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
日期
2025-03-27
案號
CTDM-114-審易-308-20250327-1
字號
審易
法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易字第308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宗樺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13954號),本院認不宜依簡易程序審理(113年度簡字第31 80號),改依通常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免訴。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楊宗樺可預見提供行動電話 門號予他人使用,將可幫助他人利用做為犯罪工具,以逃避檢警機關之追查,竟仍基於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2年7月12日前某日,在不詳地點,以新臺幣(下同)300元之價格,將其申辦之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傳電信)0000000000號行動電話門號(下稱系爭門號)SIM卡,出售予某詐騙集團使用。嗣該詐騙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詐欺之犯意聯絡,自112年4月間起,以Line通訊軟體暱稱「葉昭雪」帳號,向告訴人陳佳雯謊稱下載APP投資股票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並於112年7月12日8時36分許,以上開行動電話門號撥打電話予告訴人,告訴人旋於同日8時55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00號前,交付現金30萬元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員。嗣告訴人發現受騙,乃報警處理,經警循線追查後,始知悉上情。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之幫助犯。 二、按案件曾經判決確定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訴訟法上所謂一事不再理之原則,關於實質上一罪或裁判上一罪,均有其適用。所謂「同一案件」,乃指前後案件之被告及犯罪事實俱相同者而言,既經合法提起公訴或自訴發生訴訟繫屬,即成為法院審判之對象,而須依刑事訴訟程序,以裁判確定其具體刑罰權之有無及範圍,自不容許重複起訴,檢察官就同一事實無論其為先後兩次起訴或在一個起訴書內重複追訴,法院均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2款就重行起訴之同一事實部分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以免法院對僅有同一刑罰權之案件,先後為重複之裁判,或更使被告遭受二重處罰之危險,此為刑事訴訟法上「一事不再理原則」。又所稱「同一案件」包含事實上及法律上同一案件,舉凡自然行為事實相同、基本社會事實相同(例如加重結果犯、加重條件犯等)、實質上一罪(例如吸收犯、接續犯、集合犯、結合犯等)、裁判上一罪(例如想像競合犯等)之案件均屬之。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於112年6月29日前某日,將其於附表一編號1至4「 申辦租用時間」欄所示之時間申辦之附表一編號1至4「行動電話門號」欄所示之門號,及於112年7月30日後至同年8月2日前某日,將其於附表一編號5「申辦租用時間」欄所示之時間申辦之附表一編號5「行動電話門號」欄所示之門號(附表一所示之門號,合稱前案門號),分別以附表一「出售價額」欄所示之價格,接續售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下稱某甲)。嗣某甲及其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下稱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取得前案門號SIM卡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於附表二「詐騙方式」欄所示之時間以該欄所示之方式,持前案門號詐騙附表二「告訴人/被害人」欄所示之人,致其等均陷於錯誤,而依指示於附表二「面交時間及地點」欄所示時間、地點交付附表二「面交金額」欄所示金額予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乙案,業經本院以113年度簡字第2171號判決判處被告犯幫助詐欺取財罪確定(下稱前案),有前案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附卷可佐。 ㈡又被告於本院行調查程序時供稱:伊係將系爭門號SIM卡以30 0元之價格交予某甲,該某甲即為其於前案交付前案門號SIM卡之對象等語,再參以系爭門號係於110年6月19日申辦,並於112年7月12日遭詐欺集團成員作為詐欺犯行使用,此據告訴人證述明確,並有遠傳資料查詢、臺灣大哥大受話通話明細單、LINE通訊軟體對話紀錄附卷可考,可見被告應係於110年6月19日至112年7月12日期間提供與某甲使用。是參以本案告訴人與前案告訴人、被害人受詐騙時間相近,且詐騙手法雷同,及酌以被告本案供述其交付對象為某甲及以有對價方式給付系爭SIM卡情形均與前案相同,足認被告係基於同一交付原因及目的,於與前案交付SIM卡相近或相同時間交付系爭SIM卡與某甲,而容任某甲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使用系爭門號及前案門號,僅屬一個幫助行為,使該詐欺集團成員詐騙本案告訴人及前案告訴人、被害人,被告所為係以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是本案及前案應為裁判上一罪之同一案件,前案既經法院判決確定,則本案應為前案確定判決效力所及,自不得再行訴追,依上開說明,本案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免訴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2條第1款、第307 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書鳴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姚怡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昱良 附表一 編號 行動電話門號 申辦租用時間 出售價額 (新臺幣) 1 0000000000 112年6月16日 300元 2 0000000000 109年5月27日 300元 3 0000000000 109年5月56日 300元 4 0000000000 112年6月4日 500元 5 0000000000 112年7月30日 300元 附表二: 編號 告訴人/被害人 詐騙方式 面交時間及地點 面交金額(新臺幣) 1 被害人 鄧麗雲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4月間,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源通專線NO. 108號」帳號,向鄧麗雲佯稱:投資股票可獲利云云,並於同年6月29日18時35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1所示門號)與鄧麗雲聯絡,致鄧麗雲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姓名年籍不詳、自稱「朱翔昇」之成員。 112年6月29日18時40分許,在臺南市○○區○○路○段00巷0○0號斜對面 50萬元 2 告訴人 戴宜鈞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4月間,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許琇瑗」將戴宜鈞加為好友,向戴宜鈞佯稱:投資股票云云,並於同年6月30日15時33分、18時46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1所示門號)與戴宜鈞聯絡,致戴宜鈞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成員。 112年6月30日16時26分,在桃園市中壢區和平街與中央東路口「全家超商中壢金央店」 81萬元 112年6月30日19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0號前 190萬元 3 告訴人 游定揚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6月間,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五期Q3聯合佈局」群組,向游定揚佯稱:下載「資豐e點通」APP操作股票獲利云云,並分別於同年8月21日18時54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2所示門號)及於同年9月9日15時52分以0000000000號(即附表一編號3所示門號)與游定揚聯絡,致游定揚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成員。 112年8月21日晚間某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00號 100萬元 112年9月9日下午某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00號 200萬元 4 告訴人 林俊超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7月18日,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NINA」將林俊超加為好友,再將林俊超加入「飛龍在天」投資股票群組,向林俊超佯稱:加入「BNP PARIBAS」App,投資股票保證獲利云云,並於同年8月2日13時23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5所示門號)與林俊超聯絡,致林俊超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成員。 112年8月2日15時45分,在其位在臺中市大肚區遊園路1段之住處內(地址詳卷) 100萬元 5 告訴人 方姿惠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7月間,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劉琉婷」、「陳可芯」將方姿惠加為好友,再將方姿惠加入「元捷金控」投資股票群組,向方姿惠佯稱:可匯款至指定帳號儲值以操作股票獲利云云,並於同年9月5日8時47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4所示門號)與方姿惠聯絡,致方姿惠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成員。 112年9月5日9時18分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000號前 40萬元 6 告訴人 蔡孟軒 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6月間,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楊雯怡」將蔡孟軒加為好友,向蔡孟軒佯稱:可下載DYIM APP投資股票獲利云云,並於同年9月23日17時4分許,以0000000000號門號(即附表一編號3所示門號)與蔡孟軒聯絡,致蔡孟軒陷於錯誤而於右列時間面交右列金額予該詐騙集團某姓名年籍不詳成員。 112年9月23日17時10分許,在臺南市○○區○○里000○00號全家超商安定善高門市 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