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鄭明傑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25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明杰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3019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鄭明杰犯竊盜罪,處罰金新臺幣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貳佰陸拾貳元,應追 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如附件)之記載。 二、核被告鄭明杰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爰以 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己力換取財物,圖謀 不勞而獲,竟起意竊取他人財物,顯乏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 念,行為實有不該;兼衡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所生損 害、前案紀錄之素行、自述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任職工程 行、家庭經濟狀況勉持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三、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所竊得之浴巾屬個人 衛生用品,被告表明已使用過,衡其性質縱然尚未滅失亦不 宜以原物方式加以沒收,是應依前揭規定,追徵其價額。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 54條第2項、第450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2條第3 項、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黃琬珺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宋雲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曹尚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320條(普通竊盜罪、竊佔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0190號   被   告 鄭明杰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鄭明杰於民國113年7月13日21時45分至同日22時5分間之某時 許,在臺北市○○區○○路000號前,見朱庭葦所有之提袋(內 有浴巾1條,價值新臺幣〔下同〕262元)掛於機車前方掛勾處 ,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徒手竊取上 開物品,得手後騎乘腳踏車離去。嗣朱庭葦察覺失竊報警處 理,始循線查悉前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鄭明杰於警詢時坦承不諱,核與證 人即被害人朱庭葦於警詢證述情節相符,並有案發地點監視 錄影畫面截圖在卷可稽,足認被告罪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竊取 所得之物,係其犯罪所得,倘於裁判前未能實際合法發還被 害人,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如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 追徵其價額。 四、至報告意旨雖認被告所為係涉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遺失物 罪嫌。惟查,被害人係於案發當日21時45分許,將機車停放 在案發地點,並將提袋及浴巾置於機車掛勾上,旋於同日22 時5分許,發覺上開物品失竊等情,業據被害人陳述明確, 是被害人並未遺失上開物品,且被害人僅係短暫離去,上開 物品亦未脫離其持有,核與刑法第337條侵占遺失物或離本 人所持有之物罪之構成要件不符,惟此部分若成立犯罪,與 上開竊盜罪部分,基礎社會事實同一,應為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之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檢 察 官 黃琬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 記 官 廖安琦

2025-02-13

TPDM-114-簡-255-20250213-1

監宣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342號 聲 請 人 ○○○ 相 對 人 ○○○ 關 係 人 ○○○ ○○○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 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指定○○○(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 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程序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因於民國112 年10月間接受洗腎導管手術時心跳呼吸停止,經急救後腦部 缺氧成為重度精神障礙者,生活已無法自理,致其有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之情狀。又聲請人配偶即關係人○○○ 不願照顧相對人更加以拋棄,相對人前曾表明要與關係人○○ ○離婚,為代相對人處理其婚姻關係,爰依民法第14、1110 、1111條及家事事件法第164條規定,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 之宣告,並請求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同時指定相對人之女 即關係人○○○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民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受監護宣告之人應置監 護人。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 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 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並同時指 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法院為前項選定及指定前,得命 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進行訪視,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 監護之聲請人或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相關資料或證據,供法 院斟酌。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 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 意下列事項:1.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 況。2.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 間之情感狀況。3.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 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4.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 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 第1110條、第1111條、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監 護宣告之裁定,於裁定送達或當庭告知法院選定之監護人時 發生效力;監護宣告裁定經廢棄確定前,監護人所為之行為 ,不失其效力,家事事件法第169條第1項、第170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相對人身心障 礙證明為證。又經本院在鑑定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下稱 彰化醫院)梁孫源醫師前訊問相對人,相對人對於本院點呼 及訊問均無法為正確回應,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按。再經 本院囑託該院為鑑定,鑑定結果認:「醫學上的診斷:診斷 名:腦缺氧致重度失智。障礙程度:重度」、「鑑定判定: 1.基於受鑑定人因腦缺氧致重度失智,其表達能力、理解能 力及判斷能力皆有重度障礙,以致個案不能管理處分自己的 財產,且短期內回復之可能性低。2.其障礙之程度,可為監 護宣告。不能受意思表示,不能為意思表示且不能辨識其意 思表示結果」等語,有彰化醫院113年8月21日彰醫精字第11 33600472號公函所附成年監護鑑定書在卷可稽,堪認相對人 因腦缺氧致重度失智,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亦 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從而,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爰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四、本件相對人業經監護宣告,揆諸前揭規定,自應為其選定監 護人及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查相對人現有配偶即關 係人○○○,與已歿前妻育有子女即聲請人、關係人○○○二人, 有戶籍謄本及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 。依聲請人所提出之同意書,相對人之手足鄭眀河、鄭明傑 、鄭明德、媳王正容、孫鄭茹蓮等人,均同意由聲請人擔任 相對人之監護人,並以關係人○○○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而關係人○○○經本院函請其於文到7日內就本件監護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人選表示意見,該公函業於113年8月25 日合法送達,有送達證書在卷,然其迄今仍未向本院表示任 何意見。本院審酌上情,認聲請人與關係人○○○為相對人子 女,兩人與相對人關係非常密切,應能適切照護相對人,且 其二人經親屬推為監護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由渠等 分別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符合 相對人之最佳利益,爰裁定如主文第2、3項所示。 五、末按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1099條之1等規定 ,於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應會 同關係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於開具 完成並陳報法院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僅 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併此指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梁晉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周儀婷

2024-10-23

CHDV-113-監宣-342-202410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