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

日期

2024-11-22

案號

TPDM-112-易-949-20241122-1

字號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易字第949號 聲請人 蘇怡馨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等詐欺案件(111年度偵字第36109號、111年 度偵字第40051號),聲請參與沒收程序,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蘇怡馨應參與本案沒收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許瓏璇於居所為警扣得之現金,為同居 人即聲請人蘇怡馨所有,非被告許瓏璇之財物,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2聲請參與本案沒收程序等語。 二、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犯罪行為人以外 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二、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三、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第一項及第二項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2項至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財產可能被沒收之第三人得於本案最後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參與沒收程序,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2第1項亦有明文。 三、查被告黃忠盛、許瓏璇(下統稱被告等)涉犯詐欺案件(即 本院112年度易字第42號),依起訴書之記載,其等向本案告訴人詐取財物,則依本案訴訟程序進行結果,如認被告等成立前揭犯罪,而需依法沒收犯罪所得,依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規定,沒收對象或範圍可能包括被告等扣案物等財產。然被告許瓏璇及聲請人皆主張扣案現金為聲請人所有,是本院即應調查該扣案物之所有權歸屬,以及是否得就該扣案物宣告沒收。為保障可能被沒收財產之第三人之程序主體地位,使其有參與本案程序之權利與尋求救濟之機會,爰依裁定准許聲請人參與本案沒收程序。 四、本院112年度易字第949號案件業定於民國113年12月4日14時 30分進行審理程序,聲請人應依期到庭或委任代理人參與沒收程序,並得具狀或當庭陳述意見。倘聲請人經合法傳喚或通知而不到庭者,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24第2項前段規定,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文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周豫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