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性自主
日期
2024-10-28
案號
CHDM-113-侵訴-42-20241028-1
字號
侵訴
法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侵訴字第42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男(90年生,偵查中代號:BJ000-A113037A)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偵 字第453號、第454號),本院依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男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女子為性交,共二罪,各處有 期徒刑四月。應執行有期徒刑六月。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起訴書)外,證據另補充:被告於本院審理時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所示之2次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27條第3項之對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女子為性交罪。 ㈡被告所犯上開2罪,犯意各別、行為不同,應分論併罰。 ㈢本院審酌卷內全部量刑事實,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主要量刑理由如下: ⒈被告明知A女係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少女,思慮未臻成熟,身 心仍處於發展階段,且對於性自主決定權仍缺乏完全自主判斷之能力,竟未能克制己身情慾衝動,貿然對A女為性交行為,顯未慮及對A女將來身心發展可能發生之不良影響,實屬不該,甲男於本院審理時表示:本案是兩情相悅,被害人並沒有明顯的性侵害創傷反應等語,基於行為罪責,構成本案刑罰上限。 ⒉被告於犯罪後坦承犯行,其年紀尚輕,並無前科,素行良好 。 ⒊被害人及其父親均表示無和解之意願,被害人之父另表示: 我希望被告入監服刑,被害人目前跟著我一起生活等語。 ㈣刑法第50條、第51條並未明文規定在個案中應該如何量定應 執行之刑,對此,本院認為數罪併罰案件定應執行刑之目的在於「罪責原則」及「特別預防」之考量,刑罰之一般預防功能,將使行為人淪為「警惕世人」的工具(手段),侵害人性尊嚴(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在於立法者所設定的法定刑的本身),不應該在量刑或定應執行刑予以考慮,而經過此一特別之量刑程序,方能充分反應各行為整體之不法內涵,進而進行充分且不過度的罪責評價,尤其是各宣告刑對於行為人的刑罰意義,也應該充分考量行為人本身的人格特性及刑罰經濟原則,過重的刑罰反而無法達到教化之目的,更有可能違反比例原則。此外,本院亦認刑法第57條所規定之各款量刑事由,就同一事由在定應執行之刑時予以再次評價,並不違反「雙重評價禁止」,主要的理由在於兩者的制度目的不同,在決定宣告刑時,法院應該考量宣告刑之處遇是否合乎罪責原則與特別預防功能,在罪責框架基礎內決定具體刑度,但在決定應執行刑時,則是出於整體刑罰執行的考量,行為人的人格罪責,已經在各罪宣告刑累加的上限下,作為得減輕應執行之刑之事由,尤其是行為人所犯數罪的犯罪特質,總和的累加觀察,更可以充分反應行為人的主觀法敵對意思,以及法益侵害的總體威脅程度。因而斟酌本案被告所犯,均屬對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女子為性交罪,罪質同一,本案被害人同一、犯罪時間相近、犯罪手法雷同,另考量被告上開家庭生活狀況、被害人及其父親之意見等一切情狀,定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 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四、本案經檢察官陳顗安提起公訴,檢察官張嘉宏到庭執行職務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德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孟君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27條第3項 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 刑。 附件: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3年度調偵字第453號、第454號起 訴書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