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保護法等

日期

2025-03-31

案號

TPDM-113-訴-1499-20250331-2

字號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49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胡書瑜 選任辯護人 葉家瑄律師 被 告 孫培恩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選任辯護人 陳穎蓁律師 被 告 李紘毅 被 告 吳建霖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被 告 林煒傑 被 告 李俊廷 被 告 顏宏宇 上列被告等因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 年度偵字第44724號、113年度偵字第7851、10695、19347、1941 3、24429號),本院就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㈡部分判決如下:   主 文 胡書瑜、孫培恩、李紘毅、吳建霖、林煒傑、李俊廷、顏宏宇被 訴關於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㈡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胡書瑜為執業律師,其與告訴人張峻嘉 為前男女朋友關係,雙方分手後,素有糾紛,被告胡書瑜竟基於教唆傷害之犯意,教唆被告孫培恩對告訴人張峻嘉進行傷害行為,並同意再交付新臺幣(下同)17萬元報酬,被告孫培恩因被告胡書瑜之教唆,再基於教唆傷害之犯意,先於民國112年6月間,教唆被告李俊廷(微信暱稱「鍌」、Telegram暱稱「陈」)毆打告訴人張峻嘉;被告李俊廷又基於教唆傷害之犯意;被告李紘毅則基於幫助教唆傷害之犯意,由被告李俊廷透過被告李紘毅教唆被告顏宏宇(微信暱稱「宇」)、吳建霖、林煒傑(微信暱稱「jay」)共同基於傷害之犯意聯絡,於112年8月3日下午8時許,在告訴人張峻嘉居所外,由被告顏宏宇、林煒傑持棍棒毆打告訴人張峻嘉,被告吳建霖則在旁錄影,致告訴人張峻嘉受有右肩、右上背、右手肘、左手肘擦傷、左前臂瘀紅、右手背瘀腫等傷害,被告胡書瑜並於112年8月2日或3日案發前,在址設高雄市○○區○○路000號2樓之星巴克左營高鐵門市,交付17萬元與被告孫培恩。因認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俊廷均係涉犯刑法第29條第1項、同法第277條第1項之教唆傷害罪嫌,被告李紘毅涉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29條第1項、第277條第1項之幫助教唆傷害罪嫌,被告顏宏宇、吳建霖、林煒傑均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告訴乃論之罪,於共犯之一人告訴或撤回告訴者,其效力及於其他共犯。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239條前段、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告訴人張峻嘉告訴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紘毅、吳 建霖、林煒傑、李俊廷、顏宏宇傷害案件,檢察官認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俊廷均係涉犯刑法第29條、第277條第1項之教唆傷害罪嫌;被告李紘毅涉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29條第1項、第277條第1項之幫助教唆傷害罪嫌;被告顏宏宇、吳建霖、林煒傑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已與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紘毅、顏宏宇達成調解,並對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紘毅、顏宏宇具狀撤回告訴,有調解筆錄及刑事撤回告訴狀在卷可參(見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1873號卷第315至317頁、第369至370頁),且依前揭刑事訴訟法第239條前段之規定,其撤回告訴之效力及於其他共犯即被告吳建霖、林煒傑、李俊廷。從而,揆諸前揭規定,本件被告胡書瑜、孫培恩、李紘毅、吳建霖、林煒傑、李俊廷、顏宏宇等7人被訴如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㈡所示傷害部分,爰不經言詞辯論,均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歐陽儀                    法 官 蕭淳尹                    法 官 趙書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葉潔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