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曾郁芬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士簡
士林簡易庭

竊盜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士簡字第1476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佩珊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15829號、第16579號、第1787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吳佩珊犯竊盜罪,共伍罪,各處拘役拾日、拘役拾日、拘役伍日 、拘役伍日、拘役伍日,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日。應執行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 未扣案如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附表編號一至五商品欄所示之物均 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欠缺對他人財產法益尊 重,擅取他人之物,應予非難,其有竊盜前案紀錄,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素行難謂良好,兼衡其 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並考量告訴人所受損害程度,暨 被告教育程度為國中畢業等一切情狀,依序就聲請簡易判決 處刑書附表編號1至5所示犯行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及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刑及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被告本案竊得如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附表編號1至5所示之物 ,均為其犯罪所得,雖未扣案,惟未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 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追 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本案經檢察官楊冀華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歐家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書送達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 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王若羽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2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15829號                   113年度偵字第16579號                   113年度偵字第17871號   被   告 吳佩珊 女 42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號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吳佩珊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附表所 示之時間,在附表所示之地點,趁店員不注意之際,徒手竊 取寶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寶雅公司)、屈臣氏士捷店 店長曾郁芬、徐紹棟所有(管領)並陳列販售如附表所示之 商品,得手後,未經結帳即逕自離去。嗣寶雅公司北區保安 部專案經理簡信慧、曾郁芬、徐紹棟發現遭竊即報警處理, 經警調閱監視器錄影畫面,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寶雅公司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蘆洲分局;曾郁芬、徐 紹棟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佩珊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代理人簡信慧、告訴人曾郁芬、徐紹棟於警詢時指訴之情 節大致相符,並有寶雅八里龍米店之商品明細1份、寶雅八 里龍米店之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14張;台灣屈臣氏個人 用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庫存檢核明細表1份、屈臣氏士捷店 之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7張;天母康甯健保藥局之明細 表1份、天母康甯健保藥局之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9張在 卷可佐,足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 定。 二、核被告吳佩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又 被告如附表所示5次竊盜犯行間,其犯意各別、行為互殊, 請分論併罰。至被告所竊得如附表所示之商品,為其犯罪所 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如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則請依同法第38條之1第3 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檢  察  官  楊 冀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  記  官  許 恩 瑄 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註事項: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 傳喚被告、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 被告、被害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欲聲請法院調(和) 解或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 喚到庭陳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 傳訊。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時間 地點 商品 價值 案號 1 寶雅公司 民國112年11月18日21時20分許 新北市○里區○○路0段000號寶雅八里龍米店 「MKUP不唬爛持久睫毛打底膏」1個 「MKUP狠大眼睫毛膏2.8g」1個 「I AM PLAY抗藍光複合框眼鏡-亮黑」1個 「進口亮片-彩色附盒」1個 「進口亮片-淺藍附盒」1個 「森/棉麻【多用途】收納掛袋」2個 「樂品無染抛棄式浴巾」1個 「日本山田折疊式收纳盒-軍綠色15x23x8cm」1個 「星之冠日本沙龍打薄剪刀組」1個 「奇蕾亞美髮專業剪刀」1個 「EDGEU凝膠美甲貼信封設計款16入-ENA146」1個 「EDGEU凝膠美甲貼信封設計款16入-ENA318」1個 「EDGEU凝膠美甲貼信封設計款16入-ENA315」1個 「EDGEU凝膠美甲貼信封設計款22入-EPA818」1個 「R.R 不留刷痕雙頭遮瑕刷1入」1個 「日本BN好神器美甲速乾接著劑SOP-46」1個 新臺幣(下同) 4,426元 113年度偵字第15829號 2 曾郁芬 113年6月7日17時22分許 臺北市○○區○○路000號屈臣氏士捷店 「Calvin Klein CK Be中性淡香水」1個 「COACH時尚經典女性淡香精(30ml)」1個 「COACH時尚經典女性淡香水(30ml)」1個 「ANNA SUI童話獨角獸淡香水30ml」1個 7,400元 113年度偵字第16579號 3 徐紹棟 113年5月10日21時33分許 臺北市○○區○○路0號天母康甯健保藥局 「貝利達全效加強型牙膏」1條 「無比止癢液(藍色)」1個 「黑玉斷續膏」1包 990元 113年度偵字第17871號 4 同上 113年5月24日20時34分許 同上 「腳趾虎頭鉗」1支 「櫻花(特製)棉花棒」1個 「櫻花(黑螺旋)棉棒150支」1個 354元 5 同上 113年6月10日20時32分許 同上 「腳趾虎頭鉗」1支 「櫻花(黑螺旋)棉棒150支」1個 「蚊子水(原裝)匯0.254」1瓶 「日華彈性肌貼(黑色)」1個 839元

2025-02-17

SLEM-113-士簡-1476-20250217-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503號 上 訴 人 即被上訴人 葉尚元 訴訟代理人 江彥儀律師 被上訴人即 上 訴 人 詹惠蘭 温宥羚(龔綵婕之承當訴訟人) 被上訴人即 視同上訴人 林助信律師(即失蹤人曾郁芬之財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28 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18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應按附表二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別 取得如附表二編號1至2所示之土地。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一「權利範圍」欄所示比例負 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部分 一、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其訴訟標的即請求分割如附表一所示 土地(即坐落○○縣○○鎮○○段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 法律關係,對全體共有人須合一確定(其他論證理由,無礙 本件結論,以【附記】方式載於判決之末)。 二、經查:  ㈠上訴人(即原告)葉尚元(以下當事人均逕稱姓名)於原審 判決後,即先於民國000年0月16日(收文日為同年月18日) 提出《民事聲明上訴狀》聲明上訴,並以林助信律師(即失蹤 人曾郁芬之財產管理人,下亦逕稱林助信律師)、詹惠蘭、 温宥羚3人為被上訴人(本院卷二第3頁)。  ㈡詹惠蘭、温宥羚2人亦於相同時日分別具狀,各以葉尚元為被 上訴人(本院卷三第3-9頁)。  ㈢惟上開提起《民事聲明上訴狀》之3人,僅見葉尚元補正第二審 裁判費及上訴理由;餘2人均未補正裁判費及上訴理由。復 因詹惠蘭、温宥羚2人經合法通知,均未到庭應訴,無從闡 明曉諭其澄清有無上訴之真意或補正。  ㈣再依其3人之訴訟主張與攻防要旨,更見其3人關於系爭土地 分別共有等過程,顯具目的、手段之密切關聯性,可認真正 之上訴人為葉尚元,餘2人僅因訴訟策略或技巧所為形式上 之上訴。 三、因之,本件既屬就具非訟性質形式之形成訴訟事件而為上訴 ,對全體共有人更須合一確定,實質上為同一事件,且此等 在二審縱有重複上訴,然在本質上既應一併審理,顯與重複 起訴有間;因認無重複分案處理,亦無贅為區辨以提出上訴 書狀之先後而擇一繫屬或駁回後訴之必要。復因司法行政於 移審繫屬時,即依循案件性質認詹惠蘭、温宥羚2人之上訴 效力,及於林信助律師,循例將其列為視同上訴人,更可認 本件顯有必要逕稱當事人姓名,以免紊亂稱謂。 四、本件除葉尚元、林助信律師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外,詹惠蘭 、温宥羚2人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均未於最後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00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 葉尚元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㈠詹惠蘭、温宥羚2人既均以葉尚元為對造,法院自應依葉尚元 之聲請對其2人,由葉尚元為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㈡林助信律師到庭辯論時,亦對詹惠蘭、温宥羚2人之形式上訴 ,為具體指摘、辯論(本院卷一第44頁)。 五、準此,本件已基於訟爭事件性質,依法使全體共有人各就彼 此立場,相互進行完整辯論程序(含一造辯論)。    乙、實體部分   壹、事實部分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54條第1項規定: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 得引用第一審判決。當事人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者,應併 記載之。 二、兩造關於起訴、上訴及答辯意旨、舉證等主張、陳述:  ㈠葉尚元:  ⒈「變價分割」乃最妥適且對全體共有人最有利之方案(本院卷 二第15至19頁)。  ⑴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為住宅區,屬可供建築使用之土地,分割 後之各部亦均應可供建築,始為合法。但如按共有人比例為 原物分割,將導致詹惠蘭僅分得8.00平方公尺、温宥羚僅分 得2.91平方公尺,分得部分均過於狹小、零碎,無從利用, 且土地面寬、深度亦不符合彰化縣畸零地使用規則,復未能 達以都市計畫住宅區建蔽率60%計算之通常使用的最小面積 ,且亦難預留道路,縱可留,土地細分,地形破碎,土地價 值嚴重減損,共有人將蒙受巨大損失。  ⑵且系爭土地本為袋地,林助信律師提出之方案,將製造更多 的通行權紛爭,共有人縱分得土地,亦無法合法使用所分得 之土地,導致共有人依民法第789條規定主張不需給付償金 之特別袋地通行權,等同部分共有人出錢為其他共有人買地 之不公平情事。  ⑶反之,如以變價分割,將所得價金分配各共有人,可消滅複 雜之共有關係,且經由市場行情決定土地價值,可保持土地 之完整利用及經濟效用,將來如林助信律師認有繼續維持系 爭土地所有權之必要,亦得自行投標應買,或依民法第824 條第7項規定,依相同條件主張優先承買,權利同獲保障。 且林助信律師前曾聲請變賣處分同段00、00地號,益徵變價 分割系爭土地確係對兩造最有利之分割方案(本院卷二第13 頁)。  ⒉倘採原物分割,伊希望由伊單獨取得系爭土地,再以每坪新 台幣(下同)21萬元價格補償其他共有人。林助信律師雖辯 稱其欲取得系爭土地,並以每坪20萬3000元補償其他共有人 云云。惟補償行為並非保存、利用或改良行為,且未得法院 許可,林助信律師無從為之(本院卷二第19至23頁)。  ⒊伊因土地開發所需,起訴請求取得系爭土地,乃適法權利之 正當行使,難認有何「損害他人」之主觀惡意,而有權利濫 用或違反誠信之情形。反而係林助信律師曾聲請許可變賣00 、00地號,經法院裁定許可,且依土地法第34條之1,將00 、00地號出售予訴外人○○○,顯無要將系爭土地與00、00地 號合併利用之意,但其嗣後竟以上開土地可合併利用為由, 提出原審分割方案,顯未基於誠信公平理性及良知執行職務 ,矇蔽欺罔致原審誤認事實,導致土地分割後地形破碎,無 從為有效利用,才係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之行為。又除變 價分割方案外,伊亦提出由伊單獨取得系爭土地,再以每坪 21萬元(高於實價登錄行情)補償其他共有人之方案,則系爭 土地雖無法與00、00地號合併使用,但林助信律師可因上開 補償方案獲得高價補償,亦無任何損害(本院卷一第49至50 頁、卷二第7至15頁、第45至51頁)。  ㈡林助信律師:  ⒈原審所分割方案較為適當。葉尚元已經取得同段00地號全部 ,其分得部分可與00地號合併利用,而曾郁芬分得部分亦可 與00、00號合併利用,故原物分割對全體共有人係有利的( 本院卷一第49頁)。  ⒉葉尚元雖以上開事由主張不宜原物分割,應變價分割云云。 惟共有物之分割,除非有法律上或事實上之困難,否則應以 原物分割為原則。葉尚元於購買系爭土地時,即刻意以不同 人頭登記,故意造成持分微小之表徵,嗣再主張面積過小, 不足興建建物法規所需條件,此非法律上或事實上之困難, 且此係由其自己因素所造成,並非基於原有土地分割或繼承 、徵收等因素所致,不利益本應由其自行承擔,不應轉嫁曾 郁芬。況建地分割本無最小面積之限制,且葉尚元、詹惠蘭 、温宥羚本為一組人,倘其等維持共有,亦不致造成面積過 小的問題。  ⒊另葉尚元購買系爭土地時,即已知系爭土地係袋地,且刻意 製造持分甚小之情形,嗣後再以此主張變價分割,顯係故意 侵害曾郁芬就系爭土地之權益,亦非善意,且違反誠實信用 及權利濫用原則。況建築線需鄰接通行道路部分,其可提起 確認通行權訴訟,由法院劃定通行道路之判決,再持該確定 判決向主管機關申請指定建築線即可;至於建蔽率、基地面 積、私設通路寬度等事項,則屬主管機關管制建物興建之限 制,亦非土地分割之限制,是其所辨並不足採(本院卷三第2 9至32頁) 。  ⒋葉尚元另辨稱「補償」並非保存、利用或改良行為,且未得 法院許可,伊無從為之云云。惟法院判決系爭土地分歸伊單 獨取得,再由伊補償其他共有人,既係法院斟酌全部卷證後 所定之分割方法,自無未得法院許可之問題。且系爭土地分 歸伊單獨取得,即可與00、00 、000地號合併使用,對曾郁 芬亦係最有利之結果,自屬保存系爭土地之最佳方式(本院 卷三第32至33頁)。  ⒌葉尚元雖指稱伊隱匿資訊,造成原審不正確判決云云。惟原 法院112年度司財管字第12裁定許可變賣的是同段00地號及 其上000建號,並不包括00、00地號,且該房地距離系爭土 地有一段距離。伊因00、00地號土地上有所有人不明之未辦 保存登記建物,且該建物有部分危害,乃於112年12月18日 聲請法院許可處分,惟嗣因無法補正相關資料,已於113年4 月10日撤回聲請。且伊雖曾與買方預定買賣契約,但聲明倘 無法獲得法院許可,則該部分無效而解除,因此最後僅有就 上開裁定所示之00地號及其地上物進行處分,伊雖有通知共 有人就00地號及其上建物行使優先承買權,惟共有人回覆無 錢購買。因此目前00、00地號仍由曾郁芬持分2分之1,倘採 原審方案,曾郁芬分得部分即可與00、00地號合併使用(本 院卷三第33頁)。  ㈢詹惠蘭、温宥羚2人均稱上訴理由容後補呈,惟迄未補正。據 其原審之陳述要旨各略為:  ⒈詹惠蘭部分:  ⑴同意葉尚元方案。  ⑵若法院認為應以原物分割為優先,詹惠蘭主張系爭土地全部 分配予詹惠蘭,並由被告詹惠蘭以高於市價之每坪20萬3,00 0元補償其他共有人等語。  ⒉温宥羚部分:  ⑴温宥羚同意葉尚元方案。  ⑵若法院認為應以原物分割為優先,温宥羚主張系爭土地全部 分配予温宥羚,並由温宥羚以高於市價之每坪20萬3,000元 補償其他共有人等語。 三、因之,兩造各自關於「權利義務法律關係等基本事實」之主 張、陳述,除對原審判決理由所為上開補充陳述意旨外,既 類同於第一審判決正本所載,宜依上開規定引用第一審判決 之記載,爰引用之,並補充如上所述。 貳、兩造續行爭執之聲明與紛爭要旨 一、原判決主文:「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應按附表二所 示之分割方法,分別取得如(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至4所示 之土地。」。 二、葉尚元不服,提起上訴,並聲明:  ㈠原判決廢棄。  ㈡兩造共有系爭土地准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按應有部 分比例分配。 三、詹惠蘭、温宥羚2人之聲明,均同稱:請求變價分割。 四、林助信律師答辯聲明:葉尚元之上訴駁回。不同意詹惠蘭、 温宥羚2人之上訴,且其2人亦未提上訴理由。 五、本件紛爭結構:    ㈠詹惠蘭、温宥羚2人分別共有之比例顯然微小,是否宜以原物 分割,即應如何【分配】其利益,容屬法院如何就具體案情 克盡充分審酌與裁量權責,依法定其【分配方法】,並不受 土地共有人主張所拘束。  ㈡兩造訟爭前之社會生活情境,即兩造關於系爭土地發生分別 共有法律關係之沿革,有相關契約書、土地登記簿謄本等在 卷可稽。  ㈢本件原審准為原物分割;上訴意旨則指稱:系爭土地為袋地… 等限制,不宜原物分割,應採變價分割以使系爭土地價值極 大化,兼顧共有人利益及公平性;惟林助信律師答辯聲明則 請求維持原審原物分割方案。故兩造僅有「維持原審之分割 方案」,或「變價分割」之爭執。  ㈣因之,本件紛爭結構,在當事人分別共有之事實基礎,及尊 重其請求法院為分割以分配分別共有人利益之原則,法院應 如何適用民法第824條第1項以下關於裁判分割之原理與規範 ,並維共有人之公平,並符法規範意旨。 參、法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54條第2項規定:判決書內應記載之理由, 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上之意見與第一 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如有不同者,應另行記載。關於 當事人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應併記載之。 二、葉尚元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如附 表所示,且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兩造亦無不分割之約定,且 無法達成分割方法之協議;並為到庭之當事人所不爭執,堪 認為真實;其請求分割,則於法有據。 三、裁判分割之法規範與原則,如【附記】所示。 四、本院經審理後,依兩造全辯論意旨,勾稽全案卷證後,可認 上訴理由,不能動搖原審關於本件應採【原物分配】之論斷 ;爰依權責為補充論證。  ㈠裁判分配既應依土地使用之經濟利益,則於分配原共有人之 利益時,共有人臨訟雖稱無再維持共有之意願等語;然若此 意思表示與取得所有權之過程不合,並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等 行使權利之基本規範與意旨等疑情,則法院於依法分配分別 共有人之利益時,自宜妥為查明真象,以為認事用法。  ㈡又系爭土地為袋地,然日後如何通行而充分發揮土地利益, 有土地相鄰關係可供規範,自難將與鄰地之關係,作為應變 價分割之依據。  ㈢承上,葉尚元雖以上開事由主張將系爭土地變價分割,然上 開事由均非屬原物分配之法律上或事實上之困難。  ㈣因此,本件共有物之分配,既無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困難,自 應採原物分配之優先原則。 五、基此,本件除應補充上開說明與論證外,原審所為論證【應 原物分配之理由】等情,無重複論證必要,此部分自宜援引 第一審判決此部分之論證理由。 六、本件分配方法,在原物分配之基礎上,不宜細分之理由:  ㈠按裁判分割共有物事件,屬具非訟性質之形成判決,法院定 共有物之分配方法,固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 、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而本其自由裁量權為公 平合理之分配,但並不受當事人聲明、主張或分管約定之拘 束。又共有物分割應審酌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各共有人 之意願,各共有人間有無符合公平之原則及整體共有人之經 濟利益等因素為通盤考量,以求得最合理之分配方法。從而 ,關於如何具體分配容屬法院權責;苟有不同方案可供擇取 ,除無駁回不同方案之必要外,法院本應依職責予以擇取或 更正。  ㈡本件倘遷就部分土地共有人投資理財等規劃、方式,逕予變 價,除有違土地之完整經濟價值與土地之最大利益外,亦有 違當事人間之利益衡量與公義,自非適當。  ㈢又在肯認本件宜為原物分配之基礎上,原審固以詹惠蘭及温 宥羚按其應有部分換算之面積分別取得原判決附表二編號3 及4所示土地,對該2人並無不公平。  ⒈然上開細分之方案,客觀上可見詹惠蘭及温宥羚2人取得之土 地異常微少,即詹惠蘭取得8.00平方公尺,及温宥羚取得2. 91平方公尺,顯均無法單獨利用所取得之土地。  ⒉雖葉尚元指稱若土地細分,地形破碎,土地價值嚴重減損, 共有人將蒙受巨大損失云云,惟此等情境,實由其3人事先 規劃所造成,尚難倒果為因,據此否定原物分割之事理。  ㈣承上,本件應回歸其等3人取得土地之原因、過程,由葉尚元 、詹惠蘭及温宥羚3人共同開發使用,始合事理。  ⒈葉尚元、詹惠蘭及温宥羚3人雖稱無維持共有之意願,然徵之 其所有權取得之原因即其成為分別共有人等過程,乃至臨訟 所陳各情等事實,顯與一般長期分別共有土地之法律關係, 於訴請裁判分割時,法院宜尊重其處分權等基本事理不同。  ⒉故本件並非強令當事人續行保持分別共有之狀態,而是【回 歸】其等買受系爭土地而與曾郁芬成為分別共有之事實狀態 ,自無違背共有物分割事件之分配原理或當事人處分權主義 。  ⒊況且,依法院處理分割共有物之基本事理及共有關係之變動 ;本件回歸葉尚元、詹惠蘭及温宥羚3人初始分別共有狀態 ,亦無使共有人間之法律關係複雜化,或日後衍生諸多糾紛 之情形;反可預防投機者以共有人身分恣意排除他共有人而 獨享開發利益,並避免陷入經由買賣部分土地成為共有人, 再藉由分割制度以操控、破裁法律制度本旨等疑慮。  ㈤因之,法院於分配過程,若曲從葉尚元3人之主張,反而有坐 實林助信律師抗辯意旨所稱各情,容有違誠信與公平之事理 。  ㈥末查,詹惠蘭及温宥羚2人雖具狀陳稱願以補貼方式取得全部 土地,然其等所持分之土地微小,其等固稱原給付高於市價 之補償,然無法改變林助信律師指摘其等藉向法院請求分割 以金錢補貼形式取得他人分別共有之土地所有權,容屬遂行 以錢買地之目的。  ⒈本件從葉尚元、詹惠蘭及温宥羚3人上開取得土地權利及分別 共有之過程與方式,容與世面常見藉法院判決分割之形式, 達到以金錢補貼方式取得投資理財所規劃、期待之土地之跡 象。  ⒉基於共有人之公平,及法院介入依職權分配共有人利益之事 理規範,本件若疏未考量詹惠蘭、温宥羚2人所能分得之土 地面積微小等客觀情形,及葉尚元、詹惠蘭及温宥羚3人成 為分別共有之始末等主觀因素,容有悖於法律規範人民得請 求法院分割土地之制度及法院應基於非訟形成之訴等應妥為 分配之本質。  ㈦職是,本件應使葉尚元等3人回復初始狀態,由其3人依現狀 維持分別共有,亦方便其日後共同變價;因認本件宜依法院 權責更正原審細分之方案,以符上開事理。至於更正方式, 或以附記更正或廢棄改判,則宜依案情及實務常軌而定。 肆、綜上所述,葉尚元請求分割系爭土地,於法有據,爰認以附 表二所示之分割方案為分割,較為適當。上訴意旨,猶執前 詞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變價分割,固有違事理, 惟原判決既有上開細分土地之不當,自宜認上訴為有理由, 爰廢棄改判如主文所示。 伍、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 一、本件分割共有物之訴,本質上並無訟爭性,縱令兩造互易其 地位,裁判結果仍無不同,故本件雖宜改判,然若由特定一 方負擔全部費用,顯有失公平。 二、本院酌量兩造之情形,認訴訟費用宜由各當事人依附表一所 示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較為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3項所示 ,由兩造按附表一權利範圍所示比例,負擔訴訟費用。 陸、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等兩造爭執之事證;暨各共有人其他末節爭執等情,經本 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附此敘明。 丙、據上論結,本件上訴應認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高英賓                   法 官 黃玉清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收受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具有民事訴訟法 第400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之情形為訴訟代理人者,另應附具 律師及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該條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 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李妍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附表一: 不動產標的 縣市 鄉鎮市區 地段 地號 性質 面積(㎡) 權利範圍 ○○縣 ○○鎮 ○○段 00 土地 291.16 曾郁芬 2分之1 葉尚元 1,000分之460 詹惠蘭 1,000分之30 温宥羚 1,000分之10 附表二: 編號 附圖編號 面積(㎡) 取得者 分割後之狀態 分割後之權利範圍 1   A 145.58 曾郁芬 單獨所有 全部 2   B   C   D 合計145.58 葉尚元 詹惠蘭 温宥羚 分別共有 葉尚元 500分之460 詹惠蘭 500分之30 温宥羚 500分之10 附圖:○○縣○○地政事務所000年0月30日○○測字第0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B、C、D部分,不細分,合成1筆,由葉尚元、詹惠蘭、温宥羚依上開比例保持分別共有。※上開附圖之附表所載地號000,有誤,應更正為00※ 【附記】: 一、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從而,分割共有物之 訴,其訴訟標的對於共有人全體必須合一確定,乃固有必要 共同訴訟,訴訟標的為共有人全體請求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 之權利,即以擇為起訴標的之【特定共有物之分割】為請求 法院審判之對象,法院應將整個特定之共有物視為一體,進 而確定分割範圍,目的在經由【分配】以消滅該特定共有物 之分別共有關係,乃具非訟性質形式之形成訴訟。法院認原 告請求分割共有物為有理由,即應依法定其分割方法,不受 共有人主張之拘束,毋庸諭知駁回其與法院所定分割方法不 同部分之請求。   ㈠實務上基於「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24條規定,土地因合併申 請複丈者,應以同一地段地界相連,使用性質相同之土地為 限;又同規則第225條之1復規定,第224條所謂使用性質於 都市土地指使用分區,於非都市土地指使用分區及編定之使 用地類別。又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41條亦規定土地因合併 申請複丈者,應以同一地段、地界相連、使用分區、使用性 質及地目均相同之土地為限。」因而認為所稱數筆土地合併 分割乃以同一地段、地界相連土地先經合併申請複丈為一筆 ,再為分割,亦即過去實務上關於合併分割,係指「合併申 請複丈」之前提要件所為分割,然此一前提要件,當屬因應 地籍管理所為規範,並不一定能地盡其利或符合土地共有人 為土地分割後之最佳利益,即有可能使不相連之共有土地細 分以致不利於土地使用效益之極大化。   ㈡民事訴訟實務,並因民法第824條各項用語,已明白使用〈分 配〉之概念,關於【分割】之概念,已有從分割過度到〈分配 〉,已見法院依職權定分配方法,不再侷限於傳統將土地進 行物理性質之區塊分割。  ㈢再佐以98年1月23日修訂民法物權編採用上述規定之修法理由 第2點明白記載:「……現行條文第2項規定之裁判上共有物分 割方法,過於簡單,致社會之經濟或共有人個人利益,常無 以兼顧,實務上亦頗為所苦,為解決上述問題,爰參照德國 民法第753條第1項、瑞士民法第651條第2項及日本民法第25 8條第2項等立法例,將裁判上之分割方法作如下之修正:原 則上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分配如有事實或法律上 之困難,以致不能依應有部分為分配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 分共有人,其餘共有人則受原物分配者之金錢補償;或將原 物之一部分分配予各共有人,其餘部分則變賣後將其價金依 共有部分之價值比例妥為分配;或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法院為上述分割之裁判時,自應斟酌共有人之 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及利用效益等,以謀分割方 法之公平適當。」等語。  ㈣從而,可見上開修訂法律明確賦予法院,在裁判分割土地時 ,可採用較符合共有人實際需求及土地現況的彈性方案,惟 於採用時,仍應斟酌共有人之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價 格及利用效益等,以謀求分割方法之公平適當。 二、裁判分割之法規範與原則: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關於分割方法,民法 第824條第1-3項等規定意旨,【分配原則】︰  ⒈分割方法以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 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分配】:  ⑴原則上「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⑵「原物分配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 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 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  ㈡最高法院所揭示之法律見解略以:   ⒈按共有物裁判分割,有請求法院廢止共有關係,及聲請酌定 分割方法之雙重性格;而前者,乃處分權主義範疇,如部分 共有人聲明維持共有關係者,仍有處分權主義之適用。且共 有物之分割,應斟酌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 之利益等公平決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88號判決意 旨參照)。  ⒉惟共有物之分割方法,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 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為公平決定(最高法院 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93年度台 上字第1797號、102年度台上字第483號等民事判決意旨更揭 示裁判上定共有物之分割方法,法院有審酌共有物各種情形 ,顧及共有人全體利益而自由裁量之權,不受任何當事人主 張之拘束。準此,共有物之分割,應審酌共有人之應有部分 比例,各共有人之意願,各共有人間有無符合公平之原則及 整體共有人之經濟利益等因素為通盤之考量,以求得最合理 之分割方法。至於各共有人過去如何取得土地權利,及日後 如何謀得經濟上利益等逐利動機,固應尊重;惟法院並不受 其拘束。

2025-02-05

TCHV-113-上-503-20250205-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士簡字第1172號 原 告 曾郁芬 訴訟代理人 朱宗偉律師 被 告 吳敏鈺 訴訟代理人 王聖傑律師 複 代理人 蔡復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七月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肆仟參佰元,由被告負擔其中新臺幣貳仟壹佰伍 拾元,及加給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萬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原告主張:原告與訴外人胡凱翔於民國111年3月30日結婚, 婚後育有一子。被告於原告與胡凱翔婚姻關係存續中,於11 2年4月16日18時許,與胡凱翔共同前往新北市淡水區之挪威 森林汽車旅館入住並合意性交2次,且被告於112年4月16日 後多次與胡凱翔相約見面、多次要求胡凱翔接送上下班、在 特定時間接聽電話、傳送特定訊息給原告等,尤有甚者,原 告於113年1月19日返家,見被告與胡凱翔共處一室,被告所 為致原告精神遭受嚴重打擊且痛苦,不法侵害原告基於配偶 關係而享有之夫妻身分法益,情節重大,請求精神慰撫金新 臺幣(下同)40萬元,乃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給付原告40萬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雖於112年4月16日與胡凱翔發生過性行為, 然當時被告不知胡凱翔為有配偶之人,方以男女朋友關係交 往,且該次並非係出於被告自願同意,被告亦因此多次進行 心理諮商。又「配偶權」及「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 福」非法律上之利益,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95條 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給付非財 產上損害賠償,並無理由。另原告未實質舉證受有何損害, 且請求之精神慰撫金過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求為判決 駁回原告之訴,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 行。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此項規定,於不 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 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 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 其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 ,而夫妻互守誠實,係為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 之必要條件,配偶之一方行為不誠實,破壞共同生活之圓滿 安全及幸福者,即為違反因婚姻契約之義務而侵害他方之權 利(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判例參照)。又足以破壞 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之行止,並非僅以通姦及相姦行為 為限,倘夫妻任一方與第三人間存有逾越結交通常朋友等一 般社交行為之不正常往來,侵害原屬配偶所得享有之友誼以 外情感交往之獨占權益之程度,即達破壞婚姻制度下共同生 活之信賴基礎之程度,已足以構成侵害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 法益之侵權行為。 (二)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戶口 名簿、照片、對話紀錄、醫療收據等件為證,堪認被告侵害 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情節重大,是原告就非財產上 之精神損害,請求被告負賠償責任,依上開規定,自屬有據 。本院衡諸被告侵權行為之手段、方式、所造成之損害及其 程度,復參酌兩造之一切情狀,本院認原告向被告請求精神 慰撫金以20萬元為妥適,超過部分之請求,即無可採。 (三)至被告雖以上開情詞置辯,惟查;  1.被告抗辯其不知胡凱翔為有配偶之人云云,然觀諸原告所提 出之兩造間自112年4月5日起之對話紀錄(見本院卷第85頁 ),提及三方關係與心情抒發,甚至原告亦向被告表明欲與 胡凱翔離婚之意等內容,可知被告於112年4月5日起即知胡 凱翔為原告之配偶,是被告此部分抗辯,即無可採。  2.被告抗辯其與胡凱翔發生性行為並非係出於自願同意,事後 尋求心理諮商等語,固有本院向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 治中心調取之心理諮商報告在卷可參,然就此胡凱翔已經檢 察官偵查後為不起訴處分,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 偵字第18346號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參,且被告於112年4月1 6日與胡凱翔發生性行為後,猶持續來往並於113年1月19日 與胡凱翔同處,所述之情顯與常情不符,難以憑採。 四、從而,原告依上開法律關係,訴請被告給付20萬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2日(見本院卷第51頁)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此部分假執行之 聲請,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等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 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 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之聲請不另准駁,但被 告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尚無不合,爰諭知相當 擔保金准許之。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為4,300元(第一審 裁判費),由被告負擔其中2,150元,及依民事訴訟法第91 條第3項之規定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其餘由原告負 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楊峻宇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徐子偉

2025-01-02

SLEV-113-士簡-1172-20250102-1

司執消債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執行更生事件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76號 聲請人即債 曾郁芬 住○○市○里區○○○街00號 務人 相對人即債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對人即債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相對人即債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對人即債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對人即債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對人即債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相對人即債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相對人即債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對人即債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所提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並自收受本院確定 證明書之次月起,於每月15日給付。 聲請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件 之限制。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 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一點二 倍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 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法院 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 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本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第6 4條之2第1、2項、第6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第235 號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在案,有上開裁定一份在卷可參。查 債務人主張租屋居住,需與前配偶共同扶養一名未成年子女 ,仍任職於全晉商行,依據民國113年薪資單計算,平均實 際月收入為新台幣(下同)2萬6,606元,加計113年5月開始 所領租金補貼每月2,640元,合計為2萬9,246元。以上並有 戶籍謄本、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債務人113年9月2日 陳報狀、薪資單、租屋補貼核定通知等在卷可稽。 三、再查,債務人所提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其條件為自認可 更生方案裁定確定之翌月起,以1個月為1期,分96期清償, 每期清償7,890元。經本院審酌下列情事,認其更生方案之 條件已盡力清償,且核屬適當、可行: ㈠債務人除每月固定收入外,名下有三商美邦保單解約金8萬0, 364元(名下車輛不足清償抵押債權,金飾已於111年12月間 變賣),故本件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之受償總額,不低於 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之總額。  ㈡又債務人聲請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其必要生活費用後 餘額為75萬6,820元,低於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之受償 總額75萬7,440元。以下分述:  1.查債務人於112年5月31日向本院聲請前置協商調解,於調解 當庭以言詞聲請更生,因此依據本條例第153條之1第2項規 定,應以112年5月31日視為更生聲請日。因此,本件聲請前 2年期間為110年5月31日至112年5月30日。 2.以下是債務人財產轉換為可處分所得,共計50萬5,005元:   ①所有之金飾動產於111年12月以8萬元變賣。   ②112年1月4日以三商美邦人壽保單借款19萬元。   ③112年1月31日辦裡保單解約領取解約金23萬5,005元。  3.以下是債務人工作收入及其他收入,共計67萬1,815元:   ①110年6月至12月全晉商行:18萬6,499元。   ②111年1月至5月全晉商行:14萬3,416元。   ③111年6月至7月快樂食品公司4萬8,808元。   ④111年8月至9月全晉商行:5萬5,600元。   ⑤111年10月至12月全晉商行:8萬0,331元。   ⑥112年1月至5月全晉商行:13萬4,621元。   ⑦111年2月24日三商美邦人壽給付2萬2,540元。       4.綜上,債務人聲請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合計為117萬6,820元 ,扣除必要費用42萬元(以本院112年消債更字第235號認定 之每月1萬7500元計算),餘額為75萬6,820元。 ㈢又債務人居住於高雄市,於提出更生方案時陳報每月生活費 用1萬3,935元(漏列房租6,500元),扶養費13,000元,惟 查,債務人未能提出全部支出證明文件,因此必要費用應依 113年度高雄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1.2倍計算(其子居 住台南地區),個人部分每月1萬7,303元,子女扶養費每月 6,459元。 ㈣綜上,債務人將其每月收入2萬9,246元於扣除上開必要生活 支出後,每月7,890元之更生方案已將其目前每月剩餘金額 用於清償,其更生方案條件核屬已盡力清償、適當、可行。 四、另查,債權人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迪股份有限公司之 債權設定有動產抵押權,係有擔保債權,但迄未實行抵押權 。雖宣稱擔保品無價值,以全部債權金額陳報為無擔保債權 ,但其動產抵押權迄本裁定當天(113年11月28日)尚未塗 銷,此有動產擔保交易公示查詢服務查詢結果附卷可證,故 其未能受償額尚未確定,須待確定時始得按實際不足受償額 依更生條件受清償,本條例第35條第1項、施行細則第16條 第1、2項定有明文。是以,債權人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應暫予 保留,待其向本院陳報已塗銷動產抵押權之證據及實際不足 額時,再通知債務人按實際不足額依更生條件還款。 五、另有債權人主張對債務人於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應為 一定生活程度之限制等語,本院認為使聲請人得以習得正確 之消費觀念使其得以復歸社會,重建經濟生活,並確保更生 方案之履行,爰依本條例第62條第2項對聲請人於未依更生 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件之限制。 六、綜上所述,聲請人有固定收入,其所提更生方案已盡力清償 ,且無不得認可之消極事由,揆諸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立 法目的,在於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機會及社會經濟健全發展,且就聲請人之財產收入狀況 觀之,以更生方式清償債務較清算方式對債權人更為有利, 亦能重建聲請人之經濟生活秩序,是兼平衡兩造利益之考量 下,雖未經債權人會議可決,逕予認可該更生方案,爰裁定 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郭乃綾 附件: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 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處分或受讓。 四、不得為金錢借貸之行為。 五、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速鐵路及航空器,但因公務所需且由公 費支付者不在此限。 六、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七、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八、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九、每月應製作收入支出帳目。 十、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十一、每月應遵守支出限制。 附表(以下金額單位均為新台幣) 更生方案:每月1期,共96期,分配金額如下: 債權人 債權金額 債權比例 每期金額 永豐商業銀行 67854 4.57% 361 玉山商業銀行 94694 6.38% 503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118659 8.00% 631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40226 2.71% 214 甲○(台灣)商業銀行 57301 3.86% 304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313060 21.11% 1666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328635 22.16% 1748 合迪公司 252866 17.05% 暫保留 和潤企業公司 210000 14.16% 暫保留 債權總額 1,483,295 每期金額 7,890 清償成數 約51.06% 還款總額 757,440 補充說明: 1.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7條第2項規定,債權人為金融機構,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資產管理公司、民間債權人除外),惟匯款前債務人仍應自行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洽詢,辦理相關手續。 2.合迪公司、和潤企業公司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應暫予保留,待其向本院陳報已塗銷動產抵押權之證據及實際不足額時,再通知債務人按實際不足額依更生條件還款。(詳見理由欄第4段)

2024-11-28

KSDV-113-司執消債更-76-202411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