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
日期
2024-12-31
案號
TNDV-113-婚-248-20241231-1
字號
婚
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248號 原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夏金郎律師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 (一)兩造於民國60年6月6日結婚,婚後育有二子一女(均已成 年),被告婚後好吃懶做,成日喝酒賭博,只圖個人享受,不事生產,不僅未拿錢養家,還偷走原告陪嫁之黃金首飾約5兩及機車,家庭生活支出全靠原告在工廠擔任女工維持,及長輩幫忙,乃能撫育二子一女成年。 (二)於84年間,被告在外欠下大筆賭債,房子被查封,被告因 此離家出走,86年房子被法拍後,蒙拍定人恩許,同意暫借原告續住,然家庭生活開銷及子女教育費用,全靠原告一人在工廠做女工及子女課餘寒暑假打工維生,生活之困窘,確捉襟見肘,被告竟在外另結新歡,不聞不問原告及子女之境況。 (三)兩造沒聯絡迄今已30年,被告忽略家庭之經營與維持不可 謂不重大,依一般社會通常之認知,兩造空有形式婚姻關係,卻無實質上婚姻關係共同生活存在,足見夫妻間互信、互諒、互愛之婚姻基礎顯遭破壞,維持婚姻之感情已成空,難以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致婚姻發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而確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又上開事由之發生係可歸責於被告。兩造形同陌路,已無任何夫妻情義,嗣兩造之次子乙○○及女兒王淑玲(長子已過世)向鈞院提起免除對被告之扶養義務,經鈞院於113年6月18日以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87號裁定准予免除在案。就被告對原告及家庭之傷害,在客觀上可認任何人倘處於此相同情狀下,均巳喪失維持婚姻意願之程度,而符合民法第1052條第2項所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且依上列析述,原告並無有何可歸責之原因。準此,原告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離婚。 (四)聲明: 請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婚姻乃一男一女之兩性結合,以組織家庭,共同生活為 目的。故有足以破壞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發生,允宜許其離婚以消滅婚姻關係。74年6月3日修正公布之民法親屬編,就裁判離婚之原因,為應實際需要,參考各國立法例,增設民法第1052條第2項,明定有同條第1項以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亦得請求離婚。是對於家庭生活之美滿幸福,有妨礙之情形,即得認其與此之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相當(最高法院79年度臺上字第1040號裁判參照)。又民法親屬編於74年修正後,於第1052條增列第2項離婚事由之概括規定,其目的在使夫妻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是夫妻間發生足使婚姻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者,雖不符合該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亦無不准依該法條第2項訴請離婚之理(最高法院86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二)查兩造於60年6月6日結婚,子女均已成年,目前婚姻關係 仍存續中之事實,有原告所提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堪予認定。又原告主張被告離家多年,兩造已彼此不聯絡約30年乙情,與臺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8月9日南市社工字第1131087731號函覆○○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個案摘要表記載:「……案主(即被告)46歲即離家(被告為民國38年生,見調字卷二第7頁個人戶籍資料)……與案妻及其子女則無往來聯繫……」等語相符(調字卷一第41至45頁),堪認原告上開主張與事實相符而可採。 (三)本院審酌兩造分居迄今已約30年,與結婚之目的在營夫妻 共同永久生活之本質有違,堪認兩造婚姻之誠摯、互相扶持基礎已嚴重動搖或流失殆盡,而有足以破壞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發生,且此事由,亦難認原告為唯一有責之一方。從而,原告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離婚,即屬正當,依法應予准許。 五、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