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等
日期
2024-10-04
案號
TPDM-113-易-492-20241004-1
字號
易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49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錫金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調院偵字第347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簡 字第1277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林錫金無罪。 事實及理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錫金於民國000年0月00日下午1時20 分許,在臺北市○○區○○○街00號1樓之「飴盛禾-烤定食」店(下稱本案餐廳)點餐消費新臺幣(下同)120元之餐點,於食用完畢後,明知其無意願支付餐飲費用,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及散布於眾,基於詐欺得利及誹謗之犯意,至該店櫃檯大聲向該店負責人周祺涵佯稱:餐盒裡面沒有配菜等不實言論,致周祺涵陷於錯誤,因而指示櫃檯人員謝明順退還上開款項,以此方式詐得上開餐食之利益,並足以毀損該店家及周祺涵之名譽,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及同法第310條第1項之誹謗等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即難遽採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要旨參照)。另按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明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是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8號判決要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係以被告之供述、告訴 人周祺涵之指訴、證人謝明順於警詢時之證述、案發現場監視器錄影光碟、翻攝照片及對話譯文等為其論據。 四、訊據被告林錫金固坦承於上開時地付款120元購買便當,且 於食用便當後,向本案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映便當配菜問題,謝明順退還被告已付便當費用120元之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何詐欺得利、誹謗犯行,辯稱:我於112年8月曾至本案餐廳消費過,該次所購便當內有兩種青菜類之配菜,但於本案案發時所購便當卻無青菜類配菜,而僅有豆干、唐揚等配菜,我本以為餐廳係因當時菜價較高,才沒有提供青菜類配菜,但我在店內食用過程中,發現其他客人所購便當卻有青菜類配菜,我本無意與店家計較,但於離店之際,仍忍不住向餐廳櫃檯員工善意反應,該員工遂向我解釋可能是廚房疏忽,並主動退款120元給我,我認為這是餐廳對客訴之處理方式,所以才收下120元,我向餐廳員工所反應內容,係指配菜中沒有青菜即綠色蔬菜,而不是指完全沒有配菜,我並無任何詐欺及誹謗之犯意等語。經查:㈠被告於112年9月18日中午12時34分許,在本案餐廳付款120元購買滷排骨便當1個(下稱本案便當),並餐廳內食用該便當,嗣於同日下午1時18分許,被告食用完畢後,在本案餐廳櫃檯處,向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應本案便當配菜問題,謝明順聽聞後,於同日時20分許,自收銀機內取出120元交予被告收受等情,業據被告供承在卷(見本院易字卷第42至43頁),核與證人謝明順於警詢時證述內容相符(見偵卷第43至45頁),並有本案餐廳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照片、本院勘驗筆錄在卷可證(見偵卷第17至22頁、本院易字卷第45至47頁),上開事實,足堪認定。㈡被告係向本案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應「便當配菜未有青菜」,而非反應「便當沒有配菜」⒈經本院勘驗案發時本案餐廳監視器錄影檔案,依附表所示之勘驗結果(見本院易字卷第45至47頁),可見被告向本案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應配菜問題之初,即明確以「裡面也沒有青菜」、「我看人家都有青菜」等詞,而表明其所反應係「便當配菜未有青菜」,而非「便當沒有配菜」甚明。⒉至被告固與餐廳員工謝明順談話過程中,曾稱「都沒有菜,完全都沒有菜」等語,然被告係先陳述「裡面也沒有青菜」、「我看人家都有青菜」後, 緊接陳述「都沒有菜,完全都沒有菜」,顯見被告所述「都沒有菜,完全都沒有菜」之詞仍係指「便當配菜未有青菜」之意,而僅因其與餐廳員工謝明順處於連續密接對話過程中,遂口語上以「沒有菜」一詞簡易代稱「沒有青菜」之意,是本案不能僅擷取被告所述「沒有菜」之隻字片語,遽認被告案發時係向謝明順稱「便當沒有配菜」。公訴意旨認被告於案發時係稱「餐盒裡面沒有配菜」等語,容有誤解。㈢關於被告被訴詐欺得利部分⒈按刑法上詐欺罪之成立,要以加害者有不法得財或得利之意思而實施詐欺行為,被害者因此行為,致表意有所錯誤而為財產上處分,受有損害,且加害者所用行為,堪認為詐術者,始足當之。若行為人非自始基於不法得財或得利之意圖,客觀上無施用詐術之行為,或並無損害發生,或者所受損害,非由欺罔行為陷於錯誤所致,均不得遽以詐欺罪相繩(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12號判決參照)。⒉告訴人周祺涵於本院陳述:案發時,我人在廚房,並不是我與被告對話等語(見本院易字卷第44頁),於檢事官詢問時證稱:被告向餐廳櫃檯人員即我先生謝明順表示,我們給他的便當沒有菜,只有肉跟飯,我先生謝明順當時就立馬退款120元給被告等語(見調院偵卷第24頁)。且依如附表所示本案案發過程對話內容以觀,可見案發時與被告對話及決定退款者均為本案餐廳員工謝明順。是公訴意旨稱:被告在餐廳櫃檯大聲向周祺涵佯稱餐盒裡面沒有配菜,致周祺涵陷於錯誤,因而指示櫃檯人員謝明順退還上開款項等語,容有誤會。⒊被告係向本案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應「便當配菜未有青菜」而非反應「便當沒有配菜」,業認定如上。又被告所食用之本案便當內未明顯可見綠色外貌之配菜,然店內其他客人所食用之便當內則可見綠色外貌之配菜等情,此有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照片可佐(見偵卷第18至21頁,又其他客人便當內可見綠色外貌之配菜部分,詳見偵卷第21頁上方照片左下處之桌面上便當),則被告向餐廳員工謝明順稱「便當配菜未有青菜」、「我看人家都有青菜」等語,難認被告係向謝明順傳達與事實不符之資訊,自難認被告本案有施以詐術之行為。⒋證人謝明順於警詢時證述:被告來櫃檯跟我說「我剛跟你點了個120塊的滷排骨便當,裡面都沒有菜,只有一塊肉,啊我也都吃完了,我也不好意思跟你們說,你給我的東西怎麼那麼陽春」,隨後又大聲地說「裡面完全都沒菜」,因為當時店内還有10來個客人,為了避免客人誤會,所以我當下沒有再追問他,便直接將錢退給他等語(見偵卷第44頁),可見餐廳員工謝明順退還120元便當錢予被告,其原因係為避免其他在場客人誤會之商業經營考量,而非係因相信本案便當沒有配菜或配菜內沒有青菜之故,足證餐廳員工謝明順非如公訴意旨所稱因陷於錯誤而退還120元便當錢予被告。⒌衡以一般消費者在餐飲店消費,認餐點不合己意時,可向店家反應己身覺得餐點不佳之處,更有細心店家會於消費者用餐後,主動詢問消費者對於餐點之滿意度,是消費者向店家稱讚或投訴餐點品質、內容,此核屬消費者之權益,嗣店家收到消費者對於餐點之回饋意見後,或有採取重新製作餐點、給予一定收費折扣或免費之措施,此則屬店家之商業經營策略,實不能僅因顧客投訴餐點品質、內容,店家因而免除該餐點費用之情形,即認顧客有詐欺行為及犯意。查被告以本案便當沒有青菜類配菜為由,向餐廳員工謝明順反應、抱怨,實與前述一般消費者合理投訴餐點不合己意無異,實難認被告有何詐欺行為及主觀犯意。況被告與餐廳員工謝明順交談過程中,被告絲毫未有明示或暗示應退還已付便當錢之言詞或舉動,而係餐廳員工謝明順聽聞被告抱怨後,主動表示要退錢給被告,並隨即交付120元予被告,倘若被告主觀上具有公訴意旨所稱之詐欺犯意,又豈會僅單純抱怨便當配菜菜色,而絲毫未有明示或暗示應退還已付便當錢之言詞或舉動,益徵被告主觀上未有詐欺犯意。⒍從而,依本案現存卷內事證,尚難認被告本案有何詐欺犯行,自無從對被告以詐欺罪相繩。㈣關於被告被訴誹謗部分⒈按言論自由為人民之基本權利,憲法第11條有明文保障,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維護,俾其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惟為兼顧對個人名譽、隱私及公共利益之保護,法律亦非不得對言論自由依其傳播方式為合理之限制。刑法第310條第1項及第2項誹謗罪即係保護個人法益而設,為防止妨礙他人之自由權利所必要,符合憲法第23條規定之意旨。至於同條第3項前段以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係針對言論內容與事實相符者之保障,並藉以限定刑罰權之範圍,非謂指摘或傳述誹謗事項之行為人,必須自行證明其言論內容確實真實,始能免於刑責,亦不得以此項規定而免除檢察官或自訴人於訴訟程序中,依法應負行為人故意毀損他人名譽之舉證責任,或法院發現其為真實之義務。該指摘或傳述誹謗事項之行為人,證明其言論內容是否真實,其證明強度不必達到客觀之真實,透過「實質惡意原則」之檢驗,只要認行為人於發表言論時並非明知所言非真實而故意捏造虛偽事實,或並非因重大過失或輕率而未探究所言是否為真實致其陳述與事實不符,皆排除於同法第310條之處罰範圍外,認行為人不負相關刑責。。⒉查被告所食用之本案便當內未明顯可見綠色外貌之配菜等情,此有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照片可佐(見偵卷第18至21頁),則被告向餐廳員工謝明順稱「便當配菜未有青菜」等語,顯非明知所言非真實而故意捏造虛偽事實之情形,又被告本案所為實與一般消費者合理投訴餐點不合己意無異,實難認被告主觀上有何誹謗犯意。從而,依前揭說明,本案自無從對被告以刑法誹謗罪相繩。 五、綜觀本案案發過程全貌,本案無非係餐廳員工收到消費者對 於餐點不滿意之投訴後,在未詳加確認及理解消費者投訴之內容,急促以退錢方式處理,進而衍生之民事消費糾紛,且本件檢察官起訴所憑之證據及卷內現存事證,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於有所懷疑,而得確信被告確有公訴意旨所指詐欺得利、誹謗等犯行之程度,本院自無從形成被告有罪之確信,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高怡修到庭執 行職務。 中華民國113年10月4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吳旻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附表 被 告:老闆。 謝明順:你好! 被 告:我是不是可以請教一下?剛訂了一個120塊的,結果你們的餐,你裡面也沒 青菜,啊只有一塊肉,是我看人家都有青菜(臺語)。你給我的太陽春了吧!我現在都已經吃完了 謝明順:他點餐沒有菜耶! 某男聲:誰講的。 被 告:都沒有菜,完全都沒有菜!我想說是不是 謝明順:真的不好意思(臺語) 被 告:我不好意思說耶,我想說是不是最近菜有漲價,但也沒這樣(臺語),但是我 120塊,也不是很差。 謝明順:我退你錢,我退你錢,我退你錢(臺語)。 被 告:我很不好意思(臺語),我不敢跟你說。 謝明順:我退你錢(臺語) 某男聲:可能我們包錯了。 (謝明順從收銀機拿取1張百元鈔及2枚10元硬幣交予被告) 被 告:我跟你說,我不敢跟你問(被告拿取謝明順所交付之120元),我想說奇怪, 而且我是內用你把我當做(臺語)。 謝明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臺語) 被 告:嘿啦,拍(臺語) (播放時間00:00:50起至00:00:52止,影像繼續撥放,但無聲音) 被 告:不好意思啦,我想說我不好向你問,是不是最近菜比較貴?(臺語) 謝明順:沒有啦,沒有啦(臺語)! 被 告:你們 謝明順:可能是後面打菜比較(其後雖有說話,但講話內容不清,臺語) 被 告:因為我也是吃了,覺得很好,我再來吃的。不好意思(臺語)。 謝明順:抱歉,抱歉。 某男聲: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被告離開收銀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