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日期
2025-01-17
案號
TNHM-114-抗-20-20250117-1
字號
抗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0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許尊勝 0 000 上列抗告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732號),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因犯原裁定附表各罪(共97罪),經法院分別 判處如原裁定附表所示之刑,且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抗告人所犯各罪符合數罪併罰合併定執行刑,經原審法院審核抗告人所犯各罪之整體犯罪情節、因各罪罪質相近所受責任重複非難程度較高、抗告人所表達的意見,及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等一切情狀,乃合併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所定刑度經核係在上開罪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以上(2年6月),各罪宣告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全部刑期為135年,如以先前定過的刑期加總,則為43年6月),顯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性界限,且與法律規範之目的、精神、理念及法律秩序亦不相違背,核無違法或不當之處。 三、抗告人抗告主張:伊犯後坦承犯行,交代上手協助破案,原 審量刑過重等語。經查: ㈠抗告人為各該犯行時,年紀僅約20歲左右,雖較容易被詐欺 集團利誘而參與犯罪。 其次,抗告人的犯罪時間都集中在109年11月17日到110年1 月23日,都是擔任詐欺集團的收水手(收取車手提領的贓款後往上交回集團上游)、車手(提領被害人被害贓款)駕駛等工作,而觸犯加重詐欺取財罪,重複非難性雖然較高。 且抗告人犯後均坦承犯罪,態度良好,雖有各該判決在卷可 參(原審卷第49、81、190、200、206、213、219、252頁)。 ㈡然抗告人及其同夥在此段期間密集實施,總共侵害的被害人 總共97人,因而觸犯97罪,抗告人明顯是見如此不勞而獲,食髓知味,想要在短時間內賺取不義之財,心存僥倖的心態甚高。 ㈢抗告人此段期間共同侵害的被害人高達97人,被害人受害的 金額高達782萬有餘(本院卷第43頁依據各該判決計算的統計表參照),抗告人整體犯罪侵害他人財產、擾亂社會秩序非輕。如過度給予刑期折讓之恤刑利益,恐助長詐騙歪風。 ㈣抗告人於本案擔任的腳色,均是參與同一詐欺集團,多擔任 收水手、車手駕駛之角色(原審卷第41、77、189、199、205、213、225、256頁判決書參照),抗告人並非最底層的車手腳色。 ㈤抗告人所犯原裁定附表各罪的合併總刑度高達135年,如以先 前定過的刑期加總,則為43年6月,原審定應執行11年,已經基於恤刑原則為被告調降甚多刑度。 四、綜上,抗告人年紀甚輕,自陳家中尚有父親、幼子(原審卷 第269頁被告陳述意見表參照),因一時觀念偏差,而觸犯本案各罪,本院雖感遺憾,然經為上開綜合考量後,本院認為原審所裁定的刑度,並無過重,抗告人抗告主張原審量刑過重云云,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蔡曉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