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郭景超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238號 聲 請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代 理 人 郭景超 相 對 人 歐首牙醫診所即陳安民 上列當事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本院一○六年度存字第二五一四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中 央政府建設公債九十九年度甲類第四期債票新臺幣陸拾萬元,准 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法院應依供擔保 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 項第2款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 保者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 前遵本院106年度司裁全字第571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 ,曾提存新臺幣600,000元之中央登錄債券,並以本院106年 度存字第2514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 人出具同意書及印鑑證明與聲請人,同意聲請人領回本件提 存物,爰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 三、查聲請人上開聲請,業據提出假扣押裁定影本、提存書影本 、同意書及印鑑證明正本等件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 院106年度存字第2514號卷宗,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 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萬蓓娣

2025-03-17

TPDV-114-司聲-238-2025031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78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郭景超 被 告 飾瑩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侯欽岳 被 告 劉蘭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 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同法第24條第1項亦有規 定。又民事訴訟法所以規定當事人得合意定管轄法院,乃因 法定管轄規定於實際上常造成當事人諸多不便,故為尊重當 事人之程序選擇權,兼顧當事人實行訴訟之便利,於無礙公 益上特別考量所作管轄之規定(如專屬管轄之規定)下,特 容許當事人得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上開規定之立法意旨 既係為便利當事人實行訴訟而設,則兩造於起訴前合意指定 之管轄法院,必須限於一定之法院,始能謂係便利當事人實 行訴訟,如當事人一造以定型化契約廣泛將不特定多數第一 審法院定為合意管轄之法院,用與他造當事人簽訂契約,即 與合意管轄之立法意旨有悖。是當事人合意定數管轄法院時 ,雖非法所不許,然亦應限於特定之一個或數個法院,如合 意泛指當事人一造得向不特定多數法院起訴,自為法所不許 。 二、查原告固主張依「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約暨總約定書」(下 稱系爭授信約定書)甲:通用條款第7條約定,兩造合意以 其總行所在地管轄法院即本院為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4、2 2頁)。然觀諸系爭授信約定書第7條第2項所載:「…若因本 契約涉訟時…立約人合意以貴行總行或分行所在地之地方法 院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或立約人財產所在地為第一審管轄法 院。」等語(見本院卷第22頁),參酌原告為一全國性知名銀 行,於全國各地均設有分支機構之事實,上開條項約定,顯 係指原告得選擇任一地方法院起訴,依前開說明,尚不能認 為兩造已合意限於一定之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該合意管 轄約定與民事訴訟法第24條意旨有悖,應屬無效。又被告飾 瑩有限公司所在地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1樓; 侯欽岳之戶籍地址為臺北市○○區○○路000巷00弄00號9樓;劉 蘭薰之戶籍地址為臺東縣○○鎮○○0號,有公司變更登記表、 個人戶籍資料可按(見限制閱覽卷),均未位於本院轄區, 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尚有未合,考量兩造應訴之勞 力、時間及費用等程序利益,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有管轄權 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4

SLDV-114-訴-178-20250204-1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債)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3844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代 理 人 郭景超 債 務 人 丞雅企業有限公司(解散) 王富石即王小俠(歿) 宋隆華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就債權人對於債務人丞雅企業有限公司、宋隆華之強制執行 聲請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債權人對債務人王富石即王小俠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訴訟之 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 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 ,此項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之規定,於強制執行 事件準用之。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 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四條至前 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30 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0條定有明文。又按換發債權憑證 ,本質上亦屬聲請強制執行,此觀強制執行法第27條第2項 規定即明(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抗字第1010號裁定意旨參 照)。末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 力者,有當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分別 定有明文。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之情形者, 其欠缺既無從補正,法院自應裁定駁回,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自明。上開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依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並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 二、㈠債權人聲請逕換發債權憑證,惟債務人丞雅企業有限公司 (解散)所在地位於新北市三重區,債務人宋隆華住所係 在桃園市,有本院依職權查詢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 查詢、債務人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參。依上開規 定,本件就債權人對於債務人丞雅企業有限公司、宋隆華 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應屬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轄,債權 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屬有誤。   ㈡查本件債權人於民國114年1月17日提出本院98年度司執字 第24603號債權憑證,具狀向本院聲請對債務人丞雅企業 有限公司(解散)、王富石即王小俠、宋隆華換發債權憑 證,惟查其中債務人王富石即王小俠業於113年12月30日 死亡,有本院職權查詢戶役政連結作業系統之債務人資料 查詢結果在卷可參,則債權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前,本 件債務人王富石即王小俠業已死亡,揆諸前揭說明,債權 人以無實體法上權利能力及訴訟法上當事人能力之人為本 件執行之債務人,自屬法定要件之欠缺,且其情形無從補 正,此部分強制執行之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郭怡君

2025-01-22

SCDV-114-司執-3844-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