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盜

日期

2024-12-06

案號

TYDM-113-審簡-1693-20241206-1

字號

審簡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693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嚴俊岳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緝字第22 26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 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丙○○犯踰越窗戶、牆垣竊盜未遂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除如下補充及更正之部分外,餘犯罪事實及證據胥同於 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茲予引用: (一)起訴書「犯罪事實」第5行原載「氣窗鎖後踰越窗戶之安 全設備」,應更正為「氣窗鎖後踰越窗戶」。 (二)證據部分應補充被告丙○○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一)查刑法第321條第1項規定業於民國108年5月29日修正公布,並自同年月31日起生效施行。而按修正前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將「門扇」、「牆垣」、「其他安全設備」並列,則所謂「門扇」專指門戶而言,應屬狹義之指分隔住宅或建築物內外之間之出入口大門而言。而所謂「其他安全設備」,指門扇、牆垣以外,依通常觀念足認防盜之一切設備而言。如電網、門鎖以及窗戶等是。至於已經入大門室內之住宅或建築物內部諸門,不論房間門、廚房門、通往陽台之落地鋁製玻璃門,則應認係「其他安全設備」。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於修法前,實務所指「門扇」專指門戶,即分隔住宅或建築物內外之間的出入口大門,至於「其他安全設備」乃指門扇、牆垣以外,依通常觀念足認防盜之一切設備,如電網、門鎖以及窗戶等是。惟觀諸修法後,修法理由記載「『門扇』修正為『門窗』…,以符實務用語」等語,可知立法者認為過往將窗戶認定為「其他安全設備」,而非「門扇」之實務見解易生誤會,為使法條用語符合實際狀況,遂予修法,是新法修正後,窗戶應屬「門窗」。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之踰越 窗戶、牆垣竊盜未遂罪。原起訴意旨誤認窗戶為安全設備,稍有未洽。另公訴意旨漏未慮及被告猶有「踰越圍牆」之舉,稍有未洽,惟此僅涉及加重要件之認定有誤,不生變更起訴法條之問題,應予敘明。 (三)按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及應加重其刑之事項,均應由檢察 官主張並具體指出證明之方法後,經法院踐行調查、辯論程序,方得作為論以累犯及是否加重其刑之裁判基礎(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號裁定要旨參照)。是被告應否該當累犯加重其刑一節,既未見公訴意旨有何主張或具體指出證明方法,依前開說明,本院即毋庸依職權調查審認。 (四)被告所為之竊盜犯行,其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施,而未 至竊得財物之結果,為未遂犯,依刑法第25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五)爰審酌被告已有多次竊盜犯罪前科,猶不思以正當手段獲 取財物,竟任意竊取他人財物,漠視他人財產法益,危害社會治安,所為誠屬可議,幸為未遂而未實際造成他人財產損害,惟念其犯後坦認犯行,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智識程度及生活狀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0條第1 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許自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 條 犯前條第1 項、第2 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2226號   被   告 丙○○ 男 28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巷0號6              樓             居桃園市○鎮區○○街00巷00弄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丙○○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於民國112年11月2日凌晨1時10 分許,騎乘腳踏自行車前往桃園市○○區○○街000號之瑞坪非營利幼兒園前,見上址無人在內,認有機可乘,即先翻牆進入上開幼兒園,再步行至該幼兒園3樓之教室前,打開教室之氣窗鎖後踰越窗戶之安全設備,進入教室後於著手行竊之際,因經觸發教室保全系統始未得逞。 二、案經甲○○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丙○○於本署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 告訴人即上開幼兒園園長甲○○於警詢時及本署偵查中指之情節相符,且有監視錄影器拍攝畫面翻拍照片等在卷可憑。是被告之犯嫌堪予認定。 二、按窗戶兼具通風採光及防閑之效用,乃屬刑法第321條第1項 第2款之所謂其他安全設備,與同條款列舉之門扇有別(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163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所謂「毀」係指毀壞,稱「越」則指踰越或超越,只要毀壞、踰越或超越門扇、安全設備之行為使該門扇、安全設備喪失防閑作用,即該當於前揭規定之要件。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之踰越其他安全設備竊盜未遂罪嫌。復按侵入竊盜究以何時為著手起算時點,依一般社會觀念,咸認行為人以竊盜為目的,而侵入他人住宅,搜尋財物時,即應認與竊盜之著手行為相當(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4341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就上揭進入教室內物色財物,即係已著手竊盜行為之實行,自已著手於竊盜行為之實行,惟未得手,為未遂犯,請審酌依刑法第25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至被告就上揭竊盜未遂之所為,因尚未竊取物品得手,自未有實際犯罪所得,即無犯罪所得應予宣告沒收之問題,附此敘明。 三、至告訴及報告意旨另謂:被告前揭所為另涉犯刑法第306條 第1項之無故侵入建築物罪嫌。惟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又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已經撤回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252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告訴及報告意旨所指此部分之犯罪事實,如成立犯罪,核屬刑法第306條之罪,依刑法第308條第1項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告訴人於113年7月17日當庭表示此部分撤回對被告之告訴,此有113年7月17日偵訊筆錄在卷可認,即應就此部分對被告為不起訴之處分,惟此部分之犯罪事實,倘成立犯罪,因與前揭起訴部分具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自為上揭部分之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之處分,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8  日                檢 察 官 乙○○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1  日                書 記 官 康詩京 附錄所犯法條:   刑法第32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 1 項、第 2 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6 月以 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