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洗錢防制法
日期
2024-12-12
案號
ULDM-113-金簡-117-20241212-1
字號
金簡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AI 智能分析
摘要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金簡字第117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蔣添財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偵字第4118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改以簡易判決處刑 ,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原案號:113年度金訴字第489號),逕 以簡易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己○○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洗錢罪,處有期 徒刑四月,併科罰金新台幣四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台幣 一千元折算一日。緩刑二年,並應依本院113年度司刑移調字第7 00、701、702、703、704號調解筆錄賠償丁○○、甲○○、戊○○、乙 ○○、丙○○。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 二、洗錢防制法於被告行為後已經在113年7月31日修正並生效, 將原本第14條改列第19條,規定「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相較於舊法第14條規定法定刑「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本案特定犯罪即刑法第339條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新舊法兩者處罰上限相同,但新法處罰下限與併科罰金均較舊法為重,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比較新舊法之結果,新法並非有利於被告,自應適用被告行為時之舊法處罰。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 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被告以一提供多本帳戶資料行為,同時觸犯上開二罪名,也同時使起訴書附表二所示多位被害人遭詐騙財物,為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處斷。被告以幫助之意思,參與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為幫助犯,也沒有實際獲利,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規定,依正犯之刑減輕之。被告於偵查及審理時均自白犯行,再依洗錢防制法第23條第3項規定(即修正前之第16條第2項規定,由於被告本案並未有犯罪所得,則此條文修正對被告不生有利或不利影響,故直接適用現行法),遞減其刑。 四、爰審酌近來詐欺犯罪猖獗,被告恣意提供自己與家人之帳戶 資料給詐欺集團作為犯罪工具,導致七位被害人遭詐欺、洗錢,金額合計超過新台幣50萬元,損害不小,所為應予非難。本院也考量被告犯後坦承犯行,已經與起訴書附表二所示五位被害人調解成立並分期賠償(另兩位被害人於調解期日未到庭),足見被告犯後態度良好。被告已經部分賠償被害人,自述為國中肄業、從事攤商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且就罰金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五、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其於少年時 期的犯罪已經執行完畢三年,應視為未曾受該罪宣告),於本案發生後,除於偵查及審理均坦承犯罪外,並已努力與被害人達成和解、賠償,足信被告係一時失慮致犯本罪,已深具悔意,諒經此偵審程序當知所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故本院認對被告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宣告緩刑2年,復為使被告知所警惕、依約賠償被害人,併依同條第2項第3款規定,命被告應依本院113年度司刑移調字第700、701、702、703、704號調解筆錄賠償被害人丁○○、甲○○、戊○○、乙○○、丙○○,以啟自新。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284條之1、第454條,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判決,應自本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 本案經檢察官朱啓仁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梁智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蔡嘉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4118號 被 告 己○○ 男 61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雲林縣○○鎮○○里○○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 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己○○能預見將金融帳戶資料交付予網路上招攬租用金融帳戶 之不詳人士,並無深厚交情或堅強信賴關係,不僅無法確保交付金融帳戶之安全性,且日後匯入其金融帳戶內款項之來源合法正當與否堪慮,仍與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於通訊軟體LINE暱稱「ㄚㄚ」、「财务」之詐欺集團成員,於民國112年8月29日約定由其提供金融帳戶予公司避稅,無庸提供任何勞務,即可領取退稅金額5%報酬(嗣後未取得),基於縱其金融帳戶被利用作為詐欺取財及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工具,亦不違背本意之幫助他人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112年9月1日,在雲林縣○○鎮○○路000號之統一超商土庫門市,以交貨便將申辦如附表一所載帳戶金融卡寄予「财务」指定門市,且以LINE傳送存摺封面、金融卡密碼予「财务」,而容任「财务」及其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將上開帳戶作為詐欺取財之工具。嗣上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掩飾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絡,對附表二所載之人施用詐術,致渠等均陷於錯誤,於如附表二所載時間匯款至附表一所載帳戶,所匯入款項旋遭詐欺集團成員以金融卡提領一空,以此方式掩飾、隱匿其等之犯罪所得。嗣如附表二所示之人發覺受騙而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丁○○、甲○○、戊○○、庚○○、乙○○、辛○○訴由雲林縣警察 局虎尾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己○○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被告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告訴人丁○○、甲○○、戊○○、庚○○、乙○○、辛○○及被害人丙○○於警詢時之指述 告訴人被詐騙匯款之事實。 3 附表一所載金融帳戶基本資料及交易明細、附表二所載告訴人及被害人提供與詐欺集團LINE對話擷圖及匯款畫面擷圖、被告提供與LINE暱稱「ㄚㄚ」、「财务」對話擷圖等 全部犯罪事實。 二、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2項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自同年0月0日生效施行。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原規定:「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第19條第1項則規定:「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經新舊法比較結果,修正後之法條最高刑度較修正前低,且得易科罰金,顯然較有利於被告,是被告應適用最有利即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同法第339條第1 項之幫助詐欺取財,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等罪嫌。另被告違反洗錢防制法第22條第3項第1款無正當理由收受對價交付帳戶及第2款提供3個以上帳戶之低度行為,為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幫助洗錢罪之高度行為吸收,不另論罪。被告提供4個帳戶之行為,同時涉犯上開2罪名並遭用以詐騙附表二所載告訴人,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處斷。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30 日 檢 察 官 朱啓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 記 官 簡龍呈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犯及其處罰)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 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 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 刑,併科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千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22條 任何人不得將自己或他人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之帳戶、向提供虛 擬資產服務或第三方支付服務之事業或人員申請之帳號交付、提 供予他人使用。但符合一般商業、金融交易習慣,或基於親友間 信賴關係或其他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 違反前項規定者,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機關裁處告誡。 經裁處告誡後逾五年再違反前項規定者,亦同。 違反第 1 項規定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期約或收受對價而犯之。 二、交付、提供之帳戶或帳號合計三個以上。 三、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機關依前項或第 4 項規定裁 處後,五年以內再犯。 前項第 1 款或第 2 款情形,應依第 2 項規定,由該管機關併 予裁處之。 違反第 1 項規定者,金融機構、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及第三方支 付服務之事業或人員,應對其已開立之帳戶、帳號,或欲開立之 新帳戶、帳號,於一定期間內,暫停或限制該帳戶、帳號之全部 或部分功能,或逕予關閉。 前項帳戶、帳號之認定基準,暫停、限制功能或逕予關閉之期間 、範圍、程序、方式、作業程序之辦法,由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警政主管機關應會同社會福利主管機關,建立個案通報機制,於 依第 2 項規定為告誡處分時,倘知悉有社會救助需要之個人或 家庭,應通報直轄市、縣(市)社會福利主管機關,協助其獲得 社會救助法所定社會救助。 附表一: 編號 金融機構 帳號 帳戶所有人 1 虎尾鎮農會 000-00000000000000 被告 2 元大商業銀行 000-00000000000000 被告 3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000-000000000000 被告 4 中華郵政 000-00000000000000 被告兒子蔣O哲 附表二: 編號 告訴人/被害人 詐欺方式 匯款時間 (民國) 匯款金額 (新臺幣) 匯入帳戶 1 告訴人 丁○○ 以交友軟體SUGO及LINE佯稱下載樂天海外市集APP並依指示匯款可投資獲利等語 112年9月5日9時29分許 3萬元 附表一編號1帳戶 2 告訴人 甲○○ 以LINE佯稱下載澳門新葡京網站並依指示匯款可投資獲利等語 ①112年9月5日9時31分許 ②112年9月6日10時42分許 ①3萬6000元 ②4萬2000元 ①附表一編號1帳戶 ②附表一編號3帳戶 3 告訴人 戊○○ 以LINE佯稱買賣茶餅依指示匯款可賺取價差等語 ①112年9月5日11時41分許 ②112年9月5日11時56分許 ①15萬元 ②4萬元 ①附表一編號2帳戶 ②附表一編號3帳戶 4 告訴人 庚○○ 以LINE佯稱買賣茶餅依指示匯款可賺取價差等語 ①112年9月6日10時59分許 ②112年9月6日14時27分許 ①5萬元 ②2萬6000元 附表一編號3帳戶 5 告訴人 乙○○ 以臉書佯登租屋廣告,復以LINE佯稱須付款始能看房等語 112年9月7日11時46分許 1萬6000元 附表一編號4帳戶 6 告訴人 辛○○ 以LINE佯稱買賣茶餅依指示匯款可賺取價差等語 112年9月7日10時18分許 10萬元 附表一編號4帳戶 7 被害人 丙○○ 以LINE佯稱買賣茶餅依指示匯款可賺取價差等語 112年9月5日12時05分許 1萬4000元 附表一編號1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