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請交保

日期

2024-12-18

案號

KLDM-113-聲-1252-20241218-1

字號

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5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張學文 選任辯護人 黃暐程律師 鍾欣紘律師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 539、9341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均為有罪 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評議後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 程序,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張學文感到十分後悔,請求停 止羈押。被告辯護人陳述意見:就被告是否有再犯之虞部分,請考量其客觀外在因素及當時行為,是遭受刺激誤認家中經濟有重大影響,雖然事實上沒有此事,所以沒有這些外在影響,且被告在押中書寫向告訴人道歉,而被告目前也沒有其他外在影響,所以也沒有再犯之虞的可能性,請求給予被告交保的機會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聲請停止 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法院究應否准許被告所為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首應審酌法院當初羈押被告之理由是否繼續存在,故本院應就當初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4 款規定對被告執行羈押之原因是否仍存在予以審酌;次則應檢視被告之聲請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14 條不得駁回其聲請之情形,即所犯最重本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者;懷胎5月以上或生產後2月未滿者;現罹疾病,非保外治療顯難痊癒者,為之論斷;抑有進者,為了不礙程序保障之目標,在被告為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時,參酌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 被告經法官訊問後,雖有第101條第1項或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規定之精神,法院應就有無羈押被告之必要性為斟酌。而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自許由法院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否認 竊盜犯行,坦承恐嚇取財未遂及放火罪犯行,本件有卷內告訴人之指述、相關書證及物證,被告涉犯刑法第346條第3項、第1項恐嚇取財未遂罪共三罪、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第354條毀損罪、第175條第1項放火罪,均犯罪嫌疑重大。被告於短時間內犯下多次恐嚇取財未遂犯行,並有實際放火行為,且使用塑膠袋包裹車牌隱匿犯罪痕跡,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相似放火罪、恐嚇取財罪之虞,此外無其他侵害更小之手段得以確保被告不會再犯,有羈押之理由及必要,應予羈押,於113年11月29日予以執行羈押在案。 四、茲聲請人即被告涉犯公共危險等案件,被告業已於本院113 年12月12日行準備程序時坦承全部犯行,同日裁定行簡式審判程序並辯論終結,訂於113年12月26日宣判,可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46條第3項、第1項恐嚇取財未遂罪、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第354條毀損罪、第175條第1項放火罪,均犯罪嫌疑重大,且仍有反覆實施同一相似之放火罪、恐嚇取財罪之虞。辯護人雖以上開理由請求具保停止羈押,惟並未提出任何證據足以證明被告之身心狀況及家中經濟條件,反觀被告於其所書與告訴人葉哲明之信件中自陳:「因自從罹癌後即無法工作,家中所有的經濟全部由我老婆在苦撐」,可認被告確實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而為本件犯行。縱其所述屬實,被告罹患疾病、家中關係不睦、經濟條件不佳等種種導致其犯罪之客觀情況並無任何改變,顯見被告確有再度為恐嚇取財、放火罪犯行之高度可能,故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同一恐嚇犯罪之虞。況放火罪本身具有高度危險性,極有可能造成民眾生命、身體、財產之重大危害,被告不僅選擇此種方式恐嚇取財,更實際為放火行為,本院實無法承擔被告再次放火對社會造成危害行為的可能性,是以本件羈押原因及必要性均仍存在,尚不能因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而使之消滅。又本件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14 條所列不得駁回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之事由。從而聲請人即被告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難認為有理由,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李 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張景欣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