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日期
2024-12-26
案號
TYDM-113-訴-508-20241226-1
字號
訴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08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尚燁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1557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乙○○因供自己施用犯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罪,處有期 徒刑壹年肆月。 扣案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物均沒收。 事 實 一、乙○○明知大麻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款所列管第 二級毒品,竟為供自己施用,基於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之犯意,於民國112年10月10日15時50分許,另案為警搜索前之某日不詳時間起,在桃園市○○區○○街000號屋頂,將數量不詳之大麻種子放在土壤種植,使之發芽,而長成大麻植株。嗣於112年10月10日15時50分許,乙○○因涉嫌公共危險之另案為警搜索,扣得乙○○持用手機,發覺其中留存上揭大麻植株發芽生長情況之照片檔案,繼於同年11月2日11時19分許,警方在上址及乙○○位於桃園市○○區○○街000巷000號居所,分別查扣如附表編號1至5所示物品,始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 本件被告乙○○就本判決援引之證據資料俱同意具有證據能力 (見訴字卷第51頁),依臺灣高等法院於107年3月21日檢送所屬各級地方法院之「刑事判決精簡原則」,茲不再就證據能力部分加以說明。 貳、實體方面 一、訊據被告固坦承曾於112年7、8月間,在桃園市○○區○○街000 號屋頂(下稱本案地點)種植大麻,惟否認有何事實欄所載犯行,辯稱:我於本案地點種植大麻的時間是在112年的7、8月間,但是後來「小犬」颱風過後,我有再至該地點查看植株的狀況,經過我確認植株應該是沒有了,應該被颱風吹走了,所以扣案的3株大麻植株不是我種的,與我無關云云。 二、經查: (一)被告於112年10月10日15時50分許,因公共危險另案 為警搜索,經警扣得被告持用手機,發覺其中留存大 麻植株發芽生長情況之照片檔案,繼於同年11月2日1 1時19分許,警方在本案地點及被告位於桃園市○○區○ ○街000巷000號居所,分別查扣如附表編號1至5所示 之物等情,為被告所不否認,核與證人即員警丁○○、 丙○○到庭結證情節大致相符(見訴字卷第79至86頁) ,並有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搜第1052號搜索 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112年11月2日搜索扣 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查獲現場及扣案物品蒐證 照片、被告拍攝大麻植株發芽生長之照片(偵字1892 卷第11頁、54至62頁、63至64頁、111至113頁、114 頁、116至119頁),本案地點查扣之植株經送鑑驗, 檢出含有第二級毒品大麻成分,有法務部調查局濫用 藥物實驗室112年12月29日調科壹字第11223927220號 鑑定書可憑(偵字30253卷第45頁),是此部分事實, 首堪認定。 (二)被告固辯稱:該查扣之大麻植株不是其所裁種,其先 前裁種的植株應已因颱風風雨而死亡云云。惟證人即 執行本案搜索勤務之員警丙○○到庭結證:第一次搜索 被告時,是因為被告涉有公共危險案件嫌疑,後來在 檢視被告手機內照片時,發現被告有種植大麻植株的 照片,就利用手機照像功能中有將拍攝照片地點之經 緯度標出的資料,特定了被告拍攝種植大麻植株照片 的地點,再由被告帶我們前往現場去勘察採證,被告 種植大麻的本案地點是一處廢棄眷村建築物後方的屋 頂,旁邊是一個雜樹林,該地點並不好找,我們執行 勤務是還是透過空拍機才找到本案地點的正確位置, 且該地點的聯外道路還必須經過一個類似獨木橋的木 頭橋樑,需要攀爬或是跳過去才能到達該地點,一般 人很難到達,從外面道路的位置也看不到有種植大麻 的狀況,當時有發現水管連接到被告住處位置等語( 見訴字卷第82至86頁),由證人丙○○證述內容,可知 本案地點人煙罕至,亦非任何人輕鬆步行即可抵達之 位置,至為明確,若查扣之大麻植株係他人所種植, 斷無可能選擇此難以到達之處,何況本案地點之大麻 植株尚被發現有種植大麻所需器具連接至被告居所, 以此觀之,實不可能為被告以外之人所種植。再被告 自陳:「小犬」颱風走了之後,應該是10月初,我有 去確認植株情況,我當時認為植株已經死亡、沒有了 等語(見訴字卷第87頁),足徵被告於羈押前至本案 地點查看植株狀況時,除其自己栽種之植株外,亦沒 有其他可疑為大麻植株之植物位於本案地點,則員警 查扣之3株大麻植株,除係由在該處種植大麻植株之 被告所栽種外,殊難想像係由其他不特定之第三人, 於被告自112年10月11日羈押於看守所後,旋即尋獲 本案地點,並種植該3株大麻植株。 (三)況被告於執行勤務員警於本案地點查獲大麻植株時, 亦無有何否認、懷疑之表示乙節,經證人丙○○證述明 確(見訴字卷第86頁),為被告所是認(見訴字卷第 87頁),倘該些大麻植株確非被告所栽種,或被告存 有疑慮,何以未明確表達其疑慮? 反而配合員警於扣 押筆錄及目錄表上簽名表示該些植株為其所有,更於 檢察官112年11月2日偵訊時自陳:今天警察上樓查獲 的只有3株是大麻,我於112年9月有上去看,有小小 的發芽,是今天才知道已經長成這樣等語(見偵字18 92卷第125頁),顯見被告所辯,無非臨訟卸責,無 可採信。 (四)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所辯尚不足採,其犯 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按大麻之栽種,是指將大麻種子置入栽植環境中栽培,包括 播種、插苗、移栽、施肥、灌溉、除草等具體行為。以播種方式栽種大麻,係以種子播種後至成苗為主要階段,其栽種行為之既、未遂,以大麻種子經播種後有無出苗而定。換言之,行為人將大麻種子播種後已出苗者,無待於大麻成長至可收成之程度,即屬既遂(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81號判決意旨參照)。查扣案之大麻植株3株,經送鑑定後,其葉片外觀均具大麻特徵,隨機抽樣1株檢驗含第二級毒品大麻成分,有前揭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鑑定書存卷可參,再被告將大麻種子播種後已達出苗而成植株之程度;又依被告所述,其僅係出於供己施用之目的而栽種大麻,卷內亦無其他事證足證被告有對外供應大麻情事,此情堪以認定,是以考量被告栽種目的,及被告栽種大麻數量不多,非屬大規模種植,堪認情節輕微,是核其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第3項之因供自己施用,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罪,其因栽種而持有大麻種子之低度行為,為栽種之高度行為吸收,不另論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無視政府反毒政策及宣 導,明知大麻具有濫用性、成癮性,足以殘害人體健康及身心健全,並助長社會不良風氣,易滋生相關犯罪問題,竟為供己施用,意圖製造大麻而栽種大麻種子,且已培育大麻植株3株,所為並不可取,考量被告自陳其係因欲緩解肌肉緊繃,基於供己施用之動機與目的而為上開犯行,所栽種大麻之數量不多,無對外流通之情事,情節尚屬輕微,兼衡被告其學歷為高中畢業,審理時自陳為運動登山家,警詢時自陳從事攝影工作,須扶養3名未成年子女等生活狀況(見本院卷第86頁),暨其犯後否認犯行之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資懲儆。 三、沒收: 按大麻之幼苗或植株,縱含有第二級毒品大麻之成分,如未 經加工製造成易於施用之製品,應僅屬製造第二級毒品大麻之原料而已,尚難認係第二級毒品(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048號、102年度台上字第2465號判決意旨參照)。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物,雖檢驗出大麻成分,有前揭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鑑定書在卷可參,惟尚非第二級毒品大麻,然仍屬供被告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第3項所用之物;扣案如附表編號2所示物品,係被告所有且供種植大麻所用之物,業據被告供陳在卷(偵字1892卷第124至126頁、偵字30253卷第10頁),均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至如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物,依卷內證據資料尚難認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物與本案相關,爰不宣告沒收,另由檢察官為適法之處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郁芬提起公訴,檢察官張盈俊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法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 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罌粟或古柯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 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7百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者,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得 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因供自己施用而犯前項之罪,且情節輕微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 1 大麻植株3株(毛重分別為6公克、8公克、0.3公克) 2 灑水系統1組 3 紫光燈1台 4 風乾機1台 5 吹風機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