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何啓榮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131號 原 告 張秋航 被 告 林順達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008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何啓榮 法 官 王榮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顏嘉宏

2025-03-26

CYDM-114-附民-131-20250326-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30號 原 告 林亞潔 被 告 鄭宏祥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005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何啓榮 法 官 王榮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顏嘉宏

2025-03-26

CYDM-114-附民-30-20250326-1

朴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朴簡字第88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玉娟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4年度偵字第300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玉娟犯違反保護令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陳玉娟所為,係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 反保護令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既曾因犯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61條第2款之違反保護令罪,經本院以113年度易字第43 0號判決判處拘役20日確定,於民國113年11月18日易科罰金 執行完畢,此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見本院卷第9頁) 在卷可佐,猶不知警惕,於前案執行完畢後,不到4個月再 犯本案,且其明知於本院核發之民事通常保護令有效期間內 ,依該保護令內容不得對告訴人洪淑娥為家庭暴力之行為, 竟以徒手摔砸瓷器盤子、翻倒電風扇及拿墨汁潑灑告訴人及 屋內之方式,對告訴人施以家庭暴力行為,而違反前開保護 令,其漠視公權力之執行,造成告訴人之損害非微,所為實 不足取,自不宜再宣告拘役之刑。又衡酌被告行為時年齡為 OO歲,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學歷為高職肄業之智識程度( 見警卷第23頁),自陳待業、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見警卷 第1頁),參以告訴人就本案之意見(見警卷第7頁),兼衡 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454條第2項,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61條第1款,刑法第11條前段、第41條第1項前段,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 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呂雅純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朴子簡易庭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承翰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 違反法院依第14條第1項、第16條第3項或依第63條之1第1項準用 第14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款、第10款、第13款至第15款及 第16條第3項所為之下列裁定者,為違反保護令罪,處3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一、禁止實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之聯絡行 為。 三、遷出住居所。 四、遠離住居所、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特定場所。 五、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 六、禁止未經被害人同意,重製、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 ,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被害人之性影像。 七、交付或刪除所持有之被害人性影像。 八、刪除或向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或 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申請移除已上傳之被害人性影像。 附件: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偵字第3006號檢察官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書。

2025-03-26

CYDM-114-朴簡-88-20250326-1

嘉交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嘉交簡字第258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至恭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速偵字第22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李至恭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 五毫克以上情形,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李至恭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以 上情形之公共危險罪。 三、又按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及應加重其刑之事項,均應由檢察 官主張並具體指出證明之方法後,經法院踐行調查、辯論程 序,方得作為論以累犯及是否加重其刑之裁判基礎。倘檢察 官未主張或具體指出證明方法時,可認檢察官並不認為被告 構成累犯或有加重其刑予以延長矯正其惡性此一特別預防之 必要,且為貫徹舉證責任之危險結果所當然,是法院不予調 查,而未論以累犯或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即難謂有應調查 而不予調查之違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號裁 定意旨參照)。查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雖主張及敘明被告 本案犯行構成累犯(見本院卷第5至6頁),並提出刑案資料 查註紀錄表(見偵卷第7頁)之記載為據,然檢察官並未被 告所為本案犯行構成累犯之事實,及應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 之必要「具體」指出證明之方法,揆諸前揭說明,本院自無 從就此加重事項予以審究。又基於累犯資料本得於刑法第57 條第5款「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中予以負面評價,本院自仍 得就被告構成累犯之前科、素行資料,列為刑法第57條第5 款所定「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之量刑審酌事由,以對被告所 應負擔之罪責予以充分評價,併此說明。 四、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行為時年齡為OO歲,為 高中肄業之教育程度(見警卷第5頁),自陳職業工、勉持 之家庭經濟狀況(見警卷第1頁);飲用酒類後,易使意識 能力、行為能力失去控制,於飲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實 對於自身及其他道路用路人造成嚴重危害,故刑法增訂第18 5條之3酒後駕車公共危險罪,並屢次修正提高法定刑度,目 的在促使駕駛人保持清晰正常之判斷及反應能力,減低交通 事故之發生,以保障駕駛人自身及整體用路人之生命、身體 、財產法益,且政府已經大力宣導酒後駕車危害、禁止酒後 駕車行為,而被告前已因酒後駕車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臺 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交簡字第126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 確定,於111年9月15日執行完畢,此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9頁),其竟仍未記取教訓,無視 法律規範,漠視自身及其他用路人之生命、身體、財產法益 ,於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4毫克,已無安全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能力之情形下,執意駕駛自用小貨車上路,且發 生交通事故,所幸未造成他人傷亡,顯已對於自身及其他道 路用路人造成嚴重之危害;犯後已坦承犯行,態度尚可等一 切情狀,酌情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條第2項,刑法第18 5條之3第1項第1款、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 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 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陳美君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承翰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百萬元 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 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54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 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1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 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3百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百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4年度速偵字第224號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2025-03-26

CYDM-114-嘉交簡-258-20250326-1

交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附民字第21號 原 告 陳宣菁 被 告 劉維良 上列被告因民國114年度交易字第9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王榮賓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子涵

2025-03-25

CYDM-114-交附民-21-20250325-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9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翁冠彥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竊盜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7月12日 所為113年度桃簡字第1430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書案號:112年度偵字第50351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 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 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法院。逾期未 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 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第1項之上訴 ,準用第3編第1章及第2章除第361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 第361條第2項、第3項、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 明文。本案上訴人即被告翁冠彥具狀表示不服原審判決而聲 明上訴,並稱上訴理由容後補陳(見本院簡上卷第15、17頁 ),且經合法傳喚均未到庭說明,是依上開說明,上訴人雖 未陳述上訴理由,本件上訴仍屬合法,而應由本院為實體審 理,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上訴未敘明上訴理由,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 原審以原判決事實欄所載犯罪事實,認定被告犯刑法第30條 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2項之幫助詐欺得利罪,並審酌被告 年齡為22歲,任意交付行動電話門號予他人使用,致詐欺集 團成員以該門號供作詐欺犯罪使用,使無辜民眾遭受財產損 失,影響社會正常交易秩序,所為實有不該。衡酌被告犯後 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為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自 陳從事港口物流之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犯罪動機及前有與本 案罪質相同或相似之科刑紀錄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2 月,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經核原審判決已參酌本案 量刑上所應參酌之各項情狀,且原審量刑未逾法定刑之範圍 ,亦無何量刑權限濫用之情,自難謂有何違法或不當可言, 則原審判決應予維持,並均引用原審刑事簡易判決書記載之 事實、證據及理由(如附件)。 三、經查,本案被告雖聲明上訴,惟並未附理由,亦未具體指摘 原審判決有何違法或不當之處,迄本院審理期日言詞辯論終 結前,均未以書狀或到庭以言詞陳明任何不服原審判決之具 體事證以供本院審酌,其上訴自非有據,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四、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於審判期日到庭,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371條規定,不待其陳述,由檢察官一造辯論而逕 行判決,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1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頎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郭印山、楊朝森到 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品潔                              法 官 吳宜珍                              法 官 高世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鄭渝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43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翁冠彥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年度 偵字第5035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翁冠彥幫助犯詐欺得利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7至8行就「不確定 幫助詐欺取財不確定故意」,應更正為「幫助詐欺得利不確 定故意」,犯罪事實欄一第13至14行就「基於詐欺取財之犯 意」,應更正為「基於詐欺得利之犯意」外,其餘均引用檢 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5.6. 二、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2項分別規定詐欺取財罪及詐欺得利 罪,前者之行為客體係指財物,後者則指取得債權、免除債 務、延期履行債務或提供勞務等財物以外之財產上不法利益 (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53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而 若非現實可見之有形體財物,而係供人透過網路以電腦或行 動電話等設備讀取使用,並以電磁紀錄之方式儲存於伺服器 ,因仍有一定之財產價值,自屬刑法詐欺罪保護之法益,若 以詐術手段為之,應認係取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查本案真 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向告訴人廖珮羽施用詐術 ,致其陷於錯誤,轉讓統一超商點數予詐欺集團成員,詐欺 集團所詐得之統一超商點數,係以電磁紀錄之方式儲存,透 過行動電話等設備讀取使用,可用以兌換商品或服務,具有 財產上之價值,核屬刑法第339條第2項所稱財物以外之財產 上利益。 ㈡、又按刑法上之幫助犯,雖與正犯對於犯罪有共同之認識,惟 是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並未參與實行犯罪構 成要件之行為者而言。本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所組 成之詐欺犯罪集團,就上開詐欺得利之犯行,有犯意聯絡與 行為分擔,固為共同正犯,惟被告僅係基於幫助詐欺得利之 意思,由被告提供本案門號,供為詐欺集團成員之用,係提 供詐欺得利以外之助力,而為幫助犯。 ㈢、核被告翁冠彥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2 項之幫助詐欺得利罪。 ㈣、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認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 、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容有誤會,惟因基本社會事 實同一,且詐欺得利罪與詐欺取財罪之法定刑相同,對被告 之防禦權應無妨害,是依刑事訴訟法第300條規定,予以變 更論罪法條。 ㈤、被告幫助犯詐欺得利罪,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規 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㈥、爰以被告行為時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其年齡為22歲,任意交 付行動電話門號予他人使用,致詐欺集團成員以該門號供作 詐欺犯罪使用,使無辜民眾遭受財產損失,影響社會正常交 易秩序,所為實有不該。衡酌被告犯後坦承犯行(見偵卷第 101頁反面),態度尚可,兼衡被告為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 (見偵卷第21頁),自陳從事港口物流之家庭經濟生活狀況 (見偵卷第101頁反面)、犯罪動機及前有與本案罪質相同 或相似之科刑紀錄(見本院卷第15至27頁)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部分(一) ㈠、本院遍查全卷未見被告已取得犯罪所得之事證,自難認定其 已獲取犯罪所得,自不得對其宣告沒收或追徵。 ㈡、本案0000000000號門號之SIM卡1張,雖為被告所有且供犯罪 所用之物,然該SIM卡單獨存在不具刑法上之非難性,若仍 開啟沒收程序,對於沒收制度所欲達成或附隨之社會防衛亦 無任何助益,欠缺刑法上重要性,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 規定,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 54條第2項、第300條,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2 項、第30條第2項、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 1 第1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 述理由(應附繕本),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李頎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何啓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金湘雲

2025-03-21

TYDM-113-簡上-499-20250321-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568號 原 告 王玫純 被 告 王智泰 上列被告因民國113年度金訴字第1082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王榮賓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子涵

2025-03-19

CYDM-113-附民-568-20250319-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153號 原 告 蔡泓餘 被 告 蘇勇成 上列被告因民國113年度金訴字第1093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王榮賓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子涵

2025-03-19

CYDM-114-附民-153-20250319-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6號 原 告 張芳瑜 被 告 蘇勇成 上列被告因民國113年度金訴字第1093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王榮賓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子涵

2025-03-19

CYDM-114-附民-6-20250319-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2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永森 ○○○○○○○○○○○○○○○○○○○○○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罰執字第5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永森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罰金 新臺幣參萬貳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永森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7款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 裁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 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及第51條第7款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二裁判以上數罪,其中一部分雖已執行完 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然因依刑法第54條及司法 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意旨,所謂數罪併罰之各罪中有受赦免 或因刑法不處罰其行為而免其刑之執行,致僅餘一罪之情形 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規定,定其應執行刑。末按數罪 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為刑法第53條所定;而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 至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 各刑確定,且各罪犯罪時間均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本院113年 度嘉簡字第394號判決確定前發生,並本院亦為各案件犯罪 事實之最後判決法院,經本院審閱各該刑事判決書及被告之 法院前案紀錄表(見本院卷第17頁、第26至27頁)無訛,認 首揭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於法律性拘束之外部界限內,即如附表所示各刑中之最多額 以上(罰金新臺幣【下同】3萬元)、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 (罰金4萬元)之法定範圍內酌定其應執行刑。  ㈢本院就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刑,應審酌受刑人所犯各 罪均為竊盜罪,各罪之犯罪時間為民國113年2月18日、4月2 0日、4月20日,間隔非久、行為態樣與動機均相似,以及各 罪所侵害之法益均非具有不可替代性或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 益,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衡酌如附 表各罪之犯罪事實間並無關聯性、法律規範目的相同、受刑 人違反情節之嚴重性及所犯各罪反應其人格特性與傾向、對 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以及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 部限制等因素,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為整體非難之 綜合評價。又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考量 刑罰對受刑人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 故使用過度刑罰,恐有邊際效應遞減之不當效果。兼衡受刑 人就本件定應執行刑請求從輕定刑(見本院卷第35頁)。從 而,本件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 役之折算標準。併除更正部分外,其餘均援引臺灣嘉義地方 檢察署受刑人黃永森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資為附表。  ㈣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 刑,雖已於113年8月21日執行完畢,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 表(見本院卷第27頁)附卷可佐,惟受刑人於如附表編號1 所示之判決確定前,另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並經檢察 官聲請本院定其應執行刑,揆諸首揭說明,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編號2所示之罪尚未執行完畢,仍應與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 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然已執行完畢部分,不能重複執行, 自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何啓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李承翰 附表: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受刑人黃永森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19

CYDM-114-聲-202-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