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積欠工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8號 聲 請 人 簡義雯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民國113年12月3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所載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聲請人113年8-11月份積欠工資、資 遣費、特別休假未休工資合計251,351元之調解內容,准予 強制執行。 二、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勞資爭議,前經臺北市 政府勞動局委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於113年12 月3日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113年8月至11月1日 之積欠工資124,183元、資遣費102,518元、特別休假未休11 日3小時工資24,650元,共計251,351元,並於113年12月30 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詎相對人迄今仍未給付, 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規定,聲請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經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內容,且相對人迄今並未給付等情,業據提出聲請人原領 薪資帳戶存摺封面暨成立調解之日起迄今之存摺內頁明細等 件(見本院卷第8-12頁)為證,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上開 調解內容履行其義務,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依上開規定 ,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勞動第一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係依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5-01-20

SLDV-114-勞執-8-20250120-1

勞簡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工資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154號 原 告 王雪雅 被 告 項品菲即安朵妃時尚美學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6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捌萬伍仟捌佰零柒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五分之二、被告負擔五分之三。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捌萬伍仟捌佰零 柒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 原起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本人民國(下同)112年11月 及12月和113年1月薪資,新臺幣(下同)207,770元含操作 ,資遣費111,250元,共計319,02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 11頁),嗣於114年1月6日減縮暨變更聲明關於112年11月及 12月和113年1月薪資及業績獎金即操作之金額共計為95,182 元等語(見本院卷第81頁),原告上開所為,符合法律規定 ,自應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原告於107年2月任職於被告處,擔任美容美體人員,雙方約 定薪資為每月45,000元及操作總和的0.45%,最後工作日為1 13年1月10日。因被告於113年1月10日發薪日未給付工資, 電話聯繫被告未果,且被告無預警歇業倒閉,致積欠薪資共 計95,182元,故原告於113年1月31日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 基法)第14條第5款與被告終止勞動契約,並請求給付積欠 工資95,182元、資遣費111,250元。並聲明:如前開壹程序 方面第一項所載變更後之聲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判斷如下:    ㈠原告主張之上述事實,業據其提出新北市政府勞工局之歇業 事實認定證明文件申請書及申請人名冊影本為證(見本院卷 第13至14頁),並經本院依職權向新北市勞工局調取兩造勞 資爭議調解案之相關資料即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及 申請書、原告向被告追討薪資之LINE對話紀錄等資料核實( 見本院卷第25至45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故原告 前開主張堪信為真正。  ㈡就積欠薪資部分:   按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 」,原告主張被告未給付112年11月及12月和113年1月薪資 及業績獎金即操作之金額共計為95,182元【計算式:11、12 月薪資77,014元+1月操作費4,168元(926,126元×0.0045=4, 168元)+1月底薪14,000元=95,182元,元以下採四捨五入計 】一節,與前述原告向被告追討薪資之LINE對話紀錄相符, 被告經合法通知也未提出任何答辯,從而,原告主張被告積 欠工資堪信為真正,依照上述法律規定,原告自得請求被告 給付此部分工資。    ㈢就資遣費部分:  1.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 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 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終止 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2分之1個 月之平均工資,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6個月 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第17條之規定。」勞工退 休金條例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再按定期契約屆滿後或不 定期契約因故停止履行後,未滿三個月而訂定新約或繼續履 行原約時,勞工前後工作年資,應合併計算,勞基法第10條 明文規定。  2.原告主張從107年2月至113年1月11日任職於被告,因被告積 欠薪資原告業於113年1月31日以勞基法第14條第5款(不依 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之規定與被告終止勞動契約一節, 被告亦經新北市政府認定於113年1月11日歇業(勞基法第11 條第1款)此有本院113年勞訴字第129號民事判決附卷可稽 ,故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然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原 告之勞保局電子閘門網路資料(見本院限閱卷),原告第一 次加保於被告處為107年6月6日至108年6月30日退保,第二 次為109年1月2日加保至113年1月11日退保,觀原告兩次加 退保期間相距已逾3個月以上,不符勞基法第10條之年資併 計規定,故應以原告第二次加保期間即109年1月2日起至113 年1月11日新北市政府認定被告歇業日止,年資為4年10日, 以月薪為45,000元計,資遣基數為2又1/72【計算式:{4+( 10/30)/12}÷2】計算,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90,625 元【計算式:45,000元×(2+1/72)=90,625元】,逾越此部 分之請求,顯無依據,無法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及勞工退休金條 例第12條等規定,請求被告應給付185,807元(計算式:積 欠薪資95,182元+資遣費90,625元=185,807元),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部分所為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前項情形,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定 有明文。本件判決第1項為被告即雇主敗訴之判決,依據前 開規定,故本院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 准被告供擔保後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劉以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俞瑄

2025-01-20

PCDV-113-勞簡-154-20250120-1

勞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給付業務獎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24號 原 告 郭曜誠 施妘蓁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楊久弘律師 被 告 晉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忠廷 訴訟代理人 黃煒迪律師 邱暄予律師 複代理人 田芳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業務獎金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與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 項但書第3 款定有明文。次按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 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強制執行 法之規定,勞動事件法第15條亦定有明文。經查,原告郭曜 誠、施芸蓁(下各稱郭曜誠、施芸蓁,合稱原告2人)起訴 聲明本係請求被告各應給付其等新臺幣(下同)655,11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 計算之利息(見本院112年度勞專調字第249號卷〈下稱勞專 調卷〉第7頁)。嗣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具狀將上開聲明更 正為:被告應給付原告2人各539,84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 二第105至107 頁)。核原告上開所為請求金額之變更,係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上開規定,要無不合,應予 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郭曜誠、原告施芸蓁均主張:其等於108年9月5日起任 職於被告擔任業務員,每月正常工時工資各為42,000元、40 ,000元,負責接洽客戶,提供報價單予客戶,完成履約手續 。又原告2人分別於112年3月15日、同年月14日離職。原告2 人任職時與被告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游國周(被告於112年1 月11日變更登記法定代理人為陳忠廷)口頭約定,若原告2 人接洽之客戶與被告簽訂訂單,經客戶給付貨款予被告且開 立發票完畢者,被告會給付原告2人依客戶訂單金額2%計算 之業務獎金;若屬專案訂單則為4%之業務獎金;客戶若為被 告股東者,則業務獎金為單筆1,500元;並由原告2人於每季 節算獎金時,均分該業務獎金;原告2人任職時起至111年7 月31日止均有受領業務獎金(見勞專調卷第19至24頁、第27 至38頁、第45至52頁)。然被告自111年8月1日起至原告2人 離職時止,被告並未給付原告2人業務獎金為1,079,679元( 計算式:00000000元×2%=0000000)。又該業務獎金乃係原 告2人與客戶接洽付出勞務後取得之對價,性質上為工資並 非恩惠性之給與,亦即,被告應給付原告2人各539,840元( 計算式:0000000÷2=539840,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退 步言之,若認為該業務獎金並非工資,然兩造間已就上開業 務獎金之約定已意思表示一致,即應認為兩造間之契約成立 。為此,爰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 、民法第486條前段、同法第199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 付原告2人上開業務獎金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郭 耀誠539,84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應給付原告施芸蓁539,840元 ,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㈢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2人任職期間,被告確有分別於109年12月10 日、111年1月26日、111年4月22日、111年8月31日分別發放 業務獎金各75,093元、300,000元、145,080元、423,091元 (見勞專調卷第191至192頁),然此係用以感謝其等在工作 上的努力與付出。蓋業務獎金係被告依據績效、營收情況所 發給,並無固定給付規範、給付標準,次觀兩造間僱佣契約 書並未載明業務獎金標準,顯見並非經常性工資,此從發放 獎金之次數及期間多為年底或年中,可知被告發放獎金時, 須考量公司營運狀況,並一併評估員工於該半年到一年期間 有無疏失、離職等情況,於公司有獲利盈餘時,方得以發放 業務獎金;且被告將全部收款之訂單納入業務獎金,並未按 件計算原告2人各自之勞動付出,亦可知並非勞動之對價, 而係被告綜合考量公司績效、營收情況後,為激勵原告而為 勉勵、恩惠性質之給予。況原告2人於112年2月間提出離職 申請及於同年3月間完成離職止時(見勞專調卷第153至165 頁),均未向被告提及有積欠工資或獎金之情事,是業務獎 金屬恩惠性給予,原告2人主張:應再發給其等業務獎金等 語,實屬無據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被告如 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所不爭執之事實:  ㈠原告郭耀誠、施芸蓁於108年9月5日任職於被告,擔任業務人 員,並分別於112年3月15日、同年月14日離職,離職時之每 月正常工時工資各為40,000元、42,000元(見勞專調卷第11 9至121頁、第139至189頁)。   ㈡原告2人任職期間所受領三次業務獎金,分別如下:  ⒈原告2人於109年12月10日各領取自108年9月5日至109年10月3 1日止之業務獎金75,093元(見勞專調卷第19至23頁、本院 卷一第571頁、本院卷二第11頁)。  ⒉原告2人於111年1月26日及111年4月22日各領取自109年11月1 日起至110年12月31日止之業務獎金300,000元(扣除所得稅 ,實領285,000元)、145,080元,合計各領取454,226元( 見勞專調卷第27至37頁、本院卷一第575頁、第585至597頁 、本院卷二第11頁)。  ⒊原告2人於111年8月30日各領取自111年1月1日起至111年7月3 1日止之業務獎金423,091元,並代扣所得稅後,實領401,93 6元(見勞專調卷第55至62頁、第191至193頁、本院卷一第5 99頁、本院卷二第10至11頁)。   ㈢原告2人就上開㈡所受領之三次業務獎金均平分領取,其發放 之計算基準為按訂單金額之一定比率計算獎金。即於被告收 到客戶給付之款項且開立發票時,依訂單所載金額2%計算業 務獎金,若專案訂單則是以4%計算,若交易對象是被告股東 則業務獎金固定為1,500元(見本院卷二第10頁)。  ㈣原告2人本主張其等自111年8月1日起至離職日止,所達成目 標之訂單(即已簽訂定單、給付貨款及開立發票)為起訴狀 附表1,然經被告對於原告2人所列起訴狀附表1各項目,核 對交易對象、金額後,原告2人嗣於民事縮減起訴聲明狀更 正附表1為如附表2所示,共計訂單總金額為53,983,932元( 見本院卷一第79至521頁、本院卷二第35頁、第37至40頁、 第109至115頁、第121頁)。  四、本院之判斷:      原告2人主張:其等任職時被告法定代理人同意按件計算之 「業務獎金」屬工資之一部分等語,為被告所否認,並辯稱 :該業務獎金之發放乃恩惠性給付,並非勞務之對價等語, 則本件應予審究者為:原告2人請求被告給付之業務獎金, 其性質究屬工資之一部或恩惠性給付?若為工資之一部,則 原告2人請求各539,840元及其遲延利息,是否有據?  ㈠按所謂工資,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 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 獎金、津貼,暨其他任何名義經常性給與均屬之,此觀勞基 法第2條第3款、第4款規定自明。可知,工資係屬勞工之勞 動對價而經常性給與,倘雇主為改善勞工生活而非經常性給 與,或為單方之目的,給付具有勉勵、恩惠性質之給與,均 非為勞工工作給付之對價,而與勞動契約上之經常性給與有 別,應不得列入工資之範圍內(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8 83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所謂「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者, 係指符合「勞務對價性」而言,至於何種給付構成勞務之對 價,應以給付之性質為出發點,探究該給付與勞務之提出是 否處於同時履行之關係,雇主得否以勞工未提供勞務而拒絕 某一給付,或當雇主不為某一給付,勞工得否拒絕勞務之提 供等相關情狀予以判斷。又所謂「經常性之給與」之概念乃 有所爭議,以時間上之經常性而言,係指在一相當期間內, 於一般情形下經常可以領得之給付即屬之,故若時間上、金 額尚非固定者,即可解為欠缺經常性之要件;另就制度上之 經常性而言,只要勞工服勞務滿足勞動契約、工作規則、企 業內勞動習慣、團體協約等制度所設定之要件,雇主即有支 付該制度所定給與之義務,此即經常性給與之定義。  ㈡經查,原告2人主張:任職時與當時之法定代理人游國周口頭 約定,其等所接洽之客戶經簽訂訂單並收到客戶給付之款項 及開立發票後,被告會給付所確認訂單金額2%之業務獎金( 專案訂單則以訂單金額4%、客戶若為股東則固定為1,500元 ),由原告2人均分等語,並以被告會計張雅雲與原告郭曜 誠於111年4月3日之LINE對話記錄略以:「(晉好-kinki即 張雅雲之LINE暱稱):業務獎金結算於111/12/31(結算為 訂單、已收款項、開立發票三項完成),請於4/8前確認完 成,以利請於申請業務獎金,預計發放日111/4/20(發放方 式:需扣除111/01/26預付獎金後計算。) 晉好 業務 110… 1止佣金金.pdf 」(pdf檔案下載) 如沒有問題,請簽名回 傳並壓日期,謝謝」;及被告會計張雅雲與原告郭曜誠於同 年月13日LINE對話記錄:「(晉好-kinki):晉好 業務000 0000止佣金(妘蓁、曜誠).pdf 如沒有問題,請簽名回傳 並壓日期,謝謝。 我才能請款」(見勞專調卷第25至38頁 、本院卷一第577頁);被告會計張雅雲與原告郭曜誠於111 年8月7日下午11:56之LINE對話記錄略以:「(張雅雲)業 務獎金結算於111/7/31止)結算為訂單、已收款項、開立發 票三項完成),請於111/8/12前確認完成,以利請於申請業 務獎金,預計發放日111/8/31。 晉好 業務0000000止佣金. pdf」;暨原告郭曜誠與張雅雲於110年8月10日上午9:54之 LINE對話記錄略以:「(郭曜誠)晉好 業務0000000止佣金 (更新).pdf」、「(張雅雲)壓一下日期」、「(郭耀誠 )晉好 業務0000000止佣金(更新).pdf」(見勞專調卷第 43至52頁、55至62頁)等LINE對話截圖為憑。基上可知,被 告所發放業務獎金之計算方式並非單純繫於個人一己勞務付 出之多寡而定,而是依據被告整體營業訂單,按2%之比率計 算,而由原告2人均分業務獎金,已徵,上開業務獎金與個 別員工之勞務提供無必然之關連性;再則,原告2人所能領 取之業務獎金,尚繫於客戶交付貨款及被告完成開立發票而 定,倘若客戶並未交付貨款或被告並未開立發票,則原告2 人縱因洽談客戶、簽訂買賣契約而所付出之勞務,亦無從分 派任何獎金,此亦與勞工單純提供勞務即可獲得報酬之性質 有別,反與被告基於雇主身分為激勵勞工達成銷售目的所為 之獎勵性、恩惠性之回饋相若,此自與工資所具「勞務對價 性」之要件未合,而非屬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定工資,應係 激勵、獎勵性質之恩惠性給與。  ㈢次查,原告2人另陳稱略以:原告2人與游國周曾口頭約定業 務獎金以每季結算一次等語。然參酌原告2人所領取業務獎 金之時間分別係於109年12月10日、111年1月26日、111年4 月22日、111年8月30日(詳如上開不爭執事項㈢),僅有4次 且並無規律性,而非原告2人所陳稱按季結算一次(若以原 告2人於108年9月5日任職每滿三個月結算直至原告2人於112 年3月離職,應分別於108年12月、110年3月、110年6月、11 0年9月、110年12月、111年3月、111年6月、111年9月、111 年12月、112年3月,共計須結算10次),已非每季結算,已 難謂該業務獎金係屬時間上經常性給與。次觀諸原告施妘蓁 與被告會計張雅雲(kinki)於111年4月間LINE對話記錄略以 :「施妘蓁:獎金的部分之前老大提季算一次,拖一年三個 月太久了。」、「張雅雲:這你可以跟老大說,我可以被罵 ,沒關係的。可以幫我多補一些人力,我會感謝你的。」等 語(見勞專調卷第39頁),可知,有關業務獎金每季結算一 次僅係原告施妘蓁所自陳,尚無從依上開對話內容得知,被 告之會計人員乃知悉被告法定代理人同意係以每季結算一次 獎金;雖被告法定代理人游國周與原告郭曜誠於111年4月8 日之LINE對話記錄略以:「(游國周)是拖很久不過最近有 再處理一些盛齊的問題對你們是比較抱歉 不過請你放心該 給你們的一定會給。」等語(見勞專調卷第41頁),然此僅 能證明被告並未準時發放業務獎金而已,尚難遽認兩造間有 每季結算業務獎金之合意,而認業務獎金屬原告2人可預期 領取之制度上經常性給與。  ㈣從而,原告2人請求被告給付之業務獎金並非工資之對價,兩 造亦無就業務獎金合意為定時給付而欠缺制度上與時間上之 經常性,其性質乃屬被告基於回饋原告2人績效之恩惠性給 與,已如前述。則被告發放業務獎金與否,或審酌其年度之 整體業務績效、盈虧或單純激勵員工,均有可能;則原告2 人對於被告並無業務獎金之工資給付請求權,就此被告亦無 給付義務。是以,原告2人請求被告給付其等屬工資之業務 獎金各539,840元,即無理由。  五、綜上,原告2人依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民法第486條前 段及同法第199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業務獎金各53 9,840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2月27日(見 調解卷第12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法定 遲延利息,於法無據,應予駁回。 六、而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則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 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之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舉證據, 經審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勞動法庭  法 官 姚葦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孟珣

2025-01-17

TYDV-113-勞訴-24-20250117-1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5號 聲 請 人 周慧琪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民國113年12月10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所 載,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聲請人113年8-11月份積欠工資、 資遣費、特別休假未休72小時工資、代墊電費合計262,153 元之調解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二、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勞資爭議,前經臺北市 政府勞動局委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於113年12 月10日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113年8-11月份積 欠工資175,683元、資遣費61,334元、特別休假未休72小時 工資13,033元及代墊電費12,103元,共計262,153元,並於1 13年12月20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詎相對人迄今 仍未給付,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規定,聲請准予強制 執行等語。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經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內容,且相對人迄今並未給付等情,業據提出聲請人原領 薪資帳戶存摺封面暨成立調解之日起迄今之存摺內頁明細等 件(見本院卷第14-26、34頁)為證,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 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其義務,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依上 開規定,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5-01-17

SLDV-114-勞執-5-20250117-2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320號 原 告 蔡月雲 訴訟代理人 鍾儀婷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朝桂餐廳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騰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肆萬伍仟肆佰玖拾柒元,及自民國一 一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拾肆萬伍仟肆佰玖拾柒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聲明請求:「㈠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4萬5,497元及法定遲延利 息。㈡被告應開立離職事由為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 、第6款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見本院卷第9頁) 。嗣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當庭撤回第二項聲明(見本院卷 第115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前揭法條 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原告自102年4月10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餐廳會計經理,約 定工資為每月5萬5,000元,於疫情期間,被告生意銳減,對 外宣布停止營業,但被告要求原告留下協助處理餐廳後停業 後之善後問題,因此兩造間勞動契約仍然存續。被告停業後 ,財務狀況日益退化,自113年5月起即未給付薪資予原告, 原告無法聯絡被告負責人,原告為保護自身權益,於113年6 月5日依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第6款事由,向被告 表明終止勞動契約,並於同年月14日向臺北市政府勞動請勞 資爭議調解。請求被告給付如下所列金額: 1、工資6萬4,167元:   被告自113年5月1日起至同年6月5日止均未依約給付原告工 資,尚積欠5月份工資5萬5,000元,及6月份工資9,167元( 計算式:5萬5,000元÷30日×5日=9,166.66元,小數點以下四 捨五入,下同),共計為6萬4,167元(計算式:5萬5,000元 +9,167元=6萬4,167元)。 2、延長工時工資5萬7,140元:   原告於留守期間,因業務需要而陸續有提供延長工時勞務之 情形,原告平均每小時工資為229.17元(計算式:5萬5,000 元÷30日÷8=229.166元,小數點二位數以下四捨五入),依 打卡紀錄平日延長工時合計16小時,延長工時工資為4,889 元(計算式:229.17元×4/3×16小時=4,889元);週六延長 工時合計140小時,前2小時部分計52小時,以外計88小時, 延長工時工資計為4萬9,501元(計算式:229.17元×4/3×52 小時+229.17元×5/3×88小時=4萬9,501元);週日及國定假 日延長工時為12小時,延長工時工資計為2,750元(計算式 :229.17×12小時=2,750元),總計為5萬7,140元(計算式 :4,889元+4萬9,501元+2,750元=57,140元)。 3、特休未休工資11萬7,335元:   原告到職迄今累計64日特別休假未休,以每小時229.17元時 薪計算,被告應給付原告之特休未休工資為11萬7,335元( 計算式:229.17元×8小時×64日=11萬7335元)。 4、資遣費30萬6,855元:   原告於113年6月5日終止勞動契約前6個月之平均工資為5萬5 ,000元,工作年資為11年1月又25日,依勞動部網站提供之 資遣費計算,被告應給付原告之資遣費為30萬6,855元。 (二)為此,爰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 動基準法第24條第1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12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給付上 開金額共計為54萬5,497元(計算式:6萬4,167元+5萬7,140 元+11萬7,335元+30萬6,855元=54萬5,497元)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54萬5,49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上開關於工資、延長工時工資、特休未休工資、資遣費 之主張,業據提出原告111年11月起至113年6月打卡紀錄、 薪資轉帳明細、薪資表、追朔年假核算總表、勞動部網站資 遣費之計算式列印結果各1份為證(見本院卷第31至81頁) ,且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 是原告前揭主張之事實,堪以認定。準此,原告依兩造間之 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1 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第1項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積欠工資6萬4,167元、延長工時工資5 萬7,140元、特休未休工資11萬7,335元,及資遣費30萬6,85 5元,共計54萬5,497元,即有理由。 (二)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 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 ,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 ,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應給付原告上開金額,已如前述,且上 開各項金額均屬有確定期限之給付,被告應自期限翌日起負 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見本院 卷第111頁)翌日即113年11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兩造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 動基準法第24條第1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12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4萬5,497元,及自 113年11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為勞動事件,就勞工即原告勝訴部分,應依勞動事件法 第4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同時宣告 被告公司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金額。原 告聲請願供擔保宣告假執行,僅具督促法院職權發動之效力 ,爰不另為准駁之諭知。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16

TPDV-113-勞訴-320-20250116-1

勞執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146號 聲 請 人 劉怡珍 相 對 人 聯邦第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采容 上列聲請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於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一日勞資爭議調解紀錄 ,調解方案中關於相對人同意給付新臺幣柒萬元予聲請人部分, 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勞資爭議事件,於民國113年10月1日 在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積 欠工資、預告期間工資及資遣費共計新臺幣(下同)95,108 元,經聲請人同意相對人分期給付,即同年月4日相對人先 給付聲請人5,108元,所餘90,000元則自同年11月15日起至1 4年3月31日止,分6期給付聲請人,每期10,000元,並匯入 聲請人原薪資帳戶,相對人若有一期未如期支付,視同全部 到期,惟相對人迄113年11月15日止共匯入25,108元後,屆 期仍未給付其餘款項70,000元(95,108元-25,108元),爰 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給付,聲請裁定 准予強制執行,並提出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中國信託銀行敦南分行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存卷為證, 應足認定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理法所作成者 。又本件調解方案核無法定不應准許強制執行之情形,相對 人既未依調解方案為履行,聲請人聲請本院裁定就相對人同 意給付部分為強制執行,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因財產權關係所為聲請,其標的之金額未滿10萬元者 ,按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1款規定,應徵收費用500元。而勞 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係規定「暫免繳裁判費」,非免 繳裁判費,則有關聲請裁定強制執行費用負擔之部分,應依 同法第59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之規定,再依非訟 事件法準用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5條之規定,由相對人負 擔,是本院一併確定其數額,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謝志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書記官 邱淑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5

TYDV-113-勞執-146-20250115-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425號 原 告 蕭文豪 訴訟代理人 陳世杰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住友蘊金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五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伍佰捌拾伍元 ,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第6 款自明,且依同   法第436 條第2 項,簡易訴訟程序除別有規定外,適用通常   訴訟程序之規定。又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規定,按訴訟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乃必備之程式。   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   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   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定有明文。   復因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起訴暫免徵收裁   判費三分之二,同觀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 項亦悉。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又因兩造間曾經臺北   市政府勞動局進行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一節,有該調解紀錄   在卷可參,屬勞動事件法第16條第1 項第1 款之情形,故本   件原告起訴程序上自屬有據。其次:本件訴之聲明第1 項係   請求被告給付積欠工資、資遣費、預告期間工資、特休未休   工資、勞保自付額共新臺幣(下同)14萬335 元及法定遲延   利息,聲明第2 項則係請求被告補提繳退休金1 萬9,429 元   至原告設於勞工保險局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是此部分訴   訟標的金額應為15萬9,764 元(計算式:14,335+19,429=   159,764 ),本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660 元;但參首揭規   定,聲明其中工資、資遣費、預告期間工資、特休未休工資   及勞工退休金請求項目共15萬5,197 元,比例計算此等項目   第一審裁判費為1,613 元(計算式:155,197 ÷ 159,764 ×   1,660 ≒1,613 ,元以下均四捨五入),參之前開規定,得   暫免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3 即1,075 元(計算式:1,613 ×   2 ÷ 3 ≒1,075 ),而應暫先繳納538 元(計算式:1,613   -1,075 =538 );另加計請求勞保自付額4,567 元項目(   此因原告係以民法第184 條第2 項請求,要非得暫免繳納範   圍)比例之第一審裁判費47元後(計算式:1,660 -1,613   =47),共應先繳585 元裁判費(計算式:538 +47=585   )。揆諸首開規定,茲限原告於本件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   本院補繳上述不足額之裁判費,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原告之   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1-14

TPDV-113-勞補-425-20250114-1

勞執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號 聲 請 人 林志祥 相 對 人 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宏仁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 型) 法定代理人 吳丞景 上列當事人間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聲請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 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宜蘭縣政府民國113年7月5日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之調解結果關於 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11萬5,522元之調解成立 內容,其中5萬1,522元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民國113年7月5日宜蘭縣政府勞資爭議 調解紀錄所載,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工資及資遣費共11萬 5,522元,相對人應於113年8月5日前給付6萬9,313元,惟相 對人嗣僅給付6萬4,000元,未依約按期給付全額,尚欠餘額 已視為全部到期,而應給付全部餘額。為此,爰依勞資爭議 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因勞資爭議事件,經宜蘭縣政府於11 3年7月5日調解成立。該調解紀錄記載:資方(即相對人) 同意給付勞方(即聲請人)積欠工資及資遣費11萬5,522元 。資方同意於113年8月5日前給付6萬9,313元、8月20日前給 付4萬6,205元,匯入原領薪資帳戶內,以上若一期未給付視 為全部到期,有113年7月5日宜蘭縣政府勞資爭議調解紀錄1 份在卷可稽,足認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理法 所作成,又查無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各款所定不應准許強 制執行聲請之情形,是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履 行給付全部金額之義務為由,聲請就調解內容未履行部分裁 定准予強制執行,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 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蔡仁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高雪琴

2025-01-13

ILDV-114-勞執-1-20250113-1

勞簡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薪資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89號 原 告 連雅玲 甘莛沂 曾馨儀 黃芬妮 邵郁茹 被 告 竹蜻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慶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薪資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6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各原告如附表「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金額,及均自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被告應提繳如附表「勞退應補提繳金額」欄所示金額至各原告在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除由原告丙○○、甲○○、戊○○各負擔千分之十五、千分之 三、千分之十六外,餘均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附表「被告免為假執行 應供擔保金額」欄所示金額分別為各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 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緣原告原係受僱於被告擔任倉庫出貨員(有關各 原告之到職日、離職日、年資、資遣費基數及平均工資,均 詳如附表所示)。詎被告自民國112年12月起即不再給付工 資,且有高薪低報之情形,原告僅得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 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6款規定,於113年2月29日終止與 被告間之勞動契約,惟被告尚積欠原告112年12月至113年2 月之工資、資遣費及健保費差額損失,且有短少提繳勞工退 休金至原告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之勞工退休 金個人專戶(下稱勞退專戶),原告自得依相關勞動法令及 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 付原告如附表「請求金額之原告主張」欄所示金額,及均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㈡被告應提繳如附表「勞退應補提繳金額」欄所示金 額至各原告在勞保局之勞退專戶。並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薪資明細資料、資遣費試算表、勞工退休金提繳異動明 細表、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明細 資料、LINE對話內容擷圖等件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 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 定,應視同自認。是原告主張之事實,堪信為真。  ㈡茲就原告請求之項目及數額有無理由,分述如下:  ⒈積欠工資部分:   按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依本法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 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勞基法 施行細則第9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被告積欠各原告 如附表A、B、C欄所示之工資,業據提出薪資明細資料等件 為證,另扣除原告主張被告已給付如附表D欄所示之一部工 資,是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各原告如附表E欄所示之積欠工 資,均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⒉資遣費部分:   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 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4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 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2分之1個月之平均工資,未 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 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定,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 )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另按「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 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 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 性給予均屬之」、「平均工資:指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 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金額。工作未 滿6個月者,指工作期間所得工資總額除以工作期間之總日 數所得之金額」,勞基法第2條第3款、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 。又月或年非連續計算者,每月為30 日,為民法第123條第 2項所明定。是勞工資遣費標準即以離職日前6個月所得工資 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再按每月以30日計算之金額 。查原告係以被告未給付薪資為由於113年2月7日、3月8日 向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而該申請書暨開會 通知業於113年2月21日、3月14日送達被告等情,此有新北 市政府勞工局113年9月18日新北勞資字第1131813246號函暨 相關資料掃描檔附卷可佐,堪認原告主張依勞基法第14條第 1項第5、6款規定,於113年2月29日終止與被告間之勞動契 約,應屬可採,則原告依據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告給付資遣費,自屬有據。又原告之任職年資、平均工資 及新制資遣費基數均詳如附表所示,故原告丙○○、甲○○、戊 ○○得請求被告給付之資遣費各為2萬9,656元(計算式:32,5 49元×656/720=29,656元)、2萬6,579元(計算式:30,767 元×622/720=29,656元)、1萬9,320元(計算式:27,437元× 507/720=19,320元),逾此範圍之請求,即屬無據,應予駁 回。另原告丁○○得請求被告給付之資遣費為1萬5,412元(計 算式:26,234元×423/720=15,412元),惟其僅請求被告給 付1萬4,650元,基於處分權主義,尚無不合。從而,原告請 求被告給付各原告如附表F欄中本院認定欄所示之資遣費, 均洵屬有據,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應予駁回。    ⒊健保費差額損失部分:   按「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符合下列各款資格之一者,應參加 本保險為保險對象:一、最近二年內曾有參加本保險紀錄且 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或參加本保險前六個月繼續在臺灣地 區設有戶籍。二、參加本保險時已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下 列人員:㈠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專任有給人員或公職人員 。㈡公民營事業、機構之受僱者。㈢前二目被保險人以外有一 定雇主之受僱者。㈣在臺灣地區出生之新生嬰兒。㈤因公派駐 國外之政府機關人員與其配偶及子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同法第15條、第84條第2項規定,投 保單位有義務於保險對象合於投保條件3日內,向保險人辦 理投保,投保單位未依規定負擔所屬被保險人之保險費,而 由被保險人自行負擔者,投保單位除應退還該保險費予被保 險人外,並按應負擔之保險費,處以2倍至4倍之罰鍰。再按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告乙○○任職期間為自110 年11月18日起至113年2月29日止,而被告於112年12月7日將 原告乙○○之健保退保,此有健保費繳款單、LINE對話內容擷 圖等件可佐,致原告乙○○因此需繳付高於由被告為其投保健 保之自負額,致受有健保費負擔差額之損害,自得請求被告 賠償。又原告乙○○於113年1、2月之健保自付額與被告投保 之健保自付額之差額為834元(計算式:826×2-409×2=834) 。是原告乙○○請求被告給付健保自付額差額834元,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⒋補提繳勞工退休金部分:  ⑴按雇主應為適用勞退條例之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儲存於 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雇主每月負擔之勞 工退休金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6,勞工退 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第6條第1項、第14條第1項定有 明文。又依同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 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 工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該專戶內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屬勞 工所有,僅於未符合同條例第24條第1項所定請領退休金規 定之前,不得領取。是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 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者,將減損勞工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 積收益,勞工之財產受有損害,自得依該條例第31條第1項 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於勞工尚不得請領退休金之情形,亦得 請求雇主將未提繳或未足額提繳之金額繳納至其退休金專戶 ,以回復原狀。復按2月至7月調整時,其雇主或所屬單位應 於當年8月底前,將調整後之月提繳工資通知勞保局;如在 當年8月至次年1月調整時,應於次年2月底前通知勞保局, 其調整均自通知之次月1日起生效,勞退條例第15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本條例第14條第1項至第3項規定提繳之退休金 ,由雇主或委任單位按勞工每月工資總額,依月提繳工資分 級表之標準,向勞保局申報,勞退條例施行細則第15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勞工退休金繳款單採按月開單,每月以30日 計算,勞退條例施行細則第22條第1項亦有明定。  ⑵茲就各原告得請求被告補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金額,分述如下 :  ①原告丙○○自111年5月4日至113年2月29日任職被告,111年5月 至12月之月薪資為2萬5,500元、112年1月至11月之月薪資為 2萬7,000元、112年12月之月薪資為3萬5,511元、113年1月 之月薪資為3萬2,360元、113年2月之月薪資為2萬8,924元; 又依勞工退休金提繳異動明細表,被告於112年1月、113年1 月均有因薪資調整而異動提繳工資,另併參照勞退條例第15 條第2項之規定,堪認原告丙○○自111年5月至12月之月提繳 工資為2萬6,4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584元;112年1月 至1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7,6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65 6元;113年1月至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3萬3,300元,每月應提 繳金額為1,998元,故被告應為原告丙○○提繳之勞工退休金 共計為3萬6,382元【計算式:1,584×{(30-4+1)/30+7}+1,65 6×12+1,998×2=36,382】,惟被告僅為其提繳1萬9,895元( 計算式:1,364+1,515×7+1,584×5+6=19,895),有勞退專戶 明細資料可按,是被告尚應補提繳1萬6,487元(計算式:36 ,382-19,895=16,487),然因原告丙○○僅請求被告補提繳勞 工退休金7,290元,基於處分權主義,尚無不合。  ②原告甲○○自111年6月8日至113年2月29日任職被告,111年6月 至12月之月薪資為2萬5,500元、112年1月至12月之月薪資為 2萬7,000元、113年1月至2月之月薪資為3萬1,000元;又依 勞工退休金提繳異動明細表,被告於112年1月、113年1月均 有因薪資調整而異動提繳工資,另併參照勞退條例第15條第 2項之規定,堪認原告甲○○自111年6月至12月之月提繳工資 為2萬6,4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584元;112年1月至12 月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7,6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656元 ;113年1月至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3萬1,800元,每月應提繳 金額為1,908元,故被告應為原告甲○○提繳之勞工退休金共 計為3萬4,406元【計算式:1,584×{(30-8+1)/30+6}+1,656× 12+1,908×2=34,406)】,惟被告僅為其提繳1萬7,571元( 計算式:556+1,515×6+1,584×5+5=17,571),有勞退專戶明 細資料可按,是被告尚應補提繳1萬6,835元(計算式:34,4 06—17,571=16,835),然因原告甲○○僅請求被告補提繳勞工 退休金4,466元,基於處分權主義,尚無不合。  ③原告丁○○自111年12月27日至113年2月29日任職被告,111年1 2月至112年8月之月薪資為2萬6,400元、112年9月至113年2 月之月薪資為2萬8,000元;另依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足認被告於113年1月有調整投保薪資,則併參照勞退條例第 15條第2項之規定,堪認原告丁○○自111年12月至112年12月 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6,4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584元;1 13年1月至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3萬1,8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 為1,908元,故被告應為原告丁○○提繳之勞工退休金共計為2 萬3,035元【計算式:1,584×{(30-27+1)/30}+1,584×12+1,9 08×2=23,035)】,惟被告僅為其提繳5,656元(計算式:89 8+1,584×3+6=5,656),有勞退專戶明細資料可按,是被告 尚應補提繳1萬7,379元(計算式:23,035—5,656=17,379) ,然因原告丁○○僅請求被告補提繳勞工退休金7,128元,基 於處分權主義,尚無不合。  ④原告戊○○自111年10月3日至113年2月29日任職被告,111年10 月至12月之月薪資為2萬5,250元、112年1月至6月之月薪資 為2萬6,400元、112年7月至113年2月之月薪資為2萬9,000元 ;另依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足認被告於112年1月、11 3年1月有調整投保薪資,則併參照勞退條例第15條第2項之 規定,堪認原告戊○○自111年10月至1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 6,4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584元;自112年1月至6月之 月提繳工資為2萬7,6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656元,而 其112年7月份固有調整工資,惟應自112年9月1日起生效, 是應認112年7月至8月之月提繳工資亦為2萬7,600元,每月 應提繳金額為1,656元;自112年9月至113年2月之月提繳工 資為3萬0,3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818元,故被告應為 原告戊○○提繳之勞工退休金共計為2萬8,802元【   計算式:1,584×{(30-3+1)/30+2}+1,656×8+1,818×6=28,802 】,被告僅為其提繳1萬0,552元(計算式:1,111+1,515+1, 584×5+6=10,552),有勞退專戶明細資料可按,是被告尚應 補提繳1萬8,250元(計算式:28,802—10,552=18,250),然 因原告戊○○僅請求被告補提繳勞工退休金5,544元,基於處 分權主義,尚無不合。  ⑤原告乙○○自110年11月18日至113年2月29日任職被告,110年1 1月至12月之薪資為2萬5,000元、112年1月至11月之薪資為2 萬7,000元,112年12月至113年2月之薪資為3萬1,000元;又 依勞工退休金提繳異動明細表,被告於111年1月、112年1月 、113年1月均有因薪資調整而異動提繳工資,另併參照勞退 條例第15條第2項之規定,堪認原告乙○○自110年11月至12月 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5,2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512元; 自111年1月至1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6,400元,每月應提繳 金額為1,584元;自112年1月至12月之月提繳工資為2萬7,60 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656元;自113年1月至113年2月之 月提繳工資為3萬1,800元,每月應提繳金額為1,908元,故 被告應為原告乙○○提繳之勞工退休金共計為4萬4,863元【計 算式:1,512×{(30-18+1)/30+1}+1,584×12+1,656×12+1,908 ×2=44,863】,惟被告僅為其提繳2萬7,546元(計算式:1,4 40+1,515×12+1,584×5+6=27,546),有勞退專戶明細資料可 按,是被告尚應補提繳1萬7,317元(計算式:44,863—27,54 6=17,317),惟原告乙○○僅請求被告補提繳勞工退休金5,62 2元,基於處分權主義,尚無不合。  ⑶從而,原告請求被告應補提繳如附表H欄所示勞工退休金至各 原告在勞保局之勞退專戶,亦均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相關勞動法令及侵權行為法律關係等規定 ,請求被告各給付如附表「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金額,及 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8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請求被告應各提繳如附表「勞 退應提繳金額」欄所示金額至各原告在勞保局之勞退專戶, 均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末按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時,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前項情形,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 將請求標的物提存而免為假執行,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本判決主文第1、2項為被告即雇主 敗訴之判決,依據上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 行。又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其依附,應併予 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及所用之證據,經本院斟 酌後認對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王士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依芳 附表:原告請求被告給付之項目及數額    原告 到職日 請求積欠工資合計金額(E)   (E)= (A)+(B+(C)-(D) 資遣費(F) 健保費自付額差額(G)   請求金額 平均工資 (離職前6個月工資總額除以工作期間總日數再乘以30日) 勞退應補提繳金額(H) 被告免為假執行應供擔保金額 離職日 112年12月工資(A) 113年1月工資(B) 113年2月工資(C) 已付工 資 (D) 原告主張 (F-1) 本院認定(詳見事實理由欄三、㈡⒉)(F-2) 原告主張(E)+(F-1)+(G) 本院判准金額(E)+(F-2)+(G) 年資 資遣費基數{年+(月+日/30)÷12}×1/2 丙○○ 111年5月4日            96,795元 31,638元 29,656元 - 128,433元 126,451元 (29,717元+29,717元+38,104元+36,554元+33,403元+29,967元)÷182日×30日=32,549元 7,290元 133,741元 113年2月29日 35,511元 32,360元 28,924元 0元 1年9月又26日 656/720 甲○○ 111年6月8日             31,835元 26,781元 26,579元 - 58,616元 58,414元 (27,928元+27,928元+35,134元+33,454元+32,114元+30,096元)÷182日×30日=30,767元 4,466元 62,880元 113年2月29日 32,411元 31,071元 29,053元 60,700元 1年8月又22日 622/720 丁○○ 111年12月27日            46,061元 (計算結果應為46,877元,僅請求46,061元) 14,650元 14,650元(計算結果為15,412元,惟僅請求14,650元) - 60,711元 60,711元 (26,043元+28,115元+25,899元+26,132元+26,015元+26,948元)÷182日×30日=26,234元 7,128元 67,839元 113年2月29日  - 24,972元 25,905元 4,000元 1年2月又3日 423/720 戊○○ 111年10月3日      47,322元 20,421元 19,320元 - 67,743元 66,642元 (26,900元+27,946元+28,838元+29,363元+27,630元+25,773元)÷182日×30日=27,437元 5,544元 72,186元 113年2月29日 - 26,587元 24,735元 4,000元 1年4月又27日 507/720 乙○○ 110年11月18日      29,957元      (未請求) 834元 30,791元 30,791元   - 5,622元 36,413元 113年2月29日 29,957元 - - 0元   -   -

2025-01-13

PCDV-113-勞簡-89-20250113-1

勞小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工資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小字第110號 原 告 歐幸子 被 告 凱悅聯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陳威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6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凱悅聯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陸仟元, 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十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 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凱悅聯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凱悅聯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如以 新臺幣貳萬陸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原告自民國(下同)110年5月6日起至111年10月13日止,受 僱於被告凱悅聯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凱悅裝修公 司),擔任設計師一職,雙方約定,每月薪資為新臺幣(下 同)6萬元。原告在職期間,因110年度被告凱悅裝修公司交 辦一項工程,已交屋完成,但在111年6月客戶告知地板出現 問題,被告陳威廷要原告幫忙聯繫客戶吳先生。原告答應電 聯客戶轉達被告陳威廷有意願支付局部賠償費用,然原告打 給客戶沒接,有留言給客戶,並告知被告陳威廷剩下事宜你 們雙方自行協調,被告陳威廷卻以未完成溝通之理由,拒絕 給付原告111年10月份薪資26,000元,原告因此提起本件訴 訟。併聲明: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26,000元,及自111年1 0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如下:    ㈠原告主張之上述事實,業據提出110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111年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網路申報收執聯、離 職申請書等影本為證(見113年度勞小專調字第73號卷第15 至19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辯論 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 條第1項、第3項之規定,視為自認,故原告前開主張堪信為 真正。從而,原告依照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2條第 2項規定,請求被告凱悅裝修公司應給付工資26,000元(計 算式:60,000元÷30×13=26,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㈡就被告陳威廷應連帶給付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陳威廷應連帶給付26,000元一節,經核,被告 陳威廷為被告凱悅裝修公司之法定代理人,雖負責管理、指 派工作予原告,惟被告陳威廷依法僅是公司之執行機關,原 告係受僱於被告凱悅裝修公司而非被告陳威廷,勞動契約亦 僅存在於原告與被告凱悅裝修公司間,是原告依勞動契約所 生之工資請求權亦僅能向雇主即被告凱悅裝修公司請求,故 原告此部分請求於法無據,不應准許。  ㈢就利息部分     按勞基法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遲 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 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 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此分別於勞基法施行細 則第9條、民法第233條第1項本文、第203條定有明文。查原 告與被告凱悅裝修公司之勞動契約既已於111年10月13日終 止,則被告應於該日結清積欠工資,故原告主張被告凱悅裝 修公司應自111年10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依前述規定,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動契約及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請 求被告凱悅裝修公司應給付26,000元,及自111年10月14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部分所為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前項情形,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定 有明文。本件判決第1項為被告即雇主敗訴之判決,依據前 開規定,故本院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 准被告供擔保後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係小額訴訟事件,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   第79條規定,確定本件訴訟費用為1,000元,由被告凱悅裝 修公司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劉以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應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狀內應記 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者。如委任律師提起上 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慧禎

2025-01-13

PCDV-113-勞小-110-202501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