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使用權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65號
原 告 吳尚鴻
連素香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賴宏庭律師
被 告 吳宏基
訴訟代理人 吳存富律師
梁惟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使用權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6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甲○○對於坐落彰化縣○○鎮○○段000號土地,及其上門牌
號碼彰化縣○○鎮○○路0○00號房屋(含增建部分)之使用權存在。
確認原告乙○○對於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街00號房屋之使用權存
在。
被告應容忍原告甲○○使用坐落彰化縣○○鎮○○路000地號土地,及
其上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路0○00號房屋,將門牌號碼彰化縣○○
鎮○○路0○00號房屋之大門鐵門、側門鐵門鑰匙交付原告甲○○,並
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干擾等阻止原
告甲○○使用之行為。
被告應容忍原告乙○○使用門牌號碼北斗鎮舜苑街17號房屋,並不
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干擾等阻止原告
乙○○使用之行為。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而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
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而言,若縱經法
院判決確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難認有受確認
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240號民事裁判
意旨參照)。是法律關係之存在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
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
除去之者,即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之規定提起確認之訴
(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922號民事判例意旨參照)。本件
原告主張原告甲○○對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路0○00號房屋含
增建部分(下稱1之46號房屋),及該房屋所坐落之彰化縣○
○鎮○○段000地號土地(下稱145號土地)有使用權存在,原
告乙○○對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街00號房屋(下稱17號房屋
)有使用權存在,此為被告所否認,致原告使用上開房屋及
土地受限制,使原告就上開房屋及土地是否確有使用權之法
律上地位即處於不安之狀態,而此種不安之狀態得以確認判
決除去之,是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自有確認利益。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㈠緣原告乙○○與被告原為夫妻關係,原告甲○○則為原告乙○○與
被告之婚生子女,嗣民國(下同)109年3月13日原告乙○○與
被告協議離婚,約定雙方名下財產各分一半,惟若欲過戶14
5號土地,須拆除該土地上之1之46號房屋,始得為之,且當
時原告乙○○與被告將1之46號房屋作為渠等共同合夥經營孝
綜禮儀社之用,雙方有將來由原告甲○○接手經營之共識,被
告亦同意原告甲○○基於經營孝綜禮儀社之使用目的,使用45
號土地及1之46號房屋,待被告死亡後,皆由原告甲○○繼承
,故乙○○同意將145號土地及1之46號房屋,暫時登記於被告
名下,兩造係考量保持145號土地所有權之完整,及避免1之
46號房屋遭拆除所為之決定,主觀上確有受其意思表示拘束
之意思,顯與未欲發生法律上效果意思之好意施惠行為有別
,而應為使用借貸關係。被告為孝綜禮儀社之負責人時,將
營業所在地設於17號房屋,實際經營地為145號土地及1之46
號房屋,原告甲○○接手經營孝綜禮儀社後,仍延續被告之經
營模式,即雖將營業所在地設於另一出資人即原告乙○○名下
之19號房屋,惟實際經營地係在145號土地及1之46號房屋,
當不得僅憑孝綜禮儀社現登記地址非145號土地及1之46號房
屋,而逕認原告甲○○使用目的已達成。而17號房屋為被告所
有,與17號房屋相鄰之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街00號房屋(
下稱19號房屋)則為原告乙○○所有,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為
2棟外觀獨立之建物,兩造基於為使兒女在老家皆有可各自
居住使用之房間之考量,將該2棟房屋內部全部打通為一住
處使用,並一併重新共同規劃而改建,兩造間雖未簽立17號
房屋之使用借貸之書面契約,惟至少兩造間就17號房屋及19
號房屋於得正常使用之期間,維持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一體
使用收益乙事有默示同意。詎被告於112年10月30日雇用訴
外人逕自拆除孝綜禮儀社之招牌,再於113年1月22日委請律
師發存證信函與原告,請求原告遷出17號房屋,又於113年4
月9日未得原告同意,逕自將1之46號房屋如民事起訴狀附圖
編號A、B所示之大門及側門之鐵門換鎖並上鎖,更將大門鐵
門斷電,孝綜禮儀社所有之冰櫃、棺材等物品均遭反鎖在內
,並以其所有之車輛阻擋孝綜禮儀社名下之車輛出入,致原
告甲○○難以繼續經營孝綜禮儀社。被告於112年4月5日透過L
INE已明確向原告表示,被告名義下之財產,原告僅有使用
權,而沒有所有權,且上開土地及房屋之稅捐及水電費用皆
由原告甲○○支付,又原告甲○○與被告發生傷害事件後,未再
給付原告孝親費,因原告甲○○深怕給付被告孝親費之行為,
恐被被告誣指為騷擾行為,故短暫未為給付,倘被告同意,
原告甲○○願將暫時未給付之孝親費匯款並持續給付予被告,
然被告均未回應原告甲○○是否願意收受孝親費,且使用借貸
契約之性質為繼續性契約,而贈與契約之性質為一時性契約
,兩者性質全然不同,無法相提並論而為統一解釋,被告稱
應類推適用民法416條撤銷贈與契約之規定,實難想像。兩
造就上開房屋及土地有使用借貸之合意,且使用借貸之目的
尚未完成,被告自應容忍原告使用上開房屋及土地,不得有
妨礙、干擾、阻止原告使用之行為,爰依使用借貸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容忍原告使用17號房屋、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
地,且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干
擾等阻止原告使用之行為等語。
㈡並聲明:
⒈確認原告甲○○對於坐落彰化縣○○鎮○○段000號土地,及其上門
牌號碼彰化縣○○鎮○○路0○00號房屋(含增建部分)有使用權
存在。
⒉確認原告乙○○對於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街00號房屋有使用
權存在。
⒊被告應容忍原告甲○○使用坐落彰化縣○○鎮○○路000地號土地,
及其上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路0○00號房屋,將民事起訴狀
附圖編號A、B所示大門鐵門、側門鐵門鑰匙交付原告甲○○,
並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干擾等
阻止原告甲○○使用之行為。
⒋被告應容忍原告乙○○使用門牌號碼北斗鎮舜苑街17號房屋,
並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干擾等
阻止原告乙○○使用之行為。
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被告與原告乙○○雖已協議離婚,被告考量過去共同經營家庭
生活及維護感情和諧等目的,且除兩造外,其餘家人仍居住
於17號房屋,為避免家族失和,被告始同意兩造及其他家人
繼續共同居住於17號房屋,就原告所指被告之陳述內容,無
從認定被告當時有成立使用借貸契約之意思表示。又被告所
有之17號房屋與原告乙○○所有之19號房屋,於改建時,被告
與原告乙○○尚未離婚,雙方乃係本於婚姻家庭之幸福美滿利
益而共同決定改建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且夫妻依法有同居
義務,依一般社會常情,豈可能於婚姻存續中對17號房屋成
立使用借貸法律關係,故將兩造改建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乙
事,作為兩造間有成立使用借貸之說理,顯屬無稽,兩造間
應屬無契約拘束力之好意施惠關係。被告過去確實將1之46
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作為其所經營之孝綜禮儀社之營業處所
,惟被告將孝綜禮儀社交由原告甲○○經營,原告甲○○於辦理
孝綜禮儀社之商業登記變更後,孝綜禮儀社之營業處所即位
於原告乙○○所有之19號房屋,且房屋稅課稅比例會因該房屋
係營業處所或自住而有所不同,若欲將該房屋改依自住稅率
課稅,需先將營業標示拆除,被告方於112年10月30日雇傭
工人拆除孝綜禮儀社之招牌,此亦係基於被告對1之46號房
屋事實上處分權人之自由使用收益權源,詎原告二人竟因此
對被告施以傷害暴行。被告透過LINE向原告表示,被告名義
下之財產,原告僅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等情,被告非具
備法律專業之人,對於兩造間是否成立何種具體契約法律關
係,或僅為事實上描述何人得以使用該物之情事,並無精準
描述之能力,被告僅欲表達原告及其他家人得以使用該物之
客觀事實狀態,並非係表示原告對確有使用權,實難認被告
與原告間就上開土地及房屋成立使用借貸法律關係。縱認兩
造間有無償使用借貸關係,惟被告既已於112年10月30日遭
原告毆傷後,即對原告表示至遲應於113年4月1日遷讓17號
房屋、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亦於113年1月19日寄送存
證信函予原告,告以相同意思,且原告於112年10月30日對
被告為傷害行為,並於該傷害行為後即未對被告繼續盡扶養
義務,被告自得主張類推適用民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撤
銷兩造使用借貸法律關係,兩造間無償使用借貸關係尚難認
仍存續中等語。
㈡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連帶負擔。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所謂類推適用,係就法律未規定之事項,比附援引與其性
質相類似事項之規定,加以適用,為基於平等原則及社會通
念以填補法律漏洞的方法,倘無法律漏洞,自不生類推適用
而補充之問題。換言之,因兩事項間具有本質上之類似性,
依法律規範意旨判斷本應同予規範,竟生疏未規範之法律漏
洞,基於「同一法律上理由」,依平等原則將該項法律規定
類推及於其他法律所未規定之事項,即所謂類推適用。準此
,未經法律規範之事項,得否類推適用某項法律規定,應先
探求某項法律規定之規範目的即立法理由,其次再判斷得否
基於「同一法律理由」,依平等原則將該法律規定類推及於
該未經法律規範之事項。又與法律漏洞有別者,乃立法政策
上之考量,縱因立法政策錯誤而未為規範係屬不當,亦屬立
法論上之問題,並無類推適用之餘地(最高法院101年度台
上字第923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雖辯稱縱認兩造間
確存在使用借貸法律關係,惟原告對被告為傷害行為,及未
繼續對被告盡扶養義務,得類推民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之
規定,撤銷兩造間之借貸法律關係云云,然贈予當事人約定
,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使用
借貸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而約定他方於無償使用後
返還其物之契約,二者之性質不同,亦非類似,被告之上開
所辯,難謂有據。是本件無類推適用民法第416條第1項第1
款規定之餘地,先予敘明。
㈡次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
約即為成立,第153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默示同意,除表
意人之舉動或其他情事,足以間接推知其有承諾之效果意思
者外,倘單純之沈默,依交易上之慣例或特定人間之特別情
事,在一般社會之通念,可認為有一定之意思表示者,亦非
不得謂為默示之意思表示(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656號
判決參照)。又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
拘泥於所用之辭句,民法第98條亦定有明文。所謂探求當事
人之真意,應從其意思表示所根基之原因事實、經濟目的、
一般社會之理性客觀認知、經驗法則及當事人所欲使該意思
表示發生之法律效果而為探求,並將誠信原則涵攝在內,藉
以檢視其解釋結果,對兩造之權利義務是否符合公平正義(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467號判決參照)。再按稱使用
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而約定他方於無償使
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民法第464條定有明文。而租賃與使
用借貸均係將物交付他人使用,其區別主要在於使用人是否
支付代價予交付人,故如土地所有人將土地交付他人使用,
僅由使用人負擔於收受稅單後代為繳納稅捐,並非以之為使
用土地之代價,仍屬無償之使用借貸,即所謂附負擔之使用
借貸(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1286號判決意旨參照)。復
按借用人應於契約所定期限屆滿時,返還借用物;未定期限
者,應於依借貸之目的使用完畢時返還之。但經過相當時期
,可推定借用人已使用完畢者,貸與人亦得為返還之請求;
借貸未定期限,亦不能依借貸之目的而定其期限者,貸與人
得隨時請求返還借用物,民法第470條第1、2項定有明文。
所謂「依借貸之目的使用完畢時」,係指借用人因達成某目
的而向出借人借用其物,嗣後其目的已因而達成,無須再繼
續使用者而言。如借用人之目的有繼續性,借用物一經返還
,即妨害借用人目的之繼續時,即難未借貸目的已經完畢(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802號判決意旨參照)。是民法
第464條所謂稱使用借貸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物無償
貸與他方使用,他方於使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可見使用
借貸契約之通常目的即在使借用人得以使用借用物。同法第
470條第1項所謂依借貸之目的而定其使用期限者,乃指借用
人為「特定目的」借用借用物之情形,嗣後其目的已因而達
成,無須再繼續使用者而言(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82
7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經查,原告主張原告乙○○與被告原為夫妻關係,原告甲○○則
為原告乙○○與被告之婚生子女,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分別為
被告及原告乙○○所有,原告乙○○與被告將該2棟房屋內部打
通為同一住處,供其餘家人居住,而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
地為被告所有,原告乙○○與被告曾於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
地合夥共同經營孝綜禮儀社,該禮儀社目前由原告二人共同
經營等語,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房屋稅繳款書、土地登記
第一類謄本、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
轉讓契約書、營利事業登記證、商業登記抄本、房屋現況照
片、房屋改善工作合約書、水土報價單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37至39、47、57、59至61、83至92、107至115、第147至1
54頁),亦為被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堪信為
真實。至原告主張被告就原告使用17號房屋、1之46號房屋
及145號土地,於主觀上有使用借貸之默示同意,兩造間應
成立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法律關係,且使用借貸之目的尚未
完成等情,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兩造間就原告使用17號房屋
、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應屬無契約拘束力之好意施惠
關係,而非使用借貸法律關係,縱認兩造間確存在使用借貸
法律關係,惟原告對被告為傷害行為,及未繼續對被告盡扶
養義務,被告亦對原告為遷讓17號房屋及1之46號房屋之意
思表示,並寄發存證信函告以相同意思而撤銷,兩造間之借
貸法律關係業已不存在等語置辯。茲就原告對系爭17號房、
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究有無使用權分述如下:
⒈系爭17號房屋:被告於其與原告乙○○之婚姻存續中,為使兒
女在老家皆有可各自居住使用之房間,將2棟外觀獨立之建
物即被告所有之17號房屋及原告乙○○所有之19號房屋,內部
全部打通為一住處使用,並一併重新共同規劃而改建,改建
後拆除該2棟房屋中間隔牆壁,使室內1至3樓相通,以17號
房屋1樓裝設鐵捲門,作為車庫使用,19號房屋1樓客廳與17
號房屋1樓客廳相通,餐廳建於19號房屋側,廁所及樓梯都
建於17號房屋側,19號房屋僅有通往樓上之電梯,逃生門則
僅建於17號房屋單邊,且該2棟房屋之化糞池均埋放安置於1
7號房屋車庫之地底下,水塔、抽水馬達、熱水器及總水管
則均配置於19號房屋3樓後方,總電源線、電動門開關、電
梯及水管路均放置於19號房屋1樓,並於109年3月11日與原
告及其餘家庭成員談及離婚後之財產分配時,向原告表示:
「我也說過、我也講過了這間房子(17號房屋)我的祖先在
那邊,是我吳家的,不可能讓你喧賓奪主。你們要住、留下
來住,要做什麼,我也不反對。」,有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
、109年3月11日錄音譯文、房屋現況照片、房屋改善工作合
約書、水土報價單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55、83、85至92、
107至115頁),足徵被告改建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供作兩
造及其他家庭成員居住使用,且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於內部
改建後,雖觀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之記載及房屋外觀,均為
獨立之2棟各別建物,惟內部之格局及動線,倘非經重新規
劃與改建,仍無法各自獨立正常使用,以原告乙○○與被告當
時為夫妻關係,及上開2棟房屋內部打通並改建等客觀使用
情形,衡諸一般社會常情,被告應無不能知悉之情,然被告
自與原告乙○○離婚後,至112年10月30日以前,長達3年又7
個多月,均未將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再重為規劃並改建,未
使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之內部設置回復至得為各自單獨使用
之狀態,足以推知被告與原告乙○○間雖未簽立17號房屋之使
用借貸之書面契約,惟渠等間至少就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
於得正常使用之期間,維持房屋之一體使用收益乙事有默示
同意,且原告乙○○與被告並未約定使用期限,依前揭規定,
原告乙○○與被告間係屬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又原告乙○○與
被告於109年協議離婚後,迄今為止,仍和平、公然、繼續
居住在內部相通之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長達5年之久,據
上各情,足見原告乙○○與被告間就17號房屋之使用借貸目的
,為原告乙○○與被告及其餘家庭成員生活居住使用,雖原告
乙○○與被告因協議離婚而未能繼續婚姻生活,惟17號房屋及
19號房屋現仍供原告乙○○及被告及其餘家庭成員居住使用,
且依17號房屋及19號房屋之客觀使用情狀,已如上述,在原
告乙○○與被告及其餘家庭成員仍有居住使用17號房屋,且17
號房屋及19號房屋之內部設施尚未重新規劃改建而無法各自
獨立使用之情形下,難謂借用目的已經完畢。雖被告辯稱縱
認兩造間確存在使用借貸法律關係,惟原告乙○○對被告為傷
害行為,被告亦對原告乙○○為遷讓17號房屋之意思表示,並
寄發存證信函告以相同意思而撤銷,兩造間之借貸法律關係
業已不存在云云,揆諸前揭規定,均非法律上得為終止或撤
銷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法律關係之事由,被告之上開所辯,
尚不足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洵屬有據。
⒉系爭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原告乙○○與被告以兩願離婚
協議書協議離婚,該離婚協議書所載之特約條件為:「雙方
名下財產各分一半」,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於原告乙○○
與被告婚姻存續中即已存在,且被告於109年3月11日與原告
及其餘家庭成員談及離婚後之財產分配時,向原告表示:「
我請問孝綜現在這一棟(即1之46號房屋)怎麼處理?這(
即145號土地)是農舍,你們硬要一過戶整個要先拆掉,才
有辦法過戶。」、「這(即1之46號房屋)早晚要給你的,
不用啦,不用這樣了。我使用,我也有時候還在這裡睡覺。
我的東西,我的車也放在這裡。」、「但是有一點我自認,
我身體已經沒辦法了,你需要我、孝綜需要我,我給你輔佐
、我給你做,但是每個月裡面這裡(即1之46號房屋)都原
封不動,尚鴻你現在現做現賺,我要的是孝親費,萬一有一
天我沒辦法了,連擇日都沒辦法了,我這種身體什麼時候會
沒辦法走,我不敢保證。」,有兩願離婚協議書、土地第一
類謄本、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彰化縣北斗鎮實施區域計畫
地區自用農舍使用執照、109年3月11日錄音譯文在卷可佐(
見本院卷第47至56、149至153頁),足見依原告乙○○與被告
所簽立之兩願離婚協議書之特約條件,1之46號房屋及145號
土地之事實上處分權及所有權應登記為原告乙○○與被告單獨
所有或分別共有,惟倘欲過戶145號土地需先將1之46號房屋
拆除,被告為供其子即原告甲○○繼續經營孝綜禮儀社,而暫
不予將145號土地過戶予原告乙○○。本院審酌原告乙○○與被
告曾為夫妻關係、原告甲○○與被告為父子關係,及1之46號
房屋及145號土地之客觀使用情形,衡諸一般社會常情,被
告於110年4月20日與原告甲○○簽立轉讓契約書,同意將其持
有孝綜禮儀社3萬元之出資額,轉讓予原告甲○○繼續合夥經
營孝綜禮儀社,且至112年10月30日以前,長達2年又6個多
月,均未予干涉並容忍原告甲○○利用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
地經營孝綜禮儀社,又用以經營孝綜禮儀社之1之46號房屋
及145號土地之稅捐及費用,均由原告甲○○負擔,有房屋稅
繳款書及繳款證明、轉讓契約書、電費繳費憑證、LINE對話
紀錄截圖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7至39、57、97至100、103
至105頁),足以推知被告有同意原告甲○○基於經營孝綜禮
儀社而使用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之效果意思,且原告甲
○○與被告並未約定使用期限,依前揭規定,原告甲○○與被告
間係屬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又被告將1之46號房屋及145號
土地貸予原告甲○○之使用目的,為使原告甲○○得以繼續經營
孝綜禮儀社,於孝綜禮儀社遷移新址或結束營業前,原告甲
○○仍有繼續使用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之必要,足徵原告
甲○○借用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用以繼續經營孝綜禮儀社
之目的,具有繼續性,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一經返還,
即妨害原告甲○○目的之繼續,難謂借用目的已經完畢。雖被
告辯稱縱認兩造間確存在使用借貸法律關係,惟原告甲○○對
被告為傷害行為,及未繼續對被告盡扶養義務,被告亦對原
告甲○○為遷讓1之46號土地之意思表示,並寄發存證信函告
以相同意思而撤銷,兩造間之借貸法律關係業已不存在云云
,揆諸前揭規定,均非法律上得為終止或撤銷未定期限之使
用借貸法律關係之事由,被告之上開所辯,尚非可採,原告
主張之上開事實,即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使用借貸法律關係,請求確認原告乙
○○對17號房屋之使用權存在;確認原告甲○○對1之46號房屋
及145號土地之使用權存在;被告應容忍原告乙○○使用17號
房屋,且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
干擾等阻止原告乙○○使用之行為;被告應容忍原告甲○○使用
1之46號房屋及145號土地,且不得有斷電、上鎖、設置障礙
物,或為其他妨礙、干擾等阻止原告甲○○使用之行為,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爭點、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CHDV-113-訴-565-2024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