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務等
日期
2024-12-31
案號
TPHM-113-上訴-5567-20241231-1
字號
上訴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556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柯永業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妨害公務等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 3年度訴字第400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22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 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調偵字第1419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刑之部分撤銷。 前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緩刑貳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完成伍場次之 法治教育課程。 理 由 一、審理範圍:本件檢察官未提起上訴,上訴人即被告柯永業已 明示僅對原判決之刑上訴(本院卷第68、92至93頁),故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以經原審認定之事實及論罪為基礎,僅就原審判決之刑(含刑之加重、減輕、量刑等)是否合法、妥適予以審理,合先敘明。 二、撤銷原判決之理由: ㈠被告上訴意旨略以:對於本案現已認罪,並已與告訴人張文 榮達成調解,請從輕量刑,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並予以緩刑等語。 ㈡原審經詳細調查後,以被告犯罪事證明確,予以論罪科刑, 固非無見。惟查,被告於本院時已認罪,並與告訴人於庭外達成調解,告訴人並請求對被告從輕處理並予以緩刑等情,有臺北市內湖區調解委員會113年10月29日調解書、聲請撤回告訴狀可按(本院卷第54之5至54之9頁),足見其尚知正視己非,犯後彌縫態度可取,是以本件量刑基礎已有變更,原審未及審酌,容有未合。是被告就此部分之上訴,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就原判決撤銷改判。 ㈢按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可憫恕者,得酌量減輕其刑, 而所謂「犯罪之情狀」,與刑法第57條規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一切情狀,並非截然不同之領域,故於裁判上酌減其刑時,應就犯罪一切情狀(包括刑法第57條所列舉之10款事項)予以全盤考量,審酌其犯罪有無可憫恕之事由,亦即有無特殊之原因與環境,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以及宣告法定最低度刑,是否猶嫌過重等,資為判斷。被告雖於上訴理由請求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惟本案被告所犯想像競合中之重罪即刑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第1項,最輕本刑為有期徒刑6月,刑度非重,而被告所為對依法執行職務之人之生命、身體造成危害,是本案尚無情輕法重之情形,足認本案並無犯罪情狀顯可憫恕之處,自無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適用之餘地。 ㈣本院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因不服告訴人之交 通指揮而為本案犯行,所為破壞國家公權力執行之尊嚴,亦對依法執行職務之人之生命、身體造成危害,並造成告訴人受傷,所為實值非難,另審酌被告於原審否認犯行,惟於本院時認罪,並與告訴人於庭外達成調解,取得告訴人諒解等犯後態度,兼衡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於本院自陳之智識程度(專科畢業)、生活狀況(已婚、有1位未成年子女,目前從事計程車司機,與配偶、小孩同住,需要扶養小孩及母親)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㈤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此有本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其因一時失慮,致罹刑典,犯後坦承犯行,並與告訴人達成調解,告訴人亦於聲請撤回告訴狀聲明希望予以被告緩刑,堪認被告尚知所悔悟,經此偵審程序及罪刑之宣告,應能知所警惕,信無再犯之虞,本院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併予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又為使被告得確切知悉其所為之負面影響,促使其日後更加重視法規範秩序、強化法治觀念,敦促被告確實惕勵改過,本院認應課予一定條件之緩刑負擔,令其能從中深切記取教訓,並督促時時警惕,爰併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8款之規定,諭知被告應完成法治教育課程5場次,並依刑法第93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諭知被告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倘被告於本案緩刑期間,違反上開所定負擔且情節重大者,足認原緩刑之宣告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檢察官得聲請撤銷其緩刑之宣告。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 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卓俊吉提起公訴,檢察官王聖涵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黃翰義 法 官 王耀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蘇佳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