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訴字第7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泰毅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50
02、35003號),被告於本院法官行準備程序時自白犯罪,本院
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泰毅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處有期徒刑8月。
扣案之京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收據2張、現儲憑證收據1張、護國
行動保密協議2張、鴻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證1個、黃文健所
有iphone 12 pro手機1支,均沒收。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2萬元沒收,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
應予追徵。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以及適用的法律,除補充下述事項外,
其餘都引用檢察官起訴書的記載(如附件):
1.證據部分:增列「被告於本院的自白」。
2.適用法律部分:
①被告所犯的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遂、洗錢未遂、參
與犯罪組織罪,都是因為加入詐騙集團所實行,法律上應
該認為屬於整體計畫下的單一行為。這種一個行為同時構
成兩個以上的罪名,就是刑法第55條前段「一行為而觸犯
數罪名者,從一重處斷」所謂的想像競合犯,應該在數個
罪之中選擇處罰最重的罪名,也就是「三人以上共同犯詐
欺取財未遂罪」加以處罰。
②被告與車手黃文健以及其他詐騙集團的其他成員,用分工
的方式進行詐騙,顯然有一起犯罪的認知與事實,所以在
法律上都是共同正犯,而不是從犯。
③被告雖然在偵查及審判都自白犯罪,但並未自動繳交全部
所得財物,所以無法依據洗錢防制法第23條第3項前段以
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的規定減輕刑罰。
④共犯黃文健取款中遭警察逮捕時,被警方查扣的京城證券
股份有限公司收據2張、現儲憑證收據1張、護國行動保密
協議2張、鴻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證1個,以及黃文健
的iphone 12 pro手機1支,都是被告的共犯實施詐欺行為
所用的物品,都應該依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8條第
1項的規定加以沒收。又因整張收據都加以沒收,收據上
的印文,就不必逐項加以沒收。且收據上偽造的印文,也
可能是電腦的圖型列印成本,未必是偽造的印章所蓋,所
以不另外沒收可能不存在的印章。
⑤被告在地檢署承認他介紹本案獲得新臺幣20,000元報酬,
應該依據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若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時,依刑法第38條之1第3項的規定從被告的財
產扣抵(追徵),以避免他因犯罪而獲得利益。
二、本院決定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273條之1第
1項、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等規定,參考被告過往犯
罪前科、所參與的層級、告訴人承受的損害程度;並考量被
告終於承認犯罪的態度;以及被告的生活狀況,判處被告主
文欄第1項所記載的刑罰。
三、如不服本件判決,可以在收到判決的20日內,對本院提出上
訴狀(附影本),向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提起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江孟芝提起公訴,檢察官李佳潔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欽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庭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 339 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 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
刑,併科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千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參與者,處 6 月以
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千萬元以下罰金。但參
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35002號
113年度偵字第35003號
被 告 林泰毅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泰毅於民國112年12月11日前之不詳時間,基於參與犯罪
組織之犯意,加入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大金」、「賓利」、
「唐伯虎」等人所屬之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
持續性、牟利性之詐欺集團犯罪組織,林泰毅於112年12月1
1日前之不詳時間,招募黃文健(所涉詐欺等罪嫌,另由臺
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提起公訴)加入本件犯罪集團,黃文健加
入後擔任車手或監看手。林泰毅、黃文健即與上開詐欺集團
成員間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
財、洗錢之犯意聯絡,先由詐騙集團不詳成員在臉書刊登不實
投資廣告,黃彩雲於瀏覽後即依該廣告加入通訊軟體LINE群
組,群組內之詐騙集團不詳成員並向黃彩雲佯稱:可下載APP
操作投資獲利云云,致黃彩雲陷於錯誤,自112年11月4日起
至同年12月1日止,分別依指示交付現金予詐騙集團不詳成員
。嗣因黃彩雲察覺遭騙而報警,由警方會同黃彩雲與詐騙集
團不詳成員相約面交新臺幣(下同)120萬元。黃文健旋即依
集團成員之指示,於112年12月11日20時40分許,前往桃園
市○○區○○街000號之統一超商紹福門市與黃彩雲面交,於黃
文健向黃彩雲收取款項之際,員警當場逮捕黃文健而未遂,
始悉上情。
二、案經黃彩雲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龍潭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林泰毅於偵訊之供述。
(二)證人即共犯黃文健、林博賢於警詢、偵訊之供述。
(三)告訴人黃彩雲於警詢之供述。
(四)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照片、告訴人之
手機畫面截圖、現場照片、扣案之共犯黃文健之手機畫面
截圖。
二、核被告林泰毅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第1項第2
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遂、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
條第2項、第1項之洗錢未遂、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
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等罪嫌。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3
罪嫌,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處
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檢 察 官 江 孟 芝
TNDM-114-金訴-73-20250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