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哲偉

共找到 53 筆結果(第 51-53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抵押權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397號 上 訴 人 健祐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健文 訴訟代理人 陳哲偉律師 被 上訴 人 袁震天即寶德電化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 馬國柱即寶德電化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 黃國棟即寶德電化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彭玉華律師 鍾禹康律師 參 加 人 長春人造樹脂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龍星 訴訟代理人 王仁君律師 林哲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抵押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3月20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 第164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或憲法法庭裁判意旨,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破產人寶德電化材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寶德公司)於民國109年4月10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以109年度破字第4號裁定宣告破產前,與上訴人簽訂工程承 攬合約書,由上訴人承攬如第一審判決附表編號1至4所示建 物(下稱系爭建物)之新建工程,並經彰化縣和美地政事務所 (下稱和美地政事務所)於109年3月12日辦理預為抵押權登 記,惟此與就已登記之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登記尚屬有間,兩 造均不爭執系爭建物未辦理使用執照,尚未辦理第一次所有 權登記,和美地政事務所尚未將系爭預為抵押權登記之內容 轉載於建築物他項權利部,上訴人主張寶德公司以不當手段 阻止條件成就,應類推適用民法第101條規定,視為上訴人 已完成抵押權登記,亦不足採。從而,上訴人請求確認其就 系爭建物有抵押權存在,不應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 就原審已論斷或其他於判決結果無影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 斷違法,違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 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 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 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又本 件上訴既非合法,亦無提案予民事大法庭之必要,附此敘明 。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2024-10-09

TPSV-113-台上-1397-20241009-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655號 原 告 李金絨 訴訟代理人 陳哲偉律師 被 告 李杜免 訴訟代理人 王佑銘律師 王國論律師 李荣信 被 告 侯晟越 侯綵宸 上2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裕文律師 林于軒律師 侯寬裕 被 告 李敬 李炎墩 李炎來 林濬富 兼上1人 訴訟代理人 李葉 被 告 李姵宜 李志誠 李嘉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坐落高雄市○○區○○段○○○○○○○地號(面積分別為一九0五點九二、 二點二六平方公尺)土地,准予合併分割,分割方法如附表二及 附圖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如附表一所示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李敬、李炎墩、李炎來、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經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就上述被告部分,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 (面積各為1,905.92、2.26平方公尺,以下各稱573地號土 地、581地號土地,合稱系爭土地),兩造之權利範圍各如 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相鄰,共有人中除李敬外,其餘均相 同,符合民法第824條第6項合併分割之要件。又系爭土地西 面臨安東街(高35公路),南面臨安東街27巷(既成巷道) 通往安東街(高35公路),除李杜免、侯晟越、侯綵宸外, 其餘被告均願與原告繼續共有系爭土地,兩造就系爭土地並 無不能分割之約定,系爭土地在使用目的上並無不能分割之 情事,共有人未能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 第824條第2至6項等規定起訴,請求系爭土地准予合併分割 如本院卷一第433頁複丈成果圖所示,將573⑴部分分歸侯晟 越、侯綵宸共有,573⑵部分分歸原告及李敬、李葉、李炎墩 、李炎來、林濬富、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維持共有,如 573⑶部分歸李杜免所有,573部分由573⑴、573⑵之持有人維 持共有(下稱分割方案二)等語。並聲明:請准如分割方案 二合併分割。 三、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侯晟越、侯綵宸則以:573地號土地上有一磚造三合院房 屋,目前部分已坍塌,未坍塌部分中間係神明廳,為原告及 其餘被告於節日祭拜使用,神明廳南側原歸原告父執輩居住 管理,現則由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居住使用,神明廳北 側原為李炎墩、李炎來父執輩居住管理,現則空置,而侯晟 越、侯綵宸乃提出如附圖及附表二所示之分割方案(下稱分 割方案一),認分割方案一較符合原使用狀況,且無須使共 有人再另保持共有,且分割方案二土地狹長,且使侯晟越、 侯綵宸分得部分無法獲得日照,顯然並非合適之分割方案等 語,資為抗辯。  ㈡被告李杜免則答辯以:其就分割方案一、二中所分得之位置 均相同,故對於採取分割方案一或二無意見,其願意單獨分 配得原祖厝之位置等語。  ㈢被告李葉、林濬富則答辯以:其同意原告所提出之方案等語 。  ㈣被告李敬、李炎墩、李炎來、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則均 未曾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曾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件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土 地為兩造分別共有,其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兩造就系爭 土地並無不能分割期限之約定,系爭土地亦無使用目的上不 能分割之情事,惟兩造於起訴前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等情,有 土地登記謄本等件為證,是原告自得請求裁判分割。 ㈡又按共有人部分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該不動產均具應有 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意, 得適用前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但法院認合併分割為不適 當者,仍分別分割之,民法第824條第6項定有明文。查系爭 土地相鄰,使用分區均為住宅區(見審訴卷第181頁),參 諸上開土地相鄰,除581地號土地多一共有人李敬之外,其 餘共有人均相同,目前土地上利用狀況亦由部分共有人將之 合併使用,本件應合併分割一情,業經原告、侯晟越、侯綵 宸、李葉、林濬富同意,已過應有部分半數,又其並無合併 分割不適當之情形,堪認原告請求將系爭土地合併分割之請 求,合於前開第824條第6項規定,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㈢按共有物分割方法,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 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之,不受當事人 主張之拘束(最高法院69年度臺上字第3100號判決參照), 是分割共有物時,法院應參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 、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公平決之;並兼顧土地現有 使用狀況,斟酌土地利用效益、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 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及公平 、合理之分割。經查:  ⒈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為住宅區,其上無辦理建物保存登記, 南端可通往高雄市燕巢區安東街27巷通往安東街,北方本得 由581地號通往安東街,惟該處現由李杜免占有作為車庫使 用,573地號土地有李杜免等人原設置之倉庫、鐵皮棚架等 物,惟現已荒廢棄置不再使用,573地號土地北方現種植有 芭蕉樹、雜草等物,無人使用,南方有原三合院為李家祖厝 ,部分已頹圮不堪使用,現有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等人 居住,中間為祭祀祖先之用,右側白色房屋為李姵宜、李志 誠、李嘉偉等人之浴室等情,有履勘筆錄、現場照片等件附 卷可稽(見審訴卷第199頁、本院卷一第391-417頁),上情 堪可認定。  ⒉參諸現場履勘之狀況,及兩造所述系爭土地之使用歷史沿革 ,堪認573地號土地南方即李家祖厝所在之處,應分配予共 有人中李家之後代較為妥適,李杜免擅自占用581地號及573 地號土地北方對外通道,其本欲分配該部分土地之方案,為 其他共有人所反對,依全體共有人之利益觀之,其部分主張 自無從准許。嗣李杜免退而求保全祖厝重要部分,即分配於 附圖所示573⑵一情,為其他到庭之共有人所不反對,參諸李 杜免為李氏後代子孫,其對於祖厝有感情,且欲保留祖厝神 明廳部分,及參酌其他共有人之意見,堪認將附圖所示573⑵ 部分分配予李杜免,尚屬可採。又侯晟越、侯綵宸表示願意 保持共有(見本院卷一第135頁),而原告與李敬、李葉、 李炎墩、李炎來、林濬富、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亦表示 欲保持共有(見本院卷一第12、135頁),故上開共有人於 分割後,即各自依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⒊而原告提出分割方案二,反對分割方案一之理由,據其稱: 系爭土地南方之安東街27巷非既成巷道,無法指定建築線云 云。然分割方案一分割後土地是否得指定建築線一節,經高 雄市政府工務局民國112年5月12日高市工務建字第11233489 200號函回覆:「...本市○○區○○段000地號土地為都市計畫 道路仍可指定建築線。查本市○○區○○段000○000○000○00000 地號為都市計畫道路...」等語(見本院卷一第265-271頁) ,其明確指出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一中,573、573⑴鄰東 方571地號土地之地籍線部分,均得指定為建築線,是分割 方案一要無原告所主張之缺陷,反而分割後之3塊土地均得 指定建築線,且寬度非小,均得有效利用做為住宅基地。而 上開571地號土地雖現今尚未開闢為道路,然其早於66年7月 29日之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中即為「道路用地」,其早已 經主管機關公告,依法自得指定為建築線一情,亦有高雄市 政府工務局113年7月1日高市工務建字第11336380700號函文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7月2日高市都發開字第11333 124100號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二141、142、151頁),是 其亦無原告所辯該計畫道路尚未開闢不得指定為建築線之情 形,原告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對上情亦不爭執,改稱: 分割方案一有使用執照無法核發,而非建築線與建築執照問 題云云(見本院卷二第194頁), 然其提出之高雄市政府建 築物申領使用執照竣工查驗注意事項第2條第1項第1款:「. ..計畫道路為未開闢完成者,應施設U型溝並鋪設3.5公尺寬 之瀝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接至已開闢或現有道路...」等 語,其規範目的乃為計畫道路未開闢前,施工時必須有道路 得以使施工車輛出入或提供排水之用,而571地號土地雖為 未開闢之計畫道路,分割方案二中573⑴部分土地固不得由東 方出入,然其南方本鄰有安東街27巷道路得通往安東街,是 其亦無不得供施工車輛出入之虞,原告上開主張,均屬無據 ,自無可採。  ⒋參諸分割方案一、二之比較,分割方案一採東西向分割,分 割方案二採南北向分割,依鄰近土地之建物之座向,附近建 物、土地均採東西向坐落,足見系爭土地若採東西向分割, 較能符合鄰近土地利用之情形,而不致於因採取南北向分割 ,與其他建物未合,而有出入困難之情形。且原告所提之分 割方案二,其土地呈狹長型,顯然不利於土地之利用,況分 割方案二造成分割後東方土地未臨路,尚須另割出北方一塊 狹長土地作為道路之用,除另造成一新共有關係之外,且浪 費土地利用效益,遠不及如分割方案一東西向分割,北方與 南方土地各利用現有之對外聯外道路通行,更能窮盡土地效 益。且侯晟越、侯綵宸辯稱:分割方案二中,573⑴夾在東西 排建物中間,無法獲得日照一情,其所辯並非無據,侯晟越 、侯綵宸應有部分合計已為系爭土地之一半,如此分割將使 系爭土地半數面積處於採光不良之狀態,非稱妥適,且東方 之571地號計畫道路若開闢完成,於分割方案二中,亦僅有 原告分得之573⑵土地臨路,573⑴部分土地無法享受其利,不 如分割方案一,各分得土地之人均臨計畫道路,較為妥善公 平。是本院審酌兩造之意見,及系爭土地之性質、將來之利 用價值、經濟效益等情,認分割方案一,較符合兩造利益及 社會經濟而屬適當,暨考量共有人之利益及兩造所表達之意 願,爰定其分割方法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  ⒌又依本件分割方案,各共有人分得之土地與其持分面積幾乎 相符,且共有人間均同意不相互找補,是本件即無金錢補償 之問題,附此一併敘明。  ㈣另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 割而受影響。但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或權利人經共 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 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第2 、3 款 定有明文。查邱正良、洪文玲、張次福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之抵押權人,經本院依法通知其參加訴訟而未參加(見審訴 卷第163、178-180頁),依上說明,自不得主張本訴訟之裁 判不當,故其抵押權利自移存於抵押人如判決主文第1項所 示分得之土地上,併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及第824條規定,請求合併分 割系爭土地,應有理由,應予准許,本院並斟酌系爭土地之 使用狀況及經濟利益等情事,而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分 割方案。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本院審酌共有物分割訴訟,其分割結果對於兩造均屬有利 ,再參以兩造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比例,諭知訴訟費用之 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張琬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簡鴻雅 附表一 編號 共有人姓名 各共有人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分擔 573地號土地 581地號土地 1 李金絨 (即原告) 1/24 1/24 4/100 2 李敬 無 1/24 1/100 3 李葉 1/24 1/24 4/100 4 李炎墩  1/8 1/8 12/100 5 李炎來 1/8 1/8 12/100 6 林濬富 1/24 1/24 4/100 7 李姵宜 公同共有1/24 公同共有1/24 4/100(連帶負擔) 8 李志誠 9 李嘉偉 10 李杜免   2/24 1/24 9/100 11 侯晟越  1/4 1/4 25/100 12 侯綵宸 1/4 1/4 25/100 附表二(分割方案) 編號 共有人 分得位置 分割後就分配土地應有部分比例 分得面積(平方公尺) 1 侯晟越 573(含581地號土地全部) 1/2 954.09 2 侯綵宸 1/2 3 李金絨 573(1) 2500/25003 795.17 4 李敬 3/25003 5 李葉 2500/25003 6 李炎墩 7500/25003 7 李炎來 7500/25003 8 林濬富 2500/25003 9 李姵宜 李志誠 李嘉偉 2500/25003(公同共有) 10 11 12 李杜免 573(2) 1/1 158.92

2024-10-08

CTDV-111-訴-655-20241008-1

重簡
三重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重簡字第1432號 原 告 和雲行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富來 訴訟代理人 吳哲銓 被 告 陳哲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於民國113年9月20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壹萬零貳佰伍拾參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九十七,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111年7月31日00時07分,向原告租 用車號000-0000號租賃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至111年7 月31日1時38分,因肇事逃逸,原告接獲警方通知後才將車 輛取回。依兩造間租賃契約第10條第1項第3款及第10條2項 約定,車輛因不明車損致損害時,需依實際維修費用賠償, 另須賠償因維修期間依定價計算之營業損失,原告共受有如 下損害:㈠維修費用新臺幣(下同)99,389元:原告將系爭 車輛交維修廠進行修復,共支出維修費用12萬元,經維修折 舊後,仍受有99,389元。㈡營業損失14,700元:車輛維修期 間計7天,依照原告租用車輛之租金定價為3,000元/天,依 租月第10條第2項第1款約定,應償付維修期間之70%之營業 損失,為14,700元(3,000元×7天×70%=14,700元)。為此, 爰依租賃契約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應給付原告114, 08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等事實,業據其提出被告之身分證、行車執照、 汽車出租單、iRent24小時自助租車租賃契約、車損照片、H OT保修大聯盟維修工單及發票等件影本為證,被告則於相當 期間受合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 備書狀爭執,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 二、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 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定有明文。而依此規定請求賠償物 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固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查系 爭車輛係於000年00月出廠使用(推定為15日),有行車執 照在卷佐參,至111年7月31日撞損時止,已使用7月餘,依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 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一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 未滿一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 不滿一月者,以一月計」之方法計算結果,該車實際使用之 期間應以8月計算;再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 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 數為4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438,則原告請求 之修理費用12萬元(工資35,011元、零件83,791元,外包1, 200元),其零件費用折舊後為59,342元(計算式如附表, 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加計無庸折舊之工資35,011元及外 包費用1,200元,系爭車輛受損害之合理修復費用為95,553 元。準此,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之維修費用及營業損失應為 110,253元(即95,553元+14,700元),逾此部分之請求,則 屬無據。 三、從而,原告依兩造間租賃契約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10,253 元及自113年8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法定遲 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其餘請求,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 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葉靜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 記 官 陳芊卉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 第1年折舊值 83,791元×0.438×(8/12)=24,467 第1年折舊後價值 83,791元-24,467=59,324

2024-10-04

SJEV-113-重簡-1432-202410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