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務

日期

2025-01-24

案號

CYDM-113-簡上-128-20250124-1

字號

簡上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2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洪玉葉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9月 13日113年度朴簡字第341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11 3年度速偵字第877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吳洪玉葉緩刑2年。   事實及理由 一、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是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獨成為上訴之標的,且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再就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而應以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判斷基礎。又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同法第348條第3項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亦準用之。經查,本案被告吳洪玉葉提起上訴後,於本院審判程序中表明僅針對量刑上訴,請求從輕量刑或予以緩刑(本審卷第73頁)。故依據上開規定,本院審判範圍僅及於原審判決之「量刑」妥適與否,原審認定之「犯罪事實、罪名」均不在本院審理範圍內。 二、本案據以審查量刑妥適與否之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 罪名,如原審判決書之記載。 三、被告上訴意旨略以:希望判輕一點,給我緩刑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刑之量定,為求個案裁判之妥當性,法律賦予法院裁量之 權,量刑輕重,屬為裁判之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如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上級審法院即不得單就量刑部分遽指為不當或違法(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6696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審以被告妨害公務之犯行事證明確,審酌被告在員警依法 執行勤務之際,施以強暴手段妨害公務,藐視法治,並衡酌被告坦承犯行,妨害公務執行之手段,暨其自陳智識程度、年齡已屆78歲、職業、經濟狀況,係因探望孫女未果,情緒激動,始為本案犯行等一切情狀,量處拘役40日,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本院認原審業以被告之責任為基礎,斟酌刑法第57條之各款事由而為刑之量定,並於理由欄中詳加論敘載明,顯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顯然悖於比例原則或失衡之違誤,核屬妥適,自不得遽指為違法。被告上訴指摘原判決量刑不當,請求量處更輕之刑,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被告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而因被告本案妨害公務行為而受傷之警員莊昱偉無意對被告提告,對本案亦無意見等情,有本院電話紀錄(本審卷第65頁)、警員莊昱偉提出之職務報告(警卷第8頁)各1份存卷可參。本院審酌被告於案發時已高齡78歲,患有心血管疾病,業據其提出藥袋影本為憑(本審卷第45-51頁)。本案係因探望孫女受阻,又遭女兒提出侵入住宅告訴,而經警員強制驅離,始一時情緒失控,思慮不周,而為妨害公務犯行,致罹刑章。然其犯後已坦承認錯,顯見已有悔意,諒其經此偵審程序,應知警惕,而無再犯之虞,前開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昭廷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葉美菁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鄭諺霓                   法 官 陳盈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方瀅晴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第1項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