29日返還系爭房屋之鑰匙乙事並
不爭執,該事實足信為真實,則原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房屋
與自113年7月24日起至遷讓之日止按月賠償1萬6000元,除
被告於113年7月24日至同年月28日仍占用系爭房屋應給付原
告租金2667元外(計算式:1萬6000元×5/30=2667,四捨五入
至整數),超過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㈣原告向被告請求給付租金6萬4000元為有理由,茲敘述理由如
后:
⒈被告抗辯稱:我3月多繳納房租到4月,惟遭原告否認,原告
主張稱:結果3月以後被告就不繳納房租,4、5、6、7月東
西都在房間裡面,房租都沒有付,我有來法院諮詢,法院說
要等租約到才可以處理等語。每月有繳交租金之事實,即清
償之事實,係對被告有利之事實,依前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
,自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被告自應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來
證明伊曾經於113年3月份繳納房租到4月之事實,惟被告未
能舉證以實其說,本院認為被告既已違背上開「特別訴訟促
進義務」、「文書提出義務」,本院綜合全案事證,認為被
告之抗辯不足採信。縱被告日後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因為
兩造已同時行使責問權,自可認為兩造成立證據契約,日後
兩造均不得提出新的證據或證據方法。退步言,因原告已行
使責問權,自應尊重原告程序處分權,以達適時審判之要求
,符合當事人信賴之真實,日後所提之證據或證據方法亦應
駁回。故原告主張被告積欠113年間4月至7月之租金共6萬40
00元為有理由,請求應予准許。
⒉被告雖辯稱:伊於113年3月份已搬走云云。但被告既自認於1
13年7月29日始返還系爭房屋之鑰匙,實務上返還系爭房屋
之鑰匙始返還系爭房屋之占有,被告亦不否認系爭房屋內仍
有其所有之物品,被告前開辯稱自非可採。
⒊被告再辯稱:系爭房屋有漏水及老鼠云云。然查,系爭房屋
漏水及老鼠肆虐可否歸責原告,被告並未提出證據或證據方
法證明之,所陳屬被告片面之言,既有他種可能性存在,被
告所言自難憑採。
⑴綜觀被告提出照片、估價單觀之(假設語氣,因該等證據已逾
時提出,本院不予審酌,此處僅假設該等證據並無逾時提出
之問題),亦無法得到系爭房屋漏水、產生老鼠「可歸責原
告」之客觀事實,亦即漏水之原因可能是隔鄰之管線破裂、
公共管線漏水、樓上之防水層失效…等原因、居住環境產生
老鼠之原因可能係鄰舍或原告或被告自己放置食物、又因造
成老鼠藏匿之環境…等等之原因,致老鼠進入肆虐;
⑵加以,該等照片之拍攝者假設為x、估價單之製作者為y,則
證人x、y於訴訟外之書面陳述,未經具結(民事訴訟法第30
5條第6項、第313條之1),又未經對造同意(民事訴訟法第
305條第3項),自不能採為認定之依據。從而,被告上揭抗
辯自不足憑採。
⑶本院認為被告既已違背上開「特別訴訟促進義務」、「文書
提出義務」,本院綜合全案事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被告
之抗辯不足採信。縱被告日後提出證據或證據方法,因為兩
造已同時行使責問權,自可認為兩造成立證據契約,日後兩
造均不得提出新的證據或證據方法。退步言,因原告已行使
責問權,自應尊重原告程序處分權,以達適時審判之要求,
符合當事人信賴之真實,日後原告所提之證據或證據方法亦
應駁回。
四、從而,原告提起本訴,請求被告給付租金6萬4000元,以及
被告於113年7月24日至同年月28日占用系爭房屋應給付原告
租金2667元,為有理由,予以准許。合計可請求被告給付6
萬6667元(計算式:6萬4000元+2667元=6萬6667元),超過部
分則屬無理由,予以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 條第1 項訴訟適用
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 條第1 項第
3 款之規定,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 條第2 項,
依職權為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與判決之結果不
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論,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趙子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怡安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2萬701元
合 計 2萬701元
附件(本院卷第57至65頁):
主旨:為促進訴訟,避免審判之延滯,兼顧兩造之攻擊防禦權,
並參酌審理集中化、適時審判權之原理,兩造應於下列指
定期日前,向本院陳報該項資料(原告一㈡、二㈠㈡、三㈠㈡
、四㈠㈡;被告一㈠、二㈠㈡、三㈠㈡、四㈠㈡,未指明期限者,
無陳報期限之限制,例如:對事實爭執與否及表示法律意
見,當事人可隨時提出,不受下列期限之限制,但提出證
據及證據方法則受限制,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
將可能依逾時提出之法理駁回該期限後之證據及證據方法
)。如一造提出之證據或證據方法,距離下列命補正之日
期過近,致他方於收受該繕本少於7日能表示意見者,下
列命補正日期將自動延長補正期限自他造收受繕本時起算
7日(需提出寄送或收受繕本之資料以利計算,如雙掛號
)。為避免訴訟程序稽延,並達到當事人適時審判之要求
,對造是否對事實爭執、或是繫屬法院或他種程序、或是
否提出其事實或法律意見不能成為不提出或逾期提出之理
由,請查照。
(並請寄送相同內容書狀(並含所附證據資料)之繕本予
對造,並於書狀上註明已送達繕本予對造。)
說明:
一、原告於起訴狀主張:
被告於民國112年7月23日向原告承租坐落於臺北市○○區○○路
000號3樓房屋(下簡稱系爭房屋),雙方約定租期1年,即自1
12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每月租金1萬6000元,於
每月24日給付(下簡稱系爭租約)。詎被告於租期屆滿後竟拒
絕遷讓,並積欠4月租金計6萬4000元。房屋之交還及租金之
給付迭經催討被告均不予置理。又自113年7月24日起租期既
已期滿,被告對租賃物即屬無權占有,自應按月賠償1600元
(似為1萬6000元之誤,且原告更正臺端訴之聲明及理由),
此部分併予請求,並提出存證信函、戶口名簿、系爭租約為
證,認為原告已初步盡其舉證責任。請問:
㈠被告對前開事實是否爭執?若被告爭執該項事實,請提出被
告之意見(意見之提供與事實之爭執與否均無陳報期限之限
制)。並請被告於113年10月25日前(以法院收文章為準)提
出前開事實群及其衍生事實群所涉之證據或證據方法到院(
包括但不限於,如:①聲請傳訊證人x,請依照傳訊證人規則
聲請之(應提出訊問之具體問題,且讓對方至少有7天之準
備時間,否則本院得認為被告捨棄該證人之傳訊,以下皆同
)…;②提出與原告間之對話紀錄全文,請依照錄音、影提出
規則提出之…;③如被告抗辯⑴系爭契約關係仍屬存在、⑵系爭
債務業已清償之事實,則該事實屬於對被告有利之事實,應
由被告舉證,請提出該事實群及其衍生事實群所涉之證據或
證據方法…;④提出系爭事件之所有相關事實群及其衍生事實
群證據或證據方法證明之(包括但不限於,如:⑴聲請傳訊
證人x以證明A事實、聲請傳訊證人y以證明B事實、聲請傳訊
證人z以證明C事實、⑵提出與原告間之LINE紀錄全文、⑶提出
業已清償x年y月份租金之收據、⑷聲請本院函查a、b帳戶以
明曾給付租金之事實…)、⑸原告一併請求部分係依照系爭租
約第6條之規定,被告有何意見?如有任何意見,自應提出
該事實群及其衍生事實群之證據或證據方法…;⑤被告如否認
原告主張之事實而有任何抗辯,自應提出該事實群及其衍生
事實群之證據或證據方法…;…以上僅舉例…),逾期未補正
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不審酌其後所提出之證據或證據方法
。
㈡原告是否有其他之證據或證據方法證明之(包括但不限於,
如:①聲請傳訊證人甲,請依照傳訊證人規則聲請之(應提出
訊問之具體問題,且讓對方至少有7天之準備時間,否則本
院得認為原告捨棄該證人之傳訊,以下皆同)…;②提出與被
告間之對話紀錄全文,請依照錄音、影提出規則提出之…;③
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定有明文,是民事訴訟如係由原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
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
法院17年上字第917 號判例意旨參照)。又事實有常態與變
態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
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6
年度台上字第891 號判決意旨參照)。又依辯論主義原則,
事實主張及證據方法原則上應由當事人提出,且當事人負有
具體化之事實提出責任,倘若當事人未具體化其起訴事實與
證據聲明之應證事實,即難認為符合具體化義務之要求。如
原告起訴未提出其證據或證據方法,已違反辯論主義、具體
化義務、真實且完全義務,故本院以此函命原告補正,請原
告特別注意。
⑴原告固於起訴狀主張:「…又自113年7月24日起租期既已期滿
,被告對租賃物即屬無權占有,自應按月賠償₋₋₋元…」,前
開空白格部分用立可白塗去,惟觀臺端訴之聲明記載為「…1
6,00元…」,是否為1萬6000元之誤?該一併請求之依據是否
是系爭租約第6條之約定?請提出前揭事實群或衍生事實群
之證據或證據方法;
⑵原告所主張之事實,如有其他主張或事實群及其衍生事實群
之證據或證據方法亦應提出之…;以上僅舉例…),請原告
於113年10月25日前(以法院收文章為準) 提出前開事實群
及其衍生事實群所涉之證據或證據方法到院,逾期未補正
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不審酌其後所提出之證據或證據方
法。
二、如兩造認有需傳訊證人者,關於傳訊證人方面需遵守之事項
與規則:
㈠按民事訴訟法第298條第1項之規定「聲明人證應表明證人及
訊問之事項」,請該造表明其姓名、年籍(需身份證字號以
利送達)、住址、待證事實(表明證人之待證事項,傳訊之
必要性)與訊問事項(即詳列要詢問證人的問題,傳訊之妥當
性),請該造於113年10月25日(以法院收文章為準) 之前提
出前開事項至本院,如該造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
則認為該造捨棄傳訊該證人。
㈡他造亦可具狀陳明有無必要傳訊該證人之意見至本院。如他
造欲詢問該證人,亦應於113年10月25日(以法院收文章為準
) 表明訊問事項至本院,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
認為他造捨棄對該證人發問。如㈠之聲請傳訊日期,距離前
開命補正之日期過近,致他方少於7日能表示意見者,前述㈡
之命補正日期不適用之,將自動延長補正期限自他造收受繕
本時起算7日。如他造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認
為他造捨棄對該證人發問。
㈢若該造聲請調查事項,事涉某項專業判斷(如:系爭車禍之
責任歸屬、系爭瑕疵是否存在、系爭漏水之原因、系爭契約
有無成立、生效或修復的價格…),對於本案重要爭點將構
成影響,故傳訊該證人到庭,自具有鑑定人性質,自得類推
民事訴訟法第326條第2項規定「法院於選任鑑定人前,得命
當事人陳述意見;其經當事人合意指定鑑定人者,應從其合
意選任之。但法院認其人選顯不適當時,不在此限。」、第
327條之規定「有調查證據權限之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依鑑
定調查證據者,準用前條之規定。但經受訴法院選任鑑定人
者,不在此限。」,故該造應先具狀說明該證人之學、經歷
、昔日之鑑定實績及如何能擔任本件之證人資格,並且應得
對方之同意,始得傳訊。惟若該證人僅限於證明其親自見聞
之事實,且不涉某項專業判斷,仍得傳訊,不需對造同意。
㈣又按民事訴訟法第320條第3項規定「…前二項之發問,與應證
事實無關、重複發問、誘導發問、侮辱證人或有其他不當情
形,審判長得依聲請或依職權限制或禁止之。…」,包括但
不限於,如:⒈對卷宗內沒有出現證人之證據發問,由於該
造並未建立該證人參與或知悉該證據之前提問題(建立前提
問題亦不得誘導詢問),故認為屬於該條所謂之「不當發問
」;⒉若詢問之問題並未提前陳報,而於當庭詢問之者、或
當庭始提出某一證據詢問,則顯有對他方造成突襲之嫌,除
非對造拋棄責問權,否則本院認為屬於該條所謂之「不當發
問」…,惟若他造於收受一造問題之7日內,未曾向本院陳述
一造所提之問題並不適當(或與應證事實無關、重複發問、
誘導發問、侮辱證人或有其他不當情形者),本院則認為不
得於庭期行使責問權,亦即,縱然有民事訴訟法第320條第3
項之情形,因他造已有7日之時間行使責問權,已對提出問
題之該造形成信賴,為求審理之流暢,並參酌兩造訴訟權之
保護,故該造可以依其提出之問題逐一向證人詢問,但是他
造收受該問題距離庭期不滿7日者,或本院依其詢問事項,
如認為顯然需要調整,不在此限。其餘發問規則同民事訴訟
法第320條第3項規定,請兩造準備訊問事項時一併注意之。
㈤若兩造當庭始提出訊問事項或原訊問事項之延長、變形者,
足認該訊問事項未給予對方7日以上之準備時間,對造又行
使責問權,基於對造訴訟權之保護,避免程序之突襲,本院
認為將請證人於下次庭期再到庭,由該造再對證人發問,並
由該次當庭始提出訊問事項之一造負擔下次證人到庭之旅費
。若係對證人之證言不詳細部分(如:證人證述簽約時有3
人,追問該3人係何人…)或矛盾之部分(如:證人2證述前
後矛盾,予以引用後詢問…)或質疑其憑信性(如:引用證
人之證言「…2月28日我在現場…」,提出已讓對方審閱滿7日
之出入境資料,證明證人該日已出境,質疑證人在場…)等
等,予以釐清、追問、釋疑等等,本院將視其情形,並考量
對他造訴訟權之保護、訴訟進行之流暢度等情形,准許一造
發問。
三、如兩造提出錄音、影或光碟等資料之規則:
㈠民事訴訟法第341條規定:「聲明書證應提出文書為之」,然
一造若僅提供光碟或錄影、音檔,並未提供光碟或錄影、音
檔內容翻拍照片、摘要或光碟或錄影、音檔內出現之人對話
完整的譯文,自與前開規定不合。為避免每個人對錄音、影
或光碟等資料解讀不同,且片段紀錄解讀恐有失真之虞,茲
命該造於113年10月25日(以法院收文章為準)提出系爭光碟
之重要內容翻拍照片、或提出其內容摘要、或光碟或錄影、
音檔內出現之人對話完整的譯文,或關於該光碟或錄影、音
檔所涉之事實群之證據或證據方法,並陳述其所欲證明之事
實(如:①原證16之照片或對話紀錄或截圖可證明之待證事實
為…;②被證17之照片或對話紀錄或截圖可證明之待證事實為
…)。若為前開音檔為對話,則需即逐字譯文(包括但不限於
,音檔內說話之人姓名、詳載其等之對話內容,包括其語助
詞【如:嗯、喔、啊…等等、連續對話中一造打斷另一造之
陳述…】…皆應完整記載),若故意提供不完整之譯文者,則
本院審酌該提供譯文中缺漏、曲解、有意省略不利己之對話
…等情形,本院得認為他造抗辯關於該錄音檔之事實為真實
。該造如不提出或未提出者,則本院認為該光碟、影、音紀
錄之所涉內容均不採為證據。
㈡他造若對前揭光碟或錄影、音內之資料,有認為錄音、影資
料非屬全文,自應指出有何證據或證據方法得認為系爭錄音
資料係屬片段等等事由(如:①對被告出具系爭光碟非屬全
程錄影,自應提出全程之錄影資料,如提出監視錄影資料…
;②又如光碟內之LINE對話紀錄右下方有「↓」符號,顯非對
話紀錄之全文…等等,依此類推)及與系爭光碟有關之事實
群之證據或證據方法(如:①傳訊證人到庭以證明何事實…,
並請依傳訊證人之規則提出相關資料,請參酌傳訊證人規則
…),請該造於113年10月25日前(以法院收文章為準) 提出
前開證據或證據方法到院,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
則不審酌其後所提出之證據或證據方法。
四、如一造欲聲請鑑定之規則與應注意事項:
㈠兩造如欲進行鑑定,均應檢具1名至3名鑑定人(包括但不限於
,如,車禍事件中聲請臺北市汽車同業公會、新北市汽車同
業公會作修復與否、維修費用或維修天數之鑑定…等等,請
自行上網搜尋相對應之專業鑑定人),本院將自其中選任本
案鑑定人。兩造應於113年10月25日前(以法院收文章為準)
提出前開鑑定人選到院,逾期未補正或逾期提出者,本院則
認為該造放棄鑑定。
㈡兩造如確定選任如上之鑑定人,並應於113年10月25日前(以
法院收文章為準) 向本院陳報欲鑑定之問題。如逾期不報或
未陳報,則認為該造放棄詢問鑑定人。
㈢基於費用相當原理,兩造並得事先向本院聲請詢問鑑定人鑑
定之費用。兩造亦得對他造選任之鑑定人選及送鑑定之資料
於前開期限內表示意見,如:①他造選任之鑑定人有不適格
;或有其他不適合之情形,應予剃除者;…②本件送鑑定之卷
內資料中形式證據能力有重大爭執;或其他一造認為該資料
送鑑定顯不適合者,…等等(如該造提出鑑定人選之日期,致
他造不及7日能表示意見者,將自動延長補正期限自他造收
受繕本時起算7日),請該造亦應於前述期限內,向本院陳
報之,本院會於送交鑑定前對之為准否之裁定。本院將依兩
造提問之問號數比例預付鑑定費用,如未預繳鑑定費用,本
院則認定放棄詢問鑑定人任何問題。
㈣若兩造對鑑定人適格無意見,且兩造之鑑定人選又不同,本
院將於確定兩造鑑定人選後,於言詞辯論庭公開抽籤決定何
者擔任本件鑑定人。鑑定後,兩造並得函詢鑑定人請其就鑑
定結果為釋疑、說明或為補充鑑定,亦得聲請傳訊鑑定輔助
人為鑑定報告之說明或證明。除鑑定報告違反專業智識或經
驗法則外,鑑定結果將為本院心證之重要參考,兩造應慎重
進行以上之程序。
㈤如2造認為現況如不需要鑑定人鑑定,則說明㈡至說明㈤之程序
得不進行。則兩造得聲請相關事實群曾經親自見聞之人到庭
作證,傳訊證人規則請見該項所述。
五、前開期日均為該項證據或證據方法提出之最後期限,請當事
人慎重進行該程序,若逾越該期限,本院會依照逾時提出之
法理駁回該造之證據或證據方法調查之聲請或得審酌情形認
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註:逾時提出之條文參考
㈠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2項
(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提出時期)
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因重大過失,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
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法院得駁回之。攻擊或防禦
方法之意旨不明瞭,經命其敘明而不為必要之敘明者,亦同
。
㈡民事訴訟法第276條第1項
(準備程序之效果)
未於準備程序主張之事項,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於準備
程序後行言詞辯論時,不得主張之:
一、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
二、該事項不甚延滯訴訟者。
三、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之事由不能於準備程序提出者。
四、依其他情形顯失公平者。
㈢民事訴訟法第345條第1項
(當事人違背提出文書命令之效果)
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法院得審酌情形認
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㈣民事訴訟法第433條之1
(簡易訴訟案件之言詞辯論次數)
簡易訴訟程序事件,法院應以一次期日辯論終結為原則。
㈤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
(小額程序之準用)
第428條至第431條、第432條第1項、第433條至第434條之1
及第436條之規定,於小額程序準用之。
TPEV-113-北簡-8781-2024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