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入出國及移民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壢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壢簡字第50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TRI AYUNINGRUM(印尼籍,中文姓名黃又妮)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4年度偵字第274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TRI AYUNINGRUM犯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未經許可 入國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㈠、新舊法比較:   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 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TRI AYUNINGRUM行為後,入 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業於民國112年6月28日修正公布,並於 113年3月1日施行生效。經核本次修正將原條文移列至同條 第1項,並將法定刑自原定之「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 或併科9萬元以下罰金」修正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經比較新舊法結果,可見修正 後規定乃將有期徒刑及罰金刑之法定刑度提高,並無較有利 於行為人之情形,依上說明,本件自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修 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之規定。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未經 許可入國罪。 ㈢、刑之減輕事由:   本案係因被告於113年6月14日結婚面談時,主動坦承為求順 利入境工作,持不實身分登載之文件入境,並提供印尼法院 判決書以更正身分資料等情,有外籍人士管制資料移送單在 卷可佐(見偵卷第17頁),可見被告係在有偵查犯罪職權之 機關或公務員發覺前,即主動坦承犯罪,並自願接受裁判, 合於自首之要件,爰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㈣、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圖順利入境我國,持 不實身分資料之文件入境,危害國境安全及出入境移民管理 之正確性,所為實有未該;惟念被告犯後始終坦承犯行,犯 後態度良好;兼衡其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載之 前科素行、及其於警詢時自陳之智識程度、職業經濟情況、 家庭生活情狀等(見偵卷第9頁)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㈤、按外國人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 赦免後,驅逐出境,刑法第95條定有明文。查被告為印尼籍 外國人,惟其因本案僅受拘役之宣告,自無前開規定之適用 ,併予敘明。 三、沒收部分:   被告持以非法入境我國之印尼國護照、簽證均未扣案,且無 證據認為現仍存在,且價值低微,為避免執行上之困難,爰 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第二審管轄之本院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范玟茵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侯景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吳佳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 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違反臺灣地 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十條第一項或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 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亦同。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偵字第2745號   被   告 TRI AYUNINGRUM(印尼籍)             女 25歲(民國88【西元1999】年0                  月00日生)             在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桃園市楊              梅區瑞溪路2段166號5樓             護照號碼:M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移民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 以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TRI AYUNINGRUM(中文姓名:黃又妮)為印尼籍人士,為求 入境我國工作,先於民國108年5月2日前某日,在印尼某處 ,委由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印尼仲介人員辦理護照,並向我 國駐印尼代表處申請核發簽證。嗣TRI AYUNINGRUM於108年7 月8日搭機來臺前,在印尼當地機場向仲介人員取得貼有本 人照片、記載姓名TRI AYUNINGRUM、護照號碼MM000000號、 出生年月日「西元1997年6月18日」之印尼國籍護照(下稱 本案護照,未扣案,依卷內事證尚無從證明係偽造)後,已 知悉本案護照出生年月日欄位與真實資料不符,竟仍基於未 經許可入境我國之犯意,搭乘航班抵達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下稱桃園機場),復於入國登記表填載上開個人資料及不實 之出生年月日後,持本案護照及上開入國登記表,交付我國 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下稱移民署)查驗人員審核, 致該查驗人員誤認本案護照及上開入國登記表所載年籍資料 與本人相符,TRI AYUNINGRUM遂以此方式未經許可入境我國 。嗣因TRI AYUNINGRUM與我國人民陳憲湧辦理結婚程序,經 我國駐印尼代表處發覺有異,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專勤隊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TRI AYUNINGRUM於警詢及偵查中坦 承不諱,並有駐印尼代表處113年7月9日印尼領字第1131091 5120號函暨所附外籍人士管制資料移送單、外國人管制檔查 詢表單、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停留資料查詢明細、申請人簽 證歷史資料、旅客入出境紀錄表、本案護照資料頁影本、外 籍勞工專用居留案件申請表及印尼法院判決書翻譯影本等在 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應堪認定。 二、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 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條 第1項定有明文。被告行為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於112 年6月28日修正公布,並於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修正前原 規定:「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9萬元以下罰 金。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0條第1項或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11條第1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 區者,亦同。」修正後將原條文移列於第1項,並修正為: 「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境)處分而出國( 境)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50萬 元以下罰金。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0條 第1項或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11條第1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 臺灣地區者,亦同。」經比較新舊法,新法顯未有利於被告 ,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修正前 之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規定論處。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未經 許可入國罪嫌。未扣案之入國登記表,雖係供被告犯本案犯 罪所用,然業經被告交與移民署查驗人員,已非屬被告所有 ,自不另聲請宣告沒收。而未扣案之本案護照,固屬被告所 有且為供本案犯罪所用之物,惟本案護照使用效期至113年3 月29日,此有本案護照資料頁影本在卷可佐,且無證據證明 現仍存在,既罹使用期限,被告再持以行使之可能性甚微, 應認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且為避免執行之困難,爰不另聲 請宣告沒收。 四、至報告意旨認被告於本案未經許可入國時,在入國登記表上 記載不實之年籍資料,並持之向不知情之桃園機場移民署入 境查驗人員出示而行使,所為亦涉有刑法第216條、第210條 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乙節。惟刑法第210條偽造私文書罪 係採「有形偽造」主義,亦即必須冒用他人名義所作成之文 書,方謂之偽造,如以自己名義作成之文書,縱其內容不實 ,亦不得謂之偽造,偽造署押亦同。查被告所持以入境之本 案護照及所填載之入國登記表,除出生年月日部分記載不實 ,其餘部分包含該等護照上之姓名、所貼之相片均係被告本 人無訛,就此以觀,被告雖明知本案護照及入國登記表所載 之年籍資料非全然真實,然其既於入境斯時持登載其姓名及 相片之印尼國籍護照,且填載入國登記表時亦以本人身分簽 署,堪認被告係以自己之名義制作入國登記表,主觀上應無 冒用他人名義偽造私文書之犯意,雖其於入國登記表上所記 載之出生年月日非屬實在,然仍與刑法第210條偽造文書罪 有別,則其嗣後持以向我國入境查驗人員出示而行使之舉, 自與行使偽造私文書之構成要件有間,惟此部分與前開聲請 簡易判決處刑部分有想像競合之裁判上一罪關係,爰不另為 不起訴處分,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檢 察 官 范玟茵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 記 官 蔡亦凡

2025-03-20

TYDM-114-壢簡-501-20250320-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08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裕雄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偵字第2104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蘇裕雄共同犯修正前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罪,處有期徒刑肆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   蘇裕雄因詐欺案件經最高法院於民國112年4月27日以112年 度台上字第1306號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於同日確定並函 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禁止其出國。蘇裕雄雖知悉其已受 禁止出國處分,仍與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無證據顯示為 兒童或少年,暱稱「船老大」(下逕稱其暱稱)之人,共同 基於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之犯意聯絡,於112年5月間不詳 時間,自屏東縣東港鎮某不詳地點,以乘坐「船老大」所駕 駛漁船之方式出國,並輾轉前往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地。嗣 蘇裕雄因另案調查遭發覺,於113年5月24日受戒護入境,始 悉上情。 二、上揭事實,業據被告蘇裕雄坦承,並有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 署旅客入出境紀錄表、國民管制檔、通緝檔查詢結果等件在 卷可查,堪信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是本案被告犯行 堪以認定,應予以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修正前後法律之比較與適用    被告行為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業於民國112年6月28 日修正公布,並自113年3月1日施行。修正前入出國及移 民法第74條前段規定:「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 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 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則規定:「違反本 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境)處分而出國(境)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修正後法律提高有期徒刑及罰金刑之法定 最高刑度,顯未較有利於被告,故本案依刑法第2條第1項 規定,自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 條前段之規定。 (二)是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 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罪。聲請意旨漏未為修正前後法律 之比較與適用,逕援引上揭修正後法律規定予以訴究,應 有未洽。被告與「船老大」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應論 以共同正犯。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㈠被告本案犯行之手段、 方式,與所生法益損害之程度;㈡被告本案漠視禁止出國之 誡命而非法出國之行為,破壞邊境管制秩序,應予非難;㈢ 被告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及其學識程度、經濟狀況,暨如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示之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1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 院提起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 法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鄭玉屏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林軒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 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17

KSDM-113-簡-4082-20250317-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26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林佩瑩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LE QUANG DUNG黎光勇(越南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LE QUANG DUNG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5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19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265-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280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JOHAN FIRDAUS(印尼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5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19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280-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288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HANKHAMPHAENG NIPAPORN(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288-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291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CHAIDEE PHUTTHIPHONG(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4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18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291-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1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PRAJIT SUBIN(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1-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THONGTASAENG SUCHAT(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5-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0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CHAI NON MEUD(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0-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39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GUYEN VAN DUNG 阮文勇(越南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VAN DUNG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39-202503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