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偉

3 篇判決書中提及

相關判決書

岡簡
岡山簡易庭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岡簡字第272號 原 告 林麗雅 訴訟代理人 李翰承律師 被 告 陳家偉 陳家榮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育欣律師 複 代理人 孫暐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 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簡易訴訟之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 ,但請求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第2項、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原請求 :被告應將附表所示編號1、2之不動產應有部分,移轉所有 權登記予原告;嗣於訴狀送達後,追加聲明為:被告應將其 等名下如附表所示編號1至7之不動產應有部分,移轉所有權 登記予原告(見本院卷第293頁、第423頁)。經核原告前、 後聲明所據,均係基於兩造就附表所示之不動產有借名登記 契約存在之同一事實,僅擴張其請求被告移轉之所有權範圍 ,當與上揭規定相符,爰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均係 原告出資購入,並借用被告名義登記,兩造間就系爭不動產 登記於被告名下之應有部分,有成立借名登記契約(下稱系 爭借名契約)。現因原告已以起訴狀繕本之送達,終止系爭 借名契約,遂本於所有權人、委任人之地位,請求被告將各 自登記之系爭不動產應有部分移轉所有權予原告,並依民法 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規定提起本訴 等語,聲明:被告應將其等名下之系爭不動產應有部分,移 轉所有權登記予原告。 三、被告則以:否認兩造間有系爭借名契約存在,原告對其主張 應負舉證之責,且系爭不動產購買當時,係由被告陳家榮擔 任借款人,原告、被告陳家偉擔任保證人向訴外人華南商業 銀行申辦房屋貸款,嗣亦由被告陳家榮擔任借款人,辦理增 貸事宜,倘被告僅係借名登記契約之出名人,焉有承擔房貸 債務人及保證人之風險。況且,系爭不動產最初房貸均由被 告繳納,於99年間始與原告另行約定貸款由原告負擔,被告 則另行負擔其他債務,是原告主張並無理由。更遑論,原告 就系爭不動產均有一同辦理所有權人登記,應有部分比例亦 與被告相同,其既能登記為所有權人,何來一部之應有部分 須借名登記於被告名下之理,爰請駁回原告之訴等詞置辯。 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稱「借名登記」者,乃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 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 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又借名登記契約屬「非典型契約」之 一種,須當事人雙方就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 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 ,相互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其契約始屬成立。再當事人主張 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該事實有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 7條前段定有明文。而就不動產借名登記而言,因其直接影 響不動產登記之公示性及公信力,故認定當事人間是否成立 借名登記契約,顯應就兩造有無借名契約之意思表示合致、 不動產取得情形、資金給付方式及來源、實際使用、管理等 狀況予以綜合衡量,必以主張借名登記者可舉證證明上開借 名登記契約之要件,方能認屬借名登記而推翻不動產登記之 公信力,否則極易架空我國不動產之登記制度。 ㈡、查原告主張兩造間就系爭不動產登記於被告名下之應有部分 ,有成立系爭借名契約,其終止該契約後,可請求被告將其 等名下之應有部分移轉登記予原告等詞,無非以其從99年負 擔系爭不動產之房貸迄今、系爭不動產之地價稅、房屋稅係 、管理費由其負擔、如附表編號4之房屋係由原告居住、管 理、使用等為主要論據(見本院卷第295頁、第425頁)。然 查: ⑴、系爭不動產乃兩造在96年6月20日共同登記為所有權人,且應 有部分如附表所示,既有建物登記公務用謄本、土地建物查 詢資料可證(見本院卷第35至38頁、第405至417頁),則在 兩造就系爭不動產共同登記為所有權人之情況,原告主張系 爭不動產乃其出資購入後,借用被告名義所登記,已明顯核 與一般借名登記契約,僅有出名人會登記為所有權人之常情 不符,是原告主張是否可採,已非無疑。 ⑵、其次,兩造間倘有系爭借名契約存在,審諸借名登記契約乃 借名人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進行登記之要件,出資購買 借名登記之資產者,當係借名者,而非出名者,始符常態; 然系爭不動產係於96年間向第三人購入,且斯時係以被告陳 家榮之名義申辦房屋貸款、信用貸款,再由原告、被告陳家 偉擔任貸款保證人一節,除經兩造陳述在卷外(見本院卷第 424頁),並有華南商業銀行貸款契約存卷可查(見本院卷 第97至109頁),是被告陳家榮既以借款人名義親自申辦房 屋貸款並用以繳納系爭不動產之買賣價金,此當與借名登記 契約之出名者,不負責出資購買登記財產之常情未合,而難 使本院得對原告有利之判斷。 ⑶、再者,原告雖稱其從99年負擔系爭不動產之房貸迄今云云。 但系爭不動產之房屋貸款係以被告陳家榮名義申辦,已如前 述,且被告於96年申辦貸款後,亦有繳納房貸至99年6月, 同有被告提出之存摺存款對帳單、存摺內頁、封面可資為憑 (見本院卷第133至157頁),故以被告於房貸核撥後,亦有 實際還款情形觀察,系爭不動產之相關貸款清償,縱使99年 後均由原告進行,究係如原告主張乃其基於借名人之地位負 擔,或如被告抗辯乃兩造間就該貸款如何清償另達成協議, 同非無疑,此亦無足使本院遽為有利原告之評價。況且,被 告既同有清償系爭不動產之房貸,倘其等僅為出名人,焉有 額外再幫原告清償之理。 ⑷、此外,原告固稱其負責繳納系爭不動產之地價稅、房屋稅、 管理費,且如附表編號4之房屋係由其居住、管理、使用等 詞,並提出系爭不動產113年房屋稅繳款書、112年地價稅繳 款書、存款往來明細表暨對帳單為證(見本院卷第309至401 頁、第403至404頁)。惟上開單一年份之稅款繳納憑證,可 能由原告繳納之原因,本非止一端,且原告為被告父親之現 任配偶,既有其個人戶籍資料可證(見本院彌封卷),則原 告繳納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暨居住管理使用房屋之原 因,同樣無法排除基於親屬情誼等諸多因素存在。況一般人 共有不動產之所有權,約定由實際居住者負擔稅款及規費, 如管理費等,本非少數,此並無從反推其他人之所有權不存 在。是以,本件原告舉證之內容,均無從使本院就兩造有成 立系爭借名契約,得其主張為真之蓋然心證。 ⑸、因此,就系爭不動產貸款申辦情形、登記情況,暨搭配原告 舉證認其為借名登記人之內容綜合判斷,本院顯無從認定原 告主張之系爭借名契約存在為真,則原告既未能舉證系爭借 名契約之存在,引系爭不動產之登記公示性、公信力,自應 認兩造均為系爭不動產之所有人,且循此以論,原告以其已 終止系爭借名契約,並基於系爭不動產所有權人、委任人之 地位,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 規定,請求被告將各自登記之系爭不動產應有部分,均移轉 所有權予原告,自無足取。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541條第2項、 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將各自登記之系爭不動產應有部分 移轉所有權予原告,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核與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逐一論列之必要,併予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岡山簡易庭 法   官 楊博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 記 官 顏崇衛 附表:                編號 登記之不動產 登記名義人及應有部分 1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林麗雅(即原告):1/831 被告陳家偉:1/831 被告陳家榮:1/831 2 高雄市○○區○○段000○號建物 林麗雅(即原告):1/831 被告陳家偉:1/831 被告陳家榮:1/831 3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林麗雅(即原告):1/3 被告陳家偉:1/3 被告陳家榮:1/3 4 高雄市○○區○○段000○號建物 林麗雅(即原告):1/3 被告陳家偉:1/3 被告陳家榮:1/3 5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林麗雅(即原告):1/831 被告陳家偉:1/831 被告陳家榮:1/831 6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林麗雅(即原告):1/36 被告陳家偉:1/36 被告陳家榮:1/36 7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林麗雅(即原告):1/138 被告陳家偉:1/138 被告陳家榮:1/138

2024-12-26

GSEV-113-岡簡-272-20241226-1

投簡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違反藥事法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投簡字第648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順樂 陳家偉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6837號、113年度偵字第6838號),嗣因被告等均自白犯罪 ,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裁定由受命 法官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陳順樂明知為禁藥而轉讓,共參罪,各處有期徒刑參月。應執行 有期徒刑陸月。 陳家偉明知為禁藥而轉讓,共參罪,各處有期徒刑參月。應執行 有期徒刑陸月。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陳順樂、陳家 偉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外,其餘都引用如附件起訴書 的記載。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陳順樂、陳家偉所為,均係犯藥事法第83條第1項之轉 讓禁藥罪。因藥事法並無處罰持有禁藥之明文,是持有禁藥 並未構成犯罪,又基於法律整體適用不得割裂原則,是無被 告2人持有甲基安非他命之低度行為,不生是否為轉讓之高 度行為所吸收之問題,併此說明。被告2人所各犯前揭3罪罪 ,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分論併罰之。  ㈡按被告轉讓同屬禁藥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未達法定 應加重其刑之一定數量)予成年人,依重法優於輕法之原則 ,擇較重之藥事法第83條第1 項轉讓禁藥罪論處,如被告於 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仍應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 2 項規定減輕其刑(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大字第4243號裁 定意旨參照)。經查,被告2人於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本件 轉讓二級毒品犯行,則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 定及上開大法庭裁定意旨,均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 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㈢公訴意旨雖主張被告陳家偉前因不能安全駕駛案件,經本院 判決有期徒刑4月確定,於民國109年3月20日執行完畢出監 ,其於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應 加重其刑。然本院參酌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認為 被告陳家偉本案所犯轉讓禁藥罪與前案之罪質不同,犯罪型 態、動機、手段、侵害法益及社會危害程度亦有別,不能僅 以被告陳家偉再犯本案,就認有特別惡性,因此本院不依刑 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附此敘明。   ㈣本院審酌被告2人無視於我國政府禁絕毒害之政策,竟無償轉 讓禁藥甲基安非他命與他人施用,致他人耽溺毒害,助長濫 用毒品、禁藥成癮之惡習,戕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實值非難 。併考量渠等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之數量、轉讓對象為1人, 本案係互相轉讓,且被告2人為叔姪關係,及渠等尚知坦承 犯行之犯後態度,兼衡被告2人之智識程度,工作及家庭經 濟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 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表明上訴理由   ,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案由檢察官黃慧倫提起公訴,檢察官陳俊宏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第五庭                法 官 羅子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均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佩儒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藥事法第83條 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 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 千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 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7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 因過失犯第1項之罪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5 百萬元以下罰金。 第1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6837號                    113年度偵字第6838號   被   告 陳順樂 男 5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南投縣○○鄉○○村○○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陳家偉 男 38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南投縣○○鄉○○村○○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藥事法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家偉前因不能安全駕駛案件,經法院判決有期徒刑4月確 定,於民國109年3月20日執行完畢出監。陳順樂與陳家偉為 叔姪關係,且共同居住在南投縣○○鄉○○村○○巷0號住處,關 係良好。其2人均明知甲基安非他命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所 規範之第二級毒品,亦係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列管之禁藥 ,依法不得轉讓、持有,竟分為下列犯行: (一)陳順樂基於轉讓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之犯意,於附 表一所示時間、地點,轉讓並交付如附表一所示數量之第二級 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予陳家偉施用。 (二)陳家偉基於轉讓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之犯意,於附 表二所示時間、地點,轉讓並交付如附表二所示數量之第二級 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予陳順樂施用。嗣經警偵辦陳順樂、 陳家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於113年8月27日6時6分 許,持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核發之搜索票前往其2人上址住處 執行搜索,並扣得陳順樂持有之殘渣袋、吸食器等物(陳順 樂所涉施用毒品案件,另案偵辦),進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南投縣政府警察局南投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順樂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及以證人身分具結後所為證述 1.坦承犯罪事實一(一)所載犯罪事實。 2.證明犯罪事實一(二)所載犯罪事實。 2 被告陳家偉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及以證人身分具結後所為證述 1.坦承犯罪事實一(二)所載犯罪事實。 2.證明犯罪事實一(一)所載犯罪事實。 3 南投縣政府警察局南投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各1份 佐證犯罪事實一(一)所載事實。 4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驗科藥物檢驗中心實驗編號0000000號尿液檢驗報告 佐證犯罪事實一(一)所載事實。 二、按轉讓甲基安非他命(未達法定應加重其刑之一定數量)予 成年人,同時該當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轉讓禁藥罪及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2項轉讓第二級毒品罪之構成要件。因轉 讓禁藥罪之法定刑,較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轉讓第二級毒品罪 之法定刑為重,依重法優於輕法之原則,應論以較重之轉讓 禁藥罪,有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1089號裁定意旨參 照。是核被告陳順樂、陳家偉所為,均係犯藥事法第83條第 1項之轉讓禁藥罪嫌(各3罪)。被告2人因轉讓第二級毒品 禁藥甲基安非他命,而持有第二級毒品禁藥之低度行為,應 為轉讓第二級毒品禁藥之高度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檢 察 官 黃慧倫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 記 官 尤瓊慧 所犯法條   藥事法第83條 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 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 5 千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2 年以下有 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7 千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因過失犯第 1 項之罪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 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第 1 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編號 轉讓時間 轉讓地點 毒品種類及數量 1 113年8月20日17時許 陳順樂上址住處房間內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約施用2口之數量 2 113年8月23日16時許 同上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約施用2口之數量 3 113年8月26日3時許 同上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約施用2口之數量 附表二: 編號 轉讓時間 轉讓地點 毒品種類及數量 1 113年8月9日11時許 陳家偉上址住處房間內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約施用4口之數量 2 113年8月14日20時許 陳順樂上址住處房間內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1小包,約施用10餘口之數量 3 113年8月16日11時許 陳家偉上址住處房間內 第二級毒品禁藥甲基安非他命約施用2口之數量

2024-12-19

NTDM-113-投簡-648-20241219-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違反藥事法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91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順樂 陳家偉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6837號、113年度偵字第683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等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而被告等均自白,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第449 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國隆                   法 官 施俊榮                   法 官 羅子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佩儒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18

NTDM-113-訴-191-20241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