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鍾秉宏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橋秩聲
橋頭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橋頭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橋秩聲字第6號 原處分機關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左營分局 異 議 人 即受處分仁 鍾睿杰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社會秩序法案件,對於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左營分局民國113年11月25日高市警左分偵字第11374440500號處 分書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事 實 理 由 及 證 據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異議人即受處分人(下稱異議人)與郭竣 源因債務糾紛,相約於113年11月14日下午3時許,在高雄市 左營區進學路59巷內進行談判,異議人並以通訊軟體糾集同 案受處分人高鈺翔、徐紹謙、鍾秉宏、洪楷盛等人(下合稱 高鈺翔等人)前往助陣。郭峻源見對方人多勢眾而離開現場 ,異議人與高鈺翔等人遂駕車追逐郭峻源至左營大路491-1 號超商門口。因高鈺翔等人於事發前已收到異議人與他人有 債務糾紛之訊息,顯已知悉聚眾前往現場之目的,且本案行 為地點為超商門口,為不特定多數人共同使用之公共場所, 異議人等人之行為已對於公共秩序、社會安寧造成相當程度 之危害。因認異議人與高鈺翔等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7 條第3款意圖鬥毆而聚眾之規定,處新臺幣(下同)3,000元 罰鍰等語。 二、聲明異議意旨略以︰其僅係與郭竣源處理債務問題,並無意 圖鬥毆而聚眾之意圖,此僅為警方單方面認定,且高鈺翔等 人僅係在場等候,又郭峻源當時對其比中指,但其與高鈺翔 等人均無以肢體反擊之意,可證其並無意圖鬥毆等語。   三、按簡易庭認為聲明異議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認為有 理由者,以裁定將原處分撤銷或變更之,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157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意圖鬥毆而聚眾者,處18,000元 以下罰鍰,同法第87條第3款定有明文。此乃係為免影響他 人安全與社會秩序而設,並不以有實際發生鬥毆情事為必要 。而該款所稱「意圖鬥毆而聚眾」,係指行為人主觀上有爭 鬥毆打之意欲而聚合多數人,且人數處於可隨時增加之狀態 者而言,亦不以實際確有發生鬥毆情事為必要。另參以本款 立法目的係預防多數人參與之群眾鬥毆事件發生,防患未然 ,所規範之行為人,自不限於糾集號召鬥毆之行為人,而包 含應邀到場聚集、在場助勢之參與者。且本款立法方式有別 於實害犯,縱使在場聚集之人未為實際鬥毆行為,只要聚合 參與者眾,且主觀上係意圖鬥毆而聚集,即有適用。 四、經查,同案受處分人徐紹謙於警詢時供稱︰我、高鈺翔、鍾 秉宏及洪楷盛原本在我家中,異議人就傳一個地址給高鈺翔 ,說有人要跟他吵架之類的,叫我們去那個地址,之後就由 高鈺翔駕駛自小客車載我們前往左營大路附近,我們就在那 邊等要跟異議人吵架的那個人,之後那個人跟異議人談錢的 事,走之前就向異議人比中指,異議人就去追他到左營大路 與進學路口的統一超商,我們其他人也開車過去,異議人就 在超商前面跟對方吵架等語。同案受處分人鍾秉宏警詢時供 稱︰高鈺翔收到異議人之訊息,說異議人與他人有金錢糾紛 ,我便答應由高鈺翔載我前往等語。同案受處分人洪楷盛於 警詢時供稱︰是異議人號召我們到現場助陣,當時我有拿排 氣管作勢要打郭竣源等語。互核上開同案受處分人於警詢時 之供述,足認異議人當時要求其等到場,是因異議人為了金 錢糾紛要與人談判,且從上開陳述,也可知接受異議人邀約 而到場者,都知道異議人是要跟人「吵架」,甚至有人攜帶 排氣管,可見到場眾人都已預見過去可能是要與人發生衝突 。衡諸常情,倘一般人果真無意與人發生肢體衝突,見人群 聚集、氣氛不善,且現場有排氣管等器械之情況,應會對該 人群聚會之目的產生懷疑,而及時解散或離去,避免禍及己 身,惟異議人仍召集友人前往現場,甚至於現場發生糾紛、 郭竣源離開時仍持續追逐,足認異議人召集眾人確有鬥毆之 意思,縱其未實際動手,亦無解於異議人有意圖鬥毆而聚集 行為之認定。 五、綜上所述,異議人確有意圖鬥毆而聚眾之行為,違反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87條第3款規定,原處分機關依同條之規定,處 異議人3,000元罰鍰,於法並無不合。異議人以前詞指摘原 處分不當,請求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7條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呂維翰 以上正本與原本相符。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陳勁綸

2025-02-27

CDEM-113-橋秩聲-6-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鍾秉宏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7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鍾秉宏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鍾秉宏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 第50條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 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 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 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 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 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 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 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 束;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 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 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80年度台非字第473號 、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數罪併罰中之 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 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 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第679號 解釋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並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稽。   ㈡聲請人依受刑人之請求,聲請就如附表編號2至5所示得易 科罰金之罪,與如附表編號1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定 其應執行之刑,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 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 卷可參。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係於民國113 年11月8日判決確定日前為之,並以本院為如附表所示各 罪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故聲請人就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所示之罪,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   ㈢爰綜合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罪質、時間間隔 、侵害法益、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並考量刑法第51條第 5款所定外部界限之限制(即定應執行刑不得重於附表各 編號所示各罪之宣告刑總和),及內部界限之拘束(即定 應執行刑不得重於附表所示之各罪曾分別經法院定應執行 刑加計其餘各罪所處刑期總和「有期徒刑1年4月」);再 衡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數罪所反應受刑 人人格特性與傾向,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暨受刑人 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沒有意見等情狀,定其應執行之 刑如主文所示,且不諭知易科罰金折算之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羅文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簡煜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附表:受刑人鍾秉宏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3

TYDM-114-聲-191-202502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2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鍾秉宏 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113年度執字第488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鍾秉宏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鍾秉宏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 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 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又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法 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聲請並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 款、第41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潘政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鈺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3

TYDM-114-聲-192-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