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務清理調解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5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黃辰方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黃辰方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六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黃辰方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 ,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 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2 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 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 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 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 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 、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1點)。經查,依聲請人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 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載,可知聲請人僅投 保於職業工會,未從事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更生 ,合先敘明。  ㈡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840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2月23日核發調解不成 立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之1條之規 定,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 中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 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 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本院前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截至113年10月16日為止之債權 數額,經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10萬8,74 1元(見司消債調卷第85至89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32萬3,917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 59頁)、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 120萬5,636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63至170頁)、良京實業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23萬7,199元(見司消債調卷 第171至173頁)、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 額總額為21萬3,677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85至187頁)、台 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68萬2,209元( 見司消債調卷第201頁)、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陳報債權額總額為55萬2,397元(見司消債調卷第205至207 頁),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具狀陳報債權,依遠東 銀行彙整金融機構債權表,其債權額總額為6萬203元(見司 消債調卷第207頁),以上合計338萬3,969元      ㈣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機車行照(見司消債調卷第17、43、113頁) ,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汽車1輛、機車1台(分別於2004、2013 出廠)外,別無其他財產;另其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陳稱 現任職於辰辰精緻水果行,每月薪資約3萬8,000元,業據其 提出由雇主出具之薪資切結書為證(見司消債調卷第53頁) ,堪信為真,是本院暫以聲請人每月收入3萬8,000元為聲請 更生後每月可處分之所得收入計算。   ㈤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1.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清算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2.經查,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支出為3萬3,299元(包含膳食 費1萬3,500元、房租7,000元、水電瓦斯費1,900元、電話費 1,300元、日用品及保健費1,000元、健保費826元、燃料費 平均每月553元、汽車牌照稅平均每月936元、油資交通費2, 000元、保險費平均每月3,658元、汽機車強制險保險費平均 每月147元、汽車保險費479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05至106頁 )。其中膳食費及電話費部分,審酌聲請人現聲請更生,當 撙節開支,此部分應分別酌減至9,000元、1,000元為適當; 水電瓦斯費部分,依聲請人提出之繳費單據所示,平均每月 支出應僅約1,232元【計算式:354+354+436+1,268+1,436+2 ,319+820+200+202)÷6月=1,232,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見 司消債調卷第123至139頁】,是逾此部分不予列計;油資交 通費部分,經查聲請人租賃地距離工作地點未逾1公里,而 聲請人並未說明尚有何必要之往返地,此部分金額尚屬過高 ,應酌減至1,000元;商業保險費部分,依我國現行社會保 險制度,已設有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提供基本之醫療保障, 聲請人目前既有負債、經濟狀況非佳,實無另行支出商業保 險費之必要,本院衡以聲請人現積欠之債務及債權人債權之 確保,認聲請人該部分支出,非屬維持基本生活之必要支出 ,應予剔除。是以,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費用應為2萬3,173 元(包含:膳食費9,000元、房租7,000元、水電瓦斯費1,23 2元、電話費1,000元、日用品及保健費1,000元、健保費826 元、燃料費平均每月553元、汽車牌照稅平均每月936元、油 資交通費1,000元、汽機車強制險保險費平均每月147元、汽 車保險費479元)。  ㈥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餘額為1萬4, 827元(計算式:38,000-23,173=14,827)可供清償債務, 倘以其每月所餘1萬4,827元清償債務,約需19年始得清償完 畢(計算式:3,383,969÷14,827÷12≒19),而聲請人現年43 歲(00年0月生,見司消債調卷第13頁),距勞工強制退休 年齡(65歲)雖尚有22年,惟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 及前開債務仍將持續累計高額之利息及違約金,聲請人欲清 償全部欠款所需期限勢必延長,是至其退休時止,確有無法 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 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 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五、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佩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民國114年2月6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黃忠文

2025-02-06

TYDV-114-消債更-58-20250206-1

消債職聲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免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賴嵩村 代 理 人 蔡佩儒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賴嵩村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 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 年間,可處分 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 ,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 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 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 不在此限:㈠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㈡故 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 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 務。㈣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 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 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請前一 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 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 ,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 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 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 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 條、第133 條、第13 4 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在於使陷於經 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依該條例所定重建型債務清 理程序(更生)或清算型債務清理程序(清算)清理債務, 藉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 ,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 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依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於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為使其在經濟上得以復甦,以保障其 生存權,除另有前開消債條例第133 條、第134 條所規定不 予免責之情形外,就債務人未清償之債務採免責主義(消債 條例第1 條、第132條立法目的參照)。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前於民國112年3月1日向本院聲 請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未能成立而112年4月13日聲請更生, 經本院以112 年度消債更字第258號裁定自112年12月29日下 午4 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由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3年度司 執消債更字第8號案件進行更生程序,因聲請人未依限提出 更生方案,乃由本院以113年度消債清字第74號裁定自113年 6月28日下午4 時起開始清算程序,並移由本院司法事務官 以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73號進行清算程序;又本件聲請 人名下僅有公同共有土地1筆(權利範圍:公同共有12分之1 ),無處分實益,本院於113年10月8日以函文敘明聲請人之 財產狀況,並請所有債權人就擬將財產返還聲請人並終止清 算程序表示意見,惟未有債權人於期限內提出資料到院,本 院依消債條例第121條第1項規定不再召集債權人會議,以裁 定代替債權人會議之決議將前揭財產返還聲請人,並依消債 條例第129 條第1 項規定於113年11月18日以113 年度司執 消債清字第73號裁定清算程序終結,復於113年12月12日確 定等情,業經本院核閱上開相關卷宗查明無訛。是本院所為 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既已確定,依前開規定,法院即應審酌 聲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 條、第134 條所定應為不免責 裁定之情形。 三、再查:  ㈠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3 條所規定應不免責之事由存在:  ⒈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債務人免責前,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其已進行之更生程序,適於清算程序者,作為清 算程序之一部;其更生聲請視為清算聲請。消債條例第78條 第1項定有明文。由其文義可知,在適於清算程序之情形下 ,清算程序之始點,得提前至裁定開始更生時。更生程序係 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為保障普通債權人於更生程序之受償 額,依消債條例第64條第2項第3款規定,若無擔保及無優先 權債權受償總額,顯低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 程序所得受償之總額,法院不得認可更生方案。此即清算價 值保障原則,保障債權人不至受比依清算程序受償更不利之 地位。基此,債務人於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係有薪資固定 收入,若債務人係聲請清算而開始清算程序,依消債條例第 133條規定可能受不免責之裁定,需繼續清償債務達消債條 例第141條規定數額後,始得再聲請裁定免責。惟於更生轉 換清算程序之情形,若認定債務人有無薪資等固定收入之時 點,不得提前至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債務人因此而受免責 裁定,債權人將遭受較債務人依清算程序受償更不利之結果 ,有違清算價值保障原則(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 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40號研討結果)。準此,為貫徹消債 條例第133條避免債務人濫用清算程序以獲免責,並敦促有 清償能力者,利用薪資等固定收入清償債務而受免責,以保 障債權人可受最低清償之立法目,債務人於更生轉清算程序 之情形,認定有無薪資等固定收入之時點應提前至裁定開始 更生程序之時。本件聲請人於112年3月1日向本院聲請調解 ,於112年4月13日聲請更生,依消債條例第78條第1項、第1 53條之1第2項規定,應以110年3月至112年2月為其聲請清算 前2年內之期間。  ⒉查聲請人於112年12月29日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之時係任職 於萬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安公司),每月收入約新 臺幣(下同)30,201元,加計每月領有國保老人年金863元 及每年領有三節、重陽禮金9,500元,平均每月收入所得為3 1,856元,有薪資明細表及存摺內頁明細為憑(調解卷第47 至55頁、消債更卷第39至47頁),惟聲請人於113年5月1日 、113年12月3日分別以陳報狀、陳述意見狀稱其於113年2月 10日因年滿70歲退休,現無業、無工作收入,每月生活必要 支出均仰賴家人幫忙等語,並於113年7月17日再次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報告書附卷(司執消債更卷第87頁、司執消債清 卷第57至61、157頁),審酌聲請人確已達強制退休年齡, 經調閱聲請人勞保投保資料(司執消債清卷第177至178頁) ,其於113年1月31日自萬安公司退保未再投保,堪認聲請人 自本院裁定開始更生之後因年紀因素無工作能力,須靠領取 年金、禮金及接受子女接應生活必要支出,此與消債條例第 133條前段所指「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 、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之要件不合,故聲 請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應不免責之事由。  ㈡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4 條各款所定應不免責之情形:   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 ,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責 事由,本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 舉證以實其說。然債權人未提出債務人具有消債條例第134 條各款所定不免責事由之相關證據,本院亦查無債務人有何 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難認債務人有 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既無消債條例第133 條及第134 條應 不免責事由存在,揆諸前開規定及立法目的,自應為聲請人 免責之裁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2-06

TYDV-114-消債職聲免-5-20250206-1

消債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3號 債 務 人 蕭雅芳 代 理 人 林文凱律師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明興 債 權 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David Allen Grimme 債 權 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債 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東亮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自民國114年2月4日上午11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自債務人提出協商請求之翌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商,或 自開始協商之翌日起逾90日協商不成立,債務人得逕向法院 聲請更生或清算,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 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及第153條分別定有明文 。依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 者,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 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 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 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債條例第1條參照)。準此,債務 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且客觀上並無 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自應使其藉由消債條例所定程 序以清理債務。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 、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 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 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 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伊因積欠無擔保債務達125萬3,917元無 力清償,而伊所負包含利息、違約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 權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 宣告破產,爰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於113年7月間就其債務 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但在本院未能調解成立等 情,有本院調解不成立證明書附卷可稽,堪可認定。是以, 債務人於踐行向債權人進行前置調解而不成立之程序後,向 本院提出更生之聲請,於程序上即無不合之處。因此,本院 即應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 能維持最低基本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 償之虞」之情形。  ㈡債務人之平均每月收入及財產狀況:   債務人主張從事廚工一職,每月平均收入為2萬5,000元等情 ,業據明欣複合式餐飲在職證明書及薪資袋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71頁、第103頁至第109頁),堪信債務人自提起本件 聲請時起前2年內之平均月收入2萬5,000元為真。又債務人 名下無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第17頁),復酌以債務人為66年次生,有戶籍謄本 附卷足佐(見本院卷第39),現年47歲,應仍有藉工作而籌 措所得收入之經濟能力。則依債務人前揭自陳平均月收入為 2萬5,000元之情形,爰以此作為核算債務人現在償債能力之 基礎。  ㈢債務人支出狀況: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2項定有明文。參酌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之臺灣省11 3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為1萬4,230元,則依債務人前 揭自陳之收入情形,爰以臺灣省113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用之1.2倍即1萬7,076元作為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基準。  ⒉債務人主張其每月需支出扶養費部分:   債務人主張每月除自己個人生活費外,尚需負擔父親之扶養 生活費3,000元等情,業據提出戶籍資料(見本院卷第39頁 )為佐。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 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 之,民法第1117條定有明文。是直系血親尊親屬,如能以自 己財產維持生活者,自無受扶養之權利;易言之,直系血親 尊親屬受扶養之權利,仍應受「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最 高法院62年度第2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四)參照)。本 院審酌債務人父親為81歲,此有戶籍謄本在卷可參(見本院 卷第39頁),堪認已無工作能力,又債務人之父親除每月領 取敬老津貼4,049元外並無所得,名下有2筆不動產,惟係供 其自住使用,有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 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存摺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 73頁至第78頁、第95頁至第97頁),是堪認不能以自己財產 維持生活,而有受債務人扶養之必要。又債務人於自陳尚有 兄弟姊妹計3人可與聲請人分擔其父之扶養費,且債務人未 陳報其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明細及憑據。本院爰依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規定參酌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之臺灣省113年度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之1.2倍,及第三人即其兄弟姊妹每 月應負擔之扶養費標準計算,債務人負擔其父親扶養費總計 每月應不逾3,257元【計算式:(17076元-4049元)÷4人=32 5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是債務人主張負擔父親扶養費每 月3,000元,應屬合理。  ㈣從而,以聲請人平均每月2萬5,000元之收入扣除每月自身必 要生活費用及扶養費後,雖有餘額,但與其積欠債務總額仍 有差距,堪認聲請人之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 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 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為一般消費者,其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 宣告破產,又依其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認有不能清償債務 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此外,復查無債務人有消債條例 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 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債務 人本件更生聲請既經准許,依首揭規定,自應於裁定開始更 生程序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庭 法 官 蔡仁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高雪琴

2025-02-04

ILDV-113-消債更-53-20250204-2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7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徐志豪 代 理 人 汪哲論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6月18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然 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2 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 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 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 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 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 、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1點)。經查,依聲請人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 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載,可知聲請人均投 保於民間公司及職業工會,未從事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 例聲請更生,合先敘明。     ㈡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428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26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之1條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本院前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截至113年6月17日為止之債權數 額,經廿一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19萬2, 758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01至103頁)、裕融企業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為88萬6,614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05至 111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額總額 為102萬7,947元(見司消債調卷第113至115頁),以上合計 210萬7,319元。  ㈣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見司消債調卷第19、59頁),顯示聲請人名下 除汽車2輛(分別於2000、2012出廠)、機車1台(車號000- 0000號)外,別無其他財產;另其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陳 稱現於新捷床業擔任外車承攬員,每月薪資約4萬5,000元等 語,業據其提出收入證明切結書為證(見本院卷第19頁), 參以聲請人112年度任職於同性質之工作單位,且於113年2 月28日自阿妹床業有限公司退保後即無最新投保資料,此有 其112年度財稅資料及勞保投保資料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21、33頁),堪認聲請人所述為真,是本院暫以聲請人每 月收入4萬5,000元為聲請更生後每月可處分之所得收入計算 。  ㈤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1.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2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查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9,172元(見司消 債調卷第20頁),應係參酌衛生福利部公告113年度桃園市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5,977元之1.2倍即1萬9,172元,故 本院逕以最新年度即114年度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6,768元之1 .2倍即2萬122元為標準,較符合實際狀況。   2.又聲請人主張每月支出未成年子女2名(分別於103年7月、0 00年00月生)扶養費合計1萬9,172元,業據其提出戶口名簿 為證(見司消債調卷第17頁),又其主張之金額亦係以衛生 福利部公告當年度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是依前開標準 ,並由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生母平均負擔後,聲請人每月負 擔之子女扶養費應以2萬122元(計算式:20,122÷2×2=20,12 2)列計。   3.據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含個人必要生活費用及扶養費 )應為4萬244元(計算式:20,122+20,122=40,244)。   ㈥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餘額為4,756 元(計算式:45,000-40,244=4,756),倘以上開餘額清償 債務,約需36年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2,107,319÷4,756÷ 12≒36.9)。而聲請人現年34歲(00年0月生,見本院卷第31 頁),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雖尚有31年,惟審酌聲 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及前開債務仍將持續累計高額之利息 及違約金,聲請人欲清償全部欠款所需期限勢必延長,是至 其退休時止,確有無法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 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自應許聲請人 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五、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佩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民國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忠文

2025-01-24

TYDV-113-消債更-571-20250124-1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35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蔡清忠 代 理 人 陳建源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蔡清忠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起開始 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 債務;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 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清算,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分 別定有明文。又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 、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蔡清忠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7月11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 然於同年8月29日調解不成立。又聲請人主張其無擔保或無 優先權之債務,其中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部分約為新臺幣(下 同)267,057元,其餘尚有債權人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長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數額不詳,且聲請人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 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依聲請人提出 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 得資料清單、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本院113年司消債調字 第514號卷,下稱調解卷,第25至45頁),聲請人於聲請調 解前,並無從事營業活動或小規模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 例聲請清算,合先敘明。又聲請人前於113年7月11日提出聲 請清算,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14號案調解,並經本 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29日調解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可憑,且調取上開調解卷宗查閱無誤,是已踐行消債條 例第151條第1項規定之前置調解程序。   ㈡經本院向各債權人函詢聲請人目前積欠之債務金額,其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如附表所示(暫算至11 3年7月調解程序中債權人查報時止),合計暫列為1,885,25 5元(計算式:本金423,701元+利息1,461,554元=1,885,255 元)。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清算,本院應進一步綜合聲請人 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有無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 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聲請人之財產狀況及收入:  ⒈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郵局歷史交易明細(調解卷第15頁、本院卷 第17、18、91頁),顯示聲請人名下無財產,並陳報無人壽 保險或儲蓄型、投資型保單,又依據調查聲請人曾經於渣打 國際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郵局開戶,有其開戶查詢資 料在卷可參,其中依郵局歷史交易明細顯示至113年12月27 日查詢日止餘額為325元,另據聲請人到庭陳稱前二家銀行 為2、30年前因業務員推銷信用卡而開戶,並無使用,也沒 有存簿等語,對照卷附聲請人之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所示無利息收入,堪信帳戶內縱有零星餘額,也無構成清 算財團執行之價值。  ⒉收入部分,依聲請人陳報其於聲請清算前2年內(即111年7月 起至113年6月止估算),乃至於提出聲請後至今,並無工作 收入,僅在女兒蔡宥安於市場之攤位幫忙,平均一個月給聲 請人2至3萬元等語(本院卷第84頁)。查聲請人為51年出生 ,現年62歲,尚未屆退休之齡,但已屬年邁,對照聲請人提 出之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勞工保險 投保清單(調解卷第27、29、31至32頁),聲請人111、112 年度均無收入,而勞工保險投保單位為新北市集中市場零售 攤販職業工會,投保薪資為31,800元,與聲請人前開所述大 致相符,又查聲請人無領取社會福利補助之資料,有桃園市 政府社會局113年10月15日桃社助字第1130089944號函及所 附查詢資料可憑(本院卷第49至53頁),此外無其他收入, 是以聲請人所述收入以每月25,000元估算(即聲請人所述2 至3萬元之中位數),則聲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之收入約為60 0,000元(計算式:25,000元24月=600,000元)。至聲請人 於聲請清算後,依其所述收入情形相同,故每月收入仍以25 ,000元為估算。  ㈣聲請人之必要支出   聲請人陳報聲請清算前2年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支出為19, 172元,且無須受其扶養人口等語,其中112年以後部分,未 逾衛生福利部或桃園市政府所公告各該年度桃園市每月最低 生活費之1.2倍,可如數採計,但111年7月至12月部分,當 年度之桃園市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為18,337元,超過之 數額聲請人並無舉證,故僅以18,337元列計,故其聲請清算 前二年之支出為(18,337元6月+19,172元18月=455,118元 )。又聲請人陳報目前收入及生活狀況與聲請前並無重大變 化,其陳報聲請清算後之個人生活必要支出為每月19,172元 可如數列計。  ㈤綜上,聲請人每月之收入為25,000元,生活必要之支出為19, 172元,餘額僅5,828元(計算式:25,000元-19,172元=5,82 8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現年62歲(51年生),距勞工 強制退休年齡(65歲)僅有3年,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整體財 產、個人工作能力及收支狀況,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 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違約金仍在 增加中等情況,準此,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之債 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 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 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五、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日後再經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後, 聲請人所負債務並非當然免除,仍應由本院斟酌消債條例第 132條、第133條、第134條及第135條等,決定是否准予免責 ,如本院最終未准聲請人免責,聲請人就其所負債務仍應負 清償之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曉微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1月24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董士熙       附表:債權人與債權額(貨幣單位:新臺幣) 債權人 債權額 有無擔保 出處 備註 本金 利息 違約金 費用 總額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21,479元 790,164元 5,220元 1,016,863元 無 調解卷第89頁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27,379元 97,476元 1,227 126,082元 無 調解卷第63至68頁 93.6.17至104.8.31按年息19.89%計算利息,104.9.1至113.7.10按年息15%計算利息 長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74,843元 573,914元 140,250元 1,000元 890,007元 無 調解卷第81至83頁 94.10.18至104.8.31按年息19.71%計算利息,104.9.1至113.7.10按年息15%計算利息 總計 423,701元 1,461,554元 140,250元 7,447元 2,032,952元

2025-01-24

TYDV-113-消債清-135-20250124-2

消債清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30號 聲 請人即 債 務 人 劉惠馨 代 理 人 張巧妍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劉惠馨自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十 六時起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聲請人即債務人劉惠馨在本件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應受如附 件所示之生活限制。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更 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清算;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法 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 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80條前段、第15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 6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 總金額合計新臺幣(下同)3,217,507元,而有不能清償債 務之情事,前曾以書面向鈞院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嗣因調解 不成立而終結,且聲請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 和解或宣告破產,爰請求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三、按消債條例所稱消費者,係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 平均每月營業額20萬元以下之小規模營業之自然人;債務人 為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負責人,無論是否受有薪資,均視 為自己從事營業活動,其營業額依該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 營業額定之,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第2項及消債條例施行 細則第3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陳明其5年內未從事 營業活動,因已中年就業不易,僅每月收入為23,743元,並 提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民國111-112年度綜 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災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明細)、切結書、診斷證明書等為證,足認聲請人屬消債 條例第2條所規定之消費者,而為消債條例所適用之對象。 四、經查,聲請人提出本件清算聲請前,曾向本院聲請調解,經 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23號案件受理在案,惟因聲請人 無力清償債務而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調解不成立等情,有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23 號調解不成立證明書附卷可稽,及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3 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23號卷,核閱無誤,堪可採認。是以, 本院應綜合聲請人之債務、收入、生活必要支出及財產狀況 等情,衡酌聲請人平均月收入扣除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後之餘 額是否難以負擔債務金額,綜合評估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說明如下:  ㈠聲請人之平均每月收入及財產狀況:  ⒈聲請人陳報其因已中年就業不易,且因身體狀況不好,僅每 月收入為23,743元等語,並提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 清單、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災 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明細)、切結書、診斷證明書等為 證,復另查無聲請人有其他固定之收入,是經本院審酌上情 ,以每月收入23,743元作為認定聲請人客觀清償債務能力之 基準。  ⒉聲請人名下有斗六西平路郵局存款50元(截至113年11月19日) 、台銀斗六存款59元(截至113年11月19日),總計109元,及 南山人壽○○○○終身壽險保險解約金49,990元,此外無其他任 何財產乙情,業據其提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上開郵局及銀 行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 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回覆書、結果表、南山 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2月16日陳報狀、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執行命令、南山人壽保單管理查詢資料等為證。  ㈡每月必要支出狀況:   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 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 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費用以113年度雲林縣 最低生活費之1.2倍即17,076元計算,且日後不因雲林縣最 低生活費調整而隨之調整乙節,按諸上開說明,並核以聲請 人現居住於雲林縣,且參照衛生福利部公告113年度雲林縣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為14,230元,其1.2倍即17,076元, 是聲請人陳報之生活必要費用17,076元,符合消債條例第64 條之2第1項之規定,應予准許。  ㈢承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17,076元,則以聲請人每月客觀 清償能力23,743元,扣除上開必要支出17,076元後,尚餘6, 667元(計算式:23,743元-17,076元=6,667元)可供清償, 聲請人積欠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約為3,217,507元 ,扣除上開聲請人存款餘額、聲請人為要保人之有效保單價 值準備金(解約金),總計50,099元(計算式:109元+49,990 元=50,099元)後,仍尚有3,167,408元(計算式:3,217,507 元-50,099元=3,167,408元)。依聲請人每月6,667元可清償 計算,尚需約39.59年始能清償完畢(計算式:3,167,408元 6,667元÷12月≒39.59年,小數點二位數後捨棄),倘若加計 日後之利息及違約金等負擔,清償期限勢必更長,顯無法清 償債務,足認聲請人已處於不能清償之客觀經濟狀態,而有 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 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五、從而,本件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聲請 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許可 和解或宣告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 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是本件聲請人聲請清 算,應屬有據,爰裁定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本件清算程序,爰裁定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六、按債務人聲請清算後,其生活不得逾越一般人通常之程度, 法院並得依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限制之,消債條例第 89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清算,爰依 上開規定,斟酌聲請人之職業、身分、地位、收入狀況及其 所負債務數額等一切情狀,依職權裁定限制聲請人之生活程 度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秋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家莉                                   附件:清算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清算之債務人,在本件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處分。 四、不得為金錢借貸之行為。 五、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鐵及航空器,但債務人能提出確實證據證明因工作所需且未因此減少債權人受償金額者,不在此限。 六、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七、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八、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九、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2025-01-24

ULDV-113-消債清-30-20250124-2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97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鄭祐丞(原名:鄭子成)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甲○○自民國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 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 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 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 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 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 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 ,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 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 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 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 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 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前積欠金融機構債務無 法清償,於民國114年間向桃園市桃園區調解委員會請求與 債權人進行調解,然因兩造意見不一致,因而調解不成立。 聲請人復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程序,並主張其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新臺幣(下同)445萬5,194元, 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2 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 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 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 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 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 、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1點)。經查,參以聲請人所提出勞工保險局函文及 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可知聲請人均未曾有 參加勞工保險之紀錄,且於調解前5年內亦無從事小額營業 活動,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清算,合先敘明。  ㈡又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桃園市桃園區調解委 員會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經該會受理並於114年1月8日 開立調解不成立證明書等情,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附本院卷附件四可稽,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 1條第1項、第153之1第1項之規定,於聲請清算前聲請調解 ,本院即應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 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之虞」之情形。 四、經查,依聲請人所提出之債權人清冊所示,聲請人之債權人 有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總額為5萬3,000元、台 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總額為10萬元、中國信 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總額為16萬3,598元、台新 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總額為30萬4,000元、萬榮行 銷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總額為16萬3,596元,另聲請人雖陳 列其尚有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債務,然經 永豐商業銀行陳報聲請人並無此借款債務,是聲請人已知無 擔保債務總額為94萬1,194元,惟因聲請人與債權人之意見 不一致,因而調解不成立等情,業經聲請人所提出之調解不 成立證明書在卷可參,堪認聲請人本件之聲請已踐行前開法 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 五、經查,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保險資料(參本院卷附件三以下、附件五),顯示聲請人名下有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契約2份,保單價值準備金約為8萬1,976元;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契約1份,保單價值準備金約為5萬1,910元,此外聲請人另於112年11月27日將其名下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解約,並領有保單價值準備金10萬4,817元,該部分聲請人已很示係因需要支付小孩學費,故解約保單,願提出同額之解約金分配予債權人,故該部分應以該準備金10萬4,817元列為聲請人之財產(註:聲請人若未能於清算執行中提出該部分同額款項,該款項即應列入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所取得之收入,並應將聲請人提早解約一情列入聲請人日後是否可為免責之考量狀況中),故除上開部分外,聲請人應無其他財產。另其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期間,係自111年12月18日起至113年12月17日止,故以112年1月起至113年12月止之所得為計算。依聲請人提出111年、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聲請人於111、112年均無薪資所得資料,惟聲請人陳報其於112年1月起至113年12月止,以打零工維生,平均每月薪資所得約為2萬7,500元,並提出收入切結書附本院卷附件四可參,是認聲請人於112年1月起至113年12月止,薪資所得共計為66萬元(2萬7,500元×24月)。又聲請人於112年領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000元,此外查無聲請人領有其他社會補助之情形,是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期間即112年1月起至113年2月止所得收入應為66萬6,000元(66萬元+6,000元=66萬6,000元)。另聲請人聲請清算後,聲請人陳報其仍以打零工維生,平均每月薪資所得約為2萬7,500元,是認聲請人聲請清算後每月收入所得為每月2萬7,500元計算。 六、另按「(第1項)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第2項)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第3項)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明定。是查,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桃園市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算。衡諸衛生福利部所公布111年之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5,281元之1.2倍為1萬8,337元、112、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5,977元之1.2倍為1萬9,172元、114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6,768元之1.2倍為20,122元,聲請人主張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桃園市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應屬合理,是認聲請人於114年前,二年間每月必要支出費用為1萬9,172元計算,於114年起每月必要支出費用則為2萬0,122元計算。另未成年子女扶養費部分,爰依上開114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2萬0,122元計算,又聲請人之未成年子女每月領有低收入戶就學補助6,825元,每學期領有助學金3,000元至4,000元,一年共計約為8,000元,平均每月約為667元,是聲請人未成年子女每月受扶養費應為1萬2,630元(2萬0,122元-6,825元-667元=1萬2,630元),再聲請人應與其未成年子女之母親共同分擔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用,是認聲請人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月應為6,315元(12,630/2人),是聲請人主張其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為6,315元部分,為有理由,予以列計,逾此部分,不予列計。是認聲請人於清算後每月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為2萬6,437元(2萬0,122元+6,315元=2萬6,437元)計算。 七、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尚有1,063元之餘額(計算式:2萬7,500元-2萬6,437元=1,063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現年42歲(72年出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尚有23年,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係以打零工維生,每月薪資收入較不穩定,且尚有未成年子女須扶養,復考量其所積欠債務之利息或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情況,準此,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八、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九、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日後再經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後, 聲請人所負債務並非當然免除,仍應由本院斟酌消債條例第 132條、第133 條、第134條及第135 條等,決定是否准予免 責,如本院最終未准聲請人免責,聲請人就其所負債務仍應 負清償之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2025-01-24

TYDV-113-消債清-197-20250124-2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8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余承祐即余立羣 代 理 人 黃子容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自民國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 債務;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 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清算;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 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 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 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 、第15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 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消債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前積欠金融機構債 務無法清償,於民國113年7月10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 理法院前置調解,於113年8月21日經本院司法事務官諭知調 解不成立,又聲請人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 新臺幣(下同)1,569,882元,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 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經查 ,參以聲請人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國稅局綜合 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可知聲請人於聲請調解前,僅 在民間公司任職,且其於調解前5年內並無從事小額營業 活動,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清算,合先敘明。 (二)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02號調解事件受 理在案,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21日開立調解不成 立證明書(司消債調卷第243頁),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 上開卷宗核閱無訛,堪認聲請人本件之聲請已踐行前開法 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本院自得斟酌調解卷中所提出之 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 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 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三)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聲請人陳報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為1,569,882元 (司消債調卷第17頁),然經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 權及提供聲請人還款方案結果,債權人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278,054元、和潤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335,578元、中國信託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74,074元、聯邦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80,078元、勞動部勞工保 險局陳報其債權額為85,703元、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242,433元、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3,936元、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278,054元、星展(台灣)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447,441元、玉山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415,972元。是聲請人所 負欠之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總額應以3,351,323元列計。 (四)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1、聲請人名下除有2015年出廠之三陽牌機車1輛外,別無其他 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在卷可參(司消 債調字第65頁)。  2、聲請人於113年7月10日聲請清算,則其聲請前2年應自該日 回溯(約為111年7月至113年6月)。其收入來源部分,聲 請人稱於華儲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於聲請前2年之收入為4 5,318元。然查,參以聲請人之銀行存摺內頁明細影本( 消債清卷第53至57頁),聲請人自112年11月至113年6月 之每月平均薪資為34,836元【計算式:(12,679元+34,10 5元+35,149元+36,511元+36,048元+712元+38,931元+47,7 02元+36,851元)÷8個月=34,836元】。是以,本院應以34 ,836元列計聲請人於聲請前二年之每月收入為適當。  3、而聲請人目前任職於華儲股份有限公司,每月平均收入為4 9,575元【計算式:(40,040元+40,669元+15,133元+43,9 74元+43,764元+45,909元+67,960元)÷6個月=49,575元】 ,有薪資單在卷可考(消債清卷第33至45頁),故本院認 應暫以49,575元列計其目前每月收入為適當。    (五)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  1、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 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 ,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 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 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 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 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 ,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 則第21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  2、聲請人主張其個人聲請前2年每月必要支出為19,172元,自 聲請後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願以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是本院審酌聲請人聲請前2年之每 月必要支出及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均未逾越桃園市年度平 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與前開規定相符,故本院 認聲請人個人每月必要支出於聲請前2年應以19,172元列 計、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應以20,122元列計為合理,應予 准許。  3、另聲請人主張尚有4名未成年子女及父母親須扶養,扶養費 分別為7,000元、8,000元、8,000元、8,000元、1,000元 至2,000元、3,000元至5,000元等情。本院審酌其子女分 別為101年生、103年生、106年生、106年生,仍屬未成年 人,平日生活需依附於父母,確有不能維持生活之情形, 是有受扶養之必要,而就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聲請人上 開主張係已與其配偶平均分擔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用,是 聲請人主張其扶養費用各為7,000元、8,000元、8,000元 、8,000元已低於依前揭規定以衛生福利部公告桃園市之1 .2倍,應屬合理;其父母現年分別約75歲、73歲(38年生 、40年生,司消債調卷第65頁),其年齡已達勞動退休年 齡65歲,堪信其應有受撫養之必要,又聲請人稱與手足共 同負擔扶養費用,其扶養費本院以聲請人所提之數額平均 計算分別為1,500元及4,000元計算為適當。 (六)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已無餘額 (計算式:49,575元-20,122元-7,000元-8,000元-8,000 元-8,000元-1,500元-4,000元=-7,047元),聲請人現年4 4歲(00年0月出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尚有 21年,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 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或違 約金仍在增加中等情況。準此,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 清償期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而有藉助 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 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此外,本件復查無消債條例第 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 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 由。從而,本件聲請於法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 16條第1 項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五、本院雖裁定准許開始清算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 活,惟本裁定不生免責效力,聲請人所負債務並非當然免除 ,仍應由本院斟酌消債條例第132條至第135條等規定,決定 是否准予免責,如本院最終未准聲請人免責,聲請人就其所 負債務仍應負清償之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1-24

TYDV-113-消債清-183-20250124-2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5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周瑞祺 代 理 人 游淑琄(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周瑞祺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 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 法院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 、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 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同條例第151條第1項規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周瑞祺前積欠金融機構債務 無法清償,於113年5月20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 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51號調解事件受 理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14日開立調解不成 立證明書,聲請人後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程序, 並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約為4,000,000元, 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 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 、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 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 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 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 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經查,參以聲請 人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可知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均投保於民間 公司,且無從事小額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更生 ,合先敘明。 (二)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51號調解事件受 理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14日開立調解不 成立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 無訛,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之1 第1項之規定,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 酌該調解案卷中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 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 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 形。 (三)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參以聲請人於其所提債權人清冊,記載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債權總金額為4,000,000元,然經本院司法事務官前於調 解程序中,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及提供聲請人還款方 案結果,經債權人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台新銀行)陳報其債權額為2,441,670元、東元機車有限 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38,080元、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860,703元、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陳報其不能滿足清償債權額為657,068元、元大國際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74,316元,並經最大 債權人台新銀行陳報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之債權額為214,46 9元、玉山商業銀行之債權額為220,443元,其餘債權人即 長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楊雅婷即賓士當鋪均未具狀 陳報債權。是以,本院暫以5,606,749元列計聲請人之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權總金額。 (四)關於聲請人之財產與收入:  1、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除有機車1輛、汽車3輛外,其名下並無 其他財產(司消債調卷第51頁、第65頁)。  2、聲請人於聲請前2年之收入,聲請人稱於100年7月起於工地 作粗工,經三家人力派遣公司,目前日薪為1,450元,每 月工作約24日,月收入約為34,800元,於聲請更生前2年 之收入共計為835,200元,此有聲請人之薪資證明切結書 、勞保被保險人資料清單、財產收入狀況說明書在卷可參 ,應堪認定(司消債調卷第43頁、第53至57頁、第69頁) ,是聲請人於更生前2年期間之每月平均收入以34,800元 列計為適當。  3、聲請人稱目前仍於工地作粗工,每月收入約為34,800元, 有聲請人之薪資證明切結書可佐,是以本院以每月34,800 元列計聲請人目前每月收入,應屬合理。 (五)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1、按「(第1項)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第2項)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 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 認定之。(第3項)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 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 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 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明定 。  2、聲請人主張其個人聲請前2年每月必要支出總計為460,128 元,平均每月支出為19,172元【計算式:460,128元÷24個 月=19,17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並陳明自聲請後之每 月必要生活費用願以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 1.2倍計算,是本院審酌聲請人聲請前2年之每月必要支出 及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均未逾越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與前開規定相符,故本院認聲請人個 人每月必要支出於聲請前2年應以19,172元列計、目前之 每月必要支出應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 倍即20,122元列計為適當。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尚有14,6 78元之餘額【計算式:34,800元-20,122元=14,678元】可 供清償債務,本院審諸聲請人為00年0月生,現年約58歲 ,有聲請人之戶籍謄本在卷可考(司消債調卷第45頁), 距離法定退休年齡65歲僅有7年,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5,6 06,749元,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迄至法定退休年 齡之際,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考量 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情況,堪 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況,已無法清償債務,當有藉助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六、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更生制 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 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1-24

TYDV-113-消債更-551-20250124-2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林明潔(原名:林素月) 代 理 人 劉菁德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林明潔自民國114年1月24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以其負欠金融機構等債務無法清償,於 民國113年7月1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後調 解不成立,及聲請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 為由,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 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 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 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 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 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 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 ,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 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 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 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 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 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向本院聲請債務 清理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470號調解事 件受理在案,依本院司法事務官函請各債權人陳報債權,債 權人台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無擔保債權總額為1, 955,745元、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無擔保 債權總額為180,452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其無擔保債權總額為339,017元、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其無擔保債權總額為279,087元(調解卷第95、97 至99、113、117頁),另債權人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其無擔保債權總額為145,674元(調解卷第121至12 3頁)、債權人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陳報經強制執行程序 應已可獲足額清償(調解卷第101至111頁),債權人永豐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逾期未陳 報,亦未到庭,暫以聲請人陳報之上開債權人之無擔保債權 總額分別為68,671元、41,000元列計(調解卷第21頁),總 計聲請人積欠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3,009,646 元,有擔保債務總額為0元,合計債務總額為3,009,646元。 因聲請人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供之還款條件,以致調解不成 立等情,業經本院核閱調解卷宗查明無訛,復有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在卷足稽(調解卷第139頁),堪認聲請人本件聲請 已踐行前揭法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是以,本院自應綜合 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維持 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 。 四、再查:  ㈠依聲請人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及民事陳報一狀所載,其 於聲請清算前2年內(111年7月至113年6月)均在夜市、廣 場或菜市場擺攤,另領有老人補助、健保補助、租金補助, 共計收入595,137元(擺攤502,000元+老人補助59,033元+健 保補助11,064元+租金補助23,040元),113年4至6月擺攤收 入各為23,000元、24,000元、23,500元、現每月領有租金補 助3,840元,無以聲請人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商業保單, 另有94年出廠之汽車一輛,經聲請人自行估價約3萬元,其 餘名下汽車均已報廢,此外無其他任何財產等情,業據提出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1年度及112年度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明 細、薪資所得切結書、行車執照、保險公司查詢結果、車輛 異動登記書、名下帳戶存摺內頁明細等件為憑(調解卷第39 至47、51頁、本院卷第59至66、69至73頁),是本院爰以27 ,340元(〈23,000元+24,000元+23,500元〉÷3+3,840元=27,34 0元)作為核算聲請人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  ㈡再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 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 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 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 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 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 2所明定。查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桃園市最低 生活費之1.2倍計算。衡諸衛生福利部所公布111年之平均每 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5,281元之1.2倍為18,337元、1 12、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5,977元之1.2 倍為19,172元,114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6, 768元之1.2倍為20,122元,聲請人主張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 桃園市最低生活費用1.2倍計算,應屬合理。是認聲請人聲 請清算後每月生活必要支出費用為20,122元。  ㈢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雖有餘額7,2 18元可供清償,然聲請人積欠之債務總額為3,009,646元, 顯難於短期內清償完畢。審酌聲請人現年68歲(45年生), 已達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以聲請人之年紀、體力及 工作性質,且自陳患有術後甲狀腺低下、氣喘、高血壓,業 據提出診斷證明書1份在卷(本院卷第67頁),難以期待聲 請人得以長期持續保有上開工作所得,是本院綜合上情,堪 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 清償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 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 序清理債務。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六、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日後再經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後, 聲請人所負債務並非當然免除,仍應由本院斟酌消債條例第 132條、第133 條、第134條及第135 條等,決定是否准予免 責,如本院最終未准聲請人免責,聲請人就其所負債務仍應 負清償之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1月24日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4

TYDV-114-消債清-8-2025012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