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員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交附民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因過失傷害案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附民字第53號 原 告 何翎君 訴訟代理人 陳亮逢律師 被 告 員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冠宗 被 告 鄭健來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黃淑玲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等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 民事訴訟。因其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 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楊國煜 法 官 劉彥宏 法 官 顏紫安 不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吳瓊英

2025-03-12

NTDM-113-交附民-53-20250312-1

交易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177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健來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院偵 字第33號),經本院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鄭健來犯過失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一、鄭健來考領職業大客車駕駛執照,於民國111年12月28日6時 28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營業大客車,沿南投縣南 投市三和一路由西向東行駛,行經劃設雙黃實線路段與大同 南街之無號誌交岔路口處,欲左轉沿大同南街由南向北行駛 。鄭健來本應注意在設有雙黃實線路段,禁止車輛跨越;且 駕駛人駕駛汽車左轉彎時,應行至交岔路口中心處左轉,不 得占用來車道搶先左轉;並應注意車前狀況,隨時採取必要 之安全措施。且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道路鋪裝柏油 、路面乾燥、無缺陷,道路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依鄭健來 智識能力及當時情形,均無不能注意之情事。詎鄭健來竟疏 未注意,未行至上開交岔路口中心處始左轉,竟違規跨越雙 黃實線,占用來車道搶先左轉。適有何翊君駕駛車牌號碼號 NGJ-1205號普通重型機車,沿上開大同南街由北往南行駛行 駛至該處,鄭健來之營業大客車與何翊君之機車發生擦撞, 致何翊君人車倒地,受有左側肩膀挫傷、下背和骨盆挫傷、 左側肩峰突非移位閉鎖性骨折、左側肩胛骨骨折、下背及左 大腿挫傷、左側急性坐骨神經痛、腰椎第4節、第5節椎間盤 突出併神經壓迫、腰椎挫傷併急性腰痛、腳麻、創傷性腰椎 第5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合併創傷性破裂之傷害。 二、鄭健來於車禍發生後,在肇事地點等候,且於犯罪未被發覺 前,主動向前往現場處理尚不知肇事者為何人之員警坦承肇 事,並接受裁判。   理 由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上開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並經證人即告 訴人何翊君於警詢及偵查中證述明確。且有道路交通事故現 場圖(偵一卷41頁)、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偵一卷43 至45頁)、監視器錄影擷取照片(偵一卷57至59頁)、事故 現場照片(偵一卷47至55頁)、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偵一卷 75頁、77頁)、駕籍詳細資料報表(偵一卷71頁、73頁)、 告訴人之診斷證明書(偵一卷37頁、99至119頁)在卷可憑 。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應堪採憑。 (二)按雙黃實線,設於路段中,用以分隔對向車道,並雙向禁止 超車、跨越或迴轉;雙黃實線為分向限制線,用以劃分路面 成雙向車道,禁止車輛跨越行駛,並不得迴轉,此觀道路交 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49條第1項、第165條第1項、第 2項之規定即明。又汽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左轉彎時,應行至 交岔路口中心處左轉,並不得占用來車道搶先左轉;汽車行 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併行之間隔,並隨時採 取必要之安全措施。此觀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2條第1項第 5款、第94條第3項規定即明。被告考領職業大客車駕駛執照 ,對於前開規定自屬明知,並應予遵守。又事發當時天候晴 ,日間自然光線,道路鋪裝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道路 無障礙物,視距良好,已如上述。且被告並無飲用酒類,精 神狀況良好,有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酒精測定紀錄表在卷可 參(偵一卷65頁),復為被告所不爭。可見依被告智識能力 及當時情形,被告均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未注意行至交岔 路口中心處始左轉及車前狀況,貿然跨越雙黃實線,占用來 車道搶先左轉,致與告訴人機車發生碰撞。被告就本案事故 應負過失責任甚明。且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南投縣區 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及交通部公路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 會均同此認定,鑑定被告與告訴人同為肇事原因,有交通部 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113年3月25日中監投鑑字第1130043187 號函附鑑定意見書(偵二卷17至22頁)、交通部公路局113 年6月3日路覆字第1130048756號函附覆議意見書附卷可佐( 偵二卷37至41頁)。又告訴人所受上開傷害,係被告駕駛營 業大客車碰撞告訴人所駕駛之機車所致。是被告過失行為與 告訴人之傷害結果間有相當因果關係,應屬明確。 (三)綜上,本案事證明確,上開被告犯罪事實,足堪認定,應依 法論罪科刑。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致人受傷罪。又 被告於肇事後在肇事地點等候,警員獲報時,報案人或勤務 指揮中心並未報明肇事人姓名,迨警員抵達現後,被告在場 承認為肇事人而自首犯罪,並接受裁判。有南投縣政府警察 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在卷可查(偵一卷61 頁)。堪認被告所為已符合刑法自首之要件,爰依刑法第62 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二)爰以被告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營業大客車司機,駕駛 營業大客車跨越雙黃線,在交岔路口擦撞告訴人機車之犯罪 手段。被告駕車左轉彎時,未注意行至交岔路口中心處始左 轉及車前狀況,貿然占用來車道搶先左轉,屬肇事因素之違 反義務程度。被告前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法院判處拘役55日 確定之品行,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本 案事故致告訴人受有左側肩膀挫傷、下背和骨盆挫傷、左側 肩峰突非移位閉鎖性骨折、左側肩胛骨骨折、下背及左大腿 挫傷、左側急性坐骨神經痛、腰椎第4節、第5節椎間盤突出 併神經壓迫、腰椎挫傷併急性腰痛、腳麻、創傷性腰椎第5 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合併創傷性破裂之傷害。可見被 告所為,對告訴人身體上損傷及精神上造成相當之痛苦,其 犯行所生損害非微。又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未賠償告訴人損 害之犯罪後態度。並考量告訴人駕駛機車,行經無號誌交岔 路口擬左轉彎,未於交岔路口停止線前暫停讓右方幹線道之 被告營業大客車先行,貿然前行,致與被告營業大客車碰撞 而肇事,同為本案肇事原因而同有過失。兼衡被告為國民中 學肄業之智識程度,從事員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之司機 ,與配偶、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經濟小康之生活狀況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依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規 定,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廖蘊瑋提起公訴,檢察官魏偕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國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依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吳瓊英 附記論罪之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12

NTDM-113-交易-177-20250312-1

最高行政法院

廢止土地徵收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2年度上字第784號 上 訴 人 歐國顯 歐國隆 歐國榮 陳 甚 廖金紡 吳松山 詹順仁 程李月 吳曾錦屏 林庭伃(原名林淑淓) 林文聰 劉陳阿玉 王晴美 陳逸民 陳逸玲 廖林碧年 羅文聰 陳文宗 王文聰 明善寺 上 一 人 代 表 人 釋德松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魏平政 律師 被 上訴 人 內政部 代 表 人 劉世芳 訴訟代理人 許嘉紋 程珍惠 輔助參加人 南投縣政府 代 表 人 許淑華 輔助參加人 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代 表 人 陳東睦 上列當事人間廢止土地徵收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9月 13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77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  ㈠緣上訴人及原審原告賴文賢、員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原審原告)原所有或其被繼承人原所有如原判決附表一 所示之各筆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徵收時各筆土地之權屬狀 態,詳見原判決附表一所載),因位於輔助參加人南投縣竹 山鎮公所(下稱參加人鎮公所)辦理「南投縣竹山鎮都市計 畫第7號道路工程(含相關路口)」(下稱7號道路工程)用 地範圍內,前經輔助參加人南投縣政府(下稱參加人縣政府 )將系爭土地連同用地範圍內之坐落南投縣竹山鎮中山段2 地號等68筆土地及其地上物,報經臺灣省政府以民國77年8 月25日77府地四字第89747號函(下稱77年8月25日函)核准 徵收[嗣復以78年3月3日78府地四字第17525號函(下稱78年 3月3日函)核准徵收南投縣竹山鎮中山段927地號等2筆土地 及其地上物],並經參加人縣政府以78年5月10日(78)投府 地權字第40979號公告自78年5月11日起至78年6月9日止確定 在案。 ㈡上訴人及原審原告於107年5月31日依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 項規定,向參加人縣政府請求廢止土地徵收。參加人縣政府 以107年8月30日府地權字第1070194675號函(下稱107年8月 30日函)復審查結果不符合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應廢 止徵收之要件等語;復以107年9月10日府地權字第10702054 86號函通知上訴人及原審原告倘不服107年8月30日函復之處 理結果,請依土地徵收條例第50條第4項規定,於收文日起3 0日內向被上訴人請求廢止徵收。 ㈢上訴人及原審原告旋於107年10月11日(被上訴人收文日)向 被上訴人請求廢止土地徵收,尚未經被上訴人作出處理結果 前,即逕於109年12月22日提起訴願。被上訴人則於110年8 月30日以台內地字第11002649041號函(下稱原處分)復上 訴人及原審原告略以:經於110年8月18日召開內政部土地徵 收審議小組第226次會議決議,本案不符合土地徵收條例第4 9條第2項第2款及第3款規定,不准予廢止徵收等語。行政院 隨以111年1月26日院臺訴字第1110162703號訴願決定駁回上 訴人及原審原告之訴願。上訴人及原審原告不服,遂提起行 政訴訟,並聲明:⒈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⒉被上訴人應 依上訴人及原審原告107年10月11日之申請,就臺灣省政府7 7年8月25日函徵收處分中上訴人及原審原告所有之系爭土地 作成廢止徵收之行政處分。經原審以判決駁回後,上訴人仍 不服,乃提起本件上訴(原審原告未提上訴,原判決就原審 原告部分業已確定)。 二、上訴人起訴之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之答辯及輔助參加人於 原審之陳述,均引用原判決所載。 三、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略謂:  ㈠關於上訴人主張系爭土地應依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2 款規定廢止徵收部分:   查系爭土地係因參加人鎮公所為辦理7號道路工程,由參加 人縣政府報經臺灣省政府以77年8月25日函核准徵收。依徵 收土地計畫書所載明徵收原因為: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都市計 畫係於62年3月21日發佈實施,為竹山鎮之繁榮與市街發展 配合,需使用都市計畫區域內之道路,必須使用本案土地; 興辦事業之性質為:交通事業;興辦事業計畫範圍為:竹山 鎮都市計畫7號道路長1,110公尺,寬12公尺。除此之外,尚 另由參加人縣政府報經臺灣省政府以78年3月3日函核准徵收 南投縣竹山鎮○○段000地號、○○段○○小段00000地號(重測後 為○○段0地號)等2筆土地及其地上物。而上開000地號及000 00地號等2筆土地,業經開闢使用,長度約320公尺(下稱78 年核准徵收路段),有丁證12所示之竹山鎮都市計畫7號道 路圖說可憑。又經比對卷附Google Map地圖及地籍圖(見丁 證14、15),可見上開2筆被徵收土地均係在大智路北側; 而頂林路東一巷則位於大智路南側(按被上訴人、參加人亦 將78年核准徵收路段概稱為頂林路東一巷)。是故,系爭土 地係因辦理7號道路工程經77年(原審誤載為78年)核准公 告徵收,既已有部分路段開闢完成使用,自屬土地徵收條例 施行細則第56條之1規定所稱「興辦事業之主體工程已動工 」之情形,該當於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3款所稱「已 依徵收計畫開始使用」之要件。則上訴人主張系爭土地具有 同條項第2款規定之情形,而憑以請求廢止徵收,於法自屬 無據。  ㈡關於上訴人主張系爭土地應依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3 款規定廢止徵收部分:   ⒈依被上訴人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27次會議(下稱第827次會 議)就參加人縣政府所提之「變更竹山(含延平地區)都 市計畫(合併通盤檢討)(暫予保留)案」決議,足見有 關7號道路相關之都市計畫變更案為附帶條件通過,尚需 經參加人縣政府依附帶條件辦理,並重新檢具變更主要計 畫書、圖,報由內政部核定,始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之程序 。次依參加人鎮公所表示針對決議附帶條件所辦理之情形 :第1點,參加人縣政府109年9月22日府地權字第1090224 193號函說明㈡「因本案道路……未列於『易淹水地區水患治 理計畫』內辦理排水規劃,應符合區域排水10年洪水頻率 通洪能力,25年洪水頻率不溢堤的保護標準,倘降雨大於 區域排水保護標準,則無法保證不淹水」;第2點,檢視 現今並無因應對策相關資料,顯示當時並無辦法可因應變 更後未面臨建築線且不同意變更部分;第3點,經該所於1 06年辦理路線外移問卷調查,共有54份,同意路線外移計 46人,不同意路線外移計8人,無法取得原所有權人全部 同意。足證參加人縣政府仍無法完成附帶條件,自未報由 被上訴人核定變更7號道路都市計畫,無從變更原計畫將7 號道路改道東移至新路線。又參加人縣政府以103年8月26 日府建都字第10301623461號公告自同年8月27日凌晨起發 布實施「變更竹山(含延平地區)都市計畫(合併通盤檢 討)(第二階段)案」,於第伍章「後續應辦即其他表明 事項」內亦載明:有關7號道路變更乙案將於完成相關資 料補充後,納入本案第三階段計畫書、圖,再行辦理核定 及發布實施事宜,足證有關7號道路之都市計畫變更屬後 續應辦事項,尚未經核定變更及發布實施。   ⒉7號道路工程有助於提升南投縣竹山鎮民之生活品質及觀光 效益,系爭土地仍有徵收必要:    ⑴參加人鎮公所表示目前市區由主要幹道竹山路及集山路3 段為主要疏通道路,郊區由大智路(投48線),但竹山 路及集山路3段為商業密集區,無鄰近停車場,為常態 擁擠路段,而竹山路部分路段為單行道,不利大型車輛 通行:郊區大智路(投48線)雖路寬12米,但是屬於外 環道路,若要引導觀光車輛至竹山鎮大型停車場,唯有 行駛已開闢之78年核准徵收路段才有辦法繞過擁擠路段 ,更可說明7號道路工程確有開闢之必要。而市區內東 南側道路皆為8米寬道路,缺少12米寬道路供大客車行 走,如觀光車輛行至鎮內大型停車場,必須切入市區道 路而造成擁擠,對於鎮民生活品質及觀光人數均有不良 影響(見丁證7),足見7號道路工程有助於提升南投縣 竹山鎮民之生活品質及觀光效益,系爭土地仍有依徵收 計畫使用之必要。    ⑵關於上訴人主張7號道路工程原定路線旁已有開闢寬約12 公尺之道路,7號道路已無開闢之必要乙節。依卷附「 變更竹山7號計畫道路調整示意圖」及7號道路工區範圍 圖所示,原定7號道路尚未經開闢之路段為:北起竹山 路與和平巷交岔路口處,往西南經祖師街、下橫街、橫 街,至林圮街竹山國中東側。經比對Google現況地圖, 現況確無貫穿上開擬開闢路線全線之替代道路存在。是 以,參加人鎮公所陳述該道路並未貫穿都市計畫7號道 路的全部路段,僅供部分通行而已,無法完全替代7號 道路,核與事證情況無違,堪予採取。    ⑶至上訴人另主張:依參加人鎮公所提出之「104-107年度 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竹山鎮7號道路新建工程 」計畫(下稱道路新建計畫),新建工程全長為796公 尺,非依照62年都市計畫之7號道路之1,130公尺,而係 依照徵收當時根本不存在之新計畫要求繼續開闢舊路線 等語。惟依都市計畫所載7號道路長度為「道路全長」 ,且於計畫內已註明「表內道路長度應以依據核定計畫 圖時地釘樁之距離為準」。經參加人縣政府表示7號道 路總長度為1,100公尺,77年僅徵收780公尺,78年再辦 理徵收330公尺(全程已開闢),合計1,110公尺。參加 人鎮公所為爭取內政部營建署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 計畫補助之道路新建工程計畫書所載開闢道路長度為79 6公尺,係77年徵收780公尺(全程未開闢),加上相關 路口工程16公尺等語。足見上訴人此部分之主張容有誤 解,自非可採。  ㈢綜上,系爭土地自徵收完成後迄今,徵收計畫書記載興辦交 通事業,未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予撤銷、廢止或變更為非交 通事業,其屬公共設施道路用地並無因情事變更,而與徵收 目的不符合,致土地全部或一部已無徵收必要之情形。上訴 人依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2款及第3款規定,申請系 爭土地廢止徵收,自非適法有據等語,判決駁回上訴人於原 審之訴。 四、本院按:  ㈠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規定:「……(第2項)已公告徵收之土地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廢止徵收:……二、依徵收計畫開始 使用前,興辦之事業改變、興辦事業計畫經註銷、開發方式 改變或取得方式改變。三、已依徵收計畫開始使用,尚未依 徵收計畫完成使用之土地,因情事變更,致原徵收土地之全 部或一部已無徵收之必要。……(第4項)前3項規定,於本條 例施行前公告徵收之土地,適用之。」本條項第2款廢止徵 收處分之事由,係指對於已經作成徵收處分之土地,於「徵 收計畫開始使用前」即發生廢止事由。同條項第3款所謂「 情事變更」事由,則係基於徵收必要性為徵收處分之合法要 件,因有使用土地之必要性而作成徵收處分,嗣後於徵收計 畫開始實施迄完成前,始發生徵收當時所未能預見之情事變 更,致全部或部分已經徵收之土地不再具有使用必要性,允 許以廢止徵收之方式,使徵收處分向後失其效力,回復原土 地所有權人之所有。又所指徵收計畫開始使用、完成使用, 於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56條之1有定義規定:「本條例 第49條所稱開始使用,指興辦事業之主體工程動工;所稱完 成使用,指興辦事業整體工程完成驗收。但依其事業性質無 需興建工程者,不在此限。」另同條例第50條規定:「(第 1項)撤銷或廢止徵收,由需用土地人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 之。(第2項)已公告徵收之土地有前條第1項或第2項各款 情形之一,而需用土地人未申請撤銷或廢止徵收者,原土地 所有權人得向該管直轄巿或縣(巿)主管機關請求之。(第 3項)該管直轄巿或縣(巿)主管機關收受前項請求後,應 會同需用土地人及其他有關機關審查。其合於規定者,由需 用土地人依第1項規定申請之;不合規定者,該管直轄巿或 縣(巿)主管機關應將處理結果函復原土地所有權人。(第 4項)原土地所有權人不服前項處理結果,應於直轄巿或縣 (巿)主管機關函復送達之日起30日內向中央主管機關請求 撤銷或廢止徵收。其合於規定者,由中央主管機關逕予撤銷 或廢止;不合規定者,由中央主管機關將處理結果函復原土 地所有權人。原土地所有權人不服處理結果者,依法提起行 政救濟。……」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57條之1規定:「( 第1項)依本條例第50條第2項規定得請求撤銷或廢止徵收之 原土地所有權人,為原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原所有權人 死亡,為其全體繼承人。但任一繼承人得敘明理由為其全體 繼承人之利益請求之。(第2項)前項請求撤銷或廢止徵收 之土地原為分別共有者,各共有人得就其應有部分請求之。 」準此,被徵收土地之原土地所有權人或其繼承人,如認已 被徵收之土地有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各款事由,即得 循同條例第50條第2項規定之程序請求廢止徵收,如未獲許 可,得依同條第4項提出行政救濟。  ㈡為辦理竹山鎮都市計畫7號道路工程,因應道路長1,110公尺 ,寬12公尺之需,先後經參加人鎮公所、參加人縣政府報請 當時之職權機關臺灣省政府,分別以77年8月25日函、78年3 月3日函核准徵收,系爭土地屬於77年8月25日函徵收範圍內 之土地,雖尚未施工,惟78年核准徵收路段業經開闢使用, 長度約320公尺,亦即整體徵收計畫早已開始使用,復未經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予以撤銷、廢止或變更為非交通事業。期 間雖依第827次會議就參加人縣政府所提之「變更竹山(含 延平地區)都市計畫(合併通盤檢討)(暫予保留)案」作 成決議,惟該決議內容為「……本案除應依下列各點辦理外, 『其餘准照南投縣政府103年3月30日府建都字第1030054753 號函送相關補充資料(變更計畫示意圖:詳如附圖)通過』 ,並退請該府依照修正計畫書、圖後,報由內政部逕予核定 ,免再提會討論。」而所示各點經參加人鎮公所調查辦理後 ,未能完全辦竣,故參加人縣政府並未重新辦理都市計畫變 更程序;復經參加人鎮公所審酌市區主要幹道竹山路、集山 路3段,為常態擁擠路段,竹山路部分路段不利大型車輛通 行;郊區通行道路大智路為外環道路,唯有行駛已開闢之78 年核准徵收路段方得避免擁擠路段,順利引導觀光車輛至竹 山鎮大型停車場等節,為助於鎮民生活品質及觀光效益,系 爭土地仍有依徵收計畫使用之必要,迄今並未申請撤銷或廢 止徵收等節,為原審所認定之事實。原審並據以論斷本件與 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2款、第3款請求作成廢止徵收 處分之要件未符。復就上訴人於原審主張7號道路工程原定 路線旁已闢有寬約12公尺之道路,7號道路已無開闢之必要 ;參加人鎮公所提出之道路新建計畫,並未依照62年都市計 畫之7號道路1,130公尺提出規畫等節如何不可採取,詳敘其 得心證之理由,因認原處分並無違誤。經核,原審依其調查 證據所得認定事實,並無違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一般證據 法則,所適用之法律亦屬正確,且無理由未備之情事,並無 判決違背法令。  ㈢另,依第827次會議說明及決議,載明被上訴人都市計畫委員 會審酌參加人縣政府人員於前次102年4月16日第801次會議 已為之補充說明:「因涉及78年已完成道路用地徵收之廢止 徵收、道路用地變更後之回饋及變更前後無法面臨指定建築 線等議題,為避免日後執行造成困擾、影響地方和諧發展, 本府刻正辦理意願調查,整合各土地所有權人意見,以作為 本案道路用地調整變更及其後續廢止徵收等事項之參考依據 。」及當次會議之補充說明:「1.調整變更範圍大部分利用 公有土地,2.變更後未面臨建築線部分,將以公有土地優先 妥為處理並訂定因應對策,3.至於緊鄰之河川(街尾溪)部 分,屬於縣管河川並已完成整治」(原審卷1第39頁)等節 ,而作成決議:「……一、本案因變更範圍緊鄰河川,為避免 變更後影響河川之水利整治計畫及維護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 全,故應請南投縣政府水利主管單位妥為評估並出具相關證 明文件,確認本案變更後不影響河川之水利整治計畫與危及 沿岸居民之生命財產安全,否則維持原計畫。二、變更後未 面臨建築線且不同意變更部分,請縣政府應妥為處理並將因 應對策納入計畫書,以避免將來執行之糾紛與困難。三、由 於本案變更後必須繳回原徵收補償費及依『南投縣都市計畫 委員會審議都市計畫土地變更回饋原則』規定繳納回饋代金 ,故請南投縣政府與相關土地所有權人簽訂協議書,納入計 畫書內,再行檢具變更主要計畫書、圖,報由內政部核定。 …」核此決議作成之始末,係考量在徵收計畫實施中,要求 變更7號道路工程範圍之部分民意,因應如果變更原7號道路 之施工範圍可能發生之危險及爭議,指示參加人縣政府應預 先安排防範之方案。嗣後經參加人鎮公所調查辦理之結果, 為無法完成附帶條件之3點事項中之第2點及第3點,亦即無 法圓滿解決變更後使部分土地未能面臨指定建築線之不利益 ,也未獲得相關土地所有權人全數同意。參加人鎮公所並斟 酌竹山鎮主要道路通行情形,認原7號道路施工範圍應予維 持,系爭土地仍屬開闢7號道路所必要之用地。從而,上訴 人所依據之第827次會議決議內容,既非發生於「徵收計畫 開始使用前」,也未發生何等徵收當時所未能預見致原徵收 土地之全部或一部已無徵收必要之「情事變更」。原審認定 不服土地徵收條例第49條第2項第3款規定之要件,於法並無 不合(其餘理由詳後述)。  ㈣徵收處分有無事後發生情事變更致原經徵收之土地無徵收必 要,其判斷在於該情事變更之發生,是否徵收處分當時所不 可預料,且與土地嗣後無使用必要間有因果關係。例如公共 設施保留地之徵收,因都市計畫變更非公共設施保留地;或 應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之公共事業興辦,於徵收後,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為許可之撤銷、廢止或改變其許可內容;或 供作興辦事業土地於徵收後發生不適合用為特定興辦事業之 情事,如農產品批發市場所需私有地,於徵收後土地遭到有 毒廢水汙染,而不宜供民生食用品之交易使用等等。本件因 興築7號道路,而經臺灣省政府先後以2次徵收處分取得全部 用地,該等7號道路施工範圍未經變更,亦未經參加人縣政 府報請被上訴人核准變更都市計畫,或有其他事由致系爭土 地無繼續使用之必要,原審論以系爭土地自徵收完成後迄今 ,徵收計畫書記載興辦交通事業,未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予 撤銷、廢止或變更為非交通事業,其屬公共設施道路用地並 無因情事變更,而與徵收目的不符合,致土地全部或一部已 無徵收必要之情形等語,係針對本件個案闡述系爭土地仍屬 7號道路之用地,並未喪失其徵收必要性,且非專以都市計 畫有無變更為有無情事變更、有無徵收必要性之唯一判斷標 準。上訴意旨指原判決與本院92年度判字第1095號判決所表 示:「土地徵收法令與都市計畫法令各有其所欲規範之目的 ,……是土地徵收完成後,需用土地人有無依原徵收計畫使用 土地,原土地所有權人能否請求撤銷徵收或收回徵收土地, 應依土地徵收法令之規定以決之,並非以都市計畫是否完成 變更,為撤銷徵收土地之標準」之法律見解歧異,本件為適 用法令不當一節,尚屬誤會,難以成立。  ㈤上訴意旨又主張原審依職權調查之丁證7、12、14、15,未告 知兩造命為辯論,逕自採為判決之依據,已違背行政訴訟法 第141條規定,有不適用法規之違法。惟上訴人所指為原審 所調查之丁證7,為參加人鎮公所以110年5月5日竹鎮工字第 1100010351號函復參加人縣政府,附有關於部分原土地所有 權人20人請求廢止徵收之查辦情形表,附於原處分卷2第127 -129頁;丁證12為7號道路已開闢位置即78年核准徵收路段 圖說,附於原處分卷2第115頁;丁證14為地籍圖資網路便民 服務系統查詢南投縣竹山鎮中山段927地號套合網路地圖, 附於原審卷2第461-463頁,及丁證15為Google Map街道圖及 街道照片,附於原審卷2第465-469頁,均在說明78年核准徵 收路段與系爭土地之位置。原審於言詞辯論期日,已提示本 件相關卷證資料詢問兩造之意見並命為辯論,此有當日言詞 辯論筆錄可憑,足認上訴人上開指摘為不可採。上訴人又主 張參加人縣政府109年7月23日府工土字第1090167687號函及 內政部營建署107年3月19日營署道字第1070020011號函內容 ,可資證明7號道路施工範圍已經變更云云,上開2函為內政 部營建署補助道路新建計畫案中之部分函文,惟道路新建計 畫係對於原7號道路施工範圍提供補助,並無東移改變位置 之情事,已經原審查明認定如前。其餘上訴意旨關於系爭土 地無徵收必要性之主張,則係重述原審所不採取之陳詞,再 對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其為不當 ,惟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所為判斷,既無 違背法令之情事,證據之取捨與當事人所希冀者不同,致其 事實之認定亦異於該當事人之主張者,不得謂為原判決違背 法令之情形。至上訴人於上訴程序提出監察院調查意見、行 政院將內政部會商各機關檢討改進情形函復監察院公函,指 監察委員亦認定參加人縣政府怠於協助參加人鎮公所辦理都 市計畫變更事宜;參加人鎮公所未取得民眾共識,即向內政 部營建署申請工程補助,內政部營建署亦未查明難以執行情 形,竟核予補助,均有違失等語。依監察法第24條規定:「 監察院於調查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之工作及設施後,經 各有關委員會之審查及決議,得由監察院提出糾正案,移送 行政院或有關部會,促其注意改善。」第25條規定:「行政 院或有關部會接到糾正案後,應即為適當之改善與處置,並 應以書面答復監察院,如逾2個月仍未將改善與處置之事實 答復監察院時,監察院得質問之。」本件監察院依其調查所 得認定相關機關涉有疏失,被糾正之機關有針對糾正內容回 復監察院之義務,然本件所涉及之廢止徵收事由是否該當之 核心判斷,乃司法獨立審判所為之認定,尚不受監察院調查 報告之影響,併予敘明。  ㈥綜上所述,本件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 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法官 李 玉 卿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5-03-12

TPAA-112-上-784-20250312-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230號 聲 請 人 邱宜煇即誠益水電行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38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1月2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庭法官  李莉玲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莊何江             支票附表: 113年度除字第000230號 編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支票號碼 備考 號 暨負責人 (新臺幣) 001 員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蔡冠宗 三信商業銀行 員林分行 113年6月28日 37,800元 PA0687358

2024-12-30

CHDV-113-除-230-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