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馮寅

共找到 12 筆結果(第 11-12 筆)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78號 原 告 趙湘穎(原名趙育翎) 被 告 張濬鵬 陳宥頤 陳怡帆 翁駿成 王駿豪 馮寅 潘韋安 鄭傑丞 楊偉恩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1年度原金訴字第28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者,得以合議庭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 487條第1項、第504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本件被告陳宥頤、陳怡帆、王駿豪、馮寅、鄭傑丞因詐欺等 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核其案情 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首揭法律 規定,將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㈡另被告張濬鵬現由本院審理中,被告翁駿成由本院另行審結 ,被告潘韋安、楊偉恩則由本院通緝中尚未審結。惟被告張 濬鵬、翁駿成、潘韋安、楊偉恩業經本院於刑事判決之犯罪 事實認定同為犯罪行為人,且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已主張被告張濬鵬、翁駿成、潘韋安、楊偉恩就本件侵權 行為之事實,亦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自均為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指「依民法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爰就被告張濬鵬、翁駿成、潘韋安、楊偉恩部 分,亦一併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佳頴                   法 官 陳鑕靂                   法 官 徐莉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林秋辰

2024-12-04

KSDM-112-原附民-78-20241204-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78號 原 告 趙湘穎(原名趙育翎) 被 告 李柏廷 楊弼勝 黃富詮 周子傑 陳柏成 (已歿) 施學勤 于楚岡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1年度原金訴字第28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補充狀所 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若因被告死 亡,刑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告之訴逕予駁回,尚 無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於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 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 之必要。又按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 被告,除刑事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 。惟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 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 賠償責任之人,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自難謂為合法 (最高法院90年度台抗字第549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件被告陳柏成被訴詐欺等案件,因被告陳柏成於民國112年 7月14日死亡,有被告陳柏成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1紙在卷 可稽,並經本院以111年度原金訴字第28號刑事判決諭知公 訴不受理在案,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規定,原告 對被告陳柏成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自非適法,應予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㈡又原告雖對被告李柏廷、楊弼勝、黃富詮、周子傑、施學勤 、于楚岡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本件檢察 官於追加起訴書中關於原告遭詐欺取財部分之敘述,係載明 於追加起訴書附表四編號41,就此部分檢察官追加起訴之被 告應為張濬鵬、陳宥頤、陳怡帆、翁駿成、王駿豪、馮寅、 潘韋安、鄭傑丞、楊偉恩,至被告李柏廷、楊弼勝、黃富詮 、周子傑、施學勤、于楚岡則未列為此部分之共犯,本院亦 未認定此部分被告為共同對原告為侵權行為之人,是原告對 此部分被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至原告對同案被告張濬鵬、陳宥頤、陳怡帆、翁駿成、王駿 豪、馮寅、潘韋安、鄭傑丞、楊偉恩請求損害賠償部分,本 院另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而同案被告李柏諺、林家濬 尚由本院審理中,同案被告莊桂騰則經本院通緝中,均應俟 本院審理終結後,再由本院依法處理,均附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佳頴                    法 官 陳鑕靂                    法 官 徐莉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林秋辰

2024-12-04

KSDM-112-原附民-78-2024120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